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肉粽子怎样做(经典20篇)

粽子很多人都爱吃,快过端午了,很多家中已经买好了,一次吃不完就放冰箱里冷冻起来了,等到想起的粽子美味的时候再拿出来准备食用,便会发现粽子已经被冻硬了不知道怎么加热好。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冷冻的粽子的加热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2322

文章

836

篇1:​一斤糯米放多少糖?包粽子时一斤糯米要放多少糖?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粽子需要放白糖,有的不需要。例如最常见的白糖粽子一般都要放糖比较好吃。那么,一斤糯米放多少糖?包粽子时一斤糯米要放多少糖?

一斤糯米放多少糖

包粽子一般不放糖调味,而是放蜜枣、枣、甜蜜豆等增加甜味。竹筒粽子因为竹筒内难以放枣,只有米口味清淡,打开后蘸糖吃,一般一斤糯米配3-4两白砂糖。

包粽子的材料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想要包粽子,必须要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其中包括:

粽子叶:箬竹叶、或者冬叶、或者芭蕉叶。

包扎的绳子:芭蕉树皮、或者水草、或者棉线。

馅料:糯米、红豆、猪肉、花生仁,还可以更多,如红枣、芝麻、板栗、香菇、火腿等等。

辅料:五香粉、食盐、食用油、酱油、白糖等。

包粽子的家常方法

家常粽子的做法及配料:

制作原料:竹叶50张、江米500克、枣200克、捆扎线1团。

1、将江米用水泡发,以1碗米4碗水的比例泡米。因为江米比较吸水,并要泡足水分才好吃,不然会夹生、发硬。江米夏天泡4-5小时,冬天就泡一夜,这样米就吃足水了。夏天不能泡时间过长,时间长了米粒容易碎。

2、将大枣用水清洗后泡发,让后中火煮开换小火煮10分钟,将枣捞出后备用。用小枣最好,因为端午节已过,小枣不好买,只好大枣代替。枣煮一下是为了滤除苦水,做出的粽子没枣的苦味。

3、将竹叶也用水泡透,然后用沸水烫泡。经沸水烫泡的竹叶变的柔韧,包粽子时不爱破裂。我的竹叶平时烫泡好放冰箱冷冻,用时拿出用开水一烫就行,不用再泡了。

4、把麻绳裁成60-100厘米,以捆扎粽子用。将棕叶两张交错铺开,在中间位置折成三角斗状。

5、下角先放一枚枣,堵住竹叶斗的空隙以免漏米。枣在煮粽子时会膨胀,粽子下角的洞会堵的更严。装满米分别在两边个放一枚大枣。因为我用的是大枣,所以每个粽子放3枚。用小枣可放5-8枚,放少了不甜。

6、装满竹叶斗用手压一下,装满压实才包的严。越松越爱漏米,这可能就是抓沙子的原理,包出的粽子呈四角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全文共 239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人们都早早地开始准备粽子。那么,你知道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1: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中著名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中原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富,有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桂花红豆粽、紫糯八宝粽、蜜枣山药粽、薏米果仁粽、叉烧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港式鲍鱼粽、粤式瑶柱粽、嘉兴蛋黄肉粽、苏式金沙百合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等等,算是照顾到了全国人民的口味“审美”,且口味之多 ,足可以可申请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又岂是一个整天叫嚣着掠夺中国文化的棒子国能比拟的?

现在包粽子还是按照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中的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来包裹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粽子和螃蟹能一起吃吗?总系和螃蟹一起吃好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都是由糯米做成的,糯米又是发物,而螃蟹是海鲜,那么这两者能否一起吃呢?螃蟹和粽子一起吃会怎么样呢?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下!

