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月球有多长(汇集20篇)

相信所有人都不会对月亮陌生,因为人类经常用肉眼可以看到月亮。那么月亮究竟是不是月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浏览

5159

文章

326

篇1:月球有水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月球经过科学家探测,确实有水存在,但只是以气态水和固态水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像地球一样的液态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面,月球是一个荒芜的星球,上面没有空气,并不适合人类生存,那么月球上有水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月球坑观测与传感卫星发回的数据确凿证实月球有水。虽然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液态水,只是气态和冰态水。撞击点地表温度为摄氏零下185度。

2

科学家认为月球上水的来源可能有三种:一是来自撞击月球的彗星或小行星;二是撞击事件释放出了月表下面的水;三是携带氢原子的太阳风,氢原子与月球土壤中的氧原子结合之后形成水。“月船一号”的观测结果证实了月球水源形成的第三种可能。

3

水是氢氧化合物,水的形成离不开氢原子和氧原子。月球就像是一个大海绵球,不断吸收着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与月球表面灰尘中的氧原子发生反应,从而产生了水。这是印度“月船一号”探测器搭载的由欧洲航天局(ESA)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共同开发的“亚千电子伏原子反射分析仪”(SARA)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月球表面水源产生的可能途径。同时,也为科学家研究月球和太阳系中其他无空气天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4

2009年初,宇航局月球侦察轨道器(LRO)和印度“月船1号”飞船对月球水可能的化学痕迹进行了探测。宇航局对外宣布,他们的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以下简称LCROSS)撞月任务最终发现了来自一个陨坑并且数量“可观”的水。

5

美国科学家认为,月球的储水量远超人们先前的想象,在月球内部,水,也许无处不在,广泛存在于月球表面以下的岩石中。在过去40年间,科学一直认为月球是干燥的,但最新(2010年)测定的月球的最低含水量为百万分之5,不再是过去估计的十亿分之6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昏暗灰尘云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匈牙利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两个围绕地球25万英里轨道运行的黑色尘埃云,结束了围绕围绕地球运行的神秘尘埃云的长期争论。

1961年,波兰天文学家卡齐米尔兹·科尔季列夫斯基首次报道了两颗“假卫星”,但它们的存在成为争议的焦点,因为它们难以观测。

目前,匈牙利私人天文台的科学家表示,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两个昏暗的天体,它们位于半稳定位置,与地球和月球形成三角形结构。

当研究人员第一次报道发现暗淡的尘埃云时,他们将其命名为“科迪勒夫斯基云”,这最终被安装在天文台相机镜头和CCD探测器上的线偏振滤光系统所证实。

偏振滤光器以特定方向透射光,尘埃云位于“拉格朗日点”的L5位置。这是地球-月球系统的五个稳定位置之一。重力将附近的天体锁定在相对位置。早在1961年,科迪勒夫斯基就在L5位置观察到了两个模糊的类似星团的物体,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观察到它们。

你说:“科迪勒夫斯基尘云是迄今为止最难找到的两个物体。尽管它们离地球和月球很近,但天文学家们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有趣的是,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已经证实在地球和月球的轨道上有两颗尘埃伪卫星。”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罗兰大学的加博尔·霍瓦特带领研究人员模拟这些尘埃云,试图以最佳方式找到它们。该小组找到了尘埃云的位置,显示了尘埃云反射的偏振光。

根据研究小组的观点,这些模型与他们以前的预测和科迪勒夫斯基的初步观察一致。在排除了光学现象和其他可能的误解后,研究人员说他们最初确认了两个黑暗尘埃云的存在。

尘云的确切来源仍不确定,尽管专家怀疑它们的星际尘埃聚集区。拉格朗日点的L4和L5位置具有很强的引力稳定性,可能成为未来轨道空间探测器的活动区域。

最新的发现意味着,在未来推进太空计划时,也必须考虑这些尘埃云,以确定它们是否对太空设备或宇航员构成威胁。

什么是星际尘埃?

我们经常认为恒星之间的广阔空间是完全空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恒星之间的大部分空间充满了原子和分子气体,主要是氢和氦,以及微小的固体颗粒或尘埃。

这些太空尘埃主要由碳、硅和氧组成。在某些地区,星云可以在非常稠密的星际尘埃区形成。太空尘埃主要由细砂和其他微小固体颗粒组成,它们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星际尘埃是星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相对可见光和紫外线波长范围外,星际尘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空间观测区域。它可以吸收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子,并吸收光谱中远红外部分的能量。这意味着星际尘埃提供了银河系总亮度的30%。

自从宇宙诞生以来,星际尘埃就存在了吗?

