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瑜真的是病死的吗【合集20篇】

浏览

7484

文章

83

篇1:周瑜真是小肚鸡肠的人吗 史籍究竟如何记载周瑜为人

全文共 274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小肚鸡肠,气量狭小”,最后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不过演义中的故事我们也不能全信,毕竟和正史还是有区别的,那历史上的周瑜真是一个心胸很狭隘的人吗?其实我们可以从各种史籍中找到一些关于周瑜的记载,看完后就会发现我们真的误会周瑜了。周瑜为人并非如此小气,而且他的谋略和胆识,放在整个三国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各路英雄纷纷登场,周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先来看一看《三国志.周瑜传》的记载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从以上文字无名可以看出周瑜出身名门,世代为官,周瑜长相潇洒、俊朗,和孙策意气相投。在孙策创业的艰难时刻,周瑜送给孙策自家的一所大宅子,作为孙策的府邸。和孙策共同开创了江东基业。

试想,像这样一位胸怀大志、光明磊落的英雄我们怎么能说他气量狭小呢?

孙策死,孙权掌事,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同执掌吴国大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数年间,周瑜征讨麻、保二屯,击退江夏黄祖的进攻。

公元208年,孙权征讨江夏。正在这时曹操统大兵南下,刘琮投降。荆州水军尽入曹操之手,东吴将士都很惊恐。孙权问计于臣下,众人大多以为曹操乃虎狼也,又据长江之星,不如投降。

唯有周瑜力排众议: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您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岂可轻易送人?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试想百万大军就在眼前,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怎么能说是气量狭小呢?

赤壁之战后,周瑜准确地分析了形势,认识到了西川的重要性,提出与马超结缘攻取益州、汉中,以巩固江东孙权的底盘与实力,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走在半道之中病死。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怎么能说是器量狭小呢?而且周瑜之死是在途中病死的,根本没有气死一说。(二)《资治通鉴》对赤壁之战和周瑜的记载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历史上一部气势恢弘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三家分晋的战国时期,下至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就是以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成败兴亡、经验教训给当代统治者做一个参考、借鉴。《资治通鉴》对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应该是非常客观的。

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可为什么过了8年以后,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就变成了失败的一方呢?

这里边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的士兵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在刚一交战的时候,曹操士兵中的瘟疫就已经发生。曹军不利,所以就撤退到江北。周瑜的部将黄盖乘机提出了用火攻曹操的建议,得到周瑜的支持,结果取得了成功。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曹军中发生可怕的瘟疫以外,还有众谋士和将领的智慧。“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大军南下的危急时刻,诸葛亮提出了联结东吴,共抗曹操的主张。

正好这个时候,鲁肃抱着同样的目的来到了夏口。

诸葛亮和鲁肃一拍即合,两人前往柴桑求见孙权。在东吴将士大多主张投降的时候,鲁肃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力主孙权应该应战。周瑜分析了曹军士兵的真正实力,最终坚定了孙权抵抗的决心。赤壁之战以孙、刘两方的完胜,曹操的完败而结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的最大贡献者当属周瑜,他准确地判断出曹操士兵大多为北方士兵,劳师远征乃兵家之大忌也,况北方士兵南下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斩杀曹操。果不其然,战争一开始,曹军就发生了瘟疫,开局不利。然后给了黄盖可乘之机,才有了后面的结局。根本没有草船借箭之说,更是和“借东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又哪来的周瑜“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呢?

即是是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有对周瑜的赞誉。《三国演义》第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是周瑜的老同学,他奉曹操之命过长江去劝说周瑜,结果无功而返,还骗曹操斩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蒋干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动也”。可见,周瑜绝不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之辈。(三)周瑜对后事的安排上

赤壁之战后,周瑜认识到了西川的重要性,提出与马超结缘攻取益州、汉中,以巩固江东孙权的底盘与实力。结果天妒英才,走在半道之中病死。时年36岁。

这一年是公元211年。

将星陨落,三军恸哭。不过,周瑜在临死前给吴主孙权推荐了他的接班人——鲁肃。

如果说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周瑜是主战的话,那么鲁肃就是主和了。

周瑜死后,鲁肃做了东吴的大都督,孙、刘两家维持了数十年的友好。直至鲁肃死,吕子明白衣渡江袭破关羽,孙、刘两家正式撕破了脸皮。

刘备亲起大军为关羽报仇,在夷陵之战惨败,病死白帝城。在蜀国受到重创的同时,东吴的力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消耗。再也没有力量对付北方的曹魏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肃才是最高明的。周瑜的眼光才是独到的。

这样一个有敏锐洞察力、勇于推荐和自己政见不和的人做统帅,又怎么能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呢?(四)历代文人墨客对周瑜的赞美

晚唐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戏谑地把赤壁之战获胜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东南风。要不是有东南风,曹操就要把大乔、小乔掳走关在铜雀台上了。

描写三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场面,赞颂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英雄人物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看苏轼对周瑜的描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分明就是一个文雅儒将,“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气定神闲,谈笑间就击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

要知道: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也就30多岁,正是人的一生中就为风光、得意的时候,“羽扇纶巾”也成为周瑜的代名词。

后来,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普及,罗贯中把对周瑜的描写移植到了诸葛亮身上,《三国演义》影视剧中,诸葛亮手摇鹅毛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副儒生形象。殊不知,这“羽扇纶巾”的形象原来就是特指周瑜的。

【作者简介】魏冬林,河南省林州市十三中语文教师,省骨干教师。平时喜欢写作,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的点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诸葛亮气死周瑜是真的么?周瑜的气量可比诸葛亮大多了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形象几乎快成神了,要不是后期北伐接连失败回归凡人路线,可能诸葛亮要成最后的统一者了。很多人都喜欢把诸葛亮还有周瑜放在一起做比较,而且在演义当中周瑜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难道这段历史是真的么?其实周瑜的气量要比诸葛亮大多了,而且诸葛亮并不是口才很好的人,可能还不如周瑜能说会道呢。