粽子和螃蟹能一起吃吗

可以,只是不好消化,健康人少吃点没事,肠胃功能不好的,就不要这么吃了?粽子主要是用糯米做成的,当然会有各种口味也有其他的材料,比如红枣,绿豆的,咸蛋黄这些都是可以的,吃螃蟹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行:螃蟹与茄子:伤肠胃;螃蟹与冷食、冷饮:导致腹泻;螃蟹(海鲜)与石榴:刺激肠胃,引起腹泻、呕吐;螃蟹与地瓜:在体内凝成柿石;

粽子不宜搭配的食物

吃粽子别吃太多就行,没听说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的,关键别吃太多,粽子是高热量的食物,适当吃对身体有好处麦芽水、白萝卜吃粽子的好搭档糯米既难消化,又容易使血糖快速升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或吃后痛苦不已,有没有办法改变糯米的这些性质呢?郑州市中医院营养门诊主任薛玉珠给糯米找了些好搭档,可以帮助消化,延缓吸收,控制血糖升高速度。改善消化首推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它们都是具有利食破积作用的食物,吃粽子的时候做搭档,可以促进消化。还有,老人和孩子等胃肠功能不好,吃粽子后可能会出现便秘症状,最好搭配着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这些食物具有通便功效。

忌讳在吃完粽子后进食冰镇啤酒、冰饮料、冰激凌等冰冷食物,否则很容易引起肠胃道疾病,如恶心、呕吐、急性胃肠炎。

螃蟹不宜搭配的食物

螃蟹+雪梨:引起腹泻、损伤肠胃

螃蟹+梨:二者一起吃,伤人肠胃

螃蟹+泥鳅: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

螃蟹+柿子:一起吃会生病、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洛基粽子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的粽为圆锥形,多用苇叶包得小巧玲珑,内装糯米,有花样的再在粽中加上赤豆、红枣、火腿等,多以甜味为主。海南的粽则与内地不同,多用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在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腊肉、红烧鸡翅等,多以咸味为主。海南粽中以儋州洛基镇的粽子最为出名,洛基的粽子除以上几种辅料外有的有加入咸鱼肉。剥开热乎乎的洛基粽子,闻到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就让人胃口大开了,后有肉、蛋、鱼更是美味可口,真是大开食者胃口。

因味佳馅美而驰名宝岛的定安粽子,越来越受到海南百姓的青睐。定安粽子外观上呈方锥形,米为精白纯正的糯米,馅料多为切方块的猪脚、新鲜的瘦带肥肉、咸蛋黄、虾仁、火腿叉烧、红烧鸡翅,配以美酒、虾米、精盐、酱油、姜汁、蒜茸、五香粉、冬菇、枸子、胡椒粉、桔汁、味精搅拌腌制,做出来的粽子软绵、浓香、味透、馅多,食而不腻,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广东粽子怎么做?​广东粽子怎么做好吃?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粽子品种广义上分为北方粽子和南方粽子,其中南方粽子又以广东粽子最具代表性。那么,广东粽子怎么做?广东粽子怎么做好吃?

广东粽子怎么做

材料

糯米2000克;去皮绿豆700克;咸蛋黄20个;五花肉500克;粽叶750克(新鲜);水草绳适量;盐3小匙;花生油2大匙;酱油1大匙;五香粉1小匙;花生油1小匙

做法与步骤

1、将糯米用清水淘洗几次后放在大盘中,注入清水,水量没过糯米,浸泡20分钟。将浸泡好的糯米捞出沥干水份。将沥干水份的糯米重新放入盘中,加入3小匙盐和2大匙花生油拌匀。

2、将五花肉切小块,加入1小匙盐、1小匙五香粉,1小匙花生油、1大匙酱油拌匀。将咸蛋黄对半切开备用,去皮绿豆洗净备用。买回来的新鲜棕叶用水清洗干净,锅内放水煮开,将棕叶放进锅内煮5分钟,煮时须用筷子将棕叶完全压入水中。棕叶煮好后捞出放冷水中浸泡备用。

3、取两片棕叶,将光滑的一面向上,两片棕叶横向叠放在一起。双手拿着棕叶的两头,从棕叶的中间位置弯成漏斗状,漏斗底部是封闭的。在漏斗中放入一匙糯米,在糯米上放上适量的绿豆。

