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谁曾收刘备为侄子【精选20篇】

赵云是刘备麾下的五虎将之一,确实够忠勇,长坂坡杀得曹军肝胆欲裂,可以就是这么一位将军却没封候,难道是刘备不信任赵云吗?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呢?下面是这方面内容的介绍。

浏览

5832

文章

396

篇1: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吗?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当中,徐庶被曹操拿母亲胁迫,不得不离开刘备转投曹操这件事情印象深刻,认为曹操实在是阴险,但徐庶却也是无可奈何,同时更加同情和敬佩刘备。然而这毕竟并不是史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离开刘备不假,但是真的是因为他的母亲被曹操抓住了吗?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徐庶是早期投奔刘备的谋士之一,《三国演义》中描绘,因为其母被曹操生擒,所以徐庶被迫离开刘备。那么他离开刘备是真因为他母亲吗?答案却不一定。

关于徐庶投奔曹操,《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得知刘备获得了徐庶的辅佐,担心刘备将来威胁到自己,于是派人擒获了徐庶的母亲,然后仿照徐母的字迹写下了一封信,最终徐庶迫于无奈离开了刘备,并且在离开之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中记载徐庶离开的原因和时间;

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这时候已经是刘备失去樊城,逃亡长坂坡之时,而曹操也没有给徐庶致信。徐庶在兵荒马乱之中对刘备说;“我本来想和您一起图谋霸业,奈何失去了老母亲,如今方寸大乱,留在这里也无济于事,就此别过吧!”于是投奔曹操。

这几句话说除了自己的身不由己,令人为之动容,然而刘备却没有任何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当时的刘备内外交困,大部分人都已经选择了离开刘备,投奔了曹操,比如石韬、孟公威等人,就连赵云转向去救阿斗之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赵云背叛了,这种情况说明刘备的势力已经接崩溃边缘,也明白了徐庶是选择背叛自己,投奔曹操。

再有,从徐庶的口述之中可以得知,实际上徐庶只是和母亲走散,并不确定曹操生擒了徐母,即便是曹操真的生擒了徐母,当时兵荒马乱,也不可能有人用徐母威逼徐庶投奔曹操,而徐庶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母亲在曹营。

综合来说,徐庶在不知母亲如何的情况下,武断的辞别了刘备,选择直奔曹营,实际上就是背叛了刘备。

背叛刘备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刘琮在刘备不知情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于是刘备迅速放弃樊城,逃往江陵。一路之上,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丢盔卸甲,朝不保夕。

在加上刘备已经年近半百,一事无成,受到这次打击,很有可能再也无法翻身。况且刘备的身边自从有了诸葛亮之后,徐庶的地位越来越低,就连关羽、张飞都受到了冷落,何况徐庶。

在刘备处看不到希望的徐庶选择投降曹操也属于一种正常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全文共 190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刘备心中地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大才,又有“卧龙”的绰号,还没出山就已经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大规划,自然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的确,在出山之后,诸葛亮也给刘备提出过很多正确的建议和谋划,正是因为有了他,刘备的路才不至于太过坎坷。但是,在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诸葛亮的官职却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了,为什么刘备不给诸葛亮升官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实现“跨有荆益”的蜀汉集团进入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大部分官员也都加官进爵。但奇怪的是,作为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整个战略计划的制定者,诸葛亮的官位在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却没有提升。

要知道自从出山以来,伴随着刘备集团的每一次重大发展,诸葛武侯都会升官。赤壁之战,诸葛亮从食客晋升为军师中郎将。刘备入蜀后,诸葛亮从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实权更是在蜀汉集团中仅次于刘备。那么当上的刘备为什么没有给诸葛亮升官呢?

首先,当时诸葛亮最合适升迁的官位就是汉中国相。但按照汉朝制度规定,诸侯王国相必须要中央任命。被曹操控制的汉献帝连汉中王都不承认,又怎么能任命诸葛亮为国相呢?而举着“兴复汉室”大旗的刘备不想破坏汉制,便不让诸葛亮当汉中国相。

其次,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直接原因是夺取了汉中。正因如此,汉中王刘备首要提拔的是在汉中之战立功的臣属。比如法正被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黄忠更是一跃成为与关羽并肩的后将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在汉中之战时主要是管理后勤,没有太大的功劳。

最后,自从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集团基本上形成了以荆州士人为主导的组织格局,而诸葛亮就是荆州士人的最高代表。到了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诸葛亮的政治影响已经引起了刘备“帝王之心”的防范。所以刘备也是有意通过不给诸葛亮升官来制衡其政治影响。

不过虽然没有升官,但诸葛亮的实际权力和政治影响在蜀汉集团依然仅次于汉中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为什么没给诸葛亮升官

刘备在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但是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继续升官,看起来好像对两人极度的不公平,其实不然,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刘备的驭人之道确实高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以下几点分析就不难看出!

首先,刘备在即位汉中王后,其文臣之中获封官位最高的就是刘璋的旧臣许靖,官拜汉中王傅,也就是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的爵位,在品级与名誉上有着极高地位。其武臣之中关羽封前将军,张飞封右将军,马超封左将军,黄忠封后将军。并没有册封像骠骑将军,大将军这等的官爵。无论是汉中王傅,还是前后左右四将军,无一不是体现着此时的刘备对自己王的定位,以及对东汉朝廷的尊重,对百姓的安抚,对民心的抓拢。这里仅仅只是一个汉中王就体现出了刘备的帝王之术很是到位。

其次就是与刘璋这种皇室宗亲同室操戈本来就授人以柄,若是不对蜀中降臣封赏安抚,怕是降臣各个人人自危,如果暗通曹操,到时候政局不稳,内忧外患,场面就不好控制了。像许靖这种蜀中的名门望族,知名度很大,影响力非常高,安抚一个,就可以拉拢到大片民心,同时也是对其他降臣的一种激励。所以封为汉中王傅,位高权轻,有名无实,可以说他是不二之选。这里看出刘备的驭人之道也是厉害。

再说诸葛亮,诸葛亮身为军师将军,牢牢的把握住了军权和政权,已然成为刘备集团的权利核心。权利上已经给无可给,职位上因为刘备也才是汉中王,并不能册封册封丞相也就没有对诸葛亮进行封赏。从日后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中可以看出,刘备当时真是封无可封了。诸葛亮自然也没有耿耿于怀。因为这时候的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大家知道,有军权和政权的是人可是很厉害的!

那么赵云呢?赵云从公元200年就跟随刘备,到备进位汉中王公元219年有19年。要比资历赵云完全就是元老一般的人物。那刘备在即位汉中王时给了他什么封赏呢?封了一个翊军将军。翊军将军在后世属于杂牌将军,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号罢了。那么真的像后世所说的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首先这个官职可是刘备的首创,偏偏给了赵云,“翊”是辅佐的意思,又把赵云安排在权力中心,常伴刘备身边,用意可想而知,只是后世将翊军将军的官职弱化了而已。因为赵云担任翊军将军时,在汉水之战中征西大将军黄忠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也就从正面印证了刘备当时对赵云的册封是极具权力与名誉的。

所以开头说,刘备的驭人之道,运用的恰到好处,汉中王时大封群臣,但细心的朋友不难看出,只有刘备的心腹才有实权,其他的像许靖位高没有权,就给你带了个高帽子,一点实权都没有。像诸葛亮、赵云两人权利可以说都很高,但有何必在乎一个称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陈宫和刘备没有恩怨情仇 陈宫为何要对刘备下手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陈宫跟刘备有仇吗?为啥老是想害刘备?

