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国5大渣男(精品20篇)

民国是我国的一个时期,按摩你们知道民国的婚宴是怎样的吗?跟现代有什么不同?下面是问学吧为大家准备的民国5大渣男,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1036

文章

102

民国婚宴礼仪

全文共 418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是我国的一个时期,按摩你们知道民国的婚宴是怎样的吗?跟现代有什么不同?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民国婚宴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民国婚宴礼仪

放鞭炮、召客

放鞭炮俗称“打爆仗”,打爆仗是专职的。

男方给女方送礼,一进村,便要鸣三下鞭炮,以告对方,我等来了;随后女方也对以三下,以示我已在迎候了。临门前,男方又会鸣三下,表示问候:您好!女方立即鸣三下予以回礼:欢迎,欢迎!

发嫁妆,接新娘都要以三下鞭炮声宣告启程。进入村口时又鸣三下通知对方我们将至;迎接方立即予以三声欢迎。临门时,双方鞭炮齐鸣,“打过爆仗,闻过大相”同表庆贺。

宴席上催客,须每隔一段时间鸣三下爆仗,这样共鸣3次,犹如发令员对运动员发令“各就位———预备———开始!”一样。召客是鞭炮与催客人员双管齐下,召客人员必须要赶在第三次鞭炮声前登门请召三次,以示礼遇。

桌席摆放及席次大小

解放前,宴席常设在堂屋里(俗称“堂前间”),宴席的桌子为方桌,坐8人,故也称“八仙桌”,倚堂屋的两侧从里向外依次排列,中间留出一条通道以便行堂上菜。凳为四尺长凳,每席4条。桌席的摆放一定要使桌板的缝道与堂前平行,即从堂屋里端伸向外端。(凡宴席的都得如此,祭祀则要将板缝横着)

席次有主次大小之分。朝向堂屋正面,左侧的一排为大,称大手(大首);右侧的一排为次,称小手(小首)。靠堂屋里端的为上,称“上横头”;靠外端的为下,称“下横头”。同是上横头的两席次,左侧为大,右侧次之;同是下横头的席次多不再分主次大小。

座次也有主次大小之分。大首的桌席左侧(倚板壁)的一方为大,称“大位”,其余座次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上横头、小位、下横头;小首桌席右侧(倚板壁)的一方为大,称“大位”,其余称谓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上横头、小位、下横头。凡下横头座次的职责,位于内侧的负责斟酒,外侧的负责端菜。

摆设在廊檐下的桌席非客人就座,没有大小之分。

最易出差错的是桌席摆放的朝向,对一般人来说入席时都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只会对“大位”这一细节要作推让)只有一些精明的小伙子才会入座时特意把头伸向桌下审视桌板方向是否出错。若摆错了方向,便会故意径自坐到不该坐的位置上,让众人心里直犯嘀咕。若主人来劝其让位时,他便会请主人把头伸下桌底看一下是谁有错。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忙把桌子“拨乱反正”,主人还得向这位客人赔上不是。

坐席安排

女方新娘出嫁前的那一晚与男方新娘进门后的这一中午的宴席称“正厨”,其他的都谓“闲厨”(时间上西乡与东乡稍有差别,文中指的是西乡)。“正厨”的礼节十分讲究,“闲厨”则一切随便。繁琐的礼节中,首当其冲的是宾客的坐席如何安排,这是个很大的学问。

入席时,除堂屋最里端的两“上横头”桌席外,其余都是由里及外依次入席,妇女、小孩多坐在靠外端的几桌席。为什么靠里端的两桌席要除外呢?因为这两席对一般客人来说是“禁区”,不能不请自便,得让位于特殊的客人。所谓“特殊”客人指的是左排上横头的桌席,不管是男方的还是女方的,都是供尊亲、长者就坐,常称“娘舅桌”,因为其中的舅父得坐大位,也可说这大位是娘舅的专座。右排上横头的桌席是供特定的客人就座,这特定客人指的是若在女方的宴席上是媒人、长接、短接、伴姑,也称“媒人桌”,因为此刻媒人得坐大位;若在男方的,则指的是新娘与双方伴姑,又称“新妇桌”,因为是新娘要坐大位。

其余桌席的大位均由本桌客人推让出二位辈分较高或年纪较大的尊长就座。若有空余桌席则留在靠最外端的几席。

关于娘舅坐大位问题,这里还有更深奥的学问。

一、若有好几位舅父时,该怎么办?有好几位,通常的做法是由年长者享有,但也有由他们自相推让的。

二、若是娘舅与外公同赴一宴时,孰小孰大?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外公要让位于娘舅,因为外公以前已做过了娘舅。

三、若是娘舅与外公是达官贵人,是随乡入俗呢,还是遵循封建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伦理道德?要解答这道题,不妨请听民间一则故事。说是旧时有对父子,儿子是金华府的知府,父亲是兰溪县的知县,兰溪县是在金华府管辖之下,故当时有“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之说。一天,父子俩同赴一婚宴。他俩的到来引起满堂客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等着要看看这对父子怎么入座。这时,只见年轻的知府脱下身上的官服不慌不忙地走向左侧上横头的桌席,把官服挂在大位的椅背上,自己则坐到上横头的座位上,把大位让给了父亲。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让满座皆惊,个个发出“啧啧”的称赞,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年轻知府的处事能力。正是有过这一高明的让座,故今之金华属地的东阳等地都以“上横头”这一座位为最大,而非倚板壁的“大位”为最大。

扛轿、吹唢呐的人不能坐入堂内桌席,只能在廊檐下就座。因为他们不是宾客,而是地位低微的佣人。这里再插一句,吹唢呐者多为剃头出身,所以,旧时剃头的人地位同样也是十分低微,被人瞧不起。据说当年城里有位某姓的剃头人,他的外甥做新郎了,他理所当然地去坐上了大位。谁知,座上的宾客都知道他的身份,看见他的到来都一一起身离开,最后只剩下他一人,让他十分难堪。

酒席中

先说上菜端盘的学问。上菜端盘者必须先将菜盘由下横头送到上横头,然后从上横头开始逐一向下横头“左右开弓”送上。

酒席上的菜肴以“八大碗”著称。“八大碗”又有“上四碗”、“下四碗”之分。“上四碗”是莲子、海参、鱼胶、猪肉;“下四碗”各地稍有差异,一般以泡鲞、大鱼、敲肉、豆腐为多;青菜绝筵。

“八大碗”的上菜顺序是第一、第二两碗必是莲子、海参。以“莲”与“连”、“参”与“孙”谐音寓意连子连孙;且莲子又必须是甜食,以示夫妻往后日子甜蜜。

有的家不甚富裕,为了节省也时有以扁豆代莲子,肉皮泡代鱼胶,香菇代敲肉,小鱼代大鱼等出现。

猪肉的用法是每人定量约今天的3两左右。这3两可切成3块,也可以连成一块。连成一块的称“翻碗肉”。凡酒席中舍不得吃的可用筷子拴上带回家。

泡鲞亦为定量,每人2块,多为煮着。

菜端上后不可随便开箸。同席中先由一人(多为较年长者)提起筷子向在座人发出邀请:“来!”其中特别要邀约坐在大位的老者,并请他先开箸。其时见到老者也将筷子伸向碗边请众人一起来,往往自己留待最后。这里要强调一点,小孩绝不可先开箸。