4、再绿豆上放上咸蛋黄和五花肉。再在五花肉上面放满糯米。将漏斗状棕叶多余的部分向前覆盖住糯米,压紧,两侧向下包裹“漏斗”顶部,前端纵向重叠。

5、将重叠的部分向一侧折叠并抓紧。用草绳将棕子扎紧。粽子摆放在高压锅中,注入浸没粽子的清水。大火烧开,转中火压40分钟,待高压锅气体排净后即可出锅。

广东粽子简介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地区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广东粽子的特色

裹蒸粽:是广东肇庆的特产,用冬叶、水草包裹,每只重约0.5公斤,其馅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猛火煲7~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香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枧水粽:传统的枧水粽不加馅料,在糯米中拌入一点枧水,用冬叶直接包出来就是枧水粽。枧水粽最大特点就是米粒不粘不散,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上蜜糖或白砂糖,口感清爽弹牙,还有一股淡淡的枧水香味。高州枧水粽全为民间做法,为粤西风味,非常纯正。据介绍,加入枧水的粽子,存放时间相对长久。而且食用少量枧,可平衡人体酸碱度。加上枧水粽口味爽滑,不油不腻。

咸肉粽: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脱皮绿豆、肥猪肉为馅,糯米为主料,是用粽叶和水草包扎而成。咸肉粽的馅料丰富,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鸡肉、瑶柱等等。

道滘粽:是东莞道滘特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已驰名,被誉为“天下第一粽”。道窖粽味道浓郁,馅料丰富,香软可口。道滘棕用料讲究,选上等咸蛋黄、湘莲、绿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配制。明火滚煮数小时,方可大功告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人吃粽子要当心了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是用黏米或者是糯米做的,本来对于老人来说就是会对肠道和呼吸道产生影响,而且有的老人吃粽子的时候不讲究方法,导致噎到呛到;老年人吃粽子可要谨慎当心了!

每到端午节,我都会想到抢救过的两位老人,想到险些让他们丧命的粽子。

一位是被粽子粘下而吞进腹中假牙的70多岁老奶奶。老人说想吃粽子,孝顺的孙女就忙着给奶奶剥好了一个粽子送到老人桌上,然后回房间写作业了。可谁也没想到,老太太那带有铁丝勾的假牙就被粽子带进老人腹中。午休时,小保姆来照顾老人,准备取出假牙清洗时,假牙不见了!他们以为是掉在房间里的角落,就搬家似的找,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直到晚上老人叫胸痛,他们才猛然想到老人可能是将假牙吞进了肚中。送到医院一拍片,果然,假牙就卡在老人食道中。由于假牙位置较深,无法在食道镜下取出,只有做开胸手术。

还有一位老人在吃粽子时,粽子堵塞了呼吸道,生命垂危。原来,老人既往患有脑梗塞的病史,吞咽功能减退,当一大团粽子被老人吞进口中时,因吞咽功能减退而卡在咽喉部位,最终堵塞了呼吸道。幸亏抢救及时,否则老人会因一口粽子而丢掉生命。

老人吃粽子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不能吃的太大口,最好是配点水来喝。

如果你对老人如何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老年人不宜吃的六类食物?老年朋友喝酒把握四点,有助延年益寿?老人要注意少吃酸性食物吗?天天吃蔬菜,七大误区你知道吗?老人被食物噎住如何急救?你需要知道4点?等有关老人饮食安全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饮食习惯培养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冷冻的粽子解冻一天会坏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冷冻的棕子解除冻结一天会坏吗

冷冻的粽子解冻一天是会坏的,因为在炎热的夏天气温特别高,已经高于30度,这时候中指出遇见变质的情况非常正常,粽子如果变质以后,建议大家不要再食用粽子,避免引发肠道不适。不过有些地方气温特别的低,解冻了一天的粽子也不会出现变质的情况,既然粽子已经解冻,建议大家尽快的将粽子吃完,避免影响到口感,或者导致粽子出现变质的情况。

