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旧址改名字了么精彩20篇

浏览

5027

文章

31

篇1:同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松山小学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同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松山小学为翔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同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松山小学位于翔安区新店镇彭厝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27年。

松山小学位于同安县新店镇彭厝村。民国7年由彭楷蒲创办。旧址坐北朝南,为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333平方米。该址是20世纪20年代彭德清等人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开展革命斗争的活动据点,也是民国19年震撼全国的厦门破狱斗争的秘密联络点和转移地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组织曾在此组织抗敌后援会。解放战争时期,该址继续成为开展革命斗争的秘密据点。

保护范围:东面外墙延伸5米,其余三面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

新店镇:1959年建新店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沿海,南与厦门、金门两岛隔海相望。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8.1万。马(巷)澳(头)、水(头)刘(五店)公路过境。刘五店港为福建省天然良港之一,是台轮停泊点。辖新店、莲河、霞浯、沙美、霄垄、珩厝、东园、茂林、大宅、吕塘、溪尾、祥吴、湖头、东坑、洪前、洪厝、炉前、下后滨、下许、垵山、刘五店、东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溪安自然村。

溪安是闽中支队莆田县大队大队长张坤的故乡。1927年,溪安的陈贤、陈成、张霖等几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党员20多人,并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张坤1934年参加抗日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35年参加闽中工农游击队,建立溪安革命活动据点。由于溪安地处荔林深处,便于突发时转移撤退,解放战争时期成为莆田(闽中)地下党和游击队的秘密活动据点和开会场所,苏华、黄国璋、林汝楠等常驻溪安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7月,闽中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失利后,黄国璋、林汝楠从德化带一部分队伍返回莆田隐蔽。当时,莆田人民游击队指导员杨杞松隐蔽在溪安张坤家,但由于莆田县委书记徐阿禄被捕叛变,致使杨杞松被出卖而惨遭捕杀,溪安村革命群众也受到摧残,为革命事业作出牺牲。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为双层土木结构的三厢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龙山村:龙 山 村龙山村位于福厦324国道西侧,距镇中心2公里。现有15个村民小组,居民482户,总人口达2637人,党员92名。全村拥有耕地630亩,果地300亩,现有村道6公里。境内有林披墓葬、汀渚桥等县级保护文物。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87吨,蔬菜879吨,水果总产量30吨,畜产品产量达504吨,村财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79元。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师范路1号。

1929年春季开学以后,仙游现代中学一批进步学生在中共仙游党、团组织的引导下,先后参加抗捐抗税等革命活动,--持续不断。现代中学的--是五四运动以来仙游--的一面旗帜。张兆汉、罗迎祥、黄明、张启基(女)等仙游县早期共产党、共青团组织负责人均是在现代中学读书期间参加革命活动的进步学生。黄棋、张霞等教师也是地下党组织的成员,他们争取了校长黄良骏的支持,以教书为掩护,推动了现代中学的--。

1932年,仙游县党、团组织缺少经费购买油印机,为了革命宣传工作需要,现代中学几位进步学生巧妙地把学校中的两部油印机先后“送”出来,其中一部藏在二年级学生何庆烈家中。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刻写、印刷革命传单,之后在城关、郊区分头散发或张贴,有力配合了农民抗捐抗税斗争。

现代中学附小学生徐荣宗的父亲是国民党仙游县政府的验尸员,徐荣宗跟随父亲住在国民党县政府大院里。徐荣宗就将革命传单带到县政府机关里秘密散发,一些伪职人员看到传单吓得不知所措。堂堂伪政府机关竟有革命传单出现,这个谜底谁也猜不出。

1933年,中共地下党员林步云要求张霞老师帮助解决革命活动经费缺乏的燃眉之急,张霞老师机智地利用学生去野外写生的机会,以“绑架人质”的妙计,从地主学生家中“赚”来几百元,然后转交给林步云。

