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穿青人的发源地(通用20篇)

浏览

852

文章

97

篇1: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湖湘文化,指的是历史上在湖南一带形成的区域性文化。而提到湖湘文化,就不得不说位列我国历史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了,它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如今是湖南大学的一个院系,仍然在进行文化研究和传播,履行着书院的职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岳麓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山长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北宋后期,岳麓书院在地方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被纳入到了“潭州三学”的教育体制之中。岳麓书院成为“三学”中的最高学府,反映了它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方面,已高居于州学之上,这是它能够延续900多年办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从北宋开始,它名副其实地成为地方的高等学府。

南宋是中国书院制度的成熟、繁荣时期。张栻主教书院之后,除了继续实现其教育功能外,又增加了学术研究的功能。其他学派的学术大师纷纷在岳麓书院展开学术会讲。

当时湖湘士子闻风而动,纷纷来此研习理学,形成了一个学术主旨接近、且有一定规模的湖湘学派,在南宋政治界、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成为闻名全国的理学基地,为理学思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湖湘学派的基地后,它的办学规模、成就和影响均进一步扩大,并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南宋岳麓书院的蓬勃发展,还与另一位着名理学家朱熹的讲学联系在一起。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有两次,一次是乾道三年的朱张会讲,开创了岳麓自由讲学的风气,这次岳麓会讲开创了不同学派在书院会讲的先河。另一次是绍熙五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到潭州,在任期间,他着手振兴岳麓书院教育。朱熹兴学岳麓,颁布“朱子书院教条”,使岳麓书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学规。

元朝时期,岳麓书院仍在绵延办学。岳麓书院的教学体制恢复后,由朱熹、张栻所奠定的文化教育传统也得以继承和发扬。明代岳麓书院教育还有进一步发展,规制更加完备。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王守仁及其弟子们纷纷来岳麓书院讲学,他们所倡导的心学思潮对岳麓书院的学术、教育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朝是中国书院的演变、普及化时期。清代岳麓书院不仅有理学传统的深刻影响,还受经学传播的影响。乾隆以后,由于乾嘉学派的影响,一些从事诂经考史的经学家主持书院,他们在岳麓书院研究和传播经学,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道光时,更有湘水校经堂设置,它不课时文,专习经史,成为岳麓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开辟了经学研究的基地。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中国进入社会急剧变革的近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处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1926年2月1日,在岳麓书院原址上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从1903年至1926年的20多年时间里,岳麓书院发生了“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的学校更替,终于完成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学制变革。

从古代岳麓书院到现代湖南大学,既反映出教育体制变革的必然趋势,又充分证明中国有着绵延不绝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如今的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下属学院之一,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大汶口文化距今多少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吗

街头篮球的规则与五人篮球基本相同

晋商文化对我们的启示:要有胸怀与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江的发源地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发源地为沱沱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

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车库咖啡-中国区块链发源地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OK区块链60讲第44集:车库咖啡-中国区块链发源地文字版:

我们之前讲过,2011年区块链技术进入中国,最初接触这个技术的有两类人,一类以挖矿为主,并在2011-2014年,随着矿业的崛起,逐渐形成了以比特大陆为代表的矿圈;而另一类人也没闲着,他们痴迷于比特币的理念、不停地向世人传播区块链领域的知识,这帮人多以研究数字货币为主,所以由他们渐渐组建了我们熟知的“币圈”。

早期,大家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组织,都是像吴忌寒、或者长铗那样自学成才,基于兴趣地去做区块链布道。直到一个地点的出现,才让这批人慢慢地聚集到一起,并成长为币圈的第一代大佬,而这个地方就是“车库咖啡”。

提起车库咖啡,最初这地方就是一个主打“创业”的主题咖啡厅,只要创业者在这里点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一整天的办公环境和指导,给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创业的空间。按道理,这个地方跟区块链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当时车库咖啡恰好有一个日后非常有名的投资人在这里当CTO,使得车库咖啡的命运跟区块链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个人就是赵东。

