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摩崖石刻字怎么刻上去的【经典20篇】

502胶水方便好用,作用繁多,用来粘鞋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一个不小心倒太多了怎么办呢?今天,问学吧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去除鞋子上的502胶水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7521

文章

1000

篇1:同猪不同命,猪在古代是啥待遇

全文共 2430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知道房地产投机,股票投机,货币投机,甚至鞋子投机。最近,在云南,由于生猪价格处于全国价格的低谷,一些不法商贩甚至成立了一个“生猪炒团”,想方设法在全省范围内收集、销售和炒猪。由于价格高,有些地方的猪甚至过着“吹空调、住楼房、乘电梯”的生活,成为真正的“金猪”。

现代猪正享受着如此好的运气。古代猪又怎么样?它和猪不同吗?在猪年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回顾几千年来人类和猪的历史。

地方野猪在不同地区的独立驯养中国最早的家猪在河南省发现

家猪的野生祖先是野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罗云冰说,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家猪是在土耳其的卡亚努等地发现的,距今约9000年。

中国是欧亚大陆六个独立的家猪原产地中心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景源和罗云冰通过对骨骼形态的观察和测量、病理学研究、定量分析、年龄结构统计、考古背景解释、食性分析、古代DNA分析等,证实了中国最早的家猪是在大约9000年前在河南舞阳的嘉湖遗址出土的。

“中国有丰富的猪资源,其系统进化相当完整。多学科证据表明,我国的猪是从全新世野猪驯化而来的。”罗云冰指出,国际动物考古研究表明,猪的驯化有一个跨越几千年的漫长过程。

大约7000年前,家猪出现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大量考古遗址中。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地区考古遗址中的猪群在仰韶前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大群。这为我国猪的多中心起源提供了更加确凿的动物考古证据。

罗云冰认为,基于考古和分子生物学证据,中国猪的驯化可以概括为“本地多中心起源”。它不仅起源于当地,而且起源于多中心。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家猪的原产地应该是独立驯养的本地野猪,但也不排除一些地区直接从其他地方进口家猪。

猪圈是5000年前作为省级饲料出现的。古人试图在春天和夏天养猪。

养猪一般有三种方式:放养、圈养和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罗云冰认为,在驯化的早期,估计育种是主要方法,完全育种可能会发生在以后。甲骨文中的“家”这个词看起来像是房子下面有一只猪。它的原意可能是饲养家猪的稳定住所,也可能与专门养猪有关。

圈养繁殖起源于何时何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说,陕西省的江寨、半坡遗址、河南省的西坡、山东省的北新、李三河、浙江省的河姆渡和江苏省的陇南,据说都是用栅栏遗迹挖掘出来的。

考古学家分析了这些围栏的大小、结构和内含物,认为陕西江寨和半坡遗址的围栏更可能是猪圈。这表明养猪的方式早在7000到5000年前就出现在仰韶文化中。

汉代,国内养猪业发展迅速。汉阳陵东侧的万人冢出土了一批密集的彩陶猪俑,包括公猪、母猪和阉割过的猪,标志着国内养猪规模的扩大和养猪技术的进步。

吕鹏认为,汉代显然有饲养家猪和圈养家猪两种方式。例如,汉代的陶猪圈生动地展示了养猪的情况,而《史记》、《平金列传》记载汉代宰相公孙弘“海上养猪”。

在圈养条件下,猪需要饲料,并且经常和其他动物争夺食物。因此,为了节约饲料,尽可能多的放牧,北魏的贾思勰在他的文章“齐姚敏书”关于养猪说:“草生长在春天和夏天,并在任何时候吃草”。同时,尽量利用人们不能利用的农副产品,尤其是剩菜。除了农产品和副产品可以用作饲料,野生植物也可以用作饲料,这就是所谓的“猪吃百种草,饲料不难找到”。

除了文献记载,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人是如何饲养家猪的。吕鹏说,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古代居民使用小米草、稻糠和稻草以及稻糠作为家猪的主要饲料,而中国中部的家猪既吃稻草又吃稻草。这三个地区家猪的食物来源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小米、大米和小米-大米混合农区的划分完全相同。

中原地区的猪是商代中期以前的主要祭祀动物。

中国人对猪肉的偏好并不仅限于今天,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吕鹏的介绍,嘉湖遗址的猪骨头破碎且数量众多,证明当时人们吃了很多猪肉。猪的断骨可能是古人敲骨取髓造成的。大量断骨的出现表明消耗量很大。

就整个史前时期而言,猪被广泛食用,这显然反映在考古学上。“例如,我们对全国300处考古遗址进行了统计,所有这些遗址都发现了猪骨头、断骨以及明显的加工和食用痕迹。”吕鹏说。

猪肉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随着国内黄牛和绵羊的引进,以猪为主要肉类资源的中原地区在5000-4000年前形成了以猪为主,包括多种家畜的局面,为该地区率先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大约在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肉食资源开始从“以猪为主”向“以羊为主”转变。草原畜牧业和游牧民族终于在这里扎根。南方地区的古代祖先由于拥有优越的野生动物资源,将家猪的规模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养猪对双方都有好处,吃肉和使田地变肥”。这条谚语告诉我们,养猪不仅可以提供肉类,还可以为农业提供肥料。猪粪中氮、磷、钾含量高,比例适中,肥效全面。此外,猪粪是一种速效肥料,可直接施于地面,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不同于牛粪和马粪,后者只能在发酵后施用。

