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天文学家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天文学家问题。

分享

浏览

5704

文章

80

英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大黑洞 黑洞是什么?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体之一,它是一种极度密集的天体,由极度强大的引力场所包围。在黑洞的引力场中,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因此黑洞被形象地称为“自然界的吞噬者”。英国天文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黑洞。该黑洞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300亿倍,距离地球约3亿光年。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黑洞的形成是由于某些恒星在死亡时,其核心会塌缩成一个非常小的物体,密度极高,重力极强,吞噬一切。黑洞的大小是由其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其体积越大,引力场也越强。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黑洞,其中最大的黑洞位于宇宙中心,质量相当于太阳的4亿倍。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大的黑洞,以便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这一次英国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大黑洞,不仅让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希望。黑洞的研究对人类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存在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预测宇宙的未来。

黑洞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黑洞的存在和性质都是非常神秘和复杂的,科学家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观测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研究需要使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这也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资源。黑洞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希望科学家们能够继续努力,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做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可以当天文学家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尧米是罕见的一个长度单位,1尧米等于1亿亿亿米也等于100亿亿亿厘米。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怎样可以天文学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斗七星在天文学上称为什么

北斗七星在天文学上称大熊座。大熊座(UrsaMajor,UMa)是北天星座之一,位于小熊座、小狮座附近,与仙后座相对。春季适合观察,是著名的北斗七星所在星座。

北斗七星(TheBigDipper),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等七星组成。

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指哪颗星

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指牛郎星。

河鼓二,即著名的"牛郎星","天鹰座α"(Altair),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在日文中称作"彦星"。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在星空观测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天鹰座β、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

不可能出现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不可能出现的天文现象是月环食。由于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的4倍,即使在月球轨道上,地球的本影直径仍为月球的2.5倍,远大于月球;地球挡住了阳光,地球本影长度大约是月地平均距离的3.5倍,月球直径远小于地球直径,因此绝不可能形成月环食。

天文望远镜的作用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捕捉天体信息的主要工具。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第一台望远镜开始,望远镜便不断发展,从光学波段到全波段,从地面到空间,观测能力越来越强,可捕捉的天体信息也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

怎样可以当天文学家

1、多关注新闻和相关科技类节目。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不能做固步自封的人,各个专业必需不断学习,才能及时了解现在科技发展;

2、可以参考遵循一万小时定律。美国两位知名作家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核心讲述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为此学习或练习累计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此行业的专家。这个定律和生活阅历让人们相信,很多优秀和成功的人,都是不懈努力和坚持的人;

3、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当孩子希望成为一个天文学家时,家人需要帮助和支持孩子内心确定目标,去激发他的潜能,配合孩子实现每一个小目标;

4、明确目标。明确如何通过学习完成每一步的目标,从易到难,达到小目标,最后实现大目标。目标越具体明确,越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

5、好好学习,具备天文学家的资历。所有天文工作者和天文学家都必需是博士学历,学识广博。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必需数学、物理专业成绩出众,所以要实现天文学家的梦想必需加倍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天文学家要展开一场辩论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外国媒体《边缘》,一些科学家可能仍然对冥王星在10年前被“降级”为矮行星感到愤愤不平。他们可能对即将到来的辩论感兴趣,这场辩论将主要讨论是否恢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u=632059468,1007070275&fm=26&gp=0

艾伦·斯特恩是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最大捍卫者之一,他将与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前主席罗恩·埃克勒斯举行一场辩论。本组织是负责重新定义“地球”一词的全球性组织。最后,IAU决定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这个名称与“行星”一词完全不同。这一变化引起了人们对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的焦虑和不安。也许新定义最大的批评者是斯特恩,美国宇航局新视野任务的首席研究员,该任务于2015年7月首次对冥王星进行了探测。

“重新定义行星的过程有严重的缺陷,甚至被接受这一结果的人广泛批评,”斯特恩在《华盛顿邮报》与新视野科学家大卫·格林斯珀的专栏中写道。

2005年,当天文学家在太阳系边缘发现另一个与冥王星大小相同的天体时,“行星”的辩论真正展开了。被称为厄里斯的天体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第十颗行星。然而,随着天文学家开始在遥远的太阳系发现越来越多相似的天体,专家开始怀疑行星的定义是否已经改变。

2006年,IAU在布拉格举行了一次会议,提出了“行星”一词的正式定义。IAU负责命名天体,因此此类工作属于该组织的范围。会议结束时,IAU确定每个天体必须满足三个标准才能被认为是行星:它必须围绕太阳运行,它自身的重力足以克服它的刚性,使天体呈球形,它必须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

