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入伏

入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入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入伏问题。

分享

浏览

7695

文章

89

入伏后,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183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很热,有可能会使人中暑。下面,我们来看看入伏后,要注意什么吧。

操作方法

1

食物方面

三伏天非常热,应该多吃些清热的食物以降低火气。

2

进补

我国有三伏天进补的说法,在三伏天的时候可以吃些补品,比如羊肉汤、甲鱼汤等等。

3

寒性食物

三伏天虽然很热,但不宜多吃寒性的食物,比如冰镇水果、冷饮料等等,以便着凉了。

4

多喝水

在三伏天的时候应该多喝水,以便体内失水过多,可以煮些绿豆汤、荷叶汤等来喝。

展开阅读全文

小暑是入伏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105度时,小暑节气开始。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但小暑和入伏不同,小暑并不是伏天的开始。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小暑并不是最热的时候,进入伏天后,将会是十分的人炎热,通常三伏天就在小暑节气中开始的。每年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字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出现的那天,就是入伏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日期各不相同。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因此,可以看出来,小暑并不是初伏,而也不是入伏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2021年入伏和出伏时间是什么?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2021的三伏天从2021年7月21日夏至开始,2021年8月19日结束,共30天,比去年少10天。初伏:2020年7月21日-2020年7月30日,共10天。中伏:2020年7月31日至2020年8月9日,共10天。末伏:2020年8月10日-2020年8月19日,共10天。

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天,一般会在每年七八月份,这个时候经常会有高温天气,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高温预警。每年三伏天的时间是不一样的,2021的三伏天从2021年7月21日夏至开始,2021年8月19日结束,共30天,比去年少10天。初伏:2020年7月21日-2020年7月30日,共10天。中伏:2020年7月31日至2020年8月9日,共10天。末伏:2020年8月10日-2020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它是根据农历计算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夏至三四庚日”的字形来表示三伏天的日期,也就是说,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三伏天的第一个伏天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末伏是10天。

之所以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主要是因为“三伏天”过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表层的热量每天都在积聚和积累,而“三伏天”期间热量达到峰值,所以天气炎热。

展开阅读全文

入伏吃什么?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面、饺子、馄饨、火腿、羊肉、鸡都是入伏吃的食物。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

初伏又叫头伏,是一年中最热暑天的开始,初伏为固定的10天,俗话说“热在三伏”,除了气温高之外,湿度也相对其他季节大。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

1、吃面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2、饺子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方在伏天多吃面,在头伏吃饺子也成为传统习俗了。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4、火腿

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5、羊肉

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传统。因为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所以,这些地区长久以来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汤,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

6、吃鸡

自古以来长沙人就有三伏天吃老姜煨鸡的习惯。长沙有“火炉”之称,三面环山,北面临水,气候湿润,而古人认为公鸡有去湿的作用,这便形成了民间头伏吃鸡的习惯,也因此留下“头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的民谚。

展开阅读全文

山东入伏吃什么,有哪些美食是入伏吃的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对于北方人来说是个重要的气候特征,重要不只体现在一些俗语上,在饮食上也有表现,那么入伏吃什么呢?各地都有讲究,也略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山东入伏吃什么吧。

饺子

山东,乃至整个北方都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另外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所以显然,山东入伏是以吃饺子为主的。

展开阅读全文

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

“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不是。

大暑不是入伏,也不是三伏天入伏,大暑节气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三伏天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一个杂节气,大暑节气时,一般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此时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此时段最好不要在中午出门,以免晒伤和中暑。

大暑的文案

1、大暑节气已至,气温高升炎炽。保健不容忽视,谨记防暑常识。合理安排饮食,清淡可口务必。讲究卫生仔细,快乐生活似蜜。愿你大暑快乐如意。

2、相思化作一阵风,清清爽爽吹身边,牵挂转为千滴雨,清清凉凉降身旁,友谊树冠正茂盛,遮荫避暑凉自在,祝福一条电波传,大暑快乐福相伴!