这可能就是各为其主,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被曹操刺激,这才做出了这样的一个行为。

陈宫当时支持的就是吕布,当时本来就是乱世,在乱世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仁义道德。刘备虽然是一个好人,但是陈宫为了能够保证吕布的利益,必然就会觉得吕布是自己的敌人,而且还是一个强大的敌人,自然就会为吕布考虑。只有选择除掉刘备,吕布才能够在徐州站稳脚跟,而如果留刘备这必然就是养虎为患,迟早有一天可能就会吃人。

陈宫显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就决定杀掉刘备,只是很可惜,想要杀到刘备并不是如此的简单,在这背后还是会有着较大的风险。

还有一点可能是被曹操刺激,人们都会知道。陈宫一开始就已经错误地相信曹操,因此直接就把曹操给放走了,可是路上曹操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直接就选择错杀吕伯奢全家人。这件事情也会让他受到一定的刺激,明明自己是好心,可没有想到却害了别人,这就让他对于这些表面上有仁义道德的人特别的唾弃。

刘备正好是这样的一种人,因此总会觉得这一个人表面上仁义道德实际上就是一个小人,因此就不愿意放过对方。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这两人之间没有任何的矛盾,但是种种的行为也就意味着两人之间就成为了对手。

这两人没有矛盾,可是却有了必须要杀掉对方的理由,也只能够选择小心谨慎,把所有的威胁逐渐的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同样也是自己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只是很可惜,刘备是一个强大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被轻易的杀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等了一年?刘备的目的只是报仇么?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以后,蜀国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就是关羽丢荆州还把命给搭进去了。当时刘备得知关羽的死讯后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刘备心里关羽几乎就是无敌版的存在。不过我们都一位刘备当时是立刻伐吴,其实刘备中间等了一年,虽然整备了一年时间但是夷陵之战还是输了。当然伐吴肯定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帮关羽报仇,还有就是要把失去的荆州给夺回来。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到处都是刀光剑影,到处都是生死之战。在这样一个战乱年代,人世间的真情便淡薄了许多,毕竟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还能活多久,而自己身边的人又不知道谁是真情实意的,这就出现了许多曹操、吕布这类多疑之人。

然而,看过《三国演义》之人,都会被故事中的刘关张三人的情意而感动,虽为异性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比亲兄弟还要亲上几分。但是,让人十分不解的是,关羽为了刘备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却在关羽死后没有第一时间为他报仇,这是为何呢?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人向关羽为自己的儿子求亲,得到的是关羽的无情拒绝以及谩骂,这使得孙权怒火中烧,当即派吕蒙偷袭荆州。在此一战中,运送粮草的糜芳、士仁不服关羽,不愿全力支援关羽,关羽知道后大怒,扬言要严惩二人。孙权见此,趁机去诱降糜、士二人,最终导致了南郡失守,关羽不得已选择了南撤。

此时关羽的军队士气十分低下,士兵都无心恋战,只愿能够平安回家,退至麦城之时,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关羽与其长子关平死于此战中。孙权得到了关羽首级后便将之送给曹操,企图与曹操结盟。本就十分看重关羽的曹操见到了他的首级后痛心不已,以诸侯之礼将其葬于洛阳。

关羽的死讯传到了刘备耳中之后,他如同五雷轰顶一般昏厥过去,醒来后依旧痛哭不已,但即使如此,他依旧没有当即为关羽报仇雪恨,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公元2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曹操逝世,曹丕篡位登帝。在这种时候,作为皇帝氏子孙的刘备倘若为了一己私心与孙权交战,则无法与自己的部下交代,更无法与世人交代。这个时候选择登帝,是刘备最好的选择——师出有名。

其二,关羽刚刚逝世而荆州已失,此时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倘若刘备一意孤行为关羽报仇的话,失败的概率极大。同时刚刚经过了大战的刘备军队,粮草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三,刘备自知此时自己帐下无人可用,关羽、张飞、黄忠皆已逝世,而马超卧病在床,赵云有反对东征,此时的刘备倘若要开战必然需要亲征,但很明显的朝局正是动荡之时,不允许刘备意气用事。

基于以上三点因素考虑,刘备决定忍一时风平浪静,等自己的的实力积攒够了,再打孙权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公元222年刘备东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在刘备和曹操心中,为什么都认为吕布是不能留的?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为什么不建议曹操留下吕布呢?

吕布的骑兵早就已经天下无双,天下无敌,这虽然是一个让大家比较心动的人物,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叛徒,而且多次选择杀害自己的主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可以留下来的,因为这绝对就是后患。

吕布虽然说武艺高强,但是这绝对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而且贪财好色,董卓之所以会挖墙脚,就是因为靠着自己拥有着不计其数的财富。王允能够让吕布去把董卓杀掉,除了是因为貂蝉之外,还是因为给了他高官俸禄。吕布再把董卓杀掉之后,朝廷马上就给他分大将军,而且还会拥有着比较好的俸禄,就算在长安失败之后荣耀还在官位还在,所以曹操到底能够用什么官职去达到招揽的效果呢?

如果真的要给一个官位,最起码要比以前更大,那么是不是应该让吕布和曹操一起去执掌朝政呢?从曹操的性格来看,显然是不可能会这么做的。可如果不这么做,这必然就会选择造反。所以最终刘备也建议曹操还是不应该留下来。许多的人都会发现吕布其实有着反复无常的性格,简直就是有奶便是娘,根本就不知道未来会选择投靠谁。

也有可能只要袁绍选择鼓动一下,吕布马上就会选择叛变,所以这一次能够活捉吕布,这完全是因为吕布众叛亲离,下一次可能就没有如此的简单,如果一旦放走,这很有可能就是放虎归山。虽然眼前的这个后患已经被抓住,为什么还要继续放下去呢?所以在曹操的心中也会觉得一定是不可以留下吕布的,但是他手下的这些兵完全可以留给自己。为了能够有效达到收入人心的作用,这必然不可能会选择自己去做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见面时刘备为何会轻视庞统?是因为庞统长得丑吗?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刘备因为庞统长得丑而不待见他?

刘备在刚刚看到庞统的时候,之所以会看轻对方,这并不是因为外貌的影响。虽然庞统的面相有一些平平无奇,但是这和外貌没有关系,主要是外界的一些评价。

罗贯中的小说中将庞统形容的非常丑陋,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但是也会有一些比较夸张。庞统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重视,这可能也是因为觉得低外貌并不是很出色,另外也是因为外界的传闻。刘备就是也会面有异相,一看就是一个不凡之人,所以在他的身边也同样会有许多的能人。

除此之外也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原因,前面人们也会说庞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但是因为因为司马徽的帮助,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庞统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外界的传闻显然也并不是很好,认为他的才能并不是很出色。

鲁肃之举,确实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玩味,所以也会让刘备认为江东和庞统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庞统非常的有才学,刘备肯定也会有警惕之心,根本就不可能会放弃。好在刘备早就已经看破了对方的用心,就在对方举荐庞统之后,诸葛亮也同样选择举荐,这两者的意思肯定会有所区别。

之所以这么做,也同样是为了给庞统的清白去作证,刘备一直以来都不相信鲁肃,但是肯定会100%相信诸葛亮,所以才愿意和庞统见面。也就是因为这一次的见面,才可以让庞统有机会成为第2号诸葛亮,可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表现。一开始刘备之所以不喜欢他,这可能是和过往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想改变一切就只能够从个人的行为方面开始,只有真正的努力发挥才可以有机会解决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孙尚香被骗到东吴之后,为什么不回到刘备身边来?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我们经常性的说武将武将这些爷们喜欢研究的事情,我们今天说说关于一些八卦的事情,就好比孙尚香其实是被骗到了东吴的,那么为什么之后孙尚香却不回到刘备身边呢?这个事情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呀?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咱们今天说的是是正史,所以不能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来解释。

孙权两次向刘备求和,而且第二次刘备还答应了,孙刘联盟也“恢复”了,孙权为什么不把妹妹送回刘备身边呢?