"猪满是珍宝,不能扔掉。"在古代中国,猪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肉和肥料,还在于更深刻的仪式用途和文化内涵。

"在驯化之初,家猪就在祭祀活动中发挥了作用."吕鹏指出,家猪的下颚在嘉湖遗址被用作陪葬品。河南偃师商代遗址,由于猪“因其常畜而易得”和“因其受人尊敬”,猪在祭祀中的“优越地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罗云冰对中国史前遗址出土的祭祀动物骨骼遗骸进行了详细统计,发现猪是史前动物中出现频率和数量最高的动物。这表明猪被广泛用于祭祀活动,成为主要的祭祀动物。

商代中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牛祭祀,频繁使用牛头,从而完成了从猪到牛的祭祀转换。到春秋末期,“太劳”(牛、羊、猪的组合)已经成为官方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一种固定的祭祀制度,一直使用到清朝。

随着古代经济的发展,猪的文化内涵日益世俗化。“纵观‘与猪同行’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人们的生产技能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风俗文化知识也在逐渐变化和丰富。”吕鹏说。

——原标题:猪年,去古代看看猪得到什么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仙字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仙字岩摩崖石刻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仙字岩摩崖石刻位于顺昌县大干镇土垅村,时代为元代。

仙字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垅村:土垅村,俗称“铜窟”,位于大干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土垅村属于高山区,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内有最高山峰—宝山,海拔1305米,与西北面峨山遥遥相对。全村由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构成。有202户,612人,其中男306人,女306人,以高、张、饶姓为多。 土垅村总面积33221亩,其中林地面积28590亩,耕地面积1547.。

展开阅读全文

篇3:PS如何制作中国古代风格的封面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为大家介绍怎么制作古风封面的方法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来参考一下!

步骤

先用PS打开一张底图,这里是PS CS3。

底图很重要,它能体现你游戏的主要风格,甚至是内容。

因为这个做的是百科,就用这一张,别忘了改图的尺寸。

这时再打开一张书法素材(这里是用的书法笔刷),拖入底图,把空白填满。

一张书法素材一定不够,就不停地复制,然后填满。

然后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右下角有很多图层,除了底图,其他的都合并。

就变成了两个图层。

书法图层调低透明度。

再用橡皮擦擦去一部分书法。

打字,同时确定好字体和字的大小。

因情况决定是一个字一个字打,还是几个字几个字打。

排字。

这时需要放入一张合适的墨迹素材,最好与周围相衬托。

将这个红色墨迹素材的图层放在书法素材图层上面。

把它移动到合集两个字下面,调整大小到合适。

加上拼音、作者、点击封面开始游戏,排版怎么好看怎么来。

加上标签!

比如这个百科

还是一样,排字。

再次放入一张墨迹,修改大小后放在标签下面

最后一步,合并图层,保存。

注意事项

书法素材一定要调低透明度!

墨迹素材放在书法素材上面,不要放在字上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龙门摩崖石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摩崖石刻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门摩崖石刻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城堡西北0.5公里处,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峡谷两侧群峰竞秀,断崖绝壁高耸入云,峭壁如削,谷中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观。金、明、清各代均将此视为军事要塞,在峡谷东部尽头,建有城堡,历代官家均派重兵把守,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摩崖峭壁上刻有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题咏,系当时巡防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

全峡摩刻20多处,最为醒目的是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年)都尉使兵部右侍郎,山东峄阳进士贾三进题写的“万仞天关”,字高2.7米,宽1.8米,气势磅礴,洒脱隽秀,堪称艺术珍品。其余各处题字均为0.6米-2米不等,“天成形胜”,为明万历年间都门守口把总指挥何继文题。“峭壁千重”,为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岁春二月十五都门王世兴题。“金汤万仞、玉垒千寻”,为明代钦依守马水口总兵吕志如题。此外还尚存 “龙行虎踞、玉壁金汤”、“峰环万叠、险胜重围”、“疆域咽喉”、“千峰拱立”、“清泉泻涧”、“翠壁奇峰”、“风舞天中,云飞眼底”、“龙门峡”、“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等摩刻词句。这些刻字,为研究明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除此之外,在峡谷中还刻有两尊1.5米高的佛像,是驻守官兵祈祷保佑关隘安全和排忧解难的处所。雕刻虽不精细,但神像简洁庄严,对峡谷风光起了点缀作用。

1982年7月,大龙门摩崖石刻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茶马古道-朴头山隋唐石刻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朴头山隋唐石刻题记位于杂谷脑镇西2.5公里之朴头山古栈道旁石壁上。

石刻题记共两通,右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通道记》,左为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战事题刻。其中隋《通道记》记载自三国姜维开凿朴头山栈道以来,因年久道路荒废,会州刺史须达派人重治旧道事。前几句道:“自蜀相姜维尝于此行,尔来三百余年更不修理。山则松草蔓蔓,江则讼沤出岸,猿怯高拔,鸟嗟地险,公私往还,并由山上,人疲鸟乏,筋力顿尽。”题刻面积80×50厘米。《通道记》乃全国最长之民族地区交通题记。唐代题记载开元十五年唐番之间的一次较大规模战争,九月中旬吐蕃军队进攻唐朝之维州(今理县维关)为唐维州刺使率兵击败。题记距地表1米,面积50×60平方厘米。