3、大暑炎热送清香,多吃瓜果心情爽;林阴小路走一走,大树底下好乘凉;呼来朋友相聚会,烦恼忧愁丢一旁;暑来暑往留欢畅,暑往暑来有花香。

4、大暑节气来临,送你一抹绿荫,为你遮挡热浪滚滚;送你一缕清风,吹走你满身的疲惫;送你一壶凉茶,把舒心惬意统统饮下;送你一份祝福,愿你踏上幸福路!

5、大暑时节高温天气,防暑保健牢牢谨记。清爽凉茶放在包里,冰糖雪梨很是甜蜜。打扫卫生通风换气,适当锻炼保证休息。心态平和幸福如意,大暑快乐健康如你。

6、大暑节气滚滚来,烈日悬空当头晒;出门穿好防晒装,空调冷风适当开;饮食清淡有规律,不愠不燥心放开;工作学习身体好,美好生活乐开怀!

7、知了声声欢歌笑,碧水潺潺柔情绕,清风习习忧愁消,雷雨阵阵无奈逃,蝴蝶翩翩把舞跳,白云飘飘无烦恼,大暑时节艳阳照,一条短信祝福到,愿友大暑时节乐淘淘。

8、大暑到来送清香,各种瓜果上市忙。红红苹果俏模样,吃在嘴里齿留香。绿绿西瓜红红瓤,解暑利尿请君尝。荔枝品种有多样,营养丰富贵妃望。各种瓜果保健康,愿你夏季快乐长!

9、大暑到来温度高,天气变化在瞬间。刚刚还是艳阳高,转眼电闪雷鸣到。如此变化经常见,身体健康最关键。小小短信送祝愿,愿你健康每一天!

10、暑一暑健康,春风满面;暑一暑爱情,水光潋滟;暑一暑业绩,盆满钵满;暑一暑钞票,地覆天翻。小暑清爽怡情,大暑宁静致远。愿你暑尽爽来,快乐每一天。

11、大暑的蝉鸣唱响了梦想,大暑的荷花绽放了美丽的芬芳,大暑的彩虹绚烂了美丽的视线,大暑的摇扇拂来如意的气息;大暑的祝福传达我美好的心愿,愿你大暑时节健康快乐。

12、大暑天,雷电间,轰轰隆隆好运连;大暑天,雨绵绵,幸福快乐不间断;大暑天,暑热伴,清凉在心笑容甜;大暑天,短信传,看完短信心情灿。大暑快乐!

13、大暑热浪翻新潮,短信刮起清凉风,为你吹散愁云碉堡,让你远离心浮气躁,为你吹跑烈日高照,让你没有忧愁烦恼,为你吹来温馨祝福,让你大暑快乐幸福!

14、夏雨丝丝清凉气,微风徐徐荡浊气,杨柳依依去闷气,荷叶田田添灵气,夏雷阵阵辟邪气,清凉祝福添喜气,愿你大暑莫心烦,丝丝凉意在心间!

15、大暑来到气温高,酷暑炎热不一般;偶有雷雨来赏光,潮湿闷热盛不减;我特取来芭蕉扇,为你解暑送清凉;愿你大暑心舒畅,日日舒爽乐悠悠!

16、大暑闷热气温高,赤日炎炎似火烧。清凉小风虽很好,难去心头焦和躁。为君送上冰蜜桃,消暑解渴清爽到。愿君大暑心欢笑,沐浴清爽享美妙。

17、大暑天,艳阳灿,好运到来乌云散;大暑天,雷电闪,送来快乐一片片;大暑天,清风传,清凉怡人在瞬间;大暑天,短信到,深厚情谊永不变。祝大暑快乐!

18、夏风习习添清凉,夏雷阵阵无惆怅,夏花朵朵似霓裳,夏雨绵绵幸福长,夏蝉声声心飞扬,夏日短信送清爽,愿你大暑时节清凉之风心中藏,开心快乐乐无双。

19、夏风习习送爽到,夏雨绵绵润心田;夏雷阵阵驱愁云,夏日炎炎热情高。远离忧愁和烦恼,心平气和幸福绕。短信一条送祝愿,夏季快乐每一天!