其实按照汉代礼法,只要刘备没有公开表示休掉孙小妹(不管是叫孙仁还是孙尚香),那么她就一直是刘备明媒正娶的老婆,就应该一直呆在刘备身边。孙权留着也没用,孙小妹不会改嫁,即使改嫁也没人敢娶、没人愿意娶——生人妻,娶不得。

章武二年十月孙刘联盟恢复,直到章武三年四月刘备驾崩,整整半年的时间,孙小妹就是匍匐前进,也该回到刘备身边了,可是为什么史料中没有一句话记载呢?其实细看史料就明白了:即使孙权肯把妹妹送回去,她也回不去了:刘备也不会接收,接收了也没地方安置,“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的孙小妹也不会接受后来的位置安排,而这一切全要“归功”于法正。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可能知道,当法正听说孙小妹回了东吴,就忙着给刘备介绍对象,并且介绍的还是刘备的亲戚——刘焉之子刘璋之兄(三哥,刘璋是老四)刘瑁的遗孀、吴懿的妹妹。因为刘备十分信任法正,就按照法正的意见娶了吴夫人,并且在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要知道,刘备当汉中王的时候,孙刘还没有彻底翻脸,孙权也没有夺取荆州,关羽也没有被害。这时候刘备已经“停妻另娶”,也可以说是“另有新欢”了。但不管怎么说,“刘备休妻”已成事实。

所以说孙小妹或者孙夫人在听说刘备死讯后跳江殉情,所谓的“弓腰姬(是腰间带弓箭,不是罗锅)殉刘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时候刘备早就跟他离婚了,刘备“再婚”的时候连块喜糖都没给弓腰姬孙小妹吃。

而事实上,孙夫人跟刘备的感情也基本等于零,很可能是肩负着间谍使命来到刘备身边的,甚至他们有没有过真正的夫妻生活,都是一个未知数。

刘备比孙权大二十一岁,刘备娶孙小妹那一年,是公元209年,那一年,刘备四十八岁,孙权二十七岁,孙小妹再大也大不过二十七岁(孙权的年纪),刘备也还不到五十,当时又没有计划生育技术,而这对新婚夫妻要是真的琴瑟相和三年,还没有一男半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过婚的都知道,洞房之后,女人会变得温柔,男人会变得宽厚,而从史料上看来,结婚之后,孙小妹更加暴躁,刘备更忙于军事,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我们这里首先要排除刘备没有生育能力这个可能,因为刘备在娶了孙小妹之后,还生了两个儿子,有确切生卒年代的,是梁王刘理(约215年—244年)和鲁王刘永,刘永在蜀汉灭亡后还活着呢,当了司马昭手下的奉车都尉,而这两个儿子,都跟孙小妹没有半点关系,却实实在在是刘备的骨血。

当年法正曾经劝刘备远离孙小妹,而诸葛亮更是直白,把孙小妹列为刘备三大患,史书记载诸葛亮说: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也就是怕孙小妹哪天会在床上把刘备干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禅有何优点,刘备为何会选择把皇位传给他?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为什么会将君主之位传给刘禅?

刘备之所以会把位置传给刘禅,也是因为挑无可挑,再说这本身就是老来得子,必然就会得到刘备的一致宠爱。

刘备当时虽然一共有4个儿子,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刘禅,还有刘封。但是一个是亲生儿子,一个只不过是领养子,在此时孰轻孰重自然也是非常明白的。刘备另外两个儿子是成为帝王之后和奴婢一起生下的私生子,这两个私生子年龄比较小,而且没有名分没有根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机会成为皇帝。

刘封虽然一直以来都得到刘备的宠爱,但是为了有效巩固刘禅的地位,早就已经被刘备杀掉,所以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机会可以成为帝王。从这里也会让大家知道帝王之心就是如此的可怕,在经过这一番讨论之后,大家就会发现刘备的4个儿子中,可以成为皇帝的也就只有刘禅,难怪有人说刘禅的命真的很好。

刘备在拥有刘禅这个儿子的时候,其实早就已经50多岁,老来得子必然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掌心又怕摔了,再加上刘备对于刘禅本身就寄予厚望,所以一直都会选择栽培他。张飞还有关羽,因为爱屋及乌,所以对刘禅也同样是视如己出,诸葛亮也同样会一直比较关注刘禅,所以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争议,这本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刘禅虽然说可能并不得大家的认可,不过这也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或者也不可能会有接下来的事情,只是刘禅这个人好像对于政治并没有太多的奢望,也并没有想过要成为皇帝,所以就算成为皇帝之后,也同样有一些不作为,可能就是因为如此才会被大家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刘备为什么要赐死战功赫赫的刘封?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刘封其实很多网友都不太认识这个人的,但是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这个人是刘备的儿子啊,但只是被刘备给赐死了,而且还是战功赫赫的,先看来刘禅其实感觉有点傻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那吧!

一、刘备有四个儿子,而非两个。刘封为养子,刘禅为嫡长子,还有刘永和刘理两个庶子。

二、刘备在三顾茅庐前屡战屡败,经常被对手打的扔下老婆就跑路了,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到荆州后,已经快40岁的刘备不得不考虑后嗣问题,所以就收养了勇猛的刘封,对他也不错。但没过多久,刘备就生下了刘禅,刘封的地位就特别尴尬了。

刘封随张飞入川,立有战功,后来又和孟达攻克了上庸,这便是刘封所有的功绩。之后,刘封听从孟达的建议,拒绝救援关羽。关羽败亡后,又后孟达闹翻,被徐晃击败,丢失了上庸,灰溜溜地跑回了成都见养父刘备去了。

三、其实刘封大可以随孟达投降曹魏,恢复原姓,处境不至于多么危险。而刘封却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养父不会杀他。没想到,诸葛亮却对刘备说刘封性格刚烈,将来会对刘禅产生威胁,应该趁现在除掉。刘备也责怪刘封拒绝救援关羽,正在气头上,所以便令刘封自尽。

刘封得知消息后,大哭一场,后悔没有听从孟达的建议投降曹魏,于是拔剑自刎。

四、自打刘禅出生后,刘封就已经丧失了继位的资格。汉代十分看中名分,作为养子只有在养父没有亲生儿子的前提下才可以继承家业。而刘禅是刘备唯一的嫡子,天命所归,无论他是平庸还是有能力。

而刘封比刘禅至少大15岁,且性格刚烈,对于刘备、刘禅、诸葛亮来说,刘封确实是个大问题,怎么安排都不合适,除了让他彻底离开蜀汉这个圈子。既然刘封没有去曹魏,那么他就只能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宋代三苏是怎么指责刘备犯的三个错误的指责的对吗?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宋代三苏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的,当然了其实就是我们的苏洵、苏轼、苏辙嗯,一家人都姓苏,但是他们做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有指责刘备犯的三个错误,而且说得是头头是道啊,那么这三个错误他指责的对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在宋朝,有着有名的三苏,他们分别是苏辙,苏轼和苏洵。可能大家对于苏辙和苏洵这二位都不怎么熟悉,不过苏轼实在是太出名了。就算没有看过他的文章,没有读过他写的诗歌,也一定是吃过东坡肉的。

只是不知为何,我们能够发现,这三苏对于诸葛亮和刘备二位都不怎么感冒,并且也是专门找机会去挑刘备身上的毛病,还把他一生之中的三个大错都给总结出来了。那就是激愤伐吴,让诸葛亮去带兵,扔掉荆州,求取蜀地。

