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学常识六部精彩20篇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常识六部,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2782

文章

598

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派领袖,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于《饮冰室合集》。教材选其作《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

3.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学者、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教材选其作《天上的街市》《屈原》。

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多收了三五斗》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教材选其作《苏州园林》《驱遣我们的想象》。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教材选其作《白杨礼赞》。

6.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教材选其作《猫》。

7.杨绛,本名杨季康,女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教材选其作《老王》。

8.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教材选其作《春》《背影》。

9.曹文轩,作家。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教材选其作《孤独之旅》。

10.巴金,原名李尧棠,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代表作有《灭亡》《死去的太阳》、“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11.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教材选其作《乡愁》。

12.汪曾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教材选其作《昆明的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形式内容的区别

全文共 109 字

+ 加入清单

造型艺术:是一种再现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字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提高现在文学阅读能力的技巧

全文共 1646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还要注重对答题技巧的点拨和训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提高现代文学的阅读能力,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掌握方法,巩固训练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只是迈出了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自然也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范例,把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学生少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我曾尝试让学生用“把握主旨法”阅读文本。具体方法是:(1)读完文章后先说出作者的行文意图,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2)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作者所用材料的作用和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感悟“为文之道,做人之理”。

就具体的阅读教学来说,不同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比如,教学《荷塘月色》,就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与文题有关的段落,然后再分析其前后段落的内容,从而很快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逐段概括”“合并同类”的方法,先对每段文字进行概括,然后将表达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段落合并,最后再将各段的段意进行整合,进而提炼出主旨。

2、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调查发现,学生虽然经过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但并无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究其原因,是小学、初中的学习只是全盘接受教师分析文本的结论,然后记下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感知课文、体验情感、分析鉴赏的权利,还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盲从结论等不良习惯,更极大地消耗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更不用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曾旗帜鲜明地提出“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语文教学也应该如此。“放出眼光”,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认知能力,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自己来拿”,就是让学生自己选取对提升能力、提高修养有用的东西加以积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鉴于此,我在课堂上常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进而在认真反复的品读中发现问题,提出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运用技巧,提高效率

现阶段,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依然是现代文阅读理解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领会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词语含义、把握关键语句、阐释含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特色、评价文章优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依据原文寻找答题要点;二是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个数。这是因为,所给文章虽然是考查对象,但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所以答案要点必须从原文中提炼。至于考题后的分值,则可以帮助学生确定答案要点的个数。比如,如果考题的分值是6分或者4分,那要点就至少是两个。显然,根据分值推测要点个数可以使学生答题时心中有数。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和训练。

4、延伸积累,提升能力

阅读教学仅靠课本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延伸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学生具有丰富全面的语文素养。

为此,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推荐佳作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外,每周还要为学生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中国青年报》《文摘报》《语文报》或《语文读本》,让学生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感受时代气息,了解风云人物。总而言之,就是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进入阅读课堂,但学生阅读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有用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哪些适合小学生看的外国文学名著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外国文学名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操作方法

1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有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如“团结友爱”等,小学生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本书都在反应着生命的可贵和珍惜生命

3

《狼王梦》也是非常不错的,这本书通过从书中主人公“紫岚”的角度,讲述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易,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适合小学生阅读,这本书诠释了生命的不易,告诉我们一定要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以及珍惜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文学常识:例题选讲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选讲:

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免费资源-打造专业的中学教育资源网站。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联系的,交错使用。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人物;祥子是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人物;杨白劳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人物。分析:本题以选择题型考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由于四个选项涉及的考点面较广,考生平时若识记没有到位,就易选错。回答本题的正确方式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四个选项横向比较,找出疑点,再确证。C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学常识知识点:文化常识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文学必备的文学常识知识点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

1、汉语教师。

主要针对的受教育人群为外国人,即在自身英语水平比较好的情况下,教外国讲中文。

2、语文教师。

主要针对的人群为中国人,在学校或者在各类机构中担任语文教师的职业,把中国乃至外国文化传承下去。

3、记者。

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记者行业,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记者主要撰稿、采访等工作。

4、编辑。

汉语文学专业还可以从事编辑一职,可以在杂志社、报社或者各类企业中从事编辑一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年初中语文要熟记的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熟记文学常识大全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文学现象有哪些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现象有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的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研究文学作品的人。文学现象泛指所能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所有现象。 例如,《红楼梦》、曹雪芹、所有阅读这篇巨著的人以及红学的文学兴起。文学现象是认识研究文学的基础。我们的认识总是从现象出发,以达到本质为目标。

文学现象种类

1、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现今最流行,也是最常见的文学现象。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人们的语言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与文学的结合带来的网络文学,便成为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留学生文学,随着尘封久闭了多年的中国国门的启开,而勃兴起来的留学生文学也是一波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而且是波澜不止,至今仍有相当的生命力。

3、哥特式文学,它既指一种文学现象,又指一类文学作品,还可以表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法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文学常识名著考点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九、〈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2、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相关练习: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2、《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3、《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文学常识:古典名著考察题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古典名著考查题

9、"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的开卷诗。

10、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面"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作品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

11、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作品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

12、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上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作品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

