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时候的姓氏有哪些(经典20篇)

浏览

329

文章

186

古时候的街市上都会卖些什么?带你看一看古代街市有多热闹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看惯了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两边陈列琳琅满目,挑选起来也是眼花缭乱,你有没有想过古时候街市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古代的街市也是有一个发展历程的,包括位置、开放时间、售卖的商品等,这些其实在很过古画中都有展示,只可惜我们观看画作的时候往往是看整幅画,而没有机会细致地仔细观看。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古时候那些热闹的街市。

最初的时候,分为“坊”和“市”,这两个名字,“市”还比较好理解,就是买卖商品的区域,而“坊”则是居民区,也就是说,居民区与商品区是完全分隔开的,并且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划分区域还是会受到处罚的。这种制度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隋唐,虽然能够强化城市管理,同时防范盗贼,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划分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自由,于是在唐朝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破坏这种里坊制度的行为不断出现,到了唐朝末年就出现了夜间依然灯火不绝的两市。

北宋时期,这种制度可以说全线崩溃,主要还是归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住户临街设门,店肆都朝着街道开设,招徕更多的顾客,流动的摊席也被固定的店铺所代替,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在《东京梦华录》中,汴京街上就有旅馆、饼铺、两三层的酒楼这些商业化的区域与住宅、寺宇同时存在,就连中央政府官署附近也都开设有各种商业店铺,夜市也是十分繁华。

明朝时期的店铺也都很有意思,有装裱字画的、制作成衣的、药材店、各种金银器漆器磁漆店,卖书的、卖伞的、卖纸的、卖菜的、卖家具的、卖古董的、卖膏药的、卖绸缎的,还有酒楼、算命、花店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基本上和现在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卖的品种不太一样罢了。

古时候的街市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只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店铺,古人也是要生活的,店铺的存在也要像现在一样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衣食住行,琴棋书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百家姓有多少个姓氏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姓》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其采用四言体例写法,按韵编排,每句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因此流传极广,至今仍是妇孺皆知。

扩展资料: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传统启蒙读物,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按文献记载,其成书于北宋初年,现已流传千百年,在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覃字除了做姓氏,还可怎么用?

全文共 14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汉字有两个读音,可以读作qín,和勤奋的勤同音;也可以读作tán,和谈话的谈同音。

覃读作qín时,是姓氏的意思;也可以读作tán,是深广 ;延长,延及 的意思,同样也可以作为姓氏。

覃在古汉语中使用较多,组词如思覃,表示把箭搭在弓上。但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基本没什么使用,更多时候是作为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有多少姓氏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姓氏,一般是以一个汉字为姓。也有少数的是两个或以上汉字组成的姓,其中很多是少数民族的姓氏的音译。那中国有多少姓氏呢?

全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

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

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

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一年腊月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作为春节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夕的来历悠久。那么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过除夕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除夕守岁的来历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贴春联的来历

除夕贴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慢慢的桃符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而两位神将的形象也被秦叔宝和尉迟恭取代变成了门神。

古人怎么过除夕

除夕亦称除夜、大年夜。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古时于腊日或腊前一日有击鼓驱疫之俗,谓之“逐除”,除夕之称,盖由此来。

汉以后,逐除之俗改在除日谓之“驱傩”。举行驱傩仪式时,驱傩者戴假面,武神而行,谓如此便可驱崇。此俗官延中亦盛行,参加者至有千人之多。

除夕燃放纸裹火药的爆竹,始于宋。此夜红烛高烧,爆竹声不绝于耳,民间与宫廷,并无例外。除夕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谓之守岁,此俗于时已有。

又,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亦始于晋。后世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之俗,由此而来。

除夕放爆竹的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在姓氏中邸如何读,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非常多的姓氏,根据《百家姓》来看,中国已经记录的有504种姓氏。而在这些姓氏里面,不乏有一些大家都没有了解或者是不知道的姓氏。那么这些姓氏其实也是有很多人姓的,只不过是人数比较少而已。那么,邸怎么读在姓氏?

