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特起义概括【经典20篇】

浏览

2331

文章

406

篇1:鸡公田起义旧址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鸡公田起义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鸡公田起义旧址

时代:20世纪20、30年代

地址:汉中市西乡县私渡镇红安村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延50米。

2014年,鸡公田起义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私渡镇:西乡县辖镇。1950年设私渡乡,1959年为管理区,1965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私渡乡、廷水乡合并设私渡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24.8平方公里,人口1.1万。沙(河)廷(水)公路过境。辖联合、红星、红安、河湾、新路、庆丰、龙门、潘坝、奎星、黄滩、四柏、庙垭12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所产茶叶、竹藤器享有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百色起义纪念园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百色起义纪念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百色起义纪念园位于百色城东面的后龙山、盘龙山、迎龙山上,是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性纪念园,成立于2008年7月,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两江红旗,百色风雷”景区的核心区。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百色起义纪念碑

矗立在后龙山上的百色起义纪念碑建于1984年。碑高23.9米,碑体造形是直刺苍穹的红婴、大刀,昭示着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碑座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三个镏金大字,背面是百色起义的纪事碑文,两侧是表现百色起义和革命胜利的汉白玉浮雕。碑顶凸起的“1929”字样标明百色起义的年份。碑座四周是苍松翠柏,碑前有广场供人们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通往纪念碑广场的台阶有314级,“314”取自数学中的“π”,寓意百色起义革命精神将世代流传。台阶的宽度为11米,代表着百色起义的日期是1929年12月11日。

百色起义纪念碑建成以后,成千上万的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凭吊。胡锦涛、江泽民、--等60多位现任、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这里,向百色起义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百色起义纪念馆

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城东路迎龙山上,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展线总长738米,共展出富有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物326件、照片428幅。在布展结构上,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设为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小平厅、多功能厅6大组群。在布展内容上,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在布展主题上,突出表现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英勇奋斗、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革命精神。在布展手段上,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融合民族文化、民族符号于公共空间、展陈细节,体现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百色起义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位于广西百色市迎龙山公园内,始建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江泽民同志题写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名。

纪念馆共有七个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分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四个部分,陈列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1400多件(幅)。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半景画、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多种展现手段的综合应,使纪念馆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始建于1985年的右江民族博物馆坐落在广西百色市后龙山顶。博物馆建筑面积4261.8平方米,主楼采用壮族古典廊院重檐的建筑形式,独具民族风格。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历史文物,设有8个展厅,展出面积1507平方米,展品400多件(套)。2001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概括 瓦特发明蒸汽机故事简要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瓦特从小就是一个爱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一天,小瓦特在厨房陪祖母做饭,灶上壶中的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终于弄清楚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瓦特长大了,来到格拉斯哥大学当一名仪器修理工,接触到了机器,最后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机时代。

詹姆斯·瓦特是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瓦特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著名的《瓦特与茶壶的故事》,据说瓦特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火炉上烧的水开了,蒸汽把水壶盖顶开,瓦特把壶盖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顶开了。瓦特就这样不断地把壶盖放来放去想找出为什么,后来瓦特意识到是蒸汽的力量,由此引发了他对蒸汽的兴趣并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二中校园内。

宝山革命历史悠久,抗战胜利后,宝山、格宜一带长期被上级党组织列为开展武装斗争的重点地区之一。1947年“六·六”分队成立后,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省工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决定“六·六”分队暂时分散活动,将分队主要领导调往外地工作,留下部分党员继续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1948年2月底3月初,“六·六”分队留下坚持工作的柴灿国、腾显清等在宝山、格宜一带地区组织1500余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称春节起义)。起义队伍曾攻打贵州水城发贵、应中、杨梅以及宣威田坝国民党乡公所,缴枪10余支,宣威常备队出兵进剿,队伍在转移途中2人被杀害,14人被抓。起义队伍后精简为180余人,转移到陆良龙海山加入朱家璧领导的“一支人民的军队”。

