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国5大渣男(20篇)

民国是我国的一个时期,按摩你们知道民国的婚宴是怎样的吗?跟现代有什么不同?下面是问学吧为大家准备的民国5大渣男,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1032

文章

102

左所大街228号民国建筑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左所大街228号民国建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左所大街228号民国建筑位于浦口区泰山街道东门左所大街228号,时代为清末-民国初。

左所大街228号民国建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街道:泰山街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北端,与南京主城一江之隔,一桥相连,是江北的桥头堡,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余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辖14个社区。新浦口区成立以来,泰山街道主动融入沿江大开发和南京跨江发展战略之中,围绕城市化主题,实施整建制拆迁,从03年起,六年来完成拆迁2万户,拆迁面积260万平方米,5万农业人口全部安置转为居民。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开封市盛泉民国钱币博物馆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盛泉民国纸币博物馆是我市一家以收藏展示民国钱币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2017年3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时局动荡。民国时期,纸币发行中的无政府状态相当明显。当时国家银行,商业、特种银行,外国、中外合办银行,官银号和省、市银行,乃至不少店铺商号均可发行纸币。吴钟煌指出:“清以前,钞券散漫,固无制度可言。即民国成立,亦无确定之制度。”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000 种以上,发行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很多种。民国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该时期独特的金融制度变迁、变革经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对当代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地址:开封市北门大街17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国邮票值钱的有哪些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集邮爱好者们都知道,中华民国时期发行的邮票,不仅集老、精、稀于一身,也是百年之久的文物邮票,至今存世量非常少,历史价值高。那么民国邮票值钱的有哪些?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我国在民国时期,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几百套,其中涌现了一些较为珍贵的邮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民国五大珍邮”:

《帆船叁分暂作贰分改值倒盖》

《宫门倒印牌坊》

《帆船肆分暂作叁分倒盖》

《孙中山像边饰倒印》

《歪头新省》

民国邮政1913年5月发行的伦敦版帆船邮票,全套19枚,市场参考价:7800元。

面值1/2分(即半分)的邮票是该套邮票中的第一枚,单枚新票市场参考价:200元,信销票根据品相市场参考价:20元至15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长沙活动旧址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长沙)活动旧址是民国时期韩国国父金九曾住过的地方。长沙潮宗街楠木厅6号曾经是韩国国父金九曾住过的地方。金九(1876.7.11--1949.6.26)是韩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著名韩国独立运动家,被誉为"韩国国父"。

抗日战争时期,韩国临时政府(1937-1938年间)在长沙度过了八个多月艰难曲折的斗争历史和生活经历,“楠木厅6号”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长沙活动时期朝鲜革命党的本部,也是1937年8月结成的韩国光复运动团体联合会所属三党(韩国国民党、再建韩国独立党、朝鲜革命党)召开统一会议的场所,还是金九在会议中遭遇枪击受重伤的“楠木厅”事件发生地。1938年5月6日,韩国国父、建国元勋金九先生当年在楠木厅6号2楼的会议室里遇刺受伤,后经长沙湘雅医院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得以痊愈。

新展厅由三个展厅组成,一号展厅重点介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创建史料,和在中国受到抗日形势的影响被迫转移资料路线图;二号展厅展出内容主要以韩国临时政府在长沙发生的历时事件;三号展厅主要介绍当时韩国的三个党派(韩国国民党、朝鲜独立党、朝鲜革命党)主要领导人,和对当时临时政府有着莫大帮助的中国领袖的介绍。

景区地址: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楠木厅6号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旅3、171、501、2、143、808、167、901路公交车在中山亭站下车即到

门票

门票20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距离市中心约0.8公里,是研究、展示韩国独立运动史的专题型博物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在中国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政府。1919年4月成立于上海,3月迁来重庆,为二战时在中国境内惟一的外国-政府。该馆现馆址,是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时期的最高权利机构所在地,占地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70平方米,五幢复原陈列楼房,以砖木为主要建材,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按原貌恢复了当年韩国临时政府办公遗址风貌。馆内现有陈列展厅284平方米,复原陈列房间21间,陈列实物468件,文物资料150件。

韩国临时政府是一个在中国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政府。1919年4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制定了《大韩民国临时章程》。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在中国艰苦从事着反日独立斗争的朝鲜革命者认为,"朝鲜民族空前绝后的独立更生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在中国全民抗战的感召下,为了实现朝鲜独立的目标,他们纷纷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事业之中。韩国临时政府也在镇江恢复了公开的活动。

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韩国临时政府派驻重庆的代表和部分家属,于1938年春到达重庆。1939年2月,韩国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金九等抵达重庆。次月,临时政府领导机构的全体成员从镇江,经长沙、广州、柳州等地辗转到达重庆远郊的綦江县沱湾镇,于1940年9月,又移住巴县土桥乡屏都镇。韩国临时政府在屏都住了长达四年之久,除租用部分办公用房外,还自己修建了礼堂和宿舍。

由于屏都离市中心较远,韩国临时政府极感工作不便,便在市中区七星岗莲花池街租了一处行馆(现为莲花池38号),稍加修建后,于1945年初迁往该处办公,直到临时政府离开重庆。该处行馆为四幢楼房,有防空设备。

以韩国临时政府迁渝为标志,重庆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朝鲜-志士从事反日独立运动的中心,他们认为:"中国的抗战首都--重庆,是目前我们朝鲜独立运动的政治中心,因为在这里有临时政府、光复军司令部以及各党派的最高领导机关。"抗战期间,先后在重庆活动过的有10余个朝鲜党派团体。由于有一个公开而安全的环境,并得到国民政府多方面的支持,韩国临时政府在这里从事了大量的重要活动:朝鲜各党派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韩国光复军的正式组建,争取国际承认的重大努力等等。这些活动成为朝鲜反日独立运动和中朝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9月9日,在汉城总督府举行了日本投降仪式。10月下旬,陪都各界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欢送韩国临时政府成员回国。11月5日上午9时,韩国临时政府部长以上人员及秘书侍卫29人分乘两架专机离开重庆,经上海回国。为感谢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金九在起飞前发表了《致中华民国朝野人士告别书》,称:"抗战八年来,敝国临时政府随国府迁渝,举凡借拨政舍,供应军备,以及维持侨民生活,均荷于经济百度艰窘之秋,慨为河润"。

