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戚继光

戚继光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戚继光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戚继光问题。

分享

浏览

6530

文章

16

戚继光为什么建立戚家军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支军队,每每出战,都能以少胜多,且伤不过数十人。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战绩。这究竟是哪一只部队呢?它就是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

戚继光在浙江期间,为对抗倭寇,先是招募义乌的矿工为兵,改革了军制,创戚家军。又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来鼓舞了士气,使当时的军营气氛为之一新。嘉靖四十年,数千倭寇攻陷台州。戚家军,就连夜奔袭数百里,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倭寇面前。以阵亡3人的代价,将倭寇逐出了台州。

从此之后戚家军成为了战场上的神话,每一次战斗都能以少胜多,每一次伤亡都未超过百人。先后经历了,多次大战,逐步肃清了倭患,让倭寇再也不敢靠岸作乱。而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也成为这个黑暗时代中,最后的一抹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很凄惨呢?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

直接的原因是张居正的落幕,本质的原因是当时的明朝政治制度中会有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戚继光进入到晚年的时候会弹劾,然后被贬又被罢免,最终就只能够病死在家中,确实非常的凄惨。

这不仅仅是一个抵抗倭寇的英雄,也同样为稳固明朝的北边做出了许多的贡献,这本来就是一个一直为国家为人民的英雄,所以这个评价还是客观正确的。

戚继光和张居正,了解到的人物就会知道两人之间本身就是一个政治盟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张居正的门下,根本就没有达到一个没有的地位。张居正本身就是一个位极人臣的文官,所以在当时也会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可是我们也会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物极必反。

张居正因为选择快速的改革也得罪了很多的人,皇帝也就是因为张居正的存在,一直都在压抑,所以在张居正去世之后,马上有人去选择弹劾戚继光。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有没有做过,但是总是会有许多的人针对自己,主要的原因就是张居正的去世。

戚继光为什么就会成为张居正的门下呢?这其实也是因为明朝的政治制度下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明朝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注重于文官,但是却并不喜欢武将的朝代,如果是武将地位就会受到明显的抑制。所以在那个时候一直都会受到外界的质疑,而且也没有什么绝对性的优势,总之是一个非常被动的场面,为了能够找到政治靠山,为了能够明者保身,所以也只能够选择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是很可惜,最终也难逃一死,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晚年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凄凉。这些方面也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的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表达了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戚继光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出自明代戚继光的《望阙台》,全诗如下: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望阙台》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是哪里人?戚继光的生平事迹有什么?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1、你能介绍一下戚继光这个人吗?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也是书法家和诗人。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2、戚继光有哪些成就?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另外,蓟镇长城虽然最早修建于明朝初期,但真正大规模的修筑则从隆庆至万历初由戚继光完成的。

3、如何评价戚继光的书法?

戚继光工诗文,善书法,行草笔法娟秀,豪劲端重,不减晋、宋诸贤气格。他的书法行笔流畅,整幅作品,果敢潇洒,用笔奔放骏爽,挥洒自如,气韵自然,颇受黄山谷书风的影响。表达出意气风发的气息。戚继光书法作品个性化的书法艺术表达,透露出的是他内心的沉静与刚毅,棱角分明的粗线条勾画出的正是他不受拘束的气概。现在世面上还有不少戚继光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战神戚继光是如何用情报战碾压倭寇的?

全文共 299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戚继光想必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真的是大英雄,其实英雄分为很多种,有的人是世界英雄有的家庭英雄,但是有一种叫民族英雄的也是让人觉得十分的让人敬佩的,今天就要给大家说说战神戚继光他是怎么利用情报碾压倭寇的吧,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戚继光是中国明代的著名将领,在山东、东南沿海抗倭时改进武器,操练海军,创立鸳鸯阵,打得倭寇抱头鼠窜,与俞大猷一同被时人称作“俞龙戚虎”;后来镇守蓟门,与镇守辽东的李成梁互为犄角抵御鞑靼,敌人十余年不敢来犯。戚继光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战绩,与他卓越的治军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他还是名副其实的情报达人,辉煌战果的背后是他对情报收集的高度重视和精妙运用。

戚继光画像

戚继光本人是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在《练兵实纪·登坛口授》中他就鲜明地提出了“算定战”思想:“夫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战。何谓算定战?得算多得算少是也。何谓舍命战?但云我破着一腔热血报朝廷,敌来只是向前罢了,却将行伍等项,平日通不知整饬是也。何谓糊涂战?不知彼不知几是也。”

可以看出,戚继光非常反对那种只凭一腔热血就跟人硬拼的舍命战,就算获胜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对战事一无所知的糊涂战就更不能打了,要打就得刺探收集充足的情报,提前谋划周密分析,打一场漂亮的算定战。“须是未战之前,件件算个全胜”,不打无把握之仗,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翻盘的机会。

而按照戚继光的设想,要做好“算定”,很简单,总共分三步。第一步,运用各种手段了解敌人,要保证信息的精准和充分;第二步,就是将敌我之情进行综合比对,对作战形势做出合理判断;第三步,统筹谋划,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争取能将敌人“大创尽歼”,己方损失则降到最小。

为了更好地获取情报,戚继光有针对性地创立了三套制度,分别是情报报告、海上侦察和赏罚制度。刺探情报是极其危险的工作,非智勇兼备者不能胜任。因此戚继光首先便是专门挑选“惯习虏情,能夷言而熟识夷人者”的“尖哨”作为情报人员,他们不仅通晓敌情,还会说外语,认识熟人,作地下工作者当然更加得心应手。

为了保证情报的有效性,戚继光要求“尖哨们”一旦发现敌方动向和有用的情报,迅速将消息传递回来,不得迟滞,否则以军法治罪。倭寇侵略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入侵比较少,多数情况下是不定时的小股劫掠,有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很多时候明军才刚集结起来,敌人已经席卷战利品大摇大摆回老家了,因此戚继光才如此重视情报传递的速度。