粽子属于非常常见的食物,口感不错,里面涉及到的馅有甜的也有咸的,有荤的还有素的,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感,受到了众多小伙伴的喜爱,很多小伙伴平时买的粽子吃不完就直接塞到冰箱的冷冻层,想要吃粽子时直接将种子取出解冻,粽子解冻时不需要太长时间,有部分小伙伴将粽子解冻一天,有可能粽子会出现变质的情况,也有可能不会,主要看当地的气温。

部分小伙伴在给粽子解冻时,直接将粽子放到微波炉中解冻,现在大部分微波炉都有解冻的功能,将粽子放到微波炉中解冻,需要5分钟的时间,而我们在生活中将粽子放到常温下解冻,需要4个小时,具体将粽子放到微波炉中解冻的方法,为首先将粽子从冰箱里面取出,放入微波炉中解冻,解冻时直接按微波炉解冻按钮,解冻完成以后,我们将粽子取出,放到蒸锅里面蒸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吃美味可口的粽子。

人们在生活中保存粽子时也需要注意粽子的状态,生鲜的粽子保质期是最短的,一般能保存1~2天的样子,我们买粽子回家吃时粽子要煮好就可以直接吃,建议大家买多少吃多少,不要买的太多,有些粽子是速冻的粽子,速冻的粽子保质期比较强,可以放冰箱冷冻层,12个月以后不会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正宗四角粽子的包法图解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习俗之一,粽子分为三角粽子和四角粽子,因为类似古祭祀祭器的形状把,所以粽子包成这种形状,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是三角粽子,接下来教大家包比较复杂的四角粽子。

材料/工具

江米

粽叶

干蜜枣

绳子

方法

取出两片粽叶对角放,先置于手中。

再把粽叶折成漏斗的形状,准备放米。

放入调好的江米,放八分满就够。

用大拇指吧粽叶尾压下去,按住。

再这样压下去,用大拇指按住,保证糯米都被裹在粽叶里。

将长出来的粽叶部分向旁边折过去,折出一个角。

把刚刚折出的这个角按住,一定要按住。

最后系上绳子,系紧,一定要系紧,不然煮的时候会散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来历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粽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为了驱逐蛟龙,二是为了纪念屈原。

一、驱逐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农夫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二、纪念屈原

传说在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楚国人民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端午,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发展到现代社会,人们会用洗干净的竹叶裹糯米蒸熟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及寓意

全文共 203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端午食粽的一些故事,我们了解端午节要吃粽子只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定的一个说法而已。到了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会在清明前一天和清明当天吃粽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寓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呢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糵”,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端午带红绳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赶邪佞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又有一说如果小孩还没满一岁,就只系红色的彩线。

端午食粽的寓意

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

“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其实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身体。为了寄托哀思,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端午红绳寓意

端午节红绳亦称长命缕,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这个习俗是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后,要将红绳摘了下来。因为对于系五红绳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避邪,脱离烦恼,忧愁。所以 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后要扔掉红绳,以便远离邪恶,烦恼,忧愁,让它们伴随着雨水流走,永远都不要再回来,并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节一项重要活动是驱赶邪佞避瘟。时值初夏,细菌病毒活跃,人易染病,因此人们一多种方式禳毒祛病。例如,将白艾菖蒲插门上,以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或蜘蛛)图象贴于门上。 妇女佩带香包等物,小孩多余手足颈系五色丝线.五色丝线,名为健牛绳,长命缕,百索线等。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如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吃粽子可以吃龙虾吗?粽子可以和龙虾一起吃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马上端午节了,喜欢吃粽子的小伙伴马上又可以大快朵颐了,不过单吃粽子难免单调,而且有些小伙伴是把粽子当做主食来食用的,当然少不了搭配的菜肴,这个季节什么菜最火爆当然是龙虾了,外面的龙虾不放心几乎家家户户还会自己烹制一盘龙虾,那么吃粽子的时候可以吃龙虾吗?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吃粽子可以吃龙虾吗?粽子可以和龙虾一起吃吗?

