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物为什么会预知地震【精品20篇】

浏览

5196

文章

1000

韩国地震震级最强的是哪一次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韩国近期地震频繁,当地部分学者担心半岛地壳板块可能受到日本“311”大地震影响,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地震,韩国不再是地震安全地区。311地震导致半岛内陆朝日本列岛方向移动了2至3厘米,由此产生的能量正以地震形式缓慢释放。那么韩国地震震级最强的是哪一次呢?

2016年9月12日19时32分5.8级地震

据韩国气象厅消息,北京时间9月12日18时44分韩国东南部庆州市发生5.1级地震,随后在19时32分又发生了一次5.8级地震。这次震级达到韩国史上最高水平。韩国庆尚北道庆州西南方向接连发生地震,当地民众纷纷逃到开阔地带进行避险。在两次地震发生后,韩国水力原子力公社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原子能发电厂运转都保持正常状况。

第二次地震时,震中附近的建筑出现剧烈晃动,首尔、蔚山、大田、釜山等多地都有震感。一些居民因害怕而从室内跑到户外暂避。一些人则不敢使用电梯。不过地震没有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许多民众有序从家中跑到外边,虽然受到了惊吓,但现场秩序井然。

自从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开始频发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地震中心主任池宪哲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是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的余波,在释放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应力的过程中发生,但近来地震频率高出意料让人不安。在被问及“庆州地震是不是大地震前兆”时,池宪哲回答说,没有这种可能。

该中心还认为,庆州地震是走向滑动断层引起的。池宪哲说,由于断层并未彼此连接,在半岛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此次地震并非前所未有的反常现象,以往当地也曾发生地震,今后还可能发生5.5级以下地震,但韩国有着很难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震前动物会有怎样的报警?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动物会有怎样的报警

地震前动物会有怎样的报警?

1978年,一幅幽默照片,照片上有一只黑猩猩紧闭双眼,张开大嘴用力叫喊。照片下面写着“我能预报地震,地震学家们能不能?”照片的作者可能是要大家更相信动物能预知地震,而不是讽刺地震学家。

的确,当人们在总结地震经验时,常常会提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可惜的是在震前很少有人对此进行防范。1902年5月8日,意大利提尼克岛火山爆发,有3万多人死于非命。在清理废墟时,只见到一只猫的尸体。原来这些猫早已逃走了,不仅如此,在火山爆发前一个月,城郊树林里已听不到鸟叫。5月3日,一位中学教师在日记中写到“狗吠,母牛在路上急促地奔跑”。如果人们在事前早有警觉,这次灾情便会大大降低。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

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州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苏州历史上几乎没有破坏性地震。据了解,苏州历史上从1501年起至今只发生过8次里氏4级以上较大的地震。其中,1990年发生在太仓的里氏5.1级地震,是最大的地震,实际震级后来又修正为4.9级。苏州自古以来就被称福地,破坏性大地震发生的概率比较低,虎丘塔屹立千年就是证明。

最近一次地震发生在2012年9月3日17时58分20秒,苏州地区发生1.9级地震,振动时间0.3秒,间隔0.5秒,共2次。震源在东经120.37度,北纬31.18度,约位于司前街与道前街交界处,即会议中心附近。地震的震源深度距离地表约8公里处,是一次浅源地震,加上震中区域就在市区,所以很多人能够感受到。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听到了明显的爆破声。

截止2016年9月,苏州市区共监测到的地震有8次,前七次的震级从里氏零点几级到一点几级。9月2日发生的地震是苏州市区一年中发生的第八次地震,震级尽管只有里氏1.9级,但已经是2012年最大的一次了。

今天小编对苏州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智利地震对镍的影响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红土镍矿分布在赤道线南北30度以内的热带国家,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有:美洲的古巴、巴西;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因此智利发生地震对镍没有影响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矿供应国,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是该国最大的铜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美资源集团等矿业巨头均在智利北部拥有铜矿。智利伊基克市是该国重要的矿产品出口海港,靠近智利铜矿产区阿塔卡马沙漠边缘。从历史上看,地震一般对铜价不会产生趋势性影响。例如,2007年11月14日,智利北部发生7.7级大地震,当天国际铜价飙升超过5%,但第二天就大幅回落。

