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退热药

退热药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退热药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退热药问题。

分享

浏览

2726

文章

31

退热药物对身体有哪些利弊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退热药的服用可促使皮肤血管扩张及出汗,由汗液的蒸发而带走了热量,体温暂时下降,病人的精神状态好转。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不可轻视,下面来了解一下退热药物对身体有哪些利弊吧?

1、发热是机体抵抗病原体侵犯的自我保护手段,是免疫功能的表现。在较高的体温下,病毒易于被清除,如用了退热药,势必延缓病毒被清除的过程,从而使病程延长。

2、发热时食欲减退,饮水量不足,如反复用退热药,必致大量出汗,可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老年人或体弱者可因脱水而血压下降,发生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4、以发热症状为主的患者,多用了退热药易造成诊断困难,最好在明确诊断后使用。

5、因感冒引起的发热,3天之后体温还未恢复正常,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必须就医,不要自行服药退热,以防延误治疗。

对待感冒发热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如无并发症,一般发热应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依靠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自然痊愈。②体温过高时,宜采用物理降温法,如冰枕、酒精擦浴;降温无效时,可酌情服少量退热药。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发热常用退热药有哪些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那么儿童发热常用退热药有哪些呢?儿童发热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剂型,比较常见的小儿退烧药可按成分分成6大类: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4、尼美舒利

注意:风险高,需慎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是,近期有报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极高的致严重肝损害的用药风险,需慎用。

5、复方氨基比林

注意: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退热药之一。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6、安乃近

注意:非万分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甚至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才用于紧急退热。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最后,小编提醒:孩子发烧了,家里没有儿童专用的退烧药,一些家长就会将成人的退烧药减半给孩子吃。如果孩子发烧最好吃针对儿童的退烧药,孩子用药应严格按科学方法计算。因每个儿童的身高、体重不相同,一般成人药上注明的“儿童减半”,或“1至2岁儿童食用1/6”之类的计量方法都不准确,服用后易耽误病情,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如果孩子服用成人退烧药,容易浑身出汗,出现虚脱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退热药中毒有何特点?两点救护措施可以救命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退热药儿童发烧常用的药物,然而很多家长不解,为什么吃退热药还会发生中毒的现象?这就与儿童不合理用药与用药错误有关,那么,儿童退热药中毒有何特点?两点救护措施可以救命

小儿发生退烧药中毒有哪些特点?

水杨酸类药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过量服入中毒后,因吸收很快,2小时血血浓度已达高峰,高浓度水杨酸盐刺激呼吸中枢引起的病儿发生呼气过度(呼气深大),使体内丢失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若跟着肾脏发生代偿,从小便中排出大量钠,加上呕吐也丢失水、钠,最终造成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中毒量水杨酸钠可使周围血管扩张甚至麻痹,引起血压下降,周围循环衰竭。这类药还可以扰乱或损害身体的凝血功能,造血功能,损害肾、肝、脑细胞而致出现相应的症状。

救护的原则是:

(1)迅速排除毒物--催吐、洗胃。洗胃可用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

(2)维持酸碱平衡和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应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在家庭急救中,开始先用生理盐水及10%葡萄糖溶液各半,混合后作静脉滴注,然后由医院根据血中生化检查作合理的输液调配以及采用进一步措施(换血治疗或血液、腹膜透析等)。

专家指出,和成人相比,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儿童千万不能随意用药,用药选择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误区。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方法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退热药应该怎样正确使用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最常见的发热是由感冒引起的发热,孩子一发热,是否就该立即服用退热药呢?下面来看看小儿退热药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吧?

