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官婉儿跟太子(汇集20篇)

浏览

1242

文章

204

篇1:秦始皇是否真有立扶苏为太子?他心目中最佳继承人是谁?

全文共 2097 字

+ 加入清单

据记载,秦始皇共有二十余子,不过令后人熟知的还是扶苏和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死后,曾立下遗诏让长子扶苏继位,不过却遭到奸臣赵高的阻拦。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嘱,还将扶苏逼死,改立胡亥为帝,也是为了保证自己在朝中的权势,赵高更有篡位的打算。不过关于秦始皇是否真的有立扶苏太子,还是有不少争论,在秦始皇眼里究竟谁才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呢?

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先河,也留下了谜团。比如秦二世而亡,人们多讲的是胡亥继位、赵高专权、李斯谋私,可秦始皇作为一个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不该没有选择继承人的眼光,《陈胜吴广起义》中说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真的吗?

如果想要弄清楚扶苏继位后的可能性,先要弄清楚,在秦始皇眼中,他的地位如何!在《史记》中,扶苏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司马迁的寥寥数语,就已经让我们看出秦始皇对他的中意!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说秦始皇在病重的时候,曾经把玉玺赐给了公子扶苏,从此处可以看出来,秦始皇对于扶苏的重视和看重!不然也不会在后边还补上一句,让他赶到咸阳来主持、参加丧事!

可是在古代,信息不发达,扶苏更是被秦始皇派到了上郡,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他不会知道。加上赵高和李斯合谋,用咸鱼将秦始皇的尸臭味掩盖,还每天派遣宦官假装去给秦始皇送吃的!故而,秦始皇的死讯就只有五六人知道!如此情况下就可以瞒天过海。

李斯和赵高合谋扶持胡亥继位,假称李斯受了秦始皇的密旨,立了胡亥为帝!然后还假传圣旨,历数扶苏的罪过让他自尽。但是奇怪的地方是,这道圣旨,赐死的不仅是扶苏,还有为秦国征战三世的蒙家主帅——蒙挚!捎带上蒙挚的话,就更加可以作证扶苏被秦始皇重视的原因了!

因为秦朝奉行的是虎符调兵制,像蒙挚这样被派往镇守边疆的大将,是很受皇帝信赖的,谋反的几率也不大。而扶苏看似因为进谏被贬至上郡,可上郡虽是军事重地,却有蒙挚在!而蒙挚作为当时知名的大将,对秦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秦始皇的重视也不言而喻!与其说是贬扶苏到上郡,不如说是将扶苏送到蒙挚这样深受秦始皇信任的将领身边保护起来!如果这样的话,那胡亥在赐死扶苏时还顺带赐死蒙挚就说得过去了!《史记》记载: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其)赐死。

可是,为什么,李斯也好,胡亥也好,对扶苏如此忌惮呢?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陈胜这样的话:"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可见扶苏在百姓中很有威望,这样胡亥继位后,扶苏会是他的一大隐患,同时也说明,如果扶苏继位百姓会拥戴他,不会发生六国复立的局面。

而李斯之所以和胡亥合谋,是因为扶苏是反对法家的!在《史记》中记载:"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当时的情况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怨纷纷,扶苏建议秦始皇改变一下政策,所以有此话,但是虽然秦始皇很生气,却没有处死他,反而把他送去了蒙挚身边。

可见的确重视扶苏,而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意思,扶苏继位,他反对法家,而李斯又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新皇继位他的地位会受到威胁,而且,扶苏的威望高,胡亥在被他和赵高扶上位之前,只是一个皇子,没有威望,更好拿捏,这是他和胡亥合谋的原因!

而胡亥继位后,发生了什么呢?他花了重金、巨大的人力给秦始皇修建棺椁,还搜集天下的奇珍异宝,装满了秦始皇的棺椁,不仅如此,还用水银拟作山川河流,直接灌进墓中!用人鱼膏作为蜡烛,永久不灭。这消耗的是什么?民脂民膏!但是,毕竟这谁给他父亲修坟墓,还可以理解为是一片孝心!

但是他还说,秦始皇着力修建的宫殿阿房宫,还没有修好,就死了,做为他的儿子我要继承他的遗志,将阿房宫修好!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功绩他不学,这个他却学了个全,也是讽刺!开始修了以后,从别的地方调了十五万人,百姓更加困苦,还要自备粮食来修宫殿!《史记》记载: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穀。

可是当时的情况是,秦朝自秦始皇时期修长城以来,就已经导致民怨沸腾,可胡亥不顾民生疾苦,反而变本加厉,如此之帝王怎会持久?少帝即位,对国家来说本就是一场不小的震动,对有心人来说,更是可乘之机,若胡亥亲士民。兴王道,废私权,一改秦朝从战国时期的苛政、历法,或可成为他新主即位之资,可是他即位后,只贪图享乐。

假借亲王之,名,行自己荒淫之实,当时的秦国已经脱离了战国时代,成为一个大一统的新社会形式,过严的苛政只会秦朝带来灭顶之灾!胡亥继位,天下本都在观望他的为政方式,"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若他能以过为本,人们何尝不想拥立明君?科而士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失期法皆斩",如此严苛,不是逼人造反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胡亥没有意识到的民生,扶苏意识到了,或许秦始皇嬴政在临终之际,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个,才会立扶苏为太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雪压太子山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太子山高入云表,数百里外皆可望见。春秋冬季山上积雪皑皑,而夏季因山顶岩石呈白色,人们仍疑为积雪,故有“太子山高者雪压了”一说。

太子山因岩石裸露,古时亦称露骨山,《水经注》及《甘肃通志》又记为白石山和雪山。太子山在合作市境内有大小数峰,自西向东,登波山3368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猪咀山4304米,修季克卡山3756米。

