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退休老人如何走出心理困扰问题【20篇】

在进行国际债券融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法律间题,下面讲述比较常见的几个法律问题。

浏览

7038

文章

68

篇1:养老院老人为什么会存在心理问题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是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院,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养老院老人为什么会存在心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1、孤独

老年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且敬老院多地处郊区,同外界联系较少,在进入养老院后偶会出现孤独。

2、恐惧

由于老人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会对周围人不信任,特别是会对敬老院里的医务人员。担心工作人员照顾不好、与别人相处不好、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等而产生恐惧。

3、抑郁

由于疾病、身体各脏器退行性病变、儿女工作忙、不理解、独具等各种原因,老人们多会产生抑郁心理,对周围漠不关心,喜欢独处,也不爱走动,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活动起来,唤起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4、精神萎靡

老年人经常表现出精神萎靡,记忆减退,注意力很难集中,反应迟钝等。因此,在敬老院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明明手里拿着东西却在到处找,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

提醒您:去养老院前老人一定要克服障碍,多了解下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怎么克服心理障碍这个问题,另外多了解一些敬老院养老心理健康知识和老人心理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痴呆老人怎样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危害极大。痴呆病人除出现智力衰退外,常可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行为散漫或不稳定,甚至出现暴怒等冲动行为,故痴呆者除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护理、营养补充、智力训练和康复运动外,还需心理治疗。那么,你对痴呆老人怎样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痴呆者由于智能全面衰退,接受心理治疗比常人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需加倍的耐心和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以及医护人员对痴呆病人一片赤诚之心去开启痴呆者迟钝麻木的心灵,以争取病人的合作和理解,避免情绪激动、波动或忧郁,鼓励病人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心情愉快,安度晚年。

当今世界上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发病率相应增高,进入21世纪,人口老化更为明显,老年性痴呆也将明显增加,从而威胁到老人的生存,故老年性痴呆已为千家万户所关心,它不仅涉及到病人本身及其家庭,也影响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有人提出将老年性痴呆作为“世纪病”来攻克,可见其影响之广,涉及之深,加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积极开展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探索,延缓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开展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和老年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应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敬老、爱老为我国传统美德,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痴呆老人,帮助痴呆老人,对老年性痴呆病人开展生活、医疗保健等社区一条龙服务,使痴呆老人生活起居有助,医疗保健有方,娱乐活动有伴,摆脱孤独无援,悲观忧伤的心态,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全社会的有力支持,身心愉快地度过晚年,含笑九泉。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长期来热切关注的问题。人类对大脑以及老年性痴呆的探索已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但大脑的思维、记忆之谜,至今尚未揭开。21世纪人人健康,提高智力和生活质量,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科技兴国和医学科学尤其是脑科学的不断发展,对老年性痴呆的攻克将为时不远,愿科技之光为老年性痴呆带来美好的明天。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天冷了,老人养生莫忘防范四种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患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人的心理问题与辅导方法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价值感变低,身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使老人心理出现几个误区,认为“人老了,就没有用了”“一生毫无建树,白在世上走一遭”“人走茶凉,人心不可信”“退休了,别无它长,人生很无趣”等消极想法,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子女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下面小编总结,教大家掌握老人的心理问题与辅导方法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对疾病会有忌讳心理。子女应该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也不例外。当疾病来临时,应积极战胜病魔。不可自欺欺人,当作疾病不存在,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老人容易感到孤独,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吃饭、聊天,哪怕多打几个电话。要耐心地善待老人、细心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帮助老人和社会接轨

老年人退休后,因无事可做,很容易感觉自己老不中用、被社会淘汰等消极心理。视力、听力下降而影响感知能力,老人会有与外界隔绝的感觉。子女应该多和老人沟通,耐心倾听老人讲话。让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于消除对外界的隔绝感。另外,为老人提供读报阅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便利条件,能够使老人减轻隔绝感与社会重新接轨。

4、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一些心里话,相比较熟人我们往往更喜欢和陌生人诉说。子女可以联系心理医生,让老人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可以缓解老年人心理问题,也可以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5、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和生活乐趣,老人容易胡思乱想,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子女应多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棋类,桥牌,听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爱好。打太极拳、练气功,门球比赛,健身活动,联欢会,旅游观光,种花,钓鱼,编织等等。

子女应该经常回家看看,帮助老人调整心态,用亲情化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必要,可向专业的心理机构求助,帮助老人恢复心理健康。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人该如何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人老以后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心中常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真的不中用了,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下,老年人就会对生活自暴自弃,失去了年轻时的理想、抱负。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人该如何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方面的知识。

1、自我宽慰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同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气躁跟自己过不去。

2、寻找精神寄托

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因此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

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3、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

