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鸡娃出自哪里(推荐20篇)

浏览

5304

文章

670

篇1: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成语凿壁出自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匡衡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的经学家,官位做到丞相。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常常用来激励学生,要刻苦读书,那么凿壁偷光是出自什么典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2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3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

5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康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什么中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小康最早出现我国古代典籍《诗经》中,语出《诗经•大雅•民劳》,原文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中“汔可小康”中的汔,是庶几,希望的意思,有的书上也解释它与“乞”或“祈”相同,翻译为企求的意思。

《诗经•大雅•民劳》原文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翻译: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力行为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力行为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力行为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力行为应制止,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力行为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您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注释

“民亦劳止”——亦,语助虚词,止,有的书上解释也是语助虚词,但也可以理解为“之”,是一个代词;

“汔可小康”——汔,庶几,希望的意思,有的书上解释它与“乞”或“祈”相同,是企求的意思;

“惠此中国”——惠,动词,给予好处;中国,指京城,也就是周王朝朝廷区域;

“以绥四方”——绥,平定、宁静;四方,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守捉城是什么,出自哪里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很多人被《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给彻底洗脑,电视剧里出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词语,比如守捉城,狼卫,浪人,长安县等,这些词语也引发了人们对唐朝文化的了解热潮,很多人开始重新查阅相关的记录,那么守捉城是什么呢?

守捉是唐朝的制度,也是唐朝在边关地区的驻军机构,主要分布于西域地区和陇右道,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新疆、甘肃等地区,并且在唐朝的时候边关士兵,大的称为军,小者称之为守捉、城、镇等机构。而且守捉是自古以来在唐朝独有的,而在别的朝代却没有这样的机构,一般守捉城里有驻军300-7000人不等,而这些守军大部分以正规军为主,其次就是一些内地的犯人,再者就是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

守捉城是唐朝时期驻守边关的一个城镇,大的编制叫做军,而小的编制就被称之为守捉城,是一个唐朝时期驻守的机构,守城的士兵有300-7000人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守望相助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守望相助意思是: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帮助。它是一个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守望相助的意思也是比较好理解的,简单的说就是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它的近义词也是比较多的,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分甘共苦、风雨同舟、同心协力等都是,同时反义词有不相为谋、以邻为壑、志同道合、切磋琢磨等,通过反义词和近义词能够对守望相助有更深的了解。

守望相助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比较频繁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已经成为比较热的成语。通过它的具体含义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互助,表达出来的感情是恰到好处的,所以会被频繁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情不自禁”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南朝梁国刘遵的《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这里“禁”表示“抑制”的意思,情不自禁的意思就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情不自禁一般用于描写人的感情,形容在遇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意外或者是惊喜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情不自禁的近义词有: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等,反义词有:无动于衷、不露声色等。

用“情不自禁”造句举例:

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异乡的游子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家中的亲人。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站在领奖台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雨,渐渐大了,望着窗檐上那断了线的“珍珠”,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了窗户,扑面而来的是徐徐春风,顿时让人觉得清爽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肠粉是出自哪里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肠粉是广东省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粤菜系。肠粉按地理(口味)区分较出名的有广州的西关肠粉、普宁肠粉、揭阳小巷里的潮汕肠粉、潮州潮汕肠粉、云浮的河口肠粉、梅州的客家肠粉、郁南的都城肠粉、澄海肠粉、饶平肠粉、惠来肠粉等。

广州的肠粉呈现透明状,口感比较Q弹,一般酱料是酱油及其他酱制成,口感较甜,配菜多为生菜。潮州的肠粉呈现白色,口感香糯,酱料多为耗油花生酱,配菜各式各样。

潮汕肠粉各地有各地特色,比如汕头市澄海区的肠粉,酱汁比较多,酱汁的味道也比较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的意思是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面容像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这句诗选自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二句,表达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这首诗以“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开篇,作者就给读者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倾国烦城,这两句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静止的纯美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拜之交出自哪里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八拜之交出自邵伯温《闻见前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八拜之交在小说里出现的几率特别高,特别是武侠小说,似乎每篇都有这个词,那么八拜之交到底出自哪里呢?下面来给我一起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简介