1934年4月,因叛徒出卖,莆田、仙游两县的党、团组织相继被敌人破坏,革命斗争处在最困难的时期。1935年春,叛徒江家茂带着伪宪兵准备抓捕在现代中学读书的初中进步学生陈俊驹、陈鸿举(后改名陈贤录)两人。由于得到情报,校长和老师及时地把他们巧妙隐蔽起来,躲过了叛徒和宪兵的搜查。同年5月,叛徒江家茂又带伪宪兵到现代中学,企图抓捕在校教书的张霞。张霞闻讯立即离开学校,之后前往马来西亚,同张元豹、张兆汉、许彧青等革命同志接上关系。同年7月,现代中学被国民党仙游县政府封闭。

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仙游文庙,坐北朝南,始建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后历经60多次修建,现存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崇勋祠、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0亩,是福建现存四大文庙之一。

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于1996年9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鲤城街道:鲤城街地处仙游县城中心区,北靠省级森林公园大蜚山,南邻三郊省道,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环境秀美的文化古城,也是仙游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经省政府批准,鲤城区域作了调整,由原 鲤城镇、原城东镇与大济镇的部分村(居)组成新的鲤城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共有10个社区居委会,7个村委会,总人口7.8万人。福建省仙游县鲤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潮安区古巷镇永安村,年代为1925-1949,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巷镇: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位于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是一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

彭湃(1896~1929),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动领袖。民国17年(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1月,彭湃经汕头赴港转沪,担任中央农-动委员会书记,兼中央军委委员。民国18年2月,中央决定改组江苏省委,调彭湃兼任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省委军委即租用公共租界西区新闸路经远里内一幢石库门房屋的二楼作为机关,经常在这里召开省委军委会议,由当时省委军委秘书白鑫夫妇住在这里。8月24日下午,彭湃在经远里召开省委军委会议,由于白鑫叛变告密,租界武装巡捕和公安局的中国包探,包围了经远里,彭湃不幸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中共江苏省军委秘书颜昌颐、省委军委兵-动负责人邢士贞和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等。8月30日,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4位同志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英勇就义。

1959年,经访问新闸路经远里老居民,确认彭湃等被捕地点为今613弄12号。经远里房屋建造于民国8年9月,建成后,徐姓房东即住用其中12号,并于民国18年2月间将二楼租给白鑫夫妇。彭湃等被捕后,二楼由徐姓房东收回使用。现建筑情况是拆迁阶段。

1962年9月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是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胡志明(后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所在地和第一、第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上课的地方,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8号、250号(原13号和13号之一),建筑面积387平方米。

旧址原为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11月,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公开身份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胡志明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建立越南共产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6月,他以“心心社”为基础,创建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并开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提出了推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组织工农兵政府,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安里社区:定安里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仙游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

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少活动,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上级党组织介绍新四军干部、参加过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的季音,以及柯昆山等人在竹庄小学隐蔽。

解放战争时期,竹庄小学毕业生欧成龙、林玉华、王玉柔、王仁民、陈国水、陈庆贤、余瑞钵、陈成端、黄元秀、卢金禄等人先后加入中共组织,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任中共仙游县工委副书记的欧成龙,在参加戴云山游击战争中不幸被捕,于1947年10月英勇就义。1949年春,竹庄小学成为仙游东南区游击队的驻地之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竹庄小学旧教学楼,两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于2007年1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中共仙游县委公布为仙游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榜头镇:榜头镇面积13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3万人,39个村(居)委会,境内一马平川,交通便捷,仙榜、濑榜公路贯通全境,木兰溪、仙水溪穿境而过,耕地面积近3万亩。1984年步入全省首批亿元乡镇行列,被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一枝花”。199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明星乡镇”,1993年跨进全省“百强乡镇”行列,95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96年被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1929年

地址:夏县水头镇上牛村北堆云洞

1922年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嘉康杰同志在此创办了平民中学,1929年“0河东特委”在此成立,嘉康杰任书记。

旧址堆云洞是一座全真教道观,为元、明时期建筑,现有北极台、笔峰、三皇阁、牛马祠、三清殿、真武殿、山门、牌坊等。主体建筑三清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存有堆云洞全景石刻图碑一通。