虽然说我们应该尊敬三苏,并且他们的文章也是值得一读,不过这三个毛病怎么说都是不能够完全赞同的,特别是诸葛亮带兵这件事情,觉得有那么一点不靠谱。话说这三个人曾经坐在一块,一起来讨论三国的故事。

当时苏洵率先发话,就说他早就知道诸葛亮把荆州扔掉,然后去蜀地,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他根本就做不出来什么事,并且他还一直去攻打曹操,这完全就是在找死。而这个时候苏轼就接话了,说是诸葛亮仁义和诈骗兼用来谋取天下,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一个错误。

最后苏辙就总结了一下,说刘备把荆州给扔了,然后去往蜀地,这是他的错误。而诸葛亮虽然有治国的才华,但是却去带领军队,这是他的错误。最后刘备忍不住生气,讨伐东吴则是大错。

估计刘备也觉得非常委屈,因为荆州可以说是四战之地,无论是孙权还是曹操,都是虎视眈眈。并且孙尚香每天晚上都和他唠叨,而刘备也睡不成个安稳觉。而到了西川,这种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至于攻打东吴,更是迫不得已,如果他去攻打曹操,先不说能不能打赢,如果打赢了,那么刘协怎么安置还是一个问题。而让诸葛亮去带兵,那更是冤枉了,虽然说他曾经让诸葛亮作为军师中郎将,不过他从来就没有真正拿诸葛亮去当过将军使用。就算是在白帝托孤的时候,他也不过是让诸葛亮当国师,也不会说完全把带兵打仗都交给诸葛亮,更何况当时,他已经选定了李严。

刘备是背锅了,不过当时苏轼三人生活在宋代,也没有三国演义。所以他们也不会把那些有的没得的战役全部加在诸葛亮的身上,更何况,其实诸葛亮并没有担任过将军的职位。所以这一次倒真是苏轼三人错怪了刘备,并且还指责他说用诸葛亮是他这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错误。而刘备如果还在世,一定要跳出来说,这不是我安排的,是他自己想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刘备曾经救过董卓 董卓为何还对刘备如此冷淡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董卓刘备所救,为何蔑视刘备

这里主要分成两个原因,一个是根本就不善战,另外没有询问对方出身,在这里就能够明白,这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电视剧的塑造,这和历史中的人物是完全不一样的。电视剧之所以会选择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第一恶人的形象,很明显这样做还是特别成功的。

一、董卓此人不善战

董卓在接替职位之后就开始统领战区,但是因为没有了解好情况,因此就认为黄巾军不足为惧,这自然就会面临失败。到了董卓这边,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大失败,但是在这里也会让大家知道,这就是一个不善于战斗的人,因此就会出现贬低的现象。

二、没有询问出身

刘备等人虽然说选择救下了董卓,可是根本就没有询问刘备的出身,只是问了刘备的官职,可以说就是因为不知道出身,所以才会如此的怠慢。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会更加的讨厌动作,认为这就是一个极其傲慢的人,这么说刘备也是一个汉室宗亲,虽然说没有官职,但是也应该去给一些面子,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傲慢的形象。董卓在刚刚出场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第一恶人的形象,在这一次作乱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封赏,但是却因为失败因此直接被罢免。

三、历史上的董卓并不是如此

历史上的他并不像电视里面所塑造的这种形象,会拥有着高大的身躯,而且也是一个习武之人,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悍将,能够有效抵抗少数的人。也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一直拥有着很好的表现,但是在进入到电视剧之后,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恶人,好像没有一点点有优势的地方,这一点可能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无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隆中对的计划是什么?刘备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计策去做的吗?

全文共 390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刘备称帝路上非常强大的助力,在刘备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千古流传的隆中对,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为刘备制定了一个扩大势力,夺取天下的大计划,可以说,如果完全跟着诸葛亮的计划的脚步,后来的局势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刘备是不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在执行呢?隆中对的价值又实现了多少呢?

诸葛亮出山时,献与刘备的草庐对(通称“隆中对”),一千八百年来众说纷纭,多少千古名士、军政大家对此都有过精辟论述。赞之者多认为刘备半生苦战,促居一县,得此战略规划后,腾跃高飞开三国鼎立局面,可称千古名局。贬之者则不免将蜀汉建国时期的几次重大失败,之后的北伐不成,皆归罪于隆中对本身的“片面”和“缺陷”。然则,刘备果真是对诸葛亮从出山伊始便言听计从,之后亦步亦趋按隆中对的规划去执行的么?诸葛亮当真要为蜀汉政权最终不能一统天下而负责么?在此特详加解析: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得明白,这是一个先取代/攻灭刘表,全据荆州,然后兼并刘璋和张鲁,“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然后“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的大策划。之后才是大家熟知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在整个计划中,荆州、益州包括汉中要全部据有,“夷越”也就是交州地区、扬州的山越地区、西羌诸戎也要成为附庸。

在这种刘备军称霸整个南中国、和曹操南北对峙的前提下,僻居江东一隅的孙权就只能居于反曹同盟的从属地位、任凭摆布了。若按诸葛亮在草芦中设想的这种理想状况,在曹魏集团内部纷争“天下有变”之时,两路大军挥军北伐完全可行,孙权即使想要反水也是有心无力。而要实现这个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大前提,本就是要刘备全取这个“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的荆州。其实也可说正是刘备此刻的心声了。

刘备从201年被曹操击破于汝南,率部投奔刘表,在新野、樊城一带屯兵整整七年,难道当真是坐视宿敌曹操一步步兼并整个北方,而自己只是无所事事混日子么?非也,他正是一步步邀买当地士人之心,为取刘表而代之,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徐庶、孔明、伊籍等荆州当地士子,弃刘表而归心于刘备,正是其这段时间努力的成果。刘表虽然心知肚明,但因为需要战力强劲的刘备来帮他挡住曹操南下兵锋,代替之前张绣军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同样需要刘备这个身负天下之望的反曹明星作为客将,平衡蒯、蔡等荆州当地士族势力,因此也是听之任之,对刘备既限制,亦利用,对同为汉室宗亲杰出人物的刘备,更有相当程度的惺惺相惜。所以将此时刘备贬低为“县长”,其实也不免偏颇。其屯兵地不止是新野小县,后更移驻于和荆州治所仅一水之隔的战略要地樊城,又在博望坡大败曹军名将夏侯惇和于禁。以声望、实力综合而论,即令在孔明出山之前,刘备也可算是荆州地面当之无愧的前三号人物,蔡瑁之流地头蛇还真未必比得了。

若说此时镇南将军成武侯刘表是荆州省的省长,那名位并不低于他的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刘备,至少也得是个常务副省长。其实州牧不是诸侯王,从来没有父死子继的法理。刘表作为汉朝政府官员,他的子孙原本就没有私相授受、直接继承荆州的合法性。所以他一病不起后,会效仿陶谦请刘备领荆州,或许可认为试探,但也不乏真心。乱世中没有足够能力的稚子,强要执掌大权,亦如小儿持万金于闹市,是自取灭门的愚行,为智者所不取。

《魏书》: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

而刘琮蔡瑁们不及知会刘备,便遣使请降曹操,等于是直接将刘备这个反曹明星当做投名状卖了,所以襄阳城下,刘备怒斥刘琮不义,刘琮惶愧不敢应答,而其左右及荆州士民百姓多归心刘备,众至十余万。就在此刻,诸葛亮果断提出了火并刘琮,夺取襄阳、入据荆州的建议,也是实践隆中对计划的第一步。

