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午时三刻午门斩首(最新20篇)

浏览

2351

文章

42

故宫午门为什么是凹形的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北魏洛阳阊阖门和唐朝洛阳应天门的形制基础,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便于军事防御,有瓮中捉鳖之意。

故宫是 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建筑精美,设计恢宏大气。下面咱们就来说说故宫午门为什么是凹形的。

详细内容

1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北魏洛阳阊阖门和唐朝洛阳应天门的形制基础,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便于军事防御,有瓮中捉鳖之意。

2

午门城台上正中建筑为九五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城楼,通高35米。两观城台上各建13间连檐通脊明廊,且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它们与正中的城楼连在一起,俗称“五凤楼”。

3

午门城楼坐北朝南,东西两边对峙,形成三面环卫的格局。不但显示皇权的威严, 还具有护城功能,成为古代防守城池的最佳构造。

4

午门城楼正殿东西侧分别是陈钟和暮鼓,是皇帝亲祀祭享、文武百官上大朝所用。每当皇帝亲祀坛庙出午门时,午门便鸣钟;而皇帝祭享太庙时,午门便击鼓。每当举行大朝礼时,午门便鸣钟击鼓,百官以钟鼓声为进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古代午时三刻指的是什么时候?一刻是多长时间?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台词说“午时三刻”这一时间点,那“午时三刻”到底是指什么时候呢?其实古代的一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时间是差不多的,古代一刻差不多是14分钟,到了清朝弄了一个整数15分钟,所以一刻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午时当然也比较好理解,就是中午的时候,具体时间一起来看看吧。

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漏,指漏壶;刻,指箭刻,即由漏壶水面的高低,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

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为什么古代斩首要在午时三刻?是不是说明,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其实并不是这样。午时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惯例,或者是民间百姓、说书人、写书人的普遍看法。

那么“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太阳挂在天空中央,照下来地面上的阴影最短的时候。别说是中国古代,就是现代很多农村地区,还有人认为死人是“阴事”,若处理不当,死者的鬼魂就会留在阳间纠缠活人。

而正午时刻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阳气可以压制和祛散阴气。为了不让死刑犯的鬼魂出来作祟,所以要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

其实,斩刑也是分轻重的。如果主审官宣布一个犯人将在午时三刻斩首,那说明他认为,这个人实在是十恶不赦,连做鬼的权利都没有。

因为民间传说午时三刻开斩,被斩人阴气即时消散,做鬼都没机会。

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午时三刻的时候,人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这个时候砍头,犯人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

如此看来,似乎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一丝人道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朝官员柏葰是怎么死的?咸丰不想杀柏葰,为何最后还是下了斩首的命令?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同时对于科举舞弊的行为也是严加审查的,一经发现都是处以极高力度的惩罚。就比如说明朝时期的才子唐伯虎,便是这项制度下的牺牲品。

唐伯虎生来才华横溢,从参加科举时起便是一番风顺,在中了“解元”之后又中“状元”,但是却被人指控说作弊,在一番彻查之后,经过没有发现他作弊的真实证据,但是依然被革去了功名不得再参加科举,让唐伯虎从此永绝仕途,可见古代对于科举舞弊的惩罚力度之大。

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尚且如此,那在查有实据的情况下,惩罚力度自然就更大了,甚至于连一品高官也会被皇帝钦令斩首,最为典型的就是清朝的柏葰。柏葰虽然是一个满人,但却是扎扎实实通过科举而走上仕途,具备有真实学问的人,他在道光六年考中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并且仕途走得是一帆风顺。

咸丰六年的时候,柏葰已经成为了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咸丰八年更是成为了正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在整个清朝都已经算得上是有数的高官,同时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去掌管顺天乡试,也就是士子考取举人的主考官。