明人绘《倭寇图卷》中倭寇劫掠场景

倭寇多是从海上来,飘忽不定,狡诈多谋,因此在清剿倭寇的过程中,为了准确分析敌情,戚继光还根据战场经验在《纪效新书·治水兵》中提出“相敌二十法”,以供各级指挥官和判断敌情所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有“相敌三十二法”,戚继光也是在孙子的启迪下根据具体的战争情况提出新的见解,如“预进而复退者,探我也。既退而卒进,袭我也。鼓噪而矢石不下者,兵器少也。却而顾者,预复来者”等等,都是在海上作战中的实践总结。

此外,戚继光还在海岸大量建设望台,近海则布置海军巡逻,海上有任何倭寇的消息都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也是为什么在几次大战中,戚家军总能迅速集结并趁倭寇立足维稳将其歼灭。

为了调动“尖哨”们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戚继光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赏罚制度,赏罚分明,保证了情报的质量。可惜当时的明廷对此没有充足的认识,舍生忘死从敌人那里得到情报的将士得不到奖励,捕风捉影谎报军情,劳师费力,这种人也没有惩罚,因此遇到敌人往往就先败了一半。倭寇人少却总能频频得手,明军虽多却不敢与之一战,除了军备的松弛,与军队上下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说了这么多,都是比想法,大家不信,咱拿实例讲话。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升任都指挥佥事一职,负责山东沿海一带的防御。山东沿海防线从山东半岛北部一直延伸到苏北,而卫所兵士加起来只有五千多人,有限的兵力如何防守这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成为戚继光的第一个难题。虽然麻烦,但是人家有办法。

倭寇要从海上偷袭,一定要借助风势和沿海地形,选择海风强劲的季节和水域,在地形开阔又适合停泊战船的地点登陆。因此戚继光遍访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亲自考察地形,将适合倭寇偷袭的地点、时间都一一摸清,在这戏地区和时间段内集结兵力重点设防。山东沿海一带的倭寇多是散户,因此在戚继光的严防死守之下,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不过这还只是小试牛刀,真正的考验在东南沿海。

倭寇袭扰形势图

嘉靖时期,倭寇横行,福建沿海更是倭患严重,“北自福宁,南及漳泉,沿海千里,尽为贼窟。”四面环海的横屿岛就是其中之一,横屿是福建宁德东部的一个小岛,地形极为险要,与陆地只有一片浅滩相连,但是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遍地淤泥,易守难攻,岛上的倭寇还面对浅滩设置暗门,内藏火炮,攻击明军,并且仗着险要地势四处掳掠,明军几次围剿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为了对岛上的敌人有更多的了解,戚继光派出了几名“尖哨”上岛打探,其中二人还成功打入敌人内部,但是伺机返回传递情报时被倭寇发觉打成重伤,为了不拖累队友,坚持留在岛上,同行的战友只得将他们二人留在岛上,生死由天。戚继光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只得慨然叹息:“戚家军当如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戚继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密码体系,创制了一套反切码作为情报传递的媒介。简而言之,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这其实是中国古代的汉语拼音方法,如果要加发音,还有八个音调,只需要把相应的数字加在后面就行。破译的关键在于掌握不同的编码背后的具体发音,而这一秘密就藏在戚继光特意编写的两首诗里,第一首诗表现15个声母,第二首诗表现36个韵母,并且编写了《八音字义便览》一书供情报工作者使用。

根据“尖哨”传回的消息,戚继光得知,横屿岛上的倭寇并没有传闻中两千多人那么多,而是一千多倭寇裹胁了一千余百姓。但是盘踞日久,工事坚固,装备齐全,战斗时会在头盔上挂金角和五色长丝,装神弄鬼;以30人为一小队,彼此虽然相隔甚远,队伍庞大,但是以海螺为号,可以互相支援,真是活脱脱的日本武士作风。

对此,戚继光制定了相应了作战方案。倭寇阵势庞大,难以围歼,不能白天进攻,而应该夜袭。他带领戚家军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7月从温州起行,8月到达福建。开战之前他还派出“尖哨”再次上岛查探,发现倭寇因为一向轻视明军,并没有什么行动,也没设置哨探。

于是戚继光当机立断,趁晚上退潮时,命令士兵携带草卷铺在滩涂上,趁夜摸上了岛。倭寇在惊讶之余也立刻迎战,但都死在鸳鸯阵的凌厉攻势下。战斗进行了3个时辰,岛上倭寇被基本肃清,还救出八百多百姓。戚继光利用充分的情报和对敌人的准确判断,以极小的牺牲打了一场漂亮的“算定战”。

横屿之战示意图

戚继光能够平定倭寇和蒙古人的入侵,靠的不仅是精心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关键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情报收集策略。刺探情报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工作,情报工作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优秀的兵家如孙武、李靖以及戚继光等人,都十分强调情报和间谍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熊剑平、储道立,《中国古代情报史》,北京:金城出版社,2016

高慧开,《国际谍报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鲍志娇,《战争不是那回事儿·谍战篇》,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有哪些休夫的女子?戚继光也曾被“休掉”

全文共 1672 字

+ 加入清单

长久以来,我们听说过的古代夫妻不和,一般很常见的就是丈夫休掉妻子,毕竟女子的地位并没有男子要高,也有“和离”,差不多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离婚。只是,似乎很少听闻有妻子把丈夫休掉的事情。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历史上一些妻子“休”丈夫的事情,就连曹操这样的人物,也曾经被夫人给过脸色看,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中国历史上女子的地位较低,丈夫去世后妻子通常会守寡,很少有休夫离婚的现象。然而有时候丈夫的某些行为还是惹恼了妻子,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韪,休夫回娘家,连魏武帝曹操、民族英雄戚继光也未能幸免。

崔氏

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朱买臣夫妻俩为逃离战乱,逃到会稽郡砍柴为生,在深山中搭帐篷居住。夫妻二人每天上山砍柴,挑到市场上卖掉维持生计。

