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大语文差错2006-2019【精选20篇】

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其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问学吧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6809

文章

1000

篇1: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及造句相得益彰等

全文共 188 字

+ 加入清单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造句: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造句: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造句:二者相提并论,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知识点名言警句:100句经典的读书名言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100句经典的读书名言

51、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52、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53、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5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6、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57、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58、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5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名句默写:《桃花源记》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桃花源记》陶渊明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①山有小口;②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8、古诗文默写。(14分)

(1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已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2)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要真正地拥有幸福,不仅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私奉献精神。

(龚自珍《已亥杂诗》)

【答案】8、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性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10小题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11)(12)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注意“赢”“作”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常见借代词语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忙里偷闲等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55.A.如期而至rúqīérzhì

【近义词】如约而来【反义词】姗姗来迟,不期而遇

B.忙里偷闲[mánglǐtōuxián]

[解释]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C.短小精悍[duǎnxiǎojīnghàn]

[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D.妙笔生花[miàobǐshēnghuā]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句子衔接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9.(2012浙江杭州)

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尤其是身心还没有成熟的年轻人,不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会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①,因而,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自觉抵制诱惑,排除干扰。变与不变,变赤与变黑,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身。从上述两方面看,人在成长过程中,②。

7.1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2不但受到客观条件影响,更重视主观因素所起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98.【2018云南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A.“五ー”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积极拥抱变革。

C.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3.DA.济济一堂:借以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B.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看大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C.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D.差强人意:原指还年振奋人心。后多指尚能使人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2、运用现有教材,加强课堂训练

第六,口头作文,培养创造能力:口头作文是指用口语形式叙述意见、事情,说明一种事物,阐明一个道理,无文字依托。训练时,要注意与阅读教学及日常交际谈话,即席讲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敏锐洞察力的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规定题目或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几分钟,打好腹稿,做到立意明确,条理清楚,培养迅速敏捷的思维能力及整理成文的能力,逐步向开口成文的方向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写作、说话很有用国学经典古籍名句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中,流传下来许多古籍,在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至今,在许多重大的国家或外交场合,古籍中的经典名句还经常被引用。

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中,写作学习中也有时常引用几句古籍名句,会显得比较有深度呢!

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延伸】骄傲是失败的另一个名字。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孟子》

【释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想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准备好工具。

【延伸】想要办成事,先准备好工具。

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使之运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延伸}最大的成就,是德行。

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织个网。

【延伸】与其羡慕,不如付出行动。

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释义】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延伸】人品体现在细节中。

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释义】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

【延伸】有时候,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反之亦然。

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释义】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延伸】自强不息,有德行的人,才是君子。

八、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释义】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百尺大的房屋,也会因为一缕小烟而焚毁。

【延伸】细节决定成败。

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充《论衡》

【释义】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延伸】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延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十一、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世说新语》

【释义】从竹管中看豹,只看到一点斑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延伸】以小能见大,以小也能失大。

十二、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释义】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延伸】环境造就人。

十三、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墨子》

【释义】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延伸】只要有实力,不求名来名自扬。

十四、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

【释义】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延伸】优势,有时也会变成劣势。

十五、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释义】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不要对他的短处斤斤计较;用人要用他所擅长的,不要对他所不擅长的斤斤计较。

【延伸】惟才是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仿写句子真题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在中央电视台慰问消防官兵的《同一首歌》节目现场,主持人动情地说:"面对大火,人,本能地往外逃出火海,因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则本职地往里冲进火海,因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1)主持人的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两句赞美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2分)

A.农民B.农民工C.工人D.解放军E.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名句积界与运用(15分)

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三语文古诗文解题方法指导:感悟评价

全文共 261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三语文诗文解题方法指导感悟评价

感悟评价,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

感悟评价类试题,大都是开放性简答题,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说等。

初三语文古诗文解题例题: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00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第一问是把握诗句基本内容,它只要求写出诗人当时的耳闻目见即可。第二问是要求考生说出对诗句的自我感悟,这就要深挖其内在意蕴,并思考一下人们将它应用到现实生活的用意。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被传诵不绝的哲理名句,它的哲理意蕴与其现实意义密切相关。

答案示例: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例2阅读《陋室铭》,回答后面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要求抓住已知的条件联系全文,谈时切入角度要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例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相关链接】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走路。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2008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已经指明了答题方向“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这个失败的原因便是我们要提建议的靶子。可以依据文本,先把失败的原因总结概括出来,然后针对这个原因有条理地提出建议即可。

答案: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

答题方略

要解答感悟评价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章、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表述。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千万别拖泥带水,啰啰唆唆。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0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方略:对于这类“启示”题,应从文章的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定,如文中的人或事,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等等。总之,所作的答案应植根于文章。其实,这就是平时写的读后感,只不过篇幅特别短小而已,所以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要展开论述。

答案: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能力演练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完成下面的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地说一说。

2.请你用批注的方式谈谈你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尹子教射箭

列子学射,中矣,请①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②知子之所以③中者乎?”对曰:“弗④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⑤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⑥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请:请教,问。②子:第二人称代词,“您”。③所以:表示“……的原因”。④弗:不。⑤守:遵守。⑥为:治理。

【助读】这则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关尹子这位严师的形象。而列子作为学生,非常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积极主动地探索钻研,这是他能学好射箭的根本原因。

1.列子虽然射中了靶心,关尹子却不承认他学会了射箭。为什么?