老年人应该正视心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苗头,应及时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长寿老人五大心理特征?怎样了解老人心理?丧偶老人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调查发现:近三成老人有心理问题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步入老年,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并不在意。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不容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调查发现:近三成老人有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

据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天津市社科院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说,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或抑郁状态下,由于其内激素分泌、肌肉紧张度等的变化,会导致免疫系统难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老年人要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胸怀,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长时间抑郁不愉快时,就要尽快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疗法,以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近三成老人经常郁闷

在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中,有28%的老年人有明显的忧郁、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就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市中太心理咨询中心的李咏梅咨询师。她提到,目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见的病症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退休以后,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变化,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多愁善感,产生忧郁心态,时间长了会出现抑郁、伤感、头晕等症状。二是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或是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感情疏远,产生自卑感、孤独感,遇事急躁,易动肝火。三是敏感、多疑,对人有敌视态度,不轻易相信别人。这种现象极易出现在60岁以后的女性身上。为此,一旦患了心理疾病,就要及时地进行心理治疗,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专家分析九种老年人心理

一是愉快积极型。即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二是直接兴趣型。即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三是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四是解脱型。即性格内向,离退休后更是减少社交,往往有抑郁心理。五是追求支持型。即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六是坚持工作型。即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七是冷漠型。即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八是自责型。即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的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九是愤怒型。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

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身心健康较为有利,而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则容易患心理疾病,对身心危害较大。

心理健康也要“补钙”

市社科院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指出,要想解决好当前十分突出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想方设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上应该加强对老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询机构。其次,子女和晚辈应该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应该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和老人的交流沟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烦恼,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多关心自己、多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应培养一些业余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

如果你对如何调整老人心态?空巢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老人情绪不好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吗?什么样的老人更加容易乐观吗?如何关爱丧偶老人心理健康?空巢老人如何积极面对空巢带来的心理危机?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态调节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空巢老人容易引起哪些心理问题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一定是比较的多的,不注意空巢老人的心理的话,对于他们心理上面的伤害是很大的。那么空巢老人容易引起哪些心理问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

1、空巢老人一般孤独感强

社会化生活方式,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年龄的增大等因素都会增强老人的孤独感。有些空巢老人一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觉外,别无他事,这种生活产生孤独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需要社会、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个人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可以和同社区的老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互相照顾。政府方面:可以健全养老机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更多支持。社会方面: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动员社会自愿者帮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显着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空巢老人抑郁症是老人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有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抑郁症的产生显然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又退休在家,一天没有事情可做,很容易产生抑郁症。

3、空巢老人失落感强

发现大多数空巢老人没有工作,没有事业,特别容易产生失落感,对于那些退休前位高权重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强。这时的空巢老人会感觉自己老了,没有用处,情绪低落。对于这种失落感,老人可以适当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自己过的更加充实。

4、空巢老人容易产生衰老感

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做事有种力不从心。人生进入老年,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当空巢老人出现这种衰老感时,要正确认识,坦然面对,也可以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这就是小编为您分析的空巢老人容易引起哪些心理问题,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及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怎么解决请您多多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空巢老人怎么办 如何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

全文共 30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可以发现当人老时,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热闹的在一起,但是如今子女都忙于工作,很少会呆在家里,这就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也致使很多的老人会有空巢的心理,那么空巢老人怎么办呢?老年人吃什么好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开始衰老,使得老人的能力逐渐丧失,此时老年人心理健康便成为社会上常研究的话题,一不小心就会有空巢的心理,这往往会危害到健康。究竟空巢老人怎么办呢?快来看看吧。

四招摆脱空巢心理

感情冲淡法

当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此时,老人更应关心自己的老伴,两人不仅要常沟通、常交流,做到“体己话”唠一唠,“心里事”聊一聊,“乐子事”摆一摆,通过“话聊”进一步密切夫妻间的感情。

外出活动要尽量带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动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产生孤独感。

爱好冲淡法

可以重拾或是培养新的生活爱好,让自己沉浸在爱好中,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疗法。可尽快地拾起平日里的各种爱好和兴趣,比如钓鱼、画画、养鱼、打太极拳等。

并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如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用爱好和兴趣在“空巢”内种满笑声,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作息冲淡法

节日期间热闹、和谐、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后,老年人要马上回归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作息状态。

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

社交冲淡法

老年人要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在交往中冲淡生活的孤独感。也可以选择外出去探望老友,参加社区联谊会等,用热情、充实的生活内容来填充寂寞和孤独。

四种心理有益老人健康

1、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尽管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3、防止过度乐观

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4、“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老年人面对衰老,以及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权利和能力的丧失,定会产生诸多不健康的心理。而这些不健康心理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样是很不好的。那么,影响老人健康的不良心理有哪些?快来关注下吧。

1、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

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

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2、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

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

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4、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5、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6、怕死心理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老年人吃什么好?7种食物各有益

1、鱼肉有助心脏健康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可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却很少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原因就在于他们经常以鱼肉为食,从而补充了大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控制胆固醇水平,并能预防心律失常,是人类的贴“心”卫士。

2、巧克力有利血管健康

在巴拿马附近的一个群岛,同样生活着心脏异常健康的库纳人,他们比巴拿马人心脏病发病几率低9倍,而他们心脏健康秘诀是什么呢?