通常来说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对于官员本身是很有好处,几乎没有坏处的,这样可以给自己收下很多弟子,只要是在这一次考试考中的士子,那都是主考官名义上的学生,同时又不会得罪什么人,可谓是有利无弊,然而柏葰却硬是因为这一次主考而犯了事,最后还因此而被斩首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柏葰在这次主考中确实是触犯了法律,同时他又得罪了人,而且得罪的人还不少。科举主要是为朝廷选取人才的,能够被选取的基本上都是人人尊重的有识之辈,但是有一个叫做平龄的纨绔子弟,从来就没有认真读过书,整天就是在街上提着鸟笼子瞎逛,除了自己的名字就不认识几个字的人,也在这次乡试中考中了举人。

这家伙高兴得到处炫耀,结果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直接就去告诉了御史,御史立马上奏皇帝,这次乡试的卷子全部被彻查,结果发现有五十多位已经录取的举人,那卷子都写得一塌糊涂,甚至于八百多字的文章中,就有三百多个错别字,这让咸丰皇帝大怒。

作为主考官的柏葰以及所有牵涉此案的官员全部被革职,还有的就直接被处死了,但是咸丰并不忍心杀柏葰,于是柏葰在监狱里住了半年多,认定自己肯定不会死,以至于在被推出去行刑前,还嘱咐前来告别的妻子说:“回家打包好行李,我肯定不会死的,皇帝是不会杀我的”。

当然奇迹并没有出现,柏葰过一会就被斩首了,事实上他之所以认定咸丰不会杀他,那也是很有道理的,两人之间感情很深,咸丰也确实没有想要杀他,还想要找借口将他给放了出来,但是柏葰得罪了一个叫做肃顺的大权臣,肃顺在朝堂上强烈将柏葰给“明正典刑”,其他群臣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咸丰在无奈之下也就只能下令将柏葰给杀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子时和午时分别是什么时间 子时和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23时至01时;午时:11时至13时。其中,古人认为,子时为阴极阳生之时,午时是阴阳转换之时最适合休息。

子时和午时各指什么时候?

子时:23:00--01:00之前。就是从前一天的23:00起至当天的凌晨01:00之前。01:00起算作丑时。

午时:11:00--13:00之前。就是从中午11:00起至13:00之前。13:00起算作未时。

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时辰与24小时对应关系如下:

子时:23:00--01:00之前;

丑时:01:00--03:00之前;

半夜11点-1点为子时白天11点-13点为午时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午门的历史用途,它真的是斩首的地方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视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午门似乎就只是一个斩首地方。那么在那个时期,午门真的只是斩首的地方吗?其实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那么在那个时候,午门的用途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往下北京文化看看吧!

立诏

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刑罚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

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着名心学大家王阳明因弹劾当朝大太监刘瑾被着以廷杖也在此地。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

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彰显皇威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京城文化:北京着名的王府井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什么是午时花呢 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过非常多的植物吧,到是你了解午时花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什么是午时花呢,以及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学习啦。

什么是午时花呢

午时花(拉丁学名:PentapetesphoeniceaL.),又名夜落金钱,梧桐科午时花属一年生草本,本种的花午间开放而明晨闭合,故有“午时花”之称,而且常整朵花脱落,故又称“夜落金钱”。鲜红的花,碧绿的叶,呈现热烈的气氛。加之其吉祥的名称,大有“天女月夜抛金钱”的意韵,给人以希望、快乐和联想,名佳花好,故深受人们青睐。它多以盆栽观赏,或植于庭院、路边和花境中,均有诱人的美景。

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

1、药用价值

含多种成分及微量元素,取根茎入药,煎汤内服,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很有效果。外用:取适量药材捣汁,敷在外伤处,有止血功能。

2、装饰功能

午时花,同株可生长不同颜色的花朵,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午时花喜阳光,摆在阳台上,其装饰功能很不错。

3、其他功能

午时花的奥秘:待花朵枯萎晒干后,捻去干枯的花瓣,会落下小黑色的种子,将它们栽培在泥土中,等春风拂过,阳光来袭,来年将继续发芽,生命力顽强。

午时花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午时花是不耐寒,适宜在较高温、向阳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在土壤过湿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容易染病。并且它开花的时间比较特殊,从它的名字中,我们就应该知道它的开花时间了,通常都是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的时候盛开,这也是它本身最大的特点。然后等到光照减弱的时候,它的花朵就会马上闭合起来,而且常常整朵花都会脱落下来。