位于莲花池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已于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也是韩国光复50周年之际,辟为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常年吸引着许多韩国人来此瞻仰,成为中韩友谊的历史见证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000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邮品收藏一直是收藏界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一个门类,在这一行,物以稀为贵表现得更为明显,它们或因限量发售、或因战火人迁销毁而存量大减,错印漏印的邮票就更因为本就现世甚少而价值颇高。那么民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吗?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收藏价值:民国邮票是指从1912年到1949年发行的邮票,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局势最动荡的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尖锐,各党派政治军事混战不休,老百姓在动荡的社会中保命都难别说是一枚邮票了!由于印刷错误,政治影响,出现的少量孤品,以及民间收藏套版的不完整、大量流失海外等,在中国大陆的民国邮票数量微小。并且在文革时期,邮票又被当成“资本主义毒瘤”销毁。到现在,能够保存下来的民国邮票都成了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珍宝。其具有非常之高的收藏价值。

投资技巧:只要是涉及投资的事情,都有风险,而掌握投资技巧,在能在投资邮票中胜出。首先,我们要去了解邮票,掌握有票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基本的邮票交易技巧。在进行投资时,第一、要随时掌握邮票市场行情,再确定投资目标,掌握好进票与放票的时机。再进票时要讨价还价,以最低的价格才有获得利润的机会。

关于民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吗的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民国邮票的知识,来来查询搜索相关栏目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国元年是哪一年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颁布,表记时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民××。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月、日、置闰则同公历。依照民国纪年制定的历法又称国历。

民国元年即1912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国时期的汉口双钉血案是怎么一回事?揭秘双钉血案

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36年(1947)年,在如今的武汉汉口发生了一桩奇案,这便是“双钉血案”。这起案件不仅仅轰动了武汉三镇,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更是传遍了全国上下,让世人都知道了这桩奇案。恰好天津“益世报”等报纸也追踪报道了此案,偏巧正好被笔者收录,便写出来让大伙一块观瞧。

此案主犯名叫刘佑方,乃是武汉闻名的刘有余堂中药店店主人刘宜生之子,此人从小娇生惯养,长成之后,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被害人名叫汪绍伯,时年三十有六,是荣丰纱号的经理。荣丰纱号也是老字号,家趁人值,十分阔绰。刘佑方与汪绍伯同为富家子弟,因此在生意场上相识。

刘佑方是个好赌之徒,因赌博输钱太多无法弥补,便生出杀人之心,打起了汪绍伯的注意。要不然怎么说交友要谨慎呢?平日跟你称兄道弟之人,备不住就是害你之人。

1947年1月3日,刘佑方以谈生意为由,伙同恶徒杜国正诱骗汪绍伯至自己住处。汪绍伯不知是计,正跟刘佑方侃侃而谈之际,刘佑方突然起身,拽出一支小手枪抵在汪绍伯额头上,杜国正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绳子将汪绍伯捆了个结结实实。

汪绍伯见刘佑方这样对待自己,不由得怒骂刘佑方。杜国正拿出一瓶麻药倒在纱布上捂住汪绍伯口鼻,汪绍伯昏死过去之后,刘佑方从其口袋中找出一本支票。他怕汪绍伯醒来之后自己的恶行暴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两根三寸长的铁钉,让杜国正帮忙,将铁钉自汪绍伯太阳穴钉入脑中,汪绍伯在昏迷之中死于非命。事后,二人趁夜将汪绍伯弃尸荒郊。

不日,有人发现汪绍伯尸体,遂报警。警察局闻听汪家公子让人害了性命,不敢耽搁,迅速派人到现场调查。可查来查去,竟查不到死因,因为两枚铁钉已钉进头皮,伤口非常小,加之有泥沙和头发盖住,因此一时未被发现。

法医检查三遍,也查不到伤口。此案一时成为悬案,汪家动用了势力,要求势必找到死因和凶手。报纸纷纷报道此案,成为街头巷尾热议之事,杀人者刘佑方这些日子提心吊胆,不知哪天警察找到自己门上。结果他“得偿所愿”,警方得知汪绍伯失踪当天去找过刘佑方,于是找刘佑方问话。刘佑方以为已经破案,没等警察问他,竟吓得湿了裤子,他在万分惊恐之中说了实话。从见到警察到说出案情不过才几分钟,真难想象他杀人之时的劲头去了哪里?

根据刘佑方招认的罪状,果不其然,在汪绍伯太阳穴找到两根铁钉。警方继而去抓捕另一位凶犯杜国正,当夜将正要逃亡的杜国正抓捕。至此,此案破获。

令人不解的是,以刘家的声誉和资产,纵使刘佑方赌输了钱,也不至于杀人害命。他家是开银号的,买卖大得很,输的那点钱对于刘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刘佑方之所以因钱财去杀人,跟他的父亲刘宜生有关。

刘佑方自由娇生惯养,长大之后更是成为纨绔子弟,别看此人这样,竟是上海复旦大学高材生,毕业之后,在父亲的银号当过经理,27岁之时便已经有了一妻一妾,出入轿车接送,使奴唤婢很是逍遥。可此人是个花心大萝卜,在外有不少相好,跟汉口大学的几个女生关系密切,时常送礼送物。他的钱花完了,就从银号里面拿,加之他好赌的习惯,导致银号有了很大亏空。其父刘宜生得知儿子这般恶劣,干脆辞了他的经理差事,停止对他经济接济。

刘佑方过惯了好日子,苦日子过不了,只能变卖家中财物过日子。尽管如此,他依旧顽疾难改,时常出入赌坊,寄希望大赚一笔。结果钱没赚到,输了个一干二净。赶巧汪绍伯在路上碰到他,汪绍伯请他吃饭喝酒,他见汪绍伯一副阔爷派头,不由得羡慕嫉妒恨,以往他比汪绍伯阔气的多,现如今不如人家,他不免心生怨恨,认为汪绍伯该死,谁让他比自己派头。这是纯粹的自卑心理作祟,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作祟,他才下黑手杀了汪绍伯。这也就是杀人时不怕,杀完人后怕的原因。

刘佑方被捕之后,刘家不惜下了血本,试图挽救刘佑方性命。而汪家不依不饶,非要让刘佑方给汪绍伯抵命,为此两家各自找势力对抗。最终汪家动用了媒体,让报社将此事传播全国,给刘家施压。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刘家只能撤诉,最终刘佑方被判死刑,杜国正被判无期(三年后出狱)。

枪决刘佑方那天,因为围观群众太多,以至于囚车无法通过,加之有人声称有袍哥社要出动人马营救刘佑方,最终出动军警鸣枪开路才将刘佑方带至刑场。囚车从刘家洋楼前面经过,刘佑方朝着里面大喊大叫,求爹娘救救自己,可刘家大门紧闭,一个人也没出来。