保护范围:以石刻本体为中心东西,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杂谷脑镇:理县辖镇,县府驻地。1952年置杂谷脑镇,1992年农家乐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1万。国道317线过境。辖兴隆、营盘街、玛瑙寨、克村寨、日底寨、官田,打色尔沟7个村委会和新街、老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硅矿、酿造、水电为主。硅铁矿石远销日本、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市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马铃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你了解古代路边摊食品的起源吗?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视路边摊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路边摊的一个误解,路边摊也拥有漫长的发展史,如今则演变为一种重要的餐饮形式。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路边摊起源的饮食百科知识。

古代路边摊的起源

尽管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认为吃路边摊很low,但在他所生活的古希腊,油炸小鱼已经是一种街边小吃了。在庞贝古城的考古发掘现场,人们发现了大量证据证明当年街边摊的存在。

古罗马时期,街边小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贫穷的市民,因为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没有炉灶,所以要去街上吃东西;鸡汤是那时主要的吃食之一,此外还有面包和粮食做成的面糊。

这是在庞贝古城中的朱丽亚·费利克斯宅邸发现的壁画,古罗马人在买面包

几百年前一位游历四方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14世纪的开罗市,当地人在路边摊买来烤羊肉串、大米和油炸面团等食物,然后把鹿皮制成的野餐布铺在街边,就地享用。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土耳其,许多十字路口都有小贩在贩卖热鲜肉,有烤鸡肉和烤羊肉。奥斯曼土耳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路边摊纳入管辖范畴的国家,该国在1502年颁布法律,对街边小吃实施监管。

14到16世纪的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在市场上贩卖各种饮料,以及多达50余种的墨西哥玉米粉蒸肉。西班牙在秘鲁建立殖民地之后,许多欧洲食物传入美洲,例如麦子、甘蔗和牛羊肉。当地人除了延续自己的传统食谱,也开始在街边贩卖烤牛心。

在北美洲殖民时期,路边摊贩售卖牛肚辣味浓汤,烤玉米穗,以及各种糖果和水果。在二十世纪头十年之前,牡蛎一直都是一种廉价的路边小吃,此后的过度捕捞使得牡蛎价格上涨。纽约的路边摊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到1707年,路边摊在纽约彻底被禁。许多非裔美国妇女在18和19世纪靠路边摊为生,主要贩卖水果、蛋糕、坚果、咖啡、饼干、果仁糖等等。

19世纪40年代的巴黎见证了炸薯条的诞生和兴起。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也有很多路边摊,主要贩牛肚、豌豆汤、裹着黄油的豌豆荚、海螺、对虾和鳝鱼。

1906年纽约街头的街边摊贩

拉面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最初,日本拉面是供体力劳动者和学生享用的街边小吃,随后很快发展成民族特色小吃。东南亚各国的路边摊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十九世纪晚期来自中国的苦力的影响。在泰国,路边摊餐饮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普及起来。

尼泊尔街头的路边摊拍摄:SigismundvonDobschtz

如今,路边摊已遍布全球,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而各不相同。纽约市的标志性街边小吃是热狗,夏威夷的路边摊会售卖一种“夏威夷快餐”,里面有大米,通心粉沙拉和肉,这种吃法来源于日本盒饭。在丹麦,街边的香肠车向行人售卖香肠和热狗。此外,还有伊斯坦布尔的肉片卷,泰国曼谷的沙爹猪肉,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香肠面包,以及印度孟买的贝尔普里(由米通粒、细长的炒面、扁豆碎粉、红薯、洋葱、莞茜、花生、香菜加少许罗望子酸甜酱和辣椒调制而成的一种印度小吃)。

丹麦街头常见的香肠车拍摄:NewsOresund

因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各国路边摊文化也有各自的特色。在孟加拉国,路边摊贩几乎都是男人没有女人,而尼日利亚和泰国的路边摊业主则以女人为主。在日本和斯瓦西里文化中,在大街上吃东西被认为很粗鲁,只有小孩子才被允许这样做。印度人在家里吃的饭食与街边小吃有明显的区分,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在菲律宾,街边小吃和家里的正餐并不冲突,因为许多菲律宾人家里没有餐厅。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原来路边摊食品有着如此悠久的发展历史,路边摊食品其实也是美味健康的,只是某些小摊贩的行为抹黑了整个路边摊食品。想了解更多健康吃路边摊食品的安全常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百花林摩崖石刻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百花林摩崖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百花林摩崖石刻位于增城区荔城街群爱村少塘自然村米坑(土名)溪旁石壁上,年代为南宋,类别为石刻。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石刻外边线外延约5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荔城街道:荔城街是著名的荔乡,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文化、行政和教育中心。辖区面积149.71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社区和24个行政村,常住人9 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万人,外来人口4万人,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2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亿元,增长17.18%;两税入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照阿娜姆石刻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640年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位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到唐朝长安,向太宗求婚,将文成公主嫁于吐蕃法王松赞干布。唐朝愿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并同意公主远嫁吐蕃国王。公元640年唐朝宫中算选良晨吉日,公主带上嫁妆与众多吐蕃大将一同从长安至拉萨远行。