嘉康杰,1890年生,山西夏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曾两次到日本留学。1920年,阎锡山向日本出卖山西煤矿权益,他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到北京,号召山西学界起来斗争,使阎锡山的阴谋破产。1921年,他回到家乡,拒绝阎锡山的收买拉拢,致力于平民教育。从1921年到1933年,先后在夏县、运城、临汾、太原等地,创办了以太小学、夏县平民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全文共 1837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北路245号。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整个校同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目的是通过控制小学教师来左右山西教育,进而长期统治山西。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学校开办不久,这里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用来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的坚强阵地,成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1924年,围师学生梁其昌(梁卜五)、韦思恭、纪秀川(纪子中)先后在这里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太原地委在此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省立国民师范支部。1926年春,中共太原地委又在此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围师支部,薄一波任书记。同时设立了申共太原地委北部委员会,薄一波任副书记、书记。徐向前、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也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从1928年至1936年夏,省城党组织工作已转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仍在秘密地进行着,他们以“九一八”读书会、“山西革命互济会”、“山西社会科学家同盟会”、“红军之友社”等党的外同组织播撒着革命火种。1934年由“互济会”中共党团书记李雪峰(张柏峰)和“山西红军之友社”负责人刘耀夫直接组织和领导,在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反会考斗争,并成立了“太原市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同学会”,发动全市学生举行-、-。通过这次斗争,国民师范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团员,还有一大批进步青年参加了党团组织的外同学术团体。阎锡山当局决定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从1934年下半年开始不再招收新生,1936年学校被迫停办。1936年冬到1937年秋,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公开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共产党人,以阎锡山官办群众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为依托,在这里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等许多抗日军政团体,培养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海外华侨的进步知识青年4500余人,其中包括一个由180多名女学员组成的女兵连。抗战全面爆发后,由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彭雪枫、同小舟等领导也先后到过这里讲授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一批批进步青年秘密地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随后被派到全省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山西抗日救亡工作的局面,为共产党、八路军在山西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7年8月旧,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团级建制,后发展成旅级建制的决死第1纵队)在国民师范旧址宣告成立,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山西新军名义上属于阎锡山的军队建制,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组建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迅速成长,很快发展为4个决死纵队,到1939年山西新军已发展到9个师旅级单位,50个团。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编入八路军战斗序列。据统计,圉师诞生的牺盟会和决死队及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团级建制,后发展成工人武装自卫旅,简称工卫旅)中,走出了共和国80位将军、20余位省部级领导。1940年由牺盟会会员傅东岱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共同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牺盟大合唱》,艺术地再现了牺盟会的光辉历史。

1984年,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着手筹建,1991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主楼为二层券廊式建筑,前檐带廊,青碡墙体,黑色立柱。馆内陈列有“牺盟会陈列”、“山西新军陈列”、“困师学生用具陈列”、“山西革命传统教育陈列”、“中共太原地区斗争史陈列”等,展出有1万余份有价值的文”物资料、1.6万余幅历史照片和900余件文物。1997年由彭真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在馆内落成。2000年增挂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的牌子。2009年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始重修,展馆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大到1500平方米。

山西同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于1996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同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同爱同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公布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地址:太原市五一路276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2939 字

+ 加入清单

五峰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坐落在昌黎县城北的五峰山半山腰平台上的韩文公祠,至今已经修复22年了。现在,那里被定名“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相继被确定为昌黎县、秦皇岛市和河北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1958年7月在乐亭县大黑坨村辟出的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和1997年8月在乐亭县城建成的李大钊纪念馆,一同成为李大钊家乡一带的李大钊重要纪念地。