原因是他们的饮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可可,而可可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可保护血管机能,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以及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肾病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适量食用富含可可的巧克力同样促进身体健康。

3、坚果延年益寿

提倡健康生活和素食的美国某团体,研究指出,经常吃坚果的人可平均延长2年半的寿命。

为何坚果有如此神效呢?因为坚果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很好来源,这一点与橄榄油颇为相似,此外,坚果还蕴含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健康物质如抗氧化剂等,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4、橄榄油抵抗老年病

早在四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研究出橄榄油的神奇作用:橄榄油中的不饱和单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病几率。

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的发现:橄榄油中还含有一种功能强大的抗氧化剂——多酚,能帮助人类抵御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

5、红酒延缓衰老

适度饮酒可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记忆减退。尽管任何一种酒都可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佼佼者却非红酒莫属,因为红酒中特有的白藜芦醇能激活控制细胞老化的因子,从而使人延缓衰老,更加年轻。

6、蓝莓保持身体灵活

1999年,一个营养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给老鼠喂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蓝莓提取液,这段时间相当于人类的十年。

结果发现,食用蓝莓的老鼠们在老年以后比普通老鼠具有更好的平衡感、身体协调能力。这也证实了蓝莓中的化合物有助于减轻炎症、缓和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年老后的记忆力和肢体灵活性。

7、豆腐护肝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美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结语: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老人身体健康的食物有很多,在面对自家老人出现空巢心理时,要正确的引导、治疗,并且要多与老人谈心、交谈,这样会更好的解决老人不好的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5种心理问题困扰女性 女人需小心

全文共 3434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女人最易患的五种心理疾病

第二章:十个标准看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第三章:十件事决定女人一生的幸福

女人们比男人更会出现心理问题,女人的身心比较脆弱,但是,女人是否能够发现自己心理存在问题呢?女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健康心理标准是什么呢?

女人最易患的五种心理疾病

癔病

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心理变态。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头发,撕咬衣物,说唱谩骂,打滚,撞墙,无所顾忌。患者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突然四肢抽动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聋、失语等。此病患者大多数是壮年妇女,以农村妇女居多。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学专家指出:人都有其特定的性格。不同的性格,非但关系到本人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往往与患精神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忧郁症

任何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被这个病缠上。忧郁症的并发,通常都是几个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影响所造成的。除了心理和环境压力以外,忧郁症患者也因为脑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不足,而陷入沮丧情绪当中。过去,心理病对社会或个人所造成负担和压力常常被忽视。但目前,心理疾病,包括忧郁症,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全球社会。如果人们仍然不愿意面对、正视忧郁症所能够造成的破坏,那么这个病症将更容易有机可乘,侵蚀无助的患者,把他们推向深渊。

此病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驼背姿势。

2、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

3、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情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

4、有妄想、自杀的意念,总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焦虑症

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更年期综合症

女性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了青春期;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从壮年转入更年期。

性激素的“退潮”女性在45-55岁之间,男性大致在55-60岁左右。这段时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态反应一般不明显。女性则不同,更年期开始后,卵巢逐渐衰退萎缩、激素分泌减少,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经断绝。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一时紊乱,影响中枢植物神经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失调,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这就是妇女性激素减退时可激起心理波动的原因。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从心理方面看,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从生理方面看,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神疲乏力等。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条件。此外,“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北京医学院曾统计41例患者,有44%的人性格特点为心胸狭窄,敏感拘谨,沉默寡言,爱生闷气等。因此,要避免或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节,十分重要。

十个标准看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超负荷的工作,会力不从心,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如果个人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以上标准,你可对照执行,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常言道:知足常乐,忌讳不切实际的追求。

十件事决定女人一生的幸福

一、受教育程度。

在竞争日益竞争的今天,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就是财富”,而看到大学生为了挣钱,荒废学业投奔爱情又怎能不让人感到痛心?试想一下,女人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他人手中?一旦把自己的全部豪赌在他人手上的时候,自己已经沦落为一个最不值钱的女人。所以,警告现在还在继续学业的女生们:在什么时段,做应该做的事才是王道。

二、学会打扮自己。

世界上没有不漂亮的女人,只有不会装扮自己的女人,穿衣的得体是女人赢得尊重的最主要环节,因为人们都已经习惯了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在充实心灵美的同时一定别忽视了自己的外在美。

三、找份体面工作。

居家女人和有工作的女人在家庭中受到的待遇绝对是不同的,后者可以在家庭中可以找到相对的平等,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角色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女人,千万别让爱人呼风唤雨,那将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失败。

四、嫁给爱你的人。

恋的甜美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运气找到一个彼此都倾心的情感,那么就嫁给爱你的那个人吧,千万别做情感的主动者,那样会让自己在经营情感的时候显得很被动,经营起情感来很小心、很压抑,而且活得很累,这又是何苦呢?我们脆弱的心又能够承载多少次轰轰烈烈?