太阳系早期形成的最初固体物质完全由看不见的硅酸盐、碳和冰组成。这些星际尘埃粒子中的大部分被摧毁,然后在某些过程中被重塑,从而促进了行星的形成。

太阳系前幸存的尘埃样本最有可能存在于太阳系外星云形成的彗星中,这意味着它们远离了创造行星的破坏力。这些微晶颗粒被称为“宝石”,这意味着晶体颗粒中嵌入了金属和硫化物,它们的直径通常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还不到人类头发直径的1%。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绘制元素分布图,发现灰尘中的碳在微热条件下会分解。

这意味着宇宙尘埃不能在炽热的恒星星云内部形成,相反,它们更有可能在高辐射环境中形成,例如在恒星星云外部或恒星形成前的分子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月球的背面长啥样?“月之暗面”并不暗只是远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你抬头看明月时,你会发现它上面的黑点分布与昨天和昨天一样。

是的,我们每天都看到月亮,它在地球的同一边,我们永远也不会看到月亮的另一边。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和我们祖先在古代荒原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直到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飞越月球背面并发回探测图像,人类才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样子。

为什么月亮总是面向地球的一面?这是由于一种叫做“潮汐锁定”的现象。地球和它的卫星卫星非常接近,只有380,000公里的距离,所以它们会互相施加强大的引力。这种引力会阻碍两个天体的旋转,并逐渐减缓它们的旋转(这意味着地球上的一天会变得越来越长,难怪下午更容易打瞌睡...)。

人们普遍认为月亮很久以前就诞生了。太阳系形成约1亿年后,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发生了一次大碰撞。大量溅射物质逐渐冷却并凝结,形成月球。月球形成后不久,潮汐锁定逐渐减缓了月球的旋转,并最终使其与自身的公转周期相同:大约28天。

因此,很容易理解,从地球的角度来看,我们将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边,如果月球上有人,半个月球将永远看不到地球。要看到地球,你必须跑过半个月亮,走到另一边,在漆黑的夜空中看到地球。

面向地球一侧的月球已经被详细研究过了,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地球上看到它。在阿波罗计划期间,所有宇航员都登上了月球,因为他们可以随时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无线电联系。因此,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回收的数百公斤月球样本都来自月球表面的不同位置。

然而,尽管从地球的角度看月亮的另一面是看不见的,但是许多人把月亮的背面称为“月亮的黑暗面”是绝对错误的。事实上,月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规律地经历白天和黑夜,就像地球一样,只是周期对我们来说是一天,对月球来说是一月。换句话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昼夜循环。月球上的一天大约是14天,几乎相当于地球上的两周。

在现代空间技术的帮助下,天文学家已经精确地绘制了整个月球表面。此时,中国的软着陆飞行器嫦娥四号正在月球背面的爱肯盆地着陆,并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漫游探索。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背面。研究人员希望中国的嫦娥四号将有助于回答许多关于月球背面的地质和表面形态的问题。

此外,世界上第一个私人资助的月球探测器“创世纪”号也于今年2月22日发射升空,并试图登陆月球。不幸的是,当探测器将于4月11日着陆时,它的推力反向器失灵,探测器坠毁在月球表面。

永远面对地球意味着地球上嘈杂的无线电信号不会影响月球背面的和平。这是一台收音机的“无声区”。在这里,研究人员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微弱无线电信号测量,这在其他地方由于噪声信号干扰而难以进行。

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已经开始了。例如,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携带低频无线电设备来测量来自太阳和宇宙深处的信号。这种测量在地球或月球表面是不可能的,因为电视、无线电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信号会对观测造成强烈干扰。低频无线电信号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它将有助于揭示宇宙早期恒星和黑洞形成的一些信息,从而使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大规模结构是如何在早期逐渐形成的。

随着中国“玉兔2号”火星车的加入,人类火星车在月球前后都留下了车辙痕迹。未来,人类将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并开始开发这里的资源,以支持从月球到更遥远的太空目的地,如火星的更遥远的未来。