最终,刘佑方挨了七枪才让那颗罪恶的心停止了跳动。我想当时刘佑方一定后悔万分,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湘为何会被称为民国时期最有血性的军阀?刘湘的结局是怎样的?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说我国民国时期的历史有些惨淡,我国依然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当中。不过不管什么时候,始终都是会有那么一些积极切出色的人物出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头子刘湘就正式这么一个人物。刘湘被称为民国“最有血性军阀”,更是直接宣城日本人进川就直接打死,此举令国人拍手叫好。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大英雄。

刘湘谱名元勋,是四川成都大邑人。他在民国时期为四川军阀,因为表现出色,后来又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刘湘可谓是文武双全,事业惊人。而最令人咋舌的一件事,就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全民危机。刘湘却立即电呈蒋介石并且呼吁全国:“一致抗日!”他虽然言简意赅,却通过果断又霸道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1937年10月15日,刘湘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后,不顾连日奔波的病体又率领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可惜再勇敢的英雄也不是铁人做的,又累又疲惫的他,带着满身的病痛,终于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不过哪怕到死,他也要留下最有血性的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这是多么慷慨激昂又令人惋惜的言论。

要说这刘湘为何血性至此,恐怕还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

刘湘家世并不普通,年幼时就可就读乡间私塾,后因读书优秀,又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可惜因为时局动荡,所以清廷宣告:“废除科举,设立文武学堂,编练新军。”

故此不满十七岁的刘湘,就背着父亲赴雅安应考,虽年纪轻,但是自幼就有着极为远大抱负的他,所思所想远远超越了同龄人。后来他因为才华出色,又被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弁目队录取。随后一路往上考,一路深造受启迪,在内忧外患的国家中,他也把匡扶国家大事的责任牢牢地记在心底。

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湘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大考验

此时的刘湘被委任为第二标张邦本支队的少校差官,随部进驻川北。

这本是好事,可惜人心惶惶中,在1912年第一镇改编为川军第一师,张邦本支队应该奉令归还建制,但该支队的第二营管带杨森拒不接受命令。

他们也没有将年幼的刘湘放在眼里,总认为自己不理刘湘又能奈他何?哪里想到此时的刘湘却极有主意和血性,直接与该营都练官孙中华、队官唐式遵、杨国桢等串通,甩开杨森,将第二营拖到资中。此举令人咋舌,让人不得不对刘湘刮目相看。

直到1922年,此间刘湘表现出色一路高升,确实令人心服口服,不过因杨森等人做事激进的影响,刘湘也果断放弃先前的荣耀地位,主动退居山野。

这并不代表刘湘就此放弃保卫国家的心思了,而是反应了刘湘面对外敌虽坚韧,但是面对内患也能及时止损,着实令人佩服。

虽说刘湘身为国民党,但是在面对外敌入侵,日本军队的打击后,他第一时间重振旗鼓,联合所有力量报效国家。

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传刘湘与两粤勾通,11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到成都,晤刘湘,后刘湘不断接见重要组织、领导,面对战争忧心忡忡,可惜在8月24日,成都还是发生了反日暴动,殴毙日人渡边洸三郎、深川经二,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在敏感的战争期间足以让部分国人受伤,所以行政院电令四川省府主席刘湘查办成都事件负责人员时,刘湘却暗中保护爱国群众。可惜此时处处危机,战争一触即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再次陷入危机。面对着如此屈辱又关键性的时刻,刘湘主动请缨,在13日当天,他又通电全国:“与日本拼死一决。”不得不说,在这种危急时刻,刘湘的挺身而出确实为人心惶惶的民众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随后刘湘就在战场奔波,因为前途未卜,也有不少人心灰意冷。刘湘却拖着病体,充满血性地行走,到处激励随军战士。

在多日的奔波和病魔的追逐之下,刘湘胃出血晕倒,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哪怕是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也未曾有半句怨言,反而遗嘱中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这遗嘱在他死后,仍然被军官日日诵读,每次川军行军打仗时都要被大声朗读一遍,仿佛听着刘湘充满血性的宣言,每个人都有了更恢宏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1926年是清朝还是民国 192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国始于1912年,结束于1949年,1926年是民国时期。根据历史记载,1926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诞生、黄埔军校扩为中央军校、北京“三一八”惨案。

1926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点。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于1926年出生。他在后来成为了中国潜艇技术的奠基者和创新者。当时中国并没有核潜艇,但黄旭华的贡献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展出先进的海军力量奠定了基础。

1926年,黄埔军校扩建为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和将领。扩建后的中央军校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民国时期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在1926年,北京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事件。这是一次由北洋政府军队对学生抗议活动的镇压。这场事件导致了学生运动的升级和广泛的抗议浪潮。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往往仅限于大致的描述,而忽略了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影响。这场抗议活动揭示了当时社会不满与不公的问题,并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虽然中华民国的历史被普遍认为是战争和动荡的时期,但有一些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发生。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它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黄旭华的出生为中国的军事技术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的扩建为中国培养了优秀的军事人才,北京“三一八”事件揭示了社会问题,而文化和社会变革也同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陆小曼和唐瑛是什么关系?两人为什么被称为民国交际花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陆小曼唐瑛称为是“南唐北陆”,也是当时众多女性的偶像。当时中国对于女性婚姻恋情这方面的思想大部分还是偏向保守,但是陆小曼和唐瑛的自由恋爱观就影响了很多女性,她们也向往着更加自由的恋情,而不是受到家里长辈的影响和决定。但是陆小曼和唐瑛之间也有着一层秘密,在当时民国的一场饭局中悄悄的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1925年,画家刘海栗在上海组织了一场饭局,这场著名的尴尬饭局汇聚了当时全国最为出名的各色人物,包括陆小曼母女、徐志摩、杨杏佛、李祖法、王赓、唐瑛等人。

这是一场大型的男女关系梳理组织会,在组织者刘海栗一番“自由恋爱”的高谈阔论下,这场饭局的结果是:王赓与陆小曼离婚,徐志摩顺利与陆小曼喜结良缘;唐瑛割断三角恋,与李祖法结婚。

这场史上最尴尬饭局的两个女主角,分别是被称为“南唐北陆”的民国交际花唐瑛和陆小曼。

(一)唐瑛、李祖法和杨杏佛的三角恋

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各界人才辈出,美女明星如云,名媛交际花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最出名的莫不是出身富足之家的唐瑛了。唐瑛的父亲是当时上海滩最有名的私人医生,哥哥唐腴胪是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秘书,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接触的人也广,唐瑛不仅多才多艺,对时尚之流还十分考究,在当时的上海很有名气。