朱买臣在挑柴途中背诵诗文,旁人都笑话他是个书呆子,妻子崔氏苦劝不听,于是请求与朱买臣离婚。朱买臣再三劝说,妻子大哭大闹,朱买臣只好写了休书。朱买臣在汉武帝时做到了会稽太守,后来被杀。崔氏不嫌弃朱买臣贫穷,却很在意别人把朱买臣当成神经病,生活看不到希望。

丁夫人

三国时期,曹操大军讨伐张绣,贾诩劝张绣投降。可就在张绣投降之后,曹操要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陪他玩耍。不仅如此,还重金贿赂部将胡车儿,于是张绣决定反水。

张绣率兵突袭曹操大营,曹操猝不及防,大将典韦、侄子曹安民战死。长子曹昂将坐骑给曹操,自己战死,引起丁夫人不满。曹昂是刘氏之子,刘氏死后被丁夫人收养,视为己出,曹昂战死后,丁夫人常说是曹操杀死了儿子,并且无节制的哭闹,曹操一气之下打发回了娘家。

后来曹操到娘家请丁夫人,丁夫人正在织布默不作答,曹操劝娘家人把她改嫁,但曹老板的夫人谁又敢娶,丁夫人死后被曹操安葬在许城南,曹操临死前感觉非常对不起曹昂,没有好好对待丁夫人。

李清照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路过霸王自刎处,写下《夏日绝句》讽刺宋高宗赵构。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后,李清照对赵明诚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颠沛流离,图书文物收藏损失殆尽,再嫁张汝舟,引起宋朝一片哗然,李清照不以为然:因为爱情。但张汝舟并非钟情李清照,而是觊觎她的财物收藏,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财物非常失望,口角谩骂以至拳脚相加。

李清照难以忍受,还发现张汝舟有徇私舞弊的罪行,于是向官府告发,顺便起诉离婚。李清照官司打赢了,但宋朝法律规定,妻子状告丈夫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进监狱服三年徒刑。经过朋友的营救,李清照关押9天被释放。

王夫人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广为传颂,同样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戚继光惧内。戚继光的妻子王夫人是万户南溪王栋之女,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

台州一战,戚继光率戚家军主力出击,倭寇乘机突袭新河城,王夫人动员全城军民妇孺,打退了倭寇。戚继光被部将怂恿,把王夫人接入军营,军士手执利刃杀气腾腾,想给她来个下马威。

王夫人抵达军营毫无惧色,问:唤我何事?戚继光胆战心惊跪倒在地:特请夫人阅兵!就差一个搓衣板了。

但王夫人生的孩子全部夭折,戚继光偷偷的纳了陈氏、沈氏、杨氏,生下五个儿子,王夫人一听说,提着刀去找戚继光算账。戚继光穿好铠甲去找王夫人解释,一见面嚎啕大哭,陈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云云。

王夫人心软,过继了一个妾生的儿子来养。过继的儿子戚安国死后,王夫人回了娘家,彻底离开了戚继光。

当然,除了这四大以外还有一位,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额尔德特·文绣。当年溥仪还是宣统皇帝的时候,有过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后来溥仪被迫退位,再后来又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搬到了天津定居。

在天津,溥仪一家人坐吃山空,经济情况渐渐捉襟见肘。而婉容和文绣也开始争风吃醋,闹开了矛盾,让溥仪苦不堪言。

退位的皇帝显然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从后来的结果看,他应该是站在了婉容的一边,因为文绣一怒之下竟然离家出走了。更让溥仪无地自容的是,这个“妃子”竟然单方面提出与他离婚,而且还把离婚声明登在了报纸上。

文绣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抗战胜利后她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后来与国民党退役少校军官再婚,可惜没过几年,她就病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抗倭名将,一说起这个,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的确,戚继光一直都是以抗击倭寇而闻名,倭寇骚扰侵略东南沿海,正是因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才能够基本平息这些祸乱。不过,戚继光也并非是只有抗倭这一项成就,那么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一些怎样的,与抗倭一样值得闻名后人敬仰而记住的成就呢?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以抗倭闻名于世,可谓彪炳史册。尤其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当代影视作品等影响,一提到戚继光,就会想到他驰骋海疆,肃清倭患,以至于他的其他成就被忽略。戚继光于1553年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倭寇,逐渐得到重用,直至1585年受到弹劾罢归,出仕三十余年,跨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对明代的军事贡献可以说不逊色于明初开国功臣。

自仙游、南奥战后,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此间所创战阵,著作等成就暂且不表。1568年,为了对抗北边蒙古鞑靼部等,穆宗任命戚继光往蓟镇总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当时面临的边患主要有蒙古鞑靼、土蛮和朵颜、泰宁、富余三卫。对于蒙古鞑靼来说,前有庚戍之变,大明满朝文武,北方百姓可谓谈之色变。但是因为合议互市,前者次数上相对较少,可一旦入侵,往往规模很大。而朵颜三卫时叛时服,常依附鞑靼掠边。土蛮则是“惯犯”。

戚继光根据边境实际情况,提出“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的边防战略。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措施:

建立车步骑营,用车战之法抵御骑兵;

更新武器装备,造新式火器虎蹲炮,三飞等;改边防的短刀为藤牌、狼筅,长枪长刀等;

修边墙建空心敌台,空心敌台类似民间看家楼,台内中空以保护士兵储存军备,四面有窗以便使用火器和弓箭,上层另建一小楼和垛口增加了火力点,有效抵御了骑兵的攻击。

戚继光镇守边境效果是显著的,镇守蓟州后,多次击退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等人和土蛮的进犯。至1575年神宗时,活捉长秃,降服董狐狸,彻底收服了朵颜三部。巡抚王一鹤等赞曰:“丑虏既叛而复归,足微制驭之长策;部伍转弱而为强,尤见节练之成效”。

俺答联合土蛮于1570年大举犯边,号称大军三十万。但是因为蓟镇早有警备,守卫森严,只好无奈退兵。后土蛮不甘,集众于1575年号称要夺山海关,但摄于戚继光威名,很快便退兵了。