赵东本来是墨迹天气的联合创始人,在进入车库咖啡的时候,刚刚卖掉他全部的股份。他当时认为,房价处于高位,金融泡沫的破灭即将到来。此时他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投资标的,恰好在这个时候认识了国内最早接触比特币的玩家之一——吴钢。于是便经吴钢介绍,入手了10个比特币,小赚了一笔,至此便深深地陷入比特币不可收拾,为故事的后续埋下了伏笔。

时间到2013年3月,一个叫杰克的美国留学生路过这里,买了一杯咖啡。因为杰克也是一个比特币爱好者,便询问这里的店员“是否可以用比特币进行支付”。此时赵东正痴迷于比特币,便欣然接受了这次交易。

没想到,这偶然发生的事情,恰好被央视进行了报道。吸引了不少区块链创业者的目光,大家纷纷慕名而来,像曾在新东方做老师的李笑来,还有在山西卖过猪肉的郭宏才,都在此相遇。

相同的目标,相同的爱好,自然会培养出相同的圈子,慢慢地,最初的币圈也就形成了。

此后,随着2013年牛市的进行,第一代大佬们飞速成长,他们开始尝试创业,投资,赵东去做了投资,郭宏才建立了矿场,而李笑来则成立了基金,拉来了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进入这个行业。此后,无数的人才、项目、资金从这个圈子里走了出来,奠定了国内区块链的基础,而最初他们的聚集地“车库咖啡”,就被誉为中国的区块链发源地。

时至今日,车库咖啡,虽然已不再接受任何有关数字货币的支付。但它仍然屹立在北京的某条创业大街上,记录着国内区块链发展的那段青涩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洛河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洛河发源地在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的龙潭泉。

洛河在古代称之为雒水,是黄河右岸重要的一条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是较为重要的一条支流,亦称为伊洛河,也就是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是洛河在水文上的一个名称。该河流经陕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的西南部的洛阳市境内,在河南省的巩义市注入黄河。

该河的河道全长为四百四十七公里,陕西境内的河长为一百二十九点八公里,河南境内河长为三百六十六公里,其流域总面积为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一平方公里。洛河水利开放历史较为悠久,特别是河南省境内,据《水经注·谷水注》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唐代曾经引伊、洛水灌溉地势比较高的农田,从而形成古代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京剧的发源地在哪里?主要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发源地在安徽歙县,这里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京剧的主要特点是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的特色,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剧种,主要腔调为皮黄腔。

京剧在刚形成的时候,其实是叫皮黄戏,因为它主要的唱腔就是皮黄腔,后来改名为平剧,又因为平剧进京的原因,再后来才改为京剧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瑰宝,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

同时,京剧的唱腔节奏也是比较独特的,是由板式来确定,包括原板、慢板、三眼、流水、快板等,除了一桌二椅,京剧始终象征着中华传统艺术,融合文学、表演、音乐、舞美,看似简单却能够带来京剧纯粹的美,所以成为在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并且,京剧的发展是比较好的,全国上下对于京剧这种剧种都是比较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竖琴发源地

全文共 118 字

+ 加入清单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根据埃及古代地图,这种乐器出现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就像一个弦弓。据说它是受射箭时箭发弦的启发而发明的。到了中世纪,有记载说古代竖琴是里拉琴。经过多年的逐步改进,现代竖琴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是哪里 沙尘暴是什么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经过长期考察研究,发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是我国沙尘暴主要发源地。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沙尘中携带大量的细小颗粒物,如PM10和PM2.5等,这些颗粒物在沙尘暴袭来时会被迅速悬浮于空气中,并随着风传播到远处。当人们呼吸这些颗粒物时,可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并对肺部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细颗粒物中,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癌症等健康问题。沙尘暴中还携带着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带来感染的风险。

沙尘暴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沙尘暴造成土壤侵蚀,导致土地的肥沃度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沙尘暴将大量的沙尘携带到水域中,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沙尘暴还会降低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对建筑、交通设施和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沙尘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 沙尘暴造成农作物减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2. 沙尘暴可能中断电力和交通运输系统,造成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停滞。