邸姓是侯国的一个贵族的姓氏,也就是国王邸就裕的后代,这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在百家姓之中都没有排到前三百名。这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比较广,而且大多数分布在河北这个地方,北的邸姓人口数能够达到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之多,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则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方,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律可以追寻,而且大多也都是河北的古人向外迁徙导致的。历史上的名人也有很多是邸姓,例如邸国卫、邸宪章等等。

那么,邸在姓氏之中,这个字读作dǐ,三声,是和抵同音的字,但如果不在姓氏之中,则读作和迟同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时候的墨是怎么制作的?古人制造的墨为什么是块状而不是液体?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在越来越提倡传统文化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或爱好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而说到这个,很多人都能说出来的几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比如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在这其中,“墨”可以说是一种很奇特的存在,古人可以仅仅靠着黑色的墨汁,晕染出无限的意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水墨风格。那么,这种奇特的“墨”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古人用墨和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所谓“笔墨纸砚”,墨与砚的接触最为直接。然而今天,除非是喜好,或者很有讲究,已经有太多人不认识“砚”了。买一盒墨汁,随便拿一个东西盛放一下,用笔蘸一点墨汁,就可以开始书写。但是在古代,墨的常态并不是墨汁墨水,而是一个块状的物体,称为“墨锭”,所以,必须要有砚,必须要磨墨,才能有墨汁可用。

那为什么古人不直接用墨汁?墨锭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式都比墨汁要麻烦多了,干嘛还要费心费力做成墨锭?我们先来看看墨锭的制作工序。

古人制墨自然都是纯手工制作,根据制作品种的不同,第一步会有所差别。

首先是“炼烟”,就是用不完全燃烧的办法从松枝或者油脂中提取出烟尘,选材的不同会制作出不同的成品,这样得到的分别是松烟和油烟,并且在燃烧的时候,火候、出入风口、时间都要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烟炱中各种成分的比例。然后是和料,熬烊后加入其它相关的原料搅拌杵捣,据说要达到“十万杵”才能够保证材料达到一个好的程度。之后就是将上一步制好的坯料压入模子里成形,再晾干,最后再进行描金处理。

当然了,这里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对制作墨锭的过程进行了叙述,如果真正地要讲起来,是完全可以出书的。制墨的历史、工艺,中间对于各种手法、程度的把控,都不是三言两语讲的清楚的,即便讲出来了,没有很多年的制作经验,也很难制作出一块好的墨锭来。

那么,回到之前的问题上面来,为什么墨锭用的更多呢?第一点,就是两者在纸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毫无疑问,墨锭自然是好一些,否则古人早就用墨汁了,毕竟墨汁的制作比起墨锭要简单很多,连墨锭都能做出来,墨汁自然也不在话下。其次,就是磨墨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人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一件事的过程,心浮气躁与平心静气磨出来的墨都是不一样的。另外,常年磨墨对人自身也是很有好处,再加上墨锭本身也算是一种凝聚了众多智慧与劳动的艺术品,就算不用,放着看看也是很好的。

写字作画本身就需要人静下心来,如果单纯地用墨汁墨水,得到的过程太过简单,毫不费力,可能心思也就没有办法集中起来。另外,墨锭出来的墨汁的保存度也要比直接的墨汁高很多,古人制作墨锭用的都是很好的材料,这才有我们今日目睹的名师画作,如果用的是墨汁,到了今天恐怕就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满族八大姓氏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它指的是清朝满族的八个显赫姓氏。它们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牛虎禄氏。

佟佳: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各地。佟姓、童姓、童姓,都是满族姓,都是同音异字,都来自佟佳。佟佳清初是佟佳姓。

瓜尔佳氏:满族关氏是一个由清代女真姓瓜尔佳氏改为汉字姓氏的姓氏。瓜尔佳氏族是清初辽东人口众多、历史地位显著的氏族。

马佳氏:满族马姓在辽东分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汉军旗人和满族旗人。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在马姓中加入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界难以区分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后裔。

索绰罗氏:满族索氏是清代后期使用的汉字姓,以闲散白身份随军入关。到山东,梯子攻打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20万人,叙事加一云骑尉,三遇恩诏加一流轻车都尉。从那以后,他的后代继承了几代人。

赫舍里氏:赫氏是辽东满族的姓氏之一。赫舍里氏族定居苏子河和浑河流域后,为清前后金政权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富察氏: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是蒲察氏,也是金代的女真大姓,也是金代的望族。

那拉氏:那姓满族是辽东满族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牛虎禄:郎氏满族是满族姓纽虎禄的汉字,郎氏满族是满族姓纽虎禄的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时候的湘西法术定碗是真的吗?真实存在的吗?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湘西总是给人神秘的感觉,在湘西一直流传着赶尸,给很多人留下恐惧感,所以人们谈到湘西的印象都是比较深刻的。湘西也流传着定碗法术,那么湘西法术定碗真的吗?

