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将

名将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名将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名将问题。

分享

浏览

5448

文章

105

曹魏名将——张辽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本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

张辽自幼就经历了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成年后,张辽又先后跟随丁原、董卓、吕布等人。在曹操攻破下邳后,张辽率领军队归降曹操,被封为中郎将。

公元201年,张辽把昌豨围困在东海郡,并将他劝降。白狼山之战时,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合肥之战时,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张辽经此一役,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慢慢流传出来成为了典故。

公元222年,孙权向曹魏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张辽还带病击破了吴将吕范,并缴获大量舟船。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在江都逝世。

张辽虽为武将,但能听取他人意见,约束自己的行为,正是这样的操守和作风,才成就了这个三国名将。

展开阅读全文

秦朝四大名将是哪几位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秦国四大名将

秦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蒙恬和章邯。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出兵攻打其他六国。当秦灭六国时,秦朝有着著名的四位大将,所以才会天下无敌。

第一位:白起

拥有“杀神白起|称号,是著名的秦朝大将,是中国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白起是被秦昭王所提拔,秦昭王是一个有野心的霸者,在他继位之后,就彻底贯彻了商鞅变法。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当时白起就顺势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在秦国担任将军30多年,攻打了70多个城市,一生之中辉煌成就非常多,被命做武安君。

第二位:王翦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非常有名的名将,在当时手握60万大军,率领的军队都是精锐之师,帮助秦始皇夷平六国。一生征战无数,非常的有勇有谋,是很难得的将领,是帮助秦始皇歼灭其他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

第三位:蒙恬

蒙恬出生在将士之家,他的祖父蒙骜在秦国时投靠了秦昭王。蒙恬在公元前221年被封作将军,是一位忠诚大将,但最后结果并不好,当时赵高和公子亥密谋蒙恬,蒙毅兄弟。最后死于公元前210年,被誉作中华第一勇士。

第四位:章邯

章邯是秦始皇朝最后一名大将,非常有名的大将军,在秦二世的时候是秦国的军事支柱。为秦国击杀叛军首领魏咎和项梁,在很大程度之上延缓了秦王朝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赵国名将李牧要是不死,秦国打的赢赵国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赵国大将李牧不死,秦国还能灭赵国吗?

赵国名将李牧如果不死,那么秦国有一定的机会可以打败赵国。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大将军,是从基层军官做起,最终就变成了一方统帅。

当年在征讨匈奴的时候,更是让大家佩服,要知道对于赵国来说,匈奴一直都是心腹大患,李牧在当时就负责镇守边疆,面对如此来势凶凶的凶奴人完全不害怕。最终还是能够轻松的抵抗匈奴人的进攻,但是赵王哲认为李牧这样的一个做法是不正确的,所以马上就撤销他的职责,最终重新换了一个将领,结果损失惨重。

灶王就只能够让李牧重新的镇守边疆,但是再来到这里时,他还是坚定的不攻击,匈奴虽然一直都在骚扰,但是却什么也没有获得好处。随后李牧马上就带领着将近15万人全部的攻击到匈奴内,导致匈奴内死亡人数达到十几万人。

在这里我们也会发现李牧是非常有实力的,如果当初并没有因为被杀而死亡,相信秦国也有一定的机会能够打败赵国。只是很可惜,所有的一切也没有办法重新来过,可能是因为领导的不赏识。最终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实力,相信等到失去这名大将之后,领导又会觉得有些遗憾,但是很可惜一切都没有办法重新来过。

接下来秦国很快就会面临灭亡,可如果这位当将军没有死,那么必然也就会拥有着更好的一种优势,只是很可惜,就是因为不被认可,所以很快就会面临死亡,这本身也是让人觉得没有办法接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 为什么只有王翦能够善终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四大名将为啥只有王翦能善始善终?

为什么可以善终,首先和性格有关,是一个低调内敛的人,而且还会有着不贪功劳,始终踏实苦干的作风,还有一点就是比较懂得政治。就是因为懂得这一些,才能够真正的让自己在稳脚跟会拥有着比较好的一种效果。

低调内敛的性格

王翦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名将,能够有效实现统一天下的一种愿望,出生名门,在混到中年之后才登上历史舞台,这也说明性格里面有着一种普通的贵族子弟所没有的一些低廉性格。有人常说,性格有效决定命运,像这样的一种性格因此就能够获得一种非常不错的成功,而且也并不会让秦始皇猜忌,这才能够导致善终。

不贪功踏实苦干的作风

能够横扫六国,这也是在当前军事上前所未有的一种旷世奇功,可是他从来也没有把这些功劳放在自己的身上,反而还觉得这种功劳全部都是秦始皇的伟大,从这一点来看,很懂得把功劳让给一些更重要的人。他懂得踏踏实实的工作,虽然说曾经灭掉6个国家,但是这从来都不会贪图这种巨大的功劳,反而是想尽一切方法把这些荣耀全部都让给自己的顶头上司。这样的人必然就会受到顶头上司的喜欢,这就是一种不贪功不争权的行事作风,也同样是能够得到善终的一个重要原因。

懂政治

根据历史记载,秦国在扫除东方五国之后,也仅仅只是留下一个最大的地盘,也是非常富足的一个国家。有一次他说要灭掉楚国需要出动60兵马,这已经是秦国的最大家底,但是另外有一位将军则表示只需要20万人。秦始皇并没有采纳他的军事意见,接下来他就说自己的身体有病,从此之后不问军事不问朝政。其实这就是一个很懂得政治的人,也是秦始皇对于这一个经常性跟随着自己的人有了第1次的不信任,而这一点可能都是大家明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杜预跻身古今一流名将之列,竟不会骑马射箭?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杜预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关羽、张飞更为人所熟知,他不会骑马射箭也十分糟糕,却能够进入文庙和武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文武双全”的人,尤其在他的后人中,还有像杜甫、杜牧这样的人物,于是让人不禁想问,这样一个看起来与武将沾不上边的人物,究竟为何能成为与诸葛亮同样进入文武两庙的存在?

据《晋书》记载,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这个名将就是西晋的杜预,在灭吴战争中,吴人最恨杜预,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兵,常常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杜预有大脖子病,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看见长包的树,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

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当时的人曾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他特别喜欢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

司马昭执政期间,司马氏已经成为曹魏政权最大的政治集团,司马昭在掌握了执政权后,为了巩固、扩大统治基础,在任用贤良的前提下,也任用了许多宗族和亲戚,杜预因为是优秀的人才,所以也和羊祜、山涛等被司马昭重用。

公元263年五月,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杜预被委任为主力军统帅钟会的镇西将军府长史。魏军攻灭蜀汉,钟会联合蜀将姜维谋反,准备杀害同来的魏军将领,以割据益州。次年正月,钟会在实施计划时,被乱兵杀死。在这场变乱中,钟会的许多僚属丧生。他的同僚都遇害,杜预凭借智慧幸免于难。事后,因功被增封一千户。他同情邓艾的遭遇,应该是少数要求为邓艾伸冤的将领之一。

280年正月,杜预命令他的军队包围江陵。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不想在这里消耗时间和兵力,对它只是围而不歼。在切断了江陵和外部的联系之后,他立即调动一部分兵力向西进攻,夺取沿江的一些城池。一个漆黑的夜晚,杜预派遣几名得力的将领率领八百名精壮的士卒去偷袭江南的乐乡。

在向东进的同时,杜预还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地区,也就是现在广西、广东一带。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著,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后,杜预因功受封当阳县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户,其子杜耽也受封为亭侯,食邑千户,更赐八千匹绢,杜预继续镇守襄阳。他反对天下安定了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在任职期间,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把荆州军队的防卫重点集中到了对付当地少数民族方面。

公元285年初,杜预被征调到中央政府任司隶校尉,途中行至邓县,突然病故,终年六十三岁,司马炎甚为哀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成侯。

展开阅读全文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时期的名将是谁?

全文共 238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用太多笔墨去描绘张郃这个人物,对他的重视度自然也是很低的,然而在历史上,张郃却是引得整个蜀汉忌惮的人物。他最终归降曹操,让一向爱才的曹操欣喜不已,直称他是当世的韩信。那么,张郃究竟有多厉害?他是怎样打败诸葛亮的呢?