蓟镇固若金汤,无懈可击,土蛮和鞑靼转而只能进犯辽东。而戚继光自信蓟镇守备周密,先后于1579年和1580年两次援辽帮助李成梁,共击退土蛮上十万人。

《明神宗实录》载:“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将戚继光在镇守北疆的功勋和海疆抗倭相提并论,可见戚继光驻守蓟镇成就之高。

边境稍宁,伴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戚继光也迎来了人生的落幕。1582年张居正死后很快受到清算,此前受到他大力支持的戚继光自然受到牵连,于1583年贬谪广东。时中秋之际,赴任途中,他曾作诗:

北去南来已白头,逢人莫话旧时愁。空馀庾岭关前月,犹照渔阳塞外秋。

虽多悲怨,但仍关心国事。1584年在广东期间,他重新校雠兵书,仍名《纪效新书》,将自己在北地驻守的经验总结,以供后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戚继光生平简介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抗倭将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关于戚继光的光辉事迹。其实戚继光除了是一位军事家,他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在保卫北疆时曾写下《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对付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还发明了各种火器,改造战船,这才进一步保护了沿海人民的安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戚继光这个人物,看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古时,一个国家的繁荣安定都要依赖于当时的大臣和将军。大臣对统治者起着辅佐和劝诫的作用,将军则起着保卫疆土和拓展势力的作用,他们两个可谓是统治者的左膀右臂。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些人,这个国家就会毁灭。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贤臣良将,他们都用自己的能力来守护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戚继光就是其中一位很伟大的将军。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是明朝的一位抗倭名将,以及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戚继光天生就是一个将军,皇帝曾赐给他的祖辈一个将军的职位,后人可以继承,因此戚继光是一位天生的将军。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做出的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他平定了倭寇,当时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正巧那时山东沿海一带正在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内心愤怒,满心都想要杀贼,因此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一句千古留名的诗句。戚继光为了剿灭倭寇而费尽心思,也打下了很多著名的战役。

其中很有名的是岑港之战,嘉靖三十六年时,倭寇进犯当时的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不便而没能及时赶到,因此朝廷也没因此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等倭寇余党仍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因为敌军顽抗,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震怒,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都被罢免,只能带罪杀敌。而当时驻守在岑港的倭寇难以抵御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想要逃走。倭寇做好了大船,想要在夜里趁着夜色逃走。戚继光率领军队一拥而上,将其大败。嘉靖四十年时,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攻打,他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后来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威勇大将军。而后,戚继光又先后领导了福建大战、兴化大战、仙游之站等剿灭倭寇的战争。

戚继光除了是一个十分有才能会打仗的将军之外,他还是一个会训练军队和制造兵器的伟人。当时,戚继光被派到浙江上任。他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他首先招募了三千人,这些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成为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而后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因此戚家军的战斗力十分厉害,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在军事著作上,戚继光亲自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他发明了独特的排兵布阵的方法,既鸳鸯阵和车营。其次,在长城的修筑上,他也发明了独特的金山岭和空心敌台,这对抵御外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发明了戚家刀和火炮等先进的武器,这些武器使戚家军的杀敌能力大大增强。其实戚继光还善诗文,是个大诗人,他可谓是一个全才。

戚继光是一个厉害的大将,是一个有忠有义的人,是一位贤臣良将,但其实古代的那些贤臣良将绝不止他一个,例如卫青,例如刘伯温,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贤臣良将,他们都对一个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就没有那样富强的国家,没有那样幸福的人民。

贤臣良将不仅限于个人,他们很有可能都凝聚成了一种伟大的思想。每个贤臣良将身上可能都有着相同点,要么是高超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要么是强烈的责任感,要么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身上都有着伟大的闪光点,这也正是他们得以成为伟大的贤臣良将的重要原因。他们本身就有着能让自己变得优秀的能力,而他们有有着正确的思想和责任,他们都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要做的事情,因此他们可以成功,可以伟大,可以成为贤臣良将。

而我们和他们相比又缺了什么呢?我们缺的可能是那份学习兴趣,可能是那份难能可贵的责任感,可能是那个对自己准确的定位。我们和他们相比缺了这些,所以我们才会沦为平庸。无论在那个时代,这个时代都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在于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历史上的贤臣良将可以那么突出,我们每个后人都在敬仰和学习。是因为他们坚持做到了我们没有做下去的事情。

因此对于历史上的贤臣良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盲目的传颂。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自己的责任和该做的事情都坚持的做下去。我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也要做个伟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杀了自己儿子是真是假?为什么还将儿子的头颅示众?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历史上却还是会有一些将自己的孩子杀掉的父母,除了那些在皇室中,为了争权夺利连孩子都可以利用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比如戚继光,民间传说中他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虽然说这个传说其实是假的,真正的戚继光并没有这样做,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说呢?戚继光传说中斩杀自己儿子的原因又是什么?1.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号武毅。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多年之久,荡平了多年来猖狂的倭患,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人民心中的抗倭英雄。但不仅仅是在东南沿海战绩斐然,数战成名的他随后又挥师北上,去抗击蒙古部族的侵犯,这一来二去又是十余年,不仅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而且还促进了蒙汉两族的和平发展。

戚继光的祖上戚祥,曾经是朱元璋的亲兵,跟朱元璋南征北战许多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子孙因此而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最开始也是袭承了祖上的官职。他幼年时十分的有个性,风流倜傥。虽然家中有世袭的官职,但并不是什么肥差,所以实在不能说是富裕,但是戚继光喜欢读书,而且能通晓晓儒经、史籍。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一年后,戚继光得知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百姓苦不堪言,经常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十分愤怒!于是他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充满豪气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受当时朝廷重臣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来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于是戚继光就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征战生涯。大的战役共有五次,分别是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虽然说是倭寇,但实际上还有不少的海盗掺和在其中,其中最强的海盗头目就是吴平。在仙游之战中,吴平与倭寇合作,从两路进攻潮州,但是最终还是被戚继光击败,吴平带着一百多艘大船逃走,转向南澳,并修建防御工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同为抗倭大将的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步兵,二人合力,共同围剿吴平,吴平这次一败涂地,什么都没能带走,孤身逃往凤凰山。虽然败北,但吴平同样也给戚家军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当时大明的北方同样不太安稳,需要戚继光、俞大猷这样能带兵打仗的人才。但朝廷最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北上抗敌,于是戚继光的头衔便成了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正在大量募兵,在辽、蓟一带招募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于是他上书请求让戚继光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穆宗应允。这些被戚继光训练后的士兵在后来的抗倭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就。2.戚继光杀子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戚继光斩子,其实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事。