湘西法术定碗真的,就和魔术一样,让人感觉深不可测,也是巫术的一种。湘西的法术是比较多的,同时有很多的一直流传下来,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一直沿用。比如有时候小孩受惊吓程度比较深,就是需要喊魂,视为吓掉了魂,可以剪小孩的一撮头发,以及手指甲和脚趾甲,用纸包起来,上面写上小孩的生辰八字,缠上红线。把纸包用一种威力很大的鞭炮丢到空中炸掉,然后喊几声小孩子的名字,便能唤回小孩吓丢的魂。同时小孩受惊吓后,要“取吓”,民间经常用桐油少许,然后用锅底灰少许,拌匀后在小孩的前额和胸口上划十字,一般情况,三至五日可有收效。这些都一直在沿用,而且也有相应的效果。

湘西法术定碗真的,是巫术的一种,和魔术是差不多的,使人们感觉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时候打仗为什么非要攻下城池?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时候打仗需要攻下城池会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补充资源,二是战略意义,三是政治意义。在经过分析之后必然就会发现,在当时的年代根本就不可以忽略城池,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会放弃很多的优势。

一、补充资源

城池就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储存武器,可以储存粮食。在打下一座城池之后,就可以用这里的资源来有效补充在作战时的消耗,而且也可以把后续的粮食运到需要打仗的地方。再者还会有人员的补充以及药品的补充,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必然肯定就会出现一些伤亡,而那个时候的交通并不方便,不可能会携带许多的物品。因此每占领一座城池必然就可以得到很多的俘虏,这些人虽然可能不愿意为自己效力,但是完全可以充当苦力。

二、战略意义

绕过城池并不是说没有办法实现,但是绕过的话就会被别人派出增援。这就意味着整个军队很有可能就需要分开来作战,就算支援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在此时也有可能就会骚扰到对方,这就应该保证进攻方在粮食这一方面可以直接送到根据地。就算在后续的作战过程中面临失败,也无需过于的担心,可以直接回到这里,然后去做进一步的打算,可如果直接跳过这里,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三、政治意义

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会知道城池的建设本来就和现代会有所区别,会把所有的人才和经济全部都放在一起,也会有很多知名度的人都会在这里,因此如果拿下一座城池,这就意味着可以利用这里的人去管理。还可以吸引周边的一些人才,毕竟在城池的边上,估计也仅仅只有这么一个,想要发展不可能会选择离开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郎姓氏的由来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郎姓,《百家姓》中位列第四十八位,这个姓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其正统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

郎姓氏由来的说法之一是春秋时期,在鲁隐公时期上大夫费伯私自占领了郎城作为自己家族的食邑之地。费伯的后代有的就称为郎氏。

还有一种说法是郎姓是匈奴人改姓。在汉元帝时期,匈奴内乱被划分成了南北两大阵营。在南方匈奴中,有一个郎氏部落就逐渐迁移至中原地区,并逐渐被汉化。

最有一种说法是郎姓起源于官职名。在汉朝时期,有很多官职都有郎字。在这些官员的后代里,有的就以先辈的官职名称为姓氏,由此流传下来一支郎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血统最高贵的姓氏排名,中国血统最高贵的姓氏分别有哪些?