《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物,但是里面也有一些硬伤,就是跟真实的历史有点偏差,小编个人感觉就是罗贯中老爷子有点过于偏爱蜀国了,相对的,对于魏国,吴国态度恶劣。导致蜀国的一些人物形象高大秒杀魏国,吴国的精英,小编如果挨个说起来,一篇文章是远远说不清楚的,因此只捡两个人物对比来谈谈,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起讨论下。

诸葛亮

咱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简直不是人,而是神,早在南阳当农民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天下的方略,就等着刘备来请,结果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访问才请出来,出来后就像开了外挂,个人感觉诸葛亮是火神下凡,因为他的好多谋略都跟火相关,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火山上方谷。另外呢,他曾经骂死王朗,三气周瑜,这就引出了咱们另一个人物周瑜。那么真实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咱们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瑜的吧。

疑似诸葛亮

周瑜在历史上是相当的牛,早年与孙策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史料记载: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赤壁之战其实也是周瑜指挥,而诸葛亮呢,平时只是主内,打仗的事一般都是刘备带着法正,他当然也打过仗,5次北伐都没有取胜,最后挂了。从这上看,军事方面跟人家周瑜差一大截,诸葛亮能气着周瑜吗?

周瑜

另外从气度上看,三国志中赵普好多次凌辱怠慢周瑜,可人家始终宽容,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怎么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诸葛亮呢,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这不是明摆着吗?还有诸葛亮那么牛,为什么不告诫关羽,让他小心防范,不行的话,自己亲自去帮助关羽。

诸葛亮周瑜

从上面两点来看,周瑜无论从军事能力还是容人气量上都超过了诸葛亮,当然诸葛亮搞内政还是有一套的,但是像三气周瑜的桥段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能归结为罗贯中老先生的爱蜀情节。不过《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但是不能全部当做事实依据,应该结合这正史一起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演义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了让曹操上当,于是与黄盖演了一出苦肉计,假装两人意见不和;周瑜下令杀黄盖,众将求情,于是周瑜改为笞刑黄盖,为的是欺骗诈降的蔡中和蔡和,蔡中和蔡和又将假情报传达给曹操,曹操顺便接受了黄盖的诈降,最后促成了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

周瑜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大族。周瑜身形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的主要成就有: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线,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全书主要有五个部分,分别是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呈现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不仅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怎么改为转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是: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神机妙算,他不如诸葛亮。”

我们在语文的学习当中,会涉及到转述句的应用。转述句是把别人的话转达出来。那么转述句有什么技巧呢?

一、要修改标点符号,把双引号去掉,然后把冒号改成逗号。

二、修改第一人称,如果句子里出现第一人称,要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三、修改第二人称,把第二人称改成第一人称。

四、冒号前的人名代入引句的人称处,不能单单只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代指的人物,以免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

五、修改指示代词,把指示代词“这(些)”改成“那(些)”以及注意趋势词“来”和“去”的改变。

在语文中还会有很多像改成转述句的题目来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运用好以上技巧可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更加的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郭嘉、庞统和周瑜都还活着的话天下还会是曹魏的么?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庞统周瑜的死实在是非常令人惋惜,因为三人都是非常有才华而且有能力平定天下的人。但是似乎天妒英才,三人也都是英年早逝,不然说不定三国的走向还存在些许变数。如果单看这三人可能周瑜是最可惜的,毕竟能打赢赤壁之战周瑜肯定是最大功臣,如果郭嘉还在的话说不定曹操不会败这么惨,只是曹操也明白失去郭嘉对自己的损失有多大。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也是个英雄气短的年代,在三国有很多英雄人物都英年早逝,而说到最可惜的三位谋士,庞统、郭嘉和周瑜无不令人感到遗憾,同是三国数一数二的谋士,如果他们不英年早逝,三国或许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呢?

先说郭嘉,郭嘉的才能不必多说,因为算无遗策,郭嘉被人们称为“三国第一鬼才”,在民间更是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言论,在曹操和袁绍决战之前,所有人都看衰曹操,然而郭嘉却提出了“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的论断,最终的结果也如郭嘉所言,官渡之战中,曹操一举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地区,然而郭嘉却在37岁就去世了,郭嘉的去世令曹操失去了最得力的谋士,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曾言:“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如果赤壁之战郭嘉还在曹操身边,那么曹操也不会如此大败,说不定还有可能击败周瑜,那么如此一来,或许天下早就被曹操统一了。

再说庞统,庞统和诸葛亮出自同一师门,才能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也是对庞统才能最大的认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庞统曾为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如果刘备能采取庞统的上计,那么就能轻而易举攻下益州,而庞统也就不会死于落凤坡了,可惜的是刘备却采用了保守的中计,最终让庞统惨死,试想一下,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也不用从荆州来助刘备,荆州也就不会丢失了,以诸葛亮和庞统的智谋,那么刘备统一三国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除了这两位谋士的死令人遗憾外,周瑜的早逝也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作为东吴第一谋士,周瑜之才足以安天下,赤壁之战中,周瑜仅用五万大军就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可见其能力之强,不仅如此,周瑜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都是当时超一流的,如果他不死,那么刘备夺取益州的计划很可能破产,可惜的是周瑜年仅36岁便病逝,他的死也给了刘备发展的机会,倘若周瑜不英年早逝,那么以他的才能,东吴也很有可能击败刘备和曹操。

在你看来,如果这三人不死,那么魏蜀吴三国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谁的功劳更大

其实在赤壁之战中,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最大,而是周瑜,诸葛亮的作用早就已经被过分的夸张,其实当时周瑜就是主要的核心,诸葛亮只是负责去游说。