夹菜时,大家都得夹靠近自己一边的菜,不能将箸伸到别人的方位上,更不能在碗中上下不停翻动着东拣西挑。

夹上一箸吃后,又得将筷子放回桌上,不能老是拿着筷子瞪住碗里“虎视眈眈”。尔后,每夹一箸都得如此。

洗(斟)酒者须按大位、上横头、小位、下横头顺序,把自己留到最后。开饮时也由一人举杯向在座者提议同饮。

若与人碰杯,须将自己的酒杯置于对方酒杯之下。

待上了第四道菜,新郎新娘离席开始为宾客敬酒。敬酒时,新娘双手“把”着莲子壶在胸前上下挪动三下以示请客人喝酒,故也称“请酒”、“把酒”。

“下四碗”的吃法稍有随便。除了每碗的第一箸需同前面所说一样,往后几箸就不再需一齐同邀。

席毕,尤其是左右两排上横头的桌席,不可随便散席,一定要等到靠外边的“女人桌”散席后才可以宣告起身离席。

长接接人

这次娶亲的组成人员有长接、短接、伴姑、媒人,不多不少正好一桌8人。

长接一双。长接这次是身穿长衫,肩负重任,是这次娶亲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既要面对新娘提出的什么“上轿银”、“落轿银”、“门槛银”、“过桥包”等纠缠,还要应对一群小伙子们闹着要爆仗的围困,能高高兴兴、不伤和气这就全仗长接的能耐了。

短接一双。短接只是身穿短衫,手提火篮,肩挎松明、爆仗,且一路还得不时将松明藏着以回来候取燃点照明。对于长接之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伴姑一双。伴姑即女傧相,她们更不用说不关长接的事了,她们只是提着纱灯,位于轿前;回来时将纱灯用甘蔗拴上在轿前背着陪伴新娘。到了家里就宣告任务完成,将拴在纱灯上的甘蔗拿下背到自己家里便是。

媒人一双。媒人这次完全是一次礼节性的随同,不具实质意义。她们的任务从历次的说媒、相亲、定亲、送日子、送菜金直到发嫁妆等一路走来可说已经完成,走得也非常辛苦,所以有民谚云:“媒人双脚走两断,得到三斤猪肉腩。”这次净是享受了,要坐大位,女方也称此次酒席为“媒人酒”。正因为是礼节性的,所以有些“八字”欠佳的媒人就成了“忌媒”不能前往,需请人替代,俗称“代媒”。

随同长接等前行的还有抬轿、吹唢呐等若干人,但他们不计入宾客之列。

再回过头来说长接。“媒人酒”席毕,“媒人桌”被移师到“娘舅桌”。接下来,长接需过三道关。

第一道关:行堂(跑堂人员)讨要“添菜包”。凡遇此关,有经验的长接,早已买通厨师,会满口答应:应当应当,你们这么辛苦,待会我统一交给你们的厨师。

第二道关:准新娘奉茶。说是奉茶不如说是讨要“上轿银”、“落轿银”、“门槛银”、“过桥银”,长接会义不容辞地在盘中放上铜钿银,但不能太多,得留一手,因为新娘接过后还要求“加升”,随之,长接又立即应以“好,再加子加孙!”又在盘中再添上些钱。

第三道关:小伙子们讨要爆仗。这是一道难以应付的关口。在与小伙子们的周旋过程中,要做到既不损己方的利益,又要顾及对方的面子,这就需要长接有高超的处事应变能力与技巧了。

点心、用茶

什么情况下要用点心、用茶?怎样用点心用茶?用上后又意味着什么?这种种都有学问。

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小定头”、送“日子”、发嫁妆及娶亲的客人,女方家都得先奉上一杯桂圆茶,然后再敬上点心。点心均为浇头面,面是米面,浇头是用绿豆芽、豆腐条、油泡丝、猪肉丝、肉皮泡、冬笋丝等做成,每人一份。这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客人不必还礼。

此外,无论是男方家,还是女方家,在正厨前对客人都要用上一餐点心。对本村的客人因为他们礼已到而人未在,就要专程送上门;而且必须是每户两份,以示夫妻双全,即使是单身一人,也得如此。受礼这餐点心,也不需还礼,因为早已有礼在先了。

若男方或女方本人出面用上点心或茶,则另当别论了。

如娶亲时,新娘给长接等客人奉茶,长接必须代表男方家向新娘报以“上轿银”、“落轿银”、“门槛银”、“过桥包”等。

新娘给双方尊长、至亲奉茶,对方用毕须在盘内放上“茶钱”,也称“见面钱”。

娘家为女儿送来的“满月顿”(何谓“满月顿”待后面另谈),其中的猪肉、米面、肉圆就是专为女儿给至亲烧点心而备的。这是以新娘的名义送的,所以受礼的一方需在将来新娘坐月子时必须要还以一碗“月里米面”。

由此可见,凡新娘送上的点心或茶,必须要回上一礼,除此之外只吃无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1911年是民国还是清朝 1911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1911年属于清朝。汉满蒙三族,在1636年建议改国号为大清。北洋大臣袁世凯在1912年2月12日,促使末代皇帝逊位,颁布退位诏书,从此之后没有末代皇帝,结束大清朝。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同时也开始关注大清朝。清朝是努尔哈赤创建,总计296年。

清朝历史介绍

努尔哈赤在1616年创建后经,在1636年国号国号作出更改,1644年期间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率领大部队入关,在入关的20年时间内平定大西、南民、大顺等一系列政权。在后期一段时间内又平定三番之乱统一台湾,迅速完成全国统一。康雍前三朝走向鼎盛时期,在这一个时间阶段,我国传统社会拥有突飞猛进,物产丰富、土地增加、小农经济、社会繁荣富强,国力昌盛。

民国和清末离得多久?

这两者之间只是相差一年。隆裕太后在1911年和末代皇帝在北京城退位,至此结束将近276年的大清帝国。1911年还没有宣布退位依然是封建社会,依然还属于大清朝,我国是在1912年正式宣布中华民国开始成立民主共和制。进入现代化社会,在这两个时期内仅仅只是相差一年,或者是相差半年。1911年开始辛亥革命结束清朝,创建民国,以此类推1919年属于民国8年。

清末民初是指什么时候啊?