韩文公祠,又称韩昌黎祠,是专为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建的庙宇。五峰山韩文公祠,始建于明朝末年,由时任山石道(驻守山海关的官吏)的河南虞城进士范志完主建。韩愈平生以在东汉时的辽东属国设置的昌黎郡为郡望,在北宋时被本其郡望追封为“昌黎伯”,到元末明初,昌黎县城建起一座韩文公祠,使今昌黎成为韩愈的祭祀地之一;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天,范志完到昌黎县城拜谒韩文公祠,在游览碣石山时,发现“五峰屏开”之景所在地——西五峰山景色幽雅,恍如仙境,便云其地“天生文笔峰”,提议在其地再建一座韩文公祠。这一提议得到陪他同游五峰山的永平府和昌黎县官员的应承,当年即筹资在西五峰山半山腰平台上的圆通寺之西建起一座韩文公祠。同时,昌黎县知事蒋三捷把距新建的韩文公祠极近的挂月峰半山腰的一个原名“刘九洞”的石洞,以范志完自称其小名暗合“若要洞门开,还得刘九来”之谣,加修洞门,改建成“范公洞”,内祀范志完石像。此外,五峰山韩文公祠祭祀的韩愈泥像两侧,当时塑的是范志完和其上司——山海督师朱国栋的泥像,案桌上设置有朱国栋、范志完等官吏的牌位。实际上,范志完等人是借在五峰山修建韩文公祠之际,为自己设立了生祠。

峰山韩文公祠在明末初建时规模不大,占地窄小;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当地人又筹资将五峰山韩文公祠 “举梵宇而新之,移祠堂而右之,撤庭舍而葺之”,“又以院基迫狭,不能盈武,拓其前而广筑之”(张庄临《增修西五峰祠堂殿厅院基碑记》),方使韩文公祠变得比较规整、宽敞,成模成样。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天,传为韩愈后裔的昌黎县举人韩晓山又在五峰山主持大兴土木,修葺殿堂,增建客厅,使韩文公祠全部占据废弃的圆通寺庙址,成为五峰山半山腰平台的主要建筑,形成中为正殿3间、东为客厅3间、西为耳房2间的格局。大约到这时,五峰山韩文公祠开始有人看守,居西部两间耳房,并开始利用客厅接待游人留居。新修的3间客厅两明一暗,大屋垒有南北通炕,小屋(居东)靠南窗亦筑有东西小炕;室内明窗净几,古朴典雅。至此,五峰山韩文公祠成为到碣石山中觅幽揽胜的最佳去处,前往游览和山居者络绎不绝。

进入20世纪初叶,其地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最喜爱的深山古祠。李大钊生前曾多次到这里游览、山居,利用到这里避暑的机会,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播种和护种等重要的革命活动,并在这里躲避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缉捕,从而令五峰山韩文公祠在中国革命史上注册生辉。

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五峰山韩文公祠渐渐荒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山中仅剩有一片废墟。1959年春天,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特意从北京来到昌黎,凭吊五峰山韩文公祠遗址,写出回忆父亲与五峰山的文章,从而使李大钊在五峰山韩文公祠进行的重要革命活动得到广泛宣传。1979年10月29日,在纪念李大钊诞辰90周年之际,昌黎人民为了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决定修复五峰山韩文公祠,在五峰山韩文公祠遗址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后来,修建经费长期没有落实,工程迟迟没有实施。1985年夏天,中共昌黎县委、昌黎县人民政府决定由昌黎县政协发起,采取“公办民助”的办法修复五峰山韩文公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快在县内外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集资热潮。当时,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和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出资捐款,加上省、市政府又拨出部分款项,共筹集建设资金18万余元。1985年10月,曾经跟随父亲两次到五峰山韩文公祠居住的李大钊的长子、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葆华,不顾年迈体弱,到五峰山凭吊韩文公祠遗址,为重修工程提供了珍贵的回忆资料。1986年5月,五峰山韩文公祠修复工程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五峰山韩文公祠重现于昌黎城北的崇山峻岭之中。1987年7月30日,五峰山韩文公祠竣工典礼在五峰山前的界石岭上新矗立的李大钊全身汉白玉塑像下隆重举行。