20、大暑到,雨倾盆,幸福来到你家门;大暑到,雷声鸣,好运翩翩喜气盈;大暑到,荷花香,快乐无边情意长;大暑到,短信笑,祝君健康无烦恼。大暑快乐。

21、大暑到,知了叫,好运声声心欢笑;大暑到,雷声高,细雨阵阵润心潮;大暑到,艳阳照,送君清凉身边绕;大暑到,祝福妙,短信条条情意飘。愿友大暑时节幸福乐逍遥。

22、大暑时节烈日高照,时时掀起炎热浪潮。手机震动祝福报到,传递清凉心头欢笑。彩蝶翩翩舞来美妙,雷声阵阵携走烦恼。夏荷艳艳芬芳妖娆,雨丝绵绵幸福围绕。愿你大暑快乐。

23、夏日暑天似火炎,瞬息万变风雨狂。闪电辉光灿烂耀,雷声大作雨露甜。震撼大地妖魔逃,奇花异木心情好。带来清风凉思雨,擂响幸福美满鈡。祝大暑快乐!

24、幽默如茶清香远,开心似酒爱缠绵,关心如露情意爽,牵挂之雨滋润田,祝福小小表心愿,送你大暑好运伴,祈祷幸福把你缠,吉祥如意来会面。

25、大暑时节三伏天,天气炎热心中烦。我发短信传问候,祝福声声身边伴。清风知我心中情,送君阵阵凉爽来;细雨知我心中意,飘飘洒洒落人间。祝你夏季人开怀,开开心心每一天!

26、我把祝福挂在古道边,我把祝福晾在西风下,我把祝福驮在瘦马上,我把祝福放进冰箱里,大暑到了,你是否有所感应,我祝福的丝丝凉意。祝你大暑快乐,清凉一夏!

27、大暑到来温度高,劝君莫要心焦躁。我的短信已送到,声声问候身边绕。我虽不会变凉风,友情赛过清风绕;我虽不会降暴雨,祝福传送好运到。祝你夏季人健康,快快乐乐无烦恼!

28、一年之中四季更,大暑到来三伏临。气温升高如锅煮,汗如雨下多辛苦。常说夏练在三伏,意志坚定成功驻。愿你不怕气温高,拼搏向前人鼓舞。祝你大暑快乐无数!

29、大暑到,温度高,缕缕清风把暑消。大暑到,没烦恼,袅袅晴丝无忧绕。大暑到,好运到,滚滚财运进腰包。大暑到,心情好,祝福入心喜连笑。祝福一道道,清凉乐淘淘!

30、大暑到了,愿你的好运随着气温高升,一切顺利;愿你的幸福随着随着气温高升,万事温馨;愿你的快乐随着气温高升,烦恼清零;愿这份祝福的温度随着气温高升,永远留在你的心里,大暑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24节气夏至有三候_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这一天,太阳的直射到了,北回归线这一天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昼夜的温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时间的长短也有了一些变化,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夏至有三候,欢迎参阅。

夏至节气气候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2、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4、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2节气夏至有三候

夏至三候是这样说的,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夏至时间在阳历每年6月21-22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夏至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24节气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_夏至时节三候有哪些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夏至前的天气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夏天的我们熟知的炎热程度,而在二十四节气里夏至的定义是炎热的夏天来临,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欢迎参阅。

节气夏至是夏天到了吗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至,指阳气至极,阴气始至和日行北至。《周礼·春官·冯相氏》“冬夏致日”汉郑玄注:“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逸周书·时训》:“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糉。”

历法,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均与天文有关。夏至是古人第一个测定的节气,方法乃是使用土圭观察日影。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指日照时间]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说得很明确了,夏至是夏天之极,冬至为冬天之极。至此可度之,立夏、立冬方是夏之始、冬之始。

而且,夏至、冬至乃至所有二十四节气,都非一日,而是一个精确的时点,查天文立法,可知某年夏至是某某日某时某分某秒。夏至就是日影最短的那一刻。

但这也非言夏至最热、冬至最冷,因为其所指仅为天文含义,即夏至时,日直射点最北,而冬至相反。地表吸收热量并将其反射入大气使气温升高,需要一定过程,一般夏至后约20-30天最热;同理,冬至后20-30天最冷。但日射角度南北不同,不同地表包括海面的比热相异,因而近地空气的胀缩不一,形成不同势力的气团和气压,若受气团运动之影响,则冷热又有变数。