五、做个护夫妻子。

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小题大做,为什么就不能化整为零?好男人都是好女人调教出来的,婚姻的稳定指数有多高一般取决于女人护夫的智商。

六、保持乐观心态。

我们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做最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我们时常会被流言困惑,但是我们绝不能让流言把我们击倒,保持乐观的心态,淡然的面对周围的“小人”才是最上策。曾经有一个朋友这样评价被他人谩骂的人:这才能体现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试想一个不被别人关注和议论的人生将会逊色很多,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小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强大。

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为人父母,就应该尽所职责,做一个优秀的母亲的确很累人,千万别想着自己的后半生就是为子女活,因为为人之母的快乐才是儿女们最大的快乐,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无愧于心就好,该放手的时候也必须让儿女们自由翱翔。现在的孩子应该远离温室。

八、处理好婆媳关系。

要有“把婆婆当作自己亲妈”的情操,要站在老人的立场上看待一些问题,对老人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让她们去享受她们轻松、无欲的晚年。

九、做一手可口的饭菜。

女人如果不会做饭那将是女人的悲哀,女人不但要会做饭,还要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当然,现在的工薪家庭应该保持谁的工作相对清闲就多分担一点家务,就算女人的工作再累,也不要一辈子把做饭这档事包干到男人头上。

十、忠守自己的婚姻。

保持婚姻的完整似乎在这个时代很难,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旦把持不住自己的情感,就会深陷婚外恋的尴尬境地,这通常就是一个陷阱,越陷越深,到最后将会让自己满身伤痕还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学会忠守婚姻就尤为重要。

影响女人一生的并不是那些感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体现在生活中一些看不上眼的小事,既然如此简单,就没必要把人生演绎的过于复杂。

总结:女人想要幸福生活就必须要自己的心理够强大,懂得快乐自己,放松自己,不要处处计较,更不可胡思乱想。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女人保持心理健康秘笈来学习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最易困扰老年人的4大心理问题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老年人最受不的就是生理变化,特别是因疾病导致行动能力下降的老人,心中都会产生些许的落魄感,这一小小的心理变化,却影响了老人的交际能力。那么,你对最易困扰老年人的4大心理问题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自卑情绪

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老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严重残疾,基本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总觉得无地自容。另一类是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家庭条件不如人,子女不如人等,比人低三分,自我封闭。常做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家表示,自卑心理最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这类心理障碍,给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2、抑郁情绪

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大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因此消除老年朋友的抑郁情绪,是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

3、恐惧和忧虑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孤独和寂寞

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让老年人常表现出两种情绪,要么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要么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这类负面情绪是医生做老年人心理咨询时最常遇到的心态。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老人不肯带孩子的心理?长寿老人五大心理特征?老人没孙子是什么心理?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怎么控制老人的固执心理疾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退休老人应怎样调节心理状态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感到无所事事。开始了不折不扣的“大闲人”式的、随心所欲的生活,使几年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有的老年人终日长吁短叹,情绪低落,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退休老人应怎样调节心理状态方面的知识。

人的躯体衰老无法自控和改变,但人的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结果。心理老化感使人加速生理衰退,意志消沉,百病丛生,生活缺乏乐趣,变得渺小自卑,无所作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这是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大忌。那么该怎么调节呢?

(1)提高认识,懂得心理老化的危险性,培养乐观开朗、胸怀宽阔和“不服老”的思想。

人的心理活动无不与认知有关,只有认识提高,明晓道理,才谈得上树立“人老心不老”的观点和产生“老骥伏枥”的行为。

(2)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尽管有主角配角、悲剧喜剧之别,但只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任何人都可以做出有益的贡献。“浮生如梦”的消极人生态度,容易导致心理老化。每个人都要有一种理想追求和生活目标,这样才不会感到生活贫乏苍白,枯燥乏味。

(3)勤奋好学,积极用脑,广阅博览,可以延缓大脑衰老。

(4)善于把自己的情绪调节至最佳状态,培养良好的情绪。

(5)永远对人生和大自然充满好奇心,是防止心理老化的良好方法。好奇心就是接受新鲜事物、求知进取的积极生活态度。

(6)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多种兴趣,并从兴趣爱好中寻求乐趣。

(7)经常动手,不要懒于做事,创造条件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广结朋友,接触社会。

(8)要懂得生命哲理:“人的生命总有尽头,但人的智慧和才能会永世长存。”

如果你对退休老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退休老人要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心理健康管理,老人退休后生活值得关注?退休后老年人怎样应对心理过渡期?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退休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怎样治疗老人心理问题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长期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和消除,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头晕等,“心病还需心药医”当老年人心理出现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那么,怎样治疗老人心理问题?

