0

夏至三庚入伏如何算的【通用20篇】

入伏后,天气更加闷热潮湿,要注意保养身体。下面就说说入伏养生吃什么,以及入伏养生的注意事项。

浏览

307

文章

93

篇1:明起正式入伏 5省份局地达40℃以上高温模式开启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2023年7月11号正式入伏又进入了高温模式。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很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夏季,预计在7月10号白天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浙江东部,北京东南部,福建东南部等局地气温可以达到40度以上。

1

7月10号白天华北大部、黄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等局部地区都会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华北东部、黄淮中北部、江南中北部、东部、四川盆地中南部等地区会出现37度到39度的高温天气,

中国天气网在7月9号报道本周二也是7月11号,2023年的三伏大幕将会正式开启,夏季雨水来临之前7月9号7月10号两天黄淮、华北一带将会出现高温,还将和南方的高温区正式连成一片,到7月12号受冷空气和降雨的共同影响,北方的高温天气将会出现减弱。

2

明后两天长江中下游的降雨量将会持续减少,温度将会迅速升到35度以上,在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掌控之下,华南、江南等地的高温天气还将会继续持久。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的10天之内,华南、江南等多地将会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达到7~9天湿度非常大,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闷热,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能够达到38度到40度的高温天气。

3

从往年看在小暑期间南方的高温天气也是最强的,北方的高温主力主要是在6月份到7月份,而南方的高温主力大多是在7月份的8月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南方的小伙伴要和高温打持久战。

高温天气下为了保证用电高峰的电力供应,南方电网也将会加快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保证各个不同的区域平台优化配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入伏下雨有什么说法?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语“头伏有雨,伏伏有雨”,意思是说,在入伏的时候如果下雨了,那么表示在二伏、三伏的时候雨水也比较多,同时气温也没有往年闷热。

入伏的天气情况如何,在我国民间有特别的说法。其实,很多地方在入伏当日都会下雨,按理说,这下雨是自然现象,而且夏季下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民间却认为这并不寻常。俗语“头伏有雨,伏伏有雨”,意思是说,在入伏的时候如果下雨了,那么表示在二伏、三伏的时候雨水也比较多,同时气温也没有往年闷热。

多雨潮湿的季节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最好不吃,如果吃应先回锅加热;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食物,防止生热过多;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补肺清热、止泻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等。另外,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暑是入伏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105度时,小暑节气开始。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但小暑和入伏不同,小暑并不是伏天的开始。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小暑并不是最热的时候,进入伏天后,将会是十分的人炎热,通常三伏天就在小暑节气中开始的。每年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字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出现的那天,就是入伏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日期各不相同。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因此,可以看出来,小暑并不是初伏,而也不是入伏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入伏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入伏习俗:1、贴三伏贴;2、头伏吃饺子;3、头伏种萝卜,二伏种菜;4、给牛改善饮食;5、六月六晒伏。

入伏之后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一般入伏之后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贴三伏贴: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老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据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腰痛、腿疼、肩椎炎以及风湿病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2

头伏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并且还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3

头伏种萝卜,二伏种菜:萝卜和白菜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蔬菜,一般进入头伏之后就要开始种植萝卜了,一般头伏的时间为10天。10天之后进入二伏,这个时候就可以种植白菜了。

4

给牛改善饮食: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5

六月六晒伏:入伏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将家里衣柜里面的衣服拿出来,晒太阳,可以起到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4节气夏至有三候_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这一天,太阳的直射到了,北回归线这一天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昼夜的温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时间的长短也有了一些变化,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夏至有三候,欢迎参阅。

夏至节气气候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2、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4、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2节气夏至有三候

夏至三候是这样说的,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夏至时间在阳历每年6月21-22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夏至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暑之后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小署是入伏吗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清风送喜来,白莲花已开,小暑热浪滚滚,但心情要不赖。情谊来牵手,问候暖心怀,幸福的大门为你开。恭喜恭喜好运来,红红火火到永远。小暑快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小暑之后下一个节气是什么,欢迎借鉴参考。

小署是入伏

小暑(Lesser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那小署是入伏吗?可能很多朋友都还不清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小暑?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什么是入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今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3日。“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小署是入伏吗?现在大家是不是清楚了呢?虽然小暑和入伏有着相同的气候特征,但时间上还是有区别的。

小暑之后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小暑简介】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之后下一个节气是大暑节气】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每年的公历7月22日左右迎来大暑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入伏为什么不能吃凉的?入伏吃凉的会怎么样?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后天气炎热,人也容易口干舌燥,因此,很多人喜欢吃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凉性的食物。但是养生专家认为入伏不宜吃凉的。那么,入伏为什么不能吃凉的?入伏吃凉的会怎么样?