山脉向东进入卓尼、临潭境内。由于山峰高,很少有人登上顶峰,偶有人上去,不是失踪,就是因染瘴疬而病。因而,太子山也是当今人们登山探险的处女地。

太子山区森林茂密,林木外围,是广阔的高山草甸牧场,帐篷星罗棋布,牛羊似撒开的珍珠,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什么这个太子被两立两废 为什么太子被两立两废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被两立两废的太子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七子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爱新觉罗·胤礽被两立两废的原因如下:1、没有处理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2、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的矛盾,导致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3、由于皇位继承制度的本身的死结。

爱新觉罗·胤礽的简介

爱新觉罗·胤礽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

康熙皇帝的简介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摩昂太子和小白龙什么关系?摩昂是西海几太子?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摩昂太子,只是说名字的话,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但是如果还记得,唐僧路过黑水河的时候,被小鼍龙抓走,并且小鼍龙派人去西海请西海龙王来吃唐僧肉,而龙王派了摩昂来协助孙悟空,把小鼍龙抓住了。摩昂太子,同样也是出身于西海,那他和身为西海三太子的小白龙之间是什么关系?摩昂是西海的几太子?

摩昂太子虽然被称为摩昂,但是他的全名叫敖摩昂,还是姓敖的,这一点并没有异议,只是在称呼上或许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摩昂是西海的大太子,也就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大儿子,白龙马敖烈的大哥。不过虽然他是大太子,但是但是和人间的太子不同,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继位的可能性,因为他的父亲,西海龙王不会死。

其实做神仙的后代,尤其是做一个可以承袭父辈位子的神仙,比人间的太子还要可怜,因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是太子,而且这样的一辈子还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会死,他们的父亲也不会死,那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只能是做一辈子的龙王太子了,这样说起来,其实他们也还是挺可怜的了。或许,这也是白龙马当初闹腾的原因了吧。

当然这些只是一种推论,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敖烈会大闹一番,就算是拼上一条命也在所不惜,或许他是一个有野心的太子,只是他没有办法。回到主题来,摩昂在小说电视剧里面的表现,我们也都看到了,是一个忠勇之人,他并不会因为小鼍龙是自己的姑表弟就对他宽容,而且武力值也不错,小鼍龙让猪八戒和沙僧联手都打不过,但是摩昂却抓住了小鼍龙,还把他打伤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摩昂太子也是站在他心目中认为的正义的一方,不会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亲戚就放他一马。不仅在黑水河,在后期玄英洞的辟寒、辟暑、辟尘大王三个犀牛精的时候,摩昂同样也出现来帮助孙悟空。至于摩昂和小白龙兄弟俩之间的关系,摩昂来帮助孙悟空的时候,怎么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走了呢?

摩昂和敖烈好歹是亲兄弟,就算摩昂是奉命来捉拿小鼍龙,顺道看看自己弟弟也不过分吧?也许是因为摩昂本身为人太过严格,没有领到看我那个弟弟的命令,就绝不会看他,也有可能是兄弟二人之间关系太紧张吧。可以想想看,这兄弟俩虽然都是西海太子,但是性格肯定是千差万别的,不然怎么会有龙生九子各有所好的说法呢。

敖烈敢闹腾,就说明他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会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拼一拼,就算是结果不好也没关系,而他最后还是因为西海龙王的原因才被判斩首,如果不是观音,就没有小白龙了,摩昂又是一个服从命令的人,两人价值观完全不同,肯定也没什么话可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朝历代都习惯立太子,为何清朝不那么做呢?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为何有不立太子的组训

这是因为清朝并不想要扰乱朝廷,因为之前出现过很多的事情,也导致朝堂非常的混乱,所以大清朝的统治者马上就会选择借鉴康熙皇朝,所以就会选择秘密的立储的制度,这就能够让太子可以顺利的登上皇位,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

中国的历朝历代其实全部都会有一些设立太子的制度,就是希望能够在皇上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确定接下来的继承者,而如果一旦这中间发生一些突发的情况,那么皇朝也同样会有人可以去继承。并不会因为一些突发的事故而导致内乱,然后动摇到国家的根本。可是选择设立太子也会有一些缺点,太子本身就是储君也同样是朝廷的主人,在朝堂之上有无数的大臣都会选择依附,因为从权利上来分析,王权本身就是高度统一的。就算是太子,也并不能够起到一个稀释的效果。

所以从这里我们也会看到,一般太子在成年之后,往往和皇帝之间就会产生许多的矛盾。大清在康熙皇朝期间矛盾就会比较明显,当时康熙皇帝在位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太子在出生之后马上就会变成继承人。所以康熙皇上的太子做了整整几十年,还是没有坐上皇帝之位,再加上其他的这些孩子,也会非常的优秀,这也会让太子产生一种没有安全感,也会选择积极的扩张属于自己的实力。

但这一个行为也会让皇上觉得这个太子显然就会出现不臣之心,因此两人之间就会出现隔阂。进入到康熙后朝时期。这一类的情况可以说会变得更加的惨烈,于是大清皇朝的统治者就会马上借鉴之前的矛盾,从此之后就不再选择立太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哪吒为什么叫三太子?他不是皇室贵族为何能被称为太子?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哪吒俗称三太子,是道教神话体系中十分出名的一位人物。不过哪吒的父亲既不是皇帝,也不是玉帝,为什么他能被称为太子呢?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他见东海龙王三太子尽做些残害百姓的事,便在一次争斗中失手打死了三太子还抽了他的筋。结果东海龙王大怒,要拿李靖赔罪,哪吒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甘愿还肉身于双亲。最后哪吒因为敢于担当的勇气,通过莲花脱胎换骨,法力也是更上一层楼。相信哪吒闹海的故事大家是在熟悉不过了,那在道教神话中,哪吒拥有的头衔很多,例如三坛海会大神、威灵显赫大将军、通天太师,但人们还是喜欢称哪吒为三太子,为何哪吒就能拥有这个太子头衔呢?