全文共 248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小编并不太想说这些血统啊,姓氏啊,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陈旧的思想,现在就讲一个平等,不存在什么高贵不高贵的,都不是问题,但是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些研究,看看这些血统说到底存在不存在,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太当真,最近给大家把中国的血统最高贵的姓氏做了一个排名,大家速度来看看分别是哪些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呀!一、中国血统最高贵的姓氏

1、周姓

周姓主要源自于姬姓,周姓的始祖就是周文王姬昌,是黄帝的后裔。

当年周公东征胜利之后,便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2、李姓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

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谏触怒了纣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贞为避难逃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保全性命。

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为李氏,后定居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不断发展繁衍。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道家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贞的11世孙。

3、陈姓

陈姓祖根在河南淮阳,始祖妫满。

西周初年,虞舜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姓陈。陈国共传20世、26王,其间陈国公子完曾避难奔齐,改姓田。数代后取得齐国政权。田齐政权灭于秦后,齐王田建第三子田轸迁至颍川(今河南长葛市),恢复陈姓,所以有的陈姓人奉陈轸为始祖。另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为单姓陈。

4、王姓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

(1)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

(2)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东周考王弟姬揭之后等三支,其中第二、第三支源出河南洛阳。

(3)妫姓之王为陈国公子完之后。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姓田氏。田齐灭于秦后,王室子孙一部分改姓王氏。

5、黄姓

黄姓的主源有两支,均系以国为氏:

(1)一支出于金天氏少昊。传说上古时少昊的裔孙台骀,任水官之职,帝颛顼在位时,被封在汾水(在今山西省汾水流域),成为汾水中的水神。台骀的子孙后来分别建立了沈、黄等几个小国。其中的黄国在春秋时为晋所灭,黄国的子孙以国为姓,奉台骀为黄姓始祖。

(2)另外一支出于嬴姓伯益。伯益在虞舜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相传伯益的后裔有14支,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在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姓黄。有的姓氏书中说这支黄姓是陆终的后代。

6、刘姓

刘姓之源有三:

(1)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

(2)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

(3)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这支刘姓也源于河南。二、中国最聪明的13个姓氏

1、李姓

唐朝国姓,名人众多,有:李牧、李广、李世民、李隆基、李煜、李白、李时珍、李鸿章等。

2、刘姓

西汉国姓,历史名人有:刘家皇帝、刘备、刘向、刘徽、刘裕、刘义庆、刘伯温、刘墉等。

3、张姓

人口位于中国第三位,历史名人有:张仪、张衡、张良、张飞、张道陵、张仲景、张角、张居正、张廷玉、张作霖等。

4、孙姓

三国时期东吴的国姓,历史名人有:孙武、孙膑、孙权、孙康、孙思邈、孙传庭、孙承宗、孙中山等。

5、王姓

主要源自姬姓,历史名人有:王翦父子、王昭君、王莽、王羲之一家、王昌龄、王安石、王重阳、王守仁等。

6、赵姓

曾是晋国六卿之一

中国约有将近三千万人口,历史名人有:赵简子、赵武、赵雍、赵奢、赵云、赵姓皇帝、赵普等。

7、吴姓

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历史名人有:吴起、吴广、吴道子、吴权、吴承恩、吴三桂、吴敬梓、吴昌硕等。

8、杨姓

隋朝、南吴的国姓,历史名人有:杨雄、杨震、杨坚、杨素、杨业、杨万里、杨玉环、杨士琦等。

9、陈姓

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历史名人有:陈胜、陈平、陈汤、陈寿、陈霸先、陈陶、陈叔宝、陈洪绶、陈庆之、陈嘉庚、陈圆圆、陈云、陈毅等。

10、闵姓

出自姬姓,历史名人:闵马、闵损、闵业、闵纯、闵贡、闵鸿、闵延言、闵顼、闵逊、闵如霖等。

11、沈姓

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和芈姓,历史名人:沈戎、沈约、沈括、沈钦韩、沈复、沈德潜、沈钧儒、沈雁冰、沈从文等,

12、韩姓

为后宋国姓,历史名人:韩非、韩信、韩擒虎、韩愈、韩瑗、韩休、韩滉、韩偓、韩令坤、韩延徽等。

13、曹姓

三国时期魏国国姓,历史名人:曹操、曹刿、曹参、曹丕、曹植、曹冲、曹雪芹、曹汝霖等。三、29个稀有姓

中国的29个稀有姓氏分别是:天、操、青、淦(gàn)、神、问(wēn)、打(dǐng)、杀、黑、粪、屎、死、难、老、是、我、母、醋、雒、迮、昝、禤、爨、荡、毒、暴、双、相、叱干。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字,也是作为姓氏的,例如:

1、器官名称为姓氏的:头、骨、心、肾、肠、手、爪;

2、动物名称为姓氏的:鸭、鸽、羔、狼、鸡、猴、狗、蛇;

3、气象名词为姓氏的:雪、风;

4、日常用品为姓氏的:瓜、桃、琴、窗、盒、筷、葫、柴、米、油、盐、茶;

5、性别名词为姓氏的:雌、男、嫂;

6、数字为姓氏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千、万、亿、兆;

7、动词为姓氏的:笑、揉、猜、拣;

8、色彩名词为姓氏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9、朝代名称为姓氏的: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

中国地大人多,而且少数民族也有很多,至于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至今也尚未有一个非常精确的统计,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文姓氏大全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有:史密斯、琼斯、威廉姆斯、布朗、泰勒、戴维斯、威尔逊、埃文斯、托马斯、约翰逊等

英国姓氏

根据伦敦伦敦大学学院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根据3200万英国用户的调查,英国最流行的姓氏及其分布情况如下:

十大姓氏依次为史密斯(Smith)、琼斯(Jones)、威廉姆斯(Williams)、布朗(Brown)、泰勒(Taylor)、戴维斯(Davis)、威尔逊(Wilson)、埃文斯(Evans)、托马斯(Thomas)和约翰逊(Johnson)。

美国姓氏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CB)据统计,美国十大姓氏排名如下:

史密斯(Smith)、约翰逊(Johnson)、威廉姆斯(Williams)、布朗(Brown)、琼斯(Jones)、米勒(Miller)、戴维斯(Davis)、加西亚(Garcia)、罗德里格斯(Rodriguez)和威尔逊(Wilson)。

英语姓氏类型

有些姓氏来自某些身份或职业,如:Baker贝克(面包师)/Hunter(猎人)/Smith史密斯(铁匠)Cook库克(厨师)/Miller米勒(磨房主)Turner特纳(车工)

有些姓氏来自某些地名或建筑名称,如:London伦敦(英国首都)/Hall(礼堂)Kent(英格兰东南部之一)/Mill米尔(磨房)

有些姓氏与地理、地貌或环境特征有关,如:Brook布鲁克(小溪)/Churchill邱吉尔(山)Hill(山)/Green格林(草、草)Wood伍德(森林)/Well韦尔(水井、泉)

有些姓氏反映个人特征(肤色、高度、外貌或品德),如:Brown布朗(棕色)/White怀特(白)Longman朗曼(高个子)/Sharp夏普(精明)/Yonng杨(年轻)

有些姓氏来自人体部位的名称,如:Back巴克(背)/Hand汉德(手)Finger芬格(手指)/Brain布雷恩(头脑)

有些姓氏来自动植物名称,如:Bird伯伯德(鸟)/Bull(公牛)Fox福克斯(狐狸)/Hawk霍克(鹰)/Stock斯托克(紫罗兰)Cotton克顿(棉花)/Reed里德(芦苇)

有些姓氏来自教名或教名附加适当的词缀,如:George乔治Henry亨利/David大卫Clinton克林顿/Macadam麦克亚当St.Leger圣·里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耍姓的来历前身 耍姓现在还有多少人 耍姓氏怎么读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消息,那就是竟然有人姓耍,那么这个姓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这个姓又有什么起源呢?话说这个耍姓的来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这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

1、耍姓的来历前身

耍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出自商诸侯,今河南焦作有此姓。出自商诸侯,商诸侯有而国,商灭亡后姓耍。志愿军有团长耍清川。

2、耍姓现在还有多少人

耍姓现在还有600多人哦。今天河南焦作修武县的600耍人,无论是生活习性和服饰语言都完全和汉人一致了,人口统计也列为汉族,只是这个“耍”字传说让人依然神秘不解。

3、耍姓氏怎么读

耍姓氏就是常规的读法:[shuǎ]。

4、耍姓的故事

在河南焦作修武县郇封镇雪庄村有一个比较奇特的村庄,说它奇特,主要是这个村庄有两大宗主,第一大姓名为“史”,第二大姓却非常奇特,名为“耍”,在百家姓是找不到这个姓的。

“耍”姓不但奇特,而且来源也是一个谜,耍姓如何形成,根本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为什么姓“耍”?