当时的赤壁一战,其中一方就是曹操,另外一方就是周瑜,在历史上周瑜本身就是一个主战派。诸葛亮在这中间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绝对性的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游说的权利。真正能够坚定孙权决心的,应该就是周瑜的分析,还有周瑜对于自己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会听到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无非就是虚构。

三国演义中把这次的赤壁之战所有功劳全部都只给了诸葛亮,其实在这一次里面我们也会知道周瑜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是一个典型的主战派,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有效解决一切的问题。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其实就是用火攻,这次火攻的胜利早就已经超过诸葛亮的预料,甚至也早就已经超过周瑜的预料。但是这一个计谋确实是周瑜想出来的,和诸葛亮真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并且周瑜因为东风马上就选择设定一个计划,这才能够直接烧掉曹操的军营。

所以在赤壁之战中总指挥肯定就是周瑜,诸葛亮只不过是分析了形势,至于草船借箭,又或者是设计火攻,这所有的一切只不过就是美化诸葛亮,这就是一种艺术加工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当我们在真正的分析之后会发现赤壁之战中最为主要的那么肯定也就是周瑜,周瑜才是一个主要的力量,如果不是周瑜的存在,相信也不可能会有后期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周瑜死前对孙权说了什么?孙权为什么不用周瑜计谋?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死对于东吴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的,赤壁之战后天下人都认识到了周瑜的恐怖能力,曹操也是要重新审视东吴这位对手,结果周瑜不幸英年早逝。不过周瑜的预见性也是非常强的,在临死前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书信,告诉他今后天下大局和战略,但是孙权并没有按照周瑜的说法来做,导致差点提前被灭国。

熟读三国的人第一个知道周瑜在东吴那可是可是第一大将,响当当的人物,他一开始辅佐孙策,帮助孙策开创东吴基业,后因孙策遇刺身亡,就全力辅佐孙权,一个如此东吴之肱股之臣,却因和诸葛亮较上劲,在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中,却始终处于下风,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相信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而歌颂诸葛亮。然而历史的真相周瑜其实并非是被气死的,只是周瑜遇到诸葛亮完全是在诸葛亮掌控下,有苦于摆脱而年纪轻轻病重。在病中期间,周瑜悔恨交加,只怪自己才学疏浅敌不过诸葛亮,最后在临死前的时候说了8个字,这样也算是给东吴带来最后的贡献吧。

周瑜在病重期间,也就是死前的短暂时日中,给孙权写了一封遗信,这个在《三国志周瑜鲁肃传》中有记载:“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意思就是目前对于我们东吴来说,敌人有两个,一个曹操,而另一个就是刘备。曹操虽然厉害,但是他北边的地区还不安定,所以暂时无需担忧,但是另一个敌人刘备则不然,留在身边,犹如养虎。而刘备既然是老虎,必然要吃人的,此刻时机不利于他,看他怪温顺,如果一旦机会有利于他,他就会立马张开大口,反咬我们。天下的事情没有定数,一切都是未知,这时候我们应该赶紧自我强大,而不是养虎为伴。——因为“此人不死,东吴必亡”——但孙权不听,12年后险被灭国。

其实三国中有三个人看穿了刘备的为人,除了周瑜,那就是曹操和吕布,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当时刘备被迫依附于曹操,有一天曹操问刘备谁才是天下的英雄,刘备假装毕恭毕敬的样子说只有曹操也,但是曹操却早已看穿刘备,说出了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二人也,可见刘备虚伪至极。另一人就是吕布也看穿了刘备的为人,在吕布被擒住后,一语就道破了刘备的虚伪,无奈被灭口。

所以聪明的周瑜怎能看不透刘备的心里,只是无奈孙权并未听从周瑜的建议,导致放虎归山后的刘备,通过荆州为跳板,一举拿下了益州,占据了四川地区,通过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孙权悔不当初欲想夺回荆州,因此就派吕蒙率军偷袭荆州打败了关羽,不光是夺回了荆州而且还将关羽斩首,也算是大快人心了。荆州虽说是物归原主了,但是孙权没想到的是刘备竟然因为兄弟之情,而举国讨伐东吴。这时的东吴却没有人能够抵挡刘备的锐气,无奈之下陆逊出战,利用火烧连营,才把刘备抵挡回去。

假如陆逊没能用火攻,东吴有可能就此陨落。这前后的过程正应了周瑜死前那句话:此人不死,东吴必危。这时候的孙权是不是悔不当初没有听从周瑜的临终遗言,才造成今天这个尴尬的局面,而且从周瑜逝世到刘备攻打东吴,正好是12年,不知此时的孙权有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周瑜怎么死的?周瑜是谁?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周瑜出身士族,从小与孙策一同长大,孙策英年早逝,于是周瑜辅佐孙权,孙权视之如兄。

据说周瑜风采斐然,而且精通音律。曾经有一次周瑜边喝酒边听音乐,其他人在敲击乐器的时候,有一个乐器声准不对,而周瑜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依然能精确地分辨出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说明周瑜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之高。

周瑜的军事才能也十分了得,在三国时期,周瑜率领着孙刘联军与曹操相抗,最终火烧赤壁,打败了曹操,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三国演义当中塑造了周瑜小心眼的形象,说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实际上周瑜为人十分大度。曾经东吴政权有一位将领叫做程普,他十分看不惯周瑜,觉得周瑜年纪很轻,但是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发现周瑜其实为人宽和,于是程普感慨道与周郎相交,就像喝美酒一样,酒不自人人自醉,十分惬意。