第三个标准最终导致了行星科学中的大量戏剧性事件。从本质上说,这意味着行星的轨道必须清除掉大多数其他物体。冥王星的轨道上布满了其他许多小的冰状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它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

一些科学家拒绝接受这个定义,并一直呼吁逆转。现在,斯特恩将有机会与一个被认为对改变世界地位负有责任的人进行辩论,他已经尝试探索了近十年。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有趣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最遥远的天体——“遥远”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中最远的恒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100多倍,离太阳的距离是120个天文单位。在寻找神秘的行星x或第九颗行星时,一组天文学家发现了它。国际天文联合会给它取了个临时名字“2018 VG18”和“FarOut”。

2018年11月,夏威夷的8米“昴宿星望远镜”首次发现了“遥远”。然后在12月初,智利麦哲伦望远镜的后续测量证实了它的存在。根据这些观察,这个物体可能在5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它应该是球形的,它的颜色是粉红色的,并且它被认为主要是冰。目前,我们对2018 VG18了解不多。人们认为它的运行速度非常慢,绕太阳运行需要1000多年。

研究小组表示,2018年的VG18运行非常缓慢,因此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全确定其轨道。

华盛顿卡耐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在本周的暴风雪中再次观察到地球最远的“亲戚”。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一个木星那么大的黑洞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有证据相信一个木星大小的黑洞像一个巨大的星际旅行者一样在银河系中游荡。

虽然黑洞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他们仍然在他们一直追踪的天云周围发现了异常。

“当我第一次开始检查阿尔玛数据时,我非常兴奋,因为观察到的气体显然是在绕轨道运行,这表明有一个巨大的隐形物体潜伏在这里。”日本国家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竹川顺亚告诉《新科学家》(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的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是由射电望远镜组成的天文干涉仪)。

该团队正在观测两个昵称为“气球”的天云,它们距离银河系26000光年。一般来说,天云是由气体撞击超新星或另一天的体云形成的。不管怎样,天云都会膨胀或者呈现出一个V形图案。然而,这一次他们发现几股气体围绕中心点旋转。

根据气体的运动,他们计算出吸引气体的物体的质量是太阳的30,000倍,大约是木星的大小。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

像这样中等大小的黑洞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天体现象。大多数黑洞要么是相对较小恒星的坍缩产物,要么是超大质量黑洞。人们普遍认为超大质量黑洞是与它们所在的星系同时产生的。

天文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中心附近有两个潜在的中等大小的黑洞。第三个中等大小黑洞的发现并不是决定性的大发现,但它也具有启发性。哈佛大学的阿维·勒布告诉《新科学家》。人们通常通过黑洞的象征性特征来判断黑洞的存在,如喷流、相对运动产生的宽发射线,或x光或无线电波段的非热辐射勒布补充道。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计算了可观测宇宙中产生的星光总量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NGC 362是一个有100-110亿年历史的星座,来自宇宙中恒星形成的顶峰。

根据该小组的测量结果,在过去130亿年中,恒星发出的星光总量为4× 10 84,即4后接84个零。

既然宇宙大得不可思议,天文学家如何计算它?

研究人员筛选了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九年的数据,并分析了来自火星的伽马射线如何与“宇宙雾”相互作用,以计算产生的总亮度。

这种“宇宙雾”,更正式地称为银河外背景光(EBL),由恒星发出的所有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波长的光组成。

当伽马射线(最高能的光)穿过“宇宙雾”时,它们与其他波长的光子碰撞,产生电子和正电子。

通过分析来自火星的739组伽马射线的这些特征,天文学家可以测量宇宙历史上任何给定时间任何给定地点的“雾密度”。

首席研究员马可·阿杰罗说:“穿过星雾的伽马射线光子很可能被吸收。通过测量吸收了多少光子,我们可以测量雾的厚度,并估计整个波长范围内的光量。”

费米以前被用来研究银河系外的背景光,但是新项目的数量是以前尝试的五倍。

因为它们位于空间的不同部分,距离也不同,研究小组可以比以往更深入地探索空间,追溯过去。

此外,这项研究还可以确定100-110亿年前恒星形成高峰期的宇宙状态。该团队表示,新的伽马射线图为进一步的空间/时间探索任务(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宇宙历史上的第十亿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目前,卫星还没有探测到它,但我们的测量使我们能够侦察到它。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一条回到大爆炸的路,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广义相对论被证实!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光线被黑洞拉伸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捕捉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它将恒星发出的光拉长。这是他们追踪这颗恒星近30年后发现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在强引力场的作用下会伸长,波长变长并向红波方向移动,这就是所谓的引力红移效应。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黑洞附近发现它。