午时花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午时花十分的矮小,但是根茎和叶子十分的翠绿,花朵也鲜艳多色,花期长。午时花一般会用作园林用花,种植在花坛的周围和里面,颜色争相斗艳十分的好看。原产印度。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地多有栽培,以供观赏。亚洲热带地区和日本也有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门和午门怎么区别,主要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端门和午门的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端门就是正门,第一道门的意思;而午门就是南门的意思,“子”是正北,“午”就是正南,所以故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端门有五个门洞,其中,中洞最大,其余四个门依次往外缩小,而中间门洞只有皇帝能走,端门是午门的屏障。皇帝出宫时,一定要先登上端门,一为祈求此行有一个吉祥美好的开端,二是等待其他随行百官整肃以待以及所有的仪式完毕,皇帝才从端门出来;皇帝回来的时候,也必须先登上端门,等待宫内所有人迎驾后,才敲响大钟进入午门,这次出行才算圆满结束。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也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地方,但午门更多的还是作为举行国家典礼重要的场所,在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来年历书的“颁朔”典礼,也是非常隆重的一个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打死人。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

在电视连续剧里,经常会听到“推出午门斩了”等话语,午门似乎成了传言中处决死刑犯的场所,那么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详细内容

1

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曰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

2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正是由于这样的事件,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3

但实际上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而且自先秦起,中国古代执行死刑就有较严格的规定,除了“立斩”的犯人外,并不是说斩推出去就斩的,一般须到秋季,经过秋审后再交由刑部执行。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4

午门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其次,彰显皇威,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都曾登临午门举行受俘礼,乾隆皇帝四次登上午门受俘,并写下受俘诗保存在午门楼上。午门是皇宫正门,又担负着这么重要的历史使命,怎么可能在此进行斩首,让皇宫成为不祥之地呢。由此可见,“推出午门斩首”只是历史的戏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男怕子夜,女怕午时”,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所谓的“男怕子夜,女怕午时”就是“男怕子夜临,女怕午夜生”,在古代时候,古人把一天氛围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位于夜间的十一点到次日的一点,也就被称之为子夜,是十二个时辰当中的第一个时辰,当时的男子被定性为阳性之人,女子为阴性之人,而在子时古人认为是阴气最终的时候,所以他们就认为这个时候出生的人不是件好事。在整个的阴阳循环中,正午就是午时,古代人总说“午时问斩”,所以说再此时出生的女子也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在阳气最重的时候将死刑犯惩处,这样死刑犯在阳气之下魂飞魄散,很难再出来作乱。另一种说法;男怕子时段,女怕午时刻; 相传农村年代比较久远的时候,迷信的风气非常浓厚,无论干什么事情,人们都是要看是不是符合天时,也就是俗话说的时辰不对,尤其是涉及到婚嫁、丧葬的时候特别注重选择的时间对不对,要是时间选的不对,就会被认为说不吉利。

言归正传,之所以说女怕午时生,主要是在古代,女子出生便被认为阴属性,阴属性之人出生在阳气最盛的时候,难免会两相抵抗,最终会导致女性出生不顺,或者是之后的命运坎坷。

而‘‘男怕子夜临’’,其实和‘‘女怕午时生”的说法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古人极其在意和敬畏鬼神之说。在阴气最重的子时,他们一般会认为这是鬼怪活跃的时期,而这个时辰出生的孩童,特别是男性,因为对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故而容易遭受侵袭。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认为子时出生的男童命运不如常人,他们要么容易夭折,要么也是容易命运不顺。而如今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个流传下来的民间俗语,也早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对于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俗语,我们之要当成了解古人生活的依据就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午时粑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