夏至是第几个节气

夏至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时间: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黄经:太阳到达黄经90度。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

按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一个庚日10天。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历书上还规定:“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即第三伏)开始的日子。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

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夏至时节三候有哪些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展开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夏至有什么习俗_夏至是入伏吗

全文共 2310 字

+ 加入清单

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可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自古以来,夏至时节,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那么夏至有什么习俗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夏至有什么习俗

1、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山东等地居民,在夏至这天都会吃面条。

2、麦粽: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3、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4、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5、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6、忌剃头理发:清朝时,剃头理发是夏至日中的一项习俗禁忌,但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没有这个禁忌了。

夏至是入伏

夏至并不是入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才是入伏的时间。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很贴切。

夏至各地习俗介绍

山东习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凉面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岭南习俗

狗肉本来是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后来有一个赵姓的皇帝属狗,才禁止吃狗肉,因为吃狗肉就是吃皇帝。清朝时期满洲人做皇帝,而满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没法禁。只是中国人后来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来,因而吃狗肉从由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变成了肉类副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夏至食狗肉的风俗,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现在,岭南地区的居民在夏天并无吃狗肉的习惯,反而是在冬天食用狗肉进补。俗话说“卖棉被,吃狗肉。因为狗肉中医学上讲是燥热的【(狗肉)性热,味咸、甘、酸;温补脾胃、补肾助阳、轻身益气、祛寒壮阳。——《本草纲目》】,所以传统生活习惯上继有岭南医学特色的广东居民在夏天吃狗肉是怎么也说不通的,更无热衷,乃属常识问题。

现今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鲫鱼黑豆汤、药理排骨汤,葱花豆腐汤,冬瓜扁豆瘦肉汤等,煮红、绿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凉粉、莲子羹、豆腐花、番薯汤等,饮银耳木瓜糖水、凉豆浆、甘蔗水、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烟台招远吃水饺,滨州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济宁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展开阅读全文

小暑是入伏吗

全文共 186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小暑是夏季很常见的一种节气,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在小暑期间,天气会很热,淡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而称之为小暑。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小暑是入伏吗,希望对你有用。

小暑与入伏的关系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在夏至后气温骤升,形成灼热的暑天。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众所周知,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气象专家表示:实际上小暑节气炎热程度取决于出梅早迟和有无台风影响,出梅迟和梅雨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出梅早并且没有台风影响,天气就炎热,易出现高温伏旱。

小暑是入伏吗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小暑节气开始。2016年小暑是公历2016年7月7日。

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而2016年入伏是7月17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5日。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

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小暑与入伏不同,小暑不是入伏,但小暑和入伏期间均是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

什么是小暑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看了“小暑是入伏吗”

什么是入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今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7日。“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为何是叫做三伏呢,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作为每年最热的日子,三伏天什么时候来并没有固定时间,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在根据我国阴历阳历气候规律对三伏天的到来有了大致的算法,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夏至时节三庚入伏怎么算的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许多人为了避暑,都会选择有山有水的地方旅游避暑。在夏天节气中,有着夏至三候的说法。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夏至时节三庚入伏怎么算的简介,欢迎参阅。

为何古人设定夏至三庚是头伏

中国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辩证法”。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易经里的“否极泰来”、人们对月相、寒暑、潮汐、兴旺盛衰。。。。。等等,都是“动态的”、“物质的”、“辩证的”看。

“伏”,是潜伏的意思。潜伏什么呢?原来潜伏着“寒冷”。”衰极而胜“、“盛极而衰”的道理谁都知道。

每年的7月中下旬是全年最热的时候,也就是”热到了极点“,寒冷就已经潜伏其中了。这一天古人选在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事实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是绝对正确的。

夏至节气气候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2、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4、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

按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一个庚日10天。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历书上还规定:“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即第三伏)开始的日子。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