宝山中学地处宝山、格宜的中心地带,是地下党工作的重点之一。1946年8月,省工委派刘宗邦、黄融到宝山中学建立党的工作据点,成立格宜、宝山一带地区党的特别领导小组,柴爱国为组长,刘宗邦、黄融为组员。9月,又派张白林、傅发焜、谢敏等人到宝山开展工作。1947年4月,宝山中学建立党支部,支部主要负责掩护接送来往干部,传递情报,担任交通联络工作。1948年8月,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三支队挺进宣威,准备策应宝山中学起义。8月27日,三支队夜袭宝山乡公所,在宝山中学党支部的配合下,攻克乡公所,活捉宣威东北四乡剿匪联合办事处主任刘灿,毙敌3人,俘敌30余人,缴枪30余支。宝山中学师生趁机起义,加入三支队,编为四大队。永焜支队成立时,这支队伍调编为永焜支队第一大队。

1949年2月中旬,为迎接永焜支队北上,宝山中学党组织又组织师生及附近农民100余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组成宝山游击队。后永焜支队将起义队伍整编为宝山独立游击中队,游击中队活跃在宝山、格宜、普立一带农村,加强队伍的组织建设、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建立宝山乡乡村政权,组建和发展民兵组织,清算恶霸,清剿土匪,维护地方治安。8月,宝山独立游击中队与党组织教育改造后的县政府常备中队合编为宣威护乡团,为6连;10月底11月初,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31团6连。

为纪念在宝山发生的几次武装起义,缅怀革命先烈,1996年8月建立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罗阳李光裕堂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罗阳李光裕堂)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罗阳李光裕堂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据村中老人回忆,光裕堂是在民国22年(1933年)由罗阳村人李宝霖兴建。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德庆地方组织主要负责人陈家志的领导下,在“为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而奋斗”的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广德怀部队的支援下,1948年2月28日,成功举行震撼西江中游的“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共夺取三个据点。一是智取旺埠据点;二是攻占罗阳光裕堂据点;三是巧取高良乡公所据点。在攻打罗阳光裕堂据点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派出的挺进队援助部队的军事指挥吴腾芳和分队长林安带领,星夜向罗阳地主武装据点李光裕堂进发。罗阳李光裕堂四周筑有大围墙,两侧有深水塘作堑,后面有两座炮楼居高临下对峙护卫,戒备森严,是个易守难攻之地。由于地形复杂,敌人防守严密,挺进队派出爆破手用0-包炸开光裕堂围墙。在机-火力的掩护下,从围墙洞冲进光裕堂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整个据点,缴获-支弹药一批。

解放后,当地政府将光裕堂划为村委会集体所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侨房政策,把光裕堂退还给原主人李宝霖家属所有。1985年,光裕堂被定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光裕堂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高良镇:高良镇位于德庆县中部,距广州190公里,交通便利,镇内公路四通八达。全镇总面积300平方公里,镇有23个村委会,244个自然村,6687户,农业人口2.88万人。有山地面积36万亩,耕地面积2.3万亩,是一个典型山的山区镇。 高良镇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巴戟、肉桂、青梅、松脂已成为本镇四大农林特产资源。现在全镇已建立了巴戟基地3.2万亩,年产巴戟380。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是以磨山峪抗日旧址为基础,兴建起的一处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实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目标。2015年底,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由山东省文物局备案确认为非国有博物馆;磨山峪抗日旧址由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座落在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磨山峪村北的徂徕山南麓。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教育培训室、文物藏品库房等博物馆主体及配套设施。馆内有磨山峪旧址、徂徕山抗日烈士墓群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两处、珍贵文物藏品1500余件。陈列展览按照尊重历史、再现历史的原则,重点展示1938年1月1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的党领导山东人民抗战的第一枪;展示了罗荣桓元帅当年率领115师浴血奋战的抗战历程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历史,弘扬了徂徕山起义精神。

作为泰安市徂徕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志愿服务中心,肩负着传承与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自2012年开馆以来,坚持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先后被列为中共泰安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岱岳区党校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二十余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博物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展览、凭悼英烈、励志宣誓、体验农耕、军事拓展等丰富多彩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作用。