实际上这里的太子并不是帝王继承人的意思,而是对男性的一种称呼。太子在早期就是用来称呼男性的,帝制时代以后太子才成为皇帝继承者的专属称谓。但哪吒的性别究竟是男是女也一直是个谜,并没有确切的记载说哪吒是男性还是女性,不过既然都说哪吒是三太子那就姑且当做男性看待好了。其实哪吒的身世十分神秘,关于他的来历在三个不同的神话体系中都是不一样的,这点和其他神话人物十分不同。

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属于阐教,他是太乙真人的弟子,出生于商朝。后来帮助姜子牙灭商建周,立功后肉身成仙此后位列天庭正仙之一。而在《西游记》中,哪吒又成了佛教子弟,他是如来佛祖的义子,以佛为父,也是玉帝身边的三坛海会大神。只不过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绝对男主,哪吒的戏份和厉害程度就没那么突出了。但真实的哪吒实力应该完全不输悟空,不论是法力还是法宝哪吒都占据上风。

在《西游记》哪吒默认是男性,除了被人称为三太子以外,孙悟空也是叫哪吒为“小哥”。实际上哪吒在古代民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他的形象不仅是被用在了神话当中,艺术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哪吒的身影。上文说到三个不同的神话体系,分别就是道教神话、民间信仰神话和神鬼小说。我们熟知的哪吒大部分都来自神鬼小说,当然小说在民间的流传度会更高,因此给了哪吒很多被人熟知的机会。

哪吒早年出道也不是好惹的,性格和孙悟空有几分相似,都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类型,就算是神仙也照样不放在眼里。感觉哪吒要更恨一些,连龙王的儿子都敢杀,孙悟空虽然也有大闹天宫过,但也就是甩甩架子,没闹出人命。天庭正神的战斗力可没那么弱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对古代太子的尊称有哪些?有什么典故?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太子尊称是殿下,“殿”即“宫殿”,“殿下”本意为宫殿的陛阶之下,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殿下则是对太子、亲王的尊称。

“太”者,大也,太子是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古代天子宫中可以称为“宫”或“殿”,对帝王的尊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子蟹多少钱一斤?太子蟹多少钱一只?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太子蟹是饭店最常见的一种螃蟹品种之一,这种螃蟹价格并不算太贵,因而一般人能消费的起。那么,太子蟹多少钱一斤?太子蟹多少钱一只?

太子蟹多少钱一斤

太子蟹的大小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

大就是加拿大的珍宝蟹,一般小个有一斤重,大个两三斤,肉多鲜美,也叫太子蟹。用姜葱爆炒最好,普通饭店一般就没用这个了,有的就是用海蟹或者花蟹。一盘就大几百。

太子蟹是什么

俗名(市场名称):太子蟹

个体大小:500至于1500克

出成率:从鲜活到煮茧熟蟹件:52%;从鲜活到煮熟蟹肉24%;从煮熟蟹件到蟹肉:46%

主要产品:鲜活;新鲜制品:整只煮熟,熟蟹肉分8盎司、1磅和5磅包装。罐装。蟹件分3/5盎司,5/8盎司和8盎司以上。冷冻品:整只煮熟,蟹件,蟹肉

保存处理:在摄氏2至4度的湿润环境下离水活蟹可生存24至36小时,死蟹率小于5%。新鲜整只熟蟹在摄氏零度时可放置一周。经适当镀冰衣处理的整只熟蟹,蟹件和蟹肉可储存一年

太子蟹怎么挑选

螃蟹的种类非常多,有太子蟹、飞蟹、大闸蟹等等。

怎样才能挑到新鲜、肉肥的蟹呢?这可有不少的说道。

林经理说,挑蟹首先要摸蟹的肚皮。如果肚皮摸起来硬,说明蟹还不错。

然后要把蟹放在手里掂量掂量,拿起来较沉的蟹可以买。

最后还要看蟹的爪子,如果蟹爪有劲、结实,说明是好螃蟹。如果摸起来蟹的肚皮有些软,说明这样的蟹已经不新鲜了,不能买。

另外,买蟹的时候还要注意,看着挺大可是称起来却没多重的蟹也不能买。

以上是本网小编关于太子蟹的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何曹丕临死之前,才册封曹叡为太子?

全文共 1770 字

+ 加入清单

册封太子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了,太子作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只有将太子的人选早日确定下来,对于江山来说才是最稳定的事情。然而立太子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毕竟太子是将来要继承皇位的人选,就算有嫡长子继承制,也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而在三国时期,曹丕一直都没有确立太子,直到自己临死之前才终于将曹叡立为太子,这是为何?曹丕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确立曹叡为太子,反而在自己快死的时候才确立?1、甄氏失宠

曹睿的母亲甄氏曾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曹丕见甄氏有姿色,纳之为妻。刚开始很得曹丕恩宠,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后来曹丕妾室多了,得宠得子,渐渐疏远了甄氏。

220年曹丕称帝,携宠妾郭氏到洛阳,进封贵嫔,甄氏则被留在邺城,地位在郭氏之下,作为结发妻子而不立为皇后。所以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曹丕因此更加痛恨甄氏,于201年下令赐死甄夫人,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母以子贵,子更以母二得宠。甄氏的失宠也让身为长子的曹睿得不到曹丕的亲爱,甄氏死后,曹睿还被降了爵位。后来郭皇后因没有儿子,曹丕把曹睿过继到她门下,起初曹睿不高兴,曹丕为此差点立曹礼为嗣。2、身世有疑

历史上曹睿生卒年不详,只有大概的年份而没有确切的月日。据传曹丕娶甄氏时已有身孕,因甄家属河北豪族,曹丕为拉拢河北名门豪族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而娶甄氏。曹睿出生后一直得不到宗室的认可,因为古人很看重血统,尤其是帝王之家。这也是曹丕的一个隐痛。

根据陈寿《三国志》中记载,曹叡三十六岁驾崩,反推则可得出其出生于建安九年(204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补注时,对此提出异议:魏武帝曹操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才平定邺城,魏文帝那时纳甄后,因此明帝应该是建安十年(205年)生,以此计算至正月,是整整三十四年。明帝曾经改正朔,以去年的十二月为今年的正月,因此明帝年龄可强名三十五岁,而不是三十六岁。