唐瑛最开始的恋情是哥哥唐腴胪的上司宋子文,大概是近水楼台,两人很自然的对上了眼,而这段恋情却止于哥哥唐腴胪的死亡,1931年,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遭遇暗杀,唐腴胪因穿戴与宋子文相似,被刺客误杀,出此事后,本就反感政事的唐父便断绝了二人的来往。

随后,唐父给唐瑛订了桩婚事,对方是豪门巨商之子李祖法,而这门亲事却让徐志摩的好友杨杏佛十分纠结,杨杏佛一直苦恋唐瑛,身世却比不上豪门李祖法,而更巧的是,杨杏佛和李祖法关系还不错,以兄弟相称,还真是有名气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了。

这场上海滩最出名的三角恋正式形成,二人难以退让,无法解决。而正是这时候,他们共同的好友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正遭遇一场情感上的纠缠。

(二)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感的纠缠

陆小曼家世显赫,父亲陆定是国民政府的元老级人物,陆小曼博学多识,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画画、戏剧、舞蹈等更是不在话下。陆小曼在19岁时便被家里安排嫁给了陆军上校王赓,可以说,这只是一场父母之命的被动婚姻。

王赓对工作和前途十分专注和认真,很明显不太会处理婚姻和感情,而陆小曼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喜欢交际,思想开放,经常想玩却没人陪,王赓沉迷仕途,甚至提出让徐志摩跟陆小曼一块玩,简直是主动把自己的妻子拱手相让。

彼时的徐志摩正因追求不到林徽因而痛苦,两人正好惺惺相惜,志趣相投,这一来二去,便生出了感情。不久,陆小曼提出了离婚。离婚和再婚在当时的旧社会还相当有难度,况且两人都还有家室,因此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不仅陆小曼的母亲反对,徐父也认为徐志摩离婚属于大逆不道,再娶更是有辱门风。

(三)化解三角恋的尴尬的饭局

两个民国最出名的交际花同时处于尴尬的三角恋之中,涉及了半个民国风云人物,于是在这种难以进退的情况下,徐志摩找到朋友刘海栗,组织了一场大饭局,将以上所有人物一齐邀过来,席间,刘海粟以反封建为话题,高谈人生爱情和自由恋爱,这些人最终竟然也被说动了。

唐瑛拒绝了杨杏佛,嫁入豪门,仍维持着交际花的排场与生活,但李祖法却不喜欢这种“热闹”的生活,在交际问题上二人的想法正好相反,并且都不能退让,于是在1937年,唐瑛与李祖法终因性格相异而离婚。

离婚后的唐瑛在社交圈更加如鱼得水,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容显麟,二人志趣相投,并迅速结了婚,唐瑛也收心退出了交际圈,可以说,她后半生的情感和人生也算是十分美满了。

与之比对的陆小曼,却显露出一丝凄凉,徐志摩在1931年遇难后,陆小曼悲痛欲绝,不仅退出社交圈,还遭受到了外界的指责,陆小曼后半生再无婚姻,却和翁瑞午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她的婚姻生涯就此结束,往后的几十年间,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国四大名媛是谁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大名媛有:唐颖、陆小曼、严仁美、黄慧兰。他们不仅家境富裕,而且长得漂亮。最重要的是他们多才多艺,活跃在中华民国的各种社交场合。

唐英,1910年出生,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第一批获得庚子补偿资助的留学生,也是中国第一批留学西医。因为家庭条件好,衣食无忧,唐英不仅经历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多才多艺。

唐英在英国王室访问中国时大放异彩。当时,唐英过去表演钢琴和昆曲,非常耀眼。当时,她的大玉照出现在各大报纸上,这也是她交际生涯中最突出的时期。

陆小曼和唐颖一样出名,对昆曲也很熟悉。当时,他有南唐北陆之说。她不仅聪明、漂亮、活泼、可爱,而且在社会界跳舞一流,演讲得体,举止得体。男人和女人都被倾倒了,甚至泰戈尔也对她赞不绝口。胡适曾经说过:陆小曼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严仁美出生在一个杰出的大家庭。她最初嫁给了苏州少爷马冠良,因为她无法忍受马冠良的欺骗行为而坚决提出离婚。后来,李祖敏嫁给了在上海做生意的几代人,他一生都很相爱。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选为上海徐汇区的第一个人民代表。

黄慧兰,1893年出生于印尼,外交官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南洋富商黄仲涵的女儿。她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天性聪明。她年轻时生活在伦敦、巴黎、华盛顿或纽约之间。她熟悉西方的生活方式,能说话、英语、荷兰等六种语言,具有天生的沟通能力。

黄慧兰嫁给顾伟军后,她成了一名女士。她依靠自己的父亲和女婿,如鱼得水,活跃在国际外交权贵中,过着令人兴奋的生活。

顾维军的职位正在晋升,黄慧兰的交流也更加广泛。参加白金汉宫战后的第一次宫廷舞会,与英国大使和英国国王握手,出席杜鲁门总统的就职典礼,几乎每天都有社交活动,这让她感到荣耀。此外,黄慧兰热衷于公益事业,并积极参与伦敦的战时救援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 1937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是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正式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指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北京卢沟桥一带的中日冲突事件。在这场事变中,日本侵略军向中国驻守当地的抗日军队发动突袭,并最终导致了全面的中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并不仅仅是突然发生的一次军事冲突,而是日本在中国侵略的各种经济、政治和军事行动的结果。在事变之前的数年间,日本已经通过积极的扩张和侵略行动,逐渐掌控了中国北方地区的许多关键要地。

卢沟桥事变也暴露了那个时代国际社会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轻视。尽管当时已经签署了《九国公约》,旨在保护中国领土完整,但世界大部分国家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了消极的态度。这种对中国受侵略的漠视也给了日本更大的鼓励和动力,进一步加剧了卢沟桥事变后的冲突升级。

卢沟桥事变还显示了那个时代各国内部政治矛盾的复杂性。中国当时正处于国共两党的内战时期,而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正不断加剧。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都在经历着动荡的时期,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愈发困难。这也导致了卢沟桥事变后两党在抗战中的合作越来越少,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在对抗日本侵略中的统一力量。

卢沟桥事变还凸显了当时中国政府和军队对于日本侵略军的认识和应对策略存在的一些错误和失误。事变中,中国驻守卢沟桥的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表现出短时间内的坚决抵抗,但由于缺乏装备和后勤支持,最终未能阻止日军的军事进展。这也暴露了中国军队在组织、战略规划和装备等方面与日本军队的差距,对于未来的抗战战略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卢沟桥事变是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但其中涉及到的细节和背景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处境,以及对于这场战争对两国和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清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怎么评价民国土匪“川北土皇帝”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黄清沅其实这个人也是挺有意思的,话说他好像真的挺给力的,话说他被誉为是民国时期的川北土皇帝,但是他其实还是一位土匪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民国时期川北土皇帝黄清沅,其家族是标准的土豪劣绅,把持一方,贩卖烟土,拉帮结派,炫耀武力,欺凌底层民众。