八拜之交,汉语成语,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意思是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关系,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出自《闻见前录》。

2

成语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3

成语用法

1、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

2、元 王实甫《西厢记》:“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3、我同李闯王原是八拜之交,后来虽然各行其是,却不曾有私人仇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失信不立出自于左传的哪一句话 失信不立出自于左传的哪句话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失信不立”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原文如下:君命无贰,失信不立。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君的命令说一不二,失去信义就难以自立。

对“失信不立”的赏析

“失信不立”中的“立”是立足的意思。守信不但是一个人的处世立身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安民治国之道。然而信守诚诺并不是无原则的,不能做一些有害人民、社会,国家或他人的坏事。信最本质的含义是对自己的所有言行所负的责任。

《左传》的简介

《左传》的原名为《左氏春秋》,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左传》记述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等内容均有记述和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什么中的前四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什么中的前四句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登高》中的前四句。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花架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花架子所指的行为在类别上很多。如戏剧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其功架(也称架式),也就是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 除了戏台之外,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一切专搞形式主义而不务实的人。

京剧花脸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一些年老的人,或者是小孩子,都比较喜欢变脸的京剧,因为在变脸的过程中,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京剧花脸一般分为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主要以唱功为主,而架子花脸就是以做工为主。

架子花脸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人或者表演经验多的演员才能表演架子花脸。架子花脸不仅做功要好,而且嗓音也要出色。京剧中的花架子相当于京剧“净”行当中的一种,也就是花脸的一种,一般念白、表演,比如张飞一角,属于“副净”,而“正净”的铜锤花脸则更重在唱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不是老王本姓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老王本姓黄”,这句话出自《带着爸爸去留学》里黄成栋(孙红雷饰)的一句台词。

黄成栋发现黄小栋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辛芷蕾会说刻意选一个大眼睛一个小眼睛作为父子了),自己爱了一二十年的妻子也向自己提出了离婚。

而另一边林飒也因为与武翰祥产生信任危机,两人在带孩子留学期间也是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也许最终这两个感情受过伤的人会走到一起成就彼此。

6月28日更新的剧情中,董美玲关掉了在国内的饭馆,也跑到国外来找黄成栋父子了。黄成栋欢天喜地,本以为小别胜新婚还打算小两口好好亲昵一番,却孰不只董美玲此行的真正目的,即使是在董美玲给他讲了“我有一个朋友”的系列故事之后他也没多想。

直到最终董美玲快要崩溃了,半夜起来放声大哭,黄成栋才恍然大悟:“不是老王,本姓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琼玦知我意画中心上人出自哪里 画中心上人出自哪里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琼玦知我意,画中心上人出自互联网,并非古诗,是网友创作的诗句。这句诗的意思是:玉器知道我的心意,画里的人是我的心上人。“琼玦”的“琼”指“美玉”,“玦”指环形有缺口的玉器。

描绘爱情的诗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喧闹自其喧闹出自哪里 喧闹自其喧闹的出处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喧闹自其喧闹”出自复旦大学教师陈果,原话为:喧闹任其喧闹,自有我自为之,我自风情千万种,与世无争。陈果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担任思修课教师,有代表著作《好的孤独》、《好的爱情》等。

陈果的简介

陈果是复旦大学教师,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2005年-2008年期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10年7月,陈果讲课的视频被复旦大学学生传上网络后被热捧,从而迅速蹿红网络。2013年8月3日,陈果做客CCTV-1播出的《开讲啦》栏目第051期《你好,好奇心》。

陈果的代表作

陈果的代表作有《懂你——论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与秘密——青年黑格尔哲学思想》、《好的孤独》、《好的爱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孩儿立志出乡出自哪首诗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孩儿立志出乡”的原句是“孩儿立志出乡关”,乡关是家乡,故乡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

孩儿立志出乡关的出处

“孩儿立志出乡关”出自毛泽东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七绝·改诗赠父亲》,这首诗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以自勉的一首诗略加修改而成。