当S2星穿过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时,强大的引力场导致它的光向光谱的红色一端移动。资料来源:ESO/m . Kornesser

"这是深入理解黑洞的一大步."荷兰拉德堡大学的天文学家海诺·法尔克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发现这些效应真的很令人惊讶。”

最近,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莱因哈特·根泽尔领导的一个小组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道了相关结果。该团队包括来自德国、法国、葡萄牙、瑞士、荷兰、美国和冰岛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根泽尔和他的同事一直在追踪明星S2的“旅程”。科学家们使用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望远镜观察它围绕黑洞的椭圆轨道。黑洞位于人马座,距离地球26000光年,质量是太阳的400万倍,在银河系中产生一个强大的引力场。这使得它成为寻找相对论效应的理想目标。

今年5月19日,S2通过了历史上最短距离的黑洞。研究人员使用包括重力在内的设备来追踪恒星的路径。

重力是一个干涉仪,结合了四个8米望远镜的光线,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通过我们的测量,黑洞物理学的大门已经进一步打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和团队成员弗兰克·艾森豪尔说。

重力测量了S2在天空中的运动。以最快的速度,这颗恒星以每秒760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过(接近光速的3%)。与此同时,另一个装置研究了当S2经过黑洞时,它移动到地球和离开地球的速度。结合这些观察,根泽尔的团队能够探测到这颗恒星的引力红移——描述了它的光是如何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拉伸到更长的波长。这种现象符合广义相对论的预测。

"我们的测量结果再也不能用牛顿理论来描述了。"巴黎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奥德尔·施特劳布说。对S2的进一步观察可能会证实爱因斯坦的其他预测,比如旋转的黑洞如何拖动周围的时空并把它们拉在一起。

“他们的数据看起来很漂亮。”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安德里亚·盖兹说。盖兹的团队正在使用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来测量恒星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路径。

S2花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围绕黑洞的一整圈,所以两个团队都急切地等待着今年它围绕黑洞的近距离轨道。然而,盖兹说他的团队计划在今年年底公布研究结果。

今年4月,S2达到了地球上可见范围内的最高速度。五月,它移到了离银河系中心最近的地方。在8月底和9月初,它将减速到最低速度。"我们花了20年才等到这一刻。"盖兹说,“我们会一直等到这个迂回的过程结束,并且这个明星已经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

随着第三个事件的到来,S2已经开始放慢从地球出发的方向。上述美国和欧洲团队正在密切观察。"现在是最紧张的时刻。"盖兹说,“这特别令人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首次确定了高能中微子来源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来自许多国家的天文学家团队首次发现了超高能中微子的来源:0506+056,一种距离地球40亿光年的姚变体。

姚变体模拟图。照片:DESY/科学交流实验室。

中微子是不带电荷的亚原子粒子,可以自由穿过人体和行星。它们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很难捕捉和检测。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教授加里·希尔说:“这些高能中微子是在宇宙射线粒子加速、能量上升并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因此,我们所发现的不仅是中微子源的第一个证据,而且也证明了银河系是宇宙射线加速器。”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教授弗朗西斯·哈尔曾说:“有趣的是,天体物理学界普遍认为,姚变体不可能是宇宙射线的来源,但现在我们至少已经确定了高能宇宙射线的来源,因为它产生中微子。中微子是π介子衰变的产物。要产生中微子,你需要一个质子加速器。”

2013年,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研究站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首次宣布,他们已经捕获了来自银河系外的高能中微子。

希尔说:“这一次,我们找到了确切的来源,姚变种。它是一种高密度、高度可变的能源,存在于主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中。”

天文学家对姚变异体0506+056的观测是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的交叉。上图显示了伽马射线观测下的天空,在它中心的广阔区域上有超过10亿电子伏特的能量。该图还显示了耀斑活动开始前8个月内,2017年4月由姚变种探测到的伽马射线数量。颜色越亮,意味着伽马射线越多。我们银河系中最明亮的光源之一是:蟹状星云及其脉冲星(图中上部),以及超新星遗迹IC443,也被称为水母星云(左上角)。照片:美国宇航局/能源部/费米实验室合作。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TXS 0506+056位于猎户座左侧的夜空中。