土匪黄清沅家族在当地根深蒂固,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财富,但是有文化真可怕,坏起来没深浅,加上平日为富不仁,劣迹斑斑,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1、家族往事

自清代中期开始,黄氏宗族在川北梓潼县重华场一带,世代经营百多年,逐步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虽然少有族人做大官,基本上是低功名出身,但是借助身份功名,危害一方却是足够了。

民国时期,秩序混乱,军阀割据斗争不休,地方治理成为空白期,天高皇帝远,黄氏家族开启了土匪化进程,美丽的川北蒙上了暴力的阴霾。

2、父子同恶

黄清沅的父亲黄德斋,清末秀才出身,民国初年当上了梓潼县的参议员,却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起初,黄德斋联合晚清四川的地方衙门,虽然不学无术,但是包揽诉讼,善于欺压乡民。这个时候,日子勉强过得去,是真正的黄老爷。

但是,由于他吃喝嫖赌,肆意挥霍,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祖上留传下来的60多亩田地,为抽烟卖了40多亩,家产很快就成了镜花水月。老百姓骂他为骚土地,烂秀才。

3、纵横川北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黄德斋的四个儿子都是狠角色,趁乱而起。

老大黄清沅、老二黄庸如、老三黄复初、老四黄燎如,依靠家族势力,联合地方袍哥,拜袍哥大爷敬俊卿为师,继续占据地方资源,发展自己的势力,被称为“黄门四虎”。民间俗称,

黄门四虎,虎虎吃人,躲过初一躲不过初二。

尤其是老大黄清沅,有勇有谋,心狠手辣,做事果断,八面玲珑,很快成为周边数一数二的大哥,枪法也是一绝。

4、欺压民众

黄清沅纠集了一帮亡命之徒,给予一点好处,替自己卖命,利用江油、梓潼、剑阁交界处的重华作为老巢,榜上大土匪谢宴富,呼风唤雨,很快纵横周边200余里,没人敢惹。

黄清沅不满足于蜗居家乡,逐步的扩展范围。在1940年代,一度活跃于江油、彰明、平武、青川、梓潼、旺苍、剑阁、广元八个县城,号称“八县联军”,拥有2000多支枪,百姓敢怒不敢言,生怕引火上身,黄清沅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不仅如此,黄清沅长袖善舞,在国民党以匪治匪的政策下,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地方剿匪督练长。自此,黄清沅组成国民党官僚、土豪、土匪、哥老会合一的封建势力,杀人越货,敲诈剥削,民众无不“谈虎色变”。

据一些人回忆,他们的行为极其恶劣和霸道,老四黄燎如人称“脚猪子”,仗着哥哥的势力,甚至要求当地未婚女子的“初夜权”,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5、走向末路

1911年,大清的真皇帝都不得不下台了,更何况一个所谓土皇帝。最终,这一难缠的恶霸势力得到了应有的惩罚。1951年初,黄清沅在江油雁门坝一带被活捉。

大概4月份,在黄清沅的老家重华镇麻柳树河坝,他被公审后处决。这一带其他的大小股土匪也基本被清剿,川北地区终于回归到安宁承平和美好生活之中,民众一片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国时期四大家族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时期大家族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说最早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1911年是民国还是清朝 1911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1911年属于清朝。汉满蒙三族,在1636年建议改国号为大清。北洋大臣袁世凯在1912年2月12日,促使末代皇帝逊位,颁布退位诏书,从此之后没有末代皇帝,结束大清朝。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同时也开始关注大清朝。清朝是努尔哈赤创建,总计296年。

清朝历史介绍

努尔哈赤在1616年创建后经,在1636年国号国号作出更改,1644年期间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率领大部队入关,在入关的20年时间内平定大西、南民、大顺等一系列政权。在后期一段时间内又平定三番之乱统一台湾,迅速完成全国统一。康雍前三朝走向鼎盛时期,在这一个时间阶段,我国传统社会拥有突飞猛进,物产丰富、土地增加、小农经济、社会繁荣富强,国力昌盛。

民国和清末离得多久?

这两者之间只是相差一年。隆裕太后在1911年和末代皇帝在北京城退位,至此结束将近276年的大清帝国。1911年还没有宣布退位依然是封建社会,依然还属于大清朝,我国是在1912年正式宣布中华民国开始成立民主共和制。进入现代化社会,在这两个时期内仅仅只是相差一年,或者是相差半年。1911年开始辛亥革命结束清朝,创建民国,以此类推1919年属于民国8年。

清末民初是指什么时候啊?

这主要是指清朝末年,宣统皇帝在位的时间还有被推翻的时间。在进入到清朝末年时期,我国积贫积弱,到处都是战争,导致老百姓民不聊生,生活苦不堪言。主要的意思是指清朝的最后一年也等同于是民国的初年,因此在这一个时间阶段依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在进入到后期,我国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进入到全新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国名人春运回家景象

全文共 3348 字

+ 加入清单

1930年1月1日,元旦节,湖南《大公报》头版。

1930年,湖南遭遇了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1月30日,大年初一,湖南《大公报》照常出报,看不到一点春节的痕迹。只有第6版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写着当天各机关照常上班。春节不放假,元旦放7天,这让上班族头痛的假期,也造成了民国时候元旦才是“春运”的真实图景。

但由于民国不发达的交通网络,回家成为一桩十分困难的事,让人不禁有天天春运之感。

1934年1月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担任报刊副刊编辑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的病,选择回家。那是他到北京之后第一次回湘西,一路上,他从北京出发,坐火车、汽车、乘轮船、坐轿子,把近代古代的交通工具都用了个遍,花了近半个月才到家。与现在让人“神伤”的春运相比,民国时期的春运则更加惊心动魄。那时候的故乡,在人们眼中,不仅仅是魂牵梦系的归宿,更是人在囧途。

春节不放假

元旦放假,不少人赶回家过“元旦”

公元1930年1月30日,农历1930年正月初一,湖南省政府机关公务员收到一项命令:各机关本日照常办公。

过年还在办公,并非因为事儿多,是“为提倡国历起见”,而且其他地方的机关,也没有决定放假。(湖南《大公报》1930年1月30日)