这方面有许多例子,例如水。已经证明在月球的南极和北极的一些地区有大量的水冰物质。冰可以用来为月球基地供水,也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用于呼吸,还可以用作火箭和宇宙飞船的清洁燃料。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执行一项在月球极地着陆的任务,那里的一些环形山非常深,底部的一些区域几乎处于永久的黑暗阴影中。因此,月球上的确有“黑点”,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整的“暗面”。我相信,随着未来十年人类探月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建月球基地的梦想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月球内部是空的月震试验的证据。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内部是空的月震试验证据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科学家们可以用月震波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美国宇航员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 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 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脚步声。美国中部标准时间 1969 年 11 月 20 日 4 点 15 分“阿波罗”12 号的宇航员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 55 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 8 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下午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象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象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在地球上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充分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层壳。在“阿波罗” 12 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 号的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 号的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 87 英里的地方。月震持续 3 小时 20 分钟后才逐渐结束,月震深度达 22 英里至 25 英里。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阿波罗”13、14 号的宇航员还进行了多次月震试验,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 4 个小时。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16 号与月面报告书谈到,月震研究表明,月壳内部存在一个 40 英里厚的“硬层”。科学家冯?布劳恩博士指出,在 40 英里的深度振动传播速度是每秒 6 英里,这是岩石无法达到的,查阅一下物理学手册,就知道声音只有在金属或金属质岩石才能达到如此的传导速度。振动在月球内部的传导速度与振动在金属中的传导速度一致,科学家们推测月球内部存在金属的壳体,而在壳体之上覆盖着松散的 10~20 英里厚的石块层。乌德博士等人说这个松散层是在若干亿年的时间里,埙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击月面破碎后逐渐形成的岩石层。月球是史前人造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根据得到的所有资料和数据制作了形形色色的月球模型,其中一个是用钛(月球上有高纯度的金属)构成的中空的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月球背面地下结构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所在地——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形成于40亿年以前,保留了原始月球的岩石,这里也是月球上已知最深的盆地。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之后,“玉兔二号”月球车利用全景相机、红外线光谱仪、测月雷达等先进仪器,对月球背面展开科学探索研究。

2020年2月27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刊载了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为冯·卡门撞击坑做的“CT”结果。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苏彦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的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是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沿“玉兔二号”行走的106米路径,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3个地层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为月表到地下12米的细粒月壤,内嵌有少量石块,这一层形成于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之上;第二单元为地下12米到24米的溅射物沉积层,其内部存在大量石块,甚至形成了碎石层和碎石堆;第三单元为地下24米到40米,是更古老的溅射物在不同时期沉积和风化的产物。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可帮助人们了解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有望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什么是月球的同步自转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同步自转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天体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方向(按时针方向)也基本一致(方向一致,但可能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的现象。又称潮汐锁定。那么,什么是月球的同步自转?

什么是月球的同步自转

其结果是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在地球上只能够看到月球的大约一半(因为自转基本是匀速,而公转是非匀速,加之月球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存在夹角,地球上长年观察总共可以看到月球的59%左右。)

冥王星与其卫星“冥卫”之间,相互都是同步自转。天文学家把它们比喻为一对手拉手对面跳舞的舞伴。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潮汐引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03.9公里。月球距地球36公里.3万公里。离地球最远的距离是4000公里.6万千米。

月球的反射率极低,与煤相当。尽管如此,它仍然是继太阳之后天空中第二亮的天体。这部分是由于对冲效应的增强;在弦月中,月球的亮度只有十分之一,而不是满月亮一半。

此外,由于视觉系统的颜色恒定性,重新校准了天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周围的天空相对较暗,它会觉得被太阳照射的月球是一个更明亮的天体。满月的边缘感觉比中心更明亮,周围没有暗效应,这是月球土壤的反射特征,反射到太阳方向的光比其他方向多。

当月亮出现在地平线附近时,它会显得更大,但这纯粹是一种心理影响,即所谓的月球错觉,最早的叙述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

月球距离是指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包括平均距离、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和地球之间最远的距离。目前的研究发现,月球将越来越远离地球。.8厘米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月球行星论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行星

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爱拜塞尔在《地球》一书中提出:“近代太阳系形成学说确认月球是个正统的行星。实际上地球和月球是一个双星系统的关系,而绝不是从属于地球的母子关系。”他的证据是:(1)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2)地、月的直径比和质量比相差不多,卫星与主体行星之间这样大的比值在太阳系中“只此一家”;(3)地球属于类地行星,而类地行星除地球和火星以外,其他的都无卫星;(4)月球并没有绕着地球旋转,而是伴着地球对转。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比较光滑的图形,唯有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波浪般的图形。

月球行星论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天文学家对此持有异议,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刘炎认为,这个结论过于武断了。他认为,月球形成的年代是否早于地球至今尚无定论,而且即使我们承认月球的“年岁”高于地球,也不能就由此推论月球不是地球的卫星了。因为关于卫星和中心行星的“年岁”是一种历史上的月地关系,而月球是否是地球的卫星,却是一个卫星的概念和定义的问题,是一种现实的月地关系。月球的质量虽大,但还是在其作为地球卫星所应有质量的合理范围之内;而月球相伴地球“对转”、地球轨道“波浪形”起伏,也完全符合力学规律,月球在它漫长的演化史上很可能曾经是一颗行星,但它现在确确实实是一颗卫星。