在冀中任丘一带,后汉三国时期诞生了一位有名的大将,如果袁绍听他的谋略,官渡之战曹操焉能以少胜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大败,就是因为曹叡以他为将,锉孔明之锐。蜀汉上下,自刘备、诸葛亮以下,皆忌惮此人。降曹之时,曹操喜称为“韩信归汉”,将他比做韩信;汉中之战刘备大胜,最遗憾的事是没有斩他之首;因为足智多谋,因他产生了一个成语;最后战死沙场,不是因为他轻兵躁进,而是因为上司妒嫉其能,借刀杀人。

他就是一代名将张郃。

张郃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小看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张郃,文武双全,曹魏国之柱石。张郃初保韩馥,后投袁绍,最后保了曹操,得其明主。古时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并非张郃不忠于主,而是事出有因。韩馥本是袁氏门生,却与袁绍屡有龃龉,兼性情怯懦,是个庸才,当袁绍图其冀州之时,举州降之,所以张郃随韩馥归降袁绍。

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本来袁绍兵多将广,战胜曹操的机率很大,但袁绍本非英雄,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张郃世之英难,在他部下却成了“狗熊”,曹操率兵攻击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张郃建议袁绍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淳于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如果袁绍派张郃去救乌巢,官渡之战的胜败,非常有可能改写,但谋士郭图却建议攻打曹操营寨,围魏救赵。张郃反驳说:“曹公的营盘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也就要当俘虏了”,袁绍这个人,关键时刻不听名将之言,却听庸士蠢计,结果乌巢失守,曹营未下,袁绍大败。最可气的是,郭图之计失策,反在袁绍面前诬陷张郃出言不逊,按袁绍亲小人、远贤臣的脾气,张郃怕袁绍不赏其功,反追其过,不得已才投降曹操。

事实证明,曹操才是张郃命中的明主。曹操见张郃来投,喜出望外,称他的投降是“微子去殷,韩信归汉”,曹操素以识人用人著称,爱才如命,他岂不知张郃的份量?立封他为偏将军、都亭侯,张郃感曹操的知遇之恩,随曹氏三代出战,冲锋陷战,锐不可挡,攻邺城、打袁谭、扫乌桓、伐管承、讨陈兰、平渭南、战马超、降杨秋、抗蜀汉、抵孙吴,各个战役都出现了张郃的身影,而且屡战屡胜,堪称曹操阵营的“常胜将军”。刘备与夏侯渊决战定军山,用法正之谋,蜀汉名将黄忠刀斩夏侯渊,主帅阵亡,张郃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临阵为帅,在刘备的强大压力下一直支持到曹操来援,被魏国军师和名将郭淮称之“国之名将”。

张郃一生最大的辉煌,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魏明帝曹叡命令总督各路军马,迎战诸葛亮于街亭。电视剧中许多情节是演义出来的,司马懿并不在前线,自然更没有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空城计之说。张郃的直接敌手是诸葛亮最欣赏的参军马谡,此人曾献“攻心计”帮助诸葛亮平定西南蛮族孟获,曾献“离间计”成功离间魏明帝曹叡和司马懿的关系,致司马懿被贬,可谓足智多谋。

而且此次战役,诸葛亮势在必得,魏地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不战而降蜀汉,关中震动,从士气上诸葛亮占了先机。但张郃并未被诸葛亮和马谡的“强大”吓倒,率兵来到街亭时,发现马谡的军营建在了山上,于是率军围山,截断蜀汉军队水源。马谡军马无水可饮,军心大乱,并未象马谡设想的那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张郃完胜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锐气。

历史上真实的张郃,足智多谋,上至刘备、诸葛亮,下至蜀汉其他将领,无不忌惮他。可谓曹魏的钢铁长城。南朝刘宋时代的著名大将王弘曾称“昔魏朝酷重张郃,谓不可一日无之”。黄忠刀斩夏侯渊时,刘备不无遗憾的说,斩了夏侯渊有什么用,要杀就杀张郃。可见刘备是多么盼着张郃这个劲敌死亡。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原,对陈仓发动猛烈进攻,曹叡倚重张郃,派遣三万士兵以及武卫、虎贲两营的勇士护卫张郃,令其陈仓拒敌,并亲自设酒宴为其饯行。

临行曹叡不无担心地问张郃:“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张郃回答曹叡说:“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屈指计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这就是成语“屈指可数”的由来。事实果然按张郃所料,张郃昼夜兼程赶到前线,诸葛亮因为粮草不继已经退兵。张郃料敌先机,令曹叡大为惊叹,诏令其回师京城,加封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虽勇而有谋,但就象诸葛亮也会打败仗一样,张郃也会打败仗。他一生两次败仗,第一次败给了张飞,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并不是勇而无谋之人,而是和张郃一样有勇有谋的三国一流战将,会绘画,善书法,用计败过曹操,擒过严颜。此次与张郃交战,可谓名将之间的对决。此战在历史上被称为宕渠之战,二张相拒五十余日,不分上下,后张飞设计将张郃引到瓦口关,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故大败。

这是张郃人生中最遗憾的一次失败。因为战败了名将张郃,张飞因此扬名;张郃第二次败仗,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本来张郃正是诸葛亮敌手,但此次拒敌诸葛亮,却是司马懿的主帅,张郃副之。司马懿嫉妒张郃的功劳,意欲借刀杀人,除去朝廷的竟争对手,故意让张郃追击败退的诸葛亮,张郃不得不服从命令,在木门谷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战死沙场。

张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抗拒诸葛亮,并不像演义所说,都是司马懿的功劳。曹魏阵营名将太多了,单单一个司马懿岂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张郃是与徐晃齐名的战将,谋略胆识仅次于张辽,前几次诸葛亮北伐失败,“祁山之役,悍拒诸葛,皆郃、真之功”,魏明帝曹叡也曾称赞过张郃的功劳:“贼亮以巴蜀之众,当虓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可惜的是,一代名将,死于阴谋之手。死后谥号“壮侯”。何谓壮?大概是说张郃征战一生,最后马革裹尸,壮烈牺牲的意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白起为什么是战国名将之首?白起成名之战介绍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白起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也是秦国能完成统一的最大功臣。白起凭借在长平之战全歼赵国40多万人而成名,这一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完全不留活口。当时白起就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在长平之战上秦军一直无法突破廉颇布置的防线,但是赵括当了指挥以后由防守转成了进攻,这个时候白起的计谋就起成效了。

白起的大名大家都知道,有着“杀神”的称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这都是后话。在此战之前,白起刚刚攻占了韩国的重镇新城,官职也才刚从略带名誉性质的“左庶长”升为有实际统兵权的“左更”,在六国人眼里,这位年轻将领的名声,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可怕。

白起,用兵如神,是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一生征战的37年,白起从未失败过。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纷争不断,强者才能生存。其中大战者当属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此战后有40万赵军投降秦国,最后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龁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这是白起自己说的。可见白起自己也觉得虽然此战灭了赵国40万的主力军,自己也消耗掉了30万的秦国精锐。

展开阅读全文

蜀国最令人惋惜的名将,诸葛亮如果听从他的计策,北伐也许不会失败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蜀国武将,大家可能最先联想到了就是“五虎上将”的威名,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其实蜀国还有一名将,虽然没有位列五虎,但是英勇过人,熟知兵法,他就是蜀国大将魏延。说起魏延,不可不提到他北伐时的献策“子午谷奇谋”,当初要是诸葛亮听从了他计策,北伐也许不会失败,历史可能将会重写。

虽然演义中说他有反骨,最终被诸葛亮锦囊妙计诛杀,但是史书上也确实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被讨伐杀死,可怜蜀汉中期的支柱大将就这样背负着骂名死去,着实让人感觉可惜,就让我们来了解魏延的一生。

魏延本是荆州刺史刘表的麾下大将,本人生的威猛雄壮,而且面如重枣,身长八尺,飘有美髯,很像关公的一个人,善使大刀,武艺精通,可惜刘表这个人只懂得怜惜保护人才,却不能将人才归为己用,所以魏延得不到重用,他被分配给长沙郡太守韩玄,在韩玄的手下当一名领军。

而演义上则是在刘备兵败长坂坡投襄阳时候,蔡瑁刘琮不肯开城门接纳刘备军以及相随的十余万百姓,这个时候魏延带着一支军马杀出,砍死守门士卒,带领刘备进城。

虽然魏延被文聘率兵阻挡了,但可见那时候魏延早已仰慕刘备,在刘备落难之时愿意起兵拼死相助。无奈的是刘备不可入襄阳只能逃亡江夏,刘备日后感叹魏延对自己的相助之情。因此在赤壁之战收取荆州四郡后,刘备得到魏延后便开始重用他,从进攻四川刘璋、北上夺取汉中,魏延都立下不少功劳。

在获取汉中后,决定由谁来守卫汉中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会是张飞,而张飞也觉得会是自己。但令大家震惊的是,刘备却亲自点名魏延镇守汉中,当问到如果曹军来进攻的时候。魏延答复“如果曹操倾全国之兵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个偏将率十万大军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也不枉刘备的信任与提拔。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理国家,在平定南蛮之后,便计划整顿大军北伐曹魏,继承刘备遗志兴复汉室。魏延作为镇守汉中多年的大将,肯定熟知地理形势,因而献策子午谷进兵策略,这可是极有可能获得最大战果甚至扭转乾坤的的谋略,可惜诸葛亮未采纳,以致于六出祁山最终病死五丈原。

