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甫

杜甫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杜甫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杜甫问题。

分享

浏览

1188

文章

120

喜悦时怎么表达?看看杜甫再说吧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想了解杜甫的老年生活?这首诗歌能让我们略知一二!

全文共 157 字

+ 加入清单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皆是由于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这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杜甫的诗都是偏向现实主义的,把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场景都写出来,表达出了他忧国忧民和儒家仁爱精神,因此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的动荡不安、政治黑暗。反应的是当时的社会矛盾与人民疾苦!

详细内容

1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2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3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称号是什么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杜甫也被称作为“诗圣”,便是他的称号

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们的诗至今还被人们所传诵。那么你知道,杜甫号称是什么吗?

详细内容

1

杜甫,字子美。在唐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的关系甚好,用现在汉语形容就是好兄弟、铁哥们,故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但为了不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相混淆,所以杜甫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则合称为“小李杜”。

2

少年时期的杜甫,有着家庭条件及环境优越的优势,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创作诗歌时受到了很大的帮助。

3

杜甫在他中年时,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中有着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特点,被后人称作为“诗史”。很自然地便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在唐诗中算是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4

杜甫“诗圣”的由来是因为自宋朝开始,许多评论家及文学家,看了杜甫的诗后,对其赞不绝口,甚至还被称为“古今绝唱”,对杜甫的称呼是“诗学宗师”、“千载诗宗”。后来在明代,便有人称杜甫为“诗圣”,久而久之,这个称呼也一直未变,延传至今。这便是杜甫称号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的龙门诗及翻译赏析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山两山相对,望之若阙,沿着驿道两旁的树从城中出来。龙门气象辉煌,不仅离皇宫很近,同时附近还有金碧辉煌的佛寺。离开洛阳时,与返回洛阳时,时代屡次发生改变;而这里的山水仍然日日悠闲,没有变化。在远行途中来观赏龙门,短暂的一生又能有几回呢?

杜甫《龙门》原文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吗?这是一个看着简单的问题,如果不知道的话,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回答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圣”。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青少年时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后来,朝廷派他担任河西尉,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官职,朝廷就将他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之后杜甫弃官入川,躲避战乱,在这期间,他创作了《登高》、《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

● 年少轻狂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是杜审言,母亲是豪门贵族河东崔氏之女。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与条件下,杜甫小时候可谓是锦衣玉食。

不仅是生活富裕,就连文化熏陶都不少,因此杜甫七岁能写诗,十五岁正值年少气盛,还曾爬过书摘过枣;也曾看到过公孙大娘舞剑;跑到岐王的宅院里,听过李龟年唱歌(也就是唐诗《江南逢李龟年》中的主人公)。

在这样的日子里,杜甫过得十分潇洒恣意。

● 考场失意

在家宅久了,总会萌发出一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于是杜甫十几岁外出远游,然后二十四岁第一次参加科举,只可惜名落孙山。

虽然没有考上,可少年正值青春,心中热血不减,所以在外出远游登泰山时,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豪言壮语。

等32岁再次远游时,杜甫遇到了他的偶像——李白,便与其一起游山玩水,同行的还有一位“电灯泡”高适(《别董大》的作者,就是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那位)。

三人一起玩耍了一段时间,然后各自分别,就是这一次分开,杜甫在没有机会和偶像见面。

35岁时,杜甫应唐玄宗的号召,再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杜甫又落榜了。

不过与之前一次不同,这次失败之后,杜甫并没有离开长安,而是想通过达官贵人的举荐进入朝堂。只是杜甫在长安这样奔波了十余年,最后才混了一个小官。

当了官之后,杜甫觉得在这个岗位上根本发挥不出他的才能,就没有认真工作,上面看到杜甫这样摸鱼,就把他的官职给贬了,换了一个更小的官位。

人到中年,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此时杜甫已经四十四了,再也经不起折腾,只好咬着牙上了岗。