2017年9月22日,南极洲的IceCube望远镜探测到一个极高能量的中微子事件。

姚变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光和基本粒子的双射流,像激光束一样,从黑洞旋转轴的两极出现。

冰立方配备了几乎实时的报警系统。一旦极高能量的中微子与冰立方或其附近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天文台将把坐标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其他望远镜进行后续观测。

大约20个空间/地面观测站对冰立方的警报做出了回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加那利群岛的魔术望远镜和纳米比亚的高能立体望远镜系统都探测到了源自TXS0506+056的高能伽马射线活动,这表明姚变体可能是来源。

加文·罗威尔是英国皇家科学院团队的一员,也是阿德莱德大学的一名科学家,他说:“这个结果表明中微子天文学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并进一步为研究人员利用伽马射线和无线电波进行观测开辟了可能性。”

阿拉巴马大学的马科斯·桑坦德教授说:“我们已经开始用光以外的方法进行天文观测,把电磁学和其他测量方法结合起来,进入了所谓的‘多信使天文学时代’。”

法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法国·科尔多瓦说:“今天,从电磁辐射和重力波到中微子,每一个信使都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对天空中的物体和事件有了重要的新认识。”

蝌蚪工作人员从sci-news编译,翻译狗格格,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一个黑洞“打了两次嗝”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黑洞不是人们想的那样。它们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吞噬周围的物质。最终,它会平静下来,因为所有周围的物质都被吸干净,耐心地等待下一个“猎物”经过。

当黑洞发现新物质时,它将再次开始“吞噬”并同时喷射出巨大的粒子束。但是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声称他们第一次捕捉到了同一个黑洞,并且两次喷射出粒子束。

这两个黑洞相隔10万年,证实了超大质量黑洞有一个休眠和觉醒的周期。

黑洞不是动物性的,它们没有生命,也没有意识,但是它们利用巨大的重力将周围的外部物质吸进内部的方式非常类似于动物的狩猎行为。

我们已经习惯了“黑洞会吞噬周围的一切”的说法,但有趣的是,黑洞不会吞噬一切,而是会“吐出来”。

当它们吞噬气体或恒星时,它们也会在地平线附近产生一股强大的高能粒子流,并被保持在一个不会永远消失的点上。

博尔德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员朱莉·科默福德说:“黑洞是贪婪的掠食者,餐桌礼仪也不好。”

“我们之前已经捕捉到几个黑洞打嗝,但那只向外喷射出一个粒子束。然而,这一次我们观察到了一个星系中的黑洞,它喷射出了两股粒子流。

这个超大质量黑洞位于一个叫做SDSS J1354+1327(简称J1354)的星系的中心。该星系距离地球约8亿光年。在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中,黑洞被证明是非常明亮的强X射线源,甚至是太阳的数百万或数十亿倍。

研究人员将钱德拉太空望远镜的数据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可见光图像进行了对比,发现黑洞被一层厚厚的灰尘和气体所包围。

科默福德说:“我们观察到一个与理论推测一致的现象。黑洞吃了一顿饱饭,打嗝,打了一会儿盹,然后醒来吃东西,打嗝,重复这个循环。幸运的是,在观察这个星系时,我碰巧看到了黑洞两次物质喷射留下的证据。”

这是气体中的两个气泡,一个在黑洞上方,另一个在黑洞下方。研究人员计算出这两个气泡出现在不同的时间。

较低的气泡从J1354星系中心向外膨胀了约30,000光年,而较高的气泡向外膨胀了3,000光年。这些费米气泡通常是在进食后在黑洞中发现的。

根据这两个气泡的运动速度,科学家认为这两个进食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0万年。

这个黑洞究竟吃了什么才能进入并使它如此难以消化?另一个星系。

J1354有一个相邻的伴星系,通过星系间的碰撞连接在一起。来自第二个星系的物质向黑洞旋转,然后被吃掉。

丽贝卡·内文说:“我们发现上面的气泡与冲击波的前沿相一致,而下面的气泡与黑洞早期的喷射相一致。”

银河系的人马座A*在一次喂食事件后也有一个费米气泡,黑洞也在它的中心。就像J1354星系中黑洞的活动周期一样,天文学家相信人马座A*也会再次被吞噬。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31次会议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猜了20年的银河系神秘微波信号来自钻石云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中的几个区域将发射神秘微波光,这让科学家们困惑了20多年。这种信号被称为异常微波辐射,通常由高速旋转的纳米粒子释放。