传说中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队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寇大败,但是有一部分却逃走了。为了以绝后患,彻底消灭他们,戚继光命令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伏击。临行前戚继光一再强调戚印不要急于求胜,务必设好埋伏,要佯装失败,将敌人诱至城外再予以反击,这样就能使城中的倭寇出援,最后一网打尽。而且强调如果违反军令就要按军法处置。

果不其然,戚印确实没有遵循父亲的命令,一时情急直接带人杀了出去,虽然最后大获全胜,底下的将领士兵也纷纷称赞他的英勇。但戚继光却说戚印违反军令,如果不能按军法处置,那么戚家军就不会再纪律严明了,于是忍痛斩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还将他的头颅示众,以此来严明军纪。

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不管是南下抗倭还是北上克蛮,都能表现出他的英雄气概。根据老百姓的传说,似乎看起来戚继光不近人情,但是实际上却反映了戚家军的军纪严明,能深受老百姓们的爱戴。在百姓眼里,戚继光就是一个英勇刚正的人,面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这无疑是对戚继光极大的崇敬。3.戚继光是怎么死的

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下令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要听命于戚继光。为了能让戚继光统一号令,朝廷甚至调走了原本的总兵郭琥,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不久后,又因为戚继光曾经大破海盗吴平,于是升其为右都督。同样在这一时间段,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大显身手,击退他们。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可谓是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只得进攻辽东,戚继光立刻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又将北蛮子击退。功勋卓著,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候又进封少保。

可是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举荐了戚继光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于是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不然怕他拥兵自重,造反起事。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三年后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这次戚继光直接被罢免,回乡后不久就病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被老婆休了是真的吗?老婆是谁为何休了他?

全文共 2097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都会出现丈夫休妻的情节,因此很多人都会认为,古代的女性社会地位很低,可能经常会遭到丈夫的休弃。但其实这算是一个误区了,正妻一般来说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了,想要休妻也不是想休就能休的,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的。但是小妾就不一样了,小妾基本上等同于物品,古代也常常发生将小妾送人的情况。不过在明朝历史上,明朝大将戚继光,竟然曾经被自己的妻子休了,这是真的吗?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戚继光的妻子是谁

王夫人原来也是出自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最高做到总兵官的位置,在明代也就是大军区的司令员了。因为出身军人世家,所以这位王夫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舞枪弄棒,而且据说拜过名师、得过真传,功夫比她后来的老公戚继光还要厉害。

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岁定亲,21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女子,她极其贤惠,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丈夫。那时,戚继光还没出人头地,家里穷得很。有一次,她晚饭烧鱼,把鱼肉最肥美的鱼身中段留给丈夫戚继光吃,她只吃鱼头和鱼尾。戚继光后来知道这个情况,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直流。

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暂居新河城,城内守军很少。这时,突然有大批日军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的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日军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中国军人,就以为城中有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吓得立刻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硬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人。2、戚继光惧内

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有关戚继光怕老婆的典型事例,最被广为传颂的是这样三件事:

一是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一派杀气腾腾,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不一会儿,其妻抵达营帐,见了这等阵势,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反而目光威严,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二是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其妻午睡刚醒,立马怒吼:“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匆忙应答:“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三是王夫人所产下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戚继光背着夫人偷偷的纳了陈姓、沈姓、杨姓三个小妾一共生了5个儿子。本来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无事,那晓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风,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顺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继光算账。听到这个消息的戚继光在衣服里面穿好铠甲后就去到王夫人的卧室里去找她,一见面就嚎嚎大哭说无孝有三,无子为大,没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王夫人见状也心软了,把刀扔了后也嚎嚎大哭起来,后来从妾生的儿子里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来养,事情才平息下来。3、戚继光为何被妻子休了

然而,王氏的婚姻随着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也逐渐走向了死亡。王氏不育,无法为戚继光生养后代。于是,戚继光在36岁的时候,纳了小妾沈氏。王氏万分悲痛,但也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谁知戚继光不知收敛,在纳了第一个妾不到一年,便又纳了一个小妾陈氏,48岁时,又纳了第三个小妾杨氏。这大大伤害了王氏。

王氏晚年,终于忍受不了不忠的婚姻,于是,“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主动和戚继光离婚,自己回娘家了。

王氏,不愿意沉沦在死亡婚姻里,选择离婚分手,我们不能不叹服王氏生活的艺术和勇气。她不是悍妇,她让夫君吃鱼身,自己吃鱼头,被传作历史的美谈;她也不是弱女子,她能够上演空城计,吓退日本军队;更不是小女人,随丈夫领军辗转全国,南平倭寇,北拒蒙古,一个小女人焉能吃得消?