周瑜年仅36岁就已亡故,事实上是周瑜在征讨荆州的时候,在路途当中水土不服,又偶感风寒最终病故。周瑜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一生对东吴政权三分天下的格局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周瑜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为什么会成为诸葛亮的标配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在说到“羽扇纶巾”的时候,你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谁?是诸葛亮,还是周瑜?或许大部分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都会自动对号入座,认为这个词说的就是诸葛亮,毕竟影视剧中、游戏中的诸葛亮,一直都是这样的形象。不过,读过苏轼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知道,他原本用这个词是要说周瑜周公瑾的,与诸葛亮没什么关系,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把这个词自动放在诸葛亮身上呢?1.羽扇纶巾是什么

“羽扇纶巾”是一个成语,而出处正是苏轼那首很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的本意写的自然是周瑜,仅仅是“羽扇纶巾”四个字,就已经勾勒出一个胸有成竹,大势在握的人物形象。可见,苏轼对于周瑜也是十分敬佩的,对他的军事才能自然也是非常欣赏,这才能写出如此让人难忘的句子,用这个句子描绘了一个自信、大度的君子形象。

“羽扇”指的就是用鸟羽制作而成的扇子,“纶巾”就是用青丝带做成的头巾,这两样现如今大部分都被用在诸葛亮的装扮上了,而不是周瑜,所以,也可以自动脑补一下,如果周瑜也是诸葛亮一样的打扮,那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但是,周瑜可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个小气鬼,前后被诸葛亮气了三次,最终吐血而亡,这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周瑜非常大度,完全不是一个会被气死的人。2.诸葛亮的装扮

那羽扇纶巾既然是周瑜的装扮,诸葛亮又是什么样子?其实,诸葛亮本身和这样也是差不多的,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中就有对诸葛亮的装扮的描述,虽然其中内容都是一些不被正史所记载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属于野史,却也还是有着一些参考价值。“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这就是书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可见,诸葛亮周瑜当时的装扮,其实应该是差不多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羽扇纶巾在当时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属,是汉末名士中一种很流行的装扮,古人也讲究时尚,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时代,哪个圈子,总都是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风尚,羽扇纶巾就是当时名士的一种标配,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穿着打扮,所以说,这个词即便到了诞生之初,也就是苏轼的词中,也并非与诸葛亮直接挂钩,更别说是诸葛亮的专属了。3.为什么从周瑜变成诸葛亮

然而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就是保留了羽扇纶巾的造型,但是对于其他人,却并没有刻意的去“装扮”,也许是这种装束在罗贯中看来是非常符合他心中诸葛亮的形象的,也许是他想营造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形象,所以总是在刻意或无意当中,让诸葛亮保持着羽扇纶巾的状态,时间一长,诸葛亮的形象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因此,“羽扇纶巾”从一个时代流行的装扮,就这样变成了诸葛亮的专属形象,都得归功于罗老先生的描绘,和《三国演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说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没错,指的是周瑜也没错,指的是其他汉末名士,就更是没错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周瑜去世后小乔为什么失踪了?小乔最终结局如何?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小乔怎么说也是周瑜的老婆,也是南方知名的大美女,为什么周瑜去世后,小乔便消声灭迹了呢?很奇怪的一点是,东吴那边书写的史书,也没怎么提及小乔最后的结局,难道是孙权下令在其中做些手脚吗。对于周瑜来说,一生只爱小乔一位妻子也没娶妾,郎才女貌用来形容他们是最贴切不过了。当年曹操南下,也想见见小乔的容颜,在很多影视剧中还刻画成为了小乔输了赤壁之战,这样重要的人物最后到底怎样了呢?

小乔在《三国演义》中是非常有名的,而且是一个政治符号。说曹操专门修了铜雀台,等着平定东吴后,把大乔小乔这两个绝世美女带回来,“铜雀春深锁二乔”。诸葛亮去东吴游说,也围绕大乔小乔大做文章。

不过在正史中,对小乔的记载并不是很多。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写道,建安三年,“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由于在汉代,“桥”亦为姓,后来被简化成“乔”,因此大桥和小桥亦成简写的“大乔”和“小乔”。

小乔的美貌在三国是屈指可数的,当时还有一句是“江东有二乔,河北俏甄宓”,也证实了小乔之美,天下少有。

周瑜呢?

周瑜年轻,长得特别帅,被人亲热地称之为“周郎”。

明明靠脸就能吃饭的人,却非要靠实力吃饭,说的就是周瑜这样的大帅哥。

周瑜在《三国志》中,人物非常完美。

他首先是个军事家,用兵如神,富有谋略,又眼光高远。曾在赤壁之战中,把实力雄厚的曹操打得狼狈之极,也让曹操败得心服口服。

另外,他还是个音乐家,对音律有着极高的辨识力。《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就说了这么一句“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说弹奏的曲子若是错了哪一点,周瑜都很清楚。

长得俊美,又会统兵作战,还有音乐天赋,换一般人早就趾高气扬,见谁都瞧不眼了。可人家周瑜不是,周瑜为人很大气。早期他在孙策的极力推荐下,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孙权的老员工们很不服气,凭什么我们要从基层干起,奋斗多少年还坐不上大都督的位子,你就因为认得孙权的哥,就能轻松坐上那个位子?因此大家特别不服气,尤以老将程普最为不满。

周瑜并没有因为程普和他唱反调,就给程普穿小鞋,反而待他真心实意,再加上周瑜的确是有才之人,因此程普渐渐转变了态度,逢人便说周瑜这人不错,和他交往如饮好酒,回味无穷。

由于周瑜的个人魅力很强,夸他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朋友夸,敌人夸,就连后世也有不少人夸他,比如苏轼,就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所以美女小乔和帅哥周瑜的天作结合,养了天下人的眼。毕竟从古至今,在大家的心里,还是认为美女就该配英雄。