但是它们是什么样的纳米粒子呢?经过多年的观察,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天文学家简·格里夫斯团队已经确定了三个神秘信号的来源:三个孕育新恒星的原行星盘。

这些原始行星盘的红外信号符合纳米尺寸钻石晶体的独特特征,即它们是三簇钻石云。

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11日北京时间23: 00的《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许多新生恒星被原行星盘结构所包围,原行星盘结构通常是一团致密的气体,含有构成未来恒星系统的物质,就像一个炽热的熔炉。这种高能环境促进了比沙子小10万倍的纳米金刚石的形成。此前,在地球上也发现了含有纳米钻石的陨石。

格里夫的团队使用西弗吉尼亚州的绿色海岸射电望远镜和澳大利亚密集阵列望远镜观察了银河系中的14颗新生恒星,其中3颗释放出明显异常的微波辐射。这也是氢化钻石的特征信号,出现在这三颗恒星的红外光谱中。氢化金刚石是一种表面被含氢分子包围的金刚石结构。

“如果这是一个巧合,那就不到万分之一。”绿色海岸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大卫·福尔格说。

以前,关于异常微波辐射源的主流推测是一类叫做多环芳烃的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广泛存在于星际空间,发出独特的弱红外光,但波长与纳米金刚石发出的红外光不同。

“用霍姆斯式的逻辑来排除其他可能性,我们现在可以说,产生这种微波光的最佳候选者是存在于新生恒星周围的纳米钻石。”格里夫说。

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星系诞生初期的环境,而且与大爆炸的研究密切相关。根据宇宙膨胀理论,宇宙在大爆炸后的很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如果膨胀速度超过光速,它将在宇宙微波背景信号中留下独特的偏振轨迹。然而,高速旋转的纳米金刚石发出的信号很难被极化。研究大爆炸“余辉”的天文学家必须移除这种有希望的微波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似乎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一个由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最近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6500万光年的星系,其中几乎没有暗物质,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暗物质。负责这项研究的人说,虽然这种现象不能推翻科学家对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它可以完全改变天体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定义。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对暗物质了解不多。对于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单个粒子有多重,或者暗物质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学领域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人能捕捉到地球上的暗物质粒子。

但是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事实。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主宰着整个宇宙,其总量甚至是普通物质的五倍。因为星系旋转太快,如果没有额外的暗物质存在,这些星系将根据现有的物理定律崩溃。例如,银河系旋转非常快,所以它包含的暗物质肯定比普通物质多30倍。事实上,天文学家研究过的每个星系都包含暗物质。

但是现在天体物理学家似乎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

一个由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6500万光年的星系,其中包含的暗物质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暗物质。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科学家测量了银河系中10个球状星团的转速,每个球状星团都包含数百万颗恒星。他们的测量显示,这个星系中的恒星能够控制自己的旋转速度。耶鲁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彼得·范·多克姆指出,与其他亮度相同的星系相比,“它的暗物质比我们预期的少400倍”。

多姆指出,这种现象非常奇怪。虽然它不能推翻科学家对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它可以完全改变天体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定义。目前,科学家认为星系是由暗物质云形成的,恒星只能在原始暗物质的基础上形成。哥伦比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耶利米·奥斯特克指出,“星系的形成是暗物质积累的过程。然后普通气体物质落入暗物质云中,逐渐演化成恒星,然后形成星系。”

多姆指出:“矛盾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这就像发现了一个没有骨架的天体。它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形成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詹姆斯·布洛克说,推翻最初的理论还为时过早。他指出星系NGC105DF2正在围绕另一个星系运行。他说这个星系可能像其他星系一样有很多暗物质,而邻近的星系带走了暗物质。

想象一下,你可以把暗物质完全看作是分散粒子的集合,你可以把暗物质想象成单个粒子的集合。当然,与普通物质不同,暗物质可以聚集成恒星和行星。布洛克说:“最好把它想象成一种流体,就像一片黑暗的海洋。”主流暗物质理论预测,这些“海洋”流体粒子在太空中围绕星系运动,就像彗星围绕太阳飞行一样。布洛克认为,当暗物质粒子到达轨道顶端时,来自附近星系的力量可能会带走它们。

奥斯特克说,下一步是找出这个星系是一个例子还是一个正常的例子。如果天体物理学家发现更多类似的星系,他们将不得不修改现有的暗物质理论。当前的主流理论认为暗物质由所谓的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组成,每个粒子都比质子稍重,这不能解释星系中没有暗物质的原因。

