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岩红军战斗指挥部旧址精选20篇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以前,战斗在长江南北各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部队。当年红军为什么长征你知道吗?红军长征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是问学吧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要长征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5665

文章

23

篇1: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第二军团指挥部旧址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2018年入选宜昌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翼地带,全境皆为山区,东邻宜都市、松滋市,西倚鹤峰县、巴东县,南交湖南石门县,北毗长阳县。原名长乐县,1914年更名为五峰县,198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总人口20.8万,其中土家族人口占67%。 五峰自然环境独特,素有“仙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

中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中央决定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军第7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8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罗源。12日,在百丈村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寻淮洲在这里会见闽东红军第2独立团团长任铁锋、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团长魏耿、政委叶如针、参谋长杨采衡及连罗中心县委委员张瑞财等人,对攻打罗源县城方案等作了部署。8月13日下午,先遣队获得情报后,在白塔村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当晚攻打罗源县城。是夜,先遣队在参谋长粟裕的指挥下,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一举攻下了罗源城。共歼敌1000多人,缴获-、轻重机-几百支和许多武器装备,活捉了县长徐振芳等--分子40多人。14日凌晨,解放了罗源城。15日下午,先遣队用银元兑换回红军战士购买商品的苏区纸币,安置好伤病员后,便在全城人民的欢送下,撤离罗源继续北上。

罗源县城的解放,打通了宁德、连江-等几块小游击区之间的联系,大大地鼓舞了整个闽东党和人民的斗志。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为清末建造,建筑占地约600平方米,砖木结构,单层瓦房,内北角楼畲族风格,灰土地面,白灰粉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进漳战役指挥部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年代为1932年。

简介:1932年4月16—19日,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总部及红四军指挥部设于此,毛泽东居此,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风霜岭等关键战役。旧址又称下店伙大厝,坐西朝东,由前厅、厢房、主堂和北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前厅和主堂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墙体承檩,悬山顶。山墙上保留有“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反对拉夫的张贞”等红军标语。

2013年,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外延15米。

凤安村:凤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东江红军独立师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江红军独立师指挥部旧址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江红军独立师指挥部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赤溪村油谷坑。

1931年,中共东江特委将红十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广东东江独立师。1933年,师指挥部设在油谷坑,曾在这里指挥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战争,给国民党-派和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

旧址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二头横屋。面阔26.5米,进深12.5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

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溪村:赤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由王家堡子、刘家堡子及宋家堡子构成。旧址中心王家堡子呈内外两堡回字形,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内堡始建于明代,长35米,宽30米;外堡修建于清代,长80米,宽70米。红堡子村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地之一,更是红一方面军一部迎接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一个重要阵地。这里不仅建立过“西北抗日农协会”,同时,还击溃了会宁会师前敌从靖远方面增援会宁的国民党军,胜利地迎接了会师前后的红四方面军一部,成为一、二、四方面军静(宁)会(宁)地区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旧址上建有白银会州博物馆,设有展览,常年开放。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堡墙外侧以东20米,南至向前路北侧,西至207国道东侧,北至王家堡子北堡墙外侧以北20米。

红堡子村:红堡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于氏姊妹楼。

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据陈毅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主力0团,新六团和留在江南的“挺纵”二团冲破重重-,渡江北上,到达江都县塘头地区,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头、郭村的新四军7000余人,整编为3个纵队和1个独立支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东进黄桥地区。7月25日,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从郭村塘头出发,东进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设在于氏姊妹楼内,于氏姊妹楼原为清光绪12年(1886)进士官知府,翰林于齐庆府邸。解放后此处是历届区乡政权所在地。

1986年,被江都县委、县政府定为“江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中共江都县委、县政府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于氏姊妹楼设立了纪念永久性标志牌。

郭村社区:郭村社区:所辖范围为原郭村集镇范围,地跨东进、前巷、郭村三个村,东至龙耳河,西至野田河,南至镇南桥,北至镇北桥,现有居民968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原范家坡红军战斗旧址)位于会宁县城以西西岩山梁顶。整个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90米,分布面积约9000平方米。1936年10月3日,国民党驻定西新军一军十一旅旅长刘宝堂部和红一军团在此发生激烈的狙击战。山顶现有一土堡,堡内有三眼箍窑,当时的指挥部就设在堡内。遗址东北侧,现保留有当年红军挖的土壕,残长约6米,残宽2-4米,残深约80厘米。现该旧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西岩山村:西岩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座落大麦交村的正中央,依山旁水,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明清时期的三进四合院窑洞式建筑。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南厅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电台警卫室,彭德怀、-旧居等。