3. 由于沙尘暴带来的健康问题,人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治疗疾病,从而减少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沙尘暴还可能通过间接途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例如,沙尘暴引发的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沙尘暴造成的能源中断和基础设施破坏,人们可能面临供电、供水等问题,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沙尘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直接影响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外,还会带来一些微妙的影响。需要更加重视沙尘暴的防治工作,采取措施减少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羽毛球发源地在哪个国家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羽毛球发源地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在现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羽毛球起源地是14、15世纪的日本,在14、15世纪的时候,日本出现了最开始的羽毛球拍的形态,这种球拍是用木头制成的,它们的最开始的羽毛球的形态是在樱桃的核上插上羽毛,日本的这种羽毛球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而现代羽毛球的起源被认为是印度,其最终的成形是在英国。在印度的18世纪左右,出现了一种与日本的羽毛球比较相似的运动,但是不同于日本的羽毛球,它们的羽毛球是6厘米直径左右的硬纸板做成的,并且在后面面插着羽毛,在印度,这个运动叫做普那,后来印度的这个运动传入了英国,并且在英国发展完善,最终成形于英国。

羽毛球是一种小型球类的室内运动项目。羽毛球比赛在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场地中间有网相隔,双方运用各种发球、击球和移动等技战术,将球在网上往返对击,以不使球落在本方有效区域内,或使对方击球失误为胜。

毛球球场为一块长方形场地,长13.40m,宽6.10m(单打场地宽5.18m),双打球场对角线长14.723m,单打球场对角线长14.366m。球场各线宽均为4cm,丈量时要从线的外沿算起。球场各条界线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易于辨别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足球发源地是哪个国家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现代的足球起源于英国。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因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多等特点,故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东周时期的齐国,当时名为蹴鞠。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因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多等特点,故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1863年10月26日,英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运动的竞赛规则。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900年,在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足球被列入正式项目。足球在全球被广泛译为Football,只有在美国等极少数国家被译为Soccer,而Football在美国、加拿大被指为美式橄榄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威县义和团发源地旧址

全文共 3515 字

+ 加入清单

威县义和团发源地旧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威县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义和团发源地旧址的几处重要史迹景点均在今威县境内。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106国道纵贯南北;邢临公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99年,威县义和团旧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和团运动是上世纪初在中国发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它并不是单纯的民教冲突或文化冲突,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引发的一场反帝-。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陷于空前危机的情况下爆发的。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坦对生死,以血肉之躯与持有先进武器的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向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誓死捍卫民族独立,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巨大力量和宏伟气魄。遏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和精神力量。正如周恩来总理所颂扬的那样,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秋,威县沙柳寨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众在山东冠县蒋庄马场(今属威县)树“助清灭洋”旗帜宣布起义,义和团运动由此正式发端。由于其在义和团运动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000年10月,参加“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外专家专程到义和团发源地河北省威县进行了学术考察,并举行了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所立的“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的揭幕仪式,由此确立了威县义和团运动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威县义和团旧址史迹景点主要有:义和拳议事厅、赵三多旧居、梨园屯教案遗址、蒋庄马场起义遗址和义和团纪念馆。义和拳议事厅和赵三多旧居在威县县城东15千米的沙柳寨村,是赵三多等义和拳首领当年计议军机大事的场所。1986年威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它进行了修复,1988年、1990年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又拨款进行了维修。该厅为一典型北方传统民居,院内有北房五间,室内布置有一套介绍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团当年斗争的展览。西侧展厅内,正中为赵三多戎装画像,他手提大刀,英武刚毅,正气凛然。展厅内还陈列有部分义和团文物,以历史的真实和立体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着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拳血与火的斗争历程。赵三多旧居距义和拳议事厅60米,亦为一典型普通民居,院内有北屋三间,西屋三间,北屋内为赵三多一家所用日常旧式家具和兵器;西屋内陈列着旧式织布机、纺车、炊具、农具等;院内有练武用的梅花桩,在这里能真实地感受到浓郁的尚武风习和冀南农家风情。