心病1:孤独感心药:多参加社交活动

老年人退休后,交际圈子小了,子女不在身边,很多话也没人倾诉,容易产生孤独感。不过,即使工作没有了,但还是可以和同龄人聊聊天,没事出去串串门,和朋友们一起踏青、下棋等。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或者参加志愿工作,有益身心。

心病2:自卑心药:乐观

随着老人身体机能的下降,会给老人产生种自卑感。这时候家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多给予老人安慰,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也要多出去做身体锻炼,多结交朋友,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心也许会放宽很多。

心病3:情绪不稳心药:做快乐的事

有些老人会因为环境或身体的变化,变得情绪不稳,有时脾气很暴躁,有时又会因为莫名其妙的事而兴奋。当老人情绪不稳时,家人一定不要去惹老人。对待老人,就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要哄。对于老人积极的行为,家人应给予鼓励,多陪老人走走亲戚,散散心,做老人喜欢做的事情,帮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心病4:固执心药:信任

老人因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情感上的缺乏,会变的执拗,这是老年人对情感不满的叛逆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子女应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开解老人。老人的固执,先肯定,再慢慢给他分析。

身体疾病比身体疾病更加难以治愈,心理疾病又会影响身体健康。老伴,朋友,子女对老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作为老年人的亲人,一定要多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多抽时间陪陪父母亲,避免老人出现心理疾病。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多关注,为您分析更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何护理患病老人心理问题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人进入老年后,生理机能慢慢出现变化,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稍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最常见的有: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悲观自卑、敏感多疑等。那么如何护理患病老人心理问题?如何化解患病老人心理问题?

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1.情绪不稳心药:做快乐的事

老人情绪不稳时家里人一定不能惹老人生气,这时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需要哄的。对于老人的一些积极行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他才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另外,还可以多陪老人出去走走亲戚,旅游,做老人喜欢的事,帮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2.固执心药:信任

很多老人是很执拗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子女常年不在家,他们的生活虽然不缺啥,但是在情感上却很不满意。所以他们的执拗也是一种叛逆心理。还有就是一些老人不肯接受新鲜事物,甚至会一直保持以前的生活习惯。

对待老人的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不能来硬的,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开解老人。而且对于老人固执的想法,先肯定,再慢慢给他分析。

提醒您:老人心理健康是我们做子女非常担心的一件事情,为此避免患病老人心理更加敏感,我们一定要多加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失独老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危害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失独老人特殊的情感创伤,心理上更需要支持和关怀。当地社工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可以开展相应的针对失独老人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情感支持等多元化服务。那么失独老人心理问题产生危害

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1.很容易患有老年痴呆

一个人的日子实在难熬有些人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退休,让他每天待在家里一个人也无所事事,而且与别人的联系和交流也变得很少,心情自然会感到压抑甚至空虚寂寞。再加上很多家庭的孩子一结婚就会和父母分开住,而且工作也很忙,几乎很少回家,这对于老人来说又是一种打击,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社会地位,好像被遗弃一样,更容易产生孤独的感觉,认为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有些家庭的孩子不孝顺,对父母不关心,也不与老人进行交流,这样的老人最痛苦,甚至会产生绝望的情绪。长时间这样下去,很容易患有老年痴呆。

2.脑组织萎缩

像小孩子一样不讲理,影响人际关系我们一直在说一句话,老人年纪大了就是老小孩。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而且还越来越喜欢和人计较,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争个高低,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家人去哄,去让。同时还喜欢唠叨,对很多事情都不满意,甚至对别人没有了信任感,这样很容易和家人造成各种冲突,与别人交流也有了障碍。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脑组织慢慢的萎缩,脑功能在不断的减退,智力也就会随之下降,记忆力也在减弱。家人为了避免生气往往会躲避与他们的对话,人际关系自然会不融洽

提醒您:失独老人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一碰就会碎,因此为了避免老人心理健康出现不好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多加关注他们,多与他们进行心理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哪些因素会导致老人出现心理问题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人越老越会对子女有所依恋,其实到了老年会比较的空虚和孤单,是做儿女的在工作之余也应该多陪陪老人才可以。如果做不到老人心理上很容易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会患上一些心理疾病。那么。哪些因素导致老人心理出现问题呢?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哪些因素会导致老人出现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