重修一新的五峰山韩文公祠,基本恢复的是建筑原貌,复建有3间正殿、3间客厅、2间耳房,并筑有山门、贴山院墙等。在正殿正中重塑有韩愈彩色泥像,龛楣上悬有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题写的“百代文宗”牌匾。李大钊居住过的客厅被辟为李大钊革命活动纪念室,里屋基本恢复了原样,外屋被布置成陈列介绍李大钊生平及在五峰山从事重要革命活动事迹的照片、文物复制品的展室;里屋和外屋墙壁上,悬挂着李大钊手书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复制件),镶嵌着重修时发掘的范志完《游水岩歌》、宋琬《宿五峰山》等诗碑,以及昌黎的著名画家戴克昌在清朝同治年间绘制的《昌黎山景图》碑刻。两间耳房被辟为接待室。为了永远纪念革命先驱李大钊在五峰山留下的光辉业绩,在重新修建五峰山韩文公祠时,在五峰山前的界石岭上竖起了高达4米许的李大钊全身汉白玉塑像,使李大钊的光辉形象与五峰的奇险山川交相辉映,显得异常光彩照人。从1988年起,昌黎县交通部门组织施工,修筑了通往五峰山的盘山公路;昌黎县文物保管部门将李大钊塑像四周和韩文公祠的环境进行了装饰、美化,并修整了登山的石阶小路,使五峰山韩文公祠显得更加庄重、肃穆。

1997年,五峰山韩文公祠继被确定为昌黎县和秦皇岛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后,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上李大钊塑像等纪念设施,被定名为“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从1998年起,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开始进行整修、扩建,复原客厅、耳房的陈设,在客厅之东另外辟地修建了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陈展馆,并修整了李大钊塑像台基和设在土山顶的停车场,在土山顶修建了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门标和接待室,在登五峰山的石阶小路侧畔的山岩壁面增刻了“人间奇境”、“乐山”、“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拓新世界”、“奋青春之元气”等镌字。

到2000年7月,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的整修、扩建工程竣工。新建的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陈展馆陈展馆,分《“性乐山”的有志男儿》、《盟誓碣石》、《新春旅行》、《登高一呼群山应》、《五峰寒冬踏雪人》、《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圣洁情思凝五峰》等7个部分,利用大量历史照片、实物和文物复制品等,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李大钊在五峰山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和陶冶革命情操的事迹。2000年,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的主体建筑——五峰山韩文公祠,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少年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经 过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并顺应时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

全文共 1920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大规模重修。现存建筑组群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采用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建筑布局,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1957年3月20日由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

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穿过热闹繁华的揭阳进贤步行街,猛然呈现眼前的是古色古香的揭阳孔庙,让人仿佛身处错乱的时空。位于揭阳榕城中心韩祠路口东侧的揭阳孔庙,庄严肃穆、飞桷凌空,被人称为“岭东古建筑的明珠”。

揭阳孔庙自南宋绍兴十年孙乙辟建榕城为县治之都择址兴建,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对揭阳以至岭东地区的人文景观都起着很大的影响。孔庙周围如今已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但一进棂星门,心灵马上宁静下来,环绕孔庙的斑驳古老的围墙都是风雨沧桑的沉淀,让人感受历史的厚重。这种气氛让人不得不神情凝重起来,惟恐亵渎了一代先师!

揭阳孔庙除了供祀孔夫子外,也是古代培养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因此人们也称他为“学宫”。

并列位于两亭中间的是孔庙照壁,是现存孔庙的前列建筑,照壁朝南嵌花岗石刻横匾一方,上有被揭阳人列位五贤之一的明代兵备道楚人杨芷所书“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照壁面向孔庙,分三间,中为明间,正面镌嵌瓷雕“鲤跃禹门图”。两边次间左右图案各雕鹿鹤相望,鹿开口而鹤含筹。只可惜原版的照壁于1969年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照壁是1984年按原图重新修复的。

据说揭阳孔庙最前列建筑物,是南端位于韩祠路头的“腾蛟、起凤”二亭。可惜这两亭在民国期间因拓宽马路被拆除。

未进孔庙,先入棂星门。纯石结构的棂星门,五根石柱间隔为三门,柱顶端为宝顶,两侧皆为云枋龙首。进入棂星门,即为泮池。泮池两侧各门以通左右建筑,右为“金声门”,左为“玉振门”。