王氏贤惠、刚毅、聪明,更有自己的自尊心,在丈夫的无情荒唐中,最后休掉民族英雄的丈夫,离婚归家,说明她真正是“敢恨敢爱”。

有一首明曲《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体现了明朝女人的敢爱敢恨,曲词开始,从一位妻子的角度,描写一对年轻夫妻的甜蜜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丈夫有了外遇,心有旁骛,让妻子独守空房,男人却在外面鱼水狂欢,妻子蒙受奇耻大辱,不禁怒火中生,这位女性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哑忍,更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妻子的尊严和权利。

这首明曲,就像王氏的写照,她爱得如痴如醉,恨得又痛快淋漓。王氏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爱情……所有的一切,都投给了戚继光,但是,丈夫的负心和绝情,让她生不如死,她的头发白了,身子弱了,但她一息尚存,就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可以想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饱受婚姻摧残,红颜褪尽,病痛缠身,她挣扎着,冲出死亡的婚姻,不惜离婚来护卫自己的尊严,当年,她面对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也要护卫自己的尊严;如今,面对戚继光——这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她依旧是那么自尊自爱。

戚继光,直到今天,依旧铭刻在千古忠烈的史册上,五百年过去了,他仍是民族英雄。

王氏呢,她也留给历史四个字——敢爱敢恨……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和努尔哈赤谁更厉害?戚继光打得过努尔哈赤吗?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戚继光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真的是很给力的,当然了也是战功显赫啊,但是其实关于他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不算高的,其实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其中作梗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辩一辨如果戚继光还在的话和努尔哈赤PK谁会更加厉害?谁的军事才能更加厉害,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如果戚继光还活着的话,努尔哈赤还能那么嚣张吗?

答:其实,只要看看17世纪时,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些各种被吊打的惨样,就怎能不叫人怀念,那位打造出铁血戚家军的一代将星戚继光。

甚至可以这样说,倘若真有时光机,可以把十六世纪的戚继光将军“穿越”到六十年后,瞧一眼明军对决努尔哈赤八旗的战况,这位战神恐怕会分分钟气吐血:不是因为战败,而是明军蠢到家的战败模式!

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万历晚期的明军,与努尔哈赤打过多场惨烈野战,后果一次赛一次惨。好些人惊呼着“八旗满万不可战”,却忽略了明军每次如出一辙的雷表现:每次遭遇八旗军,都是按部就班的挖沟摆阵,朝着八旗军就是一阵猛轰。然后还来不及换弹药,就被人家冲到近前一阵猛打,败得血流成河。

这种奇葩败法,叫好些略懂火器的爱好者,都连呼“为何明军先进火器打不过八旗冷兵器”!个别缺心眼的“专家”,还归罪到戚继光头上。但如果戚继光将军看到这战争场面,必然会当场一声怒喝:火器不是这么用的!

因为,当年他亲手打造的那支戚家军,真正的恐怖之处,不止在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更在于严格到极致的战术纪律。尤其在野战之中,不管是早年对付倭寇的鸳鸯阵,还是后来北方练兵时的步骑车协同作战战阵,讲究的就是各种冷热兵器在各种条件下的协同配合。且更有一套严格的战术操典。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没头苍蝇乱开火的傻打法,绝非戚家军的风格。

那戚家军的风格呢?可以看看巅峰时代戚家军的作战操典:以“天鹅声”为号令,全军摆开严整队形,敌军零星冲锋时绝不开火,只有在敌人正式进攻时,才以梯次火力层层阻击。且训练有素的冷兵器部队,要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场面简直是“仍前放铳,与机、箭相轮,周而复始,务使炮声分番络绎不绝”。不管多么潮水般的冲锋,管保打趴下。

正是凭借这套恐怖战术,镇守北方的戚继光,将昔日嚣张的鞑靼骑兵,打得痛哭流涕跑到居庸关下求投降。甚至晚明努尔哈赤崛起,面对同样有强大火器装备且战力凶悍的八旗强兵,数千戚家军的骨血部队,依然在浑河一战里勇敢亮剑。凭着这严丝合缝的强大战术,竟然硬杠数万八旗精锐,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最后还是在明朝叛军与八旗军的合攻下,这才悲壮战败。

也就是说,倘若万历晚期,辽东的参战明军,各个都有戚家军的战术纪律,那么努尔哈赤的起家,后金政权的建立,都将困难万倍。以这个意义说,明末的明军,当时确实需要戚继光。

但是很负责任的说,就算戚继光真正来到了那时,且被赋予了带兵大权,他想扭转乾坤,却也是千难万难。因为,这狼狈到家的明军战场表现,根子上绝非军事问题。

自从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军备就越发废弛,到了努尔哈赤崛起时,明军的严重问题更不止“废弛”,相反只剩下了废。万历中后期,连万历皇帝本人都数十年不上朝,正常国务常见歇菜,就连基本的军备维持,也都变得不靠谱。各支明朝边军,因为缺钱都大量裁撤,装备更换都没影,日常训练更没保障。临时征调的火器兵里,还有五千人开打前根本没摸过火铳,完全是上战场凑数,这样的部队,打出那般“傻表现”,其实很正常。

所以说,面对这样一个因明末怠政懒政造成的烂摊,戚继光纵有回天之力,恐怕也难扭转乾坤。因为明军的军事问题,戚继光生前留下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两本宝典,都早写的清清楚楚。哪怕几百年后,这两部宝典还帮助曾国藩打造出湘军。改革明军战术战力的办法,那些明朝官僚们心知肚明。可是此时明朝烂透了的官场生态,越演越烈的党争,却叫这看似简单的办法,做到却是万难。

以这个意义说,就算戚继光真来到那个时代,最后的结局,甚至可以参考熊廷弼:一腔热血,最终含冤扛锅。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与织田信长两人谁才是东亚火器战术最强者?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与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是同一时代的人,戚继光只比织田信长年长6岁,双方军事生涯的黄金阶段几乎也是同一时期,他们两个人还都是火器应用的大行家,那么打了半辈子倭寇的戚继光和统一了大半个日本的织田信长谁才是东亚火器战术的最强者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戚继光火器战术的巅峰之作并不是鸳鸯阵,而是他为了击败蒙古铁骑组建的车营。和骑兵人数最多只有3000人的武田军不同(即使是赤备军骑兵数量也只有七分之一左右),戚继光的对手是全员骑兵的蒙古人。因此他的火器战术更注重火力持续性,火器的比例能让织田信长大跌眼镜。