公主一行在经过青海玉树(现玉树文成公主庙址),下车休息时发现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扎营休息了2个月。期间为当地群众保平安、造福的心愿,在休息期间公主一行又在玉树邻近地区游玩,并在康区邓柯地区四周峭壁上刻了四种救世佛像:东方阴各村附近刻有三尊大日如来;南方志玛拉宫对面江边峭壁上刻了二十一尊度母像;西方白玛山脚下曲革龙大石壁上刻了一尊普贤菩萨像;北方龙绒沟路边立石峭壁上刻了三尊无量寿佛像。刻有无量寿像的大立石,人们称它为照阿娜姆,在石渠上刻的三尊佛像,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叫泽巴麦,意即长命,专司人间长命的菩萨右边的叫啪巴先了热,是念嘛呢的菩萨。左边的叫香郎多吉,是防止灾害保护平安的菩萨,佛像四周刻有藏古-,但不解其意。此石刻佛像是文成公主请随行的汉族石匠雕刻而成,当地老百姓拜见公主时,看到公主美如天仙,人们将公主比作仙女,为纪念公主的功德,从此大立石称之照阿娜姆(仙女崖)。虽然这些雕刻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中,受日晒雨淋风吹霜打,受大自然的轻微破坏,但壁画的线条至今仍然清晰可见。从雕像的线条勾勒及身体装饰上与藏画唐卡等比较和分析,足以证明这些雕像是唐朝时期的雕像画。同时在丹达村地名为加夏的峭壁上刻有《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洞摩崖造像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屏山县龙华镇小龙村,明清时期所建。

石窟寺由摩崖造像一尊和石窟十三窟组成,整体坐西南向东北。摩崖造像位于整体西南一崖壁上,为一尊深浮雕佛教接引佛立像,袈裟螺髻,施接引印,通高30余米,现为世界第一高立佛,即八仙山大佛。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自胡国光石窟至闸子门一线外延50米,东南自闸子门至大像一线外延50米,西自大像至玉皇洞一线外延50米,西北以玉皇洞至胡国光石窟一线外岩楞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上山道路两侧,以道路为中心,向路两侧外延10米。摩崖造像及石刻,东自胡国光石窟至闸子门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南自闸子门至大像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西自大像至玉皇洞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西北以玉皇洞至胡国光石窟一线自岩楞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十七条古代独门中医美容秘方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皮肤的保养,光滑细腻的皮肤不但是女性的骄傲,还可以平添你的自信。其实,要想获得好的皮肤并不一定非要到美容院,一些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美容秘方和方法才是最天然,最有效,最健康的美容之道。

明清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犹以唐代为盛。现代某文学家如是说:大唐子民的骄傲之心不亚于“9·11”以前美国人的骄傲之心。在美容、养身方面更是一枝奇葩,独秀于春,也难怪出产了像杨玉环一样的绝世美女。看来这些古代美容秘法还是有非常之可取的地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到17条古代独门美容秘笈,好好看,好好学,如果变漂亮了——嘘——秘密!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着。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5.卷发伸直法

用麻叶、难能可贵叶各一半,用水煎后洗头,坚持一个段时间,卷发自然变直。

6.白发变黑法

煎桐木水经常洗头,白发自然会转黑,简便可行。

7.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8.白发染黑法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9.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0.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斑就除去。

11.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12.治少年白发方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万年表2片,白果30个,桔梗15克,共研细末,每日早饭后服10克,连服一个月,可长出黑发。

13.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4.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5.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16.落牙复生法

先抓来未开眼的嫩老鼠3~4只待用,再用白芨、白芷、青盐、细辛、当归各5钱,捣碎后与嫩老鼠包在一个纸包中,放入火炭中烧成灰,磨碎,再用来擦牙,落牙便复生,黑牙也会变得洁白无比。

17.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石刻龙建筑群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石刻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吴公岩悬崖之上,是景区的特色护栏,通体用砂石雕刻而成,分“东、南、西、北”四海龙王,每条龙身平均为200米长,总长800米,1999年6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最长的石刻龙建筑群国酒文化城是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亿元兴建的,占地面积四十余亩。城内数十幢体现汉、唐、宋、元、明、清和现代风格的精致建筑,荟萃了国酒茅台自远古以来的发明发展史实。各式建筑鳞次栉比,连绵成城。馆内陈列着各代酒礼、酒俗、酒技、酒故、酒史、酒文、酒诗及与酒有关的重要人物故事等书画作品、雕塑、楹匾及实物,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品位综合载体,是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已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如何收藏古代家具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家具的保养对于高价购进的家具,如何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又不会对古家具造成损伤,并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这需要我们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老人如何收藏古代家具呢?老人如何选择收藏文玩,一起和看看吧。

其一,湿布是古家具的天敌。因为湿布中的水分和灰砂混合后,会形成颗粒状,一经摩擦家具表面,就容易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害。那么古家具上积了灰尘,该如何清扫呢?最好是用质地细软的毛刷将灰尘轻轻拂去,再用棉麻布料的干布缓缓擦拭。若家具沾上了污渍,可以沾取少量水溶性或油性清洁剂擦拭。

其二,木制家具因为材质的原因,过度的阳光照射或潮湿,会损害其材质,造成木材龟裂或酥脆易折。因而要在保证古家具不遭受阳光过度照射条件下,保持其干燥。我国南方气候比较潮湿,这给古家具的收藏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但只要细心保养,还是可以做到丝毫无损的。