2010年2月27日,一场8.8级强震袭击智利中南部并引发海啸,致500余人丧生,经济损失300亿美元。但由于智利铜矿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地震未对铜矿生产造成大的冲击。2010年全年智利的铜矿产量未降反增,增幅高达14.4%。

2012年3月24日,智利中部瓦尔帕莱索大区和圣地亚哥大区遭遇5.3级地震,但同样没有对铜矿生产和国际铜价造成影响。

2014年1月30日,智利中北部爆发6.7级地震,国际铜价同样未受影响。

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地震往往不会对智利铜矿生产以及国际铜价造成趋势性冲击。如果地震发生地位于北部矿区附近,震后道路交通阻塞、电力中断或将对矿产开采造成短期冲击。

今天小编就智利地震对镍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何减轻地震灾害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灾害属突发性自然灾害,大地震在顷刻间造成各种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切断灾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极大地影响到地震应急指挥与抢险救灾。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合地震灾害特点的工作内容和思路,已经从单纯采取震后救灾的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综合开展震前、震时和震后主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多项活动。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内涵,工作内容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与恢复重建和地震科学技术研究等。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是什么?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即为在防震减灾领域里,指导各项防震减灾工作和活动的总原则,也是制定各项防震减灾政策必须体现的指导思想。

它要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在从事防震减灾工作时,既要关注预防为主这个工作重点,同时又要做好防御与救助两个方面的相互结合,也就是说在做好震前防御的同时,还必须实施有效的震后救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减轻地震灾害的效果。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什么性质的工作?

首先需了解一下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整的提法应是“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场地周围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从震害预防角度将我国建设工程划分为两大类:1)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2)一般建设工程。对一般建设工程是通过编制全国地震区划图的方法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目前实施的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便是以50年超越概率10%的风险水准下确定的地震动参数,作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对于重大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则需通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结果来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它与确定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的深入程度和基础数据的精度高。

2)抗震设防的风险水准、设防概率水平不同。例如:核电站为100年超越概率1%。一级壅水大坝为100年超越概率2%等等。

3)提供相应于抗震设防要求的参数多,即除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外,还可提供设防位移、速度、反应谱长周期特性、设计地震动时程曲线,其他地震效应(如地基液化、地表破裂、沉陷、滑坡)等。

综上所述,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从决策方面看,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为该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作用是什么?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区划图是以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我国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计要求区域的图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以概率的方法,针对全国量大面广的一般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采用50年超越概率10%水准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图件的比例尺为1:400万。

该图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是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也是已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加固的设防要求;

2)为各级政府编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提供依据的重要图件;

3)为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依据的图件。

地震灾害预防有哪些工作?

地震灾害预防是人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求力所能及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工程性预防与非工程性预防两大部分。工程性预防措施是指人们为了防止建(构)筑物在地震时遭受破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场地,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合理的结构布局与抗震设计演算和构造措施,合适的材料,以及严格按抗震设计施工和维护保养措施。非工程性的防御措施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和社会公众依法开展的各项减灾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提高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增强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适当储备,以及地震灾害保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伤害降到最小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大自然的灾害现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能力是渺小的,所以当地震要来临我们人类是无法阻止的。那么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的等死。那么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伤害降到最小呢?

1、要冷静。

遇到地震首先就要保持冷静,因为冷静的头脑才能想起地震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千万不要乱喊乱跑,那样即消耗体力,也容易受伤。

2、关火。

当感到有轻微震感时,如果我们在用火,一定要想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关火。特别是煤气炉一类的,因为地震时很多人都是因为着火而面临困境,甚至失去生命的。如果一开始没来的及关,当地震间隔时也一定要把火关掉。

3、躲在桌下。

地震来临时,自救的首要方法就是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比如桌下、床下或者、床下及紧挨墙根下面。也可以呆在厕所等小的空间里,那里四周墙壁,比较坚固。