午时粑工艺:制作时将糯米、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天,沥干后,再加清水用磨磨成水浆,装入布袋内,控水制成吊浆粉。把虾米略泡后切成小粒。火腿切成小粒;芽菜洗净切成细末。芝麻炒香碾细。将当地一种野生植物的叶叫船叶切成5寸长、3寸宽的包叶。将猪肉洗净,剁成颗粒放入盘内,加胡椒粉、花椒粉、酱油、芽菜、火腿、虾米、熟猪油、味精、绍酒、川盐和匀成咸馅心。把白糖、熟面粉、桔饼、冰糖、熟猪油、芝麻粉和匀成甜馅心。

将锅里放上水烧开后,用吊浆粉揉成圆饼,放入锅内煮熟。取出后放入盆内,加余下的吊浆粉揉匀。将揉匀的吊浆粉分成剂子,分别包入甜咸馅心,搓成圆形后抹上一层熟菜籽油,用船船叶裹起上笼旺火蒸一刻钟,美味可口的午时粑就做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古代斩首都是在午时三刻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砍头,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也就是现代时间的中午十一点至两点之间,而古代斩首都是在这个时间进行,是因为古代的人们认为太阳最猛烈的时候,就是阳气最足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阴气就会逐渐滋生。

准确的来说,古人斩首的时间其实就剩十二点四十五分左右,这个时候基本算是午时的末端时间,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的话,一天当中太阳最为猛烈的阳光就会消散,阴气就会在各个背影里逐渐滋生,所以在这个时间里斩首也是为了辟邪。

在古代的人们非常讲究阴阳论,在那时的他们看来,阳就是生,阴就是死,从生到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进行,不然的话阴阳结合难免会发生出不好的事情,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展,所以选择一个阳气最足的时间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俗话“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 孩子出生时的讲究 有无道理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传统观念中,有一句俗语:“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这句话意味着女孩不宜在正午出生,而男孩则不宜在深夜出生。

1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话

我们的祖先深信阴阳的观念。他们认为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正午是太阳最强烈、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半夜则代表最阴暗的时刻。

如果女孩出生在正午时分,可能会有凶悍的性格,对丈夫或家庭不利。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相反,我们认为男孩应该阳刚、正气十足。如果他们在半夜出生,可能会缺乏阳刚之气,性格柔弱,并且容易患病。因此,为了平衡和塑造男孩的阳刚气概,古人忌讳女孩正午生、男孩子子夜降生。

然而,在现代相信科学的时代,我们已经抛弃了这种观念。孩子不论何时出生,只要健康和平安就好。男孩或女孩的性格和命运,更多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未来命运主要取决于个人发展,而不是出生时刻的选择。

2

二、不同的出生时间会带来哪些影响

1. 精神状态的差异

如果要说孩子在哪个时间出生比较好,个人认为上午最方便。因为上午,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宝妈在分娩过程中,能感受到积极的氛围,这对于顺利分娩是有利的,此外,上午生孩子后,宝妈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精力。

而下午或晚上分娩,宝妈将经历长时间的阵痛,本就已经很疲惫。再加上白天周围人多嘈杂,宝妈的精神状态可能更差。如果拖到很晚才分娩,难免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能在上午或白天出生,这对于宝妈来说是一种小小的幸运。

2. 照顾新生儿的方便性

宝宝出生后,家人难免会手忙脚乱。该如何喂奶?孩子哭了该怎么办?如何给宝宝换尿布?宝妈不舒服应该如何处理?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如果宝宝白天出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他们可以咨询医生、护士,甚至向身边有经验的父母请教。然而,如果宝宝在晚上出生,医护人员可能已经下班或者值班人员较少,并且非常忙碌。此外,晚上大家都希望休息,不好意思去打扰身边的人。当遇到困难时,新手爸妈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此,宝宝白天出生更方便家人照顾。他们可以寻求关于喂奶、哺乳、育儿等一系列问题的专业指导。这样,父母可以轻松应对,宝宝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3. 宝妈检查的便利性