不过,生活是自己的,日子还得自己过。

小乔嫁给周瑜后,因为周瑜天天忙着为孙氏兄弟打天下,南征北战,于是小乔就做了随军家属。

周瑜这人不错,在小乔随军的那些年中,从来没听说他有个“性侵”啥的花边新闻。

可惜就在周瑜运筹帷幄,准备在赤壁之战后再大有作为的时候,由于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最终倒在了行军的路上。卒年36岁。

此时的小乔也才20多岁,她和周瑜所生的二子一女尚且年幼。因此如何活下去,是个大问题。

当然,孙权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因此就一直替周瑜养着这母子四人。

但小乔深恐孩子长大后,也会卷入残酷的战争,再加上姐姐大乔早就守寡多年,所以后来,小乔带着孩子,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江南与大乔同住。此后再未嫁人,一直到40多岁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皇帝赏赐黄金并非真的金子 百金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因为外表是金黄色而且产量稀少,所以被人们看的很重,古代使用的“两”就是以黄金作为单位。我们看古装剧时,皇帝想要赏赐某位大臣黄金会显得非常大方,一般都是“万两”起步。其实这些赏金并非真的金子,古代黄金储备量十分有限,如果像这样送可能用不了几次就要把黄金给用完了。那皇帝口中的百金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下吧。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硬通货”的象征,备受人们的推崇。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皇帝封赏臣子的镜头,动辄就是赏赐黄金万两、丝绸千匹等等。不过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社会,真的有那么多的黄金可供赏赐吗?所谓的赏赐黄金万两,到底赏了多少,或者说,赏的到底是不是金子?

黄金再怎么说也是一种稀有贵金属,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可能如此大肆封赏,否则皇帝早就破产了。在秦朝以前,在开采技术和冶炼技术都比较落后的时期,是不存在黄金这个金属单位的。在那个年代,帝王们称为金子的,并不是我们如今所指的黄金,而是“铜”。那时铜的开采量很大,而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保存时间很长,很快就被古人看中,并将它作为商品交换的一个媒介,用来取代当时市场交易常用的贝壳。

那段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是以铜作为货币进行交易的。没有黄金,帝王们赏赐的黄金万两,自然不是黄金而是铜。到了汉代早期,黄金终于被开采冶炼了出来,但是此时的黄金并没有上升的货币的高度,并不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单单只具有观赏价值,成为了上层贵族们非常喜欢的东西。此时的皇帝再赏赐黄金,基本上是真的有黄金了。只不过冶炼技术没提高多少,杂质很多,因此纯度不高。所以在汉朝,黄金并不值钱,300克黄金只够买10袋小米。

另外黄金只能由皇室开采,皇室的黄金储量也十分惊人,就更加不看重黄金了。如王莽时代,仅宫廷贮藏的黄金就在140吨以上,所以皇帝才动不动就赏黄金万两。但随着历史迁移,黄金成为财富的象征,并在市场流通,所以黄金就越来越值钱,也越来越分散。但黄金的开采速度却非常慢,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北宋之后皇帝赏黄金的次数和数量都少了许多。

元朝皇帝很大方,经常赏赐战利品和黄金给大臣,但历史上有记载的也不过在忽必烈汗时期一次性赏赐出一千两金子,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想要赏万金给大臣,就算皇帝有心也无力,再者他也舍不得。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侵略者入侵,许多外国人拿白银换成黄金,然后运出国门。那时中国的金银兑换率远远比国际上的更低,所以他们经常拿银子和我们的黄金交换,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同时,他们还在贸易上对中国进行压榨,通过发起战争,提出不平等条约,要求中国补偿给他们大量黄金,导致中国的黄金储备量越变越少。银子、铜钱成了中原大地的主要流通货币,银价越来越低,金价随之走高。

此时的帝王们就算是赏金也大多是赏赐百金,但具体到手的是不是金子还不好说,清朝时期就经常用银子代替金子赏赐大臣,比如口头上说赏赐百金,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千两银子。而且皇帝用来赏赐大臣的开支,并非是从国库中直接划拨,是由内务府提供,户部可不会为皇帝的大方赏赐买单。

内务府作为皇帝自己的小金库,除了供应皇帝的日常开支,还要承担着整个后宫嫔妃、诸多皇子的俸禄和各类过节费用,日子紧紧巴巴,他怎么可能从自己兜里掏那么多钱作为赏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后面一句是什么?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非常有名,其实也算是周瑜对诸葛亮有着很高的评价。只不过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可能有些朋友就不知道了。其实周瑜并不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且可惜诸葛亮不能让吴国所用,所以才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实这句话是罗贯中加上去的,目的也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当然周瑜的意思可能真的是被误解了。

说到周瑜,有的人会想到那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豪杰,却也会有人想到一个小肚鸡肠的小人。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周瑜是一个小人,都怪现在的《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过分的吹捧,以及对周瑜的贬低。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一个聪明睿智,有着很强能力的人。在孙策统领江东的时候,周瑜就与孙策交好,后来加入吴国阵营。孙策死后,周瑜辅佐孙权统领江东。在孙权的帮助下,周瑜的才能也得以展现,其中赤壁之战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当时,周瑜与诸葛亮都是有大智慧的人物,两人更是被彼此的才华所吸引。周瑜还对诸葛亮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既生瑜,何生亮。”

在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周瑜的这句话是对诸葛亮才能的羡慕以及嫉妒,其实不然,周瑜对诸葛亮并没有嫉妒,而是对他的充分肯定。这句话的后边还有着另一句话:“君未归,孤何安。”这充分的表露出周瑜对诸葛亮才华的渴慕之情。