4、捂住口鼻。

地震时倒塌的房屋等会引起大量灰尘,要注意用毛巾或者衣服等把嘴和鼻子捂住。千万不要吸入灰尘,防止大量灰尘堵住口鼻,造成呼吸不顺畅。

5、护住头部,跑到户外。

要看准机会,当感觉地震告一段落时,要保护好头部,然后跑到户外避难。用枕头或者用被子包住头部和身体的要害处即可。跑到户外时注意要跑到相对空旷处,比如学校操场一类的地方,千万不要到大型建筑物附近。再说大地震也都是有预兆的,比如动物们都开始搬家或开始烦躁不安,天气开始变幻无常时,这时候就要注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幼儿防地震安全教育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幼儿园怎样避震

1.地震来临时的危险振动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暂躲较坚实的课桌、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教室,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小枕头、书包等物品将头部护住,不能从窗户跳楼。

2.正在上课的小朋友应及时躲避,并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

3.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教室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4.在户外活动的小朋友不要在狭窄的位置停留,不要躲进厕所、游艺室及教学楼等建筑物附近,教师应领幼儿到开阔地避震。

5.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跑到阳台,因为阳台下面是没有支撑物的,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今天小编对幼儿防地震安全教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吃动物肝脏有什么好处 吃动物肝脏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肝脏很多人都喜欢吃,有些人也不喜欢吃,有的动物肝脏还挺贵的,那么吃动物肝脏有什么好处呢,吃动物肝脏要注意什么呢。

吃动物肝脏有什么好处

1、食用动物肝脏可调节和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尤其是猪肝,其营养含量是猪肉的10多倍。

2、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远远超过奶、蛋、肉、鱼等食品,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对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3、肝脏中还含有一般肉类食品所不含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防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的作用。

吃动物肝脏要注意什么

1、因为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所以买回的新鲜肝脏不要急于烹调,而应该首先放在水中浸泡30~40分钟。烹调的时间也不能太短,至少应该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肝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才能食用。

2、动物肝脏也不宜食用过多,以免摄入太多的胆固醇。高胆固醇、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

吃动物肝脏会中毒吗

动物肝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叶酸和铁等营养成分的食物,鱼肝油中还富含维生素D,而叶酸和维生素A、D均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孕妇、儿童,需要量最多。但是,动物肝脏中也含有一些对人体不利的成分,如大量的胆固醇和胆酸等。危险的是,肝脏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废物和外源毒物的处理工厂,人们食用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中毒。

吃动物肝脏的风险

动物肝脏中胆固醇过高,不会导致人体中毒,只是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但这风险对老年人来说也可能是致命的。而动物肝脏的其他代谢物如激素等,可以通过清洗和充分加热去除。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可以在动物肝脏中蓄积,但也会导致动物的全身组织中毒,此刻肝脏倒不是主要问题了。如铅在骨中最多,而汞多以损伤肾脏为主,这时,最好整个动物都别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测电磁场变化 可预测地震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7.8级大地震。震前,震中区有些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忽然发现收音机音量减小,声音嘈杂不清,特别是在震前几分钟,播音干脆中断。再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之前,县广播站的人发现,在震前5-30分钟,收音机杂音很大,无法调试,接着发生了大地震。

地震前磁场变化,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1872年12月15日印度发生地震前,巴西里亚至伦敦的电报线上出现了异常电流;1930年日本北伊豆地震时,电流计也记到了海底电线上的异常电流。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

二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的电磁波。

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陕西历史上的地震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省位于汾渭地震带,在历史上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之一,省内尤其是关中地区,存在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史以来,全省境内共发生有感地震400余次,其中6级以上强震9次,8次都发生在关中地区。根据1990年第三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陕西省43个县(市、区)位于七度或七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1995年以来,陕西省的咸阳、西安及其以东的关中地区被划分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十年左右)的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1)1556年的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之多,列为世界地震死亡人数之最。这次地震使西安大部分房屋遭到破坏;