《三国会要》中辩说陈寿记载明帝卒年有误,《三国志·明帝纪》中记载,延康元年(220年)曹叡十五岁,被封为武德侯,以虚岁反推即可得知,曹叡应当出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写道,诸家都拘泥于“延康元年,曹叡十五岁,封武德侯”这句话,因此质疑三国志中记载有误,是不对的。《三国志·文帝纪》中关于延康元年的记载,大多是追述过去的事做背景介绍,而不一定实际发生在延康元年,曹叡封武德侯,应当在延康元年之前。按照《三国志·常林传》中的记载,“吉茂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三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可以得知吉茂担任武德侯庶子(属官名)是在建安二十三年时候的事,曹叡封武德侯也应该是在建安二十三年,而并非延康元年。如果将这个结论与《三国志》里曹叡十五岁封武德侯相结合,则曹叡死于景初三年时虚岁正好是三十六岁,《三国志》中记载没有错。卢弼认为,陈寿这样写是曲笔之意,读史的人只要用曹叡的年纪倒推,再结合甄夫人被赐死、曹叡久不被立为太子的事实,则明帝究竟是姓袁还是姓曹,就不言而喻了。3、曹丕早逝

曹丕的父亲曹操活了65岁,在当时已算是高寿。曹丕33岁登上皇位,正是壮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考察诸位皇子。然而自己心胸狭隘,加上伐吴失败更加抑郁,一场风寒竟使自己生命垂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其他的选择,临终前才正式确立了曹睿的太子地位。

曹睿身为长子,后过继到皇后门下,也算是嫡子。嫡长子的身份加上世家大族的认可让,曹睿最终登上皇位。

在实现统一问题上,曹丕既有希望于能有王化之举达到夙愿的诚心,也有兴国强兵而灭贼寇的强硬之志。虽然,两次伐吴却由于时机不成熟而无功而返,但由于统一志向的驱使,使得曹丕在位后期施政更需要富国强兵,以至于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其执政功绩对于中国文学此一时期的发展风貌与繁荣,也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让后宫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归其家。同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河南偃师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李治?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光是在为自己选择继承人,更是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晋王李治,但是在李治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还是犹豫了,他想要改立李恪。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想,最终为何还是选择了李治呢?

在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中,因为李世民曾经考虑过立为太子,而他后来被长孙无忌加害,所以引起很多人同情,在一些电视剧里,李恪的形象也都很正面。但回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情景来说,李恪是不太可能被立为太子的。

李世民只是说过,李恪“英果类我”,算有一定程度的赏识,但还说不上最赏识。看看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是什么态度,对李恪是什么态度?

李承乾就不用说了,从小李世民就非常宠爱,即便后来谋反失败,群臣商量要处死,李世民还舍不得,最后才下诏废为庶人。贞观十九年,承乾在贬所病死,李世民还特地废朝,以国公礼下葬。

再来看魏王李泰。李泰以文学著称,又编纂《括地志》,书城之后,李自成各种赏赐。当时李泰已经出居长安延康坊的府邸,李世民亲临李泰宅邸的时候,下诏长安死罪免死,延康坊居民免一年租税。之后,李世民还想让李泰入宫住在武德殿,只是魏征反对,才作罢了。李泰被贬逐之后,李世民还经常提起他,并且对大臣说“我心念之不已”,说明即便他已经觉得李泰为人过于阴险,但依然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相比之下,李恪更早的记录并不多,只是在晋王李治已经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又反悔,想改立李恪,才说了“英果类我”的话。但在长孙无忌表示反对之后,他就马上放弃了,并没有进一步坚持。这之后,李恪就被外放到地方去了,齐州都督。没多久,因为与乳母的儿子赌博,被告发后,被撤了都督的职务,封户也被削减了三百。

参与赌博这个事儿可大可小,但这么容易就被处理,说明李恪在李世民心目中本身地位就不高,只是找个借口处理他而已。为什么呢?

本来外放李恪,就是为了保证李治的太子地位不受威胁,同时也可以避免李恪因为觊觎太子位置,被坏人利用。但外放为都督,这是有兵权的职位,李世民可能事后也意识到不太合适,将来有可能起兵叛乱,所以就找了个借口罢免了都督职位。

既然李世民并不是太看重李恪,为什么又要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想立他为太子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经历了李承乾和李泰争立事件之后,剩下的皇后嫡子就只有李治了,如果李治还不行,接下来就是庶子了。而庶子中,李恪不仅他妈是隋炀帝女儿,而其他也是当时还活着的李世民的庶子中最年长的,自然就轮到他了。

其实从李世民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这时候试探长孙无忌的意思,并不是真心想立李恪为太子,只是试探一下长孙无忌而已。因为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太深了,从玄武门之变开始,长孙无忌就参与了,到后来又长期当宰相,但李世民这时候显然对他并不完全信任,是有所怀疑的。但他这样试探的结果是害了李恪,让长孙无忌对李恪提高了警惕。

高宗继位后,一开始长孙无忌主导下,将立刻又外放为梁州都督,这显然是为了安抚李恪,防止他有其它想法。因为当时高宗刚继位,最需要的是保持稳定,避免出现大的动荡。但不久之后,就借着房遗爱谋反的案子,大肆株连,顺便就一起把李恪杀了,以绝人望。

皇家的孩子就是如此,往前一步当上皇帝就可以生杀予夺,主宰别人的命运,往后一步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太子被废之后下场都很惨吗 有没有人能够翻身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是不是古代太子被废之后下场都是比较惨的

古代的太子被废之后,一般下场都是比较惨的,比如说第1位被废掉的太子刘荣。当然也并不是说没有人可以打一个翻身仗,这其实也就是刘保。

刘总是汉景帝的大儿子,因为母亲非常的受宠,再加上当时的东宫皇后并没有孩子,因此刘荣就变成了皇太子。刘荣在成为皇太子之后没有多久皇后就被废了,因此不出意外,刘荣的母亲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东宫之位,可惜还是发生了意外。