正像科学家所说的那样,宇宙间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而绝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随着人们在实践中认识的不断深化,月球是怎样产生的,月球是行星还是卫星这些问题,一定会弄清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在月球居住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居住

尽管人类定居月球仍旧是个梦想,但是一位荷兰建筑学家已经设计出了第一座月球旅馆,其中包括充满乐趣的失重游戏区域,允许住客可以身穿特制的蝙蝠翅膀一样的服装进行飞行和登山。

由于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 1/6 而且没有风,因此这位名叫汉斯·约根的荷兰建筑学家设计出的月球旅馆外观显得十分单薄。这一月球旅馆的外型像一颗泪滴,它将由两根粗大的柱子支撑。旅馆建造使用的材料将取自月球,只是为了防止月球表面极低的气温和宇宙射线,而选择将旅馆的墙壁加厚到了半米。汉斯预计他的这一设计将在 2050 年在月球上建造并投入使用。

其实,不只在欧洲,对于全世界富于想象力的普通人和科学家来说,月球的魅力确实难以抵挡。就富万而言,他本人同时还是一个有关探索月球的组织的负责人。这个名为“月球探索者协会”的组织共有 400 多名成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该组织声称,他们的目标是促进对月球的探索,从而进一步满足人类的利益。他们还认为,月球应当成为人类在太阳系探索的第二站。而在憧憬这一美好目标的时候,该协会的会员们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未来的月球,那时的月球已经被机器人勘探过,而从 2015 年开始,月球就将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固定居住地。

不过,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没有商业价值的月球之旅在现在听来依然是不现实的。一位来自美国的“月球公司”的职员,戴维·冈普指出,只有某些出于个人原因的月球之旅实现时,人们才能意识到飞向月球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是只属于国家宇航局(NASA)的特权。

在 2005 年之前的全世界众多的太空探索计划中,除了 SMART-1 的发射计划之外,只有日本在考虑另外两个探索月球的计划。而科学家们认为,比起耗资巨大的国际空间站和费时数年的火星之旅,登上月球自有其经济合算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探索风险巨大 人类为何对月球南极如此着迷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月球南极探索着迷,是因为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科学价值,更是因为它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月球南极的风险极大,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和科技的进步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在未来,期待着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成果能够在月球南极实现。

月球南极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拥有最大的连续日照时间。这意味着,如果人类在月球南极建立基地,可以利用这些连续日照时间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资源开发。此外,月球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冰、氦-3等,这些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特别是水冰,是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用于制造氧气、净化舱外服、电解产生氢气等。

月球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价值。在月球南极的表面存在许多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对于研究月球的形成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月球南极的冰层下方可能存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这对于人类未来的地下实验室建设具有潜在价值。月球南极也是研究太阳系演化历史的重要场所,太阳系内的一些天体在南极地区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如艾托肯盆地等。

除科学价值之外,月球南极还具有未来的能源开发潜力。在月球南极的表面,存在大量的氦-3。这种元素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燃料,且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非常有限。如果能够在月球南极大量开采氦-3,对于解决人类未来的能源危机具有巨大的意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能够在月球南极实现更多的科学发现和资源开发,进一步推动人类的宇宙探索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月球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1655 字

+ 加入清单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月球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小编在此整理了月球的环形山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月球陨石坑

陨石坑(较大的陨石坑又称环形山)是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陨石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陨石坑内常常会充水,形成撞击湖,湖心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陨石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陨石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逝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陨石坑消失。

在地球、月球的陨石坑有很多,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陨石坑,通过对这些陨石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陨石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陨石坑。在有些天体上陨石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虽然人类在很久以前就登上了地球的近邻月球,依靠及时掌握了许多关于月球的事实,但是月球仍有许多谜团有待于揭晓。而就在近期召开的欧洲行星科学大会(EPSC)上,科学家指出,月球的许多陨坑能够很好地保存来自地球的生命样本,或许可能存在未知的生命体。

月球独特的旋转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直接照射在其赤道位置,因此,许多在月球极地区域的陨坑都处于永久黑暗之中,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沙克尔顿陨坑就是其中一个,其最深处非常黑暗,可能仅有陨坑边缘的折射太阳光线能够抵达陨坑内。