这主要是指清朝末年,宣统皇帝在位的时间还有被推翻的时间。在进入到清朝末年时期,我国积贫积弱,到处都是战争,导致老百姓民不聊生,生活苦不堪言。主要的意思是指清朝的最后一年也等同于是民国的初年,因此在这一个时间阶段依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在进入到后期,我国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进入到全新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国省政府警卫室旧址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省政府警卫室旧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滕王阁街道民巷社区民巷51号,东有胜利路步行街、西有子固路街,南有民德路,北有后墙路;北侧与东湖区青少年宫毗邻,五星级饭店东方豪景大酒店在其东面;西北不远处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章水井在其东北方向。方位坐标为北纬28°4056.5",东经115°5250.7",海拔高度约为37米。

二十世纪20年代,面宽4米,进深6米,占地面积约24平方米。坐东朝西,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外墙,穿斗式,硬山顶。对研究了解我市民国期间军事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信息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民巷社区:民巷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 1937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是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正式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指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北京卢沟桥一带的中日冲突事件。在这场事变中,日本侵略军向中国驻守当地的抗日军队发动突袭,并最终导致了全面的中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并不仅仅是突然发生的一次军事冲突,而是日本在中国侵略的各种经济、政治和军事行动的结果。在事变之前的数年间,日本已经通过积极的扩张和侵略行动,逐渐掌控了中国北方地区的许多关键要地。

卢沟桥事变也暴露了那个时代国际社会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轻视。尽管当时已经签署了《九国公约》,旨在保护中国领土完整,但世界大部分国家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了消极的态度。这种对中国受侵略的漠视也给了日本更大的鼓励和动力,进一步加剧了卢沟桥事变后的冲突升级。

卢沟桥事变还显示了那个时代各国内部政治矛盾的复杂性。中国当时正处于国共两党的内战时期,而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正不断加剧。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都在经历着动荡的时期,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愈发困难。这也导致了卢沟桥事变后两党在抗战中的合作越来越少,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在对抗日本侵略中的统一力量。

卢沟桥事变还凸显了当时中国政府和军队对于日本侵略军的认识和应对策略存在的一些错误和失误。事变中,中国驻守卢沟桥的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表现出短时间内的坚决抵抗,但由于缺乏装备和后勤支持,最终未能阻止日军的军事进展。这也暴露了中国军队在组织、战略规划和装备等方面与日本军队的差距,对于未来的抗战战略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卢沟桥事变是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但其中涉及到的细节和背景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处境,以及对于这场战争对两国和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剧剧评: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豆瓣7.1民国揭秘剧中翘楚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不知道大家都在看什么剧呢,最近小编又发现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写得是民国时期的事情,当然了剧讲的是当时社会上三教九流的故事了,那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讲的千门这个行当了,当然了看完剧你会发现,其实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千门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所有到底讲的是什么,还需要自己去看了。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简介

相传“千门”由伏羲氏创立,在历史中不断演化发展,形成各门各派,涵盖赌术、骗局、易容术、催眠术、中国戏法等等,民国时期最为鼎盛。“千门”技艺概不外传,直到门中一少年为报杀父之仇,开始揭秘各中因果,世人才恍然大悟。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三不管”的地界,这里三教九流汇集,俨然是一个暗潮汹涌的小江湖。因一场离奇的案件,三个身份各异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开始“组团”破案的历程。此后一桩桩超自然离奇案件接踵而至,各色光怪陆离的江湖奇人悉数登场,隐藏在所有案件背后的神秘力量慢慢浮出水面。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剧评

没有知名大IP,四个非流量年轻演员,民国悬疑题材,都让人在看之前怀疑这部网剧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过前几集看起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惊喜的。

首先,本剧的节奏很快。第一集就交代了几位主要的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也表现了出来。本来以为女主只是个不谙世事的有钱大小姐,就像男主说的“傻白甜”,但她不仅没有被骗到,反而将了男主一军,这点倒是让人小小的意外,不过毕竟她掌管那么大的唐氏企业,这与她的管理者身份是十分吻合的。忠犬全能的管家、负责搞笑和智商的侦探、江湖气息十足的女掌柜,还有打探情报的老麻雀、糊涂又好说话的警察局长,构成了老上海的一片“三不管”江湖。

故事缘起于女主想要为昏迷三年的哥哥治病,慕名找到了神医苏子全。结果哥哥意外失踪,正好此神医也是个神探,便顺势请他查案。雨夜是罪恶最好的隐藏,魔术之下是重重障眼法。推理的外壳下,其实犯人魔术师已自动上门前来挑衅。

苏子全的一系列推理过程,其实是为观众解密,介绍了这些江湖人士、三教九流的作案手法,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利用鱼胶攀爬墙壁。这种心理就像我们现在看魔术表演一样,我们都知道魔术是假的,靠着道具和手法来迷惑观众,但我们依然想知道魔术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去网络上寻找各种魔术解密、魔术小教学。本片就把这些江湖人士玄之又玄的手法揭露给观众,让我们置身于本来相距遥远的江湖,体验他们的义气与情仇。

片中还有一些小设计让人印象深刻。老麻雀的能力可以想见是利用城中走街串巷的孩子来搜集情报。这种方式像极了古代丐帮,乞丐和孩子到处都有,人们是不会防范的,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信息网。苏子全找老麻雀要情报,让我想起了《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从伦敦的流浪汉手里购买情报的桥段。果然不管对于哪国的侦探,来自地下江湖的第一手信息都是很有必要的(笑)。

还有片中一众角色的财迷形象真是让人十分有代入感了。见钱眼看的老板娘,被五百根大黄鱼气势震慑到的朱探长,夺钱财犹如杀父母的黄天师……很想问问女主,你还缺朋友吗,或者你们唐公馆还缺保洁吗,上过大学懂洋文有知识的那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荣军医院子城垣内。民国三年(1914),子城垣内建筑被改建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西大营”毁于炮火。1938年,伪国民政府在此建“绥靖司令部”,大小营房20多幢,均为日式建筑,现保存四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此驻扎军队,复称“西大营”,后国民党裁军,蒋经国为笼络复员军人,将此处改建为青年中学,继续训练青年军。西北侧两间二层楼房(现荣军医院住院部1号、2号楼),为日军占领嘉兴时建;东南侧两间平房(靠南1间29号楼现为理发店,靠东1间27号楼现为伤残军人宿舍),为日军投降后建。总建筑占地面积3831.5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屋顶为硬山顶,墙体为青砖砌筑。其中29号楼还保留有一排取暖用壁炉烟囱。这批营房见证了抗日战争及嘉兴各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日军侵华的有力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紫阳社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位于嘉兴市中心,是集商贸,金融,医疗,居住为一体的开放式老社区。东至建国路,南至环城河,西至禾兴路,北至中山路,社区占地面积为0.7平方公里,社区居民住户2621户,总人口8384人,其中外来人口2308人。在册党员308人,下设8个支部,其中一个两新青春支部,居民小组28个,60以上1594人,80岁以上320人,辖区共建单位12家,有7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国元年是哪一年 民国纪年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元年一指纪年的第一年,二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三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大改变的第一年。

中国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们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不断,以此为宗旨的思潮和运动接连不断。大批留学生陆续回国,其中大多数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热心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他们大力宣传科学的伟大力量,传播当时西方最新的科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国时期武昌掘金案是怎么一回事?孔庚的结局是怎样的?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民国时期,1934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武汉市的武昌区粮道街61号爆发了轰动一时的“武昌掘金”案件。这起案件被称之为民国时期四大奇案中的一个,案情曲折,甚至是一度引发了国民党派系的内部斗争。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一起案件进行了解一下吧。

1935年端午节这天夜里,武汉下起了暴雨。武昌粮道街61号老宅的后院因大水侵灌,露出了房屋主人祖上藏匿在里面的大量金银财宝。这一幕刚好被半夜起来解手的邻居彭幼南看见,彭立即找来自己的兄弟彭石荪,趁主人家不备,偷偷进入其院内挖掘,仅各种金银财宝就挖到二十大箱。