刘荣的母亲就是因为过于的诉宠,行事作风狂傲,因此就遭到了一位大臣还有另外一个美人的联合抵制,让刘荣的母亲彻底的失宠。在不久之后,自然也导致刘荣的太子之位受到影响,在刘荣被撤掉之后,必然接下来就是刘彻。刘澈也就是接下来的汉武帝,在进入到汉武帝时期,刘荣就是因为犯罪最终死在监狱中。

这也是汉安帝唯一的一个儿子,可以说这必然就是自己可以继承皇位,因为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抢夺自己的位置,但是在他才只有9岁的时候,就得罪了汉安帝的乳母。第1个乳母不仅仅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而且也同样是皇后,一党为了报复马上就被陷害。年幼无知的刘保,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韬光养晦。一天到晚都会去找皇后的麻烦,最终皇后就找了一个理由直接废掉太子之位。曾经就找了另外一个比较听话的人,可是没有想到意外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会发生这个会很听话的人,不出7个月就已经死掉,所以最终绕来绕去位置还是自己的,这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无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呢?很可能就是一种意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子山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太子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东南起洮河下游地区,西南与甘南州临潭、夏河、合作、卓尼四县(市)及青海省循化县毗邻,东北和临夏州康乐、和政、临夏、积石四县相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3′~103°42′,北纬35°02′~35°36′之间。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127万亩。

保护区前身为临夏州太子山总场,建场于1957年;1991年更名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2001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决定将太子山林区移交省林业厅直属管理,2002年7月,省政府颁发了林权证;2003年9月,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成立;2005年12月,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由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局为县级事业单位,内设14个部门科室,下辖紫沟、东湾、药水、松鸣岩、新营、甲滩、关滩和槐山子8个保护站(圃),7站1圃设立了42个保护段(点)。保护区成立有甘肃省森林公安局太子山分局,为副县级建制,下辖紫沟、东湾、药水、新营、刁祁5个林区派出所。保护局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体系,现有职工442人。

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稀有性显著,据考察,共有维管植物838种,其中稀有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七、红花绿绒蒿、星叶草等51种;脊椎动物208种,包括雪豹、林麝、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鸟类130种,包括胡兀鹫、苍鹰、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有两栖爬行动物8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3种;有鱼类10种;昆虫682种;有大型真菌61种。物种总数1789种,占甘肃省物种总数3560的50.25%。

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60毫米。保护区海拔在2200—4636米之间,主要由太子山脉发源而来的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其中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巴楞山(4080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等。从东向西纵布着近30条峡谷,每条山谷间都有河(溪)流流淌:据统计,发源于保护区的大小河(溪)流近2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16条。由于境内群峰林立,溪流奔涌,地貌奇特,林海雪原,形成了二郎庙、麻山峡、后东湾、扎子河、药水峡、松鸣岩、铁沟、大湾滩、三岔沟、槐树关、关滩等10多处风光各异的森林风景区,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

长期以来,保护局始终致力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和发展,坚持不懈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持续恢复扩大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32.16%,有林地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36.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由11万立方米增加到36.4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区内生物多样性也大幅度增加,已造就一片甘肃省中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林基地。特别突出的是,这片绿色宝地除了稳定地发挥森林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碳贮养等功能外,她所涵养的水源,满足了药水、大湾滩、太子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备用水源,在太子山林区埋设的26条饮水管道,供给着临夏州三分之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因此,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临夏州乃至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绿色屏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殷是如何登上皇位的?高洋临死前明明已经废除了他的太子位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559年,一生作恶多端、残忍好杀的暴君高洋算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按到正常程序,他15岁的儿子高殷应该是正常即位。但是高洋心中很清楚,六弟高演是个不好惹的人,很有可能会篡位,于是便在临死前对高演说到:“皇位你想要就拿去,但请不要杀了我儿子。”此时的高演当然要赌咒发誓效忠于高殷,不然很可能要被高洋提前收拾了。

高殷即位后,他的祖母娄太后还在世,高演还不敢明目张胆的篡位。忍耐了一年后,高演联合九弟高湛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兵逼宫。

高洋和高演、高湛都是娄太后所生,虽然她并不愿意看到兄弟骨肉相残,但事已至此,她一介女流还能怎么办?只有默认既成事实,让高演取代高殷。

高殷被废时,娄太后反复告诫高演不要杀了侄子,高演满口答应。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他还是忍不住派人将高殷毒死。

杀了高殷之后,高演又感觉对不起哥哥和太后,精神恍惚之下,骑马打猎时受惊,摔成重伤。意外发生时,距离高殷被毒死不过才两个月,也许真是报应吧。

高演受伤后,娄太后前来看望,问起高殷,高演默然不语。娄太后大怒:“你把他杀了?不听我的话,你死得活该!”说完转身就走,再也不看这个儿子一眼。

当初,高演和高湛一起逼宫时,曾许诺当了皇帝后,将册立高湛为皇太弟。然而,等到高演真的大权在握,他后悔了,立儿子高百年为太子,高湛由此心怀不满。

现在,高演被摔成重伤,眼瞅着命不久矣,无奈之下颁下诏书,将高百年的太子之位废黜,传位给高湛,还写信哀求他道:“百年无罪,希望你能善待他,不要仿效我。”

就像当年高洋高估了自己一样,高演也高估了高湛。三年后,天空有彗星出现,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高湛怀疑高百年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想杀了他而后快。

之前,一个叫贾德胄的人在教高百年写字,而高百年特别喜欢写“敕”字,贾德胄秘报给了高湛。高百年入宫后,高湛让他写“敕”字,发现字迹果然丝毫不差。

高湛由此断定高百年觊觎皇位,抽出佩刀,用刀头上的环暴打高百年,直打得他满身是血。年仅九岁的高百年受不住痛,跪在地上求饶:“请留我一命吧,愿意为阿叔做奴隶。”

已陷入疯狂状态的高湛面对侄子的哀求,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直到将高百年活活打死,然后将尸体扔进水池里,整个水池瞬间鲜红一片。