而魏延也因为同杨仪不和,不愿屈居杨仪手下,想独自领军继续北伐。可惜最终被杨仪等人设计诛杀,三族也被灭,下场落得非常凄惨,实在令人痛心。在九泉之下,魏延如果见到诸葛亮与刘备,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同为秦国名将,为什么白起和王翦的结局大不相同?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想必很多人曾经听说过“战国四大名将”的名号,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相当有名的将领。这四个人中,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将领,他们虽然时代并不相同,却都是秦国一统天下路上的非常强大的助力,没有他们,秦国的统一可以说可能还会延期。但是,这样两位大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甚至在四大名将里面,只有王翦一个人获得善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君主的大将,精通军事指挥,知地理晓天文,是他能够受到君主赏识重用的根本,但是不懂君主心理,只专注于打仗是他悲剧的根源,作为秦国开疆扩土,战功卓著的两位大将,白起和王翦就是这样一组鲜明的对比。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显赫的将军,在战国四大名将的排行中,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首位。他的一生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到被封武安君,大大小小70余战从无败绩,在当时的山东六国可谓威名远扬,六国将士听到白起的名字都胆寒,为何他们对白起如何惧怕?因为白起有一个外号“人屠”。

秦昭王十四年,白起与韩魏联军大战在伊阙,此次战役白起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这是白起军事生涯中残酷屠杀的开端。秦昭王四十四年,开始了长平之战的序幕,此次战役斩首俘虏达四十五万,赵国人举国震惊。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奖励军功,在战斗中谁砍杀敌人头颅的数量越多,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赏赐。白起出生在老秦人的祖居之地郿县,这里是商鞅变法最开始实施的地方,也是法令贯彻实施最彻底的地方,因此白起战争中的斩首观念应该和这个有关系,可以说白起的武安君是累累的士兵白骨堆起来的,正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白起的战功在秦国无人可及,当臣子功高震主的时候,危险也就来了,这时候最好选择隐退,方能存一世英名。然而白起在秦王攻取上党郡的问题上提出不同意见,结果秦王没有采纳,这年九月秦国派遣王陵攻打邯郸,但是进攻不利,于是秦国又派兵增援王陵,仍旧无法攻打下来,还损失严重。秦王想到了白起,希望白起出战收拾局面,但是白起抱怨秦王当初不听自己的建议,坚持不出战。秦王派范睢去请武安君,武安君因此称病推辞。白起不仅公然对抗君主,还发牢骚说:“秦王不听自己的计谋,现在如何了?”

秦王很是愤怒,将武安君贬为士卒,迁到阴密。这下白起傻眼了,任凭自己战功卓著,秦王还是敢这样对自己,白起真的是气病了。但是秦王派遣使者告诉白起不能留在咸阳,武安君不得已离开了,走出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身为君王心中很是不放心,因此在与丞相范睢等群臣商议过后,赐给了白起一把剑,让白起自杀了,可怜一代名将就这样凋零了。

一生戎马,立战功无数,本可极享尊荣,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因居功而自傲,目中无君主之威。在这点上王翦比白起做的要好。

王翦从小就喜欢兵书,军事,在打仗上很有天分,他生逢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时代,英雄逢时尽显才华。秦始皇十一年,王翦率军攻取了赵国的阏与,夺取了赵国九座城池。一年多以后,王翦攻下了赵国,赵王投降。第二年,王翦攻打燕国,击溃燕军,燕王公孙喜逃到了辽东。王翦的儿子也是一名战将,他的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打败楚国军队。可谓一门功勋。

王翦帮助秦国攻灭了赵燕两国,然而在攻打楚国的兵力问题上与秦始皇发生分歧,王翦聪明的选择隐退。后来攻楚失败,秦始皇不得已请王老将军出山。然而王翦在出征之前向秦王索要了大量的田宅园池,甚至在走到中途之后还派人向秦王索要这些东西,这让很多人看不起他,但是王翦告诉下属说:“王上将秦国几乎全部大军交给我,怎么可能会没有疑心呢?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消除君王的怀疑啊!”

作为古代君主的臣子或者大将,搞不清楚君王心里所想,功劳越大,危险越大。而那些摸清君王心思,无尺寸之功的虽然可以位极人臣,但是总免不了覆亡。只有像王翦这样的,既有功劳,又不自傲,懂得君王之所想,方可保全荣誉和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盘点四位三国中最令人惋惜的名将,蜀国独占三位!

全文共 137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英雄辈出,在那个共逐天下的乱世,无数名将脱颖而出,在当时的时代舞台上活跃着,让我们看到起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几位名将,都是三国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只可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身死志消,让人好不惋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几位传世名将璀璨而又悲叹的一生吧。

要说三国时期死得最可惜的名将,初步观之,本人觉得有4位名将,死得非常的可惜!首先,关羽定然上榜,而张飞就落榜了,因为张三爷的性格问题,早晚会出事!就像刘备所预期的一样!不过对于关羽来说就不一样了,关羽不仅是三国名将,而且因为他的忠义,被世人尊奉为“武圣”,关羽早年间与张飞,刘备一起在桃园结义,后来刘备得到荆州之后,便交给关羽镇守。

荆州可以说是刘备基业之根本,因此他必须得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护卫,而此人正是武圣关羽。在关羽镇守期间,一直是勤勤恳恳,为刘备操练兵马,直接219年之时,刘备称汉中王,此时关羽手中已然有数万精锐,他也不甘寂寞,于是向曹仁发动进攻,虽然起初大胜,不过后来,却中了魏吴联盟之围,最终兵败,身死!

关羽的死,对刘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刘备不仅损失一良将,而且还丢掉了便利的用武之地,这让刘备以后出兵是大费周张,倘若荆州不失,刘备攻打孙权之时,根本不用如此麻烦,直接在荆州调用军粮就够了,如此一来,至少节约1个月时间!当然了,对对于进攻曹魏,倘若关羽不死也可与刘备遥相呼应,单从气势上便可压倒曹魏!不过这一切,都从关羽的阵亡而破灭!关羽的死,堪称是三国死得最可惜的名将之一,不过要论排名,他仅仅排在第3位。

排名第4位的也是蜀中名将,他不仅死得没有价值,而且家族都被蜀国所灭,此人便是镇远将军魏延,对于魏延世人皆认为他有谋反之心,其实则不然,当年陈寿在《三国志》中明确写到,魏延追击蜀军,单纯只是为了报复杨仪,并非真正谋反!只不过,魏延的做法确实是有些过激了,魏延对于蜀汉的功劳,也是相当大的,他在世期间帮助刘备镇守汉中,将近10年之久,在职期间从未出现任何问题。而且在孔明北伐期间又屡次建功!只不过最终却死在了蜀人之手,实为可惜也!

排名第二位的乃是蜀中大将军姜维,对于姜维的故事,其实不用多说,他是诸葛丞相亲自指定的军事传人,其用兵手法一流,智谋一绝,用兵也是非常之灵活!在丞相去世之后,他的才能开始得到展现!他一生九伐中原,总共胜5次!也是因为如此傲的人成绩,让曹魏司马昭是恨透了他!把他当作是生平之仇人!不过,最终因为实力悬殊,蜀中兵败,后来邓艾偷渡阴平,后主无奈投降,姜维也只得投降,后来姜维策反钟会,不过消息被泄露,钟会军中发生兵变,姜维与钟会双双死于兵变之中!惜哉惜哉…

排名第一位的乃是曹魏名将,同时他也是姜维的敌人,甚至可以这样说,因为他的存在,让蜀将姜维开始怀疑人生,此人便是邓艾,邓艾虽然名动三国,但又有几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口吃患者,曾经因为口吃被人嫌弃,甚至连重要官位都不要他当。后期姜维北伐遇到了最大敌手就是这个邓艾,特别是姜维在最后一次北伐之后,蜀军是彻底被邓艾打败,姜维也不得不认怂于邓艾,从此由主动进攻变为防守!而姜维的北伐生涯也彻底被邓艾打得失去了信心!不过邓艾最终却遭到了司马昭的猜忌,同样死于自己人手中,冤啊!邓艾若不死,三国一统时间或可提前数年!

参考:《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傅恒”这个人物,在热播剧《延禧攻略》当中也是很引人注目了,虽然在此之前可能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但是通过一部电视剧,却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去认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真实的傅恒自然与电视剧当中会有出入,毕竟影视作品总是会有所改编。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清朝名将傅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与影视剧有多大的差别?