其三,在搬运古家具的时候,一定要将其抬离地面,轻抬轻放,绝对不能在地面上拖拉,以避兔对它造成伤害,如脱漆、刮伤、磨损等。

其四,古家具要经常上蜡保养。上蜡时要在完全清除灰尘之后进行,否则会形成蜡斑,或造成磨损,产生刮痕。蜡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的喷蜡、水蜡、亮光蜡都可以,但是切勿使用汽车蜡。上蜡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循序渐进,均匀上蜡。一般来说,每两周上一次蜡即可,但若遭到刮擦、碰撞或磨伤,就要请专家及时修补。

老人在收藏古代几句的时候要做好保养,防止家具破损,掌握老人理财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二门摩崖石刻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二门内两侧石壁开阔如屏,历代文人墨客或赞山水之幽绝,或抒心胸之豪情,雕凿了种种摩崖石刻。据《永顺县志》记载,不二门石刻有神秀独钟、吾道南来、白云门开、砥柱中流、眼前南海、百宝胜光、别开生面、别有天地等一百多处。历经风雨沧桑之后,现仅存鬼斧神工、胜境无双、涤尽尘氛、瞻奇仰异、海上飞来等数十处。清代名士白介庵所作《松径留云》、《古洞仙踪》、《层阁耸翠》、《玉嶂屏环》、《澄潭月影》等观音岩八景诗尚凸现在石壁之上。其中《石门天凿》一诗完整无缺:“法门高耸五云偎,鬼斧神工妙化裁。鞭石无痕还着相,振山有铎不须锤。地沾花雨千歧坦,道接薪传一线开。莫道终南称快捷方式,巨灵神辟小蓬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的科学创造

全文共 514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一直主要从事于农业劳动。今天在祖国的领土上,有着广大的肥田沃地,供给我们以衣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和自然不断搏斗的结果。这场长期的搏斗,包括着收集野飞禽饲养成家畜、收集山野植物栽培成谷物、不断和洪水搏斗等光荣的历史。在这种与自然搏斗的历史中,有许多伟大的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们光荣地进行创造,为人民累积了许多科学经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民便已开始种稻,并逐步地改进培植稻谷的科学方法,至今已有了优秀的选种方法和非常科学的农事经验。中国的蚕丝是中国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人民从很早的时候起,便培养了野生的豆类食物,成为我们人民的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我国的蔬菜种类之多,也为全世界之冠。到今天为止,欧美各国的主要食物只有肉类、鱼类、麦类和少数的蔬菜。可是我们的食物种类繁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内容。在这些农事的发明里,民间传说着许多伟大的名字,如神农、伏羲、嫘祖等神话似的发明家。这些发明家的出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虽然他们很多只是留下了象征性的名字,也许他们是代表一个氏族,并无足够的正确史料供查考,但是,人民不断怀念着这些光辉的发明和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创造,并不因为历史的模糊不清,而减少了对他们的尊敬和热爱。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收获,水利工程是我们祖先科学劳动的中心问题。我们的祖先要和洪水搏斗,主要的是和黄河搏斗;并且要大量地建设灌溉工程。为了在广大的地区进行航运,我们的祖先也大规模地建设了运河和漕运的网络。在这些伟大的工程和建设里,更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工程师,累积了丰富的科学经验。在传说中人民所最拥戴的水利工程师是禹。当时黄河要华北各区还没有像今日这样的水道,由昆仑东流的水源,汇成巨大的水量,形成“洪水滔滔,天下沉积”的洪水泛滥的局面,高地和山陵被水分划成一块块的洲陆和岛屿。在这种自然力支配下,我们的祖先以当时较低的生产力。来进行克服水患的治水工作,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传说禹接受了前人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顺着水性,因势疏导,领导着人民一连工作9年(约在公元前2286~2278年),逐渐约束了水流,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黄河出海的河道。禹的治水工作遍及全国,他那忘我的工作热忱,9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民族传统。

大禹的治水工作,初步地克服了严重的水患,为我国民族打下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殖的基础。但是黄河从上游带着大量的沙粒疾行而下,到了下游,人民都引河水灌田,使河流慢下来,以至入海的出口渐渐淤塞,于是一到水涨,就不时溢出,造成水患。这样的情形,一直到王莽时(公元9~22年),有位长安人张戎科学地指出了水流流速与沙淤的关系。这个科学的结论,成了以后有名的水利工程师王景(汉明帝,公元69年)、贾鲁(金泰定,1315年)、潘季驯(明嘉靖,1565年)、靳辅(清康熙,1677年)等治河的基本原则。他们根据这个原则,创造了“筑堤束水,藉水攻沙”的治水方法。这些在坚决地执行这个原则时,克服了不少伟大的修渠筑堤工程。这些伟大的工程师在施工时,都和参加的人民密切地配合着。潘季驯在工事紧急时,带着背疽和群众一起工作,鼓励着大家,坚定了工作的情绪,使河工转危为安。他们在工作时,还要时时把治河的道理向群众宣传,他们也科学地总结了工作的经验,如贾鲁的同伴欧阳玄写了一本《至正河防记》(1369年),详细而有系统地叙述着治堤、治埽等各种水利工程的内容,为人类第一本有系统的水利工程著作。