自古帝王之家为了权力不惜骨肉相残,但像北齐高家这样丧心病狂,还真的比较少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朝很爱封人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干什么的?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听到“太子太保”或者是“太子少保”这些官职的名称,一般都是对官员的加封,应该也就是一个官职很高的职位,比如岳飞就曾经是少保。但是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的名称差别很大,你知道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这两个职位有什么区别,分别又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放到现在的话,这又是什么样的两个职位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太保和少保有什么区别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清史稿·职官志》

一般而言,朝廷有“三公”,“三公”的副职为“三孤”;与朝廷相对应,国之储君——太子,也配备相对应的官职:教太子文化的“太子太师”、教太子武功的“太子太傅”和负责太子安全护卫问题的“太子太保”,三者并称为“三师”或者“太子三师”。

同样,“三师”也有副职,称为“三少”或者“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隋唐之前的“三公”、“三孤”乃至“三师”、“三少”地位显赫、权势巨大;隋唐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这些显赫官职却逐渐沦落成为毫无实际权力的名誉性官职,仅作为“兼官、加官及赠官”的形式存在。

在上述官职名称中,“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频繁出现于清史影视作品中,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康熙朝权臣鳌拜,就被称呼为“鳌少保”。2、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类似于现今什么官职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太子太保”名义上为负责太子安保问题的最高官员,品秩为从一品,行政级别为正国级家。但就像前文所提及,清朝时期的“太子太保”仅为荣誉官职,整个清朝仅康熙朝命立过太子,但“太子太保”几乎每朝都曾出现。所以,这一官职仅为皇帝对朝廷重臣的加衔、兼职或者死后追授的象征性官职,作用只有一个:犒赏功勋、以示恩宠。

根据“太子太保”的行政级别来看,应该大致类似于现今政协或者人大的副职。

作为“太子太保”的副职,“太子少保”也为荣誉官职,一般作为总督或者立有战功之武将的加衔、兼衔或者死后追授的形式存在。“太子少保”的品秩为正二品,形成级别为副国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总工会主席或者国务委员、中央委员。

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发展,清朝时期正一品的“内阁大学士”也逐渐沦落为虚职官员,手中权力逐渐降低;就连从一品官员中,也仅有“六部尚书”具备一定实权,还必须直接向皇帝负责。

如此背景下,沿袭前明旧制创设的官职体系便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虚衔官职,除了“三公”、“三孤”、“三师”和“三少”外,魏晋之前的实权官职——“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等也彻底成为加衔或者褒赠之官职,仅为确定级别,再无实际意义。3、岳飞为什么被称为岳少保

岳飞,今河南汤阴人,中国历史上作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不可多得军事家。武能安国,文能定邦,诗词书法均精通,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统帅。但是却被人“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至于称岳少保,则是因为他曾经任职少保,比如今人也称他为岳武穆,是一种对他的尊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有以人物家乡、官职称呼人的,仪表尊敬。如韩愈被称为韩昌黎,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于谦也曾任职少保,被称为“于少保”。

其实,即使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伤逝殆尽之时,也还留下一些传统。比如毛主席、周总理,以及现在通用的XX总,都是这一文化传统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狸猫换太子——豹猫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豹猫

这是世界上最性感的猫,在中国也有人叫他狸猫,因为他全身长满了豹纹,跟豹子外貌相似,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豹猫,纯种豹猫价格昂贵,是宠物猫里的贵族。

一、简介

豹猫是产于亚洲的猫科动物,体型与家猫大致相仿,但各亚种的差别比较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亚种平均体长45厘米,尾长20厘米,而西伯利亚的亚种体长则达到60厘米,尾长40厘米。

豹猫的毛皮也有很多种颜色:南方的豹猫为黄色,北方的则为银灰色。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猫的斑点一般为黑色。豹猫是夜行动物,通常以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为独处。

二、生活习性

生境:野生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食性:野生豹猫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

习性: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豹猫的巢域大小,豹猫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刘邦想立刘如意作为太子 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汉高祖刘邦为何改立刘如意太子却不成?

是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当时准备让刘如意成为太子这件事情就被吕后知道,马上就找来大臣去劝阻,这才使得刘邦根本就没有成功废掉太子。

刘邦在知道自己剩下来的时间不久时,就有了一种想要废除太子的念头,然后就让自己心爱之人的儿子成为太子,吕皇后在知道之后自然不可能会答应。张良马上就出了一个主意,同样也会邀请4个老人,这4个老人就是清朝末年的博士。马上就出面告诉刘邦,还说愿意一直跟随在太子的身边,让刘邦尽快的放弃,让刘如意成为太子。

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就开始过自己的生活,在这一次的淮南战争中也同样受了致命伤,知道自己活下来的时间并不久,这个时候吕后已经失宠,自己的儿子又没有办法满足刘邦的期望。非常受宠的刘如意,眼看机会已经到来,因此就想着想要成为太子,吕后在知道之后立马就慌了神担心自己的儿子无法保证太子之位,因此就找来张良帮忙,张良在劝阻的时候马上就被刘邦骂了回去。

就是张良又想着,不如就去找商山四皓去劝说,刘邦大吃一惊,马上就询问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这个时候4个人就说听说陛下非常喜欢咒骂,一直看不起学者,因此就决定离开。现在听说太子非常喜欢学者,因此也打算追随在太子的身边,因此刘邦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就打算废除这一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可能就会让大家觉得有一些无法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子转身就将皇帝杀了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皇帝说想吃一道菜,太子转身就是一刀将皇帝砍死

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在古代,皇帝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意味着最大权力的只有一个人,全国百姓都要听从皇帝的命令,为皇帝服务,也就是因为这无上的权力,迎来了无数的牺牲和战争。2000多年里,无数个朝代更替,没有一个不使劲过杀戮和流血。