此案爆发后,警察通知了粮道街61号的主人孔庚。孔庚是国民党元老,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担任过孙中山广州大本营处长,和时任国民政府高层交情深厚。

孔庚当时已经赋闲在家多年,接到警察的通知后,带人去后院检查,发现后院被挖了一个数米深的大坑,周围还散落许多碎银子,是彭家兄弟遗弃的。单单这些碎银子,就足足装了两箩筐,可见被彭家兄弟盗走的珍宝数量之巨。

经过孔庚回忆,这笔珍宝是其祖上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埋下的。于是孔庚向武汉法院控告彭家兄弟盗窃,欲追回珍宝。

此案到了武汉警备司令部后,叶蓬收受了彭家人的贿赂,将此案长期搁置,导致彭家兄弟将赃物得以从容转移到香港。孔庚通过老关系,将案子上告到南京最高法院。但此时一是赃物无法追回,二是嫌犯已经逃至香港,无法缉拿。最后在南京“掘金调查团”的干预下,法院判决彭家兄弟盗窃罪名成立,将其位于武汉的宅子查封后交予孔庚,算是给此案画下了句号。

案子虽然判了,然而此案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先是武汉警备司令叶蓬与湖北省主席张群因为在掘金案中的立场不同,演变成生死仇人。因为叶彭收受了彭家的贿赂,帮助其转移赃物,销毁证据。而张群为帮助老朋友孔庚追回财物,数次动用公权打压叶蓬。

1935年,更是借口武汉警备司令叶蓬在军事演习中侮辱日本人(叶蓬为了迎合国人对日本仇恨,将日本人制作为标靶,让士兵射击,引发日本政府抗议),引起中日争端,挑唆国民政府将其撤职,永不录用。叶蓬随后则投靠了复兴社,并收买杀手刺杀张群。两人的恩怨引起了国民党内部政学系与复兴社的激烈斗争,最后在陈立夫的调解下,双方讲和,互不追就责任。

叶蓬从此失势,1939年干脆跟着汪精卫投敌当了汉奸(伪政府军人部长),于1947年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枪毙。

武昌掘金案的嫌犯彭幼南兄弟,逃到香港以后,靠变卖盗掘来的珍宝发了大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据说其兄弟每家都配备了数十名佣人,妻妾成群,纸迷金醉的过了六年好日子。

1941年12月8日,日军登陆香港,和英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彭家大宅被日军投放的炸弹击中,家人大部分当场死亡,其家财也被土匪乱民抢劫一空,从此没落。

掘金案的受害人孔庚,在抗日战争中创办《民族战线》,宣传抗日。后来受到国民政府的厚待,于1947年11月76岁高龄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这个晋升也比较耐人寻味,孔庚在1922年曾担任讨逆军总司令,是有晋升上将的资格。然而其从1923年以后就没有再带兵,也没有担任军职,升为二级陆军上将毫无道理)。

孔庚没有跟随国民党逃往台湾,1950年在武昌粮道街老宅去世,终年79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国时期的汉口双钉血案是怎么一回事?揭秘双钉血案

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36年(1947)年,在如今的武汉汉口发生了一桩奇案,这便是“双钉血案”。这起案件不仅仅轰动了武汉三镇,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更是传遍了全国上下,让世人都知道了这桩奇案。恰好天津“益世报”等报纸也追踪报道了此案,偏巧正好被笔者收录,便写出来让大伙一块观瞧。

此案主犯名叫刘佑方,乃是武汉闻名的刘有余堂中药店店主人刘宜生之子,此人从小娇生惯养,长成之后,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被害人名叫汪绍伯,时年三十有六,是荣丰纱号的经理。荣丰纱号也是老字号,家趁人值,十分阔绰。刘佑方与汪绍伯同为富家子弟,因此在生意场上相识。

刘佑方是个好赌之徒,因赌博输钱太多无法弥补,便生出杀人之心,打起了汪绍伯的注意。要不然怎么说交友要谨慎呢?平日跟你称兄道弟之人,备不住就是害你之人。

1947年1月3日,刘佑方以谈生意为由,伙同恶徒杜国正诱骗汪绍伯至自己住处。汪绍伯不知是计,正跟刘佑方侃侃而谈之际,刘佑方突然起身,拽出一支小手枪抵在汪绍伯额头上,杜国正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绳子将汪绍伯捆了个结结实实。

汪绍伯见刘佑方这样对待自己,不由得怒骂刘佑方。杜国正拿出一瓶麻药倒在纱布上捂住汪绍伯口鼻,汪绍伯昏死过去之后,刘佑方从其口袋中找出一本支票。他怕汪绍伯醒来之后自己的恶行暴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两根三寸长的铁钉,让杜国正帮忙,将铁钉自汪绍伯太阳穴钉入脑中,汪绍伯在昏迷之中死于非命。事后,二人趁夜将汪绍伯弃尸荒郊。

不日,有人发现汪绍伯尸体,遂报警。警察局闻听汪家公子让人害了性命,不敢耽搁,迅速派人到现场调查。可查来查去,竟查不到死因,因为两枚铁钉已钉进头皮,伤口非常小,加之有泥沙和头发盖住,因此一时未被发现。

法医检查三遍,也查不到伤口。此案一时成为悬案,汪家动用了势力,要求势必找到死因和凶手。报纸纷纷报道此案,成为街头巷尾热议之事,杀人者刘佑方这些日子提心吊胆,不知哪天警察找到自己门上。结果他“得偿所愿”,警方得知汪绍伯失踪当天去找过刘佑方,于是找刘佑方问话。刘佑方以为已经破案,没等警察问他,竟吓得湿了裤子,他在万分惊恐之中说了实话。从见到警察到说出案情不过才几分钟,真难想象他杀人之时的劲头去了哪里?

根据刘佑方招认的罪状,果不其然,在汪绍伯太阳穴找到两根铁钉。警方继而去抓捕另一位凶犯杜国正,当夜将正要逃亡的杜国正抓捕。至此,此案破获。

令人不解的是,以刘家的声誉和资产,纵使刘佑方赌输了钱,也不至于杀人害命。他家是开银号的,买卖大得很,输的那点钱对于刘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刘佑方之所以因钱财去杀人,跟他的父亲刘宜生有关。

刘佑方自由娇生惯养,长大之后更是成为纨绔子弟,别看此人这样,竟是上海复旦大学高材生,毕业之后,在父亲的银号当过经理,27岁之时便已经有了一妻一妾,出入轿车接送,使奴唤婢很是逍遥。可此人是个花心大萝卜,在外有不少相好,跟汉口大学的几个女生关系密切,时常送礼送物。他的钱花完了,就从银号里面拿,加之他好赌的习惯,导致银号有了很大亏空。其父刘宜生得知儿子这般恶劣,干脆辞了他的经理差事,停止对他经济接济。