过泮池拾级而上,即为大成门。屋脊正中置一蓝色宝瓶,左右各塑一鳖鱼吻脊。想来“宝瓶”与“保平”谐音,取的“保境平安”之意。大成门两侧各有一厢房,东为“名宦祠”,祀历代来揭阳当官而有政绩人物。西为“乡贤祠”,祀历代揭阳籍有名声的宦官。面阔各三间。其次左右又有库房各一间,形成倒座。

从大成门跨过一个天井就是孔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作为孔子神像所在地,大成殿不仅是全庙的核心,也是庭院的主体,四周循序渐进的门、廊、庑,都在竭力突出孔庙的主轴即大成殿。它面阔五开间,正前方设御道石。为了表达对孔夫子的尊重,御道石不设踏垛,对于先师只能远远瞻仰。由于时近正午,又非周末节日,庭院清冷,但闻着淡淡的香火味恍惚中似有飘渺庄重的丝竹,恍若隔世。

大成殿内的四根大石柱上,盘踞着四条木雕巨龙,栩栩如生。据说这四条龙在“文革”时期曾遭厄运,差点被化为灰烬,所幸文物工作者将这几条龙抢回来悄悄藏于地下室。但其中一条龙的头颅已被烧掉,现在大成殿西南面这条龙的头部是揭阳籍省级木雕艺术家郭燕腾先生仿制补上去的。大成殿前天井两侧分别是东西庑,原为供祀历代继承发掘孔子儒家学说而较有成就的历代先儒的牌位。

最后一间则为存放祭孔乐器的祭器库。西庑现辟为“揭阳出土文物展览”,介绍在揭阳境内出土的自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各种文物,东庑现辟为“科举考试展览”和“孔子儒学展览”。紧接东西庑以北为东西斋,是东西庑的延伸建筑,把大成殿、崇圣祠形成封闭式庭院建筑,寓意孔子弟子众多,儒家学说源远流长。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三次在揭阳学宫居住和办公。1925年3月、11月,国民政府东征军第一、二次东征进入揭阳,周恩来同志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均在揭阳学宫崇圣祠,并在此主持过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部会议,通过《军队经过地方政治工作案》、《组织行营医院案》两项决议。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入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指挥部领导人再次进驻崇圣祠,在周恩来同志的指导和主持下,本地第一个红色政权“揭阳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在学宫大成殿成立。

历经岁月风霜的揭阳孔庙,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之一,成了榕城闹市之中一处世外桃源。

1978年,揭阳学宫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是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揭阳学宫也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泥铺中心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黄泥铺中心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泥铺中心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建宁县黄埠乡黄埠村下街叶家路10号。

1931年2月,红4军击溃建宁县西北各乡-保卫团,建立了宁源、芦田、水南桥、岩上、里心、桂阳、陈余、贤河等乡革命委员会。5月,红一方面军解放了建宁县后,在红军的帮助下,建立了建宁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同时建立了城市、渠村、里心、桂阳、黄泥铺5个中心区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扩红筹款,与此同时,组建了中心区赤卫军、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7月,红军主力撤离建宁回师赣南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建宁县被国民党军占领,黄泥铺中心区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

黄泥铺中心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建于清末,坐西朝东,木结构,悬山顶,通面阔12.2米,占地面积152.5平方米,由门廊、下厅、天井、上厅组成。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黄埠村:黄埠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东临封头、南临友兰、西临贤河、北临竹薮,人勤物丰,地产丰富,是黄埠乡文化经济交流的集散地。全村有10.91平方公里,辖有五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492户(其中:外来户211户),2193个人口(其中:外来户983),劳动力814个(其中:外来户401个);全村有党员37名,入党积极分子8人。村两委成员6人(含市农业局挂职-一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大障镇白果居委会。旧址建筑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修。大革命时期曾是共产党在活动场所。1930年,这里发生“夜袭梁公祠,智救党代表”战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顶刻挂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东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2011年1月,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温州特委革命活动办公旧址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温州特委革命活动办公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温州特委革命活动办公旧址:位于坞根镇蒋山村李家山山坳,据知情老人回忆旧址原由炮楼和白云庵(李家山堂)组成,现仅存留炮楼(单体二层石砌)。