在春秋时期,有许多诸侯国家,楚国就是里面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一开始的时候,熊艰是楚国的皇帝,然后熊艰的弟弟楚成王对此并不服气,楚成王性格有点凶狠,但是能力非常强。熊艰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并不安分,于是就派人去杀了他,结果没有杀掉,让他跑了。后来楚成王召集了一批杀手,把熊艰给杀了,自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皇帝。再加上他上位,立马就向当年的中原臣服,于是这个事情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楚成王野心不小,他一心都想着能够称霸中原,事实证明他也有能力,楚国在他手上发展越来越大,虽然他年轻时很厉害,但是老的时候却被自己亲儿子给逼死。楚成王的大儿子是当时的太子,然而楚成王不喜欢这个太子。想要把自己的小儿子立为太子,但是太子在体会到这一点之后,他就联合了其他人发动了叛乱,并且也是取得了成功,之后就把皇帝楚成王给软禁了起来。

之后因为楚成王担心自己的地位,他想要看自己的儿子是否真的想要杀了自己,于是在有一次的时候,他又跟他的儿子提出来想要吃熊掌,他的儿子在听了这个之后,直接就把皇帝给处死了。因为那时候熊掌的制作过程非常麻烦,材料获取也十分不易,这道菜一般做下来得要好几个月之久。他的儿子也是看出了楚成王的意思,知道他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去等他的势力到来,于是就直接把他给杀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太宗李世民如何选太子:为什么是最不出众的李治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选太子是最不出众李治是因为:

1.政治角度,

2.李治为人忠厚老实,

3.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危险性的太子。

自古以来这些大臣都会比较喜欢仁君,希望等到皇上上位之后能够被自己所控制,因此在经过一番挑选之后,他就能够顺利的上位。可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是大家没有猜测到的,这完全就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一、从政治角度分析

出身高贵,虽然说并非是嫡长子,但也是嫡子,母亲就是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喜欢的皇后。长孙皇后总共有三个儿子,分别就是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在那个时候一直都会有着嫡长子继承大统的规则,因此黄色必然就会在三个孩子里面作出选择。

李承乾身体有残疾,原本是太子,但是最终还是被罢免。李泰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得到皇上的喜欢,可是这是一个心思歹毒之人,因此马上就排除在外。在排除两个哥哥之后,那么剩下来的也就只有李治,所以这必然就能够有机会上位。

二、为人忠厚老实

除了政治地位之外,为人相当的忠厚老实,始终都会宽以待人,因此就会得到大臣的支持,还有喜欢,这就是为什么能够上位的主要原因。

吴王李恪,虽然说才华横溢,但是母亲是前朝公主,自然是不可能会被选上的。

长孙无忌本身就是凌烟阁第1位,不仅是皇亲国戚,而且也是一位大功臣,在此时肯定会选择保住自己的家族,然后让李治上位。

三、没有太多的危险性

在许多人的眼中都会认为这一个太子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危险性,以后就可以被自己所控制。无论是哪一个朝代的大臣,都会比较喜欢仁君,喜欢这些能够被控制的君主,因此李治显然就能够符合这一个条件。但等到真正上位之后才知道大错特错,这就是扮猪吃老虎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鹤唳华亭齐王妃为什么害死太子妃?幕后真凶是不是赵贵妃?

全文共 1962 字

+ 加入清单

太子妃下线,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而在最新剧情当中,太子妃遇害的真凶也已经找到了,就是端上酥饼的那个宫女,她承认是齐王妃让自己这样做的。可是齐王妃怎么看也不像是这样会有心眼的人,她其实更接近于是一个蛮横类型的王妃,这样的人即便杀掉太子妃对她有利,她也未必会想得到,背后一定还是有人指点,或者有人安排吧。那么幕后真凶会不会就是赵贵妃呢?1.太子妃被害哪些人有嫌疑

在最近更新的剧情中,齐王最得力的助手李柏舟死了,萧定权也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只是编剧显然不太愿意放过萧定权,朝堂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萧定权的“后宫”又出事儿了。刚刚娶回家的太子妃突然被毒死,最最要命的是,嫌疑最大的,是陆文昔!

虽说陆文昔的嫌弃很大,大到萧定权都有些怀疑她,但是观众都看得出来,这个毒死太子妃的人,肯定不是陆文昔。那么到底是谁给太子妃下了毒?其实用排除的方式,这个人就昭然若揭了!

第一个:赵贵妃

赵贵妃本身就不待见太子,一心想将太子拉下马,让自己的儿子上位,所以要毒杀太子妃,赵贵妃还是有嫌疑的。只是这一次还真不可能是赵贵妃,因为太子妃是赵贵妃请来赴宴的,如果她在下毒,就太过明显了。

第二个:五大王

虽说五大王才是隐藏在幕后最大的反派,但是毒杀太子妃,他还真没这个动机。一方面对自己的母亲不利,一方面还会牵连陆文昔,这两点,都不是他愿意的。

第三个:齐王妃

或许齐王妃有这个动机,但是以齐王妃的智商和智力,这样的局还真不太可能是出自她的手笔。

排除了上面这三位,目前嫌疑最大的,就是太子妃身边的陈内人了,一方面,陈内人嫉妒太子妃,一方面,陈内人也很恨陆文昔,借陆文昔之手来毒杀太子妃,一举两得,背后最大的受益人,便是陈内人了。2.是谁给太子妃下毒

张陆正向太子禀报,陆文昔称能够找出真凶。陆文昔盯着萧定权,她表示自己没有看清楚真凶的脸,但还是想凭着这一次机会彻查。萧定权思虑片刻,决定相信陆文昔一次,他当众承认是自己让人包围了登华宫。皇上对此很是不满,命萧定权赶紧撤人,可萧定权竟然口出狂言,称自己的监国令旨等于圣旨。

皇上气得暴跳如雷,他误以为萧定权舍不得监国太子的权位,便揪着萧定权的衣领将他怼到皇位上,厉声质问他到底要干什么。萧定权红着眼眶,他眼睁睁看着至亲至爱一个个离去,如今实在难以忍耐。另一边,陆文昔开始指认宫人,她让所有人把手伸出来,果然找到了一个染指甲的孙内人,陆文昔记得很清楚,当时端酥饼的宫人,就是染了这样的红色指甲。孙内人十分心虚,拔腿就跑,张陆正忙命人去捉拿。