其实,这要从元末说起,元末蒙古统治者的强征暴敛逼得民不聊生,所以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黄巾军起义,黄河两岸到处是揭竿起义的乱民。

在黄巾军的沉重打击下,朱洪武横空出世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攻占了大都,建立了明朝。

元朝蒙古人如潮水般退向了北方,但是并不是想跑回老家就能如愿的,其中就有元朝皇室因为来不及撤离只能留在中原。而耍姓就是遗留在中原的元朝皇家宗室的一支。

为了活命,为了不被汉人攻击,他们只能脱下皇室服装穿起汉服,久居此地后已经完全被汉化了。

但是他们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先,保留自己的姓氏是万万不可的,但是祖先永远不能忘却。他们不愿意用汉族的名字,一对久居此地的蒙古夫妇看到可爱的小孙子在玩耍,让他灵光一动,姓“玩”不久得了,正好是元王二字的合成。

但是他们仍然后怕,明朝官府永远都不缺咬文嚼字之人,祖母灵机一动,何不用玩耍的“耍”字,这样官府就不会怀疑了。

从此,无论是统计户籍还是对外称呼,“耍”姓虽然奇特,但是被代代相传下来。

其实要做一番考证,河南修武确实和元朝皇室有很深的渊源,元初焦作修武县就是忽必烈的“汤沐邑”(元史和《怀庆府志》)都有记载。元仁宗在继位前还在此陪生母居住了3年。

由于元朝历代皇帝都对此地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对这片土地上的汉人一直采取“怀柔”政策,减免赋税,此地汉人也相对生活富足,对元朝心存感激之心。

这也是“耍”姓能繁衍至今的重要原因,和他们同住一地的村民是不可能不知道他们来历的,一旦有人举报,后果可想而知,肯定被满门抄斩。

今天河南焦作修武县的600耍人,无论是生活习性和服饰语言都完全和汉人一致了,人口统计也列为汉族,只是这个“耍”字传说让人依然神秘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有多少姓氏?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民族共有多少姓氏是难以说清的。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王素存著《中华姓府》收集古今汉字姓氏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中国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

中国的姓氏,一般是以一个汉字为姓。也有少数的是两个或以上汉字组成的姓,其中很多是少数民族的姓氏的音译。

汉族姓氏

汉姓,指的是汉民族以及采用汉族姓氏或汉族风格的姓氏(汉化的姓氏)的其他周边民族的姓。汉姓一般由一个汉字组成(单姓),也有少部分以两个或以上汉字组成(复姓)。汉民族的传统姓名系统(汉名)中包括氏、姓、名、字、号等(现在一般人只有姓与名,部分人或会使用化名、笔名、网名等)。

少数民族姓氏

汉族的姓氏,也和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历史上互相影响。通常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受汉文化影响,姓氏也采用汉字。开始多是音译,大部分是三字以上的姓氏,如北魏皇室拓跋氏与清皇室的爱新觉罗。《辽史》中有叫耶律马驴者。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称:“契丹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

后来为了简便使用,或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少数民族改用单姓,如:北魏孝文帝孝文汉化政策,令拓跋氏改汉姓为元姓。清朝灭亡后,不少姓爱新觉罗的人改姓“金姓”。

也有少数仍维持两个字或以上的姓氏,如长孙、尉迟等。另外,少数民族汉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姓氏,就如傣族的刀姓。

姓氏数量

中国各个民族一共有多少姓氏是难以说清的。宋代《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氏;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进行统计,得2587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王素存著《中华姓府》收集古今汉字姓氏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中国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四大姓氏排名,统治了中国古代多少年?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最“牛”的四大家族,统治了中国古代千余年,如今人口近两亿,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可是统治了中国古代将近千年有余,如今人口也是接近2亿。