这则命令将春节称为“废历元旦”,“废历”就是阴历、农历,“国历”就是阳历、公历。后者在民国建立之初就获政府承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9年1月1日又再次下令:全国使用公历,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旧历年国民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年假只在元旦时放,意图辞“旧”迎“新”。

所以国民政府公务员春节不放假。学生也是如此,1931年,国民政府《修正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规程》规定,各级学校寒假固定为1月18日到1月31日,这一时间段很难保证春节期间放寒假。公务员与学生如要回家过“团圆年”,大多选择在元旦。

1929年12月14日,教师冰心决定回家“过年”,看望患病的母亲,此时是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但离元旦只有半个多月,由于农历大年初一要上班,赶在元旦节前回家,顺便度假就成为首选。相比之下,一心趋新的鲁迅更早地养成了过公历年的习惯,他在1934年农历正月初二时,写了一篇《过年》,其中提到自己不过旧历年已有二十三年了。

有意思的是,整个民国时期,新历元旦始终尚未深入普罗民众的人心。1947年《世纪评论》对此形容道:“大都市的民众在"国历"一月一日虽然要虚应故事,在大门外挂起青天白日的国旗,在大门上贴一副春联,而大门以内却若无其事,照常生活。一到"农历"的腊月,小康之家从二十三日送灶起便忙碌起来,一直到正月十五夜元宵以后……两两相形,冷暖顿见。”民俗最终打败了政令。

买票也很难

要“拼上性命”才能买到车票

在民国,要回家的人们,如果在长沙火车站坐火车,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排售票窗口前,有几个窗口人流稀少,另外几个窗口,一等售票窗口打开,大伙便一拥而上,你推我挤,乱作一团。

相较于现在的“春运”,那时的客流量是小巫见大巫,但买张票难度不亚于现在,可说是天天“春运”,梁实秋曾经形容,“买票的时候,气力稍微虚弱一点的人,就有性命之虞。”这跟铁路售票制度有关,1936年,国民政府铁道部颁布《中华民国铁路客车运输通则》,把旅客客车车厢分为头等、二等、三等。各等级火车票颜色分别以红色、白色、蓝色印制,不同等级的车厢,舒适度、待遇、价格,均有差别。

差别由来已久,早在1912年,湖南粤汉铁路公司制定了长株铁路客票票价表,就把票分做三六九等:头等为二等的二倍,二等为三等的二倍,头等与三等之间差距甚大。1935年,衡山人刘揆一坐火车回家,他看到,在武汉到长沙路段的头等车厢空无一人,“就是二等车厢,我也是独霸一整个房间。”(《湖南大公报·回湘纪程》1935)大多数人坐的仍是三等车厢。

能抢到三等票就意味着能够坐上火车,当时铁路没有预售制度,规定大站在开车前2小时、小站开车前l小时售票,开车前5分钟停止发售。买票都得排队,回家的人们要想抢一张便宜的“三等票”,时间、耐力和拼搏精神缺一不可。郁达夫就曾经吃了个大亏,1923年,他从上海乘火车到杭州,找到了一个人很少的窗口买了张票,“我还是上那靠近大门的窗口去买罢!这里买票的人正少得很!”正自鸣得意,结果发现居然是一张二等座,把接下来的膳宿费都一次性报销了。(1923年《还乡记》)

1937年抗战爆发,坐上火车回家,更是成为了一件“低概率”事件,胡风曾经讲述,“现在上海是水陆交通完全断绝,除了军事运输以外,昨天沪杭车还通,不过挤得要命,又在车站上等几天都挤不上车子的。”除了陆路,水路也买票不易,长江轮船在1937年船价涨了两三倍,“而且还买不到手,非提前一星期预定不可。”(《胡风家书》)

晚点是常态

陈光甫晚了28小时才到武汉,吴宓长沙苦等一夜

买到了票,归乡的人们不一定能准时搭上火车,也不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火车晚点惊人。1931年,银行家陈光甫乘车从郑州到武汉,车足足晚了28个小时才到达武汉。见识过欧美先进列车技术的他,在日记里大发牢骚:“特别快车而迟刻如此,为世界所罕闻,我国铁路无过人之点,独腐败甲于天下,噫!”

民国《铁路客运通则》说,“行车时刻,铁路应以力求准确为主;但因事故,不能担保稍无迟缓”,火车晚点、误车被官民上下默认为常态。

晚点频现一大原因是秩序混乱,因为民国铁路不实行对号入座,为了抢座位,大家一窝蜂地往车厢里挤,由于没有排队检票程序,上车极为费时,加上此后上百站的抢位”大战,一趟车下来,晚点“28小时”,并非罕事。

民国铁路的基础设施极为脆弱,偶发的事故,也能导致列车晚点或停发。湖南《大公报》的一则《株萍铁路又出轨》报道:1933年12月28日,株萍铁路因为有人放了几块石头在铁轨上,导致机车全部出轨,压坏枕木百余根,钢轨七根,损失达6万余元,因为损失巨大,不易修复,途经的列车只好改道。回看12月20日的湖南《大公报》,发现长沙到武汉的铁路路段也有出轨的新闻,标题中也有“又出轨”字样,可见铁路出事率较高,记者感叹:“似此亦为路政前途之不景气云。”

因为晚点太过频繁,行车时刻表成为废纸一张,也由此滋生了“看车”服务,不少旅馆都会派人专门在火车站盯防,避免客人在火车站傻等。

但在非常时期,“傻等”成为唯一选择。1937年12月1日,吴宓携行李冒雨到长沙火车站乘车到南岳文学院,原本在当晚11时可以乘上的火车,到第二天凌晨5点还不见踪影,苦等一夜。吴宓在《日记》中写道,“中间兵车开过数列,伤兵滋闹,且欲殴站长。此一夜,宓等疲惫已极,且威风凛冽,实不能耐。于是宓主张回归圣经学院。人员复归本校后,挤在教室里待至天明,各自散去。”直到12月6日,他才挤上了奔赴南岳衡山的火车。

归途多坎坷

坐完火车,沈从文坐了7天船、2天轿子才回家

坐上了火车,也不一定到家了。民国时期,大多数人的老家仍在乡村。要回家,还得坐船、坐汽车,乃至乘轿子。

比如沈从文,他到北京之后的第一次回乡,就备受颠沛之苦。那是1934年1月7日,因为母亲病重,沈从文决定回家探母。他从北平坐火车到了长沙,转车去常德、到桃源,此间花去5天,再往前便没有公路了,他从桃源坐船到浦市后,在船上呆了7天,到家还得走陆路,他就又坐了2天的轿子才到凤凰,期间花去近半个月的时间。