有些感冒药本身就含解热剂,服用后不一定立即退热,但服用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退烧。只有当孩子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热,才应该马上用药退烧。

小儿退热药的作用是暂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病理性兴奋,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散热增加,以使体温得到暂时下降。目前,常用的退热药物作用机理大致相同,但有的可能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对于小儿发热原因不明,长期低热或偶然发热,但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的患儿,均不宜服用退热药物,因为病情尚未诊明前乱用退热药会给正确诊断带来困难。另外,许多退烧药含有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等成分,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出血及损害肝脏、肾脏,因此切莫乱服退烧药。

常用退热药比较

安乃近具有较强的退热作用,但有时会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特别是婴幼儿更应注意。另外,安乃近还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阿斯匹林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退热药。其不良反应有哮喘、皮疹、胃出血、多形性红斑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它对肝、肾等内脏也有损害,严重者会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反复应用此药,还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减少。幼儿服用阿斯匹林时应特别小心。

apc全名为复方阿斯匹林,含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和咖啡因;ppc名为氨非咖片,含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和咖啡因。这二种药中含有非那西丁,服该药过量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紫绀。久用非那西丁可导致肾乳头坏死,引起肾坏死。

扑热息痛又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它是有近百年历史的退热止痛药。该药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在推荐剂量下,不良反应很少。目前,它是小儿退热首选药物。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退热药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孩子发热不可乱用退热药,什么情况可以服用?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发烧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不是病。宝宝发烧是由几类疾病引起的,比如感染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如传染性疾病:水痘,麻疹……发烧是提示宝宝生病了,是身体对抗疾病入侵的反应,是身体的正当防卫。然而孩子发热不可乱用退热药,什么情况可以服用

我们建议当孩子发热,未经医生诊治之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退热药。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乱用退热药可使病情出现假象。未经医生诊断,用了退热药,医生观察到的病情不是真实的病情,使医生判断错误,耽误治疗。

其次,儿童使用药量与成人不同。乱用退热药,使孩子出汗过多,可出现虚脱。

其实退热药只是降低体温,不能消除发热的病因。只服用退热药,体温降下来.误以为病转好,耽误了治疗机会。而且经常服用退热药,对病人有副作用。它会使身体内的免疫能力大大的下降,那么是说从此以后我们都不能使用退烧药么?

其实也不然,那么我们什么情况可使用退热药呢?

一是高热,物理降温不起作用时;

二是为预防高热惊厥时;

三是按医生嘱咐应用。

提醒: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应慎用,或遵医嘱。因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常用的退热药物主要有哪些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很多家长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为帮助各位家长做好退热药的“选择题”,下面来看看小儿常用的退热药物主要有哪些吧?

阿司匹林

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布洛芬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度,下降百分率为88%。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

对乙酰氨基酚

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安乃近

属于呲唑啉基类活性药物,规格有注射剂和片剂,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其实,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药效仅能维持数小时,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儿童发热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选用退热药的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大小。有关研究证明,退热药的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糖浆,该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

必须提醒您的是,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或自行增加剂量,否则会使患儿出汗过多,导致虚脱、低体温(≤36℃),甚至休克。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该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当患儿拒绝口服药物时,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非常方便,但要注意要小剂量给药,切忌反复多次使用退热过度,引起体温陡降或腹泻。

柴胡注射液

为中药柴胡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规格为每支2毫升,用量3岁以内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岁每次一支。另外,有两种退热药物要慎用。

复方氨基比林

又叫安痛定,该药是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强效退热药。该药中含有的氨基比林可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若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险。对某些患儿来说,本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儿科专家指出,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常用的退热药物主要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感冒发烧最好不要滥用吊针退热药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正处在感冒的多发期,许多人感冒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去药店买药治疗,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其实小儿感冒发烧最好不要滥用吊针退热药

■感冒的对症选药

对于只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患者,可以选用含有抗过敏和缩血管成分的感冒药;只是单纯的发热头痛而没有其他症状的可选用只有解热镇痛药的单方制剂;在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症状基础上还伴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的,可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抗过敏成分、缩血管成分的感冒药。