刘佑方过惯了好日子,苦日子过不了,只能变卖家中财物过日子。尽管如此,他依旧顽疾难改,时常出入赌坊,寄希望大赚一笔。结果钱没赚到,输了个一干二净。赶巧汪绍伯在路上碰到他,汪绍伯请他吃饭喝酒,他见汪绍伯一副阔爷派头,不由得羡慕嫉妒恨,以往他比汪绍伯阔气的多,现如今不如人家,他不免心生怨恨,认为汪绍伯该死,谁让他比自己派头。这是纯粹的自卑心理作祟,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作祟,他才下黑手杀了汪绍伯。这也就是杀人时不怕,杀完人后怕的原因。

刘佑方被捕之后,刘家不惜下了血本,试图挽救刘佑方性命。而汪家不依不饶,非要让刘佑方给汪绍伯抵命,为此两家各自找势力对抗。最终汪家动用了媒体,让报社将此事传播全国,给刘家施压。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刘家只能撤诉,最终刘佑方被判死刑,杜国正被判无期(三年后出狱)。

枪决刘佑方那天,因为围观群众太多,以至于囚车无法通过,加之有人声称有袍哥社要出动人马营救刘佑方,最终出动军警鸣枪开路才将刘佑方带至刑场。囚车从刘家洋楼前面经过,刘佑方朝着里面大喊大叫,求爹娘救救自己,可刘家大门紧闭,一个人也没出来。

最终,刘佑方挨了七枪才让那颗罪恶的心停止了跳动。我想当时刘佑方一定后悔万分,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1926年是清朝还是民国 192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国始于1912年,结束于1949年,1926年是民国时期。根据历史记载,1926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诞生、黄埔军校扩为中央军校、北京“三一八”惨案。

1926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点。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于1926年出生。他在后来成为了中国潜艇技术的奠基者和创新者。当时中国并没有核潜艇,但黄旭华的贡献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展出先进的海军力量奠定了基础。

1926年,黄埔军校扩建为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和将领。扩建后的中央军校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民国时期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在1926年,北京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事件。这是一次由北洋政府军队对学生抗议活动的镇压。这场事件导致了学生运动的升级和广泛的抗议浪潮。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往往仅限于大致的描述,而忽略了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影响。这场抗议活动揭示了当时社会不满与不公的问题,并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虽然中华民国的历史被普遍认为是战争和动荡的时期,但有一些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发生。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它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黄旭华的出生为中国的军事技术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的扩建为中国培养了优秀的军事人才,北京“三一八”事件揭示了社会问题,而文化和社会变革也同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主路民国建筑群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民主民国建筑群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

连云港市海州区民主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民主中路79-87(单号)、88、93-103(单号)、98、131、155、154-182(双号)、219号。

在建筑上表现了中西合璧、土洋混杂的风格,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各种柱式本起源于西方古典建筑,而民主路上许多建筑也都表达了这一重要的西方建筑语言,且样式繁多。在屋顶处理上,也显示出西方的建筑特点;在门窗设计上拱形样式较为普通,金属窗饰的运用使得建筑具有西方的情调,大部分墙基为钻石墙体,使建筑物显得雄浑、坚固。另外在外阳台、室外楼梯、天窗、烟道的设计都表现有独到之处,这些手法运用大都源自西方建筑表现技法。

在这些建筑上又保留中国建筑中的一些传统表现手法,如有的建筑物中的天井、屋檐处的斗拱、厅堂、庭院等的设计显得古朴又有浓郁的乡情。民主路的老建筑对研究新浦的开埠和的现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以各单体建筑外墙向四周各延伸5米。

建设控制地带:

以各单体建筑外墙向四周各延伸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学的南京》:民国首都的“使用说明书”

全文共 2538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南京》出版于1932年。其内容包括朱可桢的《南京气候》和赵元任的《南京音韵》。它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南京的地理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矿产和方言。这是一份反映南京风格的重要文件。

科学南京(网络地图)的现代重印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首都南京后,一切都被浪费了,一切都要恢复。一群热情的创始人想把南京变成“中国的华盛顿”,全国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在金陵。

在他们的城市建设计划《首都计划》中,明确指出首都不仅将成为全国的模范城市,还将与欧美著名城市相媲美。

首都的规划实际上可以自己设计。建筑商对方遒感到愤怒。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有很多关于南京的书,但常见的是赞美美丽的风景和详细描述古代遗址,但很少有关于其自然环境,地质结构,水和石头组成和其他基本信息的参考文献。

在那个国家高度统一的时代,如果你求助于外国,“什么是可耻的?”

中国科学学会的热心会员们站起来,齐心协力,将中国人创办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南京的论文汇编成一册,全面介绍了南京的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生物等相关情况,供新首都的建设者们参考。

南京中山陵:1936年,国民政府派出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成员们在离开前前往中山陵表达他们的敬意(历史上有意思的)。

南京的中国科学火花

1914年夏天,世界形势变得苍白,欧洲战争迫在眉睫。

一天晚上,几个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在晚饭后聚在一起聊天。当谈到他们的祖国时,几个外国学生觉得他们应该为国家做些事情。

因此,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出版一本杂志来介绍中国的科学,因为中国很弱,科学也不发达?

这个提议立刻被每个人批准了。

很快,包括任鸿隽、冰之和周仁在内的九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后来,《科学》杂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政府的综合性科学组织——中国科学学会。

中国科学学会的标志(图片来自互联网)

1918年,中国科学学会从美国搬到了中国。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和江苏省一级农业学校的存在,使南京成为其成员的聚集地。它也一度成为中国科学学会的社会事务中心。其总部位于南京市成贤街文德里。

南京市成县街(网上照片)

为了支持“首都计划”,中国科学学会于1932年出版了《科学南京》。其内容包括朱可桢的《南京气候》、冰之的《南京自然史》、赵元任的《南京音韵》、张庚的《雨花台石》和林刚的《南京木本植物名录》。它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南京的地理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矿产和方言。语言独特,内容令人信服。大多数作品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

后来,《科学南京》的校注者对他们赞不绝口:“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从上帝那里偷了火,最后牺牲了自己。在20世纪初,一群中国学生想传播把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中国的科学之火。”

从1914年起,中国科学学会来自美国纽约的一个小镇。1960年,它带着阴郁的心情离开了上海。它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重新陷入贫困。在此期间,它以南京为发展中心达12年之久,将科学的火花传播到南京,并与南京建立了无数的联系。

《科学南京》的作者都是当时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学习严谨。许多人后来成为各自学科的大师、创始人或创始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创始人朱克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南京气候》也包括在书中。

朱克真(网络图像)

《南京的气候》图文并重,简洁严谨,介绍生动易懂。据朱克真说,南京四周没有高山作为屏障。因此,它无法避免冬季北极的寒冷和夏季的热空气和湿气。冬天和夏天的温差很大。

根据文章中的记录,1917年1月4日,南京从1907年到1927年的20年间最低气温为零下12.5摄氏度。最高温度发现于1914年7月23日,达到40.2摄氏度,相差52.7度。

朱克真在文章中说:“虽然这种温度偶尔会出现,而且非常普遍,但令人惊讶的是,南京纬度的冬夏温差如此之大。”

至于台风,朱克真也有详细的记载:“台风在海上兴波,比山还高。在大陆,他们摧毁房屋,连根拔起树木,飞沙走石,并倾泻雨水。提到台风,船只和农民都变得苍白,认为它们很可怕。”