解放战争时期,浙南游击纵队玉环区委丁世祥派郑云卿、李增利、钱启厚、林美舫、陈权、徐风(徐交州)等人前往玉环温岭交界的坞根和横山等开展地下党活动,1947年春,丁世祥带领武工队30余人进入坞根来到李家山,发现该地方绿树成荫人烟稀少且隐蔽性强,适合开展党组织活动,于是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并向当地村民借用炮楼和民房作为办公和办学场地。同年冬,确定李家山为游击战争指挥部,并作为玉环,温岭,乐清三县革命活动的联络点,委派郑云卿担任指挥部负责人。期间,共发展党员140多人,成立农联会,青联会,民兵队等组织,开展“三反六抗”运动,打击地主土豪劣绅,发动武装行动,消灭下凤山伪保警中队和岙环伪自卫队,接应浙南游击纵队第三五支队参与解放温岭县城战斗,活捉县长童保照,取得温岭全境解放的胜利。

蒋山村:蒋山村位于生态美丽的革命老区坞根镇西北部,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自然风景优美,大岩头被评为AAA级风景区。有五个自然村,22个生产小组,现有663户,2126人,党员58名。村民以种养殖业为主,村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发挥党支部带头作用。以文技校为平台,带领村民群众学习技能,就业创收。三年来共培训2100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位于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寨子湾自然村,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驻地。政府旧址占地1935平方米,军委旧址占地672平方米。

1933年11月,陕甘边区党政军在合水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在四合台召开群众大会,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7月至8月,在闫洼子召开红26军42师和陕北游击队的联席会议。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荔园堡召开,选举产生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军委,习仲勋任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1935年4月,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撤出南梁地区。

旧址包括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闫洼子会议旧址、42烈士殉难处、列宁小学旧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陕甘边区军委旧址和警卫连旧址。

南梁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是八路军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革命价值。

2013年5月,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周恩来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经常来这里也曾居住过。1931年当时党内负责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来敲门,最后从这里转移到苏区。旧址为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三层楼寓所。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地文处、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部门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旧址的发现,增补了周恩来同志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期的一段重要史料,有着很高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日前,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四川北路159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的侄子周尔鎏介绍,周恩来在追忆这段往事时,曾顺口说过当时的情景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内紧外松、其乐融融”。周尔鎏说,四川北路永安里是在革命早期周恩来夫妇遇到极其危急的时刻才紧急“启用”的,由于保密工作需要,迄今罕为人知。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赤城县政府政治保卫分局关押所旧址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赤城县政府政治保卫分局关押旧址为金寨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赤城县政府政治保卫分局关押所旧址位于汤家汇镇瓦屋基村谢家洼,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6月21日,赤城县政府政治保卫分局关押所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3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50米,南、北各80米。

瓦屋基村:瓦屋基村位于汤家汇镇最西北部、地处安徽、河南两少交界中,海拔高达1500米以上的金刚台佛山寺两大山脉地带。现瓦屋基村是2008年4月份由原瓦基、上塘、詹山、佛山四个村,49个村民小组撤并在一起的占全镇人口最多乃至全县人口多的大村。现全村合并共有27个居民组,1579户,6323人,山场总面积31678亩,全村耕地面积2758亩。山场以马尾松灌丛林为主,耕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梧桐游击队驻地活动中心旧址教忠寺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屏峰山麓。

1947年,根据省委指示,为配合全省武装斗争形势,永泰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游击战争。1948年冬,梧桐游击队在梧桐潼关教忠寺成立,40多人-,队长温友秀,归永泰县委领导。游击队公开在潼关与仙游交界的各村庄进行活动,缴获了中城保公所(即潼关乡,当时是3个保合成1个保)-支5支及潼关、长和堂、潼关边界仙游等地地主-、手-、驳壳-、三八-等-支6支。