我国既有这样广大的领土,内陆水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4000年来,我们的祖先以辛勤的劳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凿了无数的运河和航道。例如春秋时代吴国的伍员(公元前495年)便以太湖为中心,领导人民,开凿了长江下游三角洲的运河网,一直到今天,在不断地疏浚修补后,仍然在为人民所享用。例如秦始皇时的史禄(9公元前215年),在广西兴安县东面,工凿灵渠沟通了湖南、广西的水路交通。在兴安县附近,地势较高,有湘江和漓江发源在这里,湘江北流,漓江南流,但是并不接头。史禄科学地利用水力,以累级加水闸的办法,开凿灵渠长60里,设36道库,沟通了南北航运。在这样早的年代有这样天才的发明,我们感觉到无比的骄傲。这个渠道,在东汉马援时期、明朝末年等时期,都曾浚修加宽,对南北交通有着突出的贡献。

我国既有发达的农业,灌溉工程的成就当然也是写不胜写的。我们现在提出一个比较著名的灌溉水利工程来说明我们祖先的伟大。秦惠王时,蜀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朗,于四川灌县西南凿了离堆,引水分流内外两江,在分水地点,做了一个全国闻名的都江堰,调节水流。这个工程灌溉了成都附近十几县的田畴,使成都变成了“天府之国”。这个工程在万难中施工,完成之后,科学地总结了调节水流的原则,在石上刻了“深淘滩,低作堰”6个大字。这个科学的结论颇为后人珍视。当地人民非常热爱这两位伟大的工程师,在都江堰立祠纪念,这便是有名的二郎庙。现在每年四月一日开堰时,都要举行隆重的典礼。

我们的水利工程是服务于农业的,我们的数学发展也是服务于农业的。优秀的中国人民在很早的年代(传说是伏羲氏),便发明和运用了十进制的数字和“九九”延缓法歌诀。这歌诀一直到现在,还在一字不漏地沿用着。在春秋和秦汉之间,为计算田亩的大小、赋税的多寡和粮食的运输管理,创作了有名的《九章算术》(大概在公元40~50年间)和《周髀算经》(公元前100年间)。在这两本书里,总结了这一时代优秀的中国算学家如张苍(公元前200年)、耿寿昌(公元前50年)、许商、杜忠(公元前20~公元30年)等的天才创造。他们已经运用着单分数、多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二次方程式、等差级数等代数问题,和圆周率等于3、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弦五等几何问题。以后天才的数学家赵君卿,用几何证明了正三角形的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的有名定律。这个定律的证明,在国外最早的是印度人巴斯卡刺·阿刻雅(1150年),比赵君卿晚了1000多年。我国的数学家们的圆周率的算法上,也走在世界的前列。汉刘歆(公元前后)算出来的3.1547;张衡(公元78~139年)得“开方十”;刘徽(公元263年)得;3.14。张衡算出的圆周率,比国外早得很多,以后在印度的名数学家罗门加塔(公元600左右)的著作中和亚拉伯算书(公元800年左右)中见到同一的数值。刘徽的圆周率算法是根据将圆周六等分、十二等分、二十四等分等渐近算法算得的,已包含着“内接多边形极限成圆”的进步观念。我国的圆周率算法,到祖冲之(公元429~500年)达到了高峰。祖冲之得到的圆周率是355/113,这个数值在西洋一直到德国人渥脱(1573年)才被发现。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也是一位优秀的算学家。他用几何的方法,求得圆球体积和直径的正确关系。我国的先进数学家,在代数上也有着辉煌的贡献。如秦九韶所著《数书几章》(1247年),对于高次方程式之求根法,较西洋鲁飞尼(1804年)及和涅(1819年)的同一发明,早了500多年。朱世杰所著《四元玉鉴》(1303年)关于多元式的理论,及《算学启蒙》(1299年)关于级数论等理论,都是非常卓越的科学贡献。这些算学问题的提出和获得解答,都密切连系着筑堤、作坝、造桥、建筑等重要的实际问题。

我们的祖先为了要保证农事的如期进行,对于历法也非常重视。为了要推算正确的历法,便需详密的星象观测和天文史的记载。我们的历史上有着无数优秀的天文家和历法家,有着无数的发现和观测术的创造。我们祖先的天文历法,一直领先于西洋各国,到16世纪前后哥白尼发明了行星绕日,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才渐渐落后。但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科学观测记录,如哈雷彗星之记录,世界最早的是春秋重文公14年(公元前611年)7月《左传》所载的彗星。此后自秦始皇7年起一直到清宣统2年共29次(每76年多出现一次),每次都有翔实的记载。这个彗星在西洋是哈雷在1682年才发现的。又如日斑的记录,也极详尽,自汉成帝起已有1900多年的记载。这睦记载对于日斑的科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在西洋,到17世纪应用望远镜后,才发现这个现象。其他如流星、客星等记录,在人类的天文知识上,也是最丰富和最可靠的记录。

我们的祖先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世界上第一辆车的出现,是在我们所热爱的祖国的土地上。传说禹时奚仲作马车,这是4000年以前的事。诸葛亮在公元231年,为了克服山地小路运粮的困难,而创造了木牛流马,据说就是现在常见的独轮车,俗称江州车子。四川有江州县大概当明诸葛亮在那里制造了这些车子。这些创造远在西洋之先,为我国人民解除了不少辛劳和苦役。我们的造船工程在历史上也有着光辉的成绩。最著名的,如隋代杨素制造的五牙大舰,有五层楼,高30余米,可以容纳800余人。明朝的郑和,通使西洋(公元1405年),一共造了62艘大船的舰队。每舰长147米,宽60米,容将士4000多人。郑和的使节一直远越印度洋,直抵东非海岸。这些伟大的航海事迹,比哥伦布的时代还早80~90年。