南京远离大海,纬度很高。它受台风影响较小,但也有例外。根据《南京的气候》的介绍,1925年8月,南京发生了两次强台风,足以连根拔起几十年的老树。

南京的饮用水供应最适合河水。

朱克真对南京的四季气候做了详细的研究,而中国科学学会的另一位成员王莲非常关注南京的饮用水问题,并写了一篇题为《南京的饮用水问题》的研究报告。

王莲将南京的引用水分为池塘水、浅井水、井水和河水四种类型,分别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列出了它们各自的氯含量和漂浮不溶物等科学数据,并进行比较。

王莲发现南京市的池水和浅井水的成分非常差,不应该是饮用水。“井水中也有干净甜美的人,但数量不足以供给居民”;河水中的氯含量很低,硬度也不高。它可以被称为纯净水。尽管河水中有更多的浮游生物,但很容易去除,而且不影响饮用。

因此,王莲得出的结论是“这条河是南京最合适的水源”,“南京自来水厂的建设不能再拖了”

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王莲也给出了最适合建水厂的地方,“该厂非常适合在下关、通济门或西门水。”

因为鱼的丰富,南京有两种“鲨鱼”。

中华鲟(网上照片)

在《科学南京》的13部作品中,最有趣的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国现代鱼类学的主要先驱张春林撰写的《南京鱼类调查》,这是中国第一篇关于鱼类的独立研究论文。

《南京鱼类调查》记录了分布于南京的48种鱼类,包括鲟鱼、鲟鱼和鲅鱼,详细记录了它们的形态和体长数据。有些还包括关于分配和可食用性的信息。

本文记录的许多南京鱼的名字可以描述为许多奇怪的东西,包括花媳妇、钉钉、木棍、草鞋鱼等。最奇怪的是,这篇文章中还记录了两种“鲨鱼”。

一种叫做“虎头沙”或“鲨鱼”。据说这种鱼大约是它头的三倍长,总长度约为16厘米。“身体的前部几乎是圆柱形的,后部是扁平的”。背鳍和腹鳍分别有两个分开的部分。头部、身体和每个鳍都有黑白斑点。

另一种“鲨鱼”叫做“黄虎鲨”。它长约6.6厘米,身体类似“虎头沙”。区别在于这种鱼的腹鳍是连在一起的。

事实上,南京的河流、河流和湖泊都是淡水,不适合鲨鱼。南京也很少有能在淡水中生存的鲨鱼。这两种鱼在民间只能被称为“鲨鱼”,而不是真正的鲨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怪才北大教授与他的辫子,言行怪异的民国文人:辜鸿铭

全文共 186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新生的时代。在民国初的北京大学,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和风起云涌,所有的思潮都在出现。一个梳着辫子的“老怪物”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

看到这位辫子教授的辫子之后所有学生哄堂大笑。只见这位教授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位头戴瓜皮帽,脑后拖着又长又细辫子的人,就是精通西学又极端保守,且言行怪异的民国文人--辜鸿铭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生平经历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辫子留还是不留,自清人入关,便是和掉脑袋一样重要的事情。那是政治忠诚的表现。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后留辫子,大胆。蔡元培先生聘用留着辫子的辜鸿铭在革命的漩涡北大教书,更为大胆。其实,以反革命面貌出现的这些行动,某种意义上更说明了他们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意志可能是整个20世纪中国随大流话语霸权现象中,国人最缺乏的一种独立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烟溪旧址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烟溪旧址位于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烟溪镇“十一兵工厂”的前身是位于河南巩县孝义镇的“军政部兵工署孝义兵工厂”。河南巩县孝义兵工厂与辽宁沈阳奉天兵工厂、浙江杭州上海兵工厂、湖北汉阳兵工厂并称为民国时期“四大兵工厂”。1937年7月,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孝义兵工厂因连遭日军飞机与重炮大规模轰炸而被迫南迁,途中迁至安化县烟溪镇。烟溪镇兵工厂共设五个分厂:一分厂为动力厂,二分厂为机枪机修厂,三分厂为火工厂,四分厂为炮弹厂,五分厂为步枪厂。

双烟村:双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环湖路69号民国小洋楼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环湖路69号民国洋楼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公园街道环湖路社区环湖路69号,坐标为北纬28°4112.1",东经115°5325.8",海拔30米。西面有北湖,西南面有东湖和南湖,西北有赣江,西南面有抚河。东有苏圃路,西有环湖路,北有叠山路,南有民德路。东面有佑民寺,北面有环湖宾馆,西南不远处有灵应桥、南昌画院、杏花楼等。

建于1948年,面积为120平方米。坐东朝西,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外墙,仿欧式坡顶,大阳台,西式门窗。对研究了解我市民国期间别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信息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环湖路社区:环湖路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国有哪些知名美女?民国六大美女介绍颜值只是附加项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几乎在任何时期都能找出几位大美女,而且不仅长相好看,身上的才华也是令人佩服。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民国时期颜值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大美女都有谁,现在她们之中都是部分女性的精神偶像,会非常的羡慕她们。像林徽因和陆小曼是近几年经常被提起的人物,她们的一生也是非常的有传奇性,普通人之所以会羡慕她们,就是因为她们身上的经历有种独特的魅力把。一起来看看这六位女神都是谁吧!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美人,她们有的灵动可爱,有的妩媚动人,她们美成了不同章法。

但百年之后再看这些美人们,她们不只是拥有美貌的金丝雀,她们还是才貌双全的百灵鸟!林徽因:聪明冷静是绝伦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陆小曼:此心久已寄云峤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

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张充和:书法昆曲工尺谱

张充和(1914年——2015年6月18日),出生于上海,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

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2015年6月18日凌晨,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赵一荻:梨花海棠相伴老

赵一荻(1912.5.28—2000.6.22),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称赵四小姐。

70年代的时候张大千从美国到了台湾,见到张学良夫妇,他便问赵一荻,20年代的字画练得怎么样了,现在是否还能画?

由于软禁和照顾张学良饮食起居,赵一荻已没有画画的心境。只是在见到张大千时,才又燃起对画画的兴趣。

在台北外双溪的住所里,赵一荻提出继续学画的想法,很快得到张学良、张大千、张群认同,经过正式拜师,成为张大千的关门弟子,在绘画上颇有造诣。孟小冬:尔既无心我便休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

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游龙戏凤》,演来精彩而又富于罗曼蒂克。

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宋美龄:烟花烂漫至如归

宋美龄(1898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语言能力外,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

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

当我们在百年之后再回看当年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们不止拥有令人惊艳的美貌,也有让人赞叹的才华。

或许是挥洒墨意,或许是研磨工笔,都是一颗颗细腻的心。

在历史上在记忆里,她们是美人,是作家,是建筑师,但在一幅幅的墨笔丹青里,她们更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国元年是哪一年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颁布,表记时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民××。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月、日、置闰则同公历。依照民国纪年制定的历法又称国历。

