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关于鱼的考点精品20篇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那么,初中生物关于鱼的考点?

浏览

1733

文章

1000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适应特点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特点

(1)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3)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植物所有生物提供食物能量

绿色植物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源。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只有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这些产物如糖类·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变为脂质、蛋白质等,通过食物链为人类、动物及各种异养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币可缺少的能源。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反射弧结构功能

反射弧:

(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1、为什么说维护人格最重要?(如何理解"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P12

2、如何理解自尊者豁达?

(1)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P13~14

(2)自尊的人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无关紧要的议论,要善于忍让。P14

3、为什么自尊要适度?

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P14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批评?P14

(1)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2)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3)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必要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5、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P15

6、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方法、建议)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P15

(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P15

(3)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注:八年上册P112)

[《复习指南》例题]P35-4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7、尊重有何作用?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P16

8、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如何做一个自尊的人?)(方法、建议)

①自己尊重自己,看重、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②要知耻。知耻是自尊的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③克服虚荣心理。

④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⑤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批评;自尊要适度。

⑥善于尊重他人。

9、拓展:现实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1)给他人起外号;(2)随地吐痰;(3)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4)嘲笑别人的缺陷;(5)歧视成绩较差的同学等。

10、拓展: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在下列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与食物链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4、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安全用药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用药

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部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①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

②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疗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司法宪法考点之宪法实施的保障

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宪法实施的保障相关司考宪法考点

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

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尽管各国宪法实施保障的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互有差异,但其基本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

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过程。当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由特定机关对其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审查。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其违宪,即可立即修改、纠正。事后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后,由特定机关对其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审查。事后审查往往发生于人们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合宪性产生怀疑,或者由特定机关、组织、个人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的情况。

(二)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

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讼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宪法控诉(宪法诉讼、宪法诉愿)则指当公民个人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后向宪法法院或者其他相关机构提出控诉的制度。

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

宪法实施保障在一定意义上亦即宪法监督,是立宪国家为了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活动的总称。与宪法实施保障相联系,还有一个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对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以及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公民的行为进行审查,并对其是否违宪作出裁决的活动。就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规范的合宪性保障,即保障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一方面,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因而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般法律,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不仅会有损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妨碍宪法的贯彻实施,而且所谓法治国家建设也只能成为空谈。另一方面,宪法的原则精神只有通过普通法律、法规的具体化,通过整个国家法制的健全和完备才能有效实施。如果法律、法规背离宪法的原则精神,那么宪法实施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保障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重要内容。

司法宪法考点之宪法实施的保障

2.行为的合宪性保障,即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如前所述,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郡必须将宪法作为自己根本的行为准则。因此,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又一重要内容。

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

综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宪法实施保障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美国。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自“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的判决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受美国的影响,并将这种体制扩展到地方法院,采取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方式,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以审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

(二)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英国长期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认为议会是代表人民的民意机关,是主权机关。因此,应该由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也大多是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会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

(三)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根据规定,护法元老院有权撤销违反宪法的法律。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已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尽管名称并不一致,比如有的称宪法法院、有的称宪法委员会等,但是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机关必须专门设立并负有专门的职责权限等方面则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英语知识点:副词考点解析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1.-OnemoresatellitewassentupintospaceinChinainMay.-Right.Thegovernmentspoke____that.

A.highlyforB.highofC.wellofD.highlyof

分析:本题考点为speakhighlyof,其中用的是副词highly。答案:D

2.Somestudieshaveshownthatstudentswhoeatgoodbreakfaststay______anddo______thanthosewhodont.

A.thin,wellB.thinner,betterC.thethinnest,thebestD.thinnest,best

分析:本题第1空格为形容词,第2空格为副词。后半句中有than一词,说明要求使用比较级。答案:B

3.Itis______toworkoutthisproblem.Youneedntgototheteacher.

A.enougheasyB.easilyenoughC.easyenoughD.veryeasily

分析:副词enough的位置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它通常位于形容词或副词

的后面。答案:C

4.同义句:Therewasaheavyrainlastnight.

__________________lastnight.

分析:我们知道,大多数副词和形容词之间存在着同义转换关系,例如:Heis

aslowrunner.→Herunsslowly.

本题即可从这里找到答案,但同时要注意动词的用法。答案:Itrainedheavily

5.-Howfaristhefactoryfromhere?

-Itsabout4kilometers_______.