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夏至时节三庚入伏怎么算的

夏至三庚数头伏,据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蓄积,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夏至三庚数头伏,我们根据这个口诀,可以算出每年的头伏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入伏开始吗?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后太阳就要走回头路了,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才是入伏的时间。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即夏天,“至”乃极也。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来临,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全文共 2264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入伏开始吗?夏至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夏至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夏至是几月几号

2023年夏至时间:6月21日22:57:37,农历2023年五月(大)初四。

夏至时,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度。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2023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夏至养生小知识

1、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2、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此时节,公众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另外,从服装的颜色上来讲,最好穿红色的衣服,因为红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进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

3、要清凉

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5、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养心学家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6、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7、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8.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夏至是什么意思:炎热的夏天来临

“夏”即夏天,“至”乃极也。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来临,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展开阅读全文

今年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夏至入伏开始吗?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今年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2023夏至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算的一庚是几天

按历书规定:“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一个庚日10天。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历书上还规定:“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即第三伏)开始的日子。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据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蓄积,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吗

不是的,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最热的应该在三伏天内。

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层的作用。大气层有很强的保温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夏至以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日缩短,接收热量一天比一天少,散失的热量一天比一天多,温度就会逐日下降。但是,由于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一天中,总的日照时间大于黑天时间,也就是说总的接收热量时间,大于散失热量的时间,所以,在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下,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今年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2023年夏至时间

2023年夏至开始时间:6月21日22:57:37

2023年夏至结束时间:7月7日16:30:29

2023年夏至农历时间:五月初四

2023年夏至星期时间:星期三

2023年夏至是什么日

2023年夏至天干地支:庚戌日

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在7月1日,为“庚申日”,往后每隔10天为一个庚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二庚日在为7月11日,这一天为“庚午日”这一天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这一天也是入伏的时间,为“庚午日”。所以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年入伏出伏什么时间

全文共 1958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最好是做到避免暴露于阳光下,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记得佩戴帽子、太阳镜和使用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入伏出伏什么时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伏天吃什么食物最好

1、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鲤鱼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3、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最近一段时间鳝鱼最为滋补,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4、河蚌

中医认为蚌肉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B2,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5、姜

盛夏来临,不少人会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夏日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6、苦瓜

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

7、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8、绿豆

夏季三伏天高温,人易出汗,使机体因丢失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导致内环境紊乱,而绿豆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汤为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清热解暑”的治疗效果。

2伏天养生要点

1. 注意饮食调理:在三伏天,应多食用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和豆制品。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负担过重。

2. 保持水分平衡:高温天气下,身体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多饮水。最好选择温水或凉开水,避免喝太凉或太热的饮料。

3. 合理安排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午休时间可适当延长,以补充体力和保持精力充沛。

4. 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在炎热的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户外活动,以免过度耗费体力和水分。

5.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3伏天养生小知识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2023年入伏出伏什么时间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5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入伏有哪些习俗 入伏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入伏的主要习俗有吃饺子、吃馄饨、吃火腿、吃汤面、吃鸡、吃羊肉、贴三伏贴等。入伏的意思是进入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入伏有哪些习俗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进入三伏天,白天比黑夜还长,每天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了,这段时间无疑是全年中最热的时候。基本全国多数地方都开启蒸笼模式。

入伏这种特殊节气,肯定有不少习俗需要大家去做,具体习俗已经在以上给大家讲解了。除了以上习俗,每逢三伏,人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避暑,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食俗文化。比如,北宋夏日节食是“伏日绿荷包子”,用荷叶裹包子,据说有清暑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入伏要吃饺子吗?入伏吃什么馅的饺子?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要吃饺子、烙饼、面条。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那么入伏要吃饺子吗?入伏吃什么馅的饺子?

入伏要吃饺子吗

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以饺子、面条、烙饼为代表的面食大受欢迎。

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饺子等面食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而且,暑热难耐,人们食欲不振,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这也是热天吃面食的一个理由。

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的寓意。

饺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荤菜,又有素菜。面粉做的皮,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馅里大白菜、茴香、韭菜等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馅里鱼、虾、猪肉、牛羊肉可补充优质蛋白;在馅中再加些蘑菇、海带、黑木耳、葱、姜等营养会更丰富。而且,饺子馅一般都剁得很精细,容易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入伏喝什么汤?入伏喝羊汤好吗?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汤具有很好的滋补养生效果,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以喝汤。汤的食材有很多种,当然每个季节适合喝的也不一样。那么,入伏喝什么汤?入伏喝羊汤好吗?

