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胰岛素

胰岛素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胰岛素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胰岛素问题。

分享

浏览

7415

文章

93

最牛的“天然胰岛素”是什么?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中,就隐藏了很多的“天然胰岛素”,例如:荞麦、小米、燕麦、紫菜、菠菜、莴苣、空心菜、苦瓜、秋葵、罗布麻茶、黄金牛蒡茶、小叶苦丁茶、苹果、李子和火龙果等。

最牛的“天然胰岛素”是什么?

在我们生活中,就隐藏了很多的“天然胰岛素”。每天坚持吃,15天平稳血压降血糖,“赶走”并发症!

一、杂 粮 类

1、荞麦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荞麦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2、小米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不仅可以健脾养胃,还可以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环。

3、燕麦

燕麦麸皮内所含的Beta-葡聚糖较为丰富,平时多以淀粉和纤维素的形态存在。Beta-葡聚糖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它具有很多对人体极为有利的功效,例如比较显著的平衡血糖、降低血脂及保护心脑血管,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等。

二、蔬 菜 类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它们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素对糖尿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1、紫菜

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紫菜多糖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平时可以多喝紫菜汤辅助降低血糖。

2、菠菜

菠菜中含有一种胰岛素的物质,其作用与胰岛素非常相似,能够使血糖保持稳定,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3、莴苣

莴苣含有较丰富的烟酸,烟酸是胰岛素激活剂,经常食用对于防治糖尿病有说帮助。莴苣可刺激胃肠蠕动,对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以及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

4、空心菜

紫色雍菜是空心菜的一种,紫色雍菜中含有大量的胰岛素,可辅助降低血糖。空心菜也被看作是高血糖患者的食疗蔬菜,因此,高血糖患者经常食用空心菜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含量。

5、苦瓜

苦瓜的苦味来自其中的苦味素和苦瓜特有的植化素“苦瓜苷”。苦瓜苷会促进肠道分泌肠道荷尔蒙GLP-1,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有效降低食欲。而苦瓜中的粗纤维、果胶不仅可以解决便秘、刺激肠道蠕动,还能和肠道荷尔蒙GLP-1一起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6、秋葵

秋葵过去被认为有降血糖的机制,主要因为其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包覆油脂加速肠道蠕动,阻断油脂吸收。近几年研究也发现,秋葵中的“异槲皮素”能够阻断负责分解淀粉给人体吸收的“双醣酶”蛋白作用,是秋葵降糖的另一种机制。

三、茶 类

1、罗布麻茶

生长在新疆盐碱地带的罗布麻,有很好的预防心血管病、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泡水为弱碱性,有助于调节身体酸、碱平衡,有效防癌,含钾最高的植物罗布麻茶,100g含钾2133mg。

2、黄金牛蒡茶

黄金牛蒡茶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人体平衡、调节人体功能,对防癌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改善血糖,有降血糖的作用。

3、小叶苦丁茶

小叶苦丁茶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饮料佳品,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能双向调节机体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

四、水 果 类

糖尿病患者要完全戒避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可以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适当食用。

1、苹果

苹果味道比较甜,有的会略微有点酸,苹果中含有的糖分在人体内吸收的缓慢而均匀,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吃苹果,对于降低血糖还是比较有好处的。

2、李子

李子生糖指数低,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升高。另外,贫血患者适当食用李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李子中还含有番茄红素,它能减轻由体内过氧化物引起的对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害,并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火龙果

火龙果内锌含量高。锌为体内胰岛素成分之一。科学家们认为火龙果的辅助降血糖功效,可能是它富含锌的缘故。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点火龙果,每日分两次食用,每次约120克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泥灸对胰岛素效果有影响吗,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提升身体素质,不仅开始调整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而且还注重养生理疗,有人定期去做刮痧、拔罐,还有的人选择泥炙疗法,那么问题来了,泥炙对胰岛素效果影响吗?

泥灸没有刮痧和拔罐那么常见,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泥炙其实是中医理疗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虽然适合多种体质的人,能够通过穴位来进行热传递,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泥炙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身患某些疾病的人,对于糖尿病患者多数都需要注射外源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含量,因为胰岛素是身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但是温度过高会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胰岛素会因蛋白质而发生变性,所以泥炙对胰岛素效果有影响。

泥炙对胰岛素效果有影响,泥炙是通过穴位进行热传递,达到疏通经络和治疗的目的,而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受高温影响容易变性,从而削弱胰岛素降低血糖含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能终结胰岛素?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这项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已经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如何进一步改进这种干细胞治疗方法,以确保其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基于干细胞治疗的方法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广泛应用的医学领域,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生成细胞自身免疫攻击而导致的疾病,它破坏了胰腺中的β细胞,进而使得机体无法正常生成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在缺少足够的胰岛素的情况下,患者必须接受长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方式不能完全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还会给患者带来诸如低血糖等副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一种根据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这些干细胞由一种可以从恒河猴细胞中产生的“万能”细胞转化而来,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任何类型的细胞。传统的干细胞治疗方法可能会遭受同样来自患者免疫系统的攻击,变得无效。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对这些干细胞进行了基因修改,以使它们不会触发患者免疫系统的攻击。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将这些干细胞转化为胰腺细胞,然后将它们注入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体内。实验证明,这些干细胞不仅没有引起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破坏性反应,被成功地集成到了被²细胞所组成的胰腺中。最重要的是,在接受干细胞治疗的小鼠身上,糖尿病症状得到了显著减轻,这表明这种干细胞治疗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作为未来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选择。