1963年2月21日红军渡过黄河,2月26日毛主席率领总部机关经石楼义牒、东石羊于3月2日到达交口后水头,3月3日,毛主席从交口县后水头出发,路径交口,高庙山,行程70余里,到达大麦交村,住在“城门里”院正中窑。3月5日,毛主席在大麦交“城门里”南厅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广大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及时调整了东征抗日的战略部署。军委主席-,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以及各军团-及中央其他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部署和准备了“兑九峪大战”。毛主席率领总部机关在这里住了5天。

1986年8月18日,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升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3月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电话:0358-5422111

地址:交口县城东35公里大麦郊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军101团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101团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101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南门头。

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其中长校乡苏维埃和红军101团团部就设于李日长兄弟住宅内,直至1932年3月101团随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离开清流止。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红军在此活动时,亦曾先后将指挥机关设置于此。现旧址内仍存有红军宣传标语50余条(幅),其中清晰可辨的就有49条(幅),是清流现存红军标语最多之处。

红军101团指挥部旧址始建于民国初年,有一进二厅、左右厢房、天井并横屋,大小20余间,面积约400余平方米。房屋四周为民宅,门前有一废旧池塘,周边均为农田或旷野。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长校村:长校村地处长校镇政府所在地,东邻本镇黄石坑村,南连江坊、下谢、茜坑村,北临沙坪、黄坑村。耕地面积2890亩,山林面积24600亩。全村31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796户,人口3245人,全村除几户姓黄、邱外,其余均为李姓。李姓系宋之裕三年(1088年)由宁化县治平乡下坪村迁入长校。长校村古时认长安“长”,绕村而过的校溪为“校”而得名长校。民国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军铜铁岭战斗指挥部旧址荣光公祠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铁岭战斗指挥部旧址荣光公祠位于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东侧大排岗山腰。

1934年3月,红7军团第19师再次进驻墈厚村,在铜铁岭等要地修建了战壕等工事,伺机阻击前往归化增援的敌军。师司令部设在荣光公祠,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在此指挥了铜铁岭战斗。3月22日,红7军团在铜铁岭伏击前往归化的国民党军李默庵第10师。村民们踊跃参加支前队,帮助红军运送炮弹、抢救伤员、提供补给。战斗中,敌军派出3架轰炸机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地面敌人乘势纵火烧山。由于火势无法控制,敌人进退维谷,我军乘胜追击,共歼敌400多人,击毙敌团长1名、营长3名,俘敌数百人,缴-1000多支。26日,敌第10师离开明溪进入我伏击圈,遭我军痛击,又歼敌百余人,其中军官2名;并缴获机-3挺、-50余支、其他军用品数担。此次战斗沉痛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破坏了国民党企图实施东方--线的计划,对保卫中央苏区发挥了很大作用。《红色中华》第172期对这一战斗进行了报道。红7军团也因此受到中革军委的表彰,寻淮洲、乐少华被授予二等奖章。

红军铜铁岭战斗指挥部旧址荣光公祠始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约483.3平方米,由坪、门厅、正厅及东侧厢房组成。其风火墙及砖雕做工精致。当年红军用白灰在旧址外墙上 书-写的红军标语至今还清晰可见。2010年将乐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白莲镇:将乐县辖镇。1958年建红光公社,1961年析建白莲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1.6万。省道洋万线过境。辖白莲、村头、三溪、小王、大王、大里、古楼、天许、铜岭、牛岭、翪厚11个村委会和白莲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茶叶、毛竹。乡镇工业有化工、采矿、建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红一方面军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

位于广昌县旴江镇西南3公里的乌石岗。东、北二面俯瞰县城和旴江,东、西二面是悬崖,高233.4米。“乌石春云”为古时广昌十景之一。第二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两场战斗在此指挥打响。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在此召开总前委会议,部署攻打广昌的战斗。经过激战,红军收复广昌县城。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围剿”广昌大会战期间,红一方面军阵地指挥部在此指挥,进行了一场阵地阻击战,阻击国民党军南进。由于李德、博古仍坚持错误的军事指挥战术,结果红军损失惨重,广昌城失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

大寨脑位于赤水、贯桥交汇处,向南延伸,连接高虎脑山脉,是通往驿前、石城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旬,红三军团34师、红一军团15师(即少共国际师)在此依托有利地形布防。7月21日拂晓,敌汤恩伯纵队主力第四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至午后1时红军向高虎脑撤离。