此举在操作上是可行的,诸葛亮在荆州士人圈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和朋友圈,和刘备强强联手,能发挥的作用是空前的。此举要承担的道德风险也是很小的,毕竟前有刘表生前遗命,又有在荆州数年经营,当地士民归心,而刘琮甚至连据有荆州的合法名义都没有,州牧之位是朝廷要职,岂得父子私授?是以此举是以大义讨伐不义,于刘表私交或许有负,于天下士人风评可谓无愧。

可惜的是,刘备却迟疑了,没有听从诸葛亮,否决攻襄阳建议,企图南下入据江陵以抗曹。却又不舍得丢弃坛坛罐罐,一路拥众缓行,中途被曹纯虎豹骑赶上轻易打垮。当阳一场惨败,随行十余万士民损失殆尽,两个女儿被捉,从此生死不知。阿斗母子也幸亏赵云保护才捡回一命,连重要谋主之一徐庶,也因为此战中老母被擒而北上投曹。无论如何粉饰刘备的“爱民”,都不能不说他这举作为一个军事集团首脑而言,是极不合格的,亦对自己、属下、家人的极不负责。

诚然,若自取荆州,风险是必须要直接承受随之即来的曹操直接打击,也未必能得到如赤壁时一般、孙权的全力支援,可说是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激进方案;但哪怕襄阳江陵两座坚城苦战失陷,比之史实中当阳惨败的后果,又算得什么呢?

诚然,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计策,襄阳当然也未必一定守住。可如果背靠坚城都没有抵抗曹操的信心,明知后面有曹军追兵,带着一大堆坛坛罐罐缓步游行,最后落得生死只在一线,难道反而更高明?何况刘备自己的选择,是不打襄阳,打江陵,则他一样认为背靠坚城抗曹才是上策,而绝不是一味逃跑避战,只为这样更容易逃脱。只是对虎豹骑的推进速度太低估了。

当阳大败后,荆州高门名士如蔡氏、蒯氏、王粲、韩嵩等,重要将领如蔡瑁、文聘等,足以对抗江东孙氏的几万水军,襄阳和江陵的多年积蓄物藏,则都尽数成为曹操囊中之物。孙权杀黄祖后,江夏郡江南部就已经落到东吴手里;刘备既败,刘琦占的江北部也根本守不住,只能和刘备一起往孙权领地逃跑,沦为寄人篱下的客军。曹操大军压境,传书威逼孙权,他本人和曹军诸谋士(除程昱外),都认为孙权必杀刘备来投,一如公孙康杀二袁一样。

此时江东从首席大臣张昭起一片归附中枢之声,如果孙权听从他们意见投曹,那刘备的人头就是最好的投名状。刘备在荆州辛辛苦苦经营七年,又重新落到命悬一线、生杀由人的地步,正是不纳诸葛亮之言导致的恶果,代价不可谓不惨重。此时刘备都一度打算收残兵南下广西,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了,如此一来彻底退出争夺天下的舞台,什么雄图壮志再也休提。又是诸葛亮结好鲁肃,出使江东,而周瑜等人竭力主战,让孔明得以居中纵横,说动孙权,定下联合抗曹之计。曹操在赤壁遭周瑜黄盖当头一棒,荆州水军损失殆尽而烧船北归,方令刘备绝处逢生。

然则丢失大半家当,势单力孤,依附于人,代价自然不免。战后刘备以大汉左将军、豫州牧的名义,表孙权这个连爵位都没有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为名位更高于自己的车骑将军、徐州牧;从形式上正式奉其为盟主,在之后的攻伐荆州战役中都居于附庸地位,一如之前附庸刘表;被周瑜竭力压制。连本为联姻的孙小妹也在刘备领地作威作福,如孔明语“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孙权更借赤壁和南郡两战兵威,趁机派遣步骘以武射吏千人南下,杀吴巨、招降士燮,将交州纳入本领,将刘备领地(南四郡+公安)三面包围。

可以说从荆州被曹孙刘三分起,隆中对原有的前提就已经破产了。孙权对刘备更形成了压制性优势,才能对其召之即来,周瑜(与其幕中的庞统)还一度提出将刘备软禁、消化其势力,举兵取蜀的天下二分之策。幸亏天助刘备,周瑜早死,继任的鲁肃力主将最重要的南郡借与刘备,并力荐庞统为刘备谋主,这才开始谋划西进取川大计。

诚然,隆中对是基于公元207年的天下局势做的,之后随着世事变迁,加以各种修正也是必然的。但起始夺取襄阳、这关键一步,刘备都不听诸葛亮的,当阳惨败,荆州三分,隆中对涉及局面已然破产,又何论其他?

至于后期的关羽攻襄樊,本身只是个夺取荆北地带的战区行动,虽一度水淹七军、战果丰硕,声势不小,但只有1/3个荆州为分基地,更要分心防备荆南的孙权,是以连樊城都还没打下,就被徐晃长驱直入击败而樊城围解;益州方面更刚刚经历汉中大战而精疲力竭。直到关羽败亡时,长达数个月不能做任何策应。这种情形和隆中对里所言,全据荆益后背靠三州称霸南国,两路大军一出秦川一出宛洛的场景差距实在甚远,又怎能混为一谈?

隆中对和韩信的汉中对,耿弇的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一样,原是名垂千古的大手笔战略规划。可惜刘备自持征战半生,轻看诸葛亮这个年轻人,没有从出山伊始便对他言听计从,之后亦步亦趋按这个规划去执行。关羽丧亡、猇亭毁败,蜀汉立国的先天不足和最终覆灭,一切的根源,可以说都是从刘备拒绝急取襄阳,不能全据荆州,实现隆中对第一步就已经注定。刘备本人不能一统天下,他自身遗憾还在其次,却连累了孔明这样的千古无双国士才,因功业不显而遭后世论者非议,这才真正可惜。

军事学不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军事天才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的洞察力,并不是后天所能培养出来的,而就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因此这个世上原就是有天生战神的存在。

就在和诸葛亮出山时27岁相近的年龄,项羽已经打完巨鹿、彭城两场奇迹大胜,攻灭强秦宰割天下;韩信已经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霍去病已经拓土河西、封狼居胥;耿弇已经决策河北,定计南阳,平齐鲁攻陇右,助刘秀成就帝业;如果刘邦拒绝萧何拜大将之议,也对韩信说小韩你太年轻,先去基层锻炼十年,积累经验,那恐怕什么黄花菜都凉了,更勿论有大汉王朝。

假使刘备能真如演义小说中一般,一出草芦便奉诸葛亮为师长,真心言听计从,按其既定指示方针去办事,那么可以肯定他就算不能一统天下,基业也绝不会仅如历史上那么小,仅仅占据两汉十三州中的一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刘备入川时是什么情况?刘备入川做了什么事?

全文共 175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刘备创立了蜀国,基业都在益州,不过这个益州原本并不是他的,而是他从刘璋手里抢过来的。只不过,原本以仁义著称的刘备,在入驻益州之后却做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很让人想不到是刘备所为,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做的这些事情也给他自己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后果,那么最终又是怎样解决的?