富察·傅恒是乾隆帝的小舅子(其姐为乾隆帝最爱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其姐为汉武帝最爱的皇后卫子夫),两人与皇帝的亲属关系、升职速度、能力、战功和为人处世作风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相似之处。

傅恒算得上乾隆朝最炽手可热的红人,当年他比和珅更受乾隆帝的宠信,不过在现代影视剧中,傅恒这个人物形象很显低调。虽然乾隆帝晚年很纵容和珅,才养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巨贪大蠹,但说到宠信和器重,和珅跟乾隆朝前期的傅恒没法比。乾隆帝效仿汉代云台二十八将、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举,在紫光阁陈列百名功臣像,傅恒赫然列居首位。

傅恒年少时,因为姐姐的关系,可谓平步青云,从普通侍卫屡次拔擢,二十六岁就进入大清的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处;三十岁时,已经出任首席军机大臣,晋封一等忠勇公。不过,傅恒并非尸位素餐的皇亲国戚,相反,他是一个文武兼备,很有政治能力和军事眼光的人。

乾隆帝在位的六十多年(包括太上皇时期),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间较长有三人,初期是雍正朝的老臣鄂尔泰,在任十一年;后期是阿桂,在任十八年;而中期是任职时间最久的傅恒,在任二十二年;至于和珅,在这个职位上只是打酱油的。

傅恒在军机处兢兢业业,又因为姐姐的关系,他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尽力避嫌,从不独断专行。最初军机处大臣不能同时入见皇帝,等傅恒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后,自谦识见不广,请求各位军机大臣与他一同入见;别的军机大臣领旨后,都是独自起草谕旨,而傅恒却总是叫上军机处的其他官员一起拟稿,谨慎而谦下;乾隆帝很倚重傅恒,经常在晚膳后单独咨询傅恒的意见,当时人们称之为“晚面”。傅恒的这些做法,都开军机处先河,此后形成惯例,深受同僚敬重。

傅恒不但是一代能臣,还是一代名将,乾隆帝号称的“十全武功”,其中平定准噶尔、扫金川、降缅甸,多半是傅恒的功劳,另外靖台湾、降廓尔喀又是傅恒之子的功劳。

乾隆十一年(1746年),金川土司叛乱。清朝先后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去平定,接连受挫,张广泗、讷亲被处死。傅恒临危受命,乾隆帝在重华宫为他设宴饯行,并亲自告祭先祖,派皇子和大学士为傅恒送行。傅恒从京城领兵赶往四川大渡河金川,当时正值隆冬,山高路远,冰天雪地,途经天赦山时,因大雪封山路险,他与士兵步行七十里,艰难可想而知。在傅恒的激烈攻势下,大金川土司投降,历时两年的金川之役宣布告捷。

在这场战役中,傅恒因功封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忠勇公。后两者不用多说,保和殿大学士也极为荣耀,是诸殿阁大学士之首。因傅恒之功,乾隆帝此后再没有授予任何人保和殿大学士,由于该职长期空缺,成为惯例,后终清之世,不再授人,傅恒成为清朝最后一个保和殿大学士。

后来,平定准噶尔内乱,抵御缅甸侵扰西南边陲,傅恒都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还因清缅之战一病不起。乾隆帝称傅恒为“社稷臣”,傅恒的确实至名归。而他去世时,后来混的风生水起的和珅,刚刚科举名落孙山。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评价唐初名将阿史那·社尔?

全文共 291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唐朝的名将其实真的还是挺多的,但是我们今天不说这些有名气的我们要说说唐朝初年的名将了,话说在唐初有这样一位叫“阿史那·社尔”的名将了,听到这个名字的是不是感觉很奇怪啊,这怎么像一个外国人呢?那么这个叫什么“阿史那·社尔”的人到底是谁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

唐初有三大外族将领,分别是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与执失思力。契苾何力与执失思力我都写过了,今天说说阿史那社尔。

1.不爱钱财的突厥首领,自立为“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是北突厥(或称东突厥)的传奇英雄。他是处罗可汗的次子,年少时便以智勇双全而闻名。后被授予“拓设”,即大将军,分管铁勒族的同罗、回纥等部落。在担任“拓设”的十年间,没有为自己敛过钱,有人对他说:“您是拓设,手头上却一点也不宽裕,还比不上普通人家。”阿史那社尔说:“部落富有,我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各部落首领对他又是敬畏,又是爱戴。阿史那社尔富有人格魅力,在蛮族部落中,他实在是属于异端的类型。

颉利可汗频频对外用兵,阿史那社尔多次劝谏,可汗不听,最终众叛亲离,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相继反叛。颉利可汗对阿史那社尔相当不喜欢,派他与其他三位大将率兵攻打薛延陀,阿史那社尔吃了败仗,被贬去驻守西部偏远的可汗浮图城,任务是防御西突厥汗国。

北突厥汗国灭亡后,阿史那社尔以可汗浮图城为自己的军事基地,大力扩张实力。正巧当时西突厥汗国也出现动荡,他便率军攻打,占领西突厥约一半的土地。此时阿史那社尔拥有十万大军,他自称为“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实力雄厚,如果他继续向西扩张,很可能吞并整个西突厥,也足以称雄一方。但他是一名真正的武士,对于地位、富贵、权力等世人追逐的目标看得非常淡。对他来说,武士真正的精神是荣誉,他不为土地而战,不为利益而战,他为荣誉而战。

2.征讨薛延陀,失败后投降大唐帝国

在阿史那社尔眼中,导致突厥衰败的罪魁祸首就是背叛者薛延陀,他决心武力征讨薛延陀国。其部众纷纷劝说他:“现在我们刚得到西部的土地,如果攻打薛延陀失败,西突厥势必会夺回我们占领的地盘。”阿史那社尔不听,对部将们说:“如果讨伐薛延陀失败,我虽死无憾。”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阿史那社尔率五万骑兵对薛延陀汗国宣战。

此时薛延陀在据有漠北之地,周边部落都前来归附,拥有二十万大军,远远超过阿史那社尔。与薛延陀汗国交战一百多日后,阿史那社尔终于战败。由于他挥师东向,西突厥大举反扑,阿史那社尔的地盘损失殆尽,在可汗浮图城也没有立足之地。他仅剩下一万多人的兵力,无奈之下,于636年初(贞观十年)向大唐帝国投降。

唐太宗大喜,他认为阿史那社尔是忠勇之士,是英雄,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将其部众安置在灵州以北的地区,阿史那社尔则留在长安。为了表示对阿史那社尔的信任,唐太宗将其妹南阳长公主嫁给阿史那社尔,结为亲家。从此,阿史那社尔成为大唐帝国的一名将领。

3.高昌之战、辽东之战、薛延陀之战

贞观十四年(公元639年),唐太宗发动高昌之战。阿史那社尔随同交河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副总管薛万均出西域。此役唐军大获全胜,平定高昌。

然而,攻破高昌后,唐军的纪律极其恶劣。侯君集纵兵大掠,他自己先捞足油水,把高昌王宫中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部下个个也大肆掠夺,暴行累累。大总管侯君集如此,副大总管薛万均也好不到哪去,强奸高昌妇女。可以说,他们的表现令唐军蒙羞。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此人便是阿史那社尔,他以未奉诏为由,秋毫不取。后来朝廷诏令封赏,阿史那社尔只接受一些最差、最次的赏物。他一生清廉,视金钱如粪土,在这点上,没有人比得上他。对于阿史那社尔高尚的道德,唐太宗极为欣赏,赐他宝刀锦缎,封为毕国公。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阿史那社尔追随唐太宗征辽东,在战斗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被流矢所伤,他拔箭裹创再战,率所部大破高丽兵团。

一年后(公元646年),唐太宗任命李道宗、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与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薛万彻、张俭等共同北伐薛延陀。在唐军凌厉的攻势下,薛延陀最终覆灭。

阿史那社尔在历次战争中展现其作为一名武士的风范,视金钱如粪土,视荣誉如生命,勇猛而善战,唐太宗对他刮目相看。在接下来的龟兹之战中,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远征军最高统帅,这是对这位外族将领无与伦比的信任。

4.远征龟兹的最高统帅

大唐帝国将星闪耀,作为一个中原政权,不乏战功卓著的汉将,而唐太宗李世民却把远征龟兹的重任交给外族将领阿史那社尔,这本身就是无上的荣誉。这里除了信任之外,还因为阿史那社尔对西域十分熟悉了解。

龟兹之战,统帅是阿史那社尔,副统帅为契苾何力,两人均是蕃将,而远征军的主力,也多由归降的游牧部落骑兵所构成。荣誉的同时是巨大的责任,阿史那社尔不能输掉这场战争,否则岂非辜负唐太宗的知遇之恩么?

