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上语文知识汇总(优秀20篇)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教好六年级的语文课程,能够为学生步入初中学习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关于五上语文知识汇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875

文章

1000

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欣喜若狂等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961.欣喜若狂xīnxǐruòkuáng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962.星罗棋布xīngluóqíbù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963.胸有成竹xiōngyǒuchéngzhú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964.栩栩如生xǔxǔrúshēng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965.轩然大波xuānrándàbō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年初中语文名句默写练习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0、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诗经·周南》)

(2)但使龙城飞将在,——————。(王昌龄《出塞》)

(3)——————,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4)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

(9)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一联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0.(10分)

(1)钟鼓乐之

(2)不教胡马度阴山

(3)足蒸暑土气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望其旗靡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桃花源记重点词语解释绝境等

全文共 189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斤斤计较等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856.斤斤计较jīnjīnjìjiào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857.津津有味jīnjīnyǒuwèi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858.惊涛骇浪jīngtāohàilàng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859.精打细算jīngdǎxìsuàn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860.精雕细刻jīngdiāoxìkè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名著之《水浒传》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答案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朝代)的施耐庵。

2、《水浒传》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3、《水浒传》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4、《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将,天罡星共三十六人,地煞星共七十二人。

5、《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波梁山到梁山英雄排座次,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6、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张都监等人后,在墙上写下的八个字是: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7、呼延灼曾摆下“连环马”大破宋江,梁山好汉徐宁最后破了“连环马”。

8、《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使用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9、林冲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陷害,因持兵刃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10、按要求写出《水浒传》中的人物及形象特征。

(1)“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性格特征慷慨大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2)“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说的英雄是武松,性格特征是武艺高强,崇尚忠义。

(3)“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是吴用,性格特征是足智多谋。

11、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阮小七。

12、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武松。

13、《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她们的绰号分别是母大虫、母夜叉、一丈青。

14、“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是燕青,他的绰号是浪子。

15、梁山一百单八将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16、写出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1)大闹五台山(鲁智深)

(2)误入白虎堂(林冲)

(3)风雪山神庙(林冲)

(4)醉打蒋门神(武松)

(5)怒杀阎婆惜(宋江)

(6)大闹清风寨(花荣)

(7)斗浪里白条(李逵)

(8)浔阳楼题反诗(宋江)

(9)探穴救柴进(李逵)

(10)血溅鸳鸯楼(武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高级词语解释东施效颦等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发音dōngshīxiàopín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谓“~”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草菅人命发音cǎojiānrénmìng释义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示例象某人这样的官,真正是~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忙里偷闲等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55.A.如期而至rúqīérzhì

【近义词】如约而来【反义词】姗姗来迟,不期而遇

B.忙里偷闲[mánglǐtōuxián]

[解释]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C.短小精悍[duǎnxiǎojīnghàn]

[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D.妙笔生花[miàobǐshēnghuā]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九年级语文古诗文解题指导

全文共 3064 字

+ 加入清单

年级语文诗文解题指导

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文言诗文加强了延伸拓展的考查,这些延伸拓展题的命题点多在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情景、语句等处,需要应试者根据文章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能力点的提出,表明文言诗文阅读测试加强了创造性阅读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的理念。

延伸拓展题一般为问答题,它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1.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某种写作技巧等谈借鉴作用;2.根据文中观点按要求补充恰当的事例;3.以古代文段(或事例)论证现实观点;4.以课外文段印证选段观点。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例题:

例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为简答题,考查诗句的借鉴引用。它要求根据诗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没有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答案: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例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2008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道题目其实就是以古代文段论证现实观点。回答此题,关键要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主旨(题干中常常会明确提出),并应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启示。启示也许会有多方面,此时千万别面面俱到,抓住一点,谈深刻一些即可。

答案: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答题方略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阅读时,须以着眼于全篇的目光,认真通读全文,从宏观上驾驭诗文,并从整体出发,抓住诗文中的基本要素,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笔下人物所持的态度。

2.锁定范围,准确摘取。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到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选出最有用的信息。

3.调动积累,综合推理。这一类问题的答案,在原材料中没有明确出现,可以通过分析,推断出来。但是原材料中的语句可能是不够全面的,仅凭这些有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这就需要考生既要吃透原文,又要充分调动知识积淀,融会贯通,进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要吃透题干要求,把握内容要点,看看是否有字数限制,是谈感悟还是描述画面或者补充事例,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3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后面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方略: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补充的是名言还是事例;第二,所补充的事例要与选文的论点相吻合;第三,补充事例时,要用概括的手法,千万不要展开来描写;第四,要选择那些熟悉的事例,确保它的准确性。当然,解答的关键是平时要注重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答案: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能力演练

(一)阅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后面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你想到了哪句谚语?