高虎脑海拔406米,面积4平方公里,因山形酷似昂首蹲坐的猛虎而得名。1934年7、8月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军第三军团,凭借高虎脑有利地形,阻击六倍于我、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进攻,打死打伤国民党军4000多人,其中团长6人,营长10多人,连、排长400多人,为中央主力红军和临时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现仍有红军所挖堑壕、掩体等工事遗迹。高虎脑村附近的曾家排,曾设红三军团指挥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等在此指挥战斗。

万年亭是高虎脑南大岭夹山坳公路旁的一座古凉亭。1934年8月5日至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在高虎脑顽强抗击国民党军6个师十数次的轮番进攻。战斗中,彭德怀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座古亭。当年的万年亭已在战斗中遭炮火毁坏,至今残存一石碑,碑上 书-“红三军团战斗司令部旧址万年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泰兴市黄桥镇。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1940年泰兴县黄桥镇

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苏北行政委员会;黄桥战斗前沿指挥部;支前委员会等。

黄桥开发区(黄桥镇):黄桥,地处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全镇辖区面积72.4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6.3万人。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334省道、如黄线、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和宁通两条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新(沂)长(兴)铁路在黄桥设有客货编组站。 黄桥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为红西路军与国民党军在临泽倪家营子一带作战时最为北突的前沿阵地。1937年1月初至2月27日,红西路军曾三次进驻倪家营子,并在2月1日第二次进驻后,与国民党军在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拼死激战。作为红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标志物,汪家墩坐北朝南,基本为正方形,夯土结构,宽11米,东西两边底长11米,高5.5米,底基厚3米。墩体四周现仍有射击孔12个,外有高约1.7米的护墙及宽约4米的外壕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军东门楼战斗旧址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门楼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东门楼战斗旧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万安桥西侧。

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攻打建宁城,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

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建宁保卫战,红军在此阻击从东面进攻建宁县城的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纵队,掩护城内红军和闽赣省机关撤退转移。9时30分,城内红军和闽赣省机关及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安全撤出建宁城,向建宁西南的均口、伊家、客坊及宁化等地转移。

建宁县城东门楼为古城楼,与万安桥联结成一体,是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最后一战建宁城战斗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保卫建宁城的重要战场。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战斗地旧址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战斗旧址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东关寨(又称东山寨)。

1935年5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和莆田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委和闽中红军游击队,开辟了罗汉里根据地,积极开展独立的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周围游击区宣传发动群众,秘密建立党支部,公开组织农会,领导群众开展抗租、抗税和反霸斗争。1935年11月,罗汉里游击区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到东山寨打地主,游击队到达时,山寨里的地主已闻声逃离。游击队搜出山寨里的各种契约,全数烧毁。被打跑的山寨地主跑到永泰带来一连保安队围攻东山寨。游击队据寨抗击,坚守到夜幕降临时,才撤出山寨,返回罗汉里根据地。

全国抗战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1938年4月,闽中红军游击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

东关寨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何氏家族为防御匪盗而筹建的。寨内有跑马道(又称环寨哨廊),宽2米,寨墙上有62个-眼。石大门上有出水洞,可防火攻大门。现在,除部分住户搬迁外地,尚有二十几户何氏后裔仍然居住在这座古老的东关寨里。