这种基因修饰后的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例如癌症。这些干细胞也可以被诱导成心肌细胞,这样就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还可以被转化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细胞,用于治疗癌症,这些结果表明,基因修饰后的干细胞具有重大医疗价值,可作为未来治疗多种疾病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1627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患者需要依靠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注射胰岛素患者可自己进行,由此需要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1

1糖尿病人要懂得怎样存储胰岛素。对于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常温下最多保存28天。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还没有用的胰岛素应放置在2~8度的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2身体的不同部位吸收胰岛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腹部吸收最快,大腿、臀部、上臂较慢。胰岛素的使用如果是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首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是晚上注射的基础胰岛素,用来控制空腹血糖的,建议选用大腿、臀部或上臂注射,以免吸收过快,引发低血糖。但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具体部位,也要具体分析。糖尿病患者注射的部位也最好经常轮换,大概两周内也不要使用同一点注射胰岛素。避免长期注射一个部位。

3胰岛素该如何注射。注射剂量需咨询专业医生,不可私自增减。如果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红斑、硬结、水疱等不良反应,应去咨询专业医生。还有注射前要洗手并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另外,不要与他人共用针头,同时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每次的注视点应距离3CM左右,不要在飞机飞行途中注射。注射完后要妥善保管和丢弃包装瓶、胰岛素、废弃针头。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2

一天用两次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这样使用胰岛素后,若患者的空腹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餐后血糖仍然高,可改用诺和灵30R,一日注射两次。

一天用4次短效胰岛素:即在餐前和睡前注射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初次使用胰岛素或发生酮症而又暂时不能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但患者睡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最好不要超过10单位。

一天用一次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其药效持续的时间约为12小时,故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两次。但若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害较轻,仅仅是白天三餐后的血糖较高,而夜间不进食情况下的空腹血糖控制得较好,可于早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相反,若患者白天的血糖控制的较好,仅空腹血糖高,如肥胖、晚餐进食过多或清晨时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可在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注射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患者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使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正好出现在早餐前。这有利于患者控制清晨高血糖。

睡前用一次中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身体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容易发胖。此类患者若血糖不太高,白天可口服3次双胍类降糖药,以降糖、降脂、降体重,然后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以对抗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清晨高血糖。

一天用3次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血糖很高且初次使用胰岛素、或出现严重感染及刚做过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患者可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且用药后患者较少出现低血糖;其缺点是:对夜间和清晨高血糖控制不佳。

一天用一次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吸收性稳定,可避免患者因使用吸收性能不稳定的传统长效混悬液而出现高血糖,能效地控制基础血糖,降低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一日注射一次来得时,并于三餐前使用速效胰岛素优泌乐,可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其降糖效果能与胰岛素泵媲美。

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中的胰岛素不必放入冰箱,未开封的胰岛素需放置于冰箱内(2—8摄氏度),取出后需升温后才可用。

选择合适的部位:脐周4—5cm以外,手臂上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

消毒皮肤(75%酒精)。若为预混胰岛素,需上下颠倒十次左右,后双手搓揉十次。

选择合适剂量:旋转胰岛素笔的末端调节按钮,使箭头对准拟注射剂量的数字

左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握笔45度(瘦人)或垂直(胖人)快速进针,右手拇指按住笔尾不动,待胰岛素完全注入后默数6-8秒钟,拔针,棉签按住注射部位即可。

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如有强烈的饥饿感、心慌、手抖、冷汗、头晕等不适,应怀疑低血糖,立即测血糖,视情况喝糖水或进高糖食物。

平素三餐需定时定量,备些糖果或饮料,以防低血糖。

针头最多使用三次,以免注射部位感染等。

看了胰岛素的使用方法的人还看:

展开阅读全文

胰岛素为什么要切除才有活性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胰岛素是由胰脏的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胰岛素为什么要切除才有活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么激活胰岛功能

1、一般胰岛功能受损后很难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但也有例外。通过注射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让胰岛的负担减小,然后再加强锻炼,这可以让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起来。但是对于1型的患者来说就很难了,毕竟胰岛的本身功能仅剩一点点,必须要依赖药物了;

2、其实说彻底治疗是比较勉强的既然已经恢复了那就要预防胰岛功能再度损害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饮食,经常进行锻炼。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人胰岛素(InsulinHuman)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其分子量为5808道尔顿。

胰岛素的作用

1、胰岛素功效: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2、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呢