入伏汤谱推荐一

冬瓜煲海螺肉

材料:海螺肉150克冬瓜300红枣20克瘦肉50克姜10克盐3克

做法:螺肉处理干净,冬瓜去皮切块,瘦肉切块,姜去皮拍破。锅内烧水至水开,放入海螺肉汆水去血渍,捞出备用。取砂锅,加入海螺肉、冬瓜、红枣、瘦肉、姜,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煲开后,改小火煲2小时,调入盐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明目、利膈益胃。

入伏汤谱推荐二

丝瓜鱼头豆腐汤

材料:丝瓜一斤,鲜鱼头一个,豆腐四块,生姜三片。

做法:丝瓜去角边,洗净切角形;鱼头洗净,切开两边;豆腐用清水略洗。将鱼头和生姜放入煲里,注入适量滚水,旺火煲十分钟,放入豆腐和丝瓜,再用文火煲十五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凉血解毒,洁肤除班斑,通经络,化痰。用于热病、暑热烦渴、痰喘咳嗽、筋脉酸痛、气血阻滞。

入伏汤谱推荐三

鸡片蘑菇汤

材料:鸡脯肉250克,鲜蘑菇300克,番茄100克,鸡蛋1个,绍酒、姜、葱段各适量。

做法:鲜蘑菇切片烧水,番茄切三角块,鸡脯肉洗净,切片;鸡蛋取清;姜切丝;鸡脯肉加盐、味精、蛋清、干淀粉搅匀,放入沸水锅舀一下,捞起待用;将锅置于旺火上,油爆姜丝、葱段,放入蘑菇炒,加入适量清汤,再加盐、鸡精,待汤沸后加鸡片、番茄、味精、绍酒、麻油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健体。

入伏汤谱推荐四

百合排骨蔬菜汤

材料:百合50克、排骨200克、泡发好的木耳50克、泡发好的黄花菜50克、荷兰豆50克、蛤蜊肉50克、海米30克、菜干30克、姜丝10克、盐3克、白胡椒2克

做法:排骨放在冷水中,加几片姜片,煮开后,捞出备用;排骨和木耳、黄花菜、海米、姜丝、菜干加入清水,旺火煮开,转文火煲30分钟;加入蛤蜊肉、百合、荷兰豆旺火继续煲15分钟;最后加盐、白胡椒调味,一道鲜美的百合排骨蔬菜汤就做好了。

功效:润肺养颜、清心解毒、开胃安神

入伏汤谱推荐五

海参当归汤

材料:干刺海参100克、当归30克、黄花100克、荷兰豆100、百合20克克、姜丝10克

做法:泡发海参:先用热水将海参泡24小时,从腹下开口取出内脏;换上新水,上火煮50分钟左右,用原汤泡起来,24小时后就可以做汤使用了;烧热水,放入海参,1分钟后捞起,去掉腥味;重新起锅,烧热油,爆响姜丝,加入足量的清水和当归煮沸;下入泡好的百合、黄花、荷兰豆、海参,一起大火煮5分钟;加入盐、胡椒调味,鲜美的海参当归汤就做好了。

功效:修补元气,解决疲乏犯困问题,经常喝,可以改善腰酸乏力、困乏倦怠等状况,具有不错的固本补气、补肾益精的功效。入伏

展开阅读全文

入伏后可以喝姜枣茶吗?入伏后还能喝姜枣茶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生姜可以驱寒,红枣可以补血气,因此,姜枣茶就是精选红枣和生姜泡制而成,我国一直有立夏喝姜枣茶的养生理念。那么,入伏后可以喝姜枣茶吗?入伏后还能喝姜枣茶吗?