公元648年,阿史那社尔以十万之众大兵压境,先解决掉处月、处密两个西突厥部落,然后借道焉耆国,出其不意地进入龟兹国的北部,兵分五路发起进攻。龟兹王布失毕备战不足,先败于多褐城,后主动放弃首都伊逻卢城(新疆库车),退守六百里外的拔换城(新疆阿克苏)。

拔换城的城池坚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苏海政、薛万备久攻不下。阿史那社尔留下安西都护郭孝恪驻守伊逻卢城,亲率大军驰援苏海政与薛万备。经过四十天艰难的围攻战,阿史那社尔终于攻破拔换城,龟兹国王布失毕被唐军生擒,其余的将士放下武器,全体投降。

然而,此时后院起火。龟兹国相那利在西突厥的支持下,拼凑一万人马,杀回首都伊逻卢城。守备伊逻卢城的郭孝恪虽是名将,但生活作风不好,在城里收刮不少宝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完全没有戒备,结果杀得措手不及,命丧黄泉。

郭孝恪曾派人送珍宝给阿史那社尔,阿史那社尔一样也没有接受。唐太宗后来评论说:“阿史那社尔与郭孝恪二人的优劣,从他们的生活作风就可以区分开来了。如今郭孝恪被寇虏所杀,真是咎由自取。”

很快唐军大举发攻,那利的一万人马,战死八千,自己也沦为俘虏。此时龟兹主力虽被歼灭,仍有许多城堡负隅顽抗,阿史那社尔决定采取招抚的手段,劝降龟兹诸城,在他晓以利害之下,前来归降者有七十余座城堡(《资治通鉴》作七百余座,这里从《新唐书》“阿史那社尔”传)。至此,讨伐龟兹的战争宣布胜利结束。

唐王朝对龟兹的战争,略似于汉武帝时代的大宛战争,西域诸国无不震动。它表明西域虽然远离中原,但仍在大唐的打击范围之内。经此一役,大唐帝国基本上掌控塔里木盆木,打通中亚的通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事。踌躇满志的阿史那社尔在龟兹国立下一块大石碑,纪录下远征军的赫赫武功,然后班师回朝。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为报唐太宗知遇之恩,阿史那社尔请求殉葬,然而唐太宗早有料及,留下遗言,不准许殉葬。六年后,阿史那社尔去世。

阿史那社尔与契苾何力一样,对大唐帝国竭忠尽力,为贞观时代之双星。阿史那社尔参加过高昌之战、辽东之战、平薛延陀之战,而其军事生涯代表作则是龟兹之战,作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全权指挥一场大战役,证明其非凡的军事才能。然而,最令我欣赏的则是他完美的武士人格,无可指摘的品行;他爱惜名誉,轻视金钱,他的信念简单、坚定、执着;千古之下,又有几人能在巨大诱惑面前,真正做到严以律己、洁以守身呢?

展开阅读全文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抗倭名将,一说起这个,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的确,戚继光一直都是以抗击倭寇而闻名,倭寇骚扰侵略东南沿海,正是因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才能够基本平息这些祸乱。不过,戚继光也并非是只有抗倭这一项成就,那么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一些怎样的,与抗倭一样值得闻名后人敬仰而记住的成就呢?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以抗倭闻名于世,可谓彪炳史册。尤其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当代影视作品等影响,一提到戚继光,就会想到他驰骋海疆,肃清倭患,以至于他的其他成就被忽略。戚继光于1553年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倭寇,逐渐得到重用,直至1585年受到弹劾罢归,出仕三十余年,跨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对明代的军事贡献可以说不逊色于明初开国功臣。

自仙游、南奥战后,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此间所创战阵,著作等成就暂且不表。1568年,为了对抗北边蒙古鞑靼部等,穆宗任命戚继光往蓟镇总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当时面临的边患主要有蒙古鞑靼、土蛮和朵颜、泰宁、富余三卫。对于蒙古鞑靼来说,前有庚戍之变,大明满朝文武,北方百姓可谓谈之色变。但是因为合议互市,前者次数上相对较少,可一旦入侵,往往规模很大。而朵颜三卫时叛时服,常依附鞑靼掠边。土蛮则是“惯犯”。

戚继光根据边境实际情况,提出“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的边防战略。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措施:

建立车步骑营,用车战之法抵御骑兵;

更新武器装备,造新式火器虎蹲炮,三飞等;改边防的短刀为藤牌、狼筅,长枪长刀等;

修边墙建空心敌台,空心敌台类似民间看家楼,台内中空以保护士兵储存军备,四面有窗以便使用火器和弓箭,上层另建一小楼和垛口增加了火力点,有效抵御了骑兵的攻击。

戚继光镇守边境效果是显著的,镇守蓟州后,多次击退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等人和土蛮的进犯。至1575年神宗时,活捉长秃,降服董狐狸,彻底收服了朵颜三部。巡抚王一鹤等赞曰:“丑虏既叛而复归,足微制驭之长策;部伍转弱而为强,尤见节练之成效”。

俺答联合土蛮于1570年大举犯边,号称大军三十万。但是因为蓟镇早有警备,守卫森严,只好无奈退兵。后土蛮不甘,集众于1575年号称要夺山海关,但摄于戚继光威名,很快便退兵了。

蓟镇固若金汤,无懈可击,土蛮和鞑靼转而只能进犯辽东。而戚继光自信蓟镇守备周密,先后于1579年和1580年两次援辽帮助李成梁,共击退土蛮上十万人。

《明神宗实录》载:“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将戚继光在镇守北疆的功勋和海疆抗倭相提并论,可见戚继光驻守蓟镇成就之高。

边境稍宁,伴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戚继光也迎来了人生的落幕。1582年张居正死后很快受到清算,此前受到他大力支持的戚继光自然受到牵连,于1583年贬谪广东。时中秋之际,赴任途中,他曾作诗:

北去南来已白头,逢人莫话旧时愁。空馀庾岭关前月,犹照渔阳塞外秋。

虽多悲怨,但仍关心国事。1584年在广东期间,他重新校雠兵书,仍名《纪效新书》,将自己在北地驻守的经验总结,以供后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中作死名将有哪些?盘点历史上最会作死的名将

全文共 16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璀璨文化的古国,在这一期间出现了很多朝代和奇人异事。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咱们历史上的一些名将,而且是那些最会作死的名将。小编个人认为还是有挺多的,名将大都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一时大意可能就把自己“作死”了。张飞

历史上有一些名将,他们觉的自己很是有能力,偏偏去"作死"。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件事。刘备当时要攻打一座城池,因为当时刘备有张飞和赵云两人坐阵,这守城的人很是害怕。守城人当时没有办法,就在一位谋士的推荐之下,找了邢道荣。这刑道荣就夸下海口说,能凭借手里的斧头,让张飞、赵云这些人有去无回。

这刑道荣出战之后,便被张飞给拿下了。后来用苦肉计从诸葛亮手中逃脱,回到自己阵营还吹牛,说刘备还要把女儿嫁给他。好不容易逃脱他还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小命,还妄想杀赵云,最后被赵云给杀死了。

约翰-赛奇威克还有一个外国名将的故事,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在美国第六军司令约翰-赛奇威克将军带领下攻打南方军队,在他和格兰特将军见面之后,变带领军队和敌军对峙。于是,他便骑马在阵营周围巡视。就在当时,南方军队中有很多神枪手,他这边的士兵就很是紧张害怕。这些人都紧张到趴在地上。这时候,塞奇威克很是生气,就把自己的的愤怒大声说了出来,嫌弃士兵们胆小。谁知一颗子弹把他击倒了,他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赢荡

秦武王名赢荡,他这个人呢比较喜欢与别人比试,尤其是喜欢比武。在他23岁的时候到洛阳办事情,看到了当时在洛阳很有名的九鼎,结果非要上前去举一下,还想和孟说比赛,而他为了不输给孟说,所以想强行举起九鼎,在他强行举起九鼎后,诊疗下盘不稳,所以决定从手中脱落,砸在了自己的大腿上,不幸的是还伤及了腿上的动脉,因为当时是古代,那时候的医疗技术不是很发达,所以他在夜晚就气绝身亡了。可以说他真的很倒霉,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结果却因为举一个鼎死了。唐敬宗

唐敬宗这个人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爬山和打猎这些运动,按理说这些运动也无伤大雅,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他却要花样作死。他某天听到别人说,在皇城的的另外一边有座骊山,骊山的景色非常好,所以就想去看看,有老臣劝他不可以去,因为出皇城后不安全,而且那里不吉利,很多君王从那里回来以后就发生了不吉利的事情。但是他却不听劝解,一心想要去看骊山的景色,在打发走老臣以后,就自己带人悄悄去了骊山打猎,结果他在骊山游玩回来后就被宦官刘克明和苏佐鸣的同谋杀死了。华元——因为一碗羊肉汤而主帅战败被擒

华元是春秋时宋国名将,当时郑国和宋国打仗,宋国派大元帅华元率军迎战敌人,大战之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下令宰杀牛羊,犒劳将士们。三军上下都在大吃大喝的时候,有一人却暗暗生气,此人就是华元的车夫羊斟。不知道是华元粗心还是故意,他把车夫羊斟忘了,结果这位羊斟连一口羊肉汤都没喝上,他认为大元帅这是故意不给面子。

要知道,春秋时期打仗,靠的是车战,马拉战车互相冲击,车夫的地位非常重要,华元得罪车夫,不可谓不作死。结果到了两军战斗一打响,车夫羊斟就开始发挥自己的天赋了,他不听将令,赶着马车到处乱跑,哪里敌人多就到哪里去,直接把自家主帅的战车开到了郑军的阵地上去了,华元惊惶失措,问:“你这厮这是做什么?”

车夫羊斟得意洋洋说道:“昨天分羊肉,你说了算;今天开车,老子说了算!”项羽

项羽是历史第一武将,这个争议几乎是没有的,不过项羽不是一个合格的诸侯,这个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可是项羽呢?放着自己好好的武将不当,偏偏跑去当了诸侯,学着争霸天下去了,当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个想法很正常,不过当了诸侯最起码的知人善任这是不会错的吧。

项羽呢,偏偏就没有知人善任这个属性,范增多少条计策他都不用,就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可是武力能解决问题的话,还用谋士干什么,如果听了范增的话,鸿门宴杀了刘邦还有其他事吗?所以说项羽本来是武将去当诸侯就已经是走上了作死的道路,之后不能知人善任就更是作死了,最后败在刘邦手里死了也不奇怪。

展开阅读全文

张须陀为什么没算名将?为何不被历史重视?