13、"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作品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年初中语文必修进阶扩充知识文学常识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称其为“亚圣”。《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文学常识之趣味背诵法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学常识知识点扩充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56、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多,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57、《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爱莲说》选自《周公元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公颐(1017--1073),字茂叔。通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58、《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文学常识知识点:春秋时代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代

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所学课文《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所学课文《十二章》

2、左丘明,鲁国史官。所学课文《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所学课文《曹刿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唐宋专题诗人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文学常识顺口溜之四字口诀法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杰,卢骆王杨。山水田园,王维浩然。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

5.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明清小说,三水西红。

6.《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秋战国文学常识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

165.《论语》十则《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共20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166.《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167.《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人,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三必备的文学典故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三必备文学典故:信口开河

典出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调笑令:是谁将我来救活?原来是您三个呀!间别来兄弟每安乐波?你刀尖儿抹的他皮肤破,到官司百般摧挫。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争报恩》是元朝无名氏撰写的。本剧演了梁山好汉关胜、徐宁、花荣驱奸扶正的故事,共四折一楔子。关胜、徐宁、花荣三人奉宋江之命下山探听官兵消息。赵通判之妾腊梅与家丁都管有奸情,被染病在身的关、徐发现。腊梅与丁都管欲告发二人,幸亏赵妻李千娇从中周旋。花荣为了接应徐、关二人,潜入李千娇房中探听消息,又误伤了赵通判,因而李千娇被奸人告以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罪行,被判为死刑。花、徐、关三人先后下山,劫了法场,救出了李千娇,杀了腊梅和丁都管,使赵通判与李千娇夫妻团聚。《争报恩》又名《三虎下山》,全名《争报恩三虎下山》。

初三必备的文学典故:瓮中捉鳖

典出康进之《李逵负荆》: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康进之,元代戏曲作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杂剧两种:《黑旋风老收心》和《梁山泊李逵负荆》。

《梁山泊李逵负荆》写的是梁山附近杏花庄开酒店的王林,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了女儿满堂娇。正逢李逵来店饮酒,王林便向他哭诉。李逵听了大怒,回山斥责宋江。宋江为辨明事实,同他下山对质。李逵在认识到了错误之后,回山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恶棍又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指派李逵下山捉拿,最后救下了满堂娇,惩治了恶霸。

“瓮中捉鳖”是指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控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明朝凌蒙初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写道:“知县写了姓名地址,差人去拿,瓮中捉鳖,立刻拿到。”

初三必备的文学典故:十载寒窗

典出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到头还藉文章力,象简罗袍上玉除。小官秦修然是也。石子章,元朝著名剧作家,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善于作曲,《太和正音谱》评价他的曲子“如蓬莱瑶卿”。所作杂剧有两种,今只存《竹坞听琴》。

《竹坞听琴》写的是秀才秦修然与郑彩鸾指腹订婚,后因双方父母皆亡,久不通音信而失去联络。此时官府贴出榜文,女二十岁不嫁者问罪,郑彩鸾不得已,出家投奔一郑姓老道姑,居于竹坞。秦修然此时在父执郑州尹梁公弼处攻读,踏青晚归,欲投宿竹坞,偶闻彩鸾弹琴。二人互通姓名,各自叙述经历,知为未婚夫妇,于是暗中往来。梁公弼担心秦修然因此耽误学业,谎称道观有女鬼迷惑少年男子,秦修然惊慌不已,匆忙赴京赶考。梁公弼又探询彩鸾家世,知其为官宦之后,又与秦修然自幼定亲,于是将她移居于白云观。修然状元及第,梁公弼使他与彩鸾在白云观会面,解释误会,二人成婚。梁公弼也因此得知老道姑即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夫妻重逢,皆大欢喜。

“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就是指秦修然发奋苦读的事。人们就用“十年寒窗”来形容多年坚持清苦读书。

初三必备的文学典故:气吞山河

典出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想自家离了淮阴。投于楚国不用。今投沛公。亦不能用人。闷闷而不已,而成短歌。歌曰: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弃执戟离霸主,谋大将投萧何。治粟以叹何补,乘骏骑而知他。金仁杰,字志甫,杭州人。元朝著名的剧作家,著作颇丰,但现存只有《追韩信》《东窗事犯》两剧。

剧中讲述韩信自幼习武练功,熟读兵书,而且有雄才大略,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出身卑微,被人歧视,得不到重用。投奔项羽,项羽不用他;投奔刘邦,刘邦也只给了他一个很小的官。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唱到:“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气吞山河”指有雄才大略,很有气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二十八章中用到:“这号人在困难面前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初三必备的文学典故:金蝉脱壳

典出《朱砂担滴水浮沤记》:兄弟,与你一搭儿买卖。呀,他倒做个金蝉脱壳计去了也。打你这弟子孩儿,你怎么放了他去?《朱砂担滴水浮沤记》说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事。在这一折戏里,主人公王文用为了虎口脱险,假装肚子疼要出去方便,骗过店小二,逃离虎口。

“金蝉脱壳”原意是出土的蝉,把外壳脱掉留在树上,身子早已飞走了。后来把用伪装迷惑敌人,脱身逃跑叫做“金蝉脱壳”。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用到:“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来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年初中语文要熟记的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16、《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用,清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诸侯国史料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衰公十四年(前454年)。

17、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之蒙人。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