产后妈妈并不意味着一切安然无恙。在这段时间,宝妈的身体非常虚弱,需要时刻关注和观察。如果出现任何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如果宝宝在白天出生,一旦宝妈发现身体不舒服,可以立即咨询医生并进行检查。各个检查岗位的人员都值班,并且结果出来得更快。然而,如果宝宝在晚上出生,遇到问题会更加麻烦,有时还需要等到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

4. 家人照顾的便利性

如果宝宝白天出生,家人准备所需物品更方便。即使缺少什么,可以出门购买。但如果在晚上出生,很可能商店都已经关门,无法及时购买所需物品。此外,宝宝白天出生,家人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轮流照顾宝妈和宝宝,让宝妈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晚上出生,特别是在深夜,大家都很疲倦,难免想睡觉。此时,家人需要顾及医生的嘱咐,忙于照顾宝妈和新生儿,很容易感到疲劳。为了哺乳,宝妈不得不竭力保持精神,无法获得充分休息。

3

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男孩女孩的所谓“命运”。然而,如果真要说孩子哪个时间出生更好,个人认为白天出生,尤其是上午出生更为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午时七刻是现在的几点,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看影视剧的网友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情节,那就是古代犯人在经过审讯后,县官会当堂宣布囚犯的处理结果,接着就是在退堂前高喊“某某犯人罪大恶极,应于午时三刻问斩”。这里的“午时”指的是中午11点整到下午1点整,所以这也表明,处斩犯人的时间应该是中午的11点以后下午1点以前。既然如此,午时七刻是现在的几点呢?

刚刚已经提到,午时指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间段,这里面的“刻”则是指精确的时间划分。古人将一个时辰划分为八刻,每一“刻”的时间为15分钟,和现代人所说的“一刻钟”同理。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午时七刻所指的时间是11点之后的第7个15分钟,众所周知,每小时是4刻钟,那么就表明,12点的第3刻钟就是古时候的午时七刻,也就是现代的12点45分。

一般通常情况下,午时七刻指的是现代人熟悉的中午12点45分,12点的第3刻钟就是古时候的午时七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全文共 174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算法,子时是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就是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接近十三点又不到十三点,也就是十二点多。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应该是正午十二点,但是古代阴阳家的说法跟现在科学不一样,那个时候他们认为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就是午时三刻。所以古代一般斩首时间会定在午时三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午时花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开花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花的象征意义是: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也代表活力、激情.代表沉默的爱,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午时花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开花,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种花开放的时间是几点

每个花都有它开的季节,也有它的时间段。比如蛇麻花:凌晨3时左右开花;牵牛花:清晨4时吹起;栀子花:五月中旬;蒲公英:早晨7时左右才开;芍药花:清晨七点左右开放。

半枝花:上午十点左右开放;马齿苋花:中午十二点左右开放;月季花:四季盛开,万寿菊:下午约3时,欣然怒放;紫茉莉:下午5时多,送来了缕缕香味;剪秋罗花:晚上七点左右开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芍药花:花期4一5月。

太阳花象征什么

太阳花,又称松叶牡丹、半支莲,马齿苋科马齿苋属多年生花卉,常作一年生栽培。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

太阳花的花语是:热情,阳光。

太阳花永远面对阳光绽放着自己的笑容。

象征着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

太阳花的特点

一、特点

1、花期长:它的特点是开花时间比较长。管理期间如果能提供给它适宜的环境,四季都能开花。且花色比较多,常见红色,白色,紫色,粉色,橙色等等。

2、耐旱: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干旱。养护期间可放在光线处,让它晒全天的太阳,光照足开花开的会更好。不用勤浇水,即便是土壤干燥的环境,一两天不浇水也不会影响生长。若是浇水勤,土壤太潮湿反而易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二、形态特征

它属于是一年生的草本,株高通常在10-30厘米之间,上面的枝条易倒伏。叶片是互生或者是散生的,呈细圆柱形。花开时多是单生,有时也会有1-3朵簇生在茎的顶端,花朵直径大概在3-4厘米自检,有单瓣也有重瓣的,花色丰富多样。