2)1568年5月15日西安6.75级地震给西安及邻区造成严重破坏,据史书记载“从兴平到咸阳至泾阳一处较甚一处,至高陵则举城无完室,举室无完人,悲号声彻于四境”,临潼、咸宁、长安等县“莫不皆然”;

3)1920年12月26日宁夏海源8.5级地震,史料记载:“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泾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

4)1998年元月5日泾阳发生4.8级地震;

5)1999年6月14日阎良关山发生3.7级,10月5日在大荔朝邑(1501年7.0级地震震中区)又发生3.5级地震,10月29日合阳发生2.8级地震。

今天小编对陕西历史上的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动物身上的8种肉孩子不能吃 什么动物的肉不能吃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宝妈认为孩子在身体发育时期要多吃肉,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但是有些肉家长注意千万不要给孩子吃,盲目给孩子吃肉危害身体健康。

动物身上的8种肉孩子不能吃

1禽尖翅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不适合孩子食用。

2.鱼黑衣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而且腥臭味很重。

3.鸡头鸡在啄食中会吃进有害的重金属物,而且很大一部分聚积在头部,因此孩子不要吃鸡头。

4.猪脖子的肉疙瘩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5.兔臭腺兔臭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除去,则会使兔肉难以下咽,非常不适合宝宝食用。

6.羊悬筋羊“悬筋”,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7.畜“三腺”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

8.禽类脖子鸡脖鸭脖的皮和气管都含有大量的高胆固醇,所以宝宝最好不要吃这些部位。

什么动物的肉不能吃

1、鱼身上的黑膜不能吃

鱼肚子里面的黑膜是不可以吃的,这层膜叫“腹膜脏层”,脂肪含量非常高,有一种奇怪的腥味。农药和重金属进入鱼体内时,浓集于脂肪组织,这层膜可是很脏的哦!对肝脏伤害很大。

2、猪牛羊别吃“小腰子”和甲状腺

猪牛羊脖颈处有大量的甲状腺和淋巴结,含有甲状腺素,食用后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就是“小腰子”,食用后会导致头晕、呕吐、腹泻。两部位都积存了大量的病毒,吃了容易感染疾病,最好不要吃。

3、米猪肉不能吃

猪身上还有一处地方不能吃,长的像一个个的小疙瘩,又叫做“肉枣”、“米猪肉”,这类疙瘩中含有的病菌和毒素也不在少数,用水煮也不能保证去除,建议这样的猪肉千万别买什么动物的肉不能吃

4、鸡鸭屁股上的“小三角”不能吃

鸡、鸭、鹅屁股上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区,是长尾巴的地方,叫“腔上囊”,含有淋巴腺,是吞噬致癌物质和细菌的地方。是鸡身上的“毒素仓库”,一定要剔除掉

什么肉最滋补

1、羊肉

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还能益肾壮阳,补虚抗寒,强健身体,是冬令的滋养食疗珍品。但需注意的是,羊肉毕竟性偏温热,并非人人皆宜。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及发热者应忌食。

2、牛肉

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3、鸽肉

鸽子又称“白凤”,雌雄交配很频密,繁殖能力很强。鸽肉和鸽子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软骨素、维生素和铁、锌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填精、温阳益气的作用。将鸽肉、鸽子蛋和枸杞子一起清蒸或煲汤食用,能使阴茎勃起更加有力。

4、驴肉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口感细腻,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肉类。中医认为,驴肉具有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的功效。成年男性常吃驴肉可以改善由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勃起无力等症状。

宝宝吃肉的注意事项

1尽量吃肉丸子。年纪较小的宝宝不爱吃肉,那么妈妈可以将鸡蛋、猪肉馅、木耳、胡萝卜粒、玉米粒等制成肉馅,再加入适量调味料,然后捏成丸子,给宝宝蒸熟或者煮熟吃。又容易消化又有营养。

2.选择好肉类。一般来说,猪肉性温最适合宝宝吃,而牛羊肉性热,吃多了宝宝容易上火,宝宝要少吃或不吃。

3.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尽量多给宝宝吃鱼肉、鸡肉、海鲜肉等白肉,这样的肉质新鲜,容易消化。