蜀汉昭烈帝刘备素以仁义宽厚著称,这也是他能从诸侯中脱颖而出,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法宝”。可鲜为人知是,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时,却一度丢失这好传统,干了两件缺德事,若不是刘巴、赵云出手解围,恐怕会在四川百姓心中留下无尽的骂名,更有可能导致帝业的半途而废。这两件事,还要从刘备攻占成都前后说起。

1.刘巴协助刘备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璋立刻组织抵御。此时成都城内尚有三万精良部队,粮食足够支持一年,更重要的是官吏、百姓都支持抵抗(“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战。”见《后汉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所以刘备强攻数十日后毫无所获,不由得焦躁起来。

虽然刘备经常以仁义自诩,但在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面对着难以攻克的坚城,刘备一咬牙,便跟将士们讲:“如果能攻克成都,那么城中所有的财富你们都可以占为己有,孤不会加以干涉。”受金帛、美女的诱惑,因此在接下来的攻城中,刘备军队的表现比之前更为勇猛。

刘璋虽然有实力跟刘备相抗衡,但考虑到两军连年交战、百姓涂炭,仁义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思索良久后决定献城投降,以免百姓遭殃。开城投降的那一刻,城中的官吏百姓无不痛哭流涕(“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引文同上)。

尽管刘璋在投降前跟刘备有约在先,士兵入城后不许劫掠、杀害百姓,但刘备根本就不想遵守。所以等到大兵入城后,刘备便默许他们洗劫官仓府库、富豪之家,将整个成都刮掉三尺地皮。成都百姓遭此浩劫,对刘备恨之入骨,背地里没少诅咒他早点死。靠劫掠发家的大兵们虽然心满意足,但刘备却傻了眼,因为他很快便发现:自己没钱办事了!

刘备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幸好此时降臣刘巴为他出主意,让他铸造价值百钱的大铜钱,然后平抑物价,命令官吏设置官市进行商品交易,过不了多久便会解决问题。刘备依计而行,果然数月之间,府库便又重新丰盈起来。

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见《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注引《零陵先贤传》。

益州平定后,刘备的士兵们因为要在蜀中定居、安家,很自然地便会触发两个大问题:房子和土地的分配。此时有人给刘备建言,请求将成都城内的房屋、城外的土地全部分给将士们,好让他们享受胜利成果,安心为主公效力。刘备觉得很有道理,便准备依计而行。

2.赵云劝阻刘备

此时赵云得到消息,赶紧对刘备进行劝阻,并替他分析利害关系:“当年霍去病因匈奴未灭不肯安家,这是军人效仿的楷模,更何况今天的国贼不仅有匈奴,曹操等人更是心腹大患,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以就此安家,准备逍遥度日呢?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应该把将士们都遣返回故里,让他们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才合情合理啊。”

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益州百姓刚刚遭受战火和洗劫,大批流民无以为生,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安抚,恐怕会闹出大乱子。为今之计,应该把房屋、田地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定居下来从事生产,然后再向其征收赋税、徭役,这样不仅他们会甘心替主公效力,蜀中的局势也会稳定下来。”。刘备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废除前议。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见《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注引《云别传》。

正是在刘巴、赵云的建议下,刘备对先前的政策进行大修正,才使得混乱的局势得以缓解,而蜀中百姓对他的恨意也开始变弱,一度紧张、危险的局势,就此逐渐消解。七年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创建蜀汉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蜀汉最强经学家算出蜀汉的灭亡时间和刘备的死亡时间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蜀汉经学

这个人说的便是张裕,也就是因为张裕精通算术方面的能力,所以也就是在算出了刘备的去世时间之后,被刘备所杀,但是之前,这二人也是多有不和的。

他们二人的矛盾起源,还是在刘表请求刘备支援攻打张鲁的时候。那时候张裕是刘表手下的谋士,但是因为刘表在跟张鲁互相讨伐的时候,被张鲁所打败,所以不得已请刘备帮忙,刘备来了之后,竟是对于刘表身边的一位满脸胡茬的大汉耻笑,这人正是张裕,张裕也立刻反击说刘备的脸上一根胡子没有,这俩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后来的刘备攻打汉中,张裕说如果此次攻打汉中,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刘备不听,最终,虽然是拿下了汉中,但是刘备也损失了两员大将,并且就此失去了民心。

之后,因为张裕算出了刘备的死亡时间,所以刘备觉得被冒犯到了,就把张裕在市井中斩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如果刘备真得到天下会除掉诸葛亮吗?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诸葛亮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诸葛亮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有策略家,可以说,诸葛亮说的事情几乎都会实现,诸葛亮也是被赋予了神机妙算的称号。小编刚刚也是看到一则消息称如果刘备真的到天下的话还会除掉诸葛亮吗?历史还会有转机吗?具体的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皇帝杀害功臣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所以说我们见多了也就不奇怪了,刘备最推崇的祖先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东汉开国的功臣中也就几个人善终了,像功劳最大的韩信都被杀了,当然这也是因为韩信个人的问题了,但是杀功臣这件事确实事实。 那么在三国里被称为贤君,最重兄弟感情的刘备会在赢了天下之后杀了自己的功臣么?要知道是当时的刘备自己找事,就凭蜀国的那些人才,只要慢慢发展上几年,绝对是能干翻曹魏和孙吴的。

但猜测只能是猜测,刘备是不会杀掉那几个大功臣的,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原因。首先就是对刘备威胁最大的人是谁?那肯定是诸葛亮了,要不是诸葛亮的话,刘备也只能当一个小小的诸侯了,或者成为曹操的手下。但是刘备是不会提防诸葛亮的,因为诸葛亮真的是为蜀汉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刘备对于诸葛亮有多信任和尊重,刘备死之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行,就让诸葛亮当皇帝,这样才能让蜀汉的事业延续下去,这是直接把天下送出去了啊。可是即使刘禅确实很无能,但是诸葛亮依然为了实现先帝之托,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多次北伐,这份忠心千古无二啊。

毕竟历史上那些被杀的功臣都是一些心高气傲的人,而诸葛亮却淡泊名利,出山之前就给童子说要他留下这些农田,以后还有回来耕种,要不是在逆天改命的时候被魏延这小子给打扰了,诸葛亮帮助刘备赢得天下之后是绝对会继续回老家种地的。至于关张二人,那肯定是不会被刘备下手的。先不说二人的忠心程度,处处都为自己的大哥着想,二人身上的旧伤都不知道会不会让他们两个活到刘备赢得天下的那一天。

后来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去攻打东吴,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不论如何,蜀国的实力肯定都要削一大块,所以说诸葛亮和赵云等人也是竭力阻拦。但是刘备说了,要是没了兄弟,自己要着皇位干什么,执意伐吴,最后死在了路上。对自己的兄弟都这样了,他还能在以后为难他们么?

刘备最后能和孙权、曹操抗衡的原因就是他手下有着很多的牛人,而这些牛人几乎都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这主要就是因为刘备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贤君是做不出那种坑杀自己功臣的事情的,就算是坑杀了,那也是在他忍不了的时候,但也绝不会是孔明和关张几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孙权为什么肯借荆州给刘备 孙权借荆州是必然吗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里面有很多大事件,我们也能记住很多,这个荆州,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在这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基本上三国就这样了,那么这原本不是刘备的东西,孙权为什么会借出去呢?最后发挥了足够的效果吗?