民国元年即1912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国名人春运回家景象

全文共 3348 字

+ 加入清单

1930年1月1日,元旦节,湖南《大公报》头版。

1930年,湖南遭遇了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1月30日,大年初一,湖南《大公报》照常出报,看不到一点春节的痕迹。只有第6版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写着当天各机关照常上班。春节不放假,元旦放7天,这让上班族头痛的假期,也造成了民国时候元旦才是“春运”的真实图景。

但由于民国不发达的交通网络,回家成为一桩十分困难的事,让人不禁有天天春运之感。

1934年1月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担任报刊副刊编辑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的病,选择回家。那是他到北京之后第一次回湘西,一路上,他从北京出发,坐火车、汽车、乘轮船、坐轿子,把近代古代的交通工具都用了个遍,花了近半个月才到家。与现在让人“神伤”的春运相比,民国时期的春运则更加惊心动魄。那时候的故乡,在人们眼中,不仅仅是魂牵梦系的归宿,更是人在囧途。

春节不放假

元旦放假,不少人赶回家过“元旦”

公元1930年1月30日,农历1930年正月初一,湖南省政府机关公务员收到一项命令:各机关本日照常办公。

过年还在办公,并非因为事儿多,是“为提倡国历起见”,而且其他地方的机关,也没有决定放假。(湖南《大公报》1930年1月30日)

这则命令将春节称为“废历元旦”,“废历”就是阴历、农历,“国历”就是阳历、公历。后者在民国建立之初就获政府承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9年1月1日又再次下令:全国使用公历,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旧历年国民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年假只在元旦时放,意图辞“旧”迎“新”。

所以国民政府公务员春节不放假。学生也是如此,1931年,国民政府《修正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规程》规定,各级学校寒假固定为1月18日到1月31日,这一时间段很难保证春节期间放寒假。公务员与学生如要回家过“团圆年”,大多选择在元旦。

1929年12月14日,教师冰心决定回家“过年”,看望患病的母亲,此时是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但离元旦只有半个多月,由于农历大年初一要上班,赶在元旦节前回家,顺便度假就成为首选。相比之下,一心趋新的鲁迅更早地养成了过公历年的习惯,他在1934年农历正月初二时,写了一篇《过年》,其中提到自己不过旧历年已有二十三年了。

有意思的是,整个民国时期,新历元旦始终尚未深入普罗民众的人心。1947年《世纪评论》对此形容道:“大都市的民众在"国历"一月一日虽然要虚应故事,在大门外挂起青天白日的国旗,在大门上贴一副春联,而大门以内却若无其事,照常生活。一到"农历"的腊月,小康之家从二十三日送灶起便忙碌起来,一直到正月十五夜元宵以后……两两相形,冷暖顿见。”民俗最终打败了政令。

买票也很难

要“拼上性命”才能买到车票

在民国,要回家的人们,如果在长沙火车站坐火车,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排售票窗口前,有几个窗口人流稀少,另外几个窗口,一等售票窗口打开,大伙便一拥而上,你推我挤,乱作一团。

相较于现在的“春运”,那时的客流量是小巫见大巫,但买张票难度不亚于现在,可说是天天“春运”,梁实秋曾经形容,“买票的时候,气力稍微虚弱一点的人,就有性命之虞。”这跟铁路售票制度有关,1936年,国民政府铁道部颁布《中华民国铁路客车运输通则》,把旅客客车车厢分为头等、二等、三等。各等级火车票颜色分别以红色、白色、蓝色印制,不同等级的车厢,舒适度、待遇、价格,均有差别。

差别由来已久,早在1912年,湖南粤汉铁路公司制定了长株铁路客票票价表,就把票分做三六九等:头等为二等的二倍,二等为三等的二倍,头等与三等之间差距甚大。1935年,衡山人刘揆一坐火车回家,他看到,在武汉到长沙路段的头等车厢空无一人,“就是二等车厢,我也是独霸一整个房间。”(《湖南大公报·回湘纪程》1935)大多数人坐的仍是三等车厢。

能抢到三等票就意味着能够坐上火车,当时铁路没有预售制度,规定大站在开车前2小时、小站开车前l小时售票,开车前5分钟停止发售。买票都得排队,回家的人们要想抢一张便宜的“三等票”,时间、耐力和拼搏精神缺一不可。郁达夫就曾经吃了个大亏,1923年,他从上海乘火车到杭州,找到了一个人很少的窗口买了张票,“我还是上那靠近大门的窗口去买罢!这里买票的人正少得很!”正自鸣得意,结果发现居然是一张二等座,把接下来的膳宿费都一次性报销了。(1923年《还乡记》)

1937年抗战爆发,坐上火车回家,更是成为了一件“低概率”事件,胡风曾经讲述,“现在上海是水陆交通完全断绝,除了军事运输以外,昨天沪杭车还通,不过挤得要命,又在车站上等几天都挤不上车子的。”除了陆路,水路也买票不易,长江轮船在1937年船价涨了两三倍,“而且还买不到手,非提前一星期预定不可。”(《胡风家书》)

晚点是常态

陈光甫晚了28小时才到武汉,吴宓长沙苦等一夜

买到了票,归乡的人们不一定能准时搭上火车,也不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火车晚点惊人。1931年,银行家陈光甫乘车从郑州到武汉,车足足晚了28个小时才到达武汉。见识过欧美先进列车技术的他,在日记里大发牢骚:“特别快车而迟刻如此,为世界所罕闻,我国铁路无过人之点,独腐败甲于天下,噫!”

民国《铁路客运通则》说,“行车时刻,铁路应以力求准确为主;但因事故,不能担保稍无迟缓”,火车晚点、误车被官民上下默认为常态。

晚点频现一大原因是秩序混乱,因为民国铁路不实行对号入座,为了抢座位,大家一窝蜂地往车厢里挤,由于没有排队检票程序,上车极为费时,加上此后上百站的抢位”大战,一趟车下来,晚点“28小时”,并非罕事。

民国铁路的基础设施极为脆弱,偶发的事故,也能导致列车晚点或停发。湖南《大公报》的一则《株萍铁路又出轨》报道:1933年12月28日,株萍铁路因为有人放了几块石头在铁轨上,导致机车全部出轨,压坏枕木百余根,钢轨七根,损失达6万余元,因为损失巨大,不易修复,途经的列车只好改道。回看12月20日的湖南《大公报》,发现长沙到武汉的铁路路段也有出轨的新闻,标题中也有“又出轨”字样,可见铁路出事率较高,记者感叹:“似此亦为路政前途之不景气云。”

因为晚点太过频繁,行车时刻表成为废纸一张,也由此滋生了“看车”服务,不少旅馆都会派人专门在火车站盯防,避免客人在火车站傻等。

但在非常时期,“傻等”成为唯一选择。1937年12月1日,吴宓携行李冒雨到长沙火车站乘车到南岳文学院,原本在当晚11时可以乘上的火车,到第二天凌晨5点还不见踪影,苦等一夜。吴宓在《日记》中写道,“中间兵车开过数列,伤兵滋闹,且欲殴站长。此一夜,宓等疲惫已极,且威风凛冽,实不能耐。于是宓主张回归圣经学院。人员复归本校后,挤在教室里待至天明,各自散去。”直到12月6日,他才挤上了奔赴南岳衡山的火车。