戚继光的车营是火器战车和步兵、骑兵主力组成混编大营,因为车营作为大营战斗与防御的核心所以此得名。这种战术在15、16世纪的欧洲也是相当先进的战术,胡斯教徒利用车垒战术击败过德意志的骑士,匈牙利人对抗奥斯曼帝国的骑兵时也经常采用类似的战术,16、17世纪的俄国军队也经常把把战车连接起来对抗鞑靼人和波兰翼骑兵。戚继光的车营以偏箱战车为主,追求高防御性,和沙俄的车营战术很类似。戚继光的车营也像沙俄车营一样可以变身为可移动的木城要塞,这比织田信长修建的栅栏要强的多。戚继光车营每个独立车组除包含有正、奇兵两队士兵之外,还有两门佛朗机火炮作为火力支援。和沙俄车营类似,戚继光的车营也可以添加骑兵或步兵,可以做到攻守兼备。

在火力构成上,戚继光的车营也强悍异常。戚继光车营战车配备人员数量为2560人,纯战斗人员为2304人(去掉车正和火手),装备战车128辆。每辆战车有正兵十人,一共配有火箭60只;佛朗机手六名,每三人负责操作一门狼机铳,九个子铳,火药铅弹一百发;另外四人是车正、火手和两名镗钯手(镗钯手也负责操作火箭)。配合战车作战的人员奇兵小队也是10人,分别是队长一名,鸟铳手四名,藤牌手两人,镗钯手二人,火兵一人。

一个戚继光战车编组自身携带的弹药数量是三钱火绳枪弹药一千二百发,火箭一百二十支,佛朗机弹药二百发,全车组能发射1520发弹药,全车营一个打完自身携带的弹药总数是194560。如果一个戚继光的车营遇到了武田军,他们完全可以把20吨左右的弹药(并不计算四门威远大将军炮发射霰弹)倾斜到武田军头上,即使信玄在世也难逃一死。

戚继光的车营中操作各种火器的人马是五成左右,此外和车营配合作战的还有以虎蹲炮为主要远程杀伤手段的骑兵营、鸟铳手达到1080人的步兵营,这些火力足以让织田信长胆寒。织田信长1575年消灭武田家主力的长筱之战中只出动了3000火枪手(于此同时戚继光的车营部队在暴打蒙古人),火枪手比例不超过十分之一。在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争中,日军火枪手的比例也才勉强超过了十分之一,在大型火器方面劣势十分明显。

戚继光的军事改革可惜受制于自身地位和财政条件没能在明军大规模普及,和他比起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日本枭雄的火器战术也就是刚及格的水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日本妖刀是怎样的一把刀?戚继光是如何评价日本妖刀的?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的日本刀并不是指一把刀,而是指日本传统刀剑的统称。日本刀与中国刀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刀的刀柄与刀刃的比例是1比4,双手握柄,主要以劈砍之术见长,堪称攻守兼备。曾经抗倭名将戚继光还曾这么评价过日本刀:“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艺,传统的日本武士刀按传统制刀工序制成,用玉钢和庖丁铁两种软硬不同的材质搭配而成。锻造是日本刀制刀的第一步,即将钢料加热至赤红而进行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之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通常的钢块少则捶打7至8次,多则达20至30次,每次都要捶打百锤之上,这样就可将钢中的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增加了钢材的弹性与韧性。最终锻造出来的日本刀强韧锋利,而日本刀上那些特有的花纹,就是这样千锤百炼而出的。

早在宋朝时期,当时的中国人就已将日本刀称之为宝刀了,欧阳修曾经作过一首《日本刀歌》: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该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关于日本刀的优劣,在日本的《怀宝剑尺》一书之中,将日本刀分为了:最上大业物、大业物、良业物和业物四个等级。

我们必须承认,日本的确是一个残忍的民族,他们为了检验一把日本刀的成色,竟然出现了专业的试刀者,即活人试刀者。当然也有死人试刀者,即将人的尸体叠落在一起,能砍断一层尸体的刀称为“一胴”,两层的称为“二胴”,依次类推,据记载,日本曾经出现过“四胴”甚至是“七胴”的宝刀。而且那些经过试刀的日本刀,通常都会在刀上刻有“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处切断什么或断几胴”等铭文。

“村正妖刀”:日本三十六把名刀之一。

村正是一家三代的铸刀人的名字,同时也是他们家产品的名字,在围棋中有个“二间高夹定式”,就叫做“村正妖刀”。村正刀锋利无比,刀刃两边一致的波浪形纹就是“村正刀”的金字招牌。据很多“村正刀”的拥有者宣称,当人拿上了这把刀后便会失去常性,因此,“村正刀”被视为是一把不祥的、嗜血的“妖刀”。

一代雄主德川家康的克星,德川家族死于“村正妖刀”的不计其数。

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于1535年死于“村正刀”下。1549年3月,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暗杀,而刺客用的也是“村正刀”。而德川家康本人,也曾在幼年时被村正刀伤了手指。1579年,德川家康嫡子信康,又是死于一把名为“势州村正”的刀下。经过这些不祥的经历,德川家康认为“村正刀”是德川家的克星,因此被称为“村正妖刀”。

“妖刀村雨”:日本三十六把名刀之一。

“村雨刀”又名“村雨丸”,据说有一种验证真假“村雨刀”的方法,只需凌空挥出一刀,如果挥刀的过程中有水滴渗出,那么就是真品“村雨刀”。相传“村雨刀”在拔出杀人的时候,带着杀气的刀锋便会凝结有露水。而在斩杀人之后,此刀的刀锋竟会有水流出来清洗血迹,这种情景就如同村雨清洗叶子一样,又因此刀的杀气太重,不血不归,所以被称为"妖刀村雨"。