入伏为什么不能吃凉的

营养专家刘纳介绍,传统中医认为春夏要养阳,要生发、发散,而寒凉食物有收缩作用,尤其是对肠胃和邻近的心脏和动脉有刺激,导致痉挛。所以,吃凉食不符合季节养生。传统中医还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所以说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吃凉,否则就容易让更多寒气进入,原有的寒气又排不出来。

入伏吃凉的有什么危害

营养专家介绍,入伏不吃凉,这在今年的季节养生尤为关注。这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提醒人们吃东西不能过凉,好好呵护脾胃。即便过了伏天,也不能贪凉,否则仍然还会存在伤及脾胃、气血的问题。只是在三伏天这一个月不吃凉,就希望疗病,这是不可能的,准确地说,这是不科学的。

伏天的传统是发汗,认为可以排毒。在徐州地区有一个伏羊节,到三伏天的时候,大家就都吃羊肉,实际上,这就是让大家围桌吃热的过程、出汗的过程,就是往外排毒的过程,排出废弃物和寒气的概念。

入伏不吃凉,能够让人更有效发汗、排泄,不把汗毛孔缩下来,往内敛,这是一件好事。

这个凉的概念应该准确地讲,一个是气温的凉,二是食物的凉,这凉一种是放在冰箱里面的冷食,另一种是食物性味性的凉,如绿豆、藕。

入伏饮食原则

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入伏要吃饺子吗?入伏吃什么馅的饺子?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要吃饺子、烙饼、面条。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那么入伏要吃饺子吗?入伏吃什么馅的饺子?

入伏要吃饺子吗

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以饺子、面条、烙饼为代表的面食大受欢迎。

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饺子等面食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而且,暑热难耐,人们食欲不振,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这也是热天吃面食的一个理由。

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的寓意。

饺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荤菜,又有素菜。面粉做的皮,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馅里大白菜、茴香、韭菜等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馅里鱼、虾、猪肉、牛羊肉可补充优质蛋白;在馅中再加些蘑菇、海带、黑木耳、葱、姜等营养会更丰富。而且,饺子馅一般都剁得很精细,容易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入伏有哪些习俗 入伏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的主要习俗有吃饺子、吃馄饨、吃火腿、吃汤面、吃鸡、吃羊肉、贴三伏贴等。入伏的意思是进入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入伏有哪些习俗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进入三伏天,白天比黑夜还长,每天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了,这段时间无疑是全年中最热的时候。基本全国多数地方都开启蒸笼模式。

入伏这种特殊节气,肯定有不少习俗需要大家去做,具体习俗已经在以上给大家讲解了。除了以上习俗,每逢三伏,人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避暑,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食俗文化。比如,北宋夏日节食是“伏日绿荷包子”,用荷叶裹包子,据说有清暑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入伏喝什么茶?入伏喝茶的好处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茶叶相对于市面上的饮料,不仅纯天然无添加,而且里面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成分,但是不同的季节喝的茶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入伏喝什么茶?入伏喝什么养生茶?

入伏喝什么茶

干柠檬片泡茶

夏天前,当然得多喝柠檬茶!因为柠檬茶具有促消化,清肠排毒,去除体内湿气,美白肌肤,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主要用于防治便秘,消除疲劳。必能解觉你入夏前的烦恼。

干荷叶花草茶

炎热的夏天,荷叶依然能在湖中亭亭而立,说明它对夏天有着良好的抵御功效,清凉,除湿,去火,利尿等作用。因此在夏天来临之际,快多喝些荷叶茶吧。

你还在为你入伏前的除湿工作,而在医院诊所两地跑吗?还在中药西药大把大把吃吗?快让我来给你介绍几款茶饮,慢慢解决你的是湿热问题。让你的夏天不因湿热而烦恼,体内吴湿热,人当然也就轻松啦。

农家苦瓜花茶叶

入夏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苦瓜片,苦瓜茶具有清热消暑、吸热除湿,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之功效。多喝和它泡制而成的茶,绝对不会错。