但是其底部的一些小陨坑,是太阳光无法到达的,将像一个寒冷的“冰箱”。 如果侥幸其中保存有一些物质,那么在陨坑底部的这物质将被覆盖和保护,避免太阳风的侵蚀而存留下来。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早期存在着简单的细菌生命,这些细菌生命体可生存在岩石之中,那么,那些存在与和陨石中的细菌,将有机会在碰撞时,飞溅出去散落至月球表面。如果果真如此的话,无论它们死亡还是存活,都将证实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与月球表面。

在月球表面发现地球生命将提供证实我们地球上关于远古生命的最新信息,同时,发现地球之外的细菌生命体将是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地球上许多细菌生命可以冷冻数千年时间,之后它们能够解冻复活。如果某种细菌能够发现于月球陨坑底部,将这些细菌放置在热水中可能使其苏醒复活过来,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喷射

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它们开始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环形山。后来喷射威力逐渐减小,喷射堆积只在中央底部,形成了小山峰,就是环形山中的中央峰。有的喷射熄灭较早,或没有再次喷射,就没有中央峰。

流星体、陨石撞击

流星体撞击月球。1972年5月13日有一颗大的陨星体在月面上撞成一个有足球场那么大的陨石坑。撞击时引起的月震,被放置在月面的4个月震仪记录下来。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许多环形山的周围都呈现放射状斑纹结构,这种环形山至少在60座以上,如第谷,哥白尼,开普勒等环形山,都有形状不一,长短不同,条纹数量互异和亮度也很不一致的辐射纹。1968年美国的“勘测者”7号月球探测器,拍下了第谷环形山的一些辐射纹。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共有12条,它们穿过山脉,月谷,也横越月海,其中最长的一条辐射纹竟长达1800公里,最宽的一条有20公里宽。

辐射纹怎样形成的,多数科学家认为,火山喷发或者大的陨星体撞击月球表面时,岩石以及岩石粉末等被抛向四周。后来,这些物质逐渐回落到月面而成为辐射纹。由于它们的反照率比较大,所以看上去显得格外明亮。 这是月球表面那些奇异的辐射纹。“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传回地面的月球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陨石坑。

月球的环形山形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月球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2393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星球。然而月球是怎么形成的呢?小编在此整理了月球形成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月球形成的原因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对月球的起源,历史上大致有三大派。而后期则在各种说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果而新形成了“碰撞说”,但并未定论。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53亿年左右。

布农族神话

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对夫妇勤奋的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残酷的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

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

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起义成功了。

后来徐达就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几乎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一个环,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这个版本被普遍认可。

然而,陨石分析表明火星和行星这些太阳系内的天体具有与地球大不相同的氧和钨同位素组成。而地球和月球具有几乎相同的同位素组成。发表在2012年的对Apollo月球样本所作的钛同位素分析也表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组成。这与月球形成的碰撞说相矛盾。

既然月球既不是被地球俘获的一个现成天体,也不是地球与别的天体碰撞的产物。因此,月球只能是地球自身的产物。但是,地球也不具有足够的转速来把与地球紧密相连的月球部分随意抛出去。因此,月球应该是在特殊力的综合作用下从地球分离出来,进入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形成环地卫星。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月球并不是天然卫星,甚至有人大胆提出月球是外星人造来监控地球的,或是人类智慧的祖先造的,月球的诞生仍旧是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们能登上月球吗?

全文共 2560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类实现登月计划时,我们可以肯定地讲:人类是能登上月球的。实际上在很久以前,人类就想象出了很多有趣的登月方式,而许多富于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也涉及了登月旅行的内容。然而在古老的年代,人类并不了解月球的真实面目,所以把月球看成像印度和埃塞俄比亚一样遥远的地方。

据记载,第一部描述登月旅行的小说是古希腊作家卢森大约在 165 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利用一对鸟的翅膀飞上了月球。1532 年意大利诗人路德维可·阿里奥斯托写了一部伟大著作,题名为《奥兰多·弗瑞奥索》,其中的主人公是坐着《圣经》故事中的预言家伊里詹所乘坐的那种战车到达月球的。而约翰内斯·开普勒则是使他的主人公在梦中登上月球的,在这个故事中开普勒第一次真实描述了月球的特征,书中描写月球的白天和黑夜相当于地球上的两周。

自从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更细致地观测了外部空间,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后,到月球去旅行也就更为人所关注了。英国作家费朗希斯·古德温所著的《月球人》在其逝世后的 1638 年出版。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乘坐由几只巨鸟牵引的车到达月球的。不难看出,所有这些虚构的故事都是假定地球和月球之间充满了空气,在那个时代,这种假设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地球上,包括山脉顶端到处都充满了空气,这种现象是不是无止境地向外部空间无限伸展呢?直到 1643 年人们才发现地球上的空气并不是无限扩展和弥漫的。那么人们是怎样发现这一现象的呢?