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战斗地旧址东关寨于1981年2月被福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东山村:东山村位于福清市西北部,隶属一都镇人民政府所辖,与永泰、闽侯、莆田三县毗邻,是老、边、少交聚的市定贫困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712户2483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占352户1213人),党员45人,村干部7人。山地面积3.1万亩,耕地面积1746亩。“山水景观并重,人文古迹并茂,环境文化皆优”。有著名旅游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关寨,东关寨是城堡式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军挺进师斋郎战斗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挺进师斋郎战斗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挺进师斋郎战斗旧址”位于庆元县东北部与景宁县、龙泉市交界的百山祖镇斋郎村,坐落在斋郎村东北侧,占地509.45平方米,上、下两层72间,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时过境迁,原“斋郎战斗红军指挥部旧址”由于年旧失修,面临倒塌危机。2003年-2006年间通过多方支援,已对指挥部旧址进行恢复原貌的修缮。2010年-2012年三年累计投入30.3万元对指挥部进行修缮和维护。2012年,县档案局在斋郎战斗旧址群立了三块革命遗址保护碑,分别位于水口、岙头淤、牧牛场三地。截止到目前为止,斋郎战斗旧址已完成了240米的红军路修筑、红军纪念亭建造及红军岭的绿化等工程,这些工程重现了当年被粟裕将军称为“关键性一仗”的恢弘场面,也为斋郎红色旅游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该基地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突出“踏红色之旅,扬民族正气”的主题,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2004年6月28日开馆以来,已经接待闻名前来瞻仰革命先烈战斗旧址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游人9万余人。尤其在每年的五月、六月和七月,集中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七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七-员入党宣誓活动,帮助青少年和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缅怀先烈,树立理想的活动基地和第二课堂。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宣传活动的开展,受到广大参与者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黄皮寺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浙南红军游击队指挥部旧址(黄皮寺)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黄皮寺)位于溪下乡黄皮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92年,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黄皮寺)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溪下乡:溪下乡辖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溪下村。溪下乡地处永嘉县西北边缘,与仙居乡接壤。全乡辖12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总人口2027户、7931人,土地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山场17万亩(其中林地7500亩)耕地4712亩,人均耕地0.6亩。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4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18元,是永嘉县42个乡镇中典型的贫困山乡与老革0据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线指挥部旧址位于宜章县境内,是1934年11月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线时的指挥和活动中心,包括指挥部旧址(邝氏宗祠清白堂、元公祠),毛泽东居住旧址(文昌阁),周恩来、刘伯承居住旧址,红军银行兑换所旧址,白沙河渡口战斗遗址,红军伤员养伤旧址,红军扩红遗址(粤汉铁路遗址—宜章白石渡段)等八处文物遗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开始率领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等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11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率部进驻宜章,指挥夺取了国民党粤汉铁路防线重镇白石渡,并在白石渡广泛开展建党建政和扩红工作,执行党的工商政策。宜章县城和白石渡的夺取,是中央红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线的重要标志。11月7日至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共8.6万余人历时12天,顺利通过宜章继续西进,迈开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树立了红军继续前进的强有力的信心。

2019年10月7日,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线指挥部旧址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孔坑9号。

泉上土堡位于泉上罗里,扼宁、清、归三县要冲,是赣东南经宁化通往闽中腹地和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3年7月初,红军东方军入闽时,泉上土堡内土堡龟缩国民党军第52师307团及宁化等县地方-武装1200余人,及当地住户120多户人家,不仅威胁附近根据地的安全,也是红军东方军东向出击的极大障碍。

红军东方军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决定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消灭泉上土堡及增援国民党军,继而达到彻底消灭国民党军第52师卢兴邦部的目的。在兵力部署上,由红5师负责主攻泉上土堡,红4师和独立第7师负责打援。7月7日,红5师15团首先发起了红洞岗和天子嵊-战,迅速夺取了这两个国民党军-阵地,将泉上土堡团团围住。

泉上土堡被围后,守军几次突围不成,准备死守孤堡,一面向师部火速求援,一面加筑工事,企图顽守待援,伺机反扑,挽回败局。驻永安国民党军第52师师长卢兴邦即派156旅张兴隆旅长亲率309团增援307团,红军东方军第4师洪超师长、彭雪枫政委奉命率红4师及独7师在延祥设伏阻敌增援。指挥部设在延祥孔坑杨先申民宅内。延祥位于泉上东南,与清流嵩溪相邻,从泉上通往延祥的小道上,两旁高山峻岭,翠松挺拔林立,中间是一狭长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打阻击的理想地形,亦是援敌的必经之地。7月9日,国民党军156旅旅长张兴隆与309团团长卢胜斌(卢兴邦之子)分乘两台竹桥子,率部来到延祥,当国民党军进入伏击圈后,红4师与宁化独立第7师,向国民党军发起了攻击,经1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军309团400多人,其中毙国民党军张兴隆旅长以下100多人、俘国民党军卢胜斌团长以下300多人,缴获-400多支、轻机-4挺。-战及阻击战的胜利,使泉上土堡守军完全孤立无援,为攻克土堡创造了有利条件。

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现为村民杨先申民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98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民居,为卷棚顶穿斗式砖木结构,整体建筑保存较好,内壁存有完好红军标语2条、捷报1篇。

延祥村:延祥村是宁化县泉上镇最边远的高山行政村,地处宁化、清流、明溪三县边缘的交界处,海拨700米,距镇区15公里,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共有278户,1185人,分别居住在6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300亩,耕地面积6万余亩,其中竹山面积1万余亩。地广人稀,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且无污染,是一处有待发展且极富吸引力的旅游避暑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