归途多坎坷

坐完火车,沈从文坐了7天船、2天轿子才回家

坐上了火车,也不一定到家了。民国时期,大多数人的老家仍在乡村。要回家,还得坐船、坐汽车,乃至乘轿子。

比如沈从文,他到北京之后的第一次回乡,就备受颠沛之苦。那是1934年1月7日,因为母亲病重,沈从文决定回家探母。他从北平坐火车到了长沙,转车去常德、到桃源,此间花去5天,再往前便没有公路了,他从桃源坐船到浦市后,在船上呆了7天,到家还得走陆路,他就又坐了2天的轿子才到凤凰,期间花去近半个月的时间。

漫长的路途中,他给妻子张兆和写信讲述沿途过程。在信里,沈从文多次表达了对于路途遥远的不满,“我有点点不快乐处,便是路上恐怕太久了点,听船上人说至少得四天方可到辰州,或许还得九天方到家。”“每一桨下去,我皆希望它去得远一点,每一蒿撑去,我皆希望它走得快一点。”

除了路途遥远,一路上也是风险颇多,“中间小船在滩上歪了一下……”“又遭遇大滩了,我抱着你同四丫头的相片,若果浪把我卷去,我也得有个伴!”因为路上耽搁时间太长,沈从文不得不推迟回北平,在信里他也还叮嘱张兆和为其请假。

身在北平的沈从文后来给大哥写信解释自己不回家的原因时说,回家要花很多钱,而且回家之后未必能够回到北平。

田汉回湘的归途同样无比艰难。1924年,田汉妻子在沪染病,他决定送她回故乡,费了三个多月,才从上海赶到了长沙,途中到汉口时,他只剩下了一元,经朋友帮忙才回到湖南。

那时候的故乡,在他们眼中,似乎不仅是魂牵梦系的归宿,更是人在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国时期的军阀是如何处理人贩子的?周西成是如何治理贵州的?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人贩子,这是我们很多人都非常憎恨的一类人,事实上也确实这样。人口贩卖在我国是屡见不鲜。有多少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贩子拐跑了,坐在地上白头痛哭,每天都是以泪洗面。而人贩子也是非常黑心的,为了一点点金钱利益,使得多少家庭都家破人亡了。虽说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是这些人依然是存在的,事情依然是频频发生。

有的人说,人贩子就应该处以极刑,杀一儆百,让那些人贩子再也不敢对那些可怜的儿童下手,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可以让那些人贩子不做这种事了吗?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人贩子彻底的消失呢?在上百年钱有一位军阀就做到了让人贩子消失,这位军阀就是一位有名的贵族军阀,叫做周西成,他当时官治着贵州地区,但是的贵州非常的混乱,他就希望可以好好的整治一下贵州。

说起他,虽然说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那个混乱的战争时代,是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学历有多高的,只要不怕流血牺牲,那么就能够在军队中混的出一个名堂来,而他就是在战场上打出了一番功绩,所以慢慢的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做到了一个省长的位置。他虽然说是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却非常的重视社会风气,为了整顿军纪,他就带着官员们去了城隍庙发誓,如果有人贪污受贿,自愿接受惩罚。

一位官员说,如果自己贪污,自愿被九子枪打死,还有一位官员说,如果自己贪污,就自愿接受利箭穿耳,游街示众,结果这两个人就都是贪污的人,在他发现了这两个人贪污的时候,他就按照他们曾经的誓言处罚他们,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贪污了。而贵州地区还有就是土匪非常的猖獗,为了能够整治土匪,他就先从手下的官员开始,规定如果土匪抢了老百姓的东西,那么就让官员来补偿百姓们的损失,如果能够把土匪手中的财物追回来,那么再补偿给官员们,这个办法非常的有效,没多久以后,当地的匪患就解决了,当地的治安也越来越好。

还有一个让老百姓恨之入骨的问题,那就是人贩子非常的多,他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让各个地方的官员负责自己所管辖的地方,如果谁家的孩子被人贩子给拐跑了,那么当地的官员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惩罚,甚至是生命代价,这样一来,所有的责任就都到了各地的官员身上,而且还关乎于自己的生命,那么官员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努力杜绝和寻找丢失的孩子了,就这样,人贩子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这个小地方竟练出了民国四任总统 六位总理和三十几位督军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清朝末年,由于甲午海战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改革近代化的重要性。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着手组建新军。袁世凯被推荐负责此事,于1895年开始在天津到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场组建新军。

为了确保这支新军的忠诚度和执行力,袁世凯精心策划,只招募亲信、昔日旧部和军事骨干共三类人选。他深知控制军队的重要性,为此,他也延揽了许多干将。对于那些资历老点的骨干力量,袁世凯通过结拜、收为义子、红媒介绍等方式拉近彼此的关系。北洋六镇也在袁世凯的领导和掌控下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我国军事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渊源。

小站练兵不仅成就了袁世凯的实力,也成长出了许多后来举世知名的风云人物。在小站练兵出身的北洋军阀,先后出了四位中华民国总统和六位中华民国总理和陆军总长,以及三十四个督军,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小站练兵是我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之一。

小站练兵虽然只是一个练兵场,但其对我国近代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不仅让我国有了一支近代陆军,更成就了许多后来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人物。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有恰当的人才和恰当的制度,我国就可以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丰富的收藏种类中,货币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其中倍受认可的当属距离现在已过去大半个世纪的民国币了。那么民国纸币收藏价格表是一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民国纸币一般值多少钱?

据小编了解,我国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千种以上,其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和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民国纸币问世时间比较长,而且品种和版别比较复杂,使得收藏爱好者的收藏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民国纸币本身所固有的收藏价值是其它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据悉,民国纸币收藏价值受其面额大小的影响不大,主要与其品种珍贵与否有关。例如有孙中山头像的纸币比无头像的纸币价值要高些。按最新的市场行情来看,在京津沪等地的收藏市场上,即便是最常见的纸币品种,只要品相比较完好,价格最低也可以卖到6元一枚,即便是品相很差的旧币,也可卖2元一枚。

另外,一些规格和面值特殊的民国纸币价值还是很高的。例如有一枚票幅为2.5厘米×5.1厘米、仅有拇指大小的纸币,这是1941年,因杭州沦陷而南迁至浙南山区的浙江地方银行,由于受到日军的严重封锁,导致印钞材料极度缺乏,为了渡过难关,印钞厂只好节省印钞纸张,于是便产生了这枚我国历史上最小面幅的纸币。如今这枚纸币在藏市里的身价已过万元,但还是很难寻觅。

还有一种面值为60亿元的民国纸币,1949年5月,由国民政府新疆银行发行,面额标明“陆拾亿圆”。这枚天价纸币当时的实际价值究竟是多少呢?纸币上写有“折合金元券1万元”,按照当时上海的物价,这枚60亿元的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如今这枚堪称世界上面额最大的全新品相的“陆拾亿圆”市场价格已高达6000多元。

现在由于距离民国时期,时间不是太长,所以个别的钱币可能收藏价值不是太大,价格比较低,但是却是十分适合投资的,因为民国的钱币一经毁损,就很难在出现,数量变少是在所难免的。有关纸币收藏的小常识小编还在持续更新,请继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