说到三国中刘备的崛起,肯定就离不开荆州了。在得到荆州之前刘备基本上都是属于四处飘零的状态。而之后,刘备也是以荆州作为基业开始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肯定很多人都会说荆州还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呢,不然的话他肯定发展不起来,那么孙权为什么要把荆州借给刘备呢?其实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是孙权觉得自己还无法单独和曹操对抗。当时曹操虽然在赤壁大战中输了。但是输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瘟疫。正面战场上并没有损失太多。而当时整个中华曹操已经占据了十之六七。如果说全部把荆州借给刘备的话,那么就是他们来独自对抗曹操,孙权并没有这个把握,而刘备手中不仅有一些比较强悍的武将,以及荆州的一些资本。毕竟刘琦还在刘备处,就当时荆州的人来说,肯定更希望依附于刘备。孙权如果要取得荆州多半还是和刘备有一战,就算能取胜,多半也是惨胜,之后无论是荆州的内部纷扰,还是外部曹操的压力,他都是承受不了的。

第二就是手下一些官员的规划,这里面大家知道最明显的就是鲁肃。鲁肃的战略规划在东吴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他最早提出了两分天下的计划,虽然后面因为各种局势的发展,这个规范没能达成,但在对抗曹操方面他还是得到了孙权充分的信任,赤壁大战后,他又马上提出了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的策划,也被孙权所重视。就战略方面,孙权更加信任鲁肃,所以也就采纳了他的联合刘备的计划。

第三就是孙权自己虚了。在周瑜与曹仁大战江陵的时候,孙权也带领了军队去进攻合肥,当时合肥曹操的兵力很少,还都染上了瘟疫,属于半放弃状态,于是只随便派了1000人去增援。但就是这1000人在蒋济的谋划下,谎称有几万人来支援。然后把这个消息故意透露给孙权。孙权听到了之后直接吓傻了,连忙撤退。事后孙权才知道这是一个计谋,对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觉得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能力确实很弱,这点从后面的合肥之战也能看得出来。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张辽打得落花流水。所以说,孙权最强的还是权术,其他方面相对较弱,这时候赤壁大战已经获胜了,他不想再花更多的精力在军事上面,首先想到就是固守成果。如果把荆州给刘备,那么自己这边可以说就没有任何压力了。

很多年以后,孙权在给陆逊谈话的时候说过一句话:鲁肃还是有一短,就是把荆州借给刘备,其实这样说完全是他自己不甘心而已,当时这个策划也是他极力赞成的,到后来都成了鲁肃的错。反正帝王都是没有错的。对此我们只能呵呵一笑,大家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刘备是一位奸诈之人么?历史上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已经被贴上了“仁义”的标签,但刘备的“仁义”是“真仁义”么?其实网上一直都存在一种声音,说刘备其实就是一位奸诈之人,往往都是为了收买人心和百姓才装的自己仁心宅厚。难道刘备人设也要被推翻了?其实我们现在也没办法去真实刘备内心真正的想法,不过刘备能白手起家成为一国之君肯定还是有他的优点的,不然想要干成一番大事业光靠奸诈肯定也是不行的。

刘备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政治手段非常厉害,在刘备打天下的前期,他是非常讲究诚以立人,信以立业。例如刘备答应借兵救陶谦,尽管当时刘备的兵力单薄,起兵去援救别人并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但他仍然表现出一副仗义模样,为自己赚取了很好的声誉。

俗话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算不一定能解徐州之围,但刘备深知去就能树立自己的良好声誉和形象,不去损失的就是自己的君子风范和众人的信仰。更何况刘备不止为了树立自己,还惦记着赵云这一员大将,因为答应解徐州之围,就能轻而易举获得赵云的信赖,从此为自己尽心尽力,可谓是一石二鸟。

别看刘备政治路线一向温和,但不代表他就不耍诈。要知道,争天下面对的可是真枪实弹的战争和复杂非凡的政治局面,打声虚枪说个小谎绝对再正常不过。用诈术拖住敌人规避风险从而保全自己壮大自己,这无疑是最佳的发展策略。

著名的刘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范例,酒桌上刘备说话遮遮掩掩,很是谨慎,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时,他如惊弓之鸟般露出极度惊慌的样子,还好他头脑机敏反应快,与曹操说是因惧怕雷声才如此惊慌。

很顺利的瞒过了曹操。其实刘备之所以这么装疯卖傻,就是要在曹操面前隐藏自己的政治抱负,消除曹操对他的警惕,避免曹操加害于自己,好等待机会逃跑。刘备的谎言轻易就瞒过了狡诈的曹操,也许是他过于自大,也或许是他轻视了对手,未将刘备识破,最后还是放过了刘备。

另有一件典故也很有趣,就是刘备携民渡江。其实刘备怎么可能去投江?完全是虚招,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团结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曹操的奸诈狡黠,天下皆知,而刘备的假情假意,却没有人识破。

不是百姓天真善良,是因为刘备假情却真流露,让人难辨真假。刘备是一代枭雄,是帝王相,心中有着大宏图要拓展,所以他绝对不会因看到百姓遭此大难就要去投江自杀,他的感情还不至于如此充沛,意志力不会如此脆弱。投江是假,取得荆州士绅、百姓拥戴是真。

刘备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政治手段非常厉害,在刘备打天下的前期,他是非常讲究诚以立人,信以立业。例如刘备答应借兵救陶谦,尽管当时刘备的兵力单薄,起兵去援救别人并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但他仍然表现出一副仗义模样,为自己赚取了很好的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刘备靠什么建立蜀国当上皇帝的?刘备最大的能力是什么?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期间,最大的黑马就是刘备和他的蜀国了。刘备虽然打着汉室贵族的血脉,但实际上是一位草根出身,在那个年代一位草根能建立起一个国家自立为王也算是奇迹了,那刘备到底是靠什么当上皇帝的呢?在三国演义里,整个蜀国的人物都非常耀眼,唯独刘备好像是个拖后腿的人物,其实这是大大弱化了刘备的能力。其实蜀国能逐渐壮大就是靠刘备一手撑起,刘备最大的能力也是体现在其中,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刘备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为何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司马懿四个字道破玄机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从来不乏屌丝逆袭这样的励志故事,无论是在盛世太平的时期,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英雄让我们不得不崇拜和敬仰。似乎在他们的身上存在有某种潜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为宋朝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相信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对刘备这个人物感到陌生,刘备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演义》中的灵魂人物。同时刘备也是整部《三国演义》中人生经历最为坎坷的一位枭雄人物,他不同于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同样也不如奸猾狡诈的曹操,更比不了拥有父兄基业的孙权,

可是,刘备最终却以自己的方式在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经过无数次的南征北讨、浴血拼杀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蜀汉王朝。那么问题来了,在那个英雄辈出、士族门观念十分严重的年代,刘备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是如何一步一步平步青云,最终成为一代霸主的呢?这个困扰了世人近千年的话题居然早就被司马懿用四个字道破了玄机,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

刘备字玄德,属于现在的河北涿州市人,我们知道刘备在最初无兵无权的时候,总是喜欢打着“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号来向别人介绍自己,为什么刘备见到被人总是不厌其烦的唠叨这句话呢?

其实,我们知道在汉代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想要在政坛有所作为,那就必须先学会做官,如果要做官就首先要满足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第一个:必须是士人;第二个:必须要通经学;第三个:就是必须被举为孝廉。这里的士人就是对身份地位的要求,经学则是对才学的要求,而孝廉就是指孝子廉士,对道德的要求。

刘备一直强调只是汉室宗亲,就是明确告诉别人自己身份高贵从而有利于自己游走在贵族朋友圈,无形之中也可以赢得士子们的拥戴和归附。而纵观整部《三国演义》中刘备利用自己的大汉皇叔的身份和躬行仁义的道德,的的确确是得到了很多显而易见的益处。

例如,桃园三结义刘备只用了只言片语就赢得了关羽和张飞两员同生共死的兄弟兼大将,公元196年,刘备又以自己的仁义德行让陶谦在临死之前拱手让出了徐州,自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徐州牧。此时,刘备已经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一跃成为了可以和袁绍、曹操等诸侯相提并论的封疆大吏。

然而,成为徐州牧只能算是刘备人生路上的一次小辉煌,因为不久之后他就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从一个大国诸侯再一次变成了个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刘备这种穷困潦倒、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公元201年,刘备感觉中原已经被曹操所占据,索性南下投靠了同为汉室宗亲的荆州牧刘表。