■感冒不要滥用抗生素

不少人患了感冒,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时,大量服用抗生素,以图尽快消除炎症。

实际上,导致感冒的原因有两个: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而且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因此服用抗生素是无效的,还有可能造成细菌耐药或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病毒性感冒一般发热可有可无,体温可高可低,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精神尚好,食欲减退,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细菌性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烧,尤其是持续高烧不退,流脓鼻涕,咽喉痛,精神萎靡,食欲不好,白细胞总数超过12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超过70%往往提示细菌性上感。

不要滥用吊针和退热药

孩子感冒吃药后如一时未见退烧,家长害怕孩子会烧坏脑子,会强烈要求医生给孩子打吊针。有些基层医院医生迫于家长急于退热的心理在吊针里加用激素类药物,虽然暂时把烧强制性打压下去,但没过多久就会反弹。

一般来讲,感冒需要5~7天才能完全康复。一般只有在体温高于38.5℃时,才能使用退热药,不能一发热就使用退热药,否则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而且退热药两次服用间隔的时间至少4个小时,最好6个小时。在4个小时以内体温再次升至38.5℃以上,应采用物理降温,可先用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若体温在39℃以上,考虑用30%~50%的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或用冰袋冷敷。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感冒发烧最好不要滥用吊针退热药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千万不要乱用退热药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小儿千万不要乱用退热药。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事业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千万不要乱用退热药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退热药能不能随便使用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解热镇痛药的品种很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包含非那西丁(目前多为非那西丁主要代谢产物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的混合镇痛药,包括有索密痛、去痛片、安乃近、A.P.C(复方阿司匹林)等。另一类是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包括有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消炎痛、保泰松、炎痛喜康等,那么儿童退热药能不能随便使用呢?

解热退热药用的得当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但是用的不当不但治不了病还会给人添病,给人带来更多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如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各种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药物热等等。

随便地长期滥用解热镇痛药物,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防范。不要随意滥用药,要正确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发热的患者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发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发热仅是疾病的症状之一,服用解热镇痛药只是暂时改善症状,而不是根本上的病因治疗,并且对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发热性疾病来讲,发热是身体对于病原菌入侵的一种自卫防御性的功能,除了严重高热会影响器官功能,如小儿高热会发生惊厥、抽风,需要立即降温外,一般发热如体温维持在385℃以下,也可以靠休息、多饮水,或物理降温让体温下降,服退热药不要太积极。千万记住解热镇痛药片随便使不得。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退热药能不能随便使用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宝宝发烧,怎么选择宝宝退热药?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家长自己生病从不当回事,但是正所谓关心则乱,自己家小孩碰到就慌了。对于更多新手父母来说,遇到心肝宝贝生病估计更加慌张了,往往不知所措,用错药,或者用多了药的现象经常发生。那么宝宝发烧,怎么选择宝宝退热药

如果说口服退热药中也有“金”标准,“金”药物的话,那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当之无愧的。

两种药选哪一种更好呢?

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两种药物口服常规剂量到起效的时间一般在1.5小时左右,2~3小时左右退热效果最好。但布洛芬退热效果更持久,服药后6小时仍有效,扑热息痛4小时左右体温开始回升。

除了口服给药,拒绝口服或者严重呕吐消化道症状(这时由于吸收不良也会严重减低口服退热药的效果)的情况可以考虑鼻腔滴药(主要在鼻黏膜吸收)、肛门给药。这两种给药方式需要专门的剂型。

对乙酰氨基酚的肛门剂型商品制剂比较多,可以考虑选用。但肛门给药的吸收量不好控制,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不要使用上限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发热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好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发热小儿患病时常见的一种表现。许多年轻的父母,生怕孩子发热时引起抽痉,见到孩子体温升高就用退热药。其实,使用退热药强制体温下降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退热药过量使用还可能引起脱水、血中白细胞减少,故不宜滥用。那么小儿发热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好呢?