漫长的路途中,他给妻子张兆和写信讲述沿途过程。在信里,沈从文多次表达了对于路途遥远的不满,“我有点点不快乐处,便是路上恐怕太久了点,听船上人说至少得四天方可到辰州,或许还得九天方到家。”“每一桨下去,我皆希望它去得远一点,每一蒿撑去,我皆希望它走得快一点。”

除了路途遥远,一路上也是风险颇多,“中间小船在滩上歪了一下……”“又遭遇大滩了,我抱着你同四丫头的相片,若果浪把我卷去,我也得有个伴!”因为路上耽搁时间太长,沈从文不得不推迟回北平,在信里他也还叮嘱张兆和为其请假。

身在北平的沈从文后来给大哥写信解释自己不回家的原因时说,回家要花很多钱,而且回家之后未必能够回到北平。

田汉回湘的归途同样无比艰难。1924年,田汉妻子在沪染病,他决定送她回故乡,费了三个多月,才从上海赶到了长沙,途中到汉口时,他只剩下了一元,经朋友帮忙才回到湖南。

那时候的故乡,在他们眼中,似乎不仅是魂牵梦系的归宿,更是人在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真实的民国:极少数人的盛世,绝大多数人的荒年

全文共 3021 字

+ 加入清单

得益于影视剧的渲染,现代人眼中的民国时期都是莺歌燕舞的。要是在上海,那更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只要敢打敢拼,就可以在大上海滩站稳脚跟,并且成为时代的新秀。那个时代的人们,似乎过着一种自由、富足,而且又充满了情调的生活。

以至于国内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于都在怀念那个年代,认为那时候的社会整体气氛是不压抑的,而底层的民众也可以在相对自由的流动中,获得一线生机。这种渲染乍听起来,非常有吸引力,可惜,真实的民国却从来不是这个样子。

真实的民国,本就面临着生产力低下和社会结构急需变革的死局,可偏偏又多年战乱,导致社会整体的结构性改革难以推进。民不聊生的同时,即便那些富商大贾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华北地区连热水都喝不上

说民国之前,不妨把历史的时针稍微往前拨动一下,回到英国大使马嘎尔尼来华访问的18世纪。英国大使沿着白河水向北京进发,沿途供给他们的食品很丰富,但马嘎尔尼在船上发现了一个细节——腐烂的食物以及死去的鸡鸭肉,被丢弃到河里的时候,沿河岸的百姓会冒着淹死的风险,来捞取这些腐败的食物。

彼时正值乾隆晚年,清帝国还在做着万邦来朝的美梦,根本没有睁眼看世界。而马嘎尔尼通过这趟中国之旅也断定,清政府的强大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其国内的百姓,则完全挣扎在生存线水平上下,完全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马嘎尔尼的这个论断是准确的,半个多世纪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到了中国的腹地。一个在华北地区旅行的传教士记载:当地的百姓都居住在低矮的土坯房内,吃的食物也都粗劣不堪。这是清朝末年外国人,对中国基层百姓生活的真实见证。

而整个华北地区,即便是在清朝灭亡之后,百姓的生活依旧延续了此前的那种艰苦状态。甚至于到了20世纪30年代,基层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有所下降。1932年的《景县志》记载:当地的农民哪怕是在丰收之年,也只能吃到小米和玉米这样的粗粮。

具体来说,农民早饭和晚饭只能喝粥,午饭的时候吃一顿咸菜。虽然农民也种植小麦,但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情况下,才吃面条。如果碰上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吃棒子面、高粱米和糠。至于说肉食,农民想都不敢想。

而且平时农民为了省下柴火,都不舍得喝热水,都是喝凉水。只有在家里来了客人的情况下,才会拿出茶和酒来招待客人。只有生活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主家里,日常才能吃到白面,也能吃一两道热菜。

这种情况在民国时期相当普遍,即便是在天津,彼时这种大都市的市郊地区,农民也都以粗粮为主。而且在每年春夏等天长的季节吃两顿饭,冬天这种天短的季节为了省粮食,人们只能吃两顿饭。

在大多数地区,小麦被农民看成是奢侈品,大米更是见都没见过。农民只在麦收结束后吃一点白面条,然后把麦子储存起来,以便在困难的时期,卖掉换粗粮或者是换钱。

这就是民国时期,北方农民日常饮食的真实写照。由于生产力不高,再加上连年征战所加收的各种苛捐杂税,彼时农民的生活是最苦的,甚至于连糊口都不够。

更不好说,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时常决堤,而旱灾也时常发生。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保守估计,饿死200万人。以至于在20世纪文明的世界,还能再次见到人吃人和狗吃人,这种惨绝人寰的情形。

即便在相对富庶的南方地区,由于军阀间的频繁混战,农民想要安定的生活,也全部是没有保障的。

现代人都学过鲁迅的《故乡》,虽然那是一篇虚构的小说,但背景就是鲁迅的家乡江浙地区。然而透过鲁迅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彼时最富裕的江浙地区,底层农民的生活也异常艰难,只有像赵老太爷这样的阶层,他们的生活才不受影响和干扰。

识字率太低,普遍文盲

不得不说,鲁迅是去日本留过学的,而在民国时期,能出国留学的人凤毛麟角。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所熟悉的诸多大师,民国年间似乎有很多,这不禁让人产生了一种那个年代,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很高的感觉,可事实上,这种感觉是错误和偏差的。

现代书本中,也涌现过民国时期的各种文化大师,然而在那个年代,其中大部分都是家族生活相对较好的。鲁迅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他的父辈和祖父辈都做过小官,所以还能供养得起他出国读书。而像徐志摩、胡适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家世背景就更好了。

但除此之外,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体,都是像老舍笔下《骆驼祥子》这样不识字的劳动阶层。他们本身就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不要说读书,就连糊口谋生都是难事。这些人,才构成了民国绝大部分的群体。

其中一部分人留在农村苦苦坚持,一些在农村破了产的农民,或者是遭受天灾,或者是因为战乱,他们便会跋山涉水地去逃荒。北方地区像山东的农民,会闯关东,或是到北平和天津这样的大都市去谋生。而黄淮地区的农民,大部分都涌向了富裕的上海。

这些流落到城市的农民,由于不识字,大部分也只能从事拉车、苦力、佣人、店伙计等之类的工作。没有保障,没有依靠,能够混到出人头地的,凤毛麟角。就像老舍笔下的祥子,原本他想着能够依靠自己拉车而成为车老板,但残酷的现实,最终击碎了祥子的梦想。

一项刚刚解放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民国年间,全社会的识字率只有10%,最多不超过20%,其余8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试想在识字率不多的群体中,最终又有多少人,能够出国留学呢?