4.选择合适的时间吃肉。最好将宝宝的吃肉时间安排在中午,这样有足够长的时间给宝宝消化,晚上要少吃肉。

5.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像腌制的、油炸的肉不要给孩子吃,不仅没什么营养,而且不容易消化,最好使用蒸煮的方式来烹饪。

6.搭配吃些蔬菜。孩子吃肉时,尽量搭配一些蔬菜,这样营养会均衡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动物为什么可以预知地震?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之前会出现次声波,这一种声音频率低于人耳接受频段的声音,但动物的接受频率和人耳不同,耳柱骨的构造使它们能听到那些声音,从而变得不安,警惕,躁动。所以,动物们不安定的行为就是地震前的预兆。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板块的运动,而在强烈运动(地震)之前,总会有轻微的活跃表现,但不会很强烈。由于这种活动,就会产生一系列频率的次声波(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从概率上看动物异常与地震前兆有相关性,但是因为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有限(经常是单个样本点),难以进行系统的高质量研究,所以也直接证明了以往相关研究的局限性,无法从科学上将动物异常和地震预报准确地连接起来。

虽然过去曾有过例如海城地震、岫岩地震等成功地震预报案例,但是人类还没有从科学上找到地震发生和前兆之间的准确因果关系,所以目前地震预报仍然属于探索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物知识点:动物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1.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3.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4.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7.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智利地震对铜价的影响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矿供应国,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是该国最大的铜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美资源集团等矿业巨头均在智利北部拥有铜矿。智利伊基克市是该国重要的矿产品出口海港,靠近智利铜矿产区阿塔卡马沙漠边缘。从历史上看,地震一般对铜价不会产生趋势性影响。例如,2007年11月14日,智利北部发生7.7级大地震,当天国际铜价飙升超过5%,但第二天就大幅回落。

2010年2月27日,一场8.8级强震袭击智利中南部并引发海啸,致500余人丧生,经济损失300亿美元。但由于智利铜矿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地震未对铜矿生产造成大的冲击。2010年全年智利的铜矿产量未降反增,增幅高达14.4%。

2012年3月24日,智利中部瓦尔帕莱索大区和圣地亚哥大区遭遇5.3级地震,但同样没有对铜矿生产和国际铜价造成影响。

2014年1月30日,智利中北部爆发6.7级地震,国际铜价同样未受影响。

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地震往往不会对智利铜矿生产以及国际铜价造成趋势性冲击。如果地震发生地位于北部矿区附近,震后道路交通阻塞、电力中断或将对矿产开采造成短期冲击。

今天小编就智利地震对铜价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面对地震的家中应急包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继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18日,西藏那曲又发生5.2级地震;同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1级地震。而据中国地震信息网发布的消息,在今年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全球发生5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0次,7级以上7次,8级以上1次。从所罗门群岛到海地,从琉球群岛到智利,从土耳其到青海玉树,4个月内,地震频发,加上近日冰岛火山喷发带来的灾难,有人甚至称“地球被调到了震动模式”。但更多的人担忧地问:全球是不是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我们该如何防范?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4月15日举行的玉树地震情况通报会上,张晓东、刘杰、孙士鋐等3位地震研究专家表示,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2次,但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孙士鋐认为,全球进入地震活动高活跃期。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何永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从目前地震频发的情况看,全球的确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时段。自1900年现代地震仪诞生后,记录的地震资料分析显示,地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6级及以上地震平均1000多次,7级及以上地震平均18—20次,8级以上地震平均1—2次。其实,说现在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时段是相对前几十年来说的。因为,地震活跃一般都有起伏。在20世纪初期,地震也相对频繁,例如1905年,8级以上地震就达五六次之多,因此,大家不用恐慌,掌握知识,平静面对

哪些地方更容易发生地震灾害呢?何永年告诉记者,全球主要有两条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80%的地震都发生在此;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15%的地震发生于此,另有5%的地震发生在其他区域。这几次地震均发生在这两条地震带上,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今年的玉树地震都是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端。智利地震则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般来说,地震活动某个时段比较频繁,某个时段比较稀疏。”何永年说,但这是个非常复杂的专业问题,人类记载地震的时间很短,这是对地震发生做出的初步分析。