一般来讲,当小儿体温高于39℃时可使用退热药。对有高热抽搐病史的小儿则可根据每次发作时体温情况,适当提前服退热药。而体温在39℃以下(有高热抽搐病史的小儿除外),则不宜使用退热药,应采用降低室内温度、松解包被或适当减少衣服、增加幅射和对流、口服凉饮料等散热措施。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也应尽量少使用退热药。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委员会推荐首选扑热息痛作为小儿退热剂,其特点是退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一次口服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3-4小时即达到最大退热作用,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哮喘、流行性感冒和水痘等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发热患儿。婴幼儿可用“一滴清”滴剂,该滴剂口味似果汁,可滴入开水、饮料、奶或仪器中服用,如无上述药物也可选用阿司匹林、诺静(安乃近滴液)、安乃近滴鼻液、阿苯片等。

必须注意的是,退热药应根据需要临时使用一次,如体温不退或复升,可间隔4小时以上重复使用,禁忌在短时间内同时服用性质相同的退热药,服药后应让孩子多饮水以利出汗退热,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摄入,药物的作用就可能发挥不出来。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发热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好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传言:一种容易导致宝宝夺命的退热药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发烧了,有的贴退热贴、有的吃退烧药、有采取物理降温的、有观察几天再送医院的......然而,近日有传言:一种容易导致宝宝夺命的退热药,它就是尼美舒利,它安全性究竟怎么样?

传言:一种容易导致宝宝夺命的退热药

与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类似,儿童谨慎起见可换用其他药物。

尼美舒利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药物同属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能止痛退烧,绝大多数也能对抗关节炎等炎症反应,因此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人们在感觉“头疼脑热”的时候,总会用上一点。尼美舒利主要的用途是止痛和抗炎,不作为退烧的首选药物,但也不是禁忌。

其实,尼美舒利本身安全性是比较好的。这个药物通常只是短期应用,本身副作用就比较轻微,也不担心累积毒性。虽然也有严重副作用的个例报道,比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但都很罕见。而且尼美舒利的安全性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也都差别不大,在胃肠道损伤方面还比许多广泛应用的退烧药危害轻一些。

至于肝脏损害,确实有尼美舒利导致肝损害,甚至致死的个例报道,但也不必太过担心。几乎任何药物都有损伤肝脏的可能,我们不能因为发生过损伤个例就把它们都一棒子打死,评价其安全与否还要看肝损伤的发生率。就病例回顾研究的结果来看,尼美舒利导致肝损伤的概率其实很小(百万分之一数量级),而且也不比同类药物高。

当然,儿童这个用药人群本身比较特殊,这也是许多专家较为谨慎的原因。针对儿童使用尼美舒利的安全性也有过一些研究,总的结论是其短期使用(10天以内)的安全性与其他解热镇痛药相当。不过,这些研究的样本量不是很大(单个研究人数多在百人左右,对多个研究的汇总评价也只纳入了一千余人的数据),因此结论仍不十分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服用退热药不当易引发瑞氏综合征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孩子抵抗力不如成人,更容易生病,也更容易高热。所以不顾病情而指望自动退烧,并不明智。而病情越是来势汹汹,热度越是可能居高不下,甚至危及生命。但有些家长也会由于给儿童服用退热药不当引发瑞氏综合征,因此,儿童服用退热药需谨慎。

现状: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

其实针对尼美舒利的争论早已有之,出于药品的安全性考虑,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尼美舒利的使用做了进一步修改,规定该药物不可用于12岁以下儿童。

某医院药剂师也发帖称,2011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国内外研究和监管情况及专家意见,调整了尼美舒利临床使用药物说明书,适应症修订为“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均可引起瑞氏综合征

尼美舒利是一种普通的退烧药物,是一种化学合成药物,至于帖子中提及使用该药物可能出现瑞氏综合征,孙忠实解释,所谓瑞氏综合征是指儿童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的一种特异反应,也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与脑炎相似,患儿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并表现出疲倦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其实不仅仅服用尼美舒利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一些其他药物也有可能导致类似的不良反应,如最早发现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因此在国外,儿童禁用阿司匹林。这也是很多进口药物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注“本品不含阿司匹林”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欧美国家,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出现瑞氏综合征。

与此同时,对国内情况的多年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国内儿童中引起瑞氏综合征等不良药物反应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于是目前国内仍将阿司匹林作为非处方药。

展开阅读全文

宝宝退热药怎样用效果好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通常退热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因为高热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高热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所以,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采取退热治疗。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后增加多排尿、温水浴、甚至枕冰袋等,化学疗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下面来看看宝宝退热药怎样用效果好吧?