A.farB.longC.awayD.near

分析:此题容易误选A。这是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因为译成汉语正好是

"大约4公里远"。其实,问距离时可以用Howfaris….?,但是far不能与表示

具体的距离连用,此时应该用away。正确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心脏泵血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左心和右心的活动基本一致。现以左心为例来讨论心脏泵血过程和泵血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室缩期

根据心室内压力和容积等变化,室缩期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收缩前,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心房内压,此时半月瓣关闭而房室瓣开放,血液不断流入心室。心室收缩开始后,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在此段时间内,由于房室瓣与半月瓣均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等客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6s,该期的长短与心肌收缩力的强弱及动脉血压的高低有关,在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动脉血压升高时,等容收缩期将延长。

(2)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继续收缩,心室内压继续上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半月瓣冲开,迅速射入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相应缩小。此期称为射血期,历时约0.24s。血液射入动脉起初,速度快,血量多,约占射血量的80%~85%;随后心室肌收缩力减弱,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减少。

2.室舒期

室舒期按心室内压和容积的变化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舒张开始,室内压下降,在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时,动脉内血液逆流推动半月瓣关闭,防止血液返流入心室。当在心室内压还高于心房内压之前,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无血液进出心室,此时心室舒张但其容积不变,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8s。

(2)充盈期:随着心室继续费张,室内压继续下降,直至心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心房内的血液冲开房室瓣而流入心室,心室容积随之增大。血液不断由静脉和心房进入心室的这段时间,称为充盈期。此期历时约0.42s。起初血流速度较快、血流量较多,以后随着心室内血液增多,流入的速度减慢。在下一个心动周期的心房收缩时,血液又较快进入心室。从心室的充盈量来看,通过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血液量仅占30%,其余大部分血液都是由于心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将血液抽吸入心室的。

总的说来,心脏泵血能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取决于心瓣膜的开闭,而心瓣膜开闭又取决于心瓣膜两侧压力大小;心内压大小取决于心肌的舒缩,特别是心室肌的舒缩活动。现将心动周期中心脏内各种变化。

编辑推荐:心脏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司法民法考点之发明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发明的相关司法民法考点知识。

司法民法考点1

外观设计

1、概念

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又称为工业产品外观设计。

2、外观设计必须与产品相结合,才能成为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某项设计如果不与产品结合,只能得到著作权法上的保护。

3、范围:

(1)是以“表示在照片或者图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2)外观设计必须能够用工业的方法复制出来;因此手工完成的图案、产品,如用海边拣到的贝壳做成各种造型,就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外观设计。——即能大批量生产

4、与实用新型异同点:

(1)相同:都要求有一定的形状。

(2)区别:

A.外观设计的形状是为了获得一个美感,即出于外部审美的需要。

B.实用新型的形状则是为了技术效果服务的,是与产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将圆形铅笔设计成六边形铅笔,这种形状的改变就可以带来功能上的改变,即六边形的铅笔不容易滚动,从而更容易放置;如果要申请专利,就应当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司法民法考点2

发明

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改进发明三种。

(1)产品发明是关于新产品或新物质的发明。

(2)方法发明是为解决某特定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

相比产品发明,方法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一定会包含时间因素。

△如果是方法的发明创造,只能申请发明专利,而不能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3)改进发明是对已有的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所作出的实质性革新的技术方案。

司法民法考点之发明

司法民法考点3

实用新型

1、概念: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特征:必须是一个有形的产品,方法不能。

△没有固定形态的物质,如气体、液体以及呈粉末状的物体不能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权。

3、与发明专利的区别

(1)保护范围比发明专利要小。

A.在产品发明中,既可以是有固定形状的产品,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

B.实用新型不包括方法,也不包括不具有确定形状和立体结构的物品(如气态、粉末状、液体类的产品)

(2)创造性程度低于发明。

A.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是“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B.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是“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保护期比发明短。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而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

(4)审批过程比发明简单。

实用新型专利不用进行实质审查,而发明专利必须经过实质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消防安全教案

全文共 3095 字

+ 加入清单

增强初中生的消防意识,做好初中消防安全教案的计划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初中消防安全教案1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消防安全十分重要,消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火灾的预防;二是灭火。对此,同学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一)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

预防火灾的措施很多,同学们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l.不玩火。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诱发火灾,要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二)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

家庭中的火灾常由用火不慎和使用电器不当引起,同学们要注意:

l.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应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

2.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

3.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4.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

5.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

6.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7.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8.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9.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10.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三)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2.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

3.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引起火灾的原因及附近明显目标一并报出,以利抢救。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4.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5.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6.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四)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

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3.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4.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5.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6.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7.有条件的,还可以学习一些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五)睡梦中被浓烟呛醒,如何逃生?

1.切勿惊慌,第一件事情是观察哪里可以逃生。一瞬间可决定生死。

2.湿毛巾掩住口和鼻,压低姿势,沿地面爬行(距地面20公分以内残留着空气)。

3.人站在窗边,以窗帘或床单撕裂成条用水浸湿并连接,或沿水管、广告牌、电线杆爬行而下(楼层过高不可)或至室外安全梯逃生。

4.通过火焰之时,应将所穿衣服用水浸湿或以棉被、毛毯等浸湿后裹住身体迅速冲出。

5.夜间火警应通知楼上熟睡的人逃生,勿仅顾自己扑救或逃生。

6.烟的上升速度远比上楼梯来得快,故火警时应迅速向地面