三、花期

它通常是在每年春季的5月份开始开放的,花期长,可持续到11月份。若是处在岭南地区,气候适宜,全年都可开放。它非常喜光,只有见到太阳才会开花。因此在早晨,晚上或者是阴雨天花朵是闭合的。光照越是强烈,它的花就会开的越好,这也是名字的由来,还被叫做午时花。

午时花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开花

午时花是梧桐科午时花属一年生草本,本种的花午间开放而明晨闭合,故有“午时花”之称,而且常整朵花脱落,故又称“夜落金钱”。它多以盆栽观赏,或植于庭院、路边和花境中,均有诱人的美景。茎细而圆,平卧或斜生,节上有丛毛。叶散生或略集生,圆柱形,长1-2、5厘米。花顶生,直径2、5-4厘米,基部有叶状苞片,花瓣颜色鲜艳,有白、深、黄、红、紫等色。蒴果成熟时盖裂,种子小巧玲珑,棕黑色。6-7月开花。园艺品种很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之分。喜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阴暗潮湿之处生长不良。

午时花什么时候开花

一般就是在大中午的时候,而且阳光越是强烈,午时花开出来的花就会越鲜艳。等到没有阳光的时候,午时花的花朵就会开始闭合起来,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还被叫做太阳花。另外,它的花一般都是以单生或者是数朵的形式生长在茎顶端的,花期是在6到7月份。

下列花在上午9点左右开:

太阳花:太阳花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野蔷薇:蔷薇喜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等地。于5到6月间,当花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作药用。芍药花: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芍药组多年生草本。浆花:花梗长6到16毫米,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长约6毫米密生柔毛,萼齿三角形,边缘有硬毛莲花:花期6到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到10月。莲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子午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子时指的是23点到1点,午时指的是11点到13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经使用,汉代将其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时、日中、日出、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同时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时:23点到1点;

丑时:1点到3点;

寅时:3点到5点;

卯时:5点到7点;

辰时:7点到9点;

巳时:9点到11点;

午时:11点到13点;

未时:13点到15点;

申时:15点到17点;

酉时:17点到19点;

戌时:19点到21点;

亥时:21点到2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国古代最憋屈的一个王朝 只存在了16年 开国皇帝被斩首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拥有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历经无数朝代的更替。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仅存在了16年的王朝备受遗忘,这就是新朝。这个短暂的统治期间,开国皇帝王莽被认为可能是历史上的“穿越者”,他的改革试图为农民阶级谋取利益,却最终导致新朝的覆灭。

新朝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在那个时候,王莽成为了一个异端,与当时腐化的朝廷形成鲜明对比。西汉皇帝年幼,王太后摄政,朝廷腐败不堪。王莽因清正廉洁,获得了人们的支持,被推举为大司马,进而登上了皇位。

在位后,王莽不仅为农民阶级谋利益,也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他另立“新”为国号,正式建立新朝,意在彻底改变西汉的统治格局。这些改革引起了旧汉地主阶级的不满,王莽的政策并未获得普遍认同。

不久后,新朝面临各地起义军的反抗。王莽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压制,但他的改革政策并未能赢得足够的支持,而是激化了社会矛盾。尽管王莽试图通过改革稳定政权,却在实际操作中遭遇了重重困难。

新朝最终的覆灭发生在一次对昆城的镇压中。王莽本以43万大军优势胜过2万绿林军,然而绿林军的领袖刘秀却以出人意料的智谋颠覆了局势。王莽最终战败,刘秀成功夺取了政权,将王莽斩首,新朝宣告终结。

新朝的存在虽短暂,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王莽被认为可能是历史上的“穿越者”,他试图进行改革,为农民阶级争取权益。然而,他的改革却引发了社会动荡,使新朝陷入危机。最终,新朝的失败归因于旧汉地主阶级的反抗,以及王莽的政策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在历史长河中,新朝的兴起和覆灭或许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变革的难度。新朝的故事提醒我们,政治改革需要谨慎思考和深入洞察,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混乱和矛盾。