1.最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美林和泰诺林。

2.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这两种药物成分不同,对婴幼儿的副作用也不同。

3.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不足的可以将剂量补足,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物。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选用,而且每种药物剂量依然照旧。

4.服用一种药物如果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5.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6.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7.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退热药怎样用效果好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退热药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马虎不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生病发烧,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一看到小朋友发烧,就要给他吃降温药,甚至带去医院打吊针降温,殊不知儿童退热药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马虎不得

使用药物降温需要注意什么

(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所以新生儿发热不采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亦应慎用退热药。

(2)既往有退热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应禁用退热药。对过敏体质的患儿应用退热药时亦应慎重。

(3)应用退热药时要严格按规定剂量服用,如用量过大常常会使患儿汗出过多而致虚脱。如用量太小往往又达不到降温效果。

(4)服用退热药前要注意看一下药品的有效期限,过期的药品不能服用。否则不仅达不到退热目的,反而会引发不良反应。

(5)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多饮水。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汗出过多而引起虚脱,而且有利于毒素排泄。

(6)退热药千万不可长期服用,否则会引起急慢性中毒。另外,不要见到发热就给予药物降温,一般体温在39℃以下最好不用药物来降温,可先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7)使用退热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自己的孩子对该药有无禁忌症。如严重肝脏损害、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患儿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有哮喘史的患儿也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哮喘发作。氨基比林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用药期间如发现粒细胞减少要立即停药。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发热是不是一定要吃退热药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体征或症状。普通感冒、流感、肺炎、中耳炎、假膜性喉炎、以及咽喉疼痛等呼吸系统疾病,肠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大脑和脊髓炎症(脑膜炎)、以及其他一些病毒性感染都可能导致发热,那么儿童发热是不是一定要吃退热药呢?

发热不一定是坏事,发热能刺激身体的某些防御措施,攻击并摧毁入侵的细胞。所以发热实际上是在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低于40.5℃的发热不会对人体有害。38℃或38.5℃甚至更高的发热,只要孩子精神好,通常不需要吃药。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有热性惊厥史,可以用温水擦身来降温,如果温水降温效果不好,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或布洛芬(如“美林”)。注意19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不能用阿司匹林来退热,否则可能会导致可致命的瑞氏综合征。如果只吃药退热的效果不好,可以同时使用温水擦身的方式来降温。

如果孩子呕吐,把药吐出来了,也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直肠栓剂(塞在屁屁里)。但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退热药,以免造成过量用药。

建议使用只有一种成分的退热药,6岁以内的孩子避免使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份的复方感冒咳嗽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发热是不是一定要吃退热药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宝宝妈们不要被退热药的药名弄糊涂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发热,妈妈用药害怕有副作用,不用药又担心不能缓解宝宝发烧。妈妈们还是别纠结了,其实宝宝妈们不要被退热药的药名弄糊涂

退热药不是以商品区分的,而应该注意其成分。退热应该选择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它和布洛芬都是药物成分名;而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交替使用,控制高热。但家长注意不要被商品名称弄糊涂。

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的有效退热时间为3-4个小时;布洛芬,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热时间为6-8个小时。当孩子高热时,可使用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服泰诺林后3-4个小时,若体温再度超过38.5℃,可服美林;若6-8小时后再度升高可服泰诺林,如此交替服用。

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退热药物有各种剂型,覆盖从新生儿至成年人。家长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型。就儿童来说,就有幼儿型和儿童型之分。每种剂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剂量也不同。孩子发热时,最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以避免同一药物使用过多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要注意使用足够的药物剂量,切忌给12岁以下儿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热剂。