柠檬片泡茶泡水

你还在一整颗一整颗着吃着柠檬吗?这样你就落伍了,现在流行的是用柠檬片泡茶,简单方便,而且功效不减。排毒养颜,除热祛湿,都少不了它。想饮用时来上几片就行,无需一颗一颗。

在夏天,多吃水果,多喝茶水,你会感到凉快。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将两者结合。例如,你是否也经常吃柠檬来进行排毒祛湿。那么你有想过泡制柠檬茶饮不。精心晒制的柠檬片方便泡制而又不失功效。

纯天然荷叶球茶

入伏前,和荷叶茶那是必须的。它清理肠胃,排湿解毒,滋肝润肺功效。让你在夏天来临之前,轻松赶走体内湿气,排除体内毒素。让你在夏天美丽无限。快来尝试尝试吧。

新鲜大果干柠檬泡茶

柠檬片干,柠檬所具有的的功效它也有,但是它所能带给你的方便之处,柠檬不易掉的到。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还有除热祛湿等功效,是你不容错过的。

入伏常见的症状

1、消化功能相对减弱。

2、失水过多。

3、容易燥热。

4、中暑。

5、肠胃不适。

6、以及感冒、空调病等等其他问题。

入伏喝茶的好处

其一,茶叶是天然的饮料,不含任何添加剂,大可放心地饮用。

其二,热茶能够让人的身体散热降温,且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其三,夏天喝茶可以预防肠胃和消化道的疾病。

其四,夏天喝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钾盐和水分。

相比于调制成的碳酸饮料,茶水显然是一种健康的绿色饮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入伏养生吃什么?入伏养生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后,天气更加闷热潮湿,要注意保养身体。下面就说说入伏养生吃什么,以及入伏养生的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

苦瓜

入伏后,天气又热又潮,人们容易困倦乏力、食欲差,多吃一些苦瓜,既能解暑,又能开胃,不过体质虚寒的人,不要多吃。

2

红小豆

入伏后,体内湿气大,加上天又闷热,人容易生病,经常煮一些红小豆粥,既能祛湿,又帮助消化,对身体有益。

3

鸡肉

入伏后,多吃一点鸡肉,也非常适合,鸡肉性平,既能滋阴养胃,又可以健脾补气,还非常有营养,老人、小孩都可以吃。

4

不要贪凉

入伏后,经常是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温潮湿天气,人们喜欢吹空调、吃冷食、冷饮来降温,缓解身体的燥热,但是,一定不要太贪凉,吹空调不要低于二十六度,而且不要长时间对着出风口吹,以免吹伤身体。冷食、冷饮也不要贪多,否则吃坏了胃,就麻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今年什么时候入伏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相关知识吧。

2015年7月13日入伏,伏天共计40天。详解: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是头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间是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第二个庚日是三伏(秋后有一伏)。

2015年夏至日是6月22日,入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3日,8月8日立秋日。

初伏10天,自7月13日至7月22日;

中伏20天(因为夏至与立秋间有5个庚日), 自7月23日至8月11日;

三伏(末伏)10天,自8月12日至8月21日;

8月22日出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入伏种什么菜?入伏适合种哪些蔬菜?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后气温全面回升,蔬菜也怕热,因此,这个季节的蔬菜种植要以耐高温的为主。那么,入伏种什么菜?入伏适合种哪些蔬菜?

入伏种什么菜

从农时来说,是播种秋菜的时节,俗活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过去遭了灾,农作物全光,即使三伏,仍能种荞麦以补救。过了三伏,只好撂地,以待秋播了。

伏天较热也较干燥,建议种些易种植、好管理的、较为耐旱的品种,如根系较为发达的瓜类、地下茎类型品种,如苦瓜,丝瓜,黄瓜,西红柿,韭菜,四季豆,豆角等。

入伏吃什么菜

1、黄瓜。爽口、清热、解暑,还能增进食欲。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慢性腹泻患者最好少吃。

2、苦瓜。苦瓜具有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助消化的功效,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但不宜过量食用,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3、海带。海带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积热,还可以对付因出汗过多导致的体力透支。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海带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辅助降低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忌食。

4、绿茶。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喝绿茶具有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绿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胀气。

5、白菜。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热、养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适宜脾胃虚弱或病后体虚者食用,并有防治习惯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别放置过久,以免滋生细菌。

