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安

潮安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潮安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潮安问题。

分享

浏览

3949

文章

15

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位于潮安区江东镇仙洲村,年代为1927,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仙洲村:仙洲村(一)仙洲村昔时有仙洲和柯厝巷两个自然村,仙洲黄姓,柯厝巷柯姓。后来两村逐渐合成一体。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已密不可分,黄、柯两姓村民,也混合而居,两村概念已经消失。仙洲村位于镇之南侧,西靠韩堤,南接渡头,东连田野,北邻下庄。村域面积2.2平方公里。黄姓先祖黄和安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从江西南丰双井头迁来江东乌井脚(即原堤外柯厝。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茶叶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茶叶,是潮安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拥有茶园2万多亩,年产1.7多担,主要名茶有凤凰水仙,有生长于海拔1200米高的乌岽山的凤凰单丛 ,有大质山麓石坪村的一线红乌龙,有铁铺村的白中水仙,以及近年新兴起种植的苦丁等。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当时的潮州市(即现在的潮安县)列为全国62个茶叶出口基地之一。

凤凰水仙,产于凤凰镇,是中国有名的茶类之一。凤凰四面高山环抱内凤凰鸟髻、乌岽山、大质山等几座大山,海拔均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凤凰鸟髻达1497.8米。山高云雾多,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相差8至10摄氏度),土壤肥沃。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产名茶的天然有利条件。凤凰水仙茶历史悠久,宋代被称为“侍诏茶”,也名“贡茶”。后人栽制,名为“宋种”。历经几百年传播,已形成水仙茶的群体,遍布凤凰山麓。树龄一二百年的老茶树随处可见,其中有一株茶树名叫“大叶香”,俗称“宋茶”,树高5.8米,树冠宽7.3米,有5个分枝,平均枝粗34厘米,年创值一万多元。

凤凰单丛,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挑选出来的优异单株,经过单株培育采制而成。至1990年凤凰乌岽山传存的单丛茶树约3000株,目前已形成黄枝香、桂花香、芝兰香、茉莉香、蜜兰香、杏仁香、夜来香、米兰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的凤凰单丛系列,饮誉海内外。1995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凤凰单丛被评为32个名茶之一,并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和奖状;1986年再次参加在福州举行的有8个国家参加的纪念茶文化800周年展评会上,凤凰单丛获乌龙茶类优质产品奖。

铁铺白叶水仙,是从凤凰水仙挑选培育出来的一个名优产品,可以成片采摘、成片加工制造,质量达到单丛级,故称群体白叶单丛。1984年获潮州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茶。

一线红乌龙,又称石古乌龙,栽于凤凰的石古坪村,在大质山麓的特殊环境里生长,用精细的采制工艺制作而成。清代末年已远销海外,成为茶叶出口的一项珍贵商品。1985年被评为全国16个优质名茶之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奖杯。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枇杷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县文祠镇是盛产枇杷的地方。该镇的赤水村,每逢枇杷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暗缘厚实的叶子,在枝头簇拥出一朵朵枇杷金果,在明媚的阳光下,果叶掩映,闪烁出金碧辉煌的光华,使山村这幅“金果图”更添上绚丽的色彩。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部果林分给社员承包,村民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细心管理、施肥、杀虫、培土、防风、抗旱,连年夺得丰收。

在这里流行这样一段顺口溜:“一树枇杷一树金,年年丰收畅人心。脱贫致富人勤奋,山山种满金果林。”

展开阅读全文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潮安区古巷镇永安村,年代为1925-1949,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巷镇: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万里桥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万里桥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潮安万里桥位于潮安区凤塘镇东龙村,时代为南宋。

2006年,潮安万里桥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龙村:东龙村俗称东船头,片村,含东龙、市头、李畔、慎廉、市后5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18.1千米,凤塘镇政府驻地西南5.2千米,南与揭东县登岗镇安乐村接壤,属凤塘镇,人口2580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创村。有邱、程、李、林4姓,因村地形似龙船,四面环水,创乡始祖邱姓名东野,取“东”、“船”二字,俗称东船头,后沿称东龙。聚落呈带状分布,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谢氏大宗祠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谢氏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潮安谢氏大宗祠位于潮安区凤塘镇玉窖村新市门直街,时代为清。

2016年,潮安谢氏大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窖村:玉窖村凤塘镇玉窖村全村总人口中2988人,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9882万元,人平收入4848元,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奔康致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改善教学环境,兴建玉窖学校,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投入资金160。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太卿第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太卿第位于潮安县金石镇辜厝村。明太常寺正卿辜朝荐府第。坐南向北,二进,总面阔20米、总进深32.4米。抬梁式木构架,随梁枋及各穿插均有木雕装饰。府内悬挂清代牌匾两块。府前外埕保存有清代旗杆石座。辜朝荐,潮安金石人。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任桐城令、山东道御史、礼部给事中。居谏垣十年。明亡后往厦门投郑成功,与卢若鹏等称“七公”。成功卒,随郑经渡台湾,在台6年而卒,享年70岁。