日常生活中,最常给孩子选择的退热药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儿童使用的泰诺林有两种剂型幼儿使用的相对浓缩(100毫克/毫升)的滴剂和儿童使用的相对稀释(32毫克/毫升)的糖浆。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前,先要注意药物浓度,再考虑剂量。

最常给婴幼儿使用的退热栓剂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剂量是15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次用量为10-15毫克。家长可根据婴儿体重选用半粒、1粒、1.5粒或2粒,可4小时重复一次。使用前可在栓剂外表涂上少许润滑剂,比如橄榄油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妈们不要被退热药的药名弄糊涂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宝宝发烧临床最常用的退热药有哪些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入夏,气温迎来一阵又一阵的热浪,儿科发热宝宝也越来越多起来,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宝宝的临床处理,是每一位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同时,把发热处理相关知识普及给更多的家长,以便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宝宝,也是我们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下面来了解一下宝宝发烧临床最常用退热药有哪些吧?

1.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使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不适的症状(减轻家属担忧情绪)、减少不显性体液丢失(降低脱水风险)、镇痛作用等等。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肝衰竭儿童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舍曲林、氟西汀类药物儿童避免使用布洛芬。

2.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上已有该药的长期安全追踪记录,建议>3月龄的患儿,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10—15mg/kg(最大单次剂量为800—1000mg),口服,Q4—6H(一般可降低1-2℃,30-60分钟起效,3-4小时达到峰值效应,持续时间约为4-6小时)。

3.布洛芬

大于6个月龄的患儿,可服用,剂量为5—10mg/kg(最大单次剂量为600mg),口服,Q6H。(一般在可降低1-2℃,60分钟内起效,3-4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6-8小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发烧临床最常用的退热药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孩子发烧退热药选用要慎重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发热对孩子感冒的恢复是有利的,因此,一般来说,体温在39℃以下的发热不用退热剂,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小儿发热:增加给小儿液体量,包括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多喝开水;应给小儿适当地着衣;保持环境温度在25℃左右较为适宜,尤其是对小婴儿特别重要。避免以下不正确的方法:用脱去小儿衣服、洗浴,用冷水或温水擦洗,用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方法。单独使用这些方法效果不好,反而引起身体颤抖使体温升高,而且孩子发烧退热药选用慎重

退热药的种类和品种很多,有中药的、也有西药。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5种含有PPA(苯丙醇胺)的感冒药暂停使用,如康泰克、康得等,因为这类药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副作用。

小儿感冒发热可选用的西药有泰诺系列抗感冒药、999感冒灵、小儿速效感冒剂等,其中泰诺系列抗感冒药是婴幼儿退热的首选药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醋氨酚,小儿服用剂量为10-15mg/Kg/次,片剂的剂型是100mg/片。如一个10Kg的小儿一次服用一片即可。婴儿用60ml的瓶装糖浆按剂量服用更为方便。中药治疗感冒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等,这些中药制剂成分是天然植物或是植物提取物,性能安全,效果良好。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发烧退热药选用要慎重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口服退热药是治疗宝宝发热的首选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口服退热药治疗发热首选疗法,不仅仅适用于家庭治疗,也同样适用于医院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目前没有其他推荐的常规注射或者静脉点滴用退热剂,而口服退热药起效快,疗效稳定,是绝对的“一线药”、“首选药”,也是药店可买的OTC药物。

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幼儿退热首选药,可以用于3个月龄以上的婴儿,而世界卫生相关文件规定,扑热息痛可以用于1岁以上的幼儿。布洛芬过去一般仅有少数报告有肾脏毒性,新近研究发现它可能造成肾脏衰竭,但见于长期较大剂量的抗炎用药。而对于健康宝宝,正常的口服剂量还没有造成。肾衰竭的报告。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口服退热药是治疗宝宝发热的首选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