胰岛素抵抗的与长期饮食习惯不好、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和内脏脂肪堆积)有关。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体重。饮食上要增加粗粮、大豆、大蕉、玉米等含有增敏成分抗性淀粉的食品。还有就是要增加运动量,慢跑、骑行、登楼这些简单的运动就可以,但是一定要坚持才有效果。

胰岛素抵抗的与长期饮食习惯不好、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和内脏脂肪堆积)有关。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体重。饮食上要增加粗粮、大豆、大蕉、玉米等含有增敏成分抗性淀粉的食品。还有就是要增加运动量,慢跑、骑行、登楼这些简单的运动就可以,但是一定要坚持才有效果。

胰岛素为什么要切除才有活性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B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治疗迎来新希望,可重编程胰岛α细胞生产胰岛素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不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以产生胰岛素并帮助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胰腺中有一种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一旦损坏,就会导致糖尿病。但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重新编程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后,其他细胞可以取代这种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研究结果给患者带来了希望:“重编程”胰岛素产生细胞可能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然而,这种方法只在有人类细胞的老鼠身上试验过。

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等激素

在2月1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了如何诱导不产生胰岛素的正常人胰岛细胞改变身份,并开始产生胰岛素,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1]。

将重编程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后,小鼠的糖尿病症状得到缓解,大大提高了该方法治疗人类糖尿病的可能性。

"我认为这种方法很有潜力。"英国林肯大学的生物学家特伦斯·赫伯特说。然而,他也表示,这项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在真正实现临床应用之前,仍有几个障碍需要克服。

系统崩溃

吃完后,血糖水平会上升。在正常情况下,胰腺中的β细胞会相应地释放胰岛素,从而刺激细胞吸收糖。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该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导致高血糖症,从而损害身体并导致疾病。

在1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会攻击并破坏胰岛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抗性。

科学家先前已经通过小鼠研究表明,如果胰岛β细胞被破坏,另一种类型的胰岛α细胞将变得像β细胞一样,并开始产生胰岛素。α细胞通常产生胰高血糖素,它们与分泌激素的细胞群中的β细胞共存,即胰岛。先前的小鼠研究表明,两种控制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似乎在诱导α细胞产生胰岛素中发挥重要作用:Pdx1和玛法。

人为因素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佩德罗·埃雷拉和他的同事想知道,如果人类α细胞产生更多的Pdx1和玛法,是否会有类似的效果。

首先,他们从人类胰腺中提取胰岛细胞,并分离不同类型的胰岛细胞。之后,他们将编码Pdx1和玛法蛋白的DNA引入α细胞,然后将它们重组在一起。

经过一周的培养,将近40%的人α细胞产生胰岛素,而没有重编程的对照细胞则没有。在重编程细胞中,与β细胞相关的其他基因的表达增加。"他们有混合的特点。"埃雷拉说。

随后,Herrera的团队将重新编程的细胞植入糖尿病小鼠体内,发现其β细胞已经受损,小鼠的血糖水平已经降至正常水平。移除重新编程的细胞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再次上升。

改变身份

Herrera说,如果α细胞或其他类型的胰岛细胞能够在糖尿病患者接受这种治疗后产生胰岛素,那么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望大大提高。Herrera说他们的梦想是找到一种能改变α细胞特性的药物。

但是他也承认要实现这个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他的团队需要找出当α细胞变成β细胞样时,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他团队也试图在胰腺中创造新的胰岛素生产细胞:一些团队试图利用干细胞生产β细胞。然而,在1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β细胞,这无疑是对这种策略的巨大挑战。

赫伯特说,埃雷拉和他的团队已经用一些证据证明他们的杂交细胞不容易受到这种攻击,并相信他们的方法比干细胞方法更可行。

但是赫伯特补充说,在作者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之前,他们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在存在攻击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的其他抗体的情况下测试这种方法的效果。

胰岛细胞可塑性

帝国理工学院的胰岛生物学家伊内斯·塞波拉对诱导某些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而不真正变成β细胞很感兴趣。“这太令人震惊了。”

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的胰岛生物学家迭戈·巴尔博亚·阿隆索(Diego Balboa Alonso)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胰腺激素系统的可塑性远远高于此前的预期。"这项出色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一段永被铭记的历史

全文共 3336 字

+ 加入清单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主要用于控制血糖。1921年,加拿大的万津和贝斯特首次发现了它,并于1922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从而挽救了过去死亡的糖尿病患者。

现在人们对胰岛素并不陌生,胰岛素随时都可以在药店买到。它既便宜又容易使用。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人工蛋白质合成仍然是一个没有人攀登过的科学高峰。然而,正是中国科学家在那个时期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克服了这个科学问题。首次在实验室人工合成了具有全生物活性的晶体牛胰岛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艰难旅程,在此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曲折?