6、冬瓜。适用于烦热、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压症患者。脾胃虚寒、肾虚者应少吃。

入伏饮食注意

入伏后应该吃什么?不能因贪图凉快就吃太多冰冷的东西,这样会损坏脾胃。这时候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

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入伏喝什么水好?入伏喝热水还是冷水?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冰饮,尤其是户外大汗淋漓之后,咕噜咕噜喝一口冷饮才会觉得解渴。但是养生专家建议夏季不要喝太多冷饮。那么,入伏喝什么水好?入伏喝热水还是冷水

入伏喝什么水

最近有文章称,入伏绝对不能喝冰水,要喝热水,这样可以把身体里的寒气逼出去。我很赞成寒凉食物的忌口,但没必要一点都不沾,只要有度,降温也是天气热时必要的保养。所谓喝热水把寒气逼出来,只是一种想象,如果真的寒邪很重,仅仅是热水是不够的。不喝冰水没有那么绝对,特别热的天气,特别壮实的人,偶尔喝点冰水、冷饮还是可以的,但必须知道的是,体内所有参与代谢的生物酶都是要在体温相当的温度中才能开始工作。如果摄入的冰水、冷饮过量,一是会导致生物酶停工,等待身体升温;二是为了升温,身体就要加倍的产能,这种消耗会把人耗虚,中医说的气虚阳虚,成因之一就是“形寒饮冷’。通俗讲就是穿得少,吃的冷,由此身体受寒。少喝为妙。

入伏不能喝冰水吗

事实上,所谓喝热水把寒气逼出来,只是一种想象,如果真的寒邪很重,仅仅是热水是不够的。不喝冰水没有那么绝对,特别热的天气,特别壮实的人,偶尔喝点冰水、冷饮还是可以的,但必须知道的是,体内所有参与代谢的生物酶都是要在体温相当的温度中才能开始工作。如果摄入的冰水、冷饮过量,一是会导致生物酶停工,等待身体升温;二是为了升温,身体就要加倍的产能,这种消耗会把人耗虚,中医说的气虚阳虚,成因之一就是“形寒饮冷’。通俗讲就是穿得少,吃的冷,由此身体受寒。

夏天一定要喝热饮吗

首先,夏天喝热水一般适用于那些感冒需要排汗的人;其次,这不符合人们从古至今的饮食习惯,也难以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凉快感;而且,太热的水也容易对消化道粘膜造成损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中建议,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此外,对于重症中暑发生热衰竭时,喝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可能有助于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入伏能拔罐吗?入伏拔罐好还是艾灸好?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三伏天了,三伏天的养生重点之一就是祛湿,体内湿气重整个人就昏昏沉沉的。那么,入伏能拔罐吗?入伏拔罐好还是艾灸好?

入伏能拔罐吗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此时,如果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正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又曰:“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所以,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也尽量不要吃冰镇一类的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所以,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应该在伏天多喝热水,热茶,这样就可以把积攒在体内多少年的寒气逼出来。

三伏天:温灸拔罐祛寒湿,无病一身轻!

入伏拔罐好还是艾灸好

不管是艾灸还是拔火罐,都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无所谓艾灸好或者是拔火罐好。各有各的优势,但是都是要慢慢调理的。拔罐很有效拔罐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能有效祛除体内湿邪,而且操作相对比较方便,在家中就可完成。

拔罐的好处

拔罐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能有效祛除体内湿邪,而且操作相对比较方便,在家中就可完成。

拔火罐的好处: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艾灸的好处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

艾灸的好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艾灸是温和的,可以连续做半月~1个月。一年可以分阶段做。拔罐是体表排毒,效果明显,但不适合经常做,而且皮肤有炎症过敏也不能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入伏和大暑的区别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里?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大暑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入伏喻指进到三伏天。“小暑三庚数头伏”,它是建立头伏的根据。大暑是体现平均气温转变的一个节令。“处”带有藏身、停止含意,“大暑”表明酷热夏天告一段落。

2、时间不同

入伏主要指“三伏”就是指头伏、中伏和未伏,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2021年的入伏日便是7月13日。从小暑后第三个“庚”日起算,头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未伏(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气温最火的時间。大暑则是在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3、气候特点不同

入伏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大暑气候特征是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夏至是入伏吗?夏至后多久入伏?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夏至也属于比较热的时候,因此,有的人认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么,夏至是入伏吗?夏至后多久入伏?