2.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感悟评价答案

(一)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二)1.因为列子并没有掌握射箭的规律。不掌握规律而射中靶心,是偶然的;掌握了规律而射中靶心,才是必然的。2.我们做事情要有成功的把握,就应该努力去掌握规律,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名言名句磨练篇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79.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8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1.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埋没人才。

8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学习青松)

8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5.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罗夫斯基

86.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

87.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在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88.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伏尔泰(面对磨练的正确态度是正视它战胜它没有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如期而至等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54.A.如期而至rúqīérzhì

【近义词】如约而来【反义词】姗姗来迟,不期而遇

B.垂询: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condescend]。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例:欢迎垂询

C.无论有两个意思:

(1)[nomatterwhat]∶不论;不管

无论天气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don’tsay]∶不要说;不用说

D.交相辉映[jiāoxiānghuīyìng]

[解释]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6.古诗文默写(8分)

(6)菊花,也叫“黄花”,常见于古诗文中。陶渊明吟咏“,悠然见南山”,周敦颐则感慨“菊之爱,,”菊花清雅的香气亦隐隐弥漫在李清照的袖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答案】(6)采菊东篱下陶后鲜有闻(每空1分,错填、漏填均不得分)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意思是: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解题技巧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

二.口语交际的解题技巧

命题形式大致有两大类:一类为选择题,另一类为书写题。"听话""说话"题的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型对话题指的是设计某一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说一段简明、得体的话。常见方式有:访谈式、辩论式、劝说式、推荐式等。而复合型对话则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11课《春》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朗润lǎngrùn】明朗润泽。

【酝酿yùnniàng】①造酒的发酵过程。②比喻做准备工作。③本文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màinòng】炫耀。

【宛转wǎnzhuǎn】形容声音圆润柔媚。也作“婉转”。

【婉转wǎnzhuǎn】(①)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如:措词婉转(②)声音委婉而动听。如:歌喉婉转

【嘹亮liáoliàng】形容声音洪亮

【黄晕huángyùn】昏黄不明亮。

【烘托hōngtuō】文中是“衬托”的意思。

【静默jìngmò】:①寂静;没有声音②肃立不作声

【舒活shūhuó】舒展,活动。

【欣欣然xīnxīnrán】高兴的样子.,形容心情好。"然"的意思是“......的样子”"欣欣"的意思是"欢喜","高兴"。

【繁花嫩叶fánhuānènyè】形容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抖擞精神dǒusǒujīngshén】振作起精神来。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解析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含有疑问词的句子都要用问号吗?

1、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是我一定会去接他。

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才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就不应该用问号。本句是陈述句,毫无疑问,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2、双休日,我们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呢?

选择性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间各项之间用逗号,即"双休日,我们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呢?"

提示:虽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口语交际的作用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叶圣陶说过:“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另据专家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必备四种语文能力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说使用的频率和范围远大于读写,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如何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方便的自学,容易的自学,我认为开发资源,拓宽口语交际的渠道是关键。

口语交际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生活,哪里就有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必须强化生活气自息,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现实生活成为孩子们“活的教科书”,联系现实生活,也会使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成为开放的,动态的活动过程。

1、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必须有较大的实践活动的空间

在教学内容上,要拓展社会生活的交际学习空间,在教学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沟通,变单调对话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与交际的空间。如:在语文活动课上,大家带着自己的玩具,来到教室里,在玩具的海洋里大家互相欣赏,介绍玩具的来历,性能,自行选择交易的方式······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渲染情境、倡导灵活的教学形式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可反复使用录音机进行播放---录制-播放,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分析,经过反复的比较,计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同时播放生动形象的画面情境,拉近学生与话题的距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兴趣。

3、深入生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强的实践性,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锻练口语交际的能力。比如:在课内外,学生会对某一种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老师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展开辩论,让正反两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争辩,通过双向互动,锻练了临场应变能力,开拓了思维,也提高了口语能力。另外社会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生活语言,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增强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积累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材料。如在菜市场看别人买菜,讨价还价的技巧,参加现场的宣传产品的活动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口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既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质,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并积极地探究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创造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但是口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可成,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与别人交往的实践上逐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方式,多角度全面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