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最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项目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发展科学的口号:“我们的人民正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大步前进。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我们的人民已经开始走向科学。”同年,中央政府还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当时,社会各界人士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都频繁报道好消息。科学家们也倾其所有,在科学领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有人才。

下定决心,该怎么办?怎么做?怎么做?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解决。

20世纪50年代,蛋白质是世界生物化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1955年,英国科学家f·桑格率先测定了牛胰岛素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为人类了解蛋白质的分子化学结构开辟了道路,从而获得了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虽然牛胰岛素的结构是清楚的,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很难人工合成。

桑格发表的牛胰岛素分子结构图表明,牛胰岛素由两条分子链组成:A链和B链

受当时形势的影响,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研究“合成牛胰岛素”。1959年,该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个基础科学项目意义重大,难度极大,从未被世界上任何人研究过,最初计划在20年内完成。然而,在那个中国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实力的特殊时代,20年太长了,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决定将日期缩短至5年。这个计划似乎有点违背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对当时充满热情的年轻科学家来说是如此的自然。为了祖国,他们想攻击这个科学高峰。

当时决定采用“大部队作战”的研究方法,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联合进行研究。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知道这场战斗将是极其困难的。只有当他们真正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时,他们才发现困难比预期的要大得多。

有许多困难,你自己去做,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当时,中国在蛋白质合成方面没有任何经验。除了味精,它甚至不产生任何形式的氨基酸,更不用说比氨基酸更复杂的多肽合成了。一切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多么困难和可怕。

胰岛素所需的17种氨基酸都是进口的。然而,就在项目开始前一年,苏联对华援助专家被撤回,中苏关系达到冰点。当时,欧美国家正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从这些国家进口合成牛胰岛素所需的氨基酸是绝对不可能的。

年轻的科学家在几个月内建立了一个专门合成氨基酸的工厂,以确保研究过程中氨基酸的供应。由于条件简陋,一栋旧建筑的屋顶上建了一个棚子。科学家自己戴着防毒面具来生产。他们不怕艰难和死亡。他们用无畏的精神跳跃,摘挂在树梢上的科学胜利果实。

然而,尽管克服了许多困难,科学家们发现,只有在他们真正进入实际操作研究之后,科学研究才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现实。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似乎没有任何进展。悲观情绪逐渐在研究人员中滋长。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出现了。

总合成胰岛素研究小组成立之初。前排是王(支部书记);中间一排左边4个按钮,左边5个,,左边6个曹,左边7个沈;后排右侧有1名徐根军,2名张,5名龚悦婷,6名沈备。

第一场战斗胜利了,天然胰岛素被分离了。

合成胰岛素项目组的成员之一,1959年,在项目开始的几个月后,邹承鲁领导的小组首次实现了天然胰岛素的分离,解决了合成牛胰岛素研究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邹承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家。

1960年1月,在第一届全国生物化学学术会议上,邹承鲁集团的年轻科学家杜宇昌代表全集团发表了天然牛胰岛素解离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当时保密的需要,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并未在国际上发表,这也使其错过了诺贝尔奖。

后来,在1961年,美国科学家安芬森完成了核糖核酸酶二硫键的分解和重建工作,从而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

兵团在行动中进退两难。

最初战斗的成功证明了研究方向的设定是正确的,每个参与的人都很兴奋。为了充实研究团队,相关部门还挑选了300多名生物或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参与牛胰岛素合成的研究。

新生的小牛不怕老虎。刚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认为合成蛋白质多肽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仅仅通过将两种多肽倒在一起,就合成了一种新的多肽。很快,一些团队宣布了A链的合成,而其他团队不愿意落后。后来,他们还宣布了动态人工胰岛素的研究。这些新的部队似乎在一夜之间解决了牛胰岛素合成中的所有问题,并无限接近成功。

然而,这些充满激情的发明在应用阶段都失败了。原本在战斗中团结合作的庞大军队,在军队扩张后陷入困境,变得支离破碎,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研究资源变得更加不可持续。

同时,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新中国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工作自1960年以来一直陷于困境。

再次起航,征服科学问题。

1964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决定进行改革。国家科委党组、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项意见(草案)。最重要的建议之一是精简机构,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开展重点研究。这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工作就可以继续下去了,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得很好。

根据工作需要,最初由几百人组成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小组被缩减为一个大约20人的精干小组。很快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牛胰岛素的A链和B链成功合成,标志着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的最后阶段——A链和B链的成功连接产生了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的蛋白质。

最后,合成A链和B链的重担落在了杜宇昌的肩上。1965年9月3日,杜宇昌经过24小时的实验工作和几次模拟运算,完成了A链和B链的人工全合成实验。

经过14天的冷藏,1965年9月17日上午,杜宇昌小心翼翼地收集了一个样品,并用高倍显微镜检查了合成结果。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所有的项目团队成员都在等待结果的公布。

在显微镜下,完美的六面体晶体像透明溶液中的宝石一样晶莹闪亮。“我看到了,完美的水晶,我成功了。”当杜宇昌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喊着要看水晶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幸福。成功只有最后一步,需要对结晶进行计量并在小鼠中测试活性。

这种完美的六面体晶体是合成牛胰岛素

参与合成工作的龚月亭回忆道:“当老鼠开始抽筋和跳跃时,实验室里所有的人都开始欢呼,忍不住拥抱和庆祝。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难以言表。”此后,对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已经成功完成。