地 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111号

电 话:0538-5366386

传 真:0538-5366386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黑铁山纪念馆于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奠基,于1996年8月1日落成开馆。黑铁山起义主要领导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政委姚仲明,虽年事已高但毅然前来参加揭幕仪式。福州军区原副司令员石一宸将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保卫局原局长彭宝及黑铁山起义主要领导人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廖容标中将的夫人汪瑜及济宁行署顾问孙铁民也前来参加揭幕仪式。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凤基与老政委姚仲明为纪念馆揭牌。

纪念馆由张店区委区政府发出倡议,号召全区党政机关、人民大众捐资160万元而兴建。主体为二层楼,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匾额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题写。走进纪念馆展厅,迎面是“义旗从这里举行”七个镏金毛体大字,两侧分别是“黑铁山起义歌”和“攻坚老虎师”师歌,当年悬挂五军军旗的古槐遗干被展出在门厅左侧,背后是黑铁山起义指挥部旧址图片。纪念馆展厅展出面积600平方米,陈列展出黑铁山起义部队用过的枪、刀、桌椅、办公生活用具及战场缴获的日军战刀、汽油桶、饭盒、手榴弹等实物35件。展出黑铁山起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图片、图板200余幅,展出参加起义的老将军、老前辈亲笔为馆题词题画墨宝30幅,在20个展柜中展出老装军老前辈回忆录、文集、通信、照片原件150多份,还展出国内各媒体有关黑铁山起义的报道100余篇。

纪念馆展厅布展从“抗战爆发”到“前事不忘不事之师”共8个部分,较完整的勾划黑铁山起义的全过程。纪念馆以众多详实的图片实物,再现了当年抗日的峥嵘岁月、腥风血雨,目睹侵华日军-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令人义愤填膺,英雄儿女建立的丰功伟绩令人肃然起敬,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永垂千古。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开馆后,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到黑铁山参观游览的日益增多,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日益凸显。1995年黑铁山被授于“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诸葛亮传略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传略文言文翻译概括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传略》的翻译是: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的动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青山起义旧址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大青山起义旧址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青山起义旧址,位于龙州县龙州镇彬桥乡先锋农场大青山分场。建于1933年,原为国民党大青山“龙州林场”。是一座泥冲墙硬山顶木结构两层建筑,三开间,面阔18.2米,进深18.4米,高7.9米,檐口高4.1米,占地面积293.3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1947年中共左江工委在此领导大青山起义,全俘伪场长、林警队长和十多名林警。大青山起义是解放战争时期左江地区革命由隐蔽到公开武装斗争的标志。起义胜利后,中共左江工委便以大青山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1986年5月2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州镇:古城龙州镇位于广西南部左江上游,处于平而河与水口河的汇合处。东往南宁连接内地,西出水口通往越南,形势险要,自古有南疆重镇之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龙州隶属象郡。二千多年来,龙州几经更名,至唐代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正式设置龙州。全镇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辖有7个社区,耕地面积3763亩,总人口15708人。近年来,龙州镇凭借区位优势和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概括老山界的主要内容 老山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红军在长征的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全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分段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之高,摆出困难。

第二段(2—33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过程,这一部分分为四层。

分层 (2—11自然段):山脚访瑶家。

(12—23自然段):夜晚行军、半夜露宿。

(24—31自然段):攀登雷公岩。

(32—33自然段):下山情景。

第三段(34):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

《老山界》中心思想

文章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不怕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