1949年4月,梧桐游击队第一次攻打梧桐镇取得胜利。6月中旬,根据上级指示,温友秀带领游击队员配合仙游县古邑游击队埋伏枯寨岭要隘,截击败退梧桐企图取道潼关、古邑的国民党刘汝民两个残团2000余人;还挑选10余名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跟随正在梧桐检查工作的饶云山、施章干带领的闽中支队第4中队赶赴大洋包围徐国材部;并根据闽中工委指示,抽调温五妹、温顺茂等游击队员到桑阳乡建立政权;同时,成立梧桐镇人民政府,温友秀任梧桐镇镇长。不久,漏网的梧桐自卫队头子林树森-、陈明秋等重新组织自卫队,向游击队反扑,游击队暂时撤离梧桐镇,退驻潼关。

1949年8月上旬,梧桐游击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第85师先遣部队再次攻打梧桐镇,8月6日胜利解放梧桐。

梧桐镇解放后,梧桐游击队整编为梧桐区中队,温友秀兼任中队长,游击队转入支前工作。在梧桐溪(梧桐至坂中街)、西林溪(西林至梧桐)通宵达旦架设了宽3米、长100余米的两条大浮桥,保证了解放大军快速前进。筹募军粮8.3万多斤和一批马料、柴片,并派出10名游击队员为解放军解放厦门当向导。

教忠寺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原-有依序排列的9座,名九重寺。九重寺占地30余亩,僧侣曾有200人以上,还附设私塾。此寺曾于明、清遭两次焚毁后重建。1958年食堂化时,教忠寺再度被拆,葺建梧桐民主畜牧场。改革开放后,村民捐资投料在寺庙原-址处重建教忠寺,单层土木结构,单排3间佛殿,面积120平方米。2005年,在教忠寺右侧和前边,由个人捐资修建了公园,面积约200平方米,并修建了围墙。

潼关村:潼关村位于梧桐镇西南部,面朝秀丽壮观的屏峰山麓,距镇区2.5公里,县城32.5公里,南通与莆,仙两县交界,北邻西林村通往203省道嵩口,德化。还有湄渝和仙尤两条高速贯穿而过。左粗溪,右有青龙溪河流,两溪水汇流于梧桐入口龙岩潭,左有金钟,右有鱼鼓,玉带环腰,赤荷耀目,龙,虎,豹,狮,象兽形的五座山丘,峙列两旁,极目远眺,樟溪下游,群山环抱,气象万千。解放前为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荔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王厝自然村。

1935年,中共莆田县委在新度青垞村中-员陈发治家建立秘密联络站,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苏华、黄国璋、张兆汉等同志都到过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通过陈发治联络,晚上与当地的地下党员陈清凤、王春来等同志一起集中到陈发治家的后山如意坡和香山宫开会,讨论革命活动。村民陈亚连参与散发革命传单活动。青垞地下党活动据点的建立,为莆田(闽中)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基地,为莆田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香山宫,坐南朝北,为一层土木结构,中间为主殿,主殿西面有5间砖木结构房子,东面有6间土木结构房子。该宫庙是当地群众用来祭祀宋朝(1064年)来莆田修筑木兰陂的长乐女子钱四娘的宫庙,当时只是一座墓亭,明万历年间拓为宫庙,1958年庙废祀,1985年依山重建,于1986年4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青垞村:青垞村青宅村位于壶公山麓,木兰溪畔,东圳水库渠道贯境而过,距镇中心4.1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84亩,山地面积3250亩,拥有村道7公里(土路),辖区内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0户,人口2186人,党员59名,农村人均纯收入3230元。村内拥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秀山宫”。该村发挥靠近城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每年均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

时代:1930—1932年

地址:长武县亭口镇亭北村

保护范围:旧址院落围墙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纪念广场碑亭,南至入口道路南侧,西至上山步行道,北至旧址院落围墙外扩50米。

2018年,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亭北村:亭北村简介 亭北村,位于亭口镇工业园区内,镇政府驻地。有3个村民小组共计320户1346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村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