1910年秋天,是毛泽东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出自哪里?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出自列宁所说的话。列宁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出自列宁所说的话。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男,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1870年4月22日(俄历4月10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出生于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1891年,21岁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1892年,他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德:道德,孤:孤单;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邻”赏析

“德不孤”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必有邻”则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自己不懈地追求,即便有人不理解、不支持,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之后有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后,就会给我们送来遥远的帮助和祝福了,我们也就不会孤单了。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作者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这本是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书中的内容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应急食品是什么梗?出自哪里?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应急食品是米哈游游戏《原神》中的一个剧情引导吉祥物,属于官方内测时间的对话选项,安柏问玩家这个飞在空中的小东西是什么,玩家的一个选项便是“是应急食品”。

应急食品的原句是派蒙是应急食品,派蒙是原神手游的一个NPC,也就是看到的原神的官方头像的那个可爱的人物、它在游戏中的作用是“引导员”在原神中引导玩家完成新手任务,并且后期会不定期的提供玩家一些任务和应急储备粮。

原神除了应急食品外,还有芭芭拉内鬼,原神中的芭芭拉是个可爱的水系角色,大招是一圈乐谱,芭芭拉被称为内鬼是因为她的属性特殊,元素反应不仅会在目标身上出现,在角色身上也会产生。芭芭拉这个角色大招会给玩家附加潮湿效果,如果遇到火、冰元素敌人,玩家自身就会被冰冻,遭到重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出自于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是什么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是什么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名作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等等。因为这四本戏剧作品都以“爱情”为主题,且与“梦”有关,所以被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又叫做《还魂记》。

汤显祖的介绍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牡丹亭》的介绍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第一台起电机,居然出自日理万机的市长之手!

全文共 2401 字

+ 加入清单

17世纪初,科学家致力于电学的系统研究。起初,研究仅限于静电。当时,获得电力供应的唯一途径是摩擦起电。摩擦产生的静电很少。不可能做稍微大一点的电学实验。因此,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当时的科学家试图改进摩擦起电工具。

我们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获得更多的能量?许多欧洲科学家已经开始思考,包括一个特殊的人物——德国马德堡市市长盖里克。他的想法很直接,就是制造一个马达。

热爱科学的市长盖瑞克(照片来源:维基百科)

所谓起动马达是指一种利用人力或小功率摩擦来获得静电的机器。它也是一台产生电流的机器。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产生大电流交流或DC,可用于生产和生活。该电机只能产生小电流,主要用于实验。这两者目的相同,但原则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电机是发电机的“发起人”。

热爱科学的市长

盖里克市长不是心血来潮制造的,更不用说展出了。

他是莱顿大学的优秀学生,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他当了35年的市长,也从事了35年的科学研究。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很少见。他在1650年发明了空气泵,后来用它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强度,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大自然讨厌真空”的假设。

1660年,58岁的格里克开始研究静电。那时电非常流行。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还致力于电学研究。一天晚上,盖里克停止了娱乐活动,再次进入他的实验室,为电学实验做准备。当他用手指捡起一小块琥珀时,一条小裂缝出现了。他小心翼翼地关掉所有的灯,不停地上下摆放琥珀。然后他发现了一个新现象:伴随着噼啪声,出现了微弱的闪光。

摩擦琥珀发电并吸引羽毛(网络图)

"这种闪光和声音应该意味着静电被释放."当盖瑞克想到这一点时,他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用手指摩擦琥珀产生的电流太小,而且很麻烦。用这种方法获取电流是不实际的。

“这个电量不足以进行实验,更不用说其他东西了。如果你制造一个摩擦电机,既方便又有更多的电能,那么这个实验将会更加方便。”格里克提出了这个想法。

简单实用的起动电机

照你说的做。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格里克终于发明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摩擦电机。

他的发明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制造电源。琥珀是最好的供电材料,但价格太贵,不能用作设备。经过反复实验,他决定用硫磺代替琥珀。