对地质活动有了个初步了解,民众对此就不必太恐慌了,更不该听信一些某地将发生地震的传言。如果真不放心,大家也可以在家备一个急救包,在突发各种灾难时都可应急。地震多发国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的“备灾应急物品袋”中有饮用水、压缩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等。欧美很多家庭也会常备急救包,内放矿泉水、饼干、哨子、电筒及一块毛巾。“应急包一定要放在平时活动最多的地方,例如卧室床头等,以便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何永年说。一般来说,应急包从一两公斤到15公斤不等。

如果真遇到地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应立即跑到门外。如果住住的是楼房,千万别跳楼,应该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桌子,床铺等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汶川地震的社会影响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汶川地震社会影响

国内社会

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为止)总计594.6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总计594.0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68.80亿元。捐赠数目较大者为:国家电网2.1亿元,全国证券期货行业1.01亿元,荣程钢铁1.1亿元,中国石油1.03亿元,台塑集团1亿元,恒基地产李兆基1亿元(均为人民币),中国三地:台湾省--20亿新台币援助灾区(约合4.5亿人民币);香港特区政府--3.5亿港元援助(约合人民币3.1亿元);澳门特区政府--1.1亿人民币(包括半官方的澳门基金会的1千万人民币)。

国际社会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真诚同情和慰问,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截至2008年7月18日为止,外交部及中国各驻外使领馆、团共收到外国政府、团体和个人等捐资17.11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国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捐资7.70亿元人民币;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和人员捐资199.25万元人民币;外国民间团体、企业、各界人士以及华侨华人、海外留学生和中资机构等捐资9.39亿元人民币。

截至5月17日16时,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的六支境外救援队伍已经抵达灾区开展救援行动。其中中国香港20人、中国台湾22人、俄罗斯51人的救援队在绵竹市开展救援。日本两批60人的专业救援队在青川、北川开展救援。韩国47人的救援队、新加坡55人的救援队在什邡市开展救援。

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简单说法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不过地震是怎么形成的,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

构造地震的分类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震群型地震: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房屋地震保险哪里有保的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实际上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等)、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个人意外医疗保险、旅游意外险等的保险责任中一般均包含地震保障责任的。就财产险而言,地震险是不能单独投保的,它是附加在一些财产险险种项下的一个叫附加破坏性地震保险的条款,如在特殊的大型商业风险中扩展了保险责任的财产险,保险公司将依据扩展条款进行赔付,其中包括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房屋地震保险怎么买?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种家财险能够承保地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购。

1.平安地震保险承保因破坏性地震震动或由此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滑坡、地陷所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破坏性地震是指由国家地震部门最终测定并公布的里氏震级在4.7级及以上且烈度达到六度以上的地震。承保金额分别为20万、50万、100万、150万四种。

2.中国人民保险推出的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为城乡居民住宅及其室内附属设施提供地震巨灾保险。城镇住宅最低保险金额是50,000元;农村住宅最低保险金额是20,000元。

3.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也可以保房屋地震险

今天小编对房屋地震保险哪里有保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浅源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汶川8.0级大地震就是浅源地震,危害极大。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那什么是浅源地震呢?浅源地震一般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它发震的频率最多,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若以释放的能量多少来比较,百分之八十五是浅源地震。在大陆上,浅源地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地震灾害主要由浅源地震造成,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浅源地震的危害有哪些吧?

浅源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公里。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震科普知识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科普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发生的类型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看过“地震科普知识“

地震科普知识——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地震的传说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

例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海神普舍顿就是地震的神。南美还流传着支撑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动,引起地震的说法。古代日本认为,日本岛下面住着大鲶鱼,一旦鲶鱼不高兴了,只要将尾巴一扫,于是日本就要发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关于地下住着动物在作怪的传说。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谁也不会相信这类迷信的说法了。

其实,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