《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陆定一于1906年生于江苏无锡,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在海淀区温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兴建,为纪念1911年深州清军第二十镇官兵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层,饰以灰蓝瓦飞檐,庄严静溢。陵园东向,立石门,园内自南而北顺山势一线排列,还建有石碑、碑亭、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别刻有冯玉祥、赵登禹、张自忠等题字和优恤殉难诸先烈的详情。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处中华民国早期纪念墓遗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老年医院(原胸科医院)内,该建筑皆建于公元1937年4月,1936年是冯玉祥将军为了纪念滦州起义殉难烈士。共有园门、石碑、衣冠冢碑、石刻、高台及塔。该纪念园直接记载了1912年1月3日同盟会会员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率滦州新军起义情况,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叶障目给人启示 一叶障目的故事概括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叶障目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理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原理是:人要想看见物体,就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有叶片挡住光线时,就是泰山那样大的物体射出的光线,也不会射入人眼,人也就看不见叶片以外的物体了。

一叶障目的故事

有个人读书认为螳螂捕捉蝉时用来遮身的叶子能使自己隐形,就把树叶全部摘下,依次遮脸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折腾了一整天后,妻子厌烦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挡在自己眼前去行窃,被抓后将原委说出,县官听后大笑把他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迢迢牵牛星写出了什么 迢迢牵牛星主要内容概括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抒发了人间别离之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词赏析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是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水浒传1到10回概括简短 水浒传1到10回概括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第一回的梗概:宋朝仁宗嘉右三年时,由于瘟疫盛行,洪太尉奉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福禳疫。洪太尉想要求见天师却不成。后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终于导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王进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给史进教枪棒。

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和朱武、杨春相识往来。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赏月喝酒吃肉的史进并少华山三好汉。

第三回 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头领杀退县衙之兵,去延安寻找师傅王进,与鲁提辖在渭州潘家酒店相遇。鲁达救助金翠莲父女,打死郑屠。

第四回 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

鲁达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达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长老赠智深四句偈言,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讨职事僧做。在桃花村为刘太 公解除逼婚之忧。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桃花山二头领周通,大头领李忠为二头领打仇,与鲁达相认。李忠、鲁达、刘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义厅,休了亲事。

智深趁李忠、周通下山劫掠金银给他,自拿山寨金银,从后山滚下而去。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在寺院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实则捣毁寺院,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当,二次复回,被二贼击败,到赤松林,遇到剪径的史进,二次再回寺院,打死崔、丘二贼,烧了瓦罐寺。

投大相国寺管菜园,被一帮泼皮包围。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花和尚力服波皮,从泼皮买酒牵猪请鲁智深。智深连根拔直垂杨柳,众泼皮惊服。智深还席,为众泼皮使禅杖,林冲看见喝彩,两人结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调戏林冲之妻。林冲见是高衙内,虽然恼怒,但忍了。智深来助,林冲忍让。

高衙内思念林妻,富安和林冲好友陆虞候陆谦出卖朋友,请林冲去吃酒。高衙内却哄林妻到陆虞候家调戏,林冲闻讯赶到,衙内逾窗而逃。

老都管引陆谦、富安见高太尉,定下陷害林冲的计策。林冲中计被擒。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叫鲁智深不要打董薛二人,与鲁智深分别后,来到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与洪教头比武取胜。来到沧州,用钱买通差拨管营,又得柴大官人遗书信照看,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派去天王堂当看守,林冲深感“有钱可以通神。”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林冲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人物形象概括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1、宋江: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的才能和军事的才能,创造了梁山泊的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非常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的理想的政治的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其思想直接的关系着梁山的成败。

2、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3、林冲:委曲求全、寡言少语。但是上了梁山后变得勇敢果敢、做事坦坦荡荡、又重义气、而且智勇双全,为梁山立下大功。

4、武松:性格刚烈、胆大心细、重义气。但少谋、被张都监陷害,差点没了命。

5、燕青:聪明伶俐、好行侠仗、又比较有心计、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梁山最难得的才子。

6、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而且粗中有细、大智若愚、眼光比谁都看的远,他知道招安以后绝无有好下场,最后在征方腊后坐化与杭州的六和寺。

7、李逵:有勇无谋、有狠无谋、有忠无德、庸俗势利、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8、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9、孙二娘:母夜叉、嗜杀成性、重情重义、豪爽大度。