吃粽子可以吃龙虾吗

吃粽子的时候是可以吃龙虾的,龙虾肉性味较粽子略凉一起食用正好可以综合而且糯米不太容易消化,而虾肉是比较容易消化的肉食,所以吃粽子搭配虾实在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虾的烹饪方法往往过于辛辣,已经遮盖了龙虾的原有。所以如果吃粽子的时候如果搭配的龙虾是麻辣重口的话,要注意降火和水分的补充。

粽子可以和龙虾一起吃吗

龙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龙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龙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不管何种虾,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而且无腥味和骨刺,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海虾还富含碘质,对人类的健康极有裨益。根据科学的分析,虾可食部分蛋白质占16~20%左右。虾籽非常好。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出、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糯米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肠炎等消化道炎症者,应该少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芳斋哪个口味的粽子最好吃?五芳斋的粽子有什么口味?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眼看端午节就要来了买粽子是少不了的,五芳斋的粽子还是小有名气的,不过也有朋友还没有尝试过他家的粽子。那么五芳斋哪个口味的粽子最好吃?五芳斋的粽子有什么口味?

五芳斋哪个口味的粽子最好吃

粽子的口味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主要看个人喜欢咸口还是甜口的。

小编感觉五芳斋的粽子味道都不错啊,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经典款——中肉粽,肥肉跟瘦肉的搭配,肥而不腻,齿颊生香,想想都饿了哈。

五芳斋的粽子有什么口味

600克五芳斋鲜肉粽

零售价:¥26

600克五芳斋润香豆沙粽

零售价:¥26

真空140克*2润香豆沙粽

零售价:¥13

真空140克*2栗子鲜肉粽

零售价:¥15

真空140克*2蛋黄鲜肉粽

零售价:¥16.5

真空140克*2经典大肉粽

零售价:¥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煮粽子要煮多久时间?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普通炊具煮粽子可以相应煮得久一些,煮3个小时是比较恰当的,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煮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一些,煮得软烂了再食用。煮粽子的时候要将粽子彻底煮熟;煮到口感有些软的时候才能捞出食用。

提起端午节,很多人都会想到吃粽子。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但是,很多人在煮粽子的时候,不知道要煮多长时间才能熟。使用普通炊具煮粽子可以相应煮得久一些,煮3个小时是比较恰当的,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煮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一些,煮得软烂了再食用。煮粽子的时候要将粽子彻底煮熟;煮到口感有些软的时候才能捞出食用。

煮粽子注意事项如下:

1、粽子一定要冷水下锅,因为用冷水煮粽子比较好。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粽叶的香味也会慢慢渗透到糯米里,煮出的粽子会更香。

2、水面一定要超过粽子,而且一定要浸过粽子两寸左右,这是因为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会膨胀,如果加水不够多,上面的粽子会被顶出水面,不容易煮透,煮出的粽子也不够软糯。

3、在煮粽子的过程中不要添加生水,还要留意视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起煮。

4、把粽子煮熟以后,不要急于出锅,将粽子留在锅里,浸泡1小时以上再出锅,这样味道更佳,口感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故事由来

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时候,各地都会有吃粽子的习俗,那么,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及由来,你了解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故事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目录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最初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的造型,在水上滑行。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龙舟,这端午节这天,划龙舟是为了祭祀祈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项国际比赛项目。

【挂艾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会采摘新鲜的艾草,然后挂在门框和窗户上。目的是利用艾草天生自带的挥发性精油,来驱除蚊虫、辟邪祈福的作用。也有人把艾草做成蒲团放在家里,也是一样的作用。

【撒雄黄】用雄黄和白酒,配成雄黄酒,在端午节这天,洒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犄角旮旯,还有房前屋后。目的是利用白酒和雄花的刺激性气味,来驱除虫蛇,保护家人平安。