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动物实验成功的现场,右二杜宇昌,右三龚月婷

1965年11月,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首次以简要报告的形式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并于1966年4月全文发表。

科学通报1966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了两次人工晶体牛胰岛素鉴定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龚月婷

轰动全世界

1966年4月,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邀请王英来、邹承鲁、龚月亭在华沙欧洲生物化学联席会议上发言,向世界宣读这一伟大的胜利,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人民日报》1966年12月24日报道

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祝贺我们的伟大成就。一些著名科学家来到中国,先后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我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尽管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最后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未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这项重大科学成就为人类福祉和保护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参与人工牛胰岛素研究的科学家们的最高荣誉和最宝贵的价值。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不仅热情高涨,而且具有严谨无畏的科学探索精神。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一步一步地爬上了科学的顶峰。我们赞美他们。

196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与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团队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应该如何护理

全文共 1656 字

+ 加入清单

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我国糖尿病患者近年来也逐渐接受这种治疗方法。我院内分泌科自1998年引进美国minimed胰岛素泵,先后为8例患者进行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了从心理、技术到家庭等全方位的护理,效果良好,下面来看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应该如何护理吧?

1临床资料

住院病人糖尿病患者8例,其中1型6例,2型2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0~60岁;病史2~15年,平均7.5年。8例患者均在血糖控制较稳定时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虽然愿意接受治疗,但仍存在疑虑。我们观察8例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其表现为:①5例患者担心血糖控制不好,延误治疗。②4例患者怕出现低血糖反应。③5例患者担心每天24h带泵会引起生活不便或泵发生故障不知如何处理。针对以上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为患者介绍了胰岛素泵的特性,详述了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已证明胰岛素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2]胰岛素泵还避免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轻松自由。我们向患者讲解并演示了有关泵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机器发生报警后的应急处理和需要考虑的实际生活问题。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患者及其家属逐步消除了各种疑虑。2.2治疗护理2.2.1置泵前的准备与护理

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选择了需用胰岛素治疗并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作为安泵对象。8例患者中大学文化1例、大专3例、高中2例、初中1例、小学1例。8例患者安泵前3天先使用短效胰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待其血糖基本平稳后再行安泵。此时,应协助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肤感染。2.2.2置泵方法及护理

①将所用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解除其顾虑,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用0.2%碘酊消毒2次,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护皮膜固定。调试胰岛素泵:由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监测结果,计算并设定初始的胰岛素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设定完毕后将泵置于腰带或裤袋等处。②护士在安泵过程中需协助医师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软管内有无气体,要立即排出直径1mm以上的气体。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报警的处理,定时定量为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同时教会患者掌握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和设定以及泵的操作技术和常见故障的处理。8例患者安泵均顺利。2.2.3安置后护理

①严密观察血糖。置泵后前3天每日监测血糖5~7次,3天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日3~4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②注意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置泵后3~7天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本组病例中3例于置泵后3天内出现心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经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快纠正。③局部皮肤护理。充注软管在皮下保留3~5天后,需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拔出丢弃。更换部位用新的充注装置,重新安装皮下充注软管,新充注部位与原充注部位应相隔2~3cm以上。用手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织液挤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涂以红霉素软膏加以保护。如有感染,应立即更换充注部位和装置,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长期用泵者均应3~5天(冬季可适当延长至5~7天)更换一次充注部位。在护理随访中我们发现少数患者出于经济上考虑,7~8天才更换充注装置,这样会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本组有1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出现充注部位局部发红并有硬结、轻度疼痛,经消毒及更换充注部位后硬结消失。8例患者住院期间置泵前后1周的临床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置泵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较置泵前明显好转,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由7次减少到3次,生活质量提高。但文化程度较低、进食无规律、不能配合者疗效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糖尿病的运动、饮食、睡眠状况是不规律不恒定的,常常引起血糖的波动。由于儿童生长需要,在夜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大量分泌,引起凌晨高血糖。因此说儿童糖尿病有明显的黎明现象,那么使用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要注意什么呢?

⑴洗澡时需要将泵取下,此间血糖可能会升高,可在洗澡前加注适量胰岛素。

⑵夜间高血糖,增加胰岛素是要小心,因为有基础胰岛素在持续输注,每次增加量不可过大。

⑶开始泵治疗时病儿不接受,不听话,说谎话,运动时忘记减少胰岛素,吃饭时又忘记注射胰岛素。因而,要求家长要特别细心,耐心。需保持生活、饮食、活动量相对稳定,否则难以调整好胰岛素用量。

⑷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易发生低血糖的患儿,可事先减少餐前胰岛素用量1,3左右。患儿参加运动应结伴而行,备有适量的食品和糖块。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重点是什么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患儿家长常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及心理上的恐惧,认为注射胰岛素会“上瘾”和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等等。恰恰相反,正是胰岛素的使用,不仅挽救了成千上万糖尿病患儿的生命,而且保证了患儿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健康成长,下面来看看儿童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重点是什么吧?