10、晁盖:绰号托塔天王,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蜀道难概括主要内容 蜀道难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通过对秦蜀道路的歌咏,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前八句为第一层,强调了山势的高峻与道路的崎岖。“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渲染了山中的空旷与惨淡悲凉的气氛。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官渡之战故事概括 官渡之战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199年,袁绍挑选精兵十万,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由此拉开序幕。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败袁军主力。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袁曹之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型雕塑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型雕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纪念全国总工会、上海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以及“五卅”运动60周年,雕塑于1985年5月28日落成。原置于沪西工人文化宫临街广场,于1999年5月26日迁移南草坪。雕塑基座正面雕刻“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纪念”12个大字和“上海市总工会一九八五年五月”字样。基座上矗立一组巨型人物立像,巍峨、挺拔,重现上海工人阶级英勇战斗的雄姿。基座的两侧塑有两组浮雕,展现1926年10月24日、1927年2月22日、3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团结上海人民,经过三次武装斗争,推翻反动军阀统治,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来沪的英雄业绩,同时塑造上海工人纠察队员高举“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旗帜,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不怕牺牲冲向敌人的英雄气慨。浮雕画面中有四位人物特写,刻画了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人员的光辉形象。

地址:武宁路225号

邮编:200063

电话:62442218

传真:62604103

开放时间:全天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3、4、11号线曹杨路站、105、63、87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楼梦49回概括 红楼梦49回简介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众姐妹商议在芦雪庵赏雪作诗,正说着话,屋外来了一帮亲戚。宝玉第二天起来,看见屋外雪色皎洁,在栊翠庵赏玩梅花。湘云和宝玉向贾母要了一块鹿肉,拿着生鹿肉烤着吃,平儿也一起,但她的镯子莫名少了一只。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二天一早,香菱便自己梦中梦见的句子写了出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正说着话,听丫头们说来了一帮亲戚。

原来是邢夫人的兄嫂及女儿岫烟,李纨的寡婶并两个妹妹李纹、李绮,宝钗的叔伯弟、妹薛蝌与宝琴,还有风姐之兄王仁,大家凑巧了一齐赶来。众人十分高兴,尤其是宝玉更是兴奋嗟叹。

贾母尤其喜爱宝琴,逼着太太认她做干女儿,大家都以为黛玉会因此吃醋,谁知黛玉竟浑然不觉,宝玉问清原因才明白黛钗之间早早已冰释前嫌。

由于人多热闹,又赶上冬天第一场雪,大伙决定在芦雪庵另起诗社。大雪纷飞,除岫烟外,众人都穿了一色的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的斗篷,好不齐整。

湘云和宝玉两个更是别出心裁,竟拿来生鹿肉烤着吃。平儿也有幸加入,但她褪掉的镯子奇怪地少了一只。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建军节源于什么起义

全文共 26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八一建军节源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7月确定的。下面小编整理了建军节的起源,供你参考。

建军节由来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第一个建军节是什么时候

八一建军节诞生于1933年,她的第一个节日庆祝活动,是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举行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尔后,中央革命军事委会员针对为什么确定“八一”为建军节作出这样的解释:“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随后,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就如何搞好第一个建军节作出了一系列决定。苏区中央局宣传部还特别统一拟定颁布了16条宣传标语和31条口号,出台了《“八一”纪念宣传大纲》。苏区党、政、军领导纷纷作出动员,毛泽东专门撰写了《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一文,发表在7月29日的《红色中华》报上;博古作了以《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为题的多场专题演讲;张闻天到机关、学校作了《“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专题报告。与此同时,苏区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了集会、游行、晚会活动,红军各部的宣传活动更为热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傍晚,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入口处,边舞边唱。庆祝活动分阅兵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阅兵式在十七点到十九点半进行完。十七时,阅兵式开始,军乐奏起,礼炮齐鸣,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第二项是宣誓。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块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革军委领导分别给各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中央政府和各党、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红军第二团第五团第三十七团第四十团等方队在一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坚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尘土,踹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把“八一”两个大字嵌入史册。↓↓↓下一页分享的是 2017年建军90周年纪念币 ↓↓↓

八一建军节源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