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患者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汇编五篇)

很多人对于热水器的使用都是很熟悉的,但是对于热水器的清洗却是完全不知道的,那么该怎么进行清洗才好呢?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清洗热水器的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5090

文章

5

篇1:老年哮喘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氨茶碱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哮喘患者尽量不要使用茶碱。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哮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哮喘患者。许多老年患者有了对抗哮喘的经验,每当发作的时候都会服用氨茶碱进行治疗。氨茶碱在治疗哮喘与支气管哮喘方面效能显著,常成为首选药物,并被称为老年人患哮喘时的“朋友”。但近年来,临床常出现老年人服用氨茶碱中毒的病例。中毒时主要有烦躁、呕吐、定向力差、心率紊乱、血压急剧下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由于氨茶碱的碱性较强,对局部刺激较大,故空腹口服时会感到恶心、想呕吐,如果病人患有胃炎、溃疡病时,副作用就更加明显,所以要在饭后服用。氨茶碱肌肉注射能引起局部红肿、疼痛,一般不用这种方法给药,况且肌注药物剂型绝对不能用于静脉滴注。若用静脉滴注方法给药,则必须缓慢,另外,必须注意不能与维生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配伍,以免发生危险。

氨茶碱在血中的浓度达到1O—20毫克/升,才有治疗作用,而一旦超过20—25毫克/升便会出现中毒症状,可见,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还有,人们个体差异也很大,氨茶碱在体内的吸收、代谢程度也不同。

剂量过大或静注、静滴过快时,对心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会引起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骤然降低,严重者可以导致惊厥、抽搐。对氨茶碱敏感的病人即使未过量,也会出现躁动不安、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

老年人服用氨茶碱的危险性要比成年人大得多,这不仅与肝、肾功能衰退,致使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能力降低有关,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体弱多病。经常服用很多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很复杂,更是氨茶碱的潜在危险,犹如火上浇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备孕期的男性应避免使用哪些药物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要接触到药物,很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副作用,那么备孕期男性应避免使用哪些药物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备孕期的男性应避免使用哪些药物

1.中药类

樟脑、雷公藤、麝香等中药都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2.激素类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睾酮在内的激素类药物,不仅可能使男性性欲减退,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出现ED(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精液量减少等严重问题。

3.利尿类药物

利尿类药物会使体内的钾丢失,而血钾浓度下降会使肌肉、神经敏感性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可能导致阴茎勃起力度减弱。

4.治疗肿瘤的化学类药物

据临床观察表明,有不少治疗肿瘤的化学类药物对精子的生成、男子的性功能等有不良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药物的剂量,服药时间的长短等,其中个体的敏感性也是个重要原因。

5.降压类药物

某些降压类药物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最常见药物。在服降压药的病人中,25%可能患ED,有的人还会同时出现射精障碍。

6.精神类药物

一些精神类药物会使男性精囊括约肌麻痹,射精能力衰退,或者可导致睾酮水平下降。有调查显示,甲硫达嗪所致的性功能障碍发病率可高达60%,而其他此类药物导致性障碍的几率在25%左右。

7.镇静类药物

镇静类药物对大脑边缘系统有特异作用,能够直接降低或增强性欲和性功能。安定等药物有肌肉松弛作用,可导致性欲减退,甚至发生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哮喘患者如何使用气雾剂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老年人都患有哮喘病,有的甚至有十几年的病史,每每哮喘发作总会让他们很痛苦,一般哮喘发作都会用喷雾,使用气雾剂吸入治疗是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吸入治疗的效果与吸入装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关,现将常用吸入装置及正确使用方法作一介绍: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是由药物、推进剂、表面活性物质或润滑剂三种成分组成。使用此种吸入装置的气雾剂有万托林气雾剂、喘康速气雾剂、爱全乐气雾剂、必可酮气雾剂、辅舒酮气雾剂、普米克气雾剂等,那老年哮喘患者如何使用气雾剂呢?

使用方法为:

①移去套口的盖,使用前轻摇贮药罐使之混匀。

②头略后仰并缓慢地呼气,尽可能呼出肺内空气。

③将吸入器吸口紧紧含在口中,并屏住呼吸,以食指和拇指紧按吸入器,使药物释出,并同时做与喷药同步的缓慢深吸气,最好大于5秒钟(有的装置带笛声,没有听到笛声则表示未将药物吸入)。尽量屏住呼吸5~10秒钟,使药物充分分布到下气道,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将盖子套回喷口上。用清水漱口,去除上咽部残留的药物。

干粉吸入器,干粉吸入器是通过使用者主动吸入空气的动能分散药物微粒,干粉雾颗粒的流速与使用者的吸气流速相吻合。国内常用的干粉吸入器有三种:储存剂量型涡流式干粉吸入器,俗称都保,如普米克都保、奥克斯都保。另一种为旋蝶式干粉吸入器如必酮蝶和喘宁蝶。第三种为准纳器,如舒利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患者使用降糖药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患者使用降糖药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

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也是在饮食、运动基础上酌加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针对老年糖尿病之降糖药的选择是比较讲究的,首先是注意用药安全性,其次是严格把握适应症。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盲目药物降脂会发生危险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患者很相信药物的作用,的确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专家提醒,药终究是药,不是食品,是药三分毒,药物在长期服用过程中,也是药效与风险并存的,而且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盲目药物降脂会发生危险

由于已有的多数临床试验是在经过严格筛选的65岁以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完成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该药强化降脂对普通人群的影响、老年人群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等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新兴热点。

老年患者盲目降脂存在风险

专家表示,最近公布的一些关于老年人降脂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风险与利益并存”,因此应慎重。她列举了一些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如纳入5804例70~82岁有冠脉疾病或危险因素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PROSPER研究,经过平均3.2年普伐他汀40毫克/天的治疗,冠心病所致死亡和心肌梗死的绝对风险降低,但未能降低总死亡率;新发癌症总数增加,癌症所致死亡亦有增加趋势。因此,在未得到更多临床证据之前,不应将其常规用于肿瘤老年高危人群或老年肿瘤患者的强化降脂治疗。MIRACL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80毫克/天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但无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分析结果。PROVE-IT研究经过两年的随访证实,阿托伐他汀80毫克/天较普伐他汀40毫克/天使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减少16%,但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亚组分析未观察到类似结果。A-to-Z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4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辛伐他汀80毫克/天)与中等剂量延迟降脂治疗比较,虽然有效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14毫克/分升,主要终点的危险也呈下降趋势,但未达显著性差异;而肝酶升高和肌病的发生率却明显增加。IDEAL研究对80岁以下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毫克/天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毫克/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未能显著性地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死亡;虽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未显著性地增加肌病的发生率,但仍出现了较多的不良事件,如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1.0%,而常规剂量的辛伐他汀仅为0.1%。TNT研究显示,分别随机给予高胆固醇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5~75岁)阿托伐他汀10毫克/天、80毫克/天治疗,平均4.9年,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的LDL-C进一步下降34毫克/分升,主要终点心血管事件减少22%;但肝酶异常、相关不良反应及停药率显著增加。此外,目前国际医学界尚无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随机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也缺乏老年人群用其进行降脂治疗的冠心病一级预防的临床试验证据,有关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心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亦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她指出,有学者对这些临床试验所做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每增加1倍,仅使LDL-C含量进一步下降5%~6%,而相应的肝毒性和肌肉毒性发生率却与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