【沐兰汤】端午节这天,会采摘艾草,在搭配凤仙、白玉兰、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等,熬煮成沐兰汤。大家分别用这种沐兰汤洗浴,目的是祛病、去湿气。现在很多地方依然还有这个习俗。

【五色线】用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线绳,拧成一股五色绳,然后佩戴在手腕和脚腕上。自古以来这五色代表吉祥祥瑞之意,佩戴五色绳有辟邪引福的作用。

【戴香囊】用雄黄、玉兰花、柠檬草、薰衣草、艾草、迷迭香等等,经过晾晒切碎,装进用红色的香包里,然后封紧实,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用这些挥发性的味道,来驱虫祛病,醒脑提神,提高抵抗力。

【画额头】用雄黄、朱砂、白酒调配而成,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在耳后、鼻下、手腕、脚腕上点几下。这个也是为了驱邪避虫,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传说故事二:“九子粽”的传说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传说故事一:纪念屈原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纪念,但是为啥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和屈原又有什么关系呢?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公元前278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秦国大将白起,率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后(安徽省寿县)。

屈原得知消息后,悲愤交加,写下绝笔作之作《怀沙》,然后带着对国家的怀念和悲痛,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后世同样忠诚爱国的百姓,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糯米、咸蛋、肉类等各种食材抛入江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变,逐渐变成了在端午节这一天把这些食材包成粽子食用,以此来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由来。

世界各地吃粽子习俗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的粽子主料是米粉,其粽子形状酷似钟形。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一种豆沙粽、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他们在端午节时,用糯米作主料,将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酥酥,甜滋滋,别人风味。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的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制作粽子的风味。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过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绿豆粽子怎么去绿豆皮?包粽子绿豆怎样脱皮?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绿豆粽子外面有一层绿色的皮,一般做粽子馅儿之前都会把这层皮去掉,口感会更好,那么,绿豆粽子怎么去绿豆皮?包粽子绿豆怎样脱皮

绿豆粽子怎么去绿豆皮

1、把绿豆洗净,放到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再浸泡十分钟左右即可,用手搓就可以使绿豆脱皮,再用水淘就可把皮分开。

2、去皮绿豆洗净(万能淘宝去找)没有错,洗净即可,放入电饭煲中,放入正常煮饭的水量!对的,水不要太多,我用的最普通的美的电饭煲,按精华煮的按扭,煮好的时间为40~50分钟左右。

时间到了,用木勺搅拌一下,这个时候,豆子已经很松软了,趁热将白糖加入(喜欢奶味的可以加点炼奶,或麦芽糖增味和增加黏稠度)搅拌均匀的同时也将绿豆拌成馅状!没错,稍拌一下已经成馅了,不用料理机去搅.

绿豆粽子怎么做好吃

绿豆粽子是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糯米1500克,绿豆500克,五花猪肉150克,虾米5克,鸡半只,粽叶适量。猪油25克,红葱头130克。

具体做法

l、糯米淘净后加水浸泡l天1夜;绿豆用水淘洗干净后加水浸泡4小时;猪五花肉、鸡(剔除骨)切成小丁状;葱头切成末。

2、炒锅上火,烧热后放入猪油,热时放葱头末50克,煸透后分数次放入糯米,翻炒几下,倒入适量清水,炒至八成熟取出待用。

3、绿豆加水入蒸锅蒸40分钟,见豆熟时出锅待制。

4、炒锅烧热后放入猪油,热时放入肉丁、鸡丁,煸炒几下再投入葱末和虾末。炒锅离火,掺入糯米和绿豆,搅匀成馅。

5、将粽叶洗净,折成斗状,填入馅料,至九成满时包好扎牢,用大火蒸30分钟即成。

小贴士

1、油的选择上,起酥效果虽说最好的是猪油,其次是黄油,最后是植物油,但上次问过店主,他们用的都是大豆油,起酥的效果其实也是很好的!但是猪油吃多了不健康,对于爱犯懒病的我来说,切碎融入化黄油也是件体力活,于是选择了最方便的植物油,试验多次后,油酥用了猪油,油皮用的植物油,混合使用效果也是极好,也相对更加健康!。

2、另外糖60g是我在这个份量上认为酥皮合适的最少份量,再少就不好吃了!