当然,为了更好地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儿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注射可选择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等。如果患儿家庭条件许可且有一定自理能力,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笔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注射无痛、剂量准确,可以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可考虑使用。不建议使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因为很难精确抽取所需剂量,可以使用一次性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2.胰岛素包括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等剂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天两次即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比较适合学龄糖尿病儿童,对患儿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小,但对血糖控制稍差。

3.未开封的胰岛素一般储存于2-8℃冰箱中,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应在室温、阴凉、避光处保存,一般可以保存1个月,不要将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储存在冰箱中,因为热胀冷缩可能影响胰岛素剂量的准确。

4.胰岛素注射部位可以选用上臂、大腿、臀部及腹部。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一样,建议固定部位如腹部。腹部注射较好,一是腹部有较大的轮换注射部位,二是受运动影响小,吸收更加稳定。应按顺序、成排轮换注射,每针间隔1~2cm,1个月内不要重复同一部位注射。

5.胰岛素的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应根据患儿的血糖水平、活动量及进食量等灵活调整,例如在发热、感染等应激情况时剂量要临时增加,而在血糖较低时剂量要减少甚至临时停用。

6.胰岛素使用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由于患儿大脑对低血糖特别敏感,更易受到损伤,应尽量避免,家长应反复告知患儿低血糖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如饥饿感、手抖、出汗等,患儿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以备低血糖发生时食用,严重者须去医院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适宜对象有哪些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胰腺中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目前认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好、副作用最小的药物,那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适宜对象有哪些呢?

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③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能很好控制血糖;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⑤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⑥妊娠和分娩;⑦手术、外伤、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重症感染者等;⑧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者;⑨对口服降糖药过敏者。

胰岛素是人体内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也是人体内唯一一种可以降血糖的物质,使用胰岛素只是补充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所以胰岛素不存在一个成瘾的问题。胰岛素根据其作用的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大类,现还研发出了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优泌乐)和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50r;优泌林70/30、50/50)。

糖尿病患者经医生选用适宜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后,须选用最佳的注射部位,一般胰岛素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方式,可供选择的注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即三角肌处),双侧大腿前或前外侧,脐周腹壁周围(须避开肚脐5公分),注射胰岛素时可捏起皮肤,这样可保证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在注射部位停留6秒钟,以使药液可充分吸收,避免药液外渗,因局部反应可出现皮下硬结、脂肪萎缩、局部红肿等,故胰岛素注射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之间要相距2公分以上。胰岛素不使用时应保存在2-80c冰箱冷藏,避免胰岛素在高温环境下分解失效,同时胰岛素不能冰冻,否则会变性失效,胰岛素需要在有效期内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胰岛素使用态度趋向积极,早期使用胰岛素对于控制好血糖,消除高糖毒性作用,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防止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故胰岛素越来越被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接受。近年来,胰岛素制剂的研发越来越受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并在肺部给药、口腔和无针头注射给药等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患者长期打胰岛素好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治疗糖尿病都提倡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人也都知道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好处,可是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常年治疗,如果您经常打胰岛素有没有坏处或是副作用,那么糖尿病患者长期打胰岛素好吗?

1:不同原因的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有时在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这时需要注意是否与胰岛素有关。

2:胰岛素注射可引发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和医生要全面了解病情,了解疾病状部对胰岛素抑剂作用的影响,努力掌握所使用的胰岛素制剂的时间与作用的关系,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当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进食甜食或甜饮料。但要注意的是意识不清或晕迷要及时就医,不可让患者进食,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3:胰岛素可引发肥胖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常见的一种情况。糖尿病患者应适量运动以减轻体重。同时恰到好处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利于血糖的控制。

4:胰岛素治疗可引发局部脂肪萎缩

如果患者经常在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容易导致局部脂肪萎缩,因此,患者应尝试改变制剂或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止脂肪萎缩。

5:胰岛素的过敏反应

胰岛素制剂为多肽类生物技术药物,有些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痒等局部过敏反应,还能引发全身过敏反应,如出汗、淋巴水肿、呼吸困难、心悸、血压降低等反应。当患者出现过敏时,医生则需调整治疗方案,采用脱敏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呢?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大家都知道主要是要控制好身体的糖元含量的升高,而在临床上除了药物的抑制作用外,最常见的是属于胰岛素的治疗,对于胰岛素大家都还是比较陌生的,那么怎样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呢?