水能从低处抽到高处,而抽到 10 米高时,就不能再往高处抽了。伽利略对这一现象感到迷惑不解,于是在 1643 年要求他的学生、意大利物理学家伊万格尼斯塔·托里拆利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托里拆利认为这种现象好像是由于伸到水下的泵的空心管中的空气被吸出后形成真空造成的。当一部分空气从管中被吸出后,外界空气就会给井水施加压力,并把水压进空心管中。当泵继续工作时就会有更多的空气被吸出空心管,空心管中的水就被越压越高。当水柱达到 10 米高这个限度时,水柱也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压力。一方面空气给井水液面以一定的压力,同时泵的空心管中的水柱也对井水产生一定的压力,只有在这两种压力相等的条件下才能使水柱不再升高。

为了检验这个理论托里拆利利用水银进行了实验。由于水银的密度约是水的密度的 13.6 倍,所以如果水银柱与水柱高度相等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力是水柱压力的 13.6 倍。如果空气的压力能压起 10 米高的水柱,它也应该能托起 0.76 米的水银柱。托里拆利将 1.2 米长的试管装满了水银,堵住试管开口倒置在水银槽中。当拿掉试管开口处的活塞后,水银柱开始流出试管,但并没有全部流出,而是在试管内剩下了 0.76 米高的水银柱。显然水银柱向下的压力与空气的压力平衡了。

这一现象首先说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它并非是无质量的蒸气,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实实在在的能充满每个角落的微小物质,它是不容忽视的。其次,空气柱能托起 0.76 米的水银柱这个事实说明大气压是有限的,通过这个空气柱的高度和这个柱中的空气质量可精确计算出空气的密度为 0.0013 克/立方厘米,它的密度仅为水的密度的 1/77。如果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都是均匀的,那么大气层就仅有 8 公里厚了。

正如事实表明的,大气层中不同高度的空气密度是不相同的。大气层上面的空气对低层的空气产生压力,由于空气比岩石容易压缩,所以低处空气的密度要比高处空气的密度高得多。这一事实后来被法国物理学家布雷兹·达斯科证实了。1648 年,他带着试管和水银在半山腰进行实验。当地到达 1 英里高度时,水银柱的高度应该是海平线测出的高度的 4/5 倍(0.61 米)。但实际测到的水银的高度比预想的偏低,只是偏低的幅度并不很大。当到达海拔较高的地方,空气就变得更稀薄了,而且越高这一变化越厉害。所以大气层比当时人们想象的要厚得多。

即使是大气层的厚度非常大,但在 160 公里的高处也非常稀薄,以至于可以忽略掉。这就是说,当我们从地球上出发,奔向月球时,旅途中要经过 99.95%的真空带。实际上,除了与地球表面紧密相邻的空间有气压外,其他空间只是含有微量物质的真空区。

实际上我们不用仔细研究也能看出这一事实。在托里拆利对大气层进行研究之前,人们一致认为宇宙中到处充满着空气。如果这是真的,月球和其他的物体在空气中往来穿梭时,由于和空气的摩擦作用就会不断地损失能量,那么月球的运动就会越来越慢,直至最后坠落到地球上。同时地球的运动也渐渐减慢直到最后坠入太阳。实际上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因此只可能有一种解释,即只有天体在真空中运行才没有能量损失,星体才能在它们各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不止。

由于外层空间是真空的,所以到月球去旅行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能被飞鸟和神龙带到月球上,也不可能依靠魔术战车和梦境到达月球。我们知道,想穿过真空到达月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火箭技术。牛顿于 1687 年总结出的运动定律中有一条定理,即如果物体的一部分向某个方向快速运动,则这个物体的其余部分就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因此,若一个容器装了能转化为热气体的物质,并且气体能从一个狭窄的开口迅速向下喷放,那么容器本身会向上升高,如果达到足够高的速度,它将能永远离开地球。

1650 年,法国作家塞闰奥多·博格瑞斯在《到月球去旅行》一书中谈到了到月球上去的七种方法。其中六种仅是简单的想象,不可能真正实现。然而第七种方法涉及到了火箭的原理,比牛顿创立这一理论早 35 年。1926 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琴斯·古大德建造并发射了第一个由液体燃料提供能源的火箭模型。这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实验,但它却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终于,在 1969 年 4 月 16 日,美国宇航员内尔·奥登·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上的行走。人们在登上月球后很快就证明了月球是个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世界,甚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月球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最简单的