2.本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桓南郡好猎①。每田狩②,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③。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④,不避陵壑。或行陈不整⑤,麏⑥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⑦,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绳著腰中,玄问:“用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⑧。”玄自此小差⑨。

(选自《世说新语·规箴》)

【注释】①桓南郡: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曾任江州刺史、荆州刺史等职。②田狩:打猎。③隰(xí):低而湿的地方。④双甄:作战时军队的左右两翼称双甄。打猎也像打仗,所以也称两翼为双甄。⑤行陈:即行阵,军队的行列。⑥麏(jūn):古同“麇”,指獐子。⑦贼曹参军:掌管捕盗贼的官。⑧不能堪芒:不能忍受粗绳上的芒刺。⑨小差:捆绑部下的事略好一些。差,同“瘥”,病愈。

【助读】桓南郡喜欢打猎,而且打猎的场面蔚为壮观。猎物跑了,他就要把部下捆绑起来。桓道恭大胆进言,最后让桓南郡有所醒悟。当然,桓道恭劝说的艺术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1.你怎样看待桓道恭的言行?

2.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其实,劝说人不一定要“逆耳”,如果讲究方法能达到出人意料的结果。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另举一个例子。

延伸拓展答案

(一)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2.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后四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全诗理在事中,情在景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二)1.桓道恭故意自带绛绵绳,又故意说准备被捆,其目的是为了委婉地劝阻桓南郡的粗暴行为。2.示例: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败絮”,破旧的棉絮。贬义词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意思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给敌人以错觉,使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文学常识:诗句与人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难点词语解释趋之若鹜等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趋之若鹜发音qūzhīruòwù释义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墨守成规发音mòshǒuchéngguī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示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谁见过顽石发芽?谁见过石头拔节?昆明石林如此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C.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官,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答案】A

【解析】错用对象:A.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

【典故出处】:晋·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成语示例】:老舍《大发议论》:"烹调的方法既~,新年便没法儿不火炽,没法儿不是艺术的。"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朋友之间等。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辨析成语之间在适用对象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中物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1.诗中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名言名句言志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

2.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给人以鼓舞。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意。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诗人要统一全国的志向,反映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8.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名题旨、揭示中心,表达了作者隐居躬耕、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愿望。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事说理,表达了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讽刺、批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之情。

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一反古人悲秋之调,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现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的表现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

1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鹤冲天直上,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全文共 2202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1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四、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2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3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4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5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6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学语文的学习方法7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口语交际类型题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准备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中年男子下面的话,请你结合【材料】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注意语言得体,内容恰当。(3分)

【材料】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分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中年男子说:小孩子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答案】示例:叔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一起爱护它。您别小看一节废电池,它腐烂后,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很大,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请您以后不要再乱扔废旧电池了,好吗?(共3分。指出这是大家的责任1分,结合材料1分,表达得体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七年级下课本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全文共 3647 字

+ 加入清单

1.《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2.《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作者热情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作者笔下的鲁迅: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4.《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5、《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国籍)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课文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8.《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赞美了本兰的勇敢、谨慎、机敏。

9.《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长与》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

10.《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翻译著作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

11、《台阶》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台阶》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敬。

12.《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记述了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课文通过对叶圣陶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写话”“简洁”的语文主张。

14、《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色的网》等。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5.《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课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16.《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以爱莲来表达自己对这洁身自好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浊世风的鄙弃。

1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18.《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19.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0、《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国籍)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其中传记文学代表作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等。《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传记。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

22、《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课文通过叙写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赞扬了宇航员们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科学严谨的精神。

23、《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4、《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学问渊博,曾任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不少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属于笔记体小说。课文通过叙述找寺庙石兽一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践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104.【2018浙江省绍兴市】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mèi)▲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fǔ)▲首甘为孺子牛。”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水浸不透他的身彩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节选自季羡林《访绍兴鲁迅故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èi)▲骨(fǔ)▲首

1.(1)媚俯

(2)给文中加点字“横”选择正确的读音。(▲)

AhéngBhèng

(2)A

(3)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A.融B.熔

(3)B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2、运用现有教材,加强课堂训练

第一,朗读背诵、打好说话基础:从朗读起步,朗读是把书面的无声语言

转变为口头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艺术。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方法。是眼、脑、口、耳的综合活动。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既练发音、练表情、也练胆量、练口才,能借书面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表达技能训练从朗读起步是符合中学生认知和感受的心理学规律的,注意在朗读中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简而言之,可表现为三个层次:准确朗读、表情朗读、流畅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哲理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9.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