一、各种生理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表现出一定的老化现象,如脑细胞会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尤其在近期记忆方面。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皮肤会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随之降低。

二、社会地位的变化

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使一些老年人发生种种心理上的变化,如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抑郁、烦躁、消极等。这些心理因素均会加速身体的变化。

三、家庭人际关系

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对老年人就会有很大影响。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代沟”产生的矛盾等,对老年人的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思想意识、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文化水平高、信念坚定、事业心强,可造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推迟老化保持身体健康。

五、营养状况

为维持人体组织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老年人同样需要充足的营养补充,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老年人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及脑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更甚。当老年人营养不足时常会出现精神不振、乏力、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及神经症状。

六、体力或脑力过劳

老年人体力及脑力过劳均会使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乏力、思想不易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心理。

七、疾病

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会使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脑功能减退,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再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怎么控制老人的固执心理疾病?怎样了解老人心理?独居老人的心理特点?老人养生心理须知?老人装病心理如何形成的?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养老院老人易引发哪些心理问题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得开放化、先进化。因此,在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快的环境下,许多老年人逐渐从“老在家中”“养儿防老”的旧思想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加入到养老院养老这一大家庭中。那么养老院老人引发哪些心理问题?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怎么克服心理障碍?

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1.焦虑症和老年抑郁症

这两种情况在我院较常见,老人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入住养老院后,表现出睡眠差、敏感、易怒、焦虑、情绪低落,而持久的抑郁心境在后期即表现为情感、思维、精神活动障碍,最终导致意志行为变异而出现自杀倾向。

2.记忆的病理性老化

当老年人如遇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不安全感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流,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4.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

5.老年性精神病

近年来,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提醒您:子女如果想让老人进养老院,那么就要让老人克服障碍,这时我们一定要多关注老人心理,看他们心情时好时坏,另外也要让老人多了解一些敬老院养老心理知识,可以让老人有个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哪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老人的晚年生活

全文共 2526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随着年纪增大,从繁忙的工作退下,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心理的健康也变得至关重要。那么,你对哪些心理问题影响老人晚年生活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担心之一: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退下来时,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无价值感。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老人认为经济收入减少,不再像工作时那么受人尊敬和重视;有的老人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我评价过低;有的则表现为发牢骚、埋怨,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甚至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经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责过去的同事、下属。

老人如果不能够调整好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对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悲观等。

建议:如果能在退休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就会更容易接受社会角色的变化,避免反常行为发生。如多和老同学、老邻居走动走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垂钓、种花、养鸟等爱好,家人也可多陪老人旅游,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担心之二:疾病缠身压力大

人进入老年期后,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各种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等在人们50岁后会明显增高,北京市2011年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表明,50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7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7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资料表明,7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1%。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老年人的慢性代谢性疾病,87%在40岁后发病。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700万人。

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易患各类疾病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很多老人关注健康、注意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老人过分关注养生保健节目并对号入座,对保健仪器、营养品几乎没有抵抗力,有的反复到医院进行检查化验结果却正常,甚至出现疑病症现象等。

建议:老人群体大多存在疾病问题,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疾病给老人带来痛苦与负担,一些老人甚至因为恐于疾病走向绝路。老年人治疗疾病同时,要接纳自身存在的疾病,抱着与疾病一同生活的心态。对老年人自诉病症,家人要理解,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会给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负担。沉重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担心之三:抑郁情绪难以摆脱

老年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精神障碍是抑郁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重大负担或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55岁以上人群自杀率明显抬升,并随年龄增长更加显著。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心情烦躁、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并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有些人甚至出现死亡念头和自杀行为。这些,在“空巢”、“失独”等特殊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空巢”,是都市老人生活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空巢”导致老人孤独、不安,一些行动不便、高龄老人更是困难重重。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有报道称,我国“失独”家庭近百万,每年还在增加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丧偶是生活中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生活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资料表明,老人丧偶导致心理失衡而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如何关怀这些老人,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避免也不容回避的问题。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坐立不安,不想与人交谈,悲观想法强烈,有内疚、负罪感,觉得所作所为对不起孩子,食欲不振,头痛,易疲劳,睡不着,口渴等。

建议:老年人患上抑郁症之后要尽快到精神卫生机构寻求治疗,疏导不良情绪、消除或缓解抑郁症状,防范自杀是重点。老人们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关

担心之四:“老年痴呆”遭歧视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名为《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近356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者将增至6570万名,到2050年将达到现在的3倍。局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2%。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800万,接近全世界患者总数的1/4,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症称呼欠缺人文关怀,有必要更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老年痴呆”的叫法已由失智症、失忆症等替代以显人文关怀,比如说在香港地区为“脑退化症”;在台湾地区为老人失智症;在日本,则被更名为老人认知症。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实际上“老年痴呆症”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而是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痴呆症候群”。