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发明了纺织机械。缫车和机杼的创造,大概和蚕业发展同时,最少也有4000年了。以后在不断的改进下,纺织机械便一年比一年进步和复杂。到公元1300年左右,中国的纺织工业已是世界无比。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的纺织品还是欧洲的主要商品。在这里,我们必需提起一位优秀的女工程师——汉昭帝时(公元前86~公元74年)钜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她创造了一架织花绫的提花机,一机用120条线,60天便可以织成一匹。这种提花机便是以后许多布机的张本。

我们的祖先在兵工上也有伟大的贡献,大概在12世纪左右发明了火药。金哀宗时,用装放火药的枪,击溃了元兵;又金元在开封交战时,双方都用了火炮;此后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元驸马铁木儿王撒马儿罕在西域一带利用火炮,强盛了一些时候。有些欧洲人在他部下当兵,带了火器回去,才传到了欧洲。

我们的祖先为人类发明了燃料。我们在4000年前便懂得用炭,相传是祝融发明的。前汉书地理志内提到了用煤的事情,那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同时期在现在的陕北延长和甘肃酒泉一带,也发现了可燃的石油。而煤在欧洲的引用,是12世纪以后的事,大概是马可·波罗带回去的知识。天然煤气也是我们在四川叙府首先发现的(秦始皇时代),当时不知道怎样用它,才可以不发生爆炸的危险。以后在宋人的笔记上,才有用竹管接出煮盐的说法,克服了爆炸的困难。而用天然煤气为燃料的时期,大概在12世纪以前,这和俄国人在巴库地方发现圣火在同一时代,比英国在1668年才开始用以供点灯之用,又早几个世纪了。

我国一直有着丰富的文化典籍,来记载这个伟大民族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在很早的时候,多用竹简,以后用锦帛,但是锦太贵,简太重,终究不是传递文化的最好媒介。一直到东汉蔡伦(公元105年)才克服这种困难,设计用树皮、麻头、破布及鱼网做浆成纸。但是这样传递文化还要互相抄录,并不能普及推广。在隋代(公元593年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的技术。这种技术开始通行后,到宋代便改进得非常精美了。大约在宋仁宗时代(1041~1048年间),天才的毕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那时用胶泥字或瓦字;以后改用铅字、锡字,元朝王祯开始用木字;明朝弘治年间及清朝康熙年间更用铜字。那时(1662~1721年),制字排版的方法,已很完美。我们祖先这些天才的发明和创造,都远在世界各国之先。如他国有纸的时期,大约波斯在公元793年,埃及在公元900年,法国在1189年,意大利在1276年,从这些年代和地域的发展来判断,纸是从东方中国传到世界各国的事实,大概是不会错的。西洋的印刷术,亦远在中国的后面,大概西详初有木版书的时期是1418~1440年,和我们差了300~400年,西洋有活字版,是在1763年,又比我们晚了700年。

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有着光辉无比的科学创造。这些史实,不是几千字所能写得尽、说得完的。就所说的这一些,已足以证明历史上中国的光辉伟大。“中国人民在几千年中经常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只是在近100多年间才落于欧洲人之后。”造成这种落后的原因,不外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残酷的压迫,以及反动统治阶级的腐朽无知和助纣为虐。今天,我们已经解放了自己,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迅速地了解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我们骄傲地继承着这笔光辉的遗产。我们热爱着这个有5000年历史的伟大祖国。我们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无休止地劳动,不断地创造,来丰富我们光明的前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年代为唐至民国。

山石佛造像位于齐贤镇山头村羊山石佛寺。像高4.50米,雕凿于三面环水,一面与禅院相连之孤岩上。造像脸形丰满,全跏趺坐于仰莲,下设须弥座,为释迦坐像。彩塑剥落,双手已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所题《羊山石佛庵碑记》云:隋开皇年间(581~600),越国公杨素派人开山取石,扩建罗城,留下孤岩。唐时在此建灵鹫禅院。今称石佛寺。按其造型,当为晚唐造像。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四大丑女是哪四个 分别长什么样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和人都是有对立面的。比如说,有好的肯定就有坏的。在古代既然有四大美女,那么肯定就会有四大丑女!四大美女大家都家喻户晓的,但是说到这个四大丑女,大家肯定都不知道是谁吧?下面就和小编一来看看吧~!

1、嫫母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丑女,第一非嫫母莫属,史书上记载嫫母形同夜叉,丑陋无比。但是人家嫁的非常好,嫁给谁了呢?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为什么要娶嫫母呢?因为嫫母虽然面貌丑陋,但是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史记》提到黄帝娶丑女嫫母为次妃。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相传嫫母发明了镜子,心最美镜子照出来也是最美的。

嫫母虽然样貌丑陋,黄帝却对她信任有加,可笑的是她还被黄帝封了一个叫“方相氏”的官职,利用她的样貌来驱邪。她虽然生的丑陋却一直深受人们爱戴,美名也一直流传至今,可见人的价值与长相没有一点关系。

2、钟无艳

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齐宣王的妻子,外貌极丑。

书上描述她四十未嫁,极丑无双,肥顶少发......还有更多细节描述小编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就是奇丑无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她饱读诗书,志向高远,一直想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简直是一代爱国才女。