其他理论可能更好。例如,奥斯特克提出了一个理论,可以预测某些星系中暗物质的含量非常低,暗物质粒子比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轻1030倍。

布洛克说,如果目前的理论是错误的,它也将影响在地球上捕获暗物质粒子的实验策略。例如,南达科他州的勒克斯-泽普林实验、意大利的谢诺恩1号实验和华盛顿州的ADMX实验都试图找出暗物质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他们希望通过天文观测来指导探测器的设计。LUX-ZEPLIN和XENON1T都使用液态氙来寻找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ADMX正在寻找另一种暗物质候选物,叫做Axion,它比WIMP轻,需要不同类型的探测器。

多姆和他的团队计划继续寻找类似的星系或任何其他奇怪的东西,以挑战目前对暗物质的理解。2016年,他们发现了一个旋转速度非常快的星系,并推断其暗物质含量高达99.99%。“这个星系是一个相反方向的惊喜,”他说。同样,他们也不知道这个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他们希望这些奇怪的星系能帮助像奥斯特克和布洛克这样的理论家更好地理解暗物质是什么。“我们对暗物质知之甚少,所以任何新理论都是受欢迎的,”多克拉姆说。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看见了黑洞在打饱嗝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我们是人还是小动物,“打嗝”可以说是一件相对常见的事情。但是对于宇宙中的黑洞,如果我说它会打嗝,你会相信吗?

事实证明,黑洞有一个类似人类打嗝的习惯。天文学家刚刚捕捉到宇宙中最具破坏性的实体之一出现打嗝的照片证据。这个黑洞不是打嗝,而是连续两次打嗝。

科学家已经使用哈勃和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人类最强大的太空观测工具,在两个不同的事件中观测到遥远星系中发射热气的黑洞。名为SDSS J1354+1327的星系距离地球约8亿光年。

天文学家在本周美国天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展示了这些观测结果。在最清晰的图片中,一个巨大的打嗝开始从黑洞的左上角射出,而一个更老的打嗝的残余可以被发现,并且仍然消散在下方。

虽然这两个事件被认为相隔约10万年,但当我们谈论黑洞活动时,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

研究人员认为,黑洞打嗝是因为它正在消耗大量附近的物质,而黑洞的大肚子正在吸收大量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托勒密真的是欺世盗名吗?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托勒密是著名的希腊天文学家,深受地心说的影响。托勒密的地心系统理论认为,地球固定在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绕地球旋转。这个概念是他理论的基础。后来,他的理论被推翻,但他仍然被公认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然而,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文学家牛顿质疑托勒密是否是天文学家。牛顿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托勒密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规则后得出了这个结论。他说托勒密根本不是天才,而是个骗子。

后来,牛顿在《托勒密的罪行》一书中指出,托勒密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不惜捏造观测结果,甚至他还篡改了一些早期天文学家的发现和观测记录。

牛顿找到了证据来证明他开创性的断言。首先,他将托勒密在特定时期观测到的月球位置的数字记录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月球的确切位置进行了比较,发现与托勒密宣称的观测结果有太多的差异,这不能用古代仪器缺乏精确性来搪塞。托勒密的观察比他之前几百年用肉眼观察的还要不准确。托勒密的数值误差超过了1/4度。所以看起来误差不大,但这意味着托勒密只把仪器对准了月亮的边缘,而不是月亮的中心。即使是新手也不应该犯这样大的错误,更不用说天文学家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错误的数值与托勒密自己假设的天文公式相吻合。

牛顿还声称托勒密曾经报道过一个绝对没有人能做出的观察,这可以说是一个骗子!托勒密报告说,这一观察是由古代天文学家希帕库斯完成的。他提到的观测是公元前200年9月22日下午6: 30的月蚀。但是我们现在知道月亮在托勒密时间后半小时升起。因此,如果原始观察记录不是伪造的(如果它是伪造的,托勒密应该看到它),那么应该是托勒密改变了希帕丘斯的观察结果,或者观察结果是他自己伪造的,并且坚持认为它是由受人尊敬的希帕丘斯描述的,并且增加了伪造值的动量。由于希帕克的记录已经丢失,我们没有办法研究它们。然而,他关于日食时间的说法与托勒密的理论预测完全一致。牛顿非常确定是谁在耍花招。

根据牛顿的猜想,唯一可能的结论是托勒密以他的假设为基础,然后计算支持他的主张所需的价值,并声称该价值确实是从观察中获得的。他还详尽地描述了所使用的观察仪器和方法,这只会让他的大骗局更加可信。