君还未归顺江东,我怎么能够安心。这句话充分的表达了希望诸葛亮可以“弃暗投明”,来到江东辅佐孙权的情感。但是,诸葛亮始终没有答应周瑜,否则历史必将是另外一个局面。毕竟,“一时瑜亮,并世双雄”可不是简单的吹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瑜打黄盖如何理解,它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打黄盖的意思指的是两相情愿,泛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般是用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它的出处是在《三国演义》中记载: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和、蔡中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和、蔡中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之战惨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孙权的女儿比儿子有出息 当周瑜儿媳还敢废皇帝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和刘备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儿子都不争气,不过孙权的女儿还是要比儿子强上不少的。东吴内部政权开始动摇,就是因为孙权要立储,结果两个儿子一个被杀一个被废,立了个孙子。一般这种情况不出事才怪呢,还要面对曹魏这个强敌。不过孙权的大女儿却非常有胆识,还敢废皇帝立一个对自己有好处的皇帝,看来权术也不是女的就一定比男的差。

作为三国里最低调的帝王之一,孙权一直都被认为能力远不如其兄孙策,也的确如此;但是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孙权是合格的,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又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但是孙权的后代,却呈现了阴盛阳衰之态;孙权一共有四个女儿,七个儿子,但是这七个儿子似乎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反而是孙权的女儿们,在历史上的名气,却远大于这七个不成器的儿子。

四公主:滕公主

滕公主是孙权是最小的女儿,但是据说其实滕公主只是孙权的养女,生父为孙权堂弟孙奂。后来以公主身份下嫁功臣滕胄之子滕胤,当时滕胤年仅20岁。

滕胤皮肤白皙,容貌俊美,每逢入朝大臣们没有不惊叹称羡的。滕胤仕官后,上书言及时局,又对政策多有匡弼。孙权对公主也特别宠爱,因为滕胤的缘故,又格外增加对公主的赏赐,又几次探望慰劳。

少帝孙亮时期,孙綝以宗室身份独揽大权作恶多端,引发群臣不满。公元256年滕胤与连襟吕据密谋推翻孙綝,事败遭到夷三族。公主则被亲兄孙壹救出,携其逃亡曹魏。

三公主:孙鲁育

孙鲁育是孙权和步皇后的幼女,与胞姐全公主被称为“大主”相对,被称作“小公主”。公元229年,下嫁左将军朱据,自此又被称作“朱公主”,育有一女朱皇后,朱公主与朱据育有一女,赤乌末年成为琅琊王孙休妃,是为景帝皇后。

公元242年孙和为太子时,她的胞姐全公主与孙和母大懿皇后不和,经常诋毁她,欲废太子孙和,立鲁王孙霸。朱公主没有同意她的计划,于是姐妹从此有了嫌隙。

公元250年朱据因劝谏废太子的事而获罪,杖刑后贬为新都郡丞,随后遭到中书令孙弘进言诬害被赐死。朱据去世后。孙鲁育再嫁给车骑将军刘纂。公元255年,孙仪等密谋打算趁蜀汉使者到来之际杀死权臣孙峻,因事情泄露而自杀。受牵连被杀害的人达到几十人,公主孙鲁育也被污蔑为谋反者之一,被孙峻所杀。

二公主:刘公主

刘公主是吴大帝孙权第二女,母不详;为车骑将军刘纂元配。按大帝一朝惯例可称为刘公主。刘公主不幸早卒,后来异母妹孙鲁育丧夫后再嫁为刘纂继室。有关夫君刘纂在史料上记载甚少,不过先后娶吴大帝两个女儿为妻,足见其受重视程度。

大公主:孙鲁班

孙鲁班是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胞姐,会稽王孙亮异母姐。黄武年间,孙权为太子孙登聘娶周瑜之女为太子妃,又将孙鲁班嫁于名将周瑜的长子周循,并拜周循为骑都尉,周循很有当年周瑜的风采,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229年,孙权登基为帝,孙鲁班又下嫁刚升迁的卫将军全琮,自此以后,孙鲁班也被称为全公主,全琮此前已有长子全绪和次子全寄。婚后全公主又生有全怿及全吴二子。全琮因为尚公主更受大帝亲近,一年四季都有赏赐,与刘基家,张承家并列。

241年太子孙登去世,第二年,孙和被立为太子,孙权打算立孙和之母王夫人为皇后,王夫人的宠爱曾仅次于步夫人,大公主素来怨恨她。孙和另与鲁王孙霸不睦,这给了全公主可乘之机。

后因立嗣之事,全公主的胞妹朱公主产生矛盾,吴国朝政分为两派,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孙权认为再以孙和或孙霸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遂有改嗣之意,最终孙亮改立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

孙亮继位后,诸葛恪被诛杀,孙峻把持朝政,孙鲁班一系权倾朝野,但是在孙峻病死后,他的堂弟孙綝把持朝政;258年,同少帝孙亮谋划诛杀权臣孙綝,事泄,废少帝为会稽王,改立孙权六子琅琊王孙休为帝,而孙鲁班也被孙綝流放豫章。

全公主在二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但是在全琮死后,却与当时的权臣孙峻暗通款曲。根据《三国志·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记载,孙峻年少时就擅长骑射,勇敢果断,风流倜傥。

后来因为孙峻之姐是全尚之妻,二人交往开始频繁,以致到“素媚事全主”、“与公主鲁班私通”的地步。孙峻不断巴结讨好全公主,因此虽然孙峻作恶多端,在全公主的保护下却始终没有倒台。