全文共 229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人并不少,很多人随口也能说出来很多,不过历史上却还是有很多人,虽然在当时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在后世当中,却很少被人提及,因此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做过些什么,隋朝时期的张须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张须陀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名将,但是后世对他却是知之甚少,甚至并没有把他放在名将之列,可以说张须陀虽然厉害,但是却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和不重视的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翻看隋唐历史,在那个英雄名将如云如雨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人,却完全被历史埋没,这个人就是张须陀。隋末时期,可以说是张须陀一个人,撑住了隋朝那个即将倾覆的杨广朝廷,那个时候,放眼天下,无人可比。张须陀死后两年,杨广即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接着就灭亡了。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带着一群农民兵,长期以少击多,却战无不胜,护住了隋朝江山的名将,无论是正史演义,都不被人待见,原因是什么?综合了张须陀的生平来看,他不被历史待见的原因,大致有其三,其二古今适用;1、对杨广忠心

在隋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大隋朝廷要找出一个没有别样心思的,绝对忠诚杨广的,张须陀绝对是第一个。在杨广三征高丽期间,天下民不聊生,叛乱四起,而大隋朝廷内的高官显贵只是忙着争权夺利,讨好杨广,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有张须陀像个救火队员般,无怨无悔的为杨广的天下扫灭盗贼,护民济世。

相对其他如宇文化及,裴蕴等靠阿谀奉承,谋得高位的显贵来说,杨广对张须陀显得有点刻薄,张须陀早年在杨广的老子文帝时期,跟随史万岁去征讨羌族的叛乱时,便因战功被授仪同。后来又跟随杨素镇压汉王杨谅的反叛,积功加授了开府,开府仪同在隋朝文帝时期是四品的官禄,后来在杨广时期更是变为从一品。

但就这样的官禄,张须陀也只是做了个齐郡郡丞(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张须陀在任齐郡郡丞期间,剿灭盗贼无数,但官职一点没变,最后盗匪实在太多,一个齐郡郡丞管不过来,杨广才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还是杨广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更是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如果实算张须陀的功劳,不说上柱国大将军,随便领个将军在外带兵剿匪是绰绰有余的,但直到张须陀死,他的官位也就是五品,哪怕死后杨广也只追封他一个郡守的官职。但张须陀是怎样对杨广的?到他战死的那一刻,他还仰天叹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

就这样一个死忠杨广的人,在大唐谋夺了杨广的大隋江山后,当然不会对其大书特书,不让张须陀遗臭万年,已经是张须陀的幸运了。2、不善交际

隋书中说张须陀性格刚烈,也就是说张须陀是个刚正的有原则的人,在隋末那个小人遍野的时期,可想而知这样的性格能有什么好的下场。从张须陀强要开仓放粮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张须陀不是一个懂得为官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杨广朝廷,如果不是杨广需要他帮忙剿匪,估计张须陀早被朝中的权贵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杨广虽然对张须陀刻薄,但某种程度上也对张须陀作出了保护,比如杨广叫人画了张须陀的画像传递入朝,这样就让那些权贵知道,张须陀是我杨广罩的,这也是张须陀能一直平安无事的原因。不过也因为这样,张须陀更容易惹人嫉妒,不善交际加上惹人嫉妒,这才是他官职一直不得提升的主因。

在隋末,张须陀估计除了和百姓亲近外,也就只有和杨广认识了,还是几年没见一面的那种认识。这样一个远离交际圈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对他感冒,而且在那些权贵眼里,张须陀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谁会放下身段赶去巴结亲近他。为什么很多隋朝的显贵,在隋亡后仍然可以在大唐朝廷混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做人的魅力了。

所以张须陀的交际能力,注定了他默默无闻的结果,在上流的圈子里,没谁愿意谈论这么一个无趣的人物,张须陀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某些名将那样,获得什么死后殊荣的名声了。3、屠杀“义军”

这点更是致命,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站在正义的一方,推翻腐朽隋朝的大唐来说,张须陀对隋朝的忠诚无疑是反面的教材。和大唐同阵营的各路“义军”,可是被这个张须陀杀了无数,张须陀自然是屠杀“义军”的刽子手。

张须陀到底沾染了多少“义军”的血债呢?

从杨广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聚众叛乱开始,张须陀便剿灭了王薄的几万人,后来王薄联合孙宣雅、郝孝德聚集了十余万人,又被张须陀一战下来剿杀过半。随后裴长才、石子河聚众两万攻打历城,张须陀督军击败之,杀敌万余。大业九年,北海人郭方预聚众三万,与秦君弘等围攻北海,张须陀率领精兵闪电突袭,歼敌数万人。

当时齐郡左孝友带十余万人起兵反隋,被张须陀以“八风营”逼降,但左孝友部将解象等人流亡野外,拥众数万,后被张须陀一一剿灭。大业十年,又有卢明月率众十数万叛乱,张须陀以一万军击溃叛军,杀敌无数,卢明月仅余数百骑逃脱。张须陀在数年间还击溃剿灭无数的小匪小盗,如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在死之前与大敌瓦岗交战三十多次,无一败绩。

以张须陀的战绩来看,他击溃击杀的“义军”没百万也有好几十万,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义军屠夫”,难怪在张须陀死后,翟让等人想将他挫骨扬灰了,还想有什么好的身后名声?

并且在张须陀死后,天下“义军”可都是惊喜诺狂,纷纷扶额庆祝,好像天下一下子太平了一样。李渊起兵之初,为了招抚民心,历数杨广的罪状,连带杨广的走狗都在罪责之内,张须陀作为杨广的死忠,自然是无法幸免的,还好张须陀受齐郡百姓爱戴,才没遗臭万年。

综上几点,对于张须陀这样一个死忠杨广,不善交际,并且满手血债的“刽子手”,不被历史待见也就顺理成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赵奢为什么姓马 赵奢为何不是名将

全文共 2961 字

+ 加入清单

赵奢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赵括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换掉廉颇的那个小将,而赵奢就是赵括的父亲。但很多人可能意想不到的是,赵奢在后世竟然有一个后人,就是马超。这就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了,赵奢明明姓赵,为什么他的后人却姓马了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赵奢为何会成为的马姓始祖

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城西,列阵大喊大擂,武安城内的屋瓦都为之震动。赵军中一个军吏忍不住提议急救武安,被赵奢立即斩首。看不清形势,乱出主意,正好梳理反面的榜样。

赵奢军坚守二十八天不动,反倒增修营垒。秦国一个间谍潜入赵军,赵奢佯装不知,用好吃好喝招待他。间谍回去报告秦军大将,秦军大将十分高兴地说:“援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按兵不动,还增修营垒,阏与一定不是赵国的了!”这是反间计。

赵奢放走间谍以后,下令部队卷起盔甲悄声前进,一天一夜便到了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修起营垒。秦国军队听说后,披甲前往迎敌。这是暗度陈仓。

赵奢军中有个军士许历要求提出军事建议,赵奢便召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军会到这里,他们来势盛气凌人。赵将军你一定要集中兵力排出战阵对付,不然必败。”赵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许历以自己违反了军纪,请处死刑,赵奢忙说:“且慢,现在是邯郸那次军令以后的事了。”许历便再次提出建议说:“先占领北山的人必胜,后到的必败。”赵奢点头称是,立即派出一万人前去北山,秦军后到,争夺北山无法攻上。

于是,赵奢指挥全军猛击秦国军队,秦军大败,撤去对阏与的包围,退兵而还。

赵惠文王赐给因有大功的赵奢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由于赵奢受封"马服君"。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是马姓的重要来源。2、赵奢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

在战国时期,提到纸上谈兵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赵括。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所以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成为赵军主帅之后,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赵括的纸上谈兵,最终让赵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成为赵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不过,对于赵括的父亲赵奢,却曾经击败过秦国大军。那么,问题来了,赵括的父亲赵奢,曾重创秦国大军,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呢?