首先第一大家族应该就是以前的刘氏家族,对于刘氏家族他们的王朝可是非常厉害的,就比如说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当时他们这个王朝统治时期也是高达几百年,姓刘的皇帝是足足超过了70个。

第二大家族应该便是李氏家族了,李氏家族在李世民执政期间,他们也是直接到达顶峰,也是属于最繁荣的时代,当时李氏皇帝在位也是足足超过了60个,他们通知国家的时间也是长达300多年。

第三大家族应该就是古代的朱氏家族了,当时他们在位的皇帝也是超过了16个,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朱氏家族也是迅速的庞大兴起。

第四大家族应该就是宋朝时期的同事者,当时宋朝是分为南宋和北宋的,他们统治国家的时间也是长达300多年,当时在位的君王也是足足达到了18位。

这四大姓氏家族可以说在古代可是统治了中国足球将近千年有余的时间,即使到如今姓这四个姓氏的人也是足足达到了将近2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时候的人们究竟是怎样解决饮水问题的?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社会,喝水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有各种饮水机,纯净水,就算自来水也是经过了处理的。但是,古时候可没有这么多处理水的东西,按照现代水的质量和标准,那样的条件下,水里的一些物质也不是能够净化干净的,既然如此,古时候的水难道要比现在更好吗?古人又是如何饮用水的呢?

古时候,还谈不上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甚至是下的雨水,人们也是直接饮用,从没担心会闹肚子。只有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才会把水烧开了饮用。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人们用什么盛水,又用什么容器煮开水?

在人类生存的早期,水质主要取决于容器。在没有青铜杯、陶罐、瓷杯、玻璃杯之前的石器时代,即使人们身处毫无污染的天然泉水旁边,如果想喝一口热水,也不见得比现在营养卫生。那时候没得选择,不用纯天然的盛水工具,比如葫芦之类的植物容器或者动物类的蛋壳容器都不成,但这些根本耐不住高温,不可能放在火上面烧。先民们渴急了想出办法,把小石子烧得滚烫放入水中,终于喝到热水。

好不容易熬到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足以把容器搞得眼花缭乱十足多样化,又轮到水不清洁了。白居易在长安做官的时候,早先住在常乐坊,几经周折,将近20年后搬到新昌坊。诗人姚合在《新昌里》云:“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可以看出,20年的奋斗,让白居易从咸水坑里跳出来,喝到了甘洌的清泉。当然,新房子地段好,房价也高。好在白居易已经有所积累,负担得起。

如果住在大杂院,共饮一井水,水质一般不敢保证。于是姚合又在《街西居三首》中感叹:“浅浅一井泉,数家共汲之。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自凿还自饮,亦为众所非。”即使对共用的井水质量不满意,自己出钱凿井,也会引来邻居的非议。

古时没有化验的能力,饮水行家们全凭口鼻鉴定。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记载,唐代宗的时候,李季卿听说陆羽在扬州便前去拜访,说“陆君善于茶,扬子南零水又殊绝”,意思是老陆善于品茶天下闻名,扬州南零的水质最佳,品茶高手和优质矿泉水遇到一起,三生有幸。于是派人去南零取水,却被陆羽一尝就鉴别出桶内一半是南零水,一半是滥竽充数的普通江水。

宋代《杨公笔录》对水进行了分类,称酿酒的极品水是黄河水,黄河水中的顶级水是河源水,一般人肉眼凡胎,辨识不出来。有个人叫魏贾将,家有个老仆人善于鉴别水质,口鼻比现代化的科学仪器灵敏得多。只需驾小船一条出没风波里,便能从黄河中“抓接河源水”。但是河源水稀罕得很,冒死穿梭黄河,苦干一整天也只能取水七八升。这么金贵的水,当然舍不得饮用做饭,而是拿去深加工,用于酿造天价酒――昆仑觞。

大诗人苏轼喜欢喝雨水,认为有益身体。他说,“时雨降,多置器广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泼茶煮药,皆美而有益。”如果坚持不懈地喝下去“可以长生”。苏先生敢这么做,说明那时的雨水还算干净,至少比地表水靠谱。