微生物。

月球上的岩石被运回地球用于科学研究,因为月球比地球小得多,月球中心的温度也比地球中心温度低得多,所以月球状态比较稳定,很少发生火山活动。因此,月球表面的岩石存在的时间要比地球上的长得多。实际上,一些月球上的岩石早在 42 亿年前就形成了,这比地球上存在的最古老的岩石还早 5 亿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那么,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来可能性最小的理论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份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3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神话故事二: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月球神话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

月球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月球极地存在闪电土壤与太阳风暴活动密切相关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就是我们俗称月亮,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目前,美国宇航局最新研究发现月球极地存在闪电土壤与太阳风暴活动密切相关

目前,美国宇航局最新研究表明,强大的太阳风暴可在月球极地表面制造“闪电”。研究人员发现在邻近月球极地寒冷、永久阴影区域存在着闪光,很可能是蒸发和溶解冰冻土壤所形成的。

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一现象暗示着陨星碰撞月球表面会产生诸多影响。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研究人员安德鲁-约旦说:“陨星碰撞过程中,大约10%的这种土壤层会溶解或者蒸发,我们发现在月球永久阴影区域,太阳风暴形成的闪电土壤会以约10%的比率溶解或者蒸发。”

该项研究作者表示:“像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式太阳活动性,将释放较高的能量和带电粒子进入太空。地球大气层能够屏蔽多数太阳放射物质,但对于月球而言,太阳放射粒子(离子和电子)将直接碰撞在月球表面。”

邻近月球极地区域的寒冷永久阴影区域存在着“闪电土壤”,能够蒸发和溶解土壤。

据悉,月球表面之下存在两个沉积层,较大的离子无法较深地穿透月球土壤层,因为它们很可能轰击表面风化层中的离子,因此它们在接近表面的区域形成一个沉积层,然而一些微小电子会穿过,并形成一个较深的沉积层。

离子带有负电荷,而电子带有正电荷,由于相反电荷互相吸引,正常情况下这些电荷朝向彼此流动并且相互平衡抵消。安德鲁带领研究小组模拟结果显示,较强太阳风暴可导致月球永久阴影区域累积两层电荷,直至爆发性释放出来,就像一次微型闪电。月球永久阴影区域非常寒冷,表面风化层导电性非常差。因此,在较强太阳风暴时期,月球表面风化层将有望消散,积累的电荷太慢,难以避免突然放电产生的破坏效应,这一过程叫做“介电击穿”。该研究评估了这一过程影响风化层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某些联系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我们都知道月球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但是近来研究结果显示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某些联系

据日媒报道,日前,东京大学教授井出哲等的科研小组表示,造成潮水涨落的月球引力作用较强时容易发生像东日本大地震一样的巨大地震。

像造成海洋水位变化一样,月球引力也会让地面压力产生变化。尽管该变化与通过地震释放的能量相比是非常小的,但研究成果显示有可能触发大地震。该小组指出:“在引力较大的日子,小块岩石的破碎可能容易演变成大地震。”

过去也有研究指出地震与月球引力有关,但此次研究的特点在于使用了超过1万次的地震数据并对地震前开始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

科研小组分析了以大约15天为变化周期、引起潮水涨落的引力在地震前一天如何作用于震源附近。结果发现,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在内,里氏8.2级以上的12次巨大地震中有9次发生在15天周期中引力特别强的日子。

目前,有关于这项工作的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近期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地球科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月球上的白色条纹是什么?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环形山周围辐射出白色和明亮的条纹,称为月球辐射条纹,当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发光。第谷陨石坑的辐射模式最长,几乎占了月球表面的一半。然而,哥白尼环形山的辐射模式是短而不直的,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哥白尼陨石坑几乎没有辐射线,但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陨石坑壁非常坚固,一般不会坍塌。

用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覆盖着像高尔夫球一样的小凹凸坑。这是火山口。大多数陨石坑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陨石的撞击。一小部分可能是由于月球本身的火山爆发。

环形山周围放射出白色明亮的条纹,称为月球辐射条纹,当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发光。第谷陨石坑的辐射模式最长,几乎占了月球表面的一半。然而,哥白尼环形山的辐射模式是短而不直的,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哥白尼陨石坑几乎没有辐射线,但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陨石坑壁非常坚固,一般不会坍塌。

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月球上的环形山几乎没有改变,环形山的正面被强烈的辐射(太阳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逐渐变黑。当陨石偶尔坠落并与月球表面碰撞时,里面的新岩石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月球看起来是白色的,闪闪发光。