就战国四大名将来说,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对于赵括的父亲赵奢来说,之所以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也即和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并列,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一方面,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基本上都是戎马一生的武将,但是,就赵奢来说,之前一直是一位文臣,其指挥阏与之战,重创秦军,主要还是临危受命。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60余岁。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郡的郡守。换而言之,赵奢原先是治理一方的文臣,而不是南征北战的武将。

虽然曾经在燕国担任郡守,不过,赵奢还是回到了赵国,成为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铁面无私,甚至杀了平原君赵奢的官家。对此,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以泄愤。不过,赵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仅没有被平原君赵胜杀死,反而获得了他的的认可和器重。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而这,无疑是赵国成为战国时期强国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来说,就赵奢之前的官职来说,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一职。

如果事情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下去的话,赵奢甚至有望成为赵国的相国,也即成为赵国文臣之首。但是,阏与之战的爆发,让赵奢得以在沙场上一展身手。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胡阳率军进攻赵国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赵何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3、赵奢的军事才能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廉颇、乐乘这两位名将都不愿意和秦军相抗衡的背景下,赵孝成王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于是,赵奢可谓临危受命,担任阏与之战中的赵军主帅。在这场战役中,赵奢先是在邯郸一带停滞不前,故意示弱,等到秦国大军放松警惕的时候,赵奢遂率全军偃旗息鼓,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城50里处筑垒设营。

此战,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促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不过,在阏与之战后,史料中就没有赵奢相关的记载了。也即在阏与之战到长平之战之间,赵奢应该就去世了。否则,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也不会启用赵奢之子赵括了。

最后,相对于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位比较纯粹的武将,或者说是起步于军旅之中的将领,赵奢一生的大部分时期都是一位文臣,担任武将更是临危受命。另一方面,赵奢之所以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也是因为他的一生中,只有阏与之战这一场战绩。在此基础上,战绩的相对单薄,促使赵奢没能和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等人相提并论。就战国四大名将来说,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之人,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王翦这位名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除了消灭赵国,王翦还攻破燕国都城蓟,又率领60万秦军消灭楚国。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消灭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

对于王翦来说,如果仅仅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这一个战果,显然不会位列战国四大名将。正是因为丰富的战功,促使王翦得以跻身战国四大名将。同样的道理,在阏与之战大败秦军之后,赵奢如果可以继续指挥赵军南征北战的话,完全是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更高的评价。不过,对于经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这三位君主的赵奢,在阏与之战后,已经是年事较高了,所以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就病逝了。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的名将中,赵奢可谓一闪而过的一颗流星,其实类似的名将还有不少,比如攻破齐国70余座城池的乐毅,再比如帮助齐国复国的田单等。虽然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是战国历史的篇章中,永远有属于他们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最令人惋惜的名将是谁?他的死改变了三国的格局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三国里最让人惋惜的人物有很多,他们大部分都是英年早逝,不然凭借自身才华很有可能改变三国格局。其实在三国里并不是少了谁,哪一方就陷入到绝对劣势当中去了。可能相比于这点,魏国不管是人的资源还是物资的资源也都要更加丰富一些。所以吴国和蜀国更加惜才,可能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导读:自古英雄出少年,往往英年早逝的英雄最让人惋惜,例如西汉的霍去病,不到二十岁就打的匈奴人闻风丧胆,可惜天妒英才,二十三岁就因病去世了,如果不死,前途肯定不可限量。然而在三国中,也有好多这样的少年英雄,都是因为早逝,给后代史学家留下了无限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三国中最让人惋惜的一位名将!

此人就是被后人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而且喜欢广交江南名士,自己也非常有声誉。后来孙策继承父志,统率众部时,年仅十七岁的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予他大力的支持。随后两位十七岁的少年协同作战,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平定了江东之地!

公元200年,26岁的孙策遇刺身亡后,把东吴军国大事托付给了孙权,当年孙权因为年幼,而且也没有什么大的战功,所以部下多有不服。这时周瑜率先出面支持孙权,并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由于周瑜当时手握重兵,而且还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所以江东各郡没有敢不服的。周瑜此举也成为后世之美谈!

周瑜掌管东吴军政大权后,不仅对稳定东吴局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在赤壁之战中,以三万之众,打败了曹操数十万大军,此战让周瑜名扬天下,成为三国中,唯一一个功高盖住的名将!可惜天妒英才,就在周瑜望眼天下之际,突然身染重病,不幸早逝。对于周瑜的死,孙权既高兴又悲伤。高兴是因为他从此掌握了东吴的军政大权,悲伤是因为东吴损失了一员大将!

周瑜可谓是三国中最让人惋惜的一位名将,因为以周瑜之才,足以影响三国局势。但是周瑜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周瑜在世时,不仅雄姿英发,才能绝伦,而且还娶到了国色天姿的小乔做老婆,英雄配美人,周瑜的人生也是非常完美的。就连曹操当年发动赤壁之战时,还专门为大小乔建了一座铜雀台。可见曹操也是时常惦记周瑜的老婆!

周瑜一生雄姿勃发,但是他的后人却非常不幸。据记载,周瑜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为周循和周胤。长子周循娶公主孙鲁班后,没多久就病逝了,未能留下子嗣。二子周胤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但是他却仗着父亲功劳居功自傲沉湎于酒色,后来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不久抑郁而终,没有留下子嗣。可怜周瑜一代英豪,居然落得断子绝孙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盘点历史上用枪最厉害的十位名将,项羽竟然没上榜?

全文共 181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项羽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也还真的是厉害,厉害不仅仅在打仗什么的更多的是在其他的地方了,所以这个人综合实力非常的强,话说项羽也使得一手好枪,枪法惊人,但是有人在盘点历史上使用枪法的厉害的名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羽竟然没上榜,好比那到底是哪些人比项羽还有厉害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

今天说的枪可不是现代的热兵器枪械,而是古代冷兵器之中的百兵之王,俗语说:“年棍,月刀,久练枪”。枪是冷兵器中比较难学,技术要求很高的一种,不过要是练成了,枪的杀伤力、技巧性是其他兵器所比拟不了的,历史上很多名将用的就是枪,咱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十大用枪的狠人!

十、戚继光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所用神威烈水枪,这把枪是中国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手里的神器,枪身上不知道染了多少倭寇的鲜血,这把枪也是见证了中国历史抗倭的传奇。根据史书记载,制作这把枪的材料是天外陨石,锻造了七七四十九天,其枪头锐利无比。

九、夏鲁奇

夏鲁奇人称神枪手,善使北霸六合枪,被尊为金枪老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曾生擒铁枪王彦章,古代有史记载四大百人斩之一。为了保护李存瑁,夏鲁奇与大将王门关、乌德儿等人拼死力战,自午时一直战斗到申时,方才等到李存审的援军,将梁军击退。当时,夏鲁奇持枪携剑,独自捍卫李存勖,并亲手斩杀百余人,伤痍遍体。

八、伍云召

伍云召在《说唐》中,乃是天下第五条好汉。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因人长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拥有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因其驻守南阳关。世人称“南阳侯”伍云召。

七、王彦章

五代十国猛将,《新五代史》:“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为亲军将领,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可惜最后被夏鲁奇生擒,不降被李存勖斩首。

六、罗成

《隋唐》故事中流芳百世的名枪。罗成是燕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罗家枪属于技巧型,最大特点是能败中取胜,回马枪开创了枪法中崭新的一面,可与关羽的拖刀计媲美。正因为这点,使得罗成几乎成为了象赵云一样的常胜将军,最终罗成被苏定方设计害死。

五、马超

马超的枪在《三国》中仅次于赵云。说次于只是因为两人没有交手的记录,而马超的战绩也不如赵云那么显著。但是仅凭他能和张飞的矛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就可看出其枪法的高超。马家枪也属于力量型,适合与许楮、张飞这类的悍将交手。

四、高思继

五代十国著名猛将,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掌中亮银枪威震五代。高思继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后归李克用,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他是四季拳创始人,又创“高家枪”,后世尊其为“枪祖”,其子高行周,其孙高怀德、高怀亮均为北宋开国名将。

三、杨再兴

杨再兴是岳飞帐下的猛将,是杨家将杨六郎的后人,一杆铁枪使的是炉火纯青,在说岳全传中,岳飞梦中跟随杨景学杀手锏,才在阵前打败了杨再兴。杨再兴从此归了宋营,与岳飞结为八拜之交,跟随岳飞抗金。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杨再兴的铁枪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在跟金兵交战中,误入小商河,后率三百骑在小商桥与金兵血战,阵斩金兵二千余,一枪一个,一个时辰枪挑一百多名金将。其时金兵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继续杀敌,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凛然,最后马陷泥中,这才壮烈殉国。金兵焚烧他的尸身,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

二、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名将,训练的岳家军更是所向披靡,如若不是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怕是要直捣黄龙府,迎回被俘虏的徽、钦二帝,恢复中原。岳飞所用的枪很有名头,据说乃是沥泉灵蛇所化神枪,长一丈八尺,岳飞所创的岳家枪技击方法独特,号称枪中之王。岳飞武艺极高,枪法娴熟,在跟金国交战的几大战役中,杀敌无数,单骑冲金营,手持丈八铁枪单骑斩将,战斗力爆表。

一、赵云

说到用枪的名将,常山赵子龙枪急马快的形象可谓是历历在目,赵云的亮银枪在《三国》评话中被称为“百鸟朝凰枪”,其变化复杂,虚实并济,属于技巧型。赵云之所以成为三国故事中的常胜将军,很大程度上仰仗于高超的枪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没有真本事哪来一身的胆量?赵云的枪可谓三国中的第一枪。左手青虹剑,右手亮银枪,跨下白龙马,一身白盔白甲,长板坡单骑救主,于二十万曹军中往返折杀,所向披靡,如此猛将乃常山赵云赵子龙是也!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公认十大名将

全文共 265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的这个十大名将也还是挺有说法的,很多人应该都是有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排名了,那么又有人要问了,这些名字分别都是谁呢?又都是怎么排名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中国古代,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武将,这些武将都在沙场建立了辉煌的功勋,有的昙花一现,被人们遗忘,但有的却因战绩辉煌无与伦比,而被史册记下,甚至在演义中流传。今天小编扒开漫长的历史长河武将群,进行一番粗略统计,得出此古代十大将神,二李三白四韩五岳飞,其中杀神上榜,武神第8,锤神第2,第1则古今唯一不可复制、雄霸古今无人能够替代其位置。具体如下:

1、刀神关羽

针对关羽这个情况,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辩证的看待。首先区分一下正史记载和演义情况,以及最后关羽这个人物的定型。关羽在正史中,也就是三国时期最权威的史书《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通过关羽刺杀颜良的描述来看,他所用兵器应当是枪矛。另外,在汉代时期,枪矛是武将或士兵最常用的冷兵器。而当时的刀具发展水平,还达不到做出青龙偃月刀的这种水平。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故而,关羽所用兵器基本清楚,那么既然如此,关羽为何还是公认的刀神呢?