辜厝村:辜厝村有辜厝(即“大寨辜”)、南埔黄(俗称“大路顶黄”)两个自然村,有辜、黄、洪、庄、吴等姓,辜厝为主姓。辜厝先祖辜氏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由福建省莆田县迁居桑浦山王埔肚,后因地僻人稀而迁居现村址,以姓取村名,称为辜厝,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民遵祖训,明礼仪,传统产业为木器制品,素有“鲁班工艺之乡”之美称。辜厝村在金石集镇东南3.5公里处,东离潮。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少卿第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少卿第位于潮安县彩塘镇水美村。建于明代,为明嘉靖年间大理寺少卿吴一贯的府第。坐北朝南,三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梁架。大门门额“少卿第”三字遒劲有力,系明嘉靖戊辰科状元林大钦所书。吴一贯,彩塘水美乡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人,成化十七年进士。勤慎廉能,兴学除奸,民无所扰,擢御史,巡按浙、闽,惩贫靖寇,所至肃然。“以事与寿宁侯忤,殴之折齿,太后怒将置之死,孝宗怜之,获免”。累官至大理寺少卿。

水美村:水美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5.4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属彩塘镇。人口2696人。吴氏创村于明朝中期,因村四面环水,水清而美得名。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村侨胞多是殷硕商贾.于民国初兴建祠堂11座,有明朝大理寺少卿吴一贯“少卿第”石匾额,系明朝状元林大钦书丹。有耕地335亩,农业主种水稻,是镇水稻高产区之一。有村办工厂17家。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林氏家庙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林氏家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林氏家庙 位于潮安县庵埠镇宝陇村,俗称青窗祠。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始建,原为二进建筑。天启五年(1625年)户部侍郎林熙春续建后座,使之成为三进院落式布局。

家庙坐南向北,总面宽48.3米、总进深37.4米。庙前10米处有牌坊一座,四柱三间砖石结构。坊额中为“世德恩光”;左为“纶褒硕儒”,落款为“钦差总督两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戴耀为敕封文林朗延平府将乐县知县林熙春立”;右为“青琐直臣”,落款为“钦差总督两广兵部右侍朗张鸣冈为工部都给事林熙春立”。坊前约16米处是灰塑的麒麟照壁。

庙中座保留了明天启元年(1621年)诰封林熙春妻妾为宜人、恭人的敕命,木匾长5.9米、高1.26米、厚6厘米,绿漆地楷书贴金。

宝陇村:宝陇村。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陈氏大宗庙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陈氏大宗庙为潮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潮安陈氏大宗庙 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管理区。宋元符年间,潮州府海阳县知县陈坦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两次重建。

庙座西向东,通面宽22米、总进深41米。三进建筑,逐进升高,中座比前座高出0.83米,后座又比中座高出0.93米,气势雄伟。屋架均为斗栱抬梁式结构。虽历代屡有维修,但后座尚保存有较早年代的建筑风格。如瓜柱肥大,斗栱无饰等。庙额刻“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并有“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款。庙前有石刻门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卜世振新猷”。落款为“炯庵居士”(炯庵是明崇祯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号)。庙南约100米处有祠道坊一座,二柱一门,十分古朴。坊额面刻“宋岐国公之派”,背镌“忠顺世家”,落款为“大明成化岁次甲辰(1484年)春王正月□裔孙伦重建。”

1987年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洪氏家庙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洪氏家庙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潮安 洪氏家庙 位于潮安县庵埠镇梅溪管理区。始建于明,清至民国都有重修。前后两进,抬梁式木构梁架。门额“洪氏家庙”为明户部郎中夏懋学所题,背面“梅林春秋”为明中宪大夫、云南提刑按察司副使张凤翼书。祠前约5米立牌坊一座,砖石结构,四柱三间。坊额刻“世德流芳”,为明户部左侍郎林熙春所书。背镌“孝思维则”,为明福建布政使黄琮所题。祠内保存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及民国12年(1923年)所立的记事碑两方。