梨园屯教案遗址位于梨园屯村中央,是被称为义和团运动导火索的梨园屯庙地之争的发生地。该教案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梨园屯民教之间因玉皇庙地起争端,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庙堂之争。早在清康熙年间,本村士绅李成龙等公捐坡地一块,建立一所义学,后来在义学后面建了一座玉皇庙。咸丰季年,玉皇庙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村中民教双方经三街会首等人公议,将土地、义学、庙宇均分,教民将分得的地基献于外国传教士梁宗明。同治十二年,天主教在原玉皇庙地上修建教堂,民教双方互控到冠县,冠县令以同治八年(1869年)原分单为依据,准许在原庙地上建堂。光绪七年(1881年)又改变了原判决。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教民扩建教堂房屋,激起民愤,村民拆堂建庙,执械阻止建堂。后经十八村梁庄著名绅耆潘光美调停,民教得以互释前嫌,民教相安达二年之久。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一月,由于法使和山东主教的插手,沉寂两年的庙堂之争又重新开始。村中有阎书勤、高元祥等号称“十八魁”的侠义之士,挺身而出,以武力护庙。他们还到直隶威县沙柳寨村请赵三多的梅花拳支援。从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97年3月24日)开始,在梨园屯摆会“亮拳”三天,向官府和教会-。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梅花拳众三千余人再赴梨园屯,执持刀械,杀死教民两名,将教堂拆毁,这时赵三多的梅花拳“一夜即呼聚万人”,令清政府和外国教会十分震惊。

赵三多、阎书勤、姚文起等义和拳首领以沙柳寨为中心,聚众练武,分析军情,作揭竿起事的酝酿。沙柳寨村西北隅的“义和拳议事厅”就是他们计议军机大事的地方。义和拳收“十八魁”为徒,决定攻打梨园屯、改梅花拳为义和拳以及1898年的蒋庄马场起义等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议定的。1898年10月,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在蒋庄马场祭旗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帷幕,它所提出的组织名称与旗帜口号,为直隶山东许多反洋教的民间组织所接受,义和团运动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第一次起义后,攻打了红桃园,打下小里固教堂,焚烧了第三口教堂,后在直隶、山东两省官兵的联合剿杀下,起义失败,义和拳重要首领姚文起被捕,旋遭杀害,赵三多率领部分骨干北上直隶中部一带。先后在武邑、晋县、沧州、枣强等地,传播火种。

1899年5月17日(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八)赵三多在正定大佛寺召开义和拳各路首领会议。改义和拳为“神助义和拳”,广发《神助拳义和团》揭帖,并决定联合各反抗斗争组织共同斗争。

1900年5月2日,赵三多在枣强卷子镇举行了第二次起义,带领万余名拳民和民众以武力打击反动教会势力,同时开展“均粮”斗争,强令富户均给贫苦农民粮食。赵三多率军回师藁城、南宫、威县,攻打了临清小芦教堂,随后又攻打了梨园屯、小里固、红桃园、教堂。使威县赵家庄、魏村天主堂惶惶不可终日。

1900年义和团被中外反动派镇压下去之后,赵三多秘密活动于直隶南部民间,伺机东山再起。1901年他曾游说广宗油堡郑安涛共同举事,后适逢广宗景廷宾、刘永清组织联庄会抗捐,赵三多参与其间,并于1902年4月23日参加了景廷宾在巨鹿厦头寺举行的“扫清灭洋”大起义。起义军起义伊始便袭击了清军新练左军营官参将鲍贵卿所带新军,杀死千总吕孝申等官弁50多人。继而杀死法国传教士罗泽溥等三人,起义军又攻打了威县张庄、寺庄、军寨等处教堂。清廷命直隶总督袁世凯迅速派兵剿灭。在清军的镇压下,轰轰烈烈的“扫清灭洋”大起义失败了。景廷宾、赵三多等起义首领惨遭杀害,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高风亮节永远为后人所景仰。威县义和团首领赵三多自1898年秋率义和拳众首义至1902年牺牲,历时五年,起义三次,是义和团运动史上惟一身历义和团运动始终的重要领袖。由于威县义和团和赵三多在义和团运动史上的特殊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威县义和团旧址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县又斥巨资修建了“义和团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目前国内惟一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义和团纪念场馆。