“名字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如果起点是错误的,终点往往也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只通过名称浅表理解,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歧视态度,因此,“老年痴呆”更名似乎有益。有专家甚至认为,更名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引起人们对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视。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然而,态度是复杂的问题,态度的改变并非“更名”那么容易,老年痴呆症更名,能实现减轻歧视的愿望自然很好。

建议: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或疑似者外出时,要带有家庭联系信息的标识如腕带、卡片等防范走失。记忆严重损伤、智能障碍者或符合诊断的要专人护理。通过治疗、康复,可起到减缓病情作用。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老人没孙子是什么心理?老人装病心理如何形成的?怎样了解老人心理?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国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节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话用在“空巢”老人的身上也是真实的写照——春节期间与子女团聚,年过完了,儿女晚辈离开了,空巢老人又回到独守“空巢”的状态,不少产生“心病”。另外,春节儿孙回家过节,不少老人太过高兴,忙前忙后节后累出病的更不在少数。记者日前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长假后,医院的门诊量大增,其中来看心血管、神经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疼痛科、心理科的老年人特别多,节后出现“空巢”老人看病高峰。那么,你对节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1、心理落差酿“心病”

张伯跟老伴一起生活,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两口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子女回家团聚。春节期间,孩子们回到身边过年,让他们十分高兴。假期转眼结束,张伯跟老伴嘴上不说,心里却满是失落。自从孩子们走后,老两口整天看着孩子的照片发呆。不久,张伯感到胸闷难受,以为是心脏病发了,赶到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心脏没有问题,分析多为心理因素,叮嘱他去看心理医生。

而65岁的王女士是个单亲家庭,孩子在上海工作。随着假期的结束,儿子不得不回上海继续工作。王女士则嘱咐儿子别太劳累,所有的不舍都放在心里。但没过几天,她就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

问题2、“乐极生悲”忙出病

家住珠海拱北的72岁的陈伯,这个春节原本挺开心的,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回家过节,陈伯忙前忙后特别高兴,一家人开开心心共享天伦。谁知几天后,正在逗孙子的陈伯突然头晕站不稳、一侧身体发麻,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经诊断为脑梗塞。

同样家住拱北的王奶奶今年69岁,女儿女婿在外地工作。今年春节,女儿女婿带着外孙来珠海过年,老两口特别高兴,为此准备了很久。看到外孙特别可爱,老两口几乎“爱不释手”,整天抱着。老两口本就有腰腿关节疼痛的老毛病,开始还能坚持,到后面发觉手腕和腰背特别疼。等儿孙离开珠海之后,老两口发觉老毛病又犯了,赶紧到医院看病。

节后老年人成看病主要人群

长假后这几天,门诊、急诊量较长假期间增长50%以上。其中急诊、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理科等科室看病数量增长最为突出,老年人成为看病的主要人群。该院急诊科汤天军副主任说,近段时期老人生病,很多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还有一些是神经内科、疼痛类慢性疾病,相关科室的病房已迅速“填满”。

“‘空巢’老人因为空闲与孤独加速心理衰老,无处倾诉使内心苦闷,从而成为抑郁症多发地带。”该院心理科副主任石兴超说,节后一段时间“空巢”老人易出现心理不适。因为节日期间老人处于愉快和亢奋之中,而节后重回“空巢”状态,巨大反差使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落感,易导致抑郁症发生,表现为情绪低落、健忘、无力感及周身乏力、无精打采、食欲下降、耳鸣目眩、胸闷憋气等症状。

小病也需及时医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李春主任介绍,子女在外地上班,“空巢”老人在家常常不注意健康,有了小病小痛往往扛着,或随便买点药,拖着不上医院。李春主任提醒,“空巢”老人在家有了小病痛也要格外注意,以免小病拖成大病,不要让外地工作的子女担心。医生还提醒,为避免“空巢”老人出现心病,家人应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多打打电话,多问候,常回家看看。同时建议“空巢”老人节后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交往,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提高自身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你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怎么解决?独居老人离世无人知为何屡次上演?空巢老人容易出现哪些负面症状?较胖的独居老人日常护理不可掉以轻心?独居老人居家安全九大注意有哪些?独居老人如何预防节后抑郁症?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人如何调节退休后的心理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退休是一个角色急剧变化的转折点,老年人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对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离退休后,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回到家中,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活动范围均发生很大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对心理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老年人该如何调节退休后的心里呢?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人如何调节退休后的心理方面的知识。