好吧,其实孙鲁班应该算是孙峻的堂姑妈了吧,要说三国各国里,表面是东吴最为平和的,蜀魏连年征战;但是东吴的内部矛盾却是最多的,之秽乱,更是不用多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周瑜的死对吴国有什么影响?如果周瑜没有病死蜀国可能早没了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两年后周瑜准备起兵进军益州,但是无奈途中身染重疾最后英年早逝。原本东吴的计划是趁赤壁之战的胜利进攻蜀国,那个时候正是东吴最强势的时候,而刘备这边帮得到部分荆州人手也都还不够,只是老天似乎并不想这么快让蜀国灭亡。好在周瑜死后东吴还有陆逊能顶替他的位置,不然周瑜的死对吴国来说就成了致命打击。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瑜对于刘备集团的发展是有着先见之明的。而后来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了周瑜的顾虑,刘备集团的发展也造成了孙权及不少江东将士的疑虑并最终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事。

周瑜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权的采纳,周瑜回到江陵之后,立即收拾行装,整合军队,向益州进发。不料途径巴丘之时,周瑜身染重病,不幸病故,终年三十六岁。

周瑜的病故,让孙权非常悲痛。《江表传》中记载,孙权听说周瑜病故的消息之后,流着眼泪说道:“周瑜是辅佐帝王实现创业开国的难得人才,却这么早就不行夭折了,这让我以后还能去依赖哪一个人呢?”孙权称帝后,还念念不忘周瑜当年的功绩,十分感叹:“当年要是没有周瑜周公瑾,我是当不上这个皇帝的。”

周瑜,是后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是孙吴集团的奠基人之一,对孙吴集团的草创、发展、巩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以弱胜强,终于打败了强大的曹操集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占有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的非凡器量,在三国武将群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不过,周瑜的后人结局都不好。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循早卒,次子周胤曾担任兴业都尉,屯兵公安,后来因至纵情欲获罪,被迁徙至庐陵郡。

周胤获罪之事在东吴引起很大反响,大臣诸葛瑾和步骘分别上书孙权,希望孙权能宽恕周胤的罪过,将其官复原职,继续为东吴效力,但遭到孙权的拒绝。知道后来孙权的发小朱然和女婿全琮再度上表要求赦免周胤,孙权这才勉强答应。但当诏书送达庐陵郡时,周胤却已经病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的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的英雄形象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年少风流、儒雅娴静,又取得丰功伟绩的英武的周瑜形象,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词的下阕从周郎引发,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作者借用小乔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周瑜简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也是一个很有才能,有勇有谋的人,能与诸葛亮相媲美。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便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带兵赴丧,并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公元208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前来归降东吴,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同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向孙权进逼。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周瑜和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在两军交战中,周瑜在骑马督战时被飞箭射中,只得退兵回营,曹仁听到消息后,亲自督帅上阵攻击吴军,结果被周瑜击败。因此,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并屯兵江陵。公元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在返回江陵途中,周瑜在巴丘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但却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绿色食品是否真的绿色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食品的安全性是突出的特性性,它们从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及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了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实行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

绿色食品并非真的绿色,安全是其主要特征,绿色食品主要包括:

1、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食品、腌渍、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胶、加工过的坚果、菌类干制品、食物蛋白;

2、咖啡、咖啡代用品、可可、茶及茶叶代用品、糖、糖果、南糖、蜂蜜、糖浆及非医用营养食品、糕点、代乳制品等五谷杂粮、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食用淀粉及其制品、饮用冰、冰制品、食盐、酱油、醋等调味品、酵母、食用香精、香料、家用嫩肉剂等;

3、未加工的林业产品,未加工谷物及农产品(不包括蔬菜、种籽),花卉,园艺产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种籽,动物饲料(包括非医用饲料添加剂及催肥剂),麦芽,动物栖息用品;

4、啤酒、矿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水果饮料及果汁,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饮料用的制剂;

5、含酒精的饮料(除啤酒外)。

今天的小编对绿色食品是否真的绿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绿色食品的好处有哪些以及无公害食品安全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郭嘉庞统周瑜哪个更厉害?谁的死带来的损失最大?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曹魏谋士,庞统,刘备谋士,周瑜,东吴大都督,这三个人看起来各为其主,但是却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英年早逝。郭嘉死的时候三十八岁,庞统三十六岁,周瑜也是三十六岁,原本正是帮助主公建功立业的好年纪,谁也没想到世事如此无常。这三个人在世的时候,可以说对各自的主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就左右着局势,那么,这三个人,谁的死对于当时的影响更大一些呢?他们谁更厉害?

曹操的谋士郭嘉,刘备的谋士庞统,孙权的大都督周瑜,这三个人都是东汉末年的奇才,然而都由于英年早逝,让历史车轮的方向发生了偏转。

常听人说,郭嘉不是孔明不出,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这样的话其实大都是从《三国演义》中衡量郭嘉的重要性的,因为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曾经大哭说“若奉孝在,当不使吾有此惨败矣!”也就是说如果郭嘉不死的话,那么曹操赤壁就不会惨败而归,而如果赤壁之战没有发生或者曹操打胜的话,很显然曹操将一统天下,那么三国也就不会出现了。

即使诸葛亮跟了刘备,也将回天无力,但是如果从正史中来看的话,郭嘉的作用其实没那么大,上面曹操讲的那句话也没有记载,但不排除曹操真说过那样的话,因为曹操的确是非常喜欢郭嘉这个人的,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郭嘉跟随曹操之后经常伴随曹操左右,而郭嘉也的确是一个奇计百出的人,如果赤壁之战之前郭嘉没有去世的话,不排除他帮助曹操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曹操失去郭嘉,真的可谓是损失巨大了。

我们再说庞统,有道是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等人将孔明与庞统并称,也足见庞统的才能非同一般,而庞统死于刘备伐蜀之时,如果庞统不死的话,那么刘备和庞统就足以平定西蜀,不需要再调诸葛亮和张飞赵云进入蜀中。