义和团纪念馆在威县县城,位于义和广场南端,为一大型现代建筑。馆内陈列着一套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展览。展区分为三个大厅。序厅迎面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巨幅油画。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陈列于第一、第二两个展厅内。第一展厅陈列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强侵略,国门洞开”。分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强权下的“门户开放”和经济掠夺、炮口下的传教事业和清廷腐败、万民倒悬四项内容。第二部分“民教冲突,教案迭起”。把晚清教案分为三个时期,表现中国人民在列强的经济、文化侵略下的愤怒呐喊。第三部分“义和团之缘起”。分为“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义和团的导火索——梨园屯教案”和“义和拳蒋庄马场首举义旗”三个题目,表现义和团运动在威县一带的爆发及其成因。第四部分“星星之火,势成燎原”。表现直隶义和团的高潮、影响及义和团挺进京津后的斗争。第二展厅内陈列着后五至八四个部分。第五部分“八国铁蹄蹂躏津沽”。分为西摩尔联军廊坊受挫、联军攻陷大沽和血染津门三个题目。第六部分“京都血泪,华夏狼烟”主要表现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中外反动派剿杀义和团和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三方面内容。第七部分“丧权辱国,中华蒙难”。主要表现在列强的压力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并为克林德修建牌坊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行为。第八部分“扫清灭洋,血沃中华”。主要表现1902年,直隶广宗景廷宾举行的“扫清灭洋”大起义和赵三多率领义和团余部参加起义的不争事实。,展现了冀南人民与中外敌人展开的殊死斗争。本部分结束处采用了列宁和德国《前进报》载文对义和团的高度评价等资料,并以周总理接过德国格罗提渥总理归还义和团旗帜的巨幅图片结束。整个展览以周恩来总理关于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的论述作为结束语。

义和团发源地旧址作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充分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威县正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场馆软硬件建设,开发具有义和团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使之进一步发挥其激励广大人民“回顾历史,不忘国耻,创业报国”的应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 ?发源地是哪里?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先驱者,他们三者被称为“文艺复兴的三颗巨星”,也被称为“文坛三杰”。另外,在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它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但丁,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其代表作还有哲学诗歌《宴会》、拉丁文文章《俗语论》、政论文《王国论》。

皮特拉克,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他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的位置,诠释古典的著作。

薄伽丘,是意大利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与后世。代表作《十日谈》是批判宗教的守旧思想为主,主张“幸福人间”并被视为是文艺复兴的宣言,与前两者被称为“文艺三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羌族的起源和来历 羌族发源地在哪里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族之一,也是羌族的直接祖先。古羌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早期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放牧和农耕。据史书记载:古羌族在商代就已经存在,古羌族人应该是三苗之后。

1

古羌族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羌族逐渐向中原地区迁移,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部落。而这些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联合,不断壮大或衰落。在秦汉时期,古羌族成为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民族,其首领被授予了羌王的称号。

2

现代羌族的形成

现代羌族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主要与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关。在唐朝时期,一些归附的羌人被安置在现在的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区,这些地区也逐渐成为了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明清时期,一些羌人领袖也开始自称土司,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土司政权。

3

羌族的文化特色

羌族的文化特色非常独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释比文化。释比文化是一种以祭祀和崇拜神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其表现形式包括歌唱、舞蹈、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除此以外,羌族的建筑风格、服饰、食品等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奥运会的发源地为什么是希腊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奥运会发源地希腊是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本身就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希腊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这让它可以交汇多种文化,加快了古希腊的社会发展,使其成为了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而体育也是古希腊发展较快的一个文化领域,竞技运动是希腊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奥运会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在古代,希腊雅典有一个被称为奥林匹亚的地方,它美得就像仙境一般,因此古希腊人认为这里是众神居住的地方。为了表达自己对神明的敬畏,古希腊人在奥林匹亚建起了很多神殿,并将这块土地取名为阿尔菲斯神域,又名圣地奥林匹亚。

圣地奥林匹亚建立起来之后,古希腊各城邦每年都要来此祭祀众神之王宙斯,除了进献祭品、举行仪式外,竞技运动也被列为—种祭神活动,并在每四年一次的闰年举行。后来这逐渐形成一种制度,也就是奥运会的雏形。