当一个人快步入老年期时,当自己意识到自己将进入离退休角色,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心理活动较为剧烈,容易产生焦虑感、失落感、衰老感等心理活动,因此,增进心理健康,顺利的从职业生涯过渡到退休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老年人要正确认识离退休,要理解新老交替、新陈代谢是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行离退休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利于选拔和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其次是老年人要合理的设计离退休后的生活。一般说来离退休后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变化比较大,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尽量创造条件,为自己尽快的找到适当的"新岗位",并且主动地参与社会发展,在外界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中,不断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三、激励自己乐观、健康、有所作为的欢度晚年。老年人自己要防止和克服离退休后那种不服老、不服气的脱离实际的想法,或追求安逸,无所事事的想法,鼓励自己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向往和追求,树立人生第二青春的奋斗目标,树立对美好生活的新的信念,以保持继续进取的动力,战胜晚年生活中的困难与曲折。激励自己不断增强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要量力而行的尽自己能力,不当消极悲观的落伍者。

如果你对如何调整老人心态?什么样的老人更加容易乐观吗?老人情绪不好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吗?空巢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空巢老人抑郁症早发现注意三个信号!如何关爱丧偶老人心理健康?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态调节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退休老人调适心理有哪些方法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当一些老年人面对离休、退休时,心理调适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滋有味,如若不然,就会产生孤独和自卑感。那么,你对退休老人调适心理有哪些方法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久的孤独,尤其是老年丧偶者,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常被戏称为“老小孩”。所以,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方能心理健康享受愉快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记忆力与感知功能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都可使老年人在性格上变得古怪,例如嫉妒、任性、固执、爱猜忌、好发牢骚及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形成所谓的抑郁型、冲动型或猜疑型等类性格。生理上的衰老又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动作笨拙不协调,容易疲劳和易发生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焦虑、忧伤与失望等情绪。患有难治之症的老年病人还可能产生自怜、自杀等绝望心理。

所谓随遇而安是指能使自己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无论它发生多大的变化,也能入乡随俗,随方就圆。俗话常说的“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说的正是此理。能随遇而安的老年人遇上别人级别高、条件好、待遇优厚时,能做到不眼热;遇上飞扬跋扈者,能进能退,会斗争也会保护自己;遇上喜争风吃醋、爱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宽容、谦让;遇上看不惯的事儿能不生真气:他们对自己与自家的一切生活现状始终满意。会随遇而安的老年人眼光远大、胸怀宽阔,把世间的一切变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这样的老年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时笑口常开,自然健康长寿。

人老了,力不从心了,有时不妨就糊涂点,闭上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都闭上。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以求体健寿长。

如果你对退休老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退休后老年人怎样应对心理过渡期?心理专家支招:如何远离退休综合征?老人退休后警惕心理危机?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退休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老人退休后的五种心理变化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退休后,突然闲了下来,心理变化非常显著。既有积极的变化,也有消极的变化。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人退休后的五种心理变化方面的知识。

老人退休后的五种心理变化。

一、成就型。

有些老年人在是中青年时曾经在工作中做出过一些成绩,甚至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因而离退休之后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和自豪,他们喜爱同年轻人谈自己辉煌的过去,更希望年轻人尊重自己。此外,这部分老年人往往壮心不已,积极进取,希望有机会发挥余热。

二、安乐型。

有些老人离退休之后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同时认为既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就应该安于清闲的生活,知足常乐,平时可以在家养个宠物或者锻炼身体,或者是认为自己年轻时把时间用在了工作上,没有时间顾及家庭,这时有时间了就要在家里多做家务和老伴、子女更多时间地相处等。

总之,这一类老年人最让照顾他们的年轻人省心,家里人也应该用心营造氛围,让老人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

三、不服型。

有些老年人平时身体好,加上有某个方面比较过硬的技术,因而可能会出现不服老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身体还好,就要多做出些贡献,甚至很多事情一定比年轻人干得更好。

另外,也有一种情况是对某种看法不服气产生的,如同事在某个方面曾经超过自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而不服,即使退下来了还要用事实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等。

四、求助型。

这部分老年人或是因为经济条件差,或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或是因为配偶离去,倍感孤单,因而特别需求帮助,尤其是需要子女对自己的照顾,这部分老年人如果情绪不好,常常会产生失望的感觉。照料好这样的老人不仅仅是儿女们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老人感到温暖。

五、衰弱型。

身体的衰老必定会影响生活,这类老年人常常感到没有生活乐趣,感到苦闷,甚至是忧虑烦恼,日久可能会对生活失去兴趣,产生恐惧心理。家人应该多给老人关心,用心安排老人的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快活起来。

如果你对退休老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角色改变和心理过渡是退休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退休老人要怎样保持心理健康?退休老人经常遭遇的7种常见心理误区?退休老人的心理特点到底如何?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退休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