3、面粉的吸水力不同,酥皮的水量可以留下10g左右看情况加,我试过几种面粉,基本上可以加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寓意

全文共 356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需要避讳的事情比较多,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寓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寓意

1、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吃粽子的传统由来已久。粽子花样品种也多种多样。从粽子的制作与食用看,粽子是我国南方民族的传统食品,也是南方传统的祭品,以“集”祭神的习俗,在杯南稻作区源远流长,粽即集类食品。荆楚地区很早就有了裹饭祭水神的风习,据南北朝的《拾遗记》记载,周昭王溺死于汉水后,人们在水边立祠祭祀,暮春上祀之日,“楔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

东汉末年,人们就已经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为水中含有碱的成分,用煎叶黍米包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I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唉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就是人们在包粽子的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多种辅料,品种增加了很多。当时,粽子还被人们用作交往的礼品互相赠送。

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代时,粽子品种丰富,《岁时杂记》说,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筒粽、丸子粽等,还有“蜜饯粽”,即把果品加进粽子里。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改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粽子不仅自吃,还要贝曾送给亲戚朋友。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浸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以北京枣粽为代表;南方则有豆沙、火腿、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九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梁实秋先生曾经这样描写过吃粽子的节俗:

据说粽子本来是为屈原先生吃的。皆因这位三间大夫当初在楚国做官,颇想做一些真正福国利民的事业,竟因不善投机,得罪了人,不能得志,急得形容枯搞,又黑又瘦。有一天到江边散步,一时想不开,抱起一块大石头来就跳下水了。如其只有屈原先生才配吃棕子,恐怕这些年来粽子的销路不会甚畅罢。今天虽然是粽子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厚着脸吃两个粽子就算完事。《钟馗捉鬼图》还是不妨悬挂悬挂,尤其是在上海这个多鬼的地方。我们自已没有实力驱鬼,把一纸图画高高悬起,虽然鬼卒未必因此引退,我们总算尽了心,慰情聊胜于无了。

端午节的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赶邪佞。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赶邪佞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肉粽子的肉怎么做 肉粽子的肉如何调味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1、选择优质的五花肉,去掉猪皮,肥瘦肉分开,切成大约3-4cm的肉块;2、切好之后将肥瘦肉按照1:2的比例放入容器中,加入料酒、酱油、盐、糖和鸡精;3、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揉搓肉块,直至其泛出白沫;4、取出两张粽叶叠在一起,卷成圆锥状,放入1/3糯米,肥肉和瘦肉各放一半,再放1/3糯米盖住肉;5、上部的粽叶向下折,包裹住糯米,最后用棉线捆紧即可。

粽子的肉怎么做

肉粽起源于福建泉州,闽南地区以及台湾东南亚的特色传统美食,作为端午节节日食俗。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清末民国期间,市区有个“肉粽银”,肉粽最为出名,还有泉州市区浮桥头观音亭的许牛制的肉粽,顾客满座。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_端午节吃粽子原因由来,希望你喜欢。

世界各地吃粽子的习俗

1.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的粽子主料是米粉,其粽子形状酷似钟形。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一种豆沙粽、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2.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他们在端午节时,用糯米作主料,将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酥酥,甜滋滋,别人风味。

3.秘鲁人是在圣诞节的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制作粽子的风味。

4.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过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中国少数民族的粽子

1.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约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2.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3.傣族: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婚姻遭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与姑娘们相会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

4.毛南族: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食用。民间认为端午吃这种包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什么人不适合吃粽子

粽子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专家还建议一些人最好别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驱赶蛟龙