而希腊真正有文字记录的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一直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但是在公元394年,奥运会被当时的罗马皇帝禁止。

备受瞩目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于1893年4月在雅典举行,一年后,即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后,运动会虽改为轮流在其它国家举行,但仍用奥林匹克的名称,并且每一届的火炬都从这里点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热天想去滑雪?要不要去发源地瞧瞧?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炎热的夏日阳光让人渴望在雪原驰骋。无论是去地球的另一边,还是去室内滑雪胜地,滑雪都成了所有“爱雪者”的唯一选择,他们不仅怕热,而且很活跃。滑雪起源于哪里?谁发明了最早的滑雪板?

室内滑雪是许多城市居民度暑假的首选(网络图)

早期的滑雪板都是由木头制成的,很容易腐烂,所以在考古发掘中找到这些东西的机会非常小。然而,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区发现了描绘大约12000年前人类滑雪姿势的岩画,四个人跟随牛和马等动物。他们中的三个人踩在一块长雪板上,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子。2006年1月16日,我国不同学科的专家从滑雪、考古、民族学、古代岩画等领域进行了科学论证,并发表了《阿勒泰宣言》,向世界宣告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的发源地”,将此前公认的滑雪起源于4500多年前的挪威和瑞典的观点推高了5000多年。

古代阿尔泰滑雪和狩猎地图(网络地图)

新疆阿勒泰位于我国最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寒冷气候。它以其大量的雪和极好的雪质量而闻名。为了适应多山多雪的环境,满足在多雪地区行走、运输和狩猎的需要,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了羊毛滑雪板。毛茸茸的滑雪板主要由白松和马皮制成。起初,人们制作一些叫做“察那”的木板。人们踩在木板上,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然后他们可以在地上滑行。后来,人们通过安装可移动的金属“长钉”来改进滑雪板,控制“长钉”在滑动时“跟随麦茬”,在攀爬时将“长钉”变成“落麦茬”,以增加阻力,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更麻烦。人们发现马腿上的毛发向下生长。当马的腿踩进厚厚的雪中时,它们自然会产生阻力,但是当它们被拉出来时,它们就非常光滑了。结果,当地人把马的腿皮绑在滑雪板上,这样当马滑行时,它会跟着胡茬,速度会很快。当马上坡时,马皮肤上笔直坚硬的毛发会变成胡茬,这可以防止马滑下来。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马皮滑雪板很快流行起来。当地人使用这种“毛滑雪板”,这也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滑雪板之一。

今天,阿勒泰制造的羊毛滑雪板的脚宽12 ~ 15厘米,长200 ~ 250厘米。该形状从尾部到踏板是直的,并且从踏板到前端的尖端逐渐向内变细,因此滑雪板的尖端比腰部窄。在雪板的中间有一个固定装置,雪板通常由生皮制成,大致呈X形。固定装置的尺寸允许鞋的前部被放入,然后带子缠绕在脚跟部分以固定它。最后一个步骤是用马腿皮做滑雪板的底部——首先把皮浸在热水中,然后拉伸它,直到它能盖住滑雪板,然后用钉子固定它,当它变干时,皮会慢慢收缩,这样会更紧密地粘在滑雪板的底部。

如今,羊毛滑雪板被广泛用于旅游和比赛(网络图)

此外,羊毛滑雪板的功能已经从狩猎之旅转变为运动,成为丰富冬季冰雪旅游的特色项目。在著名的喀纳斯风景区,每年都举行使用“毛皮滑雪板”的滑雪或狩猎比赛。

2007年,阿勒泰市获得上海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颁发的“中国新疆阿勒泰是人类滑雪最早的发源地”证书,确立了阿勒泰在世界滑雪运动中无可置疑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粽子发源地是湖北还是湖南 粽子起源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发源地湖南。传说,端午食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附近百姓听闻之后纷纷从家中拿来江米团,丢入江中喂食鱼虾,鱼虾吃饱之后就不会再啃食屈原的尸体。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就变成了现在的端午食粽,而湖南省岳阳市汨罗也成为了粽子的发源地。