● 晚年凄惨

工作岗位有了着落,杜甫就想回家看看,谁知道一进家门就听到小儿子死了,人到中年杜甫体验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

等把小儿子后事安排好之后,杜甫想到自己在长安的心酸十年,于是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怀咏五百字》这首诗,全诗洋洋洒洒五百字,非常契合诗名。

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非常出名,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出圈了。

工作离开久了,难免会出问题,这不杜甫刚一返回长安,安史之乱就爆发了,然后他就和王维一样被俘虏了。

王维因为名气大,官位也不小,所以被严加看管。杜甫则是因为官太小,被忽视了,也算是另一种因祸得福吧。

大概是心酸日子过多了,杜甫也看不得别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于是猛烈的爱国情怀涌现了出来,杜甫开始忧国忧民(宋朝范仲淹估计就是学杜甫,才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下了千古传唱的佳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展开阅读全文

成都杜甫草堂在哪里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草堂在哪里?下面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杜甫草堂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杜甫草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也曾做官,晚年为何穷困潦倒?

全文共 1945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除了被人称作“诗圣”,还有另一个外号,叫做“杜工部”,取自他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意思。但是我们也知道,杜甫的晚年才是真的穷困潦倒,连住茅屋都会被小孩子们嘲笑,风一吹茅草就飞走了,漏风漏雨,贫苦不堪。那么,曾经做过官的杜甫,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呢?

要说幕僚,又得从“官僚”一词讲起。中国古代官场上,向来有一种把各级衙门行政官员通称作官吏或官僚的习惯,其实严格地说,官与吏有区分,官与僚也有区别。商周时代,僚的含义略近奴仆,所谓“僚者,劳也”;入秦汉后,僚又转换成僚属的意思,比如《三国志·魏书·王观传》云,王观“治身清廉,帅以下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很明显,这个“僚”就是主官属员的概念,由这个概念对应一个“官”字,僚与官的主从关系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僚”字前面又何以加个“幕”字呢?原来“幕”本是帷幄的通称,古代时,天子或将帅率领部队出征,治无常处,就以在野外搭起的帐篷作为指挥部,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缘此发生的。起先是幄幕被称为幕府,后来高级一点的军政大员官署,也都被叫作幕府了。从秦汉直到隋唐,凡一个方面的军政主官,都有按一定程序自行聘用秘书、参谋、副官性质佐员的权力,这种人就可叫作幕僚了。

比如大诗人杜甫就曾被节度使严武聘入幕府当参谋,叫“节度参谋”,但是又在京朝挂个虚衔,叫“检校工部员郎”,因此人们常叫他“杜工部”,其实他压根儿没去工部上过一天班。这里头有无讲究呢?当然有,如果你真是吏部除授的职官,就有一份编制内的俸钱,退休后还可以打个折扣地领下去;但你这个节度参谋是严武私聘的幕僚性质,不在正官系统,对不起,这一笔俸钱得由严武自己从节度使办公经费中开销了,退休后亦无折扣俸禄可享,那就怪不得杜老夫子晚年潦倒食物中毒而死了。

这一比,也就把幕僚性质的佐员和在正官编制里的佐员之区分凸现出来了,前者是吃主官私人的料,形成了一种幕主与幕宾的关系,他们的荣辱升降,全系在幕主的官运浮沉上,所以大都只知幕主而不知朝廷;而后者,是吃国家的俸,和主官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能否官运亨通,当然与领导对你的看法有一定关系,但最终还得落实在考核、升黜等一套制度上,从利害上着眼,自然是先有朝廷,后才是长官了。

这种现象普及开后,在中国官场里形成了一种双轨现象:幕与府分离,府是冠冕堂皇的议政场所,幕是主官私人的小班子,决策于私幕,施行于府署。《世说新语》上晋朝时大臣谢安与王坦之常找权臣桓温讨论公事,桓温让亲信郗超躲在帷帐后偷听,风动帐开,谢安大笑说,“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这句话可算是把幕僚身份虽然低微但却可以参预机要的实质点透了。北宋建国后,太祖赵匡胤为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专门针对这种幕僚现象订了个制度,无论哪一级衙门,凡记室(秘书)、参谋一类幕职,概由朝廷委派,不许主官私聘。从此,幕僚又还原到正官系统内。