牛顿的著作非常复杂,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牛顿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托勒密的学术欺骗不仅会对天文学有害,而且会毁掉他自己。因为像托勒密这样拥有优秀设备的科学家并不难获得真实的观测值,或许基于这些真实值,他可以发现太阳系的真相: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这个真理直到14世纪后才被发现,但是哥白尼的数学方法和观测仪器并不比托勒密的更精确。

不管托勒密的理论体系是否科学,他仍然是科学史上著名的伟人之一。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信息,以便我们能够充分了解这位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张衡是宋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吗 张衡是宋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对吗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字平子,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是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人物简介

张衡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他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类似于地球的岩质行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岩质行星又称“岩石行星”,其主要组成成分与类地行星、地球型行星相似,都是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近日,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类似于地球的岩质行星,该行星还环绕着比邻星运行。目前关于这颗行星的更多细节还未公布,但在此之前,从未有科学家发现距离地球如此之近的岩质行星。

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在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旁发现了一颗行星,这颗行星有可能和地球很相似。8月2日,欧洲南方天文台(ESO)下属的智利拉西拉天文台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表明这是一颗可能适宜宜居的岩质行星,并且它还环绕着比邻星运行。

消息来源于团队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表示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学家会在本月的晚些时候正式宣布这一发现。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官员对这一消息不置可否。欧洲南方天文台发言人理查德-胡克表示,我们对其来源毫不知情,欧洲南方天文台目前为止对此没有进一步的评论。

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距太阳只有4.25光年。红矮星是一种比太阳更小,温度也更低的恒星。它们占银河系中全部恒星的约四分之三。它离半人马座α星的另外两颗星只有0.24光年远,许多天文学家将比邻星视为后者系统的一部分。在2012年,天文学家宣布,拉西拉的高精度径向速度恒星搜索器在半人马座α星B旁发现了一个大致和地球等大的岩质行星。当时发现团队表示,这颗被命名为半人马座α星Bb的行星每3.2天绕其炽热的母星运行一周,因此对于生命而言其表面太过炎热了。

然而在2015年,一项研究指出,当年被认为是发现半人马座α星Bb的信号纯粹只是一个噪声信号,因此这个行星几乎肯定是不存在。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并确认了超过3200个系外行星,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功劳。开普勒的成果暗示银河系里的每一个恒星平均拥有至少一颗行星。

天文学家表示:“发现绕比邻星运行的这颗行星让人非常激动。这使人类到访附近恒星系统显得更加有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用20种原色呈现绚丽银河系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用20种原色呈现绚丽银河系。我们的肉眼之所以不能看到银河系的所有颜色,是因为肉眼以三原色为基础观察眼前的景物,这三原色仅仅是红、绿和蓝色。而现在天文学家借助位于西澳大利亚默奇森射电天文台的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MWA)去观察遥远的银河系,并以20种原始颜色呈现多彩绚丽银河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天文学家通过澳大利亚默奇森宽场阵列望远镜进行了“银河系和银河系之外全天WMA测量(Gleam)”。此次勘测拍摄的宇宙图像超出了人类眼睛的能力范围,是以20多种原始色彩呈现绚丽宇宙。

勘测拍摄了整个南部天空,但不包括麦哲伦星云和10度银道面的银河系纬度范围。这意味着该观测图像中包含着307456个星系,Gleam测量射电以频率70-230赫兹穿越太空,同时,一些射电在宇宙中穿行了数十亿年时间。

研究人员指出,此次射电勘测活动首次呈现宇宙详细的彩色结构图像。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所(ICRAR)娜塔莎-赫尔利-沃克是该项研究负责人,她说:“人类眼睛仅能对比分析3种基础原色,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相比之下,Gleam勘测任务拍摄到更清晰的宇宙图像,以20个原始色彩呈现绚丽的宇宙。

展开阅读全文

美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两颗卫星,已知卫星数达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两颗卫星,已知卫星数达 24 颗

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美国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天王星的两颗卫星,从而使天王星已知卫星总数增至 24 颗。