而如果不掉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的话,那么有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在,就不至于导致后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如果而如果刘备方面拥有富饶的荆州的话,再加上西蜀和汉中的资源,同时做到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兵向宛城和洛阳进攻,刘备率军出汉中攻长安平定三秦,那么刘备方面也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但是只是由于庞统的死,导致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最终都成了泡影。

再说周瑜,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赤壁之战了,他成功的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趋势,也帮助孙权得以偏安一隅,虽然周瑜在帮助东吴方面也有开疆拓土之功,但江东的地盘和势力始终不算很大,虽然孙权也有一统天下之心,但是东吴一直缺乏战败魏国和蜀国一统天下的能力,所以即使周瑜在的话,东吴也并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而且周瑜之后的鲁肃、吕蒙、陆逊,能力都不低,周瑜如果活着的话,其作为也基本上就相当于这几个人后来的作为了。

但是周瑜在赤壁等地所建立的大功却不是郭嘉和庞统所能比的,虽然郭嘉有参与平定乌桓之功,但是曹操后来并不认为那样做是对的,而且得胜太过侥幸,曹操甚至每次想起来都后怕。

因此,如果从这三个人的平生作为上来看,周瑜的成就最高,郭嘉次之,庞统最末,之所以把庞统排在最后,是因为庞统跟随刘备之后并没有做出多大的事情,立下多大的功劳,但是郭嘉跟随曹操却是做出过很多事情的;而如果从三个人去世对各自方面的损失来看,郭嘉和庞统造成的损失较大,而周瑜相对较小一些。

不过这种说法是认可了曹操认为郭嘉在的话可以避免赤壁之败,而庞统跟随刘备可以平定西川的前提条件,但是如果郭嘉活着就真能帮助曹操避免赤壁惨败吗,庞统也能帮助刘备取得西川吗?未必真就如此,只是有可能罢了!所以历史不容假设,不然可能性就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下场如何?孙权为何对他们很不好?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作为汉末东吴的名将,因为与孙策是好友,后来也就一直在辅佐孙策,孙策死后又继续辅佐孙权。只是周瑜虽然厉害,奈何却英年早逝,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还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业。而很多人也想要知道,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周瑜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周循和周胤,女儿名字不详,后来嫁给了孙权长子,称为周妃。那么周循和周胤这两个周瑜的儿子,他们又是什么结局呢?为什么说孙权对他们很不好?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率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率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军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

经过一年的交战,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众”,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2、周瑜两个儿子简介

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循出身庐江周氏,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官至骑都尉,早卒。

周循,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很有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周循早卒,死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前。因此以其弟周胤为都乡侯。

周胤,生卒年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胤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朱然和全琮又上书,孙权于是许可,诏书未发时恰逢周胤去世。孙权任命周胤为兴业都尉,又将宗室女嫁于他,领亲兵一千。周胤驻守公安时,因父亲的缘故受到孙权喜爱夸赞。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追录功臣。因周循已过世,于是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周胤在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却仗着父亲功劳居功自傲沉湎于酒色,后来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的过错。

孙权回复说他深深感念和周瑜的感情,看在两人的面子上,希望周胤能改过自新。这时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于是孙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正当这时周胤病死。3、周瑜死后孙权如何对待周瑜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给他创立下来了,而孙策起初只有18岁,因为父亲的死,手下也是一哄而散。是他的好友周瑜将他们家的祖宅让给了孙策家住,然后又带领了兵马支持孙策创立江东,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孙策创立天下的根本,可以说的是江东天下的创立有周瑜的功劳。

后来周瑜前去投奔孙策,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24岁,孙策给他授予官职,赏赐兵马,江南等地的人都把周瑜叫做周郎。而他们两个人娶了一对姐妹花,因为这层关系更近了一步,成为了连襟关系,可惜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江东的大权又落入了18岁的孙权手中。

因为孙权的年弱,政治局面又十分不稳定,周瑜又带领兵马前往都城,表明辅助孙权的决心,这样一个举措稳住了孙权的地位,让那些有二心的人不敢妄动。当时孙权年纪轻轻的上位,朝廷并没有授给他官职,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因此所有人对他没有礼数,是周瑜率先向孙权行君臣之礼,就是这样子形成了一个江东稳定的局面。

后来周瑜一直远镇外地,却赶上了曹操下江南,当时江东群臣所有人都支持投降,只有周瑜举荐的鲁肃和他自己坚决要求抵抗,并且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抗击曹操。然后又亲自领军在赤壁之中将曹操大军击败,这才有了江东后来的江山。功劳之大,在整个东吴找不出第二个人,那么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孙权对他的两个儿子又有什么做法呢?

周瑜的第一个儿子娶了孙权的女儿,史书上记载他有着周瑜的风范,但是很年轻就去世了。而他的第二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孙权就给他授予官职,后来又将自己家族的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给他赐予了1000多的兵马,让他在地方驻守。后来因为孙权称帝,二儿子周胤被赐予了侯爵,可是不久之后就被判定有罪,而发配到南方去了。不觉让人有一点惋惜之情。

可是几年之后,孙权的大臣诸葛瑾等人连名给孙权上书说,我们曾经江东的元勋之子周胤,因为他父亲伟大的功劳,很小就被宠爱,所以他放纵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患。但是我们作为臣子的认为,周瑜曾经在朝庭是国家的心腹重臣,在外面是名震天下的大将,每次亲自冒着枪林箭雨去做战,这才能打败曹操,保护了江东的平稳。

然而他刚死不久,就让他的儿子成为了平民,就让那些有功之臣看了不禁心寒呀,所以我们想替他向您求个情,饶过他的罪过吧。然而孙权在想念和赞扬了周瑜的功劳之后并没有答应,后来诸葛瑾等人连续上表,朱然和全综也上书求情,孙权这才答应,没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周胤却因为病死了。让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