1.注射时间。

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类型选择注射时间。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用餐前15—30分钟时注射,中效型在每天晚上9—10点钟睡觉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注射。餐前注射还有一个原则是,见饭打针,不可打针后等饭,打针后还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2.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

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比较常用的是腹部,注射方便,吸收均匀。注射部位要避开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痕处。注射部位要轮换,每天注射要小轮换,两次注射点相距最好是2厘米;每周注射大轮换,如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轮换,也可同一部位对称轮换,如左右侧腹部、左右上臂等。注射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6厘米,不可用碘酒消毒,碘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

3.注射前要充分排气。

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

4.进针方式及角度。

目前广泛使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针头,注射时无需捏起皮肤,进针角度要垂直注射。如果是偏瘦型的患者或使用8毫米的针头,需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垂直注射。药液推完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停留10秒钟,保证药液全部吸收。

5.注射完。

针头不可重复使用。注射完毕后应立即取下针头,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药液外溢,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针头重复使用会出现钝化和堵塞,不仅增加疼痛感,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而且会造成“空打”,影响注射剂量的精确性,严重的可能出现感染、断针等。

生活中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家里自己注射胰岛素是一定要注意上面的几个细节的,以免导致胰岛素的治疗无效或者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状的,那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饮食与锻炼也要特殊的改变。希望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DPP-4抑制剂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是:

DPP-4抑制剂——低血糖风险最小

“DPP-4抑制剂”是近年来新诞生的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别看它出生晚,它可是最聪明的一类胰岛素促泌剂。

相比前两类胰岛素促泌剂,它能根据自身血糖水平调整促胰岛素分泌的能力,如果自身血糖偏高,它会增加胰岛素分泌;而一旦自身血糖偏低,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就会马上刹车。

一般认为,DPP-4抑制剂可降低HbA1c0.4%~0.9%,降糖能力略逊于磺脲类药物。但这类药物很少会造成低血糖的发生,被推荐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胰岛素促泌剂,就是促胰岛素分泌类口服降糖药物,单从名称上想必大家都能猜到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了,其是通过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主要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这仨兄弟,它们各有什么降糖技能呢?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

磺脲类——出身最早

首先,“磺脲类”药物是胰岛素促泌剂这一类药物的老大哥,出身早,见过世面多,兄弟姐妹也多。

市面上我们可以见到的药物名称中如果前两个字为“格列”的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以及“格列本脲”等。

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都需要在饭前10~30分钟服药,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磺脲类降糖药在降糖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低血糖风险,需要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尽可能避免使用长效的磺脲类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孕妇血糖控制不佳要不要用胰岛素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孕妇血糖控制不佳要不要用胰岛素?我国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现已高达17.5%,能否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控糖方案,将直接影响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其实,妊娠糖尿病除了饮食和运动控制外,必要时还需进行药物治疗。

很多孕妇得了妊娠糖尿病后,第一反应“是药三分毒”,担心胰岛素对宝宝会有影响、用了胰岛素会成瘾等,实际上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没有任何作用,因而也就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经过饮食及运动治疗仍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准妈妈,为了母儿健康,尽早使用胰岛素。妊娠糖尿病提倡早治疗、早收益。

妊娠期糖尿病确诊后,应严密监测血糖、尿酮体的变化,以确定饮食、运动疗法是否合适,以便及时调整,使空腹血糖或三餐前血糖控制在3.3-5.6毫摩尔/升(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以内为佳;体重每周增加250克或500克;尿酮体为阴性为宜。强化饮食、运动治疗调整期为1周,1周后如果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胰岛素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患糖尿病的孩子能不能安装胰岛素泵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患者安装胰岛素泵不仅可以免受每天餐前注射胰岛素的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血糖可以得到较细致、较好的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那么患糖尿病的孩子不能安装胰岛素泵呢?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认为,糖尿病患儿可以使用胰岛素泵,但必须经过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全面检查,经医生同意后应用,并且尽量在有条件的医院或糖尿病中心由糖尿病专业医生安装。

刘教授强调,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在原则上是有年龄限制的,7岁以上的孩子使用会更好。因为在使用胰岛素泵之前或使用过程中要对糖尿病患儿进行胰岛素泵一般知识的培训,孩子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听得懂,应用起来比较方便,效果会好些。如果年龄太小的患儿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家长的工作量和压力会很大。

另外,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时容易发生一些意外,家长应该注意:

1.皮肤局部感染。主要因为外管应用时间过长没更换,或安装时消毒不好,尤其是夏天,出汗多,患儿若不经常洗澡,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因此,应每天更换一次性外管,最多也不应超过3天。

2.发生故障报警时不能及时发现,得不到及时处理,易发生低血糖或由于胰岛素不足造成酮症酸中毒。

3.胰岛素泵容易损坏。有些淘气的小朋友,将胰岛素泵当成玩具,乱调以至损坏。

4.孩子活动量大,感到不方便,终止使用,不能充分发挥胰岛素泵的作用。

5.体重增加,主要是由于安装胰岛素泵后不敢运动造成的。

对此,刘教授建议家长,要充分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原理,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此外,家里需要配备微量血糖仪,能够对儿童经常进行血糖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儿童应该如何使用胰岛素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儿童应该如何使用胰岛素?如果你还在因怕药物依赖拒绝为“糖宝宝”注射胰岛素,那你就等于在亲手葬送孩子的健康。面对儿童罹患糖尿病的事实,请不要选择逃避。如果能选对方案,科学治疗,这些儿童也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儿童使用胰岛素不会上瘾