新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仅16年的王朝,其开国皇帝王莽被认为可能是历史上的“穿越者”,试图通过改革为农民阶级谋取利益。新朝的政策引发了旧汉地主阶级的反抗,使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在刘秀领导的绿林军的颠覆下短命终结。新朝的故事告诉我们,政治改革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否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权的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午时三刻斩首!这个午时三刻是指现在的几点?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三刻!相信小伙伴们对这个词已经是非常耳熟了,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装电影当中听到这个词语。多半是用在对死刑犯的斩首过程中,只要这个时间一道,那么判官就会大喊一声“午时三刻已到,行刑”。然后挺着大肚子的刽子手就提着大刀,然后喝上一口酒往刀子上吐,准备行刑。那么这个所谓的午时三刻到底是几点呢?有着什么意义呢?

首先,在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而刻是有一百刻,每一刻就相当于14.4分钟,而午时基本上是十一点到一点之间,那就差不多是十二点左右了,而这个时间段也是阳光直射地面光线最强的一段时间,在古时候通常会认为死人阴气重,选择午时三刻阳光最鼎盛的时候问斩,是为了犯人死后灵魂会被日光驱逐出人间,这一般都是放在那些罪大恶极之犯的身上,意思就是让他连鬼都不得做,但是如果不是重罪如弑君谋反等罪的话,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

其次,除了“午时三刻”处决犯人的做法外,你肯定也听过“秋后问斩”的说法。其实,这是由于到了秋天,花木枯萎,百虫蛰伏,天地萧瑟,生产也进入了尾声,要过冬了,这时候,那些需要处决的犯人就可以行刑了,而且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有提到,这是符合应天时的一种做法,遵循了一个自然的规律,秋天是万物开始凋谢的时候,犯人们集中在秋后处决也是一种符合上天安排的说法,也可以节约过冬的粮食,因此除非是一些个别的罪名罪犯可以不按季节行刑,其他的死刑犯都得在秋冬执行,而且一般是选在闹市之中,所以有弃市一说。所以,为什么在电视剧中总会看到将犯人拉到菜市口的地方进行行刑,这是由于菜市口就属于当时的闹市,人最多的地方。

再者就是,还有一种说法选择“午时三刻”是由于午时三刻是人困乏,精神恍惚的时刻,这时候行刑能减轻犯人的痛苦,因此古人一般选择在午时三刻行刑。其实午时三刻也有很多忌讳,在这里我也告诉下大家。比如午时不能杀牲口、不宜行房事、不能进阴晦之地、不拜神求佛、不迁墓,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这都属于封建迷信,但是这些禁忌足以看出过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在古代,“午时三刻”的具体时间,是随着规制的改变在不停变化的,只有午时是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是可以确定的。而对于现代“午时三刻”是指中午的11点45分。

总而言之,不管午时三刻,还是秋后问斩都是掌握了一个时间段,罪大恶极之人不得不惩罚,但午时三刻和秋后问斩都体现了古人对上天,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而且,世界所有的古代国家,在执行死刑时,都要求在白天进行。比如二十世纪以前欧洲国家普遍都是在“日出之时”处刑。以上便是古代处决犯人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当然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一些封建迷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斩首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斩首始于春秋时期。当时有孙武斩吴王宠姬的故事。另一种观点是斩首始于西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斩首始于秦。

有人说斩首始于春秋时期。当时有孙武斩吴王宠姬的故事。据《史记》记载,·根据孙武武的传记,孙武向吴王和庐献上了《兵法》。为了考验孙武的用兵能力,吴王立即命令他训练宫女。孙武被命令后,将180名宫女组成两队,并以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讲解要领,宣布纪律,等宫女们明白了再开始练习。先发令向右转,但宫女们却大笑不听命令。孙武又把要领讲了一遍,又宣布纪律,又发令左转,宫女们还在笑。孙武宣布:约束不明,命令不熟悉,犯罪;约束明确但不知道法律,官员犯罪,立即按照军事法律从事,然后切断名队长,第二名为队长,所以鼓,妇女跪在规则绳墨水上,不敢说话。