在刘表的安排之下,刘备以及他的属下被安排到了新野小城驻扎,也就算是为刘表屯边戍疆一个看门人而已。不过也就是在刘备客居新野的时候,刘备从荆州名士司马徽那里得知了有着“卧龙”之称的隐士大贤诸葛亮,那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之后,自己的事业也就迎来了第二春,先是联合东吴的孙权在赤壁之战不但将自己的宿敌曹操打的狼狈不堪,而且还占据了荆州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此后刘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取了刘璋的益州,又以益州和荆州为根据地,愣是从曹操的手里面夺取了兵家战略要地汉中。此时的刘备是三国鼎足之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方,也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丑小鸭向白天鹅逆袭的华丽转变,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都是诸葛亮的功绩。

其实不然,刘备的成功虽然离不开诸葛亮的辅佐,可那毕竟不能作为主要原因,那么刘备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晚年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曾经以此告诫过自己的两个儿子,当时司马懿说刘备以一介织席贩履之徒为何能够纵横寰宇终成霸业,靠的就是“笼络人心”四个字,希望们以后的你们要以刘备的“笼络人心”四个字自勉,后来司马氏兵不血刃的夺取了曹魏的江山,居然很少有人反对,可见司马氏在“笼络人心”方面的确是学到了刘备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刘备杀刘封到底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还是自己的私心?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诸葛亮建议决定杀刘封的?

这里面不仅是刘备的私心,也同样有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根本就不希望刘封在接下来能够位居高位,这就会影响到自己执掌的权利。而且这只不过是刘备的养子,但是在朝中因为豪爽的性格,早就已经拥有了比较高的威望,如果不是刘备有私心,相信诸葛亮也不可能会提出这一个建议。

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平定黄巾起义,在这一个阶段还娶了妻子,只是很可惜,一直都没有子嗣,后来董卓之乱爆发,刘备在战败之后就选择来到荆州。在这一个路上就收养了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当时早就已经10多岁孩子在逐渐成长之后进入到成年的阶段,倒也是英勇善战。

为创建蜀汉也早就已经立下悍马功劳,后来就和孟达一起驻守,关羽在北伐的时候也同样一直邀请他出兵,不过全部都被拒绝。刘封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最终就会选择狼狈的逃回成都,在那个时候诸葛亮就认为这完全就是见死不救,如果不是他选择独自逃回,根本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就要求赶紧杀掉他。

刘封这种没有办法马上就选择自杀,其实这也是蜀汉后期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大将军,原本就应该大放光芒,可没有想到居然死在自家人的手中。当时的刘备其实年龄已经逐渐的增长,必然就应该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希望能够传位给刘禅,但是刘封怎么说也是长子在军中也同样会拥有着一定的威望,所以为了能够为刘禅扫平所有的障碍,自然就会接受诸葛亮的请求。

刘封这一个人是非常有主见的,无论是变成狂野又或者是继承宝座,全部都会导致诸葛亮的权利受到影响,诸葛亮为了能够有效完成宏图伟业,自然就不能够容许出现任何的一个意外,所以就决定杀掉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操、刘备、孙权谁更能吸引人才?他们三位治国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223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曹操刘备和孙权各开一家公司,你会更愿意去谁的公司上班呢?曹操的公司虽然实力最强,但竞争对激烈,随时都有被开除的可能;刘备是创业公司,条件艰苦而且资源也有限;孙权的公司发展的比较成熟但也很平稳,比较适合追求安逸的人。可能这样以比较下来大家会更愿意到孙权的公司,但在三国之中最后留下的却是曹操的公司,所以大家目光还是要放的长远,短暂的安逸都是假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该句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中。这是曹操一生的写照,曹操虽然不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但是,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精彩,夺目的一生。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有些细节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在这里简单地叙述给大家听。

有一次,曹操在旅途中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索性就在旁边的一个小村庄里面住了下来,准备天亮以后继续赶路。村里的人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他吃饱喝足以后就安心地睡下了,正在他睡得十分香甜的时候,他突然被一个奇怪的声音给吵醒了。他翻起身来,在月光的光照下出门寻觅,之后,蹑手蹑脚地停留在了一间小房子外面,往里面看了进去,因为,那晚有月光,所以,里面的情景能看得格外清晰。

他看见里面的情景顿时让其头皮发麻,里面的人正在磨刀,这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赶紧假装回到睡觉的房间。之后,拿上自己的佩刀,冲进那个房间,杀死了在场的所有人。这时,天已经蒙蒙亮,当他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外出打酒的村里人,村里人看到这个情景拔腿就跑,曹操想都没想也把这个人杀了。

全村人都被他杀光了,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走进了那个村民磨刀的小房间,忽然,看到了一头猪被五花大绑地扔在地上,他心里一惊,原来村民们磨刀不是为了杀他,而是为了杀猪招待他,那个人出去更不是为了通风报信,而是为了打酒招待他。此时的曹操顿时吃惊极了,但是,他一点都不后悔,于是,就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震撼了世人。

我们大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曹操这个人特别自私,甚至,也会觉得他特别残忍,但是,他能成为一代枭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性格。我们无法评判别人的人生,何况,是一个几千年前的人,最终,他的历史功过自有历史来评定!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对其评价道:

“...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嘿嘿,其实目的就是令诸侯!曹操不是皇族出身,他自然没有权利命令其他诸侯为他卖命,所以,他就控制住了当时的皇帝,不得不说,这一点也显示出了他的才智过人。正因为他控制住了皇帝,好多英雄好汉都来投奔他,因为,在他手下做事,官职是皇帝封的,名正言顺。

如果在孙权,刘备手底下做事,那么,官职就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曹操一时集齐了天下大多数的英雄豪杰,这对他的实力来说是有很大的提升,也为以后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接受了汉朝已经灭亡的事实,但是,这些英雄豪杰来曹操这里,实际上也是在为汉朝做事,所以,曹操还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个原因也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三国鼎立的时代也是一个十分战乱的时代,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有东西吃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战乱很多农业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这个战乱的时代,粮食成了很重要的资源。如果,拥有充足的粮食,那么,这一方的战斗就会比较顺利,招兵买马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果粮食极度缺乏,就会军心溃散,人心不稳,自然打不了胜仗。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控制住汉献帝,跟他的屯田制也有很大的关系。史料记载,曹操从196年开始许都屯田,史书中说,一年收获百万斛。然后推广各地,也五年、数年仓禀皆满。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快速顺利推行,让曹操掌握了自然的先机,也为他统一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因为其聪明过人,掌握了这个先机,才让他能在诸多的诸侯之中脱颖而出!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可见,这一官职设立所需了。而屯田的农民也有的新的称呼,当时曹操所募的农民,称为客,亦称“屯田客”,这里也有一段文字介绍:“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如抵议,于官便,于客不便... ...”

曹操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且,大多能给予他们重用,所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远胜孙权和刘备,可以说,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曹魏难以战胜。

当时的曹营中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人才,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十一战将:典韦、许褚、庞德、徐晃、夏侯敦、曹仁、张颌、夏侯渊、曹洪、乐进。这里面,有品德十分高尚的人才,也有许多争议的人物,有一心一意只服务于曹魏的人,也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有很多他的嫡系亲属,也有很多专门投诚而来的人,可以说,曹营里面是积聚了天下英才!

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些品质,才让他如此成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像曹操一样有着极其广阔的胸怀,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曹操一样成功的人生,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代枭雄。就像赵云在他的十万军中救下阿斗,旁人虽然蛊惑曹操说要将其乱箭射死,但是,如果曹操没有一颗爱惜人才的心,我想任凭赵云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十万军马中救下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