南宋的时候,就有太监借着西湖水洗马挣钱,根本不顾湖水污染。日后更是日甚一日,清代乾隆年间,苏州染坊污水向河里直排,搞得河水“青红黑紫”,百姓大受其害,很多茶馆破产倒闭。道光年间的杭州,河水里“尸浮支港虫蜎蜎”,百姓不敢饮用,仰仗从远处挑水来喝,以至于价格高涨,“担水直百钱”。还有南京的百姓为了避开日渐污染的河水,纷纷在城内凿井,把希望寄托在深藏地下的水。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就算是纯净水也要烧开了喝。哪会像古时候,随便在湖边捡几颗石子,烧的滚烫后,放入水中,便可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时候故宫里的人为什么都不喝井里的水?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紫禁城是当时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非常的大,供皇上皇后宫女太监们居住。那么,小编刚刚看到一则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古时候故宫里的人为什么都不喝井里的水呢?真正原因是什么?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井口

在皇宫里面争权夺位的非常多见,皇宫内可以说一点儿都不安全。皇上的众多妃子中个个都是勾心斗角,相传当年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都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个儿子。因为万贞儿让所有怀孕的嫔妃全都流产了。相传怀孕的嫔妃就是喝了故宫中的井水才导致流产的。此传闻一传开自然而然就没有人敢喝井中的水了。

嫔妃

现在故宫中有一口妃子井,这口妃子井就是光绪帝的爱妃的葬身之处,许多死后的妃子都被葬在这里,如果慈禧太后看哪个妃子不顺眼,就会命人把妃子们扔下井去,在这小小的紫禁城中,地下的井水都是互通的。这样的水又有谁敢喝呢?

妃子井

说到这里大家有可能会问了不喝井中的水,皇宫里的饮用水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皇宫内的饮水全部从玉泉山取得的,每天天不亮皇上就命令太监们前去玉泉山取水,取回来的水按照宫中的等级进行分配,皇上有50多桶水,妃子们呢最多也只有两桶。

玉泉山

皇宫内的井水不能喝。但也不能浪费,皇宫内的井水多数用于生活拖地,浇花,洗衣服。如果遇到了火灾之类的用来灭火!

历史科普

皇家深宫五六百年里到底有多少宫女怨妃投井自尽相信有很多很多,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宫内的嫔妃纷纷投井自杀,所以故宫井水没人敢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时候长安是现在的哪里,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而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地名变化,这也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从中进行了解,通常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化以及地域的变迁,那么古时候长安现在是什么城市呢?

长安是历史上第一座有意义的城市,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演变,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上同样是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最久以及影响最久远的都城,长安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在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底蕴,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古时文化的挖掘。

古时候长安现在是西安,作为古时建都最多的城市,这也让其有了独特的旅游文化,在这里人们能够欣赏到各种的旅游特色,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以及华山等都是其主要的旅游景点,这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进行游览,一起领略古都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钮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以技艺为姓或改姓而来。

源于职艺:春秋时期吴国从卫都骑卫,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钮宣义,故赐姓;本姓纽,后来演变成钮。

源于满族:满族著姓钮祜禄氏家族,曾几番易名,至明代,被称钮祜禄氏,再以汉字姓称钮姓。

在时代的繁衍发展过程中,钮氏因为一些名人效应,形成郡望,繁盛在吴兴郡一带。又在历史上多次的繁衍迁徙,很早就被分布在了全国各地,除满族钮氏外,汉族钮氏其实是有统一的祖先,钮氏是不分家的。现在,钮姓是比较少见的姓氏,分布散乱,人也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姓氏有哪些 古代姓氏是什么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姓氏有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等,这些姓氏的起源一般是部落的名字或是部落首领的名字,是根据家族血缘关系对自己身份做的标识。

古代姓氏有哪些

古代姓氏有很多,中国上古时期的著名八姓是姬、姚、妫、姒、姜、嬴、姞、妘。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在黄帝的二十四子中,得其姓者有十四人,分别有十二姓,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

古代姓氏是什么

在古代,姓氏是一个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人们都用姓氏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古代姓氏的最初来源也和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有关系。姓氏的最早起源是部落的名称或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它具有标识不同人的氏族和出身的作用,方便不同氏族人士的通婚,也标志着群婚制向以血缘为标识的婚姻制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