史书记载她"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皮肤烤漆"可以说相貌非常丑了,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典型的大龄女青年,但是钟无艳志气不小。当时是齐宣王当政,朝堂昏庸。钟无艳自己进宫,给齐宣王上了一课。齐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为了能让自己彻底悔改,也能有个人提醒自己,于是就娶了钟无艳,而且让她做了王后,自此之后齐国大治。

3、孟光

孟光你可能没听过,但是有些成语你一定听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些用来形容婚姻的成语的主人公就是梁鸿和孟光的故事,《后汉书·梁鸿传》记载:“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梁鸿是当时的大名士,是一位仪表堂堂的美男子,曾经媒婆想为孟光说媒,却被其断然拒绝,孟光说:“我非梁鸿不嫁!”听到的人都讥笑她没有自知之明,可梁鸿偏偏看上了孟光的品德,毫不犹豫的娶了她。婚后每当梁鸿外出忙完回家,孟光都会极为敬重的将饭菜放在案板上,举到齐眉的地方,不敢抬头去看丈夫。

孟光的举动纯属敬重,并无其它原因,后来梁鸿因诗被人追杀,孟光与其一起逃难,却从未变过“举案齐眉”,小两口虽然日子过的一贫如洗,却是恩爱有加,而恰恰是出自这种贫穷中的幸福才最真实,令旁人羡慕不已。

4、阮氏女

三国时期,风流名士,曹魏的中领军许允娶了卫尉阮共的女儿为妻。结婚洞房那天,许允入洞房揭盖头,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夫人的脸,当场就被吓跑了。后来他的好朋友桓范来看他,对他说:“阮家也是大户人家,人家嫁女儿给你,你再看看,”于是又回到了新房。刚看夫人一眼,觉得自己被桓范骗了,想再跑出去。这时候,阮氏一把抓住了许允说:“你跑什么”许允不好意思说嫌夫人丑,就找别的借口说:“女人有四德,你有吗?”阮氏说:“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我只不过容貌差而已。你了,读书人有“百行”,你有吗?”许允说:“我都有啊!”阮氏说:“百行德为首,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说有呢?”许允听后知道妻子不简单,于是踏下心和妻子好好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石门摩崖石刻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石门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门摩崖石刻--石门摩崖石刻位于贡山县茨开镇东400米当打村怒江西岸高50米的崖壁上。系贡山通福贡的古驿道旁,因地势险要称为石门。民国38年(1949年)设治局长梁之彦题刻"石门"二字。此处尚存石刻碑文三通,条幅二方。-"万家生佛"四字。石碑之一,立于民国36年(1947年),碑文高1.3米,宽0.78米,书14行,全文316字,记述贡山民众驱逐设治局长赖惠生的事件。

石碑之二,立于民国34年(1945年),高1.9米,宽0.78米,直书16行,全文573字,记述设治局长陈应昌修路架桥,开办学堂,取消叶枝土司等事迹,其中有当地群众利用木材烧热山体然后浇冷水令其开裂的古老开山方法的记述。另一条幅,横书"滇西保障"四字。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年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8.韦庄,字端己,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他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9.杜牧,杜佑之孙,晚唐一位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其诗长于七绝,写出了李白、王昌龄之后最优秀的七绝诗。他还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登乐游原》等都是咏史佳作。他的《阿房宫赋》是当之无愧的“诗人之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保和庵摩崖石刻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保和庵摩崖石刻为马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和庵摩崖石刻:位于当涂县石桥镇谢公行政村东角自然村包子山上保和庵内。时代为宋代。

2017年7月28日,保和庵摩崖石刻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本体外15米以内为界。

谢公村:谢公村位于是石桥镇的西北部,2004年由大场自然村和龙母自然村合并而成。南至黄池镇,西至年陡镇相连,有姑溪河相隔,北至大青山,与太白镇相连,东至陶村村。全村水路交通便利,陆路有青大、青黄公路绕村而过,水路有姑溪河贯穿而过,并设0头三个。全村总面积400公顷,可耕面积264公顷。住户876户,人口3320人,外来务工人员1500多人。村民小组31个,村民代表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中国四大美女是什么名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人们用“沉鱼”形容西施,用“落雁”形容王昭君,用“闭月”形容貂蝉,用“羞花”形容杨玉环。

沉鱼——西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西施的女子,在河边浣纱的时候,她的容貌倒映在河水中,鱼儿看见她的模样之后,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人们就用“沉鱼”来形容西施。

落雁——王昭君

汉元帝在位的时候,他为了两国交好,就派王昭君和单于成亲,当王昭君离别的时候,在坐骑上面弹琴,。南飞的大雁听到琴声之后,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也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之后,“落雁”就变成了王昭君的代名词。

闭月——貂蝉

貂蝉在后花园拜月的时候,微风轻拂,一块浮云就把月亮的光芒遮住了,这个时候王允看见了,就到处和别人说,自己的女儿和月亮一起比美,但是月亮比不过,所以在浮云后面躲了起来,所以貂蝉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杨玉环

在唐朝开元年间,杨玉环进宫后十分思念家乡,她看见花儿都开得如此艳丽,便伸手去摸,结果花儿立刻收缩了起来,其实她摸的是含羞草,但是宫女看见之后就大肆宣扬,说花儿看见杨玉环都含羞的低下了头,于是“羞花”的名号就此得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