这种辐射模式不仅存在于月球上,也存在于水星上,类似的结构也存在于环绕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月球温度升高?美最新研究揭秘月球变暖原因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导致了地球变暖。现在,这种变暖趋势已经延伸到了月球

最近,《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论文解释了阿波罗登月和导致月球温度上升的原因

月球的大部分被一层称为风化层的明亮尘埃覆盖。当月亮遇到阳光时,白色的风化层实际上起到了反射的作用。

研究表明,即使宇宙飞船不会释放会导致月球温度升高的化学物质或任何类似物质,来访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或骑车时也会破坏风化层,留下暴露在外的黑暗月球土壤。黑暗的土壤会吸收更多的光,减少反照率,增加热量。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两个着陆点拍摄的最新照片显示,宇航员旅途中的风化层已经变黑。

研究人员说,“由于宇航员的活动,风化层吸收的平均太阳热量略有增加,这导致了月球变暖。”

人类访问带来的轻微变暖效应不会对月球研究产生太大影响,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人类如何无意识地改变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观测对火星计划也有一定价值,即如何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人类活动对火星表面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分子现身月球光照区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究竟有没有水?科学家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此前科学家推测,月球背面常年阴暗的陨石坑里可能藏有冰。如今,最新研究证实,月球光照面也可能存在水。

10月26日,《自然·天文学》发表文章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依靠平流层红外天文台“索菲亚”,在月球光照区——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维斯环形山表面,首次探测到了水分子

这一发现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而不仅限于阴暗的月背。换句话说,即使在太阳辐射下,水也能在月球表面存在。

在阳光照射的月表,水分子想保留下来非常不易。此次的探测数据显示,水被“困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浓度为百万分之100—400,相当于每千克月壤中含有100—400毫升水,这比撒哈拉沙漠还要干燥100倍,不过精确的水含量需要进一步验证。

另据论文介绍,探测到的水可能储存在月球表面的玻璃般物质中或是晶粒之间,这些玻璃般物质或晶粒能在恶劣环境中对水起到保护作用。

没有大气层保护,月表太阳照射面的水源是否可以利用?“这还需要弄清楚水在月表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是否能长期保存等。”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认为,这需要搞清楚水含量是否足够高,在哪些地区富集,是否能达到开采的级别,水在月表储存的机制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把水有效地收集起来。

“这些发现确实令人兴奋,很有研究和应用的前景,但成本目前还无法预料。”周礼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俄媒:专家批俄罗斯建造月球基地计划不切实际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基地的虚拟地图

根据该计划,“载人飞行”领域包括一系列项目:建造一级月球基地的地面原型,包括四个模块:生活区、实验区、动力区和现代中枢中心,以便系统地协调和测试所采用的结构和技术决策;制造在月球上从事建筑、安装和挖掘的机械和设备,包括移动式起重机、筑路机、挖掘机、电缆铺设机和负责月球地形勘测的移动式机器人。

根据该报告,从2018年起,月球基地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将得到资助。航天局希望这部分工作将在2025年前完成,费用为103.7亿卢布(约2.95亿美元)。

今年4月12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率先表示,俄罗斯计划在未来开发月球。随后,由俄罗斯科学院、联邦航天局下属的几家企业和莫斯科大学联合起草的俄罗斯月球探测概念草案正式发布。根据这份文件,俄罗斯将在本世纪中叶建立一个载人月球基地和一个能够开发月球资源的试验场。旨在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首次载人登月计划将于2030年进行。

报道称,俄罗斯月球探测概念文件的命运目前还不得而知:不清楚它是被通过还是被搁置。然而,该文件的起草者显然非常重视月球基地项目,并开始规划建设细节。

报告称,专家们显然对该计划并不乐观。空间政策研究所的专家伊万·莫伊瑟夫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建造月球起重机。我们应该从完善月球探测技术和设备开始。目前的技术和设备存在许多问题,在更遥远的将来投资100亿卢布进行理论研究是不合适的。我们的研究所擅长设计月球基地、月球拖拉机等等,但是当涉及到实际建造这些设备时,许多事情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些理论设计很可能是徒劳的。”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通信院士安德烈·约宁认为,将月球设备纳入月球探测的想法是错误的。他说:“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员已经学会了写各种漂亮的文件和想法。他们看起来很有逻辑,但实际上他们严重脱离了现实。在实施过程中,投资的期限和金额被迫不断调整和拖延。应该从一开始就为空间领域制定一个明确的总体计划。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国家空间战略是什么。没有它,设计一台月球拖拉机是没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