全球1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都约有7万例被发现患有1型糖尿病。我国儿童糖尿病发病也以1型为主。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这些患儿很可能会在刚步入青年期时就出现肾脏、心脏、眼部、足部、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然而,不少家长会认为使用胰岛素会导致药物成瘾、药物依赖。他们形成如此心理的一个“理由”是:孩子一旦用上胰岛素,用量就会越来越多。“这是假象,更是误区。”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巩纯秀教授指出。1型糖尿病病程2年以上的患儿,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100%被破坏,须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是孩子的救命药,这跟药物滥用造成的药物成瘾和依赖完全是两码事。

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儿,如果饮食运动疗法效果不佳,可加用胰岛素。巩纯秀教授解释,胰岛素治疗能迅速而持续地消除血糖过高,减少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一定程度上能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不用胰岛素,孩子难长个

家长拒绝让糖宝宝使用胰岛素,通常还有另一个隐情——认为注射胰岛素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巩纯秀教授表示这样的观念并不正确。拒绝用胰岛素,反而会影响小孩发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胰岛素的作用就是降血糖,但实质上,降血糖只是表象,胰岛素最根本的作用是促进全身的各个组织利用葡萄糖,以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火车,那么葡萄糖就是维持火车正常运行的燃料,而胰岛素就是保障及时添加燃料的司炉。此外,胰岛素还能调节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可谓人体“能量总管”。而1型糖尿病患儿的体内恰恰完全没有这种重要的物质,如果不从外源补充,连基本的机体运转都不能保障,对孩子身体发育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巩纯秀教授提醒说,1型糖尿病患儿从确诊开始,就应使用胰岛素。

选择适合孩子的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是个技术活,对于年龄尚小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儿童进食不规律,很难严格做到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很多时候为了掐准这个时间,只能让儿童推迟进餐,长此以往容易伤及孩子的胃健康。另一方面,儿童多处于上学阶段,同学之间玩耍的时间不固定、每学期体育课的时间也不统一,因此运动也难以形成规律。两种不规律行为,使得儿童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加大。

针对这个问题,巩纯秀教授支了一招——让孩子随身带上血糖仪。玩的时候兜里揣颗糖。让孩子通过玩来运动,这有助于控糖。一旦有出汗、头晕的情况,测血糖后就马上吃块糖,然后原地休息,就能够保证安全。此外,选择适合的胰岛素剂型也能实现双保险,比如可在邻近餐前15分钟注射或餐后即用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研究证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以降低低血糖风险的发生率。由于其峰值更高,因此降低餐后血糖的力度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需要注意些什么?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奶茶、蛋糕及各类糖制品充斥着市场,受到了众多人群的欢迎,随之而来的就是糖尿病人数的不断增多,出现了糖尿病人逐渐低龄化的取向,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靠着胰岛素维持着正常的生活,那么,糖尿病人打胰岛素需要注意些什么?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两次注射应间隔大于2厘米以上,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以免影响胰岛素吸收及皮下脂肪硬结的形成。

2、排尽针头中的气体,保证所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准确性。

3、用注射笔时要每次更换一个新针头重复使用针头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感染的可能。

4、确保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层,注射过深可至肌肉层,肌肉层血运丰富,能加速胰岛素的吸收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5、注射完毕,让针尖停留皮下十秒以上保证所注射胰岛素全部被注射到皮下组织。

6、打胰岛素要注意发生低血糖,所以每日的饮食要定时定量,生活也要规律,出门要带些糖果和甜点,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7、病人和家属都要学习一些糖尿病知识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和急救的知识。饭前注射胰岛素以后一定要半个小时以后才可以吃饭。

8、另外,对于胰岛素的保存,还需要注意:胰岛素储存需要冷藏,有冰箱最好,保鲜层就可以;如果没有冰箱,或不在家待着需要经常出门,袋子或保温杯式的都可以,方便携带,但只适用于短期使用。

9、除了胰岛素,还要有血糖仪,严密监测,调整剂量;头晕、出汗、震颤等低血糖症状时,如果可以先测血糖,不可以就先补充食物或糖果,所以身边要随身携带吃的,避免低血糖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在打胰岛素时,应当遵从医生的建议,主动向医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定期复诊。糖尿病逐渐年轻化是一种大取向,年轻人如果不想后半生与胰岛素相伴,需要平时多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减少糖分的摄入。

展开阅读全文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据《健康报》报道,胰岛素是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此外还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心脏等作用。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但是很多患者由于使用不当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要得到理想的疗效,需注意以下几点: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注射胰岛素尽量不选取大腿、手臂等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以免造成低血糖。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二、确定吃饭的时间后,再注射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需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则需要餐前,甚至餐后即刻注射。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三、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更换胰岛素品种,在最初的两周内需密切监测血糖。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四、重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没有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活动,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五、在胰岛素药效发挥最强的时刻,以及注射胰岛素后吃饭前,黄昏或夜间都尽量不要进行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晕厥。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六、开始使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七、感到心慌、出汗等不适时,应及时测血糖。如为低血糖,可以立即吃些糖果。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八、外出活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或含糖饮料,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食用并停止活动。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九、做一张救助卡,注明您的姓名、病情、诊断情况、家庭联络方式,以及主治医生的联络电话等信息,并随身携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