据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温馨提示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左右,热量约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1.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关于史料中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中著名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中原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富,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蜜枣山药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粽子为什么南甜北咸?这种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南北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还是挺多的,就拿粽子来说,南方可能更加偏爱甜粽子,而北方喜欢咸粽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呢?实际上,这种差异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南北气候不同,古代北方经常要用盐提前把各种菜品给腌制好,留着冬天吃,所以北方人对于咸味已经非常习惯了。而南方更喜欢新鲜的食品,并不喜欢口味太重的东西,久而久之这种味觉上的区别就慢慢产生了。

南甜北咸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存在的一种地域性口味差异。客观来说长江以南的地域偏爱甜味,糖是南方人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黄河以北则偏向咸味,做菜时常常放很多盐和酱油,有些菜肴反而太过重口,失去了食材原有的本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甜北咸的现象呢?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讲究原料质地优良,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并且精于火候控制,有「食在中国,火在山东」之称。鲁菜是北咸口味的代表,也是北方为数不多的地方风味菜系。

北咸形成的原因很简单,北方冬季寒冷,在古代北方冬季缺少过冬的蔬菜,以最典型的东北为例,人们在冬季来临前会囤积酸菜、制作香肠、腊鱼以备过冬,这样的饮食没有大量的食盐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加上北方受游牧民族影响较深,日常肉食较多,最能体现肉类鲜美的就是食盐,受此影响的北方菜式大多口味较咸。

菜和浙菜是典型的江浙菜系,江浙人将甜味美食发挥到了极致。在其它的菜系里,甜味可能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然而在苏菜和浙菜中甜味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苏菜和浙菜注重浓油赤酱,对于不习惯吃甜的北方人来说,江浙菜系的甜腻令人无法接受。

南甜其实是南方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导致的,古代产糖主要依赖甘蔗,而甘蔗这种作物主要种植在南方,加上古代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南方的蔗糖很难在北方普及,所以南方人善于用糖,而古代北方人对于糖的运用远逊于南方。

宋朝是中国饮食进化最快速的一个时期,南方人对于甜味的运用已经相当考究,各种甜味点心纷纷出现,加上南方人口激增,商业发达,一时间甜味成了中国饮食的一个趋势。这股趋势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明清,即使到了现代依然没有改变。

南方甜味流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从汉朝开始中国历世历代对于食盐的管控十分严格,食盐被奉为国之大宝,是古代国家经济的支柱之一。民间可以随意发掘蔗糖的价值,却无法随意运用食盐,如此一来,便宜的蔗糖在南方压倒昂贵的食盐就是一个必然了。

不过北咸是当之无愧,南甜却有些名不副实。准确的说,南方是善于用糖、精于用糖,但对于盐的运用同样精妙。在相对富裕的江浙、四川地区,他们不但产盐、管盐,也擅于用盐制作菜肴,川菜百菜百味,正是由盐帮菜与会馆菜交相呼应而形成的。南方菜式大多甜咸得宜,比起饮食相对匮乏的北方要显得精致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枕头粽子的包法 怎么包枕头粽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1、将洗干净的粽叶的两端剪掉,然后拿两片粽叶,重叠一小部分;2、把粽叶先对折,然后将左边往正面折过来一小部分;3、装入准备好的粽子食材;4、把两片粽叶重合起来,包裹上,用手捏紧;5、最后将顶部的折过来捏紧,用线缠好即可。

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总喜欢自己动手包,这可能更有过节的氛围。粽子有很多种包法,其中枕头粽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的粽子,长大肥硕,形如枕头。那枕头粽怎么包呢?

枕头粽子的包法

1、将洗干净的粽叶的两端剪掉,然后拿两片粽叶,重叠一小部分;

2、把粽叶先对折,然后将左边往正面折过来一小部分;

3、装入准备好的粽子食材;

4、把两片粽叶重合起来,包裹上,用手捏紧;

5、最后将顶部的折过来捏紧,用线缠好,枕头粽子就包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