入伏后可以喝姜枣茶吗

每年从立夏那一天开始,每天早上喝生姜红枣茶,一直喝到入伏的头一天。

为什么立夏要喝姜枣茶呢?因为人经过一个冬天、一个春天,体内积聚的病气会比较多。夏天炎热,人体腠理是开放的,体内阳气空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这道茶从立夏开始一直喝到三伏的头一天,基本上就能把体内的病气驱光了,这样整个夏天就会好过很多。

夏天喝姜枣茶的好处

正如《黄帝内经》所讲“春夏养阳”。老百姓都知道“冬吃萝卜夏吃姜”,那么这个时候喝红糖姜枣茶,基本上就能把体内的病气都驱除了,这样整个夏天就会好过很舒服,而且,天热以后脾胃比较虚寒,提前喝上姜枣红糖茶补补脾胃,夏天一定会过得很好。

夏天喝姜枣茶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说的也在理,不管效果如否,反正这也都是我们常见的食材,大明从今天开始到入伏会坚持每天喝一碗姜枣茶,味道还不错,前提是要加红糖或蜂蜜,甜甜的才好喝。没喝上上的小伙伴赶紧去煲一壶吧。

姜枣茶的做法

姜枣茶的配方:姜枣茶(2杯)原料:红枣6颗、枸杞一把、花椒十几颗、生姜4片做法:加适量水,煮成淡红色即可。(体寒者可加花椒)

姜枣茶做法:生姜、红枣、枸杞一起煮成茶喝。(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

姜枣茶的做法:姜枣茶做法生姜、红枣、枸杞一起煮成茶喝。(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

展开阅读全文

入伏可以刮大白吗?入伏为什么不能刮大白?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喜欢夏季装修,认为这个时候通风好。太阳大,干起来也快,甲醛等味道更加容易挥发。那么,入伏可以刮大白吗?入伏为什么不能刮大白?

入伏可以刮大白吗

入伏后建议不要刮大白。因为空气太潮湿了,墙面基层不易干透,不干透刷漆容易让漆面在日后的使用中有起鼓、破裂现象出现,所以刮大白(刷腻子)这个流程应避开潮湿的天气,比如伏天、阴雨天。

刮大白是什么意思

刮大白是建筑室内墙面装饰的一种,也是普通住宅墙面装饰最普遍的一种,刮大白其实就是在水泥毛糙面上,用建筑用的大白粉、滑石粉和纤维素(一种化学粘合剂,易融于水)的混合物将墙面、顶棚填补耗砂眼度刮平刷白。厚度大约在1mm左右,干了以后也不错的,不会轻易掉色。只是特怕水,如果有水浸湿,轻轻一刮就会掉下来。它的施工在现行普通住宅中较为普遍,它替代了原有的大白粉纤维浆墙面,具有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易于修理等优点。

施工流程

一(把原有的大白戗掉)。要戗干净【如大白非常好,喷上水都戗不动,可以不戗】。

二(界面处理)。刷墙固墙链。

三(局部刮石膏粘绷带)。查看墙面有无缝隙,如,墙壁上有上料口,石膏板造型石膏线。如有缝隙,先填满石膏再刷上白乳胶粘上绷带。查看墙面有无锈点[钉子钢筋头]如有,要用机器打掉然后补上石膏。

四(批刮石膏)。【注;所有房屋顶棚都要满刮石膏,因为顶棚铲掉大白后非常不平】不能直接刮大白。石膏和大白有很大区别。在批刮大白之前,石膏的工作是:所有粘贴绷带的地方,石膏板,水泥面。都要刮到石膏。

五(批刮大白)。【批刮大白很重要,至少两遍。第一遍要都刮到,不要有漏下的。第一遍完活,要检查棚顶和墙面有无锈点。批刮第二遍大白。大白完活后,要通风,不要闷着如风大,窗户可以开一会关一会儿,不同天气不同对待】

六(大白完全干后打磨砂纸)。【打磨是刷[喷]乳胶漆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同时打磨砂纸是刮大白中很重要的环节。施工者在刮大白时流下的刮板印道子檩子小吭小包的统统都要用磨掉。

七(做保护)。以免乳胶漆沾上不好擦。

八刷(喷)乳胶漆。(注:以上是刮大白的主要程序。“好大白”还需要其他的针对性“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