这就要归功于演义了,三国类演义以话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之日起,关羽的兵器几乎也跟着开始流传。到《三国演义》之后,关羽和他的青龙偃月刀几乎就成了刀人不分的一体。尤其后世在修建的关羽庙宇中,塑关羽雕像时,关羽不管是站是坐,青龙偃月刀则从未离开。似乎没有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就不是真关羽。这样一来,关羽之刀神的身份也基本确定。纵观古代史,在使刀武将中,几乎无人能有关羽这样的地位。

2、斧神程咬金

斧子是一款极冷的兵器,在最早的时期,没有冶铁技术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以石头打磨成石斧作为工具或攻击武器。到了后来,斧钺又被作为一种仪式上用的礼器,成为权力的象征,比如妇好墓出土的斧钺。

不过抛开斧子的地位,单说其兵器的实战性,这也并不是一款容易操作的兵器。一方面是斧子比较沉重,非常考验一个武将的力气,另一方面是斧子的杀伤力也不稳定。虽然砍过去,在稳准狠的情况下,一下能把敌军的脑袋砍成两半,但如果把握不好,比如砍在别的物件上一时不能顺利拔出,也是一个麻烦的事。

在历史上,能够使用斧子,并且把斧子使用得出神入化,被人们永久记住的,恐怕也只有唐代名将程咬金了。程咬金的三板斧也成为一个代名词。斧神也自然非他莫属了。

3、武神赵子龙

武神这个说法本来就令人生疑,或者容易引发人们的意见不统一。其实这是正常的,古代武将众多,武力高强者比比皆是,但是为何是赵子龙呢?在正史记载中,赵子龙可不是什么武神,一个杂号将军而已。但是赵子龙能够被部分看官视为武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情况,那就是如今说起某个古代人物,就算我们在说正史,但也难免夹杂进后来或今人的观点,因此客观来看,我们只看今天,这个人是什么形象其实就够了。

比如赵子龙,赵子龙在《三国志赵云传》的记载里,并没有给予他武神之称号,但是对赵子龙的忠勇表现倒是记载不少。赵子龙之武力过人的形象实则主要来自民间流传和演义,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武神赵子龙,实际是正史中他的忠勇品质和演义中他的武力出众组合的一个新形象。

4、箭神养由基

中国古代产生了很多射箭高手,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比如黄忠、吕布、薛仁贵、花荣,等等。同时,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箭术过人的时候,常常会用“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来形容,但是实际上,这些形容词最早都是用来形容此人的,即养由基。

根据《战国策 西周策》的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养由基大概是有史记载的最厉害的射箭高手,箭神之称,最为当之无愧。

5、阵神诸葛亮

中国古代有很多布兵阵法,比如一字长蛇阵、雁形阵、锥形阵等等,但是能称阵中之王的当属八卦阵。八卦阵又叫九宫八卦阵,变化多端,非常复杂,令人难以捉摸,但是威力十分强大,几乎无人可破。据传,此无敌之阵八卦阵的创始人是孙膑,但是孙膑最早所创之阵只是雏形,而且不够完备,到三国时期,才被蜀国丞相诸葛亮进一步完善,成为一个完美的阵法。故而,一般都认为此阵的真正发明者应为诸葛亮。

6、枪神岳飞

枪在中国古代可谓是极其常见的一种冷兵器,使用者更是最为普遍,名气大的更是数不胜数,难以计算。所以这个就令人十分为难,小编只好忍痛进行做减法,并且给出一个标准:枪法好还不行,那必须死后被封神。结果这个标准非常给力,直接把成千上万的强将减成了一个,那就是岳飞,岳武穆。因为岳飞使用的枪名气大,威力也大,而且功劳也大,最关键的是岳飞作为爱国名将,在冤死后,也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被封神,并且在民间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爱戴。

7、杀神白起

白起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牛人,不管是他的历史功劳,还是他被赐死的结局。不过有关杀神这个称号,似乎已经毫无争议就是白起。而白起能够得到这个令人冒冷汗的绰号,一方面是他攻城拔寨确实战绩突出,另一方面也跟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有关。

8、兵神(仙)韩信(李靖、孙膑、吴起)

所谓兵神,主要指统兵如神,用汉高祖刘邦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决胜千里之外”。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一定是韩信。韩信是一位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诞生一个的那种军事奇才,刘邦能够从山沟沟汉中出来,能够战胜千古无二的项羽,能够建立雄视古今的大汉王朝,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这一切都是零,他是没法实现的,是韩信的统兵如神,让刘邦的天下从0变成了1。

此外,能够称之为兵神的还有孙膑和吴起,以及唐代的李靖。这些人都是天生的统兵奇才。

9、锤神李元霸(马援)

前面我们说斧子这款兵器冷,但是相比斧子,锤子也好不到哪去,这款兵器也很冷。不过好一点的是,这使用锤子的似乎比使用斧子的武将多。当然,这里的锤子们,基本都是演义里的,以宋和隋唐为主,涌现出了一大批锤将们,比如岳飞之子岳云、裴元庆等。但论说锤子,说到底,还是人家李元霸。正史上,没有李元霸,不过李元霸有个原型叫李玄霸,倒是正史人物。李元霸力气大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使用的一对锤子重800斤,相当于一只手提着两个重200斤的壮汉,而且还要舞动地灵活自如,虎虎生风,杀敌无数,这简直就是非人之力了。所以,李元霸这锤神之位,不管演义还是正史,谁也无法撼动。(不过在正史记载中,据说汉代名将马援的兵器中也有锤。)

10、雄霸古今无人能替代的战神项羽

在武将堆中刨了一圈,想找个替代项羽的战神,可是真的很汗颜,有的历史人物一旦成为传奇,真的无法改变,更别说替代了。所以,小编只好回到原点,老老实实把项羽排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竞走名将刘虹因何被禁赛?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不禁叹息。这位为中国赢得无数荣誉的著名竞走运动员被禁的原因是什么?她真的服用了含有违禁成分的药物吗?

刘虹的消息传出之前,俄罗斯田径队因兴奋剂问题被国际奥委会禁止参赛。所有田径运动员都被排除在里约奥运会之外。普京非常生气,并表示他将彻底调查整个事件,并解决运动员的不满。俄罗斯的暂停还没有平息,国际奥委会的态度非常坚定,这让所有人都很担心。中国的伟大运动员刘虹会和俄罗斯的田径运动员有同样的命运吗?他会错过里约奥运会吗?所以,让我们先看看为什么刘虹被禁止。

2016年5月7日罗马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后,刘虹的尿检呈去甲乌头碱阳性。有人想问,这是什么去甲乌头碱?去甲林丹属于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能加速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幅度。目前,去甲乌头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正在医学上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该生物碱不仅能增加患者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起到心肌负荷的作用,而且对患者自身的血压影响很小。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安全地使用它。将来,这种生物碱有望成为一种临床上更安全的新型心脏负荷试验药物。

服用这种药物,确实有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刘虹为什么服用这种能加速心率的药物呢?事实上,刘虹没有服用这种药物。国际奥委会在刘虹队医使用的乳膏中发现了去甲基乌头碱。去甲基乌头碱也能放松平滑肌。许多肌肉按摩霜中都含有类似的生物碱成分。这就是为什么刘虹的尿检结果显示去甲基乌头碱的含量很低。她通过皮肤吸收了这种药物。

尽管刘虹滥用能让人兴奋的药物,而且这种物质不在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的违禁药物名单上,也不是一种明确的兴奋剂。然而,去甲乌头碱的化学性质属于大β2受体激动剂的范围,因此它仍然是禁用物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应事先做好医疗声明。最后,国际田联决定“让洪退出比赛一个月”。

刘虹被这一处罚大大冤枉,但幸运的是,相对较短的处罚并没有影响她参加里约奥运会。所有运动员都应该保持警惕,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远离兴奋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