1987年12月,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庵埠镇:庵埠镇为潮安县城所在地,位于粤东腹地,地处潮汕三市交界,总面积30平方公里,辖有31个村委会和19个居委会,总人口12.7万人,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8万多人。 庵埠镇委、镇政府积极实施“科技兴镇,工业强镇”战略,真抓实干,夯实基础,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个文朋”建设稳步推进。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乡镇党委、省文明单位、全国发展乡镇企。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古巷镇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古巷镇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象埔寨,位于古巷镇古一村,座西向东偏北30°。象埔寨宽162.4米,深154.4米,寨为方形,建筑格局规范严谨,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做厝,座座格局不同相同”之说,全寨由一大门进出,并各有通道连接最后面的“陈氏大宗祠”,通道长约110米,宽5.9米,在通道的两侧有三条平行巷,每条巷长140米,宽2.3米,从寨门内至大宗祠后,建有三条横向贯穿全寨的大街。第一街长157米,宽2.7米。第二街长157米,宽3.7米。第三街长157米,宽1.5米。由三街六巷形成寨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寨门为石拱结构,高2.45米,宽1.5米,门上有匾额“象埔寨”,并有落款,上款“壬戌之秋”,下款“颖川郡立”。

象埔寨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寨中至今还保存着宋、明、清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其中“陈氏大宗祠”有宋代建筑特点,如木棚门簪,木瓜肥大粗壮无饰,寨中七十二座建筑物,分别有单进、二进、三进等形式,门簪变化不定,据传寨内四边角落原各有井一口,每座厝中也有井一口,全寨共有七十六口井,寨后建有楼与寨门遥相对应。

古巷镇: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三元塔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三元塔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塔在潮安县江东镇井尾乡鲤鱼山上,隔江与猫头山对峙,濒水数丈,洪峰季节,江水汹涌湍急,人谓“急水”,故塔也有“急水塔”之称。

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竣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七层八面,斗拱出檐砖石结构。塔门向西北,匾额楷书刻“三元塔”三字,两旁石刻对联“霞标插汉三千界,砥柱当潮九万程”。塔高十五丈三尺,基围十四丈。塔身中空,有螺旋石阶可登,各层藻井均由石砌并镶以不同的石刻浮雕图案。在塔的第五层内壁刻有明户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写的三元塔铭“凤城之东,吉水一泓,两山对峙,万派朝宗。左昂右逊,华表偏隆,时维万历,群议攸同。乙巳建塔,丁末竣工,负巽抱乾,一柱凌空。路从内转,不觉身崇,牗窥星汉,檐散氛风。天地为小,云阶可通,影摇金刹,砥柱潮中。0永固,灝气新钟,元魁辈出,国泰民丰。”把建塔的经过以及该塔雄伟壮观的气势描述得淋漓尽致。

三元塔于公元一九一八年戊午潮州地震时遭严重破坏,震掉塔刹宝葫芦及一层半,但五层以下尚完整。

井美村:井美村井美村位于江东镇中部东侧,距潮安县城庵埠北约13.9公里。江东镇政府驻地东2.2公里,傍于韩江东溪急水西岸边。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创村。时刘氏148世祖东兴公由饶平坪澳夏校到此开基创业。刘氏宗祠“世德堂”有联载之:“从白洲以达潮州,源远流长无异派,本饶邑而居海邑,根深叶茂大分支”可考。井美村原名“井尾”。创村时地处急水山尾部。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陈氏大宗祠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陈氏大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大宗祠,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乡,座西向东,三进格局。该祠宽21.3米,进深约43米,单门一体,三进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厅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第二天井至后厅约增高93厘米,亦由四级台阶递升。

陈氏大宗祠前有石刻对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仆世振新猷”。匾额“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

据官塘清末秀才陈舜臣所著的《心耕谷果》一书所载:“陈坦父名宗庆,坦由进士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宋元符间),公治邑有惠政,任满,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鹳塘,建祠以祀先祖,终后葬后山山柄”。由此可知,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宋。经明清重修后,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木瓜肥大、斗拱无饰、墙为砖砌,且砖的尺度大等。

《陈氏族谱》记载:陈坦祖名洪进,因扶助宋太祖有功,曾封为岐国公,谥忠顺。

巷下村:巷下村。

展开阅读全文

潮安甘露寺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潮安甘露寺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

甘露寺寺门由三块品字型的巨石叠成,“玉简书院”、“甘露洞天”,的题刻依稀可辨。佛寺上盖是一块凌空飞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为奇观。

全寺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分。刚进,石刻“万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贾口口助银所修”。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顶部石板,刻着青色的“威灵保障”四个大字楷书。下摆着一大香炉石床。再进之,有一尊在底层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弥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它高2.55米,宽4.15米,右侧卧,右手倚着布袋,左手叠放在立起的左膝盖上,它可能凿造于南宋至元初,在中国石窟的大肚弥勒造像中年代较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大佛前置一大石香炉,刻“天古斗”三字。炉下石床右侧刻着“福生甘露地,寿齐玉简天”,左刻着“(明)万历丙辰年(1616)冬吉旦立”。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免费

地址:潮安县沙溪镇桑埔山

路线导航:潮汕公路金石路口直入,沙溪宝山中学前

彩塘镇:彩塘镇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毗邻潮安县城,潮汕公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06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外贸出口2200万美元,工商税收2982.4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305元。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