粽子发源地是湖北还是湖南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称“角黍”。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烤冷面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冷面发源地是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

烤冷面是黑龙江省的一种特色小吃,起源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该小吃起初有很多的做法,包括了高温铁板碾压、油炸等,后来又改良成铁板成块煎烤。等到了二十世纪烤冷面已经遍布了大江南北,还是东北地区具有特色的一种美食。其中油炸烤冷面的做法是比较简单的,可加入香肠、鸡蛋等辅料,然后再加入酱料作为一种调味剂。

其实烤冷面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味道极棒。早期使用的冷面是普通的冷面,而后期使用的冷面是特制冷面,且较为柔软,可直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大约多少千米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大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人民网》载,约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网站《黄河网》则记为: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奥林匹克发源地是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发源地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

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到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

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6年4月6到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瓜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西瓜发源地在哪里?

全文共 2823 字

+ 加入清单

炎热的夏季又到了,在个季节当中,清凉解暑的西瓜相信是每一个人都非常爱吃的水果。但是很少人知道的是,其实西瓜并不是原产于中国的水果,而是非洲大陆献给世界的赠礼。唐朝末年,西瓜从非洲传入了西域,并开始得到当地中原商人的注意。金灭辽宋后,西瓜开始传入中原地区。南宋初年,使者洪皓在金国发现了这种外形奇特、口感甘甜的水果,便在回程时带了一些西瓜种子,从此西瓜得以在江南地区逐渐传播开来。

随着西瓜的种植和买卖不断发展,元朝时西瓜已经成为普及率很高的一种平民水果。千余年来,西瓜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种和产区,并凭借其甘冽的口感和极高的商业价值走进千家万户。下面就随着吾爱诗经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西瓜的历史吧。张骞与“丝绸之路”:千难万险,外贸先河

说到西瓜的传入,不得不提起西汉时期汉武帝开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打通了亚欧之间的通道,最初被用来出口当时盛产的丝绸制品,后经民间商人自发开拓,成为古代中国与西域诸国之间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直到今天,它仍然在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朝初期,北方的匈奴部落仗着强大的武力,时常寻衅滋事,南下袭扰汉朝和西域诸国。漠北的剽悍骑兵对中原领土和居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之前,历朝皇帝出于国力有限、政权不稳的考虑,往往通过和亲等方式委曲求全,以求“稳住”匈奴。到了汉武帝时,他不再选择一味妥协,而是希望联合大月氏共同抵御匈奴,以解除边患。

大月氏是西域诸国中国力较为强盛的一个游牧民族,历史上也曾遭受匈奴的欺凌,被迫向西大举迁徙。他们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安定下来,秣马厉兵时刻准备向匈奴复仇。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认为大月氏是一个可以结交的盟友,所以派出张骞率领使团出使大月氏,说服他们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带着汉武帝的命令前往陌生的西域。他率领一支一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从今天的甘肃出发一路向西前进。不想在穿越河西走廊时,张骞一行人突然遇到了匈奴的士兵,结果全部被抓走了。

公元前129年的一天,匈奴内部的监视稍有松懈,张骞见机不可失,果断带领部下从匈奴的西部边境成功逃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大月氏。可是,当张骞向大月氏首领说明汉朝希望共同抵御匈奴的目的时,却遭到了委婉的拒绝。原来,过去了十余年,大月氏对匈奴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由于西迁,此时的大月氏距离匈奴部落距离较远,受到的军事威胁已经大大降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早已从游牧生活变为农业定居,不愿再和匈奴人打仗。张骞苦口婆心劝说了一年多,也没能说动大月氏。无奈之下,只得在大月氏的护送下绕道从羌人地区返回故国。

虽然张骞此行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初衷,但却大大加深了对西域地理风俗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张骞得知了他们对增进与汉朝商业往来的渴望。张骞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一路上的所见,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赞扬。他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并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派遣他出使西域。

这一次,汉武帝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张骞使团的造访能够加强与西域各族的友好交流和商贸往来。汉武帝亲自为张骞使团送行,并给张骞配置了300人的大型使团,随行携带几万头牛羊牲畜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金银财帛。