事实上,成文法已经在春秋时期公布,刑事书已经铸在顶部,从以前的未公布状态到公布状态。法律以处理逃亡和镇压小偷为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军队的规模扩大了,新兵种也增加了。为了巩固军队,军事法已经初步建立。不仅对逃犯使用酷刑,而且对训练中的违纪者也使用重刑。

另一种观点是,斩首始于西周。西周有五种惩罚:墨、勺、宫、大辟,称为五刑。大辟是当时死刑的通称。据《尚书》报道·吕刑记载,西周有3000条五刑。根据犯罪分子的等级和犯罪规模,各种处罚有不同的执行形式,规定了不同的规定。比如死刑有杀、斩、磐、臂、焚等。

据《周礼·秋官·掌杀解释死刑,杀戮,杀死刀刃;切割,切割斧头。当时,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为了惩罚军队中的犯罪分子,习惯法和不成文法都有杀戮和斩首的刑罚。国王的军令、训词和权臣的命令是法律形式之一·秋官·誓言,用于军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斩首始于秦。秦的死刑种类繁多,执行手段极其残酷。仅秦律规定的死刑就有弃市、斩首、枭首、残杀、五刑、杀尸、车裂、定杀、纹和族等12种。其中,斩首和枭首都属于斩首类。说枭首就是处死后向公众展示,不包括斩首。

当时,车队的法律相对完整。根据秦简出土的《军爵法》和《商子》,违反军令的人应当依法严惩,对战斗中怕死、临时逃跑的人处以死刑。军队规定的死刑还有:降敌罪、降敌人杀死他们的身体,没有他们的家,杀死自己,全家不是官奴;不罪,下级军官带兵作战,不能得到敌人第一级,处死;敌人罪,赞扬敌人,瓦解士气,处杀人刑。当时,由于条件限制,军队执行死刑时,往往是斩首。

据说军队斩首始于秦,这不仅是其法律明确规定的斩首刑罚,也是因为秦建立前所未有的统一强大的封建帝国后,奉行先秦法家关于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司法机关健全,立法完整严谨,刑罚严厉,主张依靠法律的强制力贯彻统治者的意志,强调重刑厚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古时斩头都要在午时三刻?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当然了,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一个朝代最为典型的就是皇帝了。一个皇帝是一个朝代最大的官员,那么,皇帝想要谁死谁就要死。看过古代片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一般犯人犯了错如果皇帝想要这个人死的话,一般就会决定在午时三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午时三刻”这个词语,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古装影视剧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朝廷命官处决犯人时,总会说“午时三刻,推出去斩了”。如果时辰没有到,朝廷命官和刽子手都不敢开刀问斩。

何为“午时三刻”?就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那么,具体是指几点钟呢?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中午12点,一是指12点45分。秦汉时期,长安为都城,就是如今的西安;明清时期,都城则为北京。按时区来算,西安要比北京晚45分钟,当北京是12点45分时,西安才12点。

那么,为什么古代斩头时要选在午时三刻呢?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古人信奉神佛,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命官,都认为杀人是“阴事”,不论这个人是否罪有应得,死后的鬼魂总会来纠缠当时的监斩官和刽子手。如果在“午时三刻”行刑,这时阳气最盛,鬼魂就不敢出现。

第二种,古代的斩刑有轻有重,是分不同时间处决的。如果斩刑较轻,则会选择正午之时开刀;如果是十恶不赦的重犯,必定会选在“午时三刻”,因为此时的阳气最盛,犯人死后连鬼也做不成。第三种,斩刑犯人在赴刑场之前都会饱吃一顿,到刑场时恰好“午时”前后,这时候人的精神最疲惫,这时候砍头,犯人的痛苦会稍少一些。

以上三种猜测,第一种是为朝廷命官和刽子手考虑,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是为了犯人,只是目的刚好相反。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猜测最靠谱,你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午门斩首来历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日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

午门

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清朝顺治四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北京九门

北京九门是指明、清北京内城的9座城门,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