盖里克首先把硫磺打碎,然后把它放进一个比他的头还大的球形玻璃瓶里。然后,球形玻璃瓶在实验室中被加热以熔化硫。硫熔化后,一旦找到空间,就不断添加硫,直到球形玻璃瓶充满硫。这时,他把一个木柄插入瓶子。球形玻璃瓶冷却后,他用锤子打碎了瓶子,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黄色硫磺球。这个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木柄可以用手握住,或者用作架子。第二,球的一端是正的,另一端是负的,这便于不同的实验。

第二步是产生静电。格里克把黄色的硫磺球放在一个木制支架上,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摩擦马达。然后,他左手握着木柄,让黄色的硫磺球绕轴旋转,右手按在球面上。静电是由他的手掌和黄色硫磺球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并储存在黄色硫磺球中。

格里克发明的硫发生器(网络图)

第一次使用马达时,摩擦力引起了一种感觉。在那个宽阔的实验室里,他首先从木架上取出储存有静电的黄色硫磺球,然后取出它的轴,用正极吸引羽毛。然后,他用硫磺球的负极排斥羽毛,让它们漂浮在空中。飞羽就像活着的鸟。观看的同事们惊呆了,说不出话来,然后爆发出掌声。他们赞叹盖里克市长的精彩表演。

“原来,羽毛喜欢靠近它前面任何物体的尖端,并能使它粘在物体的任何突出部分。这应该是电。”人家在看,盖瑞克在想。

所有人都离开后,盖里克又进行了一次实验。他点燃了桌上的一支蜡烛。当羽毛离蜡烛大约一掌宽时,羽毛突然后退,飞向带电的硫磺球。

"我已经知道物体的尖端通过这个马达对电流的特殊影响!"盖瑞克很快就录下来了。

在今天看来,尽管盖里克发明的起动马达如此简单,但它在当时已经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标志着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作为人类制造的第一台发电机,它帮助人类观察许多重要现象,并为后人创造更大更先进的发电机提供参考。

因此,盖里克在电磁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后来的故事

盖瑞克发明的摩擦电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应政府部门的邀请,他公开进行了启动马达的实验,这在贵族和普通民众中很受欢迎。教授们用硫发生器演示了静电实验,学生们很感兴趣。据说当几个大学教授演示运动实验时,学生们不得不站在走廊或教室外面观看,因为观众占据了座位。

除了社会问题,科学家们对摩擦马达最感兴趣。继盖瑞克之后,科学家们相继改进了摩擦马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几十年后,苏格兰物理学家戈登经过多次实验修改了硫发生器。为了提高转速,他用一个圆筒代替了硫磺球,转速超过了每分钟600转。马达从圆筒中产生的电流可以杀死鸟类。后来,他的朋友把圆筒玻璃装在脚踏板上,用皮垫代替手掌摩擦,这样马达就完全机械化了。戈登在集会上用一个圆柱体来发电和点燃酒精灯,这很受欢迎。

盘式静电感应电机的影响仅次于硫磺感应电机。它是由英国科学家威廉穆斯在1882年研究了多种起动马达后制造的。其优点主要有两点:第一,玻璃圆板上的两轴可以反向旋转,转速高于气缸启动电机的转速;其次,它能产生大电流,甚至杀死小猪。机器诞生后,主要用于演示课堂上的静电现象和程序中的空气放电现象。盘式静电感应电动机一直使用到现在。

盘式静电感应电机。(网络图)

尽管盖瑞克发明的摩擦马达能产生静电并进行放电实验,但他不知道哪些物体能传输电,哪些不能,以及电是否能传输。只有澄清这些问题,电学实验才能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验效率。谁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我们看看下一次“电会跑,还会选东西吗?”发现者是一个穿着花盔甲的老人!》

-

[评论]

1.奥托·冯·格里克(1602年11月20日-1686年5月11日),德国物理学家和政治家,曾在莱布尼茨和莱顿大学学习,1646年至1676年担任马德堡市长。上任后,他努力工作,不遗余力地建造桥梁和堡垒。此外,他亲自种下田地来生产当时稀缺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