在一个愚昧横行的时代,又如何去推动生产结构的提升,如何又能进一步的,去提升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

所以毫不客气地说,民国年间确实有像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但和国内绝大多数地区比起来,这些发展较好的城市,仅仅是一座座文明的孤岛。

而大片的国土都还是黑暗的文明真空地带,在这些地区,大众又时常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瘟疫等诸多灾难的冲击,试问,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好起来吗?

上海,民国的文明孤岛

现时代的民国影视剧,动辄就把故事的背景放到上海,灯火酒绿再加上各国列强的营建,看起来彼时的上海确实发展不错。然而,上海的繁华和富裕,跟底层百姓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富裕,仅仅是权贵阶层的富裕。

何况,即便是这种富裕,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这座唯一的文明之所也承受不住。由于战乱不断,彼时全国的财政赤字很快就冲破了200万亿大关,为了缓解赤字带来的巨大压力,政府只能发行大量的纸币,如此一来,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

最终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连上海都承受不住这种负担了。而这些,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民国时期著名人物的记载中,看到一些端倪。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不断下降,但是物价的水平却水涨船高。

恶性的通货膨胀,首先从上海开始出现,政府发行的纸币真的变成了一张废纸,民众带着大捆的钞票,甚至于连一盒火柴都买不了。而有钱的阶层,都开始用黄金、美元以及银元来结算。为了稳定上海的局势,蒋经国决心到上海去打虎。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发现最大的老虎,就是宋家和自己家。经济结构的整体倒退,使得从上到下,都无心进行真正的改革,最终,那些有钱有势的家族,都只是趁着这个混乱的时代攫取财富,根本不顾及百姓的死活。

所以到了民国中后期,不但底层百姓的生活异常艰难,即便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主,也都被逼迫地纷纷破产。最终闹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民众也亲手把蒋家王朝,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上海这座民国时期的文明孤岛,最终也在经济的恶性通胀之下,彻底破产了。

农民只能吃粗粮喝凉水,城市居民的收入持续贬值,中小企业主始终被破产的阴影所笼罩,试问一个遍地文盲,医疗条件差、死亡率高、战乱不断、政治黑暗腐败、土匪恶霸横行的民国,又有多少人会喜欢呢?

而没有感受到社会艰难的人,甚至于还能感到岁月静好,那在民国时期,一定是被劳苦大众要打倒的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九龙岗民国建筑群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龙岗民国建筑群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淮南村,包括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两个点,分别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该建筑群为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民政府为开采九龙岗矿而初建,主要用作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居住。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时,占用此建筑群并略加改建,使该建筑群又成为日军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历史见证。

2011年6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淮南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始建于1930年,为国民政府淮南煤矿局办公楼。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煤矿,1939年该楼成为日商炭矿株式会社办公楼,1945年日本投降后,淮南煤矿收归国民政府所有,成为淮南煤矿局办公场所。该楼为二层砖混水泥结构的楼房,平顶,民国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不规则形状,西北向通长18.55米,东南向通长25.1米;通进深14.63米,占地面积319.34平方米,建筑面积638.68平方米,总面积1700平方米(含院内建筑)。

“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淮南村。始建于民国27(1936年)至民国28年(1937年),为宋子文控股的煤炭公司所建造的机关职员宿舍。1938年日军侵占九龙岗以后,日商的炭矿株式会社占用,做该会社职员宿舍。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为淮南煤矿局高级职员的住所。解放以后,九龙岗煤矿将它分给职工,作为工房。该建筑群现存单体建筑23幢,依次排列在公路的东向、南向和北向,根据居住人的不同等级,有着明显的面积、设施等方面的差别,其建筑面积由高向低逐渐变小,配套设施亦同之相应变化。住宅由高级至低级,渐次为天、地、玄、黄、宇、宙共六个档次,由不同级别职员居住。

未来活动开展及使用计划:《九龙岗民国建筑群保护规划》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文物局评审,该规划以九龙岗民国建筑群为中心,将周边的同时期工业及建筑遗存(包括淮南铁路局办公楼、原铁路局职工住宅、9号井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利用;通过点、线、面的连接与呼应,计划最终形成民国风情小镇的氛围。根据规划,对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按“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进行维修、复原,分2—3期完成。下一步,淮南市文物保护局将配合产权单位积极向省、市申请维修保护经费,分期进行维修保护并加以利用。一期维修“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中的4幢房屋,恢复其原貌,增添必要的生活设施,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旅游休闲场所的样板工程,将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带动当地及周边的旅游业、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这个小地方竟练出了民国四任总统 六位总理和三十几位督军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清朝末年,由于甲午海战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改革近代化的重要性。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着手组建新军。袁世凯被推荐负责此事,于1895年开始在天津到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场组建新军。

为了确保这支新军的忠诚度和执行力,袁世凯精心策划,只招募亲信、昔日旧部和军事骨干共三类人选。他深知控制军队的重要性,为此,他也延揽了许多干将。对于那些资历老点的骨干力量,袁世凯通过结拜、收为义子、红媒介绍等方式拉近彼此的关系。北洋六镇也在袁世凯的领导和掌控下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我国军事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渊源。

小站练兵不仅成就了袁世凯的实力,也成长出了许多后来举世知名的风云人物。在小站练兵出身的北洋军阀,先后出了四位中华民国总统和六位中华民国总理和陆军总长,以及三十四个督军,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小站练兵是我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之一。

小站练兵虽然只是一个练兵场,但其对我国近代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不仅让我国有了一支近代陆军,更成就了许多后来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人物。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有恰当的人才和恰当的制度,我国就可以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在芦淞区董家塅选址征地5481亩建炮弹厂,由炮厂、炮弹厂、枪弹厂和动力厂组成,统称株洲兵工厂。在建造兵工厂的同时,在董家塅的大小山头修筑了碉堡、防御工事及弹药库等配套设施。

防御工事,现在已对外开放,有8个炮位、8个地下掩体位。掩体之间相通,且与厂区地下防空洞相连接。市博物馆副馆长肖劲介绍,弹药库位于凤凰山山脚,混凝土浇筑,长89米、宽67米。弹药库四个角均有引洞,每个洞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

董家塅街道:五里墩乡与董家塅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董家塅街道 董家塅街道位于株洲市东南角,东邻浙赣铁路,西接京广线及1815线,四周与龙泉街道、枫溪街道、五里墩乡接界。辖有欣月、幸福、友好、中心、劳动、南苑、南华、新泉、新立、南沿10个社区居委会,30多个自然村落,辖区范围内有南方公司、608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有合(独)资企业3家、中小学校4所,二级甲等医院1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