夏至是入伏吗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关。

入伏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由于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就是说,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夏至后多久入伏

农历中数“九”是我国习惯用的杂节。进入冬至就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它以冬至日为起算点,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按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今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7日(庚辰),第二个庚日是7月7日(庚寅),第三个庚日是7月17日(庚子),所以2016年从7月17日开始入伏,初伏从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中伏为7月27日~8月15日共20天,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今年三伏历时4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庚日”是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日的方法,跟天干地支纪年法类似,“庚”是10个天干中的一个,以庚为开头的日期即为“庚日”,跟下一个“庚日”正好相差10天。

一直以来都有着夏至三庚的说法,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庚又是多久呢?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详细内容

1

所谓“庚日”是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日的方法,跟天干地支纪年法类似,“庚”是10个天干中的一个,以庚为开头的日期即为“庚日”,例如庚寅日,跟下一个“庚日”正好相差10天。

2

“三伏”,它由来已久,这要追溯到秦汉时期,我国从公元前七七六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3

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八月七日或八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这种规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

4

“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民间推算“入伏”的一句经验俗语,意思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此外还规定,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头伏、末伏都是十天,中伏的时间不固定,也有一中伏是20天的。

5

伏天之所以酷热,从日、地关系上看,自春分日开始到夏至,太阳从直射赤道逐渐变为直射北回归线。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地面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散热最少。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并不是夏至,而在伏天,特别是中伏和三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入伏吃什么?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面、饺子、馄饨、火腿、羊肉、鸡都是入伏吃的食物。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

初伏又叫头伏,是一年中最热暑天的开始,初伏为固定的10天,俗话说“热在三伏”,除了气温高之外,湿度也相对其他季节大。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

1、吃面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2、饺子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方在伏天多吃面,在头伏吃饺子也成为传统习俗了。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4、火腿

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5、羊肉

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传统。因为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所以,这些地区长久以来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汤,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

6、吃鸡

自古以来长沙人就有三伏天吃老姜煨鸡的习惯。长沙有“火炉”之称,三面环山,北面临水,气候湿润,而古人认为公鸡有去湿的作用,这便形成了民间头伏吃鸡的习惯,也因此留下“头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的民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入伏吃羊肉好吗?入伏吃羊肉的好处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羊肉是一种比较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体内会比较燥热。因此,羊肉一般冬季吃的比较多。那么,入伏可以吃羊肉吗?入伏吃羊肉好吗?

入伏吃羊肉好吗

现代人太贪凉了,冷饮一杯接一杯,空调一吹一整天,但正是这样,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显而易见:冷饮容易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空调则可能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甚至指出,人年老时体弱多病,是因为少壮时太贪凉所致。寒则滞,暖则通,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类似道理有很多,比如生姜也是热性食物,但是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喝碗姜糖水就能缓解了。老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这个道理。

温馨提醒:吃羊肉也得分体质,有的人体质偏寒,夏天多吃一点羊肉也不会有不适反应,而体质偏热的人就不要多吃了。

入伏吃羊肉的好处

首先,羊在经过春冬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膳味小。所以有六月的羊肉赛人参的说法。

其二,三伏天,人们体内积存积热,在夏天入伏后吃羊肉,据说可以清洗肠胃、消暑去湿。夏天,人们生吃蔬菜瓜果的机会较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喝冷饮、冰啤容易使胃寒,而羊肉可以暖胃生津、保护胃肠,驱散体内的积热。

第三,中医有冬病夏治一说,伏天吃羊肉,至冬身体强壮,尤能御寒,可以预防一切由寒邪诱发的疾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入伏吃羊肉注意事项

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另外,“吃伏羊”也要控制一定的量。以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的人为例,建议在“三伏天”的每一伏吃一斤至一斤半羊肉,一般伏前三天到入伏这一天,这三天是比较好的进补时机。

同时也要注意,不宜在温度过低的地方进食。这是因为羊肉或羊肉汤有散热、温经、通络的作用,“伏日”气温普遍偏高,人的机体急需散热、排汗,在空调房内温度过低,汗就排不出来,也就达不到散出内热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其他疾病。

吃羊肉后不应马上喝茶,否则容易发生便秘;吃羊肉不宜过量,如果吃羊肉后出现了腹胀,可用桑叶茶解之,这也属于一物降一物。喝羊肉汤时也不宜加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