一路上,张骞一行途径乌孙、大宛、月氏、安息,以及今天的印度等国,向各国首领详细介绍了大汉的繁荣辉煌,表达了开展商贸往来的愿望,受到了西域诸国的强烈欢迎。

从此,汉与西域之间的纽带建立起来。随后,双方的民间商贩开始进行贸易往来。汉朝从西域引进黄瓜、胡豆、芝麻、石榴、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苜蓿等西域特产,同时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向西域出口。经过民间几百年的努力,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成熟,成为亚欧大陆之间友好往来的大动脉,也成为古代历史上中西方文化、经济的第一次大交融。西瓜在中国的传播与种植:“盛夏之王”,大受追捧

西瓜一直以来被誉为“夏令瓜果之王”,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又名“夏瓜”“寒瓜”。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暑,含有大量维生素、葡萄糖,是人们夏天最重要的消暑水果之一。

关于西瓜传入的来源,其实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窥出端倪。“西”字已经说明人们普遍认为西瓜来自于西域地区。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将“寒瓜”作为西瓜的别称,并将其记录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寒瓜”一词也迅速流传开来。

关于西瓜的起源,其实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不同的意见包括印度、非洲、南亚等。但最主流的一种说法还是非洲起源说。

一般认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撒哈拉并非一片干燥贫瘠的大沙漠,而是绿植成荫,而西瓜就起源于非洲的撒哈拉地区,在热带赤道附近很早就生长着大片的野生西瓜,非洲土人和那里的野兽都以其为食。后来,欧洲人将西瓜带入美洲,十世纪时开始沿着丝绸之路输入中国。此外,在埃及古墓四千年前的壁画中,还发现了当时的人们吃西瓜的图像。

唐朝末年,西瓜从非洲传入了西域,并开始得到在那边经商的中原人民的注意。金国消灭辽和北宋之后,西瓜才开始传入中原地区。南宋初年,使者洪皓在金国发现了这种外形奇特、口感甘甜的水果,便在回程时带了一些西瓜种子,从此西瓜得以在江南地区逐渐传播开来。随着西瓜的种植和买卖不断发展,元朝时西瓜已经成为普及率很高的一种平民水果。

西瓜传入中国后,首先在黄河流域得到种植。而到了南宋后期,长江流域的农民逐渐也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种植西瓜。但是,由于西瓜不易贮存、旺季较短、不便运输,这一时期的西瓜并没有对社会经济做出多少贡献,商品化程度较低。

为了种好这种外来的水果,历代瓜农坚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栽种技术,对选种、施肥、驱虫、贮藏等工序不断改良,至元朝时,西瓜栽培技术已经高度成熟。清朝时的种植面积已经覆盖全国,成为家家户户都可享用的美味佳品。

西瓜的主要用途除了食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经逢源》记载,西瓜清热生津,能驱散体内的燥热干渴之病,被誉为天生的“白虎汤”。每当春夏瘟热流行之时,吃一些贮存的西瓜,甘凉透心,沁人心脾。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吃西瓜,不但减压止吐、利尿去肿,补充必要的营养,还对体内胎儿的营养摄取大有好处。

另外,西瓜汁还富含多种抗氧化、抗衰老的美容养颜因子。如瓜氨酸、苹果酸等皆可以促进皮肤活性,用于滋润肌肤、美白防晒效果显著。

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与培植,今天的西瓜品种可谓多种多样,令人目不暇接。红虎、麒麟王、黑金刚等都是我们夏天是在市场里常见的品种,更有黄瓤瓜、无籽瓜、袖珍瓜等新奇的品种,日本一些地方甚至培育出了心形和方形的西瓜,盎然生趣。结语

西瓜自十世纪传入中国后传播迅速,在种植上也有长足的发展。早在明清时期,国内就出现了多个著名的西瓜产区,且名目繁杂、品种多样,体现了高水平的栽培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西瓜产业在国内蓬勃发展的重要助力。我们应当注重保护地方西瓜品种,挖掘民俗文化,树立品牌意识,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