孙内人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拿起一包毒药准备自尽,关键时刻,多亏李重夔将她抓住,扭送到了刑部。孙内人哪里受得了刑部的酷刑,她很快就招了,是齐王妃指使自己谋害了太子妃,不过在寿宴当日,齐王妃先行离开了。李重夔向皇上汇报,皇上扼腕叹息,如果齐王妃没走,这次就能一箭双雕,除掉太子妃和齐王妃,真是可惜。一旁的赵贵妃听到这话,连忙抱住皇上大腿,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和萧定棠毫不知情,但皇上只是冷冷地离开了。3.太子妃临死前想说什么

最讨观众喜欢的太子妃却匆匆忙忙下线了,这不免让观众有些遗憾。不得不说太子妃张念之的人物设定太讨人喜欢了,不仅知书达理,还温柔贤惠,纯洁得就像一道白月光。但太子妃却遭小人毒害一尸两命了。

太子妃中毒临死前躺在萧定权的怀里,却有话想对太子说。但由于太子妃中毒的毒性太强,太医也无力回天了。太子妃临死前真的很痛苦,她依然挣扎地想对萧定权说一句话。但此时的太子妃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了,她只能艰难地吐出一个字那就是“顾”字,并用手指向顾内人也就是陆文昔。

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太子妃指向顾内人,就是指顾内人就是毒害太子妃的凶手,就连萧定权也认为顾内人陆文昔就是下毒之人。其实太子妃在临死前想对萧定权说的那句话,既不是说顾内人就是凶手,也不是要向太子揭开顾内人的真实身份。

太子妃一向很通情达理温柔善良,虽然她的身份尊贵,但她却非常喜欢和信任顾内人,对待顾内人也是情同姐妹。况且太子妃也已经知道了顾内人的真实身份,并且觉得自己有愧于她,甚至想补偿和告诉萧定权真相。但太子妃临死后,她却不想把顾内人的真实身份告诉萧定权了,从她对陆文昔说的这句话就知道了。

太子妃中毒倒下后,陆文昔前去把太子妃扶在怀里,太子妃对陆文昔说了一句话就是“我不会告诉太子的”。从太子妃说的这句话相信观众应该可以看得出了,太子妃临死前想对萧定权说的话,肯定不是要告诉太子顾内人就是陆文昔,更不会跟太子说顾内人就是下毒之人。

毕竟太子妃也知道,如果此时跟太子说出顾内人就是陆文昔,所有人包括太子在内都会认为,是陆文昔为了给父兄报仇毒害太子妃,那么陆文昔就跟毒害太子妃脱不了关系了。所以小编觉得太子妃临死前想对萧定权说的那句话既不是要揭开顾内人的真实身份,也不是指认顾内人是凶手,而是要萧定权照顾和保护好顾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千鸦杀太子喜欢谁 雱渊感情线介绍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三千鸦杀》中,太子雱渊作为最大反派,一直想杀掉覃川不留活口。但有观众怀疑雱渊是不是喜欢阿川,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他知道阿川一直在计划复仇,就算是动了情也不可能把这么危险的人留在身边。雱渊喜欢的是玄珠,但玄珠对他没有任何感情,她爱的是左紫辰。《三千鸦杀》中各个角色之间的感情线还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像雱渊这样的人,重点也不会放在儿女情长上。太子喜欢谁

雱渊是天原国的大皇子,此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为了得到皇位不择手段。当初就是雱渊出兵灭了骊国,覃川父母兄长都被他所杀,他的手上沾满了骊国子民的鲜血。因此,雱渊也是覃川的大仇人,覃川对他恨之入骨。

自从雱渊灭了大燕国立大功之后,他开始骄傲自满,沉迷于美色。还自以为把所有人的命运都玩弄于鼓掌之中,他为了成为天下第一。还妄想把玄珠、左紫辰、亭渊、覃川、傅九云等人在中元节一网打尽。

后来和灵灯签订契约后,覃川也正式回归了帝女身份。除了云川夫妇外,左紫辰和玄珠也是又甜又虐的。当左紫辰慢慢接受了玄珠后,两人感情也在逐步升温,但左紫辰的父亲突然暴毙,玄珠为了救左紫辰被雱渊看上。

一边是爱人,一边是恶魔深渊,从玄珠在香取山为了让左紫辰恢复视力,她能毫不犹豫的被香取山山主控制就能看出来她对左紫辰的爱有多深。如果能用自己换去左紫辰的自由和性命,她肯定是愿意的。

雱渊一生做了很多坏事,他多次想要杀掉覃川,但都没有得逞。最后雱渊不仅是被覃川所杀,连魂魄也被封印在覃川的水晶长瓶中,也是罪有应得。雱渊感情线

雱渊并没有所谓的感情线,没有人会真心实意的爱上他。

二皇子二萌,一直跟随在覃川身边,他此番接近覃川是为了寻找灵灯,好将大皇子击败。不过亭渊并不坏,他和覃川有着共同的理想,只不过他毕竟是天原国的人,如果一早就表露身份,覃川是不会和他交朋友的。

其实他想要拿到神灯,目的就是为了争夺皇位,他之前“扮猪吃老虎”,最终借覃川之手杀掉了大皇子,而亭渊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后来他因为爱上了覃川,所以做事有很多顾虑,甚至还和傅九云一起抢覃川。

此次代云帆饰演的大皇子就有些“傻”的可爱了,他是无双命格、神鬼不近的天之骄子,实则是南蛮妖王(国师)的血脉。他锋芒毕露,杀人如麻,霸气外露,领兵攻破大燕皇城,手上沾满了覃川父母兄弟的鲜血。

在大燕灭亡之后,雱渊高高在上,一心以为皇位在手,骄傲自满,随后便沉迷于女色,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美貌的玄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