古代的日本只有武士才有资格佩刀,武士的佩刀分为一长一短,而这两把刀的使用上也有分别,长刀是主要武器,短刀则是备用武器,只有是在长刀损坏时,才会使用短刀。

日本武士均已自己的佩刀为荣耀,自己的佩刀视若生命。众所周知,日本人都是靠左边行走,那是因为他们的刀佩带在左面,这样即使是两个武士在狭巷中相遇,他们的刀鞘也不会互相碰触。更有甚者,日本武士到朋友家探访,也会先在玄关把刀解开,然后用右手提着进入屋内。因为用左手提刀表示可以随时用右手拔刀,是不信任、不礼貌的表现,所以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除非你是左撇子。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的抗倭秘籍——《纪效新书》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清政府束手无策。在家主政的曾国藩召集当地村民,把一群只会锄地的农民组成湘军,使湘军扬名天下,并最终入侵南京,埋葬了太平天国。曾国藩原本是个学者。他是怎么学会训练和战斗的?他曾经告诉人们一个秘密,一切都依靠戚继光的《纪效舒心》。

《集小舒心》的一个清晰版本

《纪效舒心》是明朝军事将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时写的一本军事著作。这是这位著名军事将领战斗经验的总结。作者在序言中说:“丈夫说‘姬晓’,而费明什么也没说。它被称为“新书”,所以很明显,它是基于法律,而不是坚持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措施是适当的。”这意味着这本书主要是基于实战经验,借鉴以往的战争艺术,推陈出新。这本书由18卷组成。

戚继光(1528-1588)生于山东登州(今蓬莱),名南塘景子。当他17岁的时候,他接管了他父亲的职位,并在邓州卫生局掌管他的事务。1553年,他被提升为首都司令,负责山东省的防务。两年后,他被命令去浙江对付日益增长的日本海盗。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800多名日本海盗逃到浙江慈溪,袭击龙山学院。10,000多名明朝士兵参战。戚继光也参加了战斗。根据指示,部队人数是日本海盗的几十倍。打败甚至歼灭敌人是有可能的,但是战争的过程让戚继光大为吃惊。在敌人的攻击下,明军各部迅速瓦解和分散。戚继光真的觉得参加这样的战斗很丢人。他飞得很高,射了三箭,杀死了三个敌人的首领。当敌人看到这一点时,他感到害怕,于是明军重整旗鼓,把敌人赶走了。

戚继光抗日漫画(网络地图)

战争结束后,戚继光认为明朝军队的能力太低,所以他决定招募新的士兵并亲自训练他们。当他听说到处都有人英勇作战时,他就去任何他能去的地方招募士兵。最后,招募了4000名“亡命之徒”。

新兵入伍后,戚继光对士兵进行了勇气的思想教育,并根据自己的思想传授了战争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士兵初步具备了战争技能,然后戚继光把他们带到了抗日战场。在戚继光的领导下,新军发挥了很强的战斗力。它多次击败敌人,伤亡较少。敌人一看到风就害怕,最终被称为“七架军”,把长期受苦的敌人赶出了东南沿海。

戚继光在《史记·舒心》中记载了他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一是重视选兵。二是严格管理军队。第三是严格训练。第四是严格的军事纪律。第五是公平的奖励和惩罚。第六,一个将军应该精通武术。将军不仅要有文学技能,还要精通武术。

戚继光铜像(网络图)

戚继光特别注重武器的创新。他在书中说:“装备不好,所以我们可以给敌人一枚棋子。没有办法用你的手去战斗,但是把他们赶走,用惩罚来惩罚他们,那是在鱼肉我们自己。”戚继光的新军广泛使用火器,其技术比日本海盗先进得多。他还记录了各种武器的制造方法。例如,对新造的火绳枪如佛朗机和猎枪的结构和制造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些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武器的先进水平。

戚继光也注意武器的使用和军队的部署。它认为,在士兵有了优秀的武器之后,他们还必须训练他们的使用方法。如果他们有锋利的武器,他们不会使用它们,这意味着他们没有锋利的武器。训练武器使用时,必须发布统一命令。如果士兵能熟悉命令,掌握使用武器的技巧,那么他们的战斗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戚继光要求士卒不仅要能使用各种火器、长柄和短柄冷兵器,而且要根据作战情况的需要改变使用方法,使长柄武器也能用作防护短柄武器,短枪也能用作长柄武器打击敌人。

此外,它还强调各种武器的搭配和使用,使它们能保短保长,充分发挥杀伤敌人的综合效果。戚继光打造的鸳鸯阵及其分解后的二五三才阵,以及鸳鸯阵打造的菱形岗哨阵,是各种武器的最佳陆上战斗队形。

季晓舒心插图(网络图)

同时,他编制和训练的水上军营也是大、中、小型战舰、轻、重炮和火绳枪、各种燃烧和爆炸火器、长柄战斗武器、短柄防身武器、远程武器和防护装备的最佳水上战斗编队。在同一时期,所有其他军事书籍都没有达到“集孝舒心”的水平。

姬晓的《新书》印刷出版后,对后世的军事将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李鸿章是前面提到的受益者之一。

(基于网络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公园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戚继光公园

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1公里,又称“西山公园”,占地200hm2,此公园是1986年9月宁德市人民为纪念明代英雄戚继光抗倭丰功伟绩而建的,公园以白鹤峰顶为屏障,灵溪禅寺为中心,经灵寺、居士林为左右翼。设有戚继光广场,灵溪禅寺、灵光洞幽谷、白鹤峰等景点,建有戚继光大型塑像、紫竹观世音、白鹤亭、盘两洞、玉女池、三仙洞、龙柱亭、白云洞、虹桥、灵光洞、思儿亭等。戚继光大型塑像为一尊高11.5m水泥质的横枪跃马塑像。该公园属于继光村的民办公园,也是福建省首个农民办的公园,现已成为宁德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景点位置

福建省宁德市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 戚继光详细信息++支提山宁德洪口水电站宁德梅坑老区革命史展览室加洋水库霍童溪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双龙戏珠瀑双仙谷云雾景观千斤顶峭立山林金山碧水湾双仙瀑莲花石漈里瀑情侣石支提山百丈瀑双仙潭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和姚北慈溪大豆的故事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余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常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余姚北部和慈北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当地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用蚕豆制作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