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在一份新闻公报中介绍说,天文学家们是根据“哈勃”上的先进测绘照相机于今年 8 月 25 日所拍摄的照片而获得这一发现的。这两颗卫星过于黯淡,只相当于天王星亮度的 4000 万分之一,以致美国“旅行者 2 号”飞船 1986 年从天王星附近飞过时,都未能探测到它们。参与对“哈勃”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人员肖沃尔特认为,新发现充分证明基于地球和地球轨道的天文观测仪器,近年来观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新观测到的两颗卫星直径分别只有 12 公里和 16 公里,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两颗天王星卫星。它们的运行轨道与天王星的距离,比天王星 5 颗直径几百公里的主要卫星都要近。天文学家们说,在天王星诸卫星中,有多达 13 颗在相对更靠近天王星的轨道上运行,这些卫星在如此拥挤的一个区域中共处,很可能因彼此间引力的影响而不太稳定。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观测,更精确地搞清新发现的两颗卫星的轨道,进而加深对天王星卫星系统形成及稳定机制等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完成太阳系邻近恒星普查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完成太阳系邻近恒星普查

经过历时 15 年马拉松式的观测,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宣布完成了对银河系中距太阳系最近的 1 万多颗恒星的普查。初步分析显示,银河系演化史可能远比科学家早先认为的要复杂。

银河系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生活的“家园”。然而,科学家们对于太阳系的恒星“邻居”一直缺乏全面了解,甚至由于观测不够而存“偏见”。15 年前,丹麦、瑞士和瑞典等国天文学家开始联手对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展开观测。他们本月正式发布了这项规模浩大的计划已告完成的消息。他们撰写的论文即将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

在 15 年中,天文学家实际进行了 1000 多个夜晚的观测,观测对象涉及 1.4 万多颗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观测总次数达到 6.3 万次,平均对每个恒星至少观测 4 次以上。在观测基础上,天文学家们确定了所有这些恒星的年龄、化学元素构成、在银河系中的运行轨道、三维空间运动速率等特性。观测发现,1.4 万多颗恒星中约三分之一至少带有一颗伴星。

这一万多颗恒星与太阳都比较相似。天文学家们认为,研究这类恒星是从整体上深入了解银河系的最佳途径。此前普遍认为,银河系虽然在诞生早期比较动荡,但在其后的演化过程中应该相对宁静。但是,对新观测结果的初步分析显示,在银河系整个演化历史上,恒星运动方向等一直都受到气体云、黑洞等的干扰。天文学家们说,这一结果意味着,银河系演化过程比传统模型的假设更为复杂和混乱。超新星爆发、星系间冲撞等决定了银河系是一个极富生机的所在。

专家们认为,这项观测计划的完成堪称银河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参与观测的天文学家们说,借助新普查结果不仅可以计算出银河系中恒星过去的所在位置,还能对恒星的未来进行预测。观测计划负责人、丹麦天文学家努德斯特伦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新结果首次提供了一份能代表银河系恒星总体数量的完备样本。其数据量之大,足以用来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统计学分析,成为世界各国同行争相研究的宝贵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令天文学家困惑的土星环上凝结物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困惑土星环上凝结

“卡西尼”号探测器正向土星飞去,它将会在今年 7 月 1 日进入土星轨道。“卡西尼”号面临许多任务,其中之一是测定土星环上凝结物的特性。今年 2 月 23 日“卡西尼”号摄像机从 6290 万千米之外拍摄到外表细环 F 上的这些凝结物,摄像机利用波长为 568 纳米的绿光滤色镜,照片分辨率为 377 千米每线。两幅照片拍摄时间相隔 2 小时,其中一幅照片显示,凝结物与环的其他颗粒一起在围绕土星旋转,环的旋转方向与土星旋转方向相同。F 环主要部分宽度仅为

50  千米,“卡西尼”号即使不能处处仔细观察这环,但能使科学家获得反差更为强烈的图像,从而能区分开环本身与环上的凝结物。

在  1980 年和 1981 年两个美国 Voyager 系列探测器曾从土星旁边飞过,正是它们首次看到土星环上这些凝结物。目前天文学家尚未作出统一看法,这些凝结物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在现有的一些假设中,认为凝结物是由于小行星轰击或 F 环颗粒之间碰撞引起的,或许,“卡西尼”号探测器可以帮助天文学家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家发现两颗旋转的脉冲星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两颗旋转脉冲星

意大利、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宇宙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天文现象——两颗旋转的脉冲星,天体物理学研究所 1 月 8 日报道,这样的天文现象至今仍能观察到:两盘旋的脉冲无线电辐射源,两巨星彼此因爆发和嵌入而停留。

天文学家指出,这一发现能用来检验物理学基本定律,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两颗脉冲星具有很大的密度,每颗脉冲星的直径刚刚超过 20 千米,而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1.5 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