降及明清,尤其是清朝中叶以后,情况又起了变化:地方衙门中吏胥盘结,凭他们通晓办事律令、格式和成例的资本,蒙骗乃至挟制官员,而那些一榜两榜出身的官员,做八股文头头是道,做“亲民之官”则昏昏如也,要挣脱这个网局,非得找人帮忙不可;至于更多的靠世袭、保举甚至是花钱买官做的人呢,有的连字也识不得几个,那就更窘了。

比如独逸窝退士所辑《笑笑录》上,谓汴中有个由九品杂职慢慢保举到知县任上的老爷,全不懂坐堂规矩。第一回升厅审案时,刑房书吏事先准备好了一张传讯当事人和证人的名单,依公文格式,起首照例是“计开”两字。这位老爷不通,惊堂木一拍,先用朱笔在“计开”两字上点了一下,喝令“传计开”。那刑房书吏肚子里好笑,又不便说破,竟诡词答曰:“计开未到。”这一案审过,又审下一案了,名单上还是“计开”为首,老爷又用朱笔点传,书吏仍以“计开未到”为答。老爷大怒云:“今日两案俱是‘计开’为首,乃敢抗传不到,明系差役买放!”马上就要请快班公人吃板子,急得捕快大叫“计开不是个人!”还有比这好歹识“计开”两字更次一等的,如明人冯梦龙所著《笑府》,谓某县丞纯粹是个文盲,凡买东西,都画个形状在账簿上。有一天知县来丞厅有事商量,恰巧县丞走开了,知县看见摊在公桌上的账簿,左看右看不懂,就用朱笔一行一行抹去。

这时县丞回来了,只见账簿上多了那么多红杠杠,不由发急:“你衙内买红烛,如何也记在我簿上?”这种货色,可怎么做官办事呢?再进一步说吧,即便是一些很精干的州县官员,面对繁剧的征赋审案、发役科派等事务,也有不胜其劳的感受,稍有差池,轻则吃训,重则丢官,况且好多可以额外捞钱的事,也需要保密才行,哪能事事自己出头呢?好,正是以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催发了幕僚现象的再度兴盛。——当老爷的自己花钱聘用私人,我做官,你做事;又因为你是我花钱雇来的,所以你做事,我放心,也成了衙门里的“自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诞生窑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诞生窑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有一处圣地,背靠笔架山,面临东泗河,山前是一片碧绿的原野,东泗河从中间流过,河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杨柳摇曳,风景秀丽,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村,不仅为明清八景之一——“泗河烟柳”,更因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诞生而吸引着华人及全世界的关注。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杜依艺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以后其祖父杜审言,其父杜闲均居于此。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诗圣杜甫(712年—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窑洞中,这孔窑洞因此命名为杜甫诞生窑,杜甫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巩义还流传着杜甫康水采文的故事。

1963年,杜甫诞生窑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河南省政府拨款修葺,建立了杜甫故里纪念馆,1963年郭沫若先生题了“杜甫故里纪念馆”和“杜甫诞生窑”,1974年被南瑶湾大队革委会、医务室、缝纫组、民兵联等相继占用,1981年又收归国有,继续对外开放。故里的建筑因年久失修,又遇1996年暴雨,展室坍塌,1996年8月19日经请示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闭馆维修。2003年以来,巩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杜甫故里保护与利用工作,累计投资1.5亿元对其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品位布展。

2012年4月18日,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杜甫故里纪念馆建成开馆。整个杜甫故里景区大致可以划分为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两部分。诗歌展区运用多媒体手段解读杜甫诗歌,既有用投影和光线表达的一片新绿中体现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有用立体雕塑与壁画结合所表现的《三吏》、《三别》;诗人展区由杜公祠开始,以时间为轴,介绍了杜甫的一生坎坷经历。整个景区布展系统的,完整的表现了“来自这片土地,又回归这一土地”这一主题。

花径不曾缘客扫,0今始为君开。杜甫故里纪念馆集观光游览、朝拜纪念、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必将成为世人学习发扬诗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圣地。

南瑶湾村:南瑶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长沙杜甫江阁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看点:看橘子洲烟火晚会的一个较好地点是杜甫江阁

最佳游览方式是绕过建筑沿堤岸行至江边,坐下歇息,或是看看垂钓,让脑袋放空便好。由此远望,视野非常好,且晚上亮灯后更为漂亮,若想看周末烟花,这里也是个不错的观景地点。

杜甫江阁位于湖南长沙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40平方米,由主阁、长廊、碑亭、茶室等建筑物组成。江阁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雍容大气,为长沙市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群。主阁高33米,体量巨大,气势雄浑;设计者匠心独运,使其东西两面均为正面朝向,即无论从麓山东眺还是自城南西望,江阁均以正面笑迎宾客。

杜甫江阁是为了纪念把生命最后岁月留在湖湘的一代诗圣杜甫而修建的。历史的烟云穿越了1200余年,杜甫诗魂历尽风霜,愈显圣洁,业已定格成一座永恒的丰碑,濡染着泱泱华夏,也给古城长沙以无尽的文化滋养。为了纪念一代诗圣,2002年,长沙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在杜甫当年系舟登岸寄居处重修江阁,以期诗圣光辉永耀三湘。

江阁登临,可近观橘洲风景,远眺麓山烟云,饱览长沙山水洲城的美丽姿容。江阁-,可品湖南黑茶、湘西黄金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湖湘佳茗。江阁漫步,可在绿荫葱茏中品读诗圣佳作,观赏名家书法。2006年,杜甫江阁及其所在的湘江风光带被湖南旅游协会评为新潇湘十景之一,成为各地游人争相登临的星城名胜。

杜甫江阁作为公共文化设施,长沙市地标性建筑物,不仅是市民公益性活动场所,也是长沙乃至湖南省的对外展示窗口,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接待场所,被誉为长沙的名片,湖南的客厅。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二段108号

类型:观景台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731-89824455;0731-85821786

开放时间:

夏季9:00-18:00,冬季9: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1.0元,学生,老人,军官持证6元

交通

乘1、123、406、旅3线路公交车等在西湖桥站下车步行约150米即到

展开阅读全文

丽春古诗赏析 丽春杜甫赏析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将丽春花随风摇摆时的轻盈与娇柔描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丽春花的喜爱之情。丽春花就是虞美人,在春季的时候盛开,是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的一种花卉。

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他的古诗更是被人称为“诗史”。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被人们称为“杜工部”,他的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人们还在传诵他的古诗。

《丽春》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译文

春天到了,花草都十分丰茂,其中丽春花开得最好。

刚刚盛开的时候色彩好,茂盛的时候又很烂漫。

那么多的桃李枝,无论移到哪里都能成活。

为什么说丽春花贵重呢?呢是因为说出来怕被人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唐诗春望的意思和赏析 杜甫的春望赏析及翻译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绝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杜甫绝句的中心思想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绝句》描绘了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黄鹂在柳枝上鸣叫,白鹭从水中飞上蓝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欢快的场景。再以黄、白、翠、青等鲜艳的颜色,展现了春景的魅力。

后两句写西岭的千年积雪框在窗口,门外停泊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时刻准备着,远近结合,集中表现了静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昼梦杜甫赏析 《昼梦》杜甫唐诗鉴赏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昼梦》是杜甫晚年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悲哀而沉重的。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衬出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昼梦》

唐·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译文

二月里总是嗜睡,人也总是昏昏沉沉;但不仅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开了,气候暖和了,满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边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了春夜的短暂,“二月饶睡”解释了昼寝入梦的缘由是因为白昼的时间长,而黑夜的时间短。而作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他操心焦虑,积劳成疾,透露出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诗的五、六句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诗中的“底”和“边”字将国家的危难和社会的灾难都刻画了出来。

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梦醒之后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贪官污吏的憎恨,但是在如此不堪的社会中,作者对清明政治仍然有着向往与希望。整首诗虽然有写到景物,但是都是为了衬托作者愁惨的心境,抒发自己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蜀相的主旨 蜀相杜甫主旨是什么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蜀相》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以及诗人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感慨。全诗赞颂了诸葛亮的才智品德和报国衷情,不仅表现了诸葛亮自身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也表明诗人对诸葛亮景仰的缘由。诗人在对诸葛亮的追忆之中,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蜀相》的译文

哪里可以找到诸葛丞相的祠堂?成都城外的柏树长得十分茂密。碧绿的青草照映着台阶,自顾自地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蜀相》的全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展开阅读全文

宿府杜甫拼音版 宿府全文加拼音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qīng qiū mù fǔ jǐng wú hán,dú sù jiāng chéng là jù cán。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yǒng yè jiǎo shēng bēi zì yǔ,zhōng tiān yuè sè hǎo shuí kàn。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fēng chén rěn rǎn yīn shū jué,guān sài xiāo tiáo xíng lù nán。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yǐ rěn líng pīng shí nián shì,qiáng yí qī xī yī zhī ān。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作品原文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赏析

首联中的“独宿”二字将作者夜不能寐的苦衷表达了出来,第二句更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心境的悲凉。颔联写了作者“独宿”时候所看见的景色,衬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后两联写的是“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诗人回忆往事,自我解嘲,在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整首诗表达出了作者对国事动乱的忧虑和漂泊流离的愁闷。

展开阅读全文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打一成语 杜甫的诗白帝打一成语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这个谜语打一成语的答案是满城风雨。“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白帝》,原诗通过描绘凄凉萧索的秋原荒村图,表现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动荡的社会现实。

《白帝》的原诗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帝》的译文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

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绝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杜甫绝句中景物有哪些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绝句描写景物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全诗描绘的是成都浣花溪草堂附近的明媚春色。眼前有黄鹂在翠柳间鸣叫,又能看见一行白鹭直上青天,这幅景象充满春日的生机,而凭窗远眺又看见冬雪欲融未融的景象,使诗中的意象更为深远。

《绝句》的赏析

《绝句》在第一句就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第二句从黄鹂写到白鹭,显示出视觉空间的开阔,由下而上,由近而远,让诗人所见所感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后面两句这从窗户所见之景,联想到“东吴”,表现出诗人在战乱平定后生起的思乡愁绪。《绝句》全诗不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也流露出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的全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展开阅读全文

月夜杜甫拼音版 月夜杜甫翻译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夜鄜州月jīn yè fū zhōu yuè,闺中只独看guī zhōng zhī dú kàn。遥怜小儿女yáo lián xiǎo ér nǚ,未解忆长安wèi jiě yì cháng ān。香雾云鬟湿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清辉玉臂寒qīng huī yù bì hán。何时倚虚幌hé shí yǐ xū huǎng,双照泪痕干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ān。

作品原文

月夜

今夜鄜州月jīn yè fū zhōu yuè,闺中只独看guī zhōng zhī dú kàn。

遥怜小儿女yáo lián xiǎo ér nǚ,未解忆长安wèi jiě yì cháng ān。

香雾云鬟湿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清辉玉臂寒qīng huī yù bì hán。

何时倚虚幌hé shí yǐ xū huǎng,双照泪痕干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ān。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的诗风 杜甫写诗的风格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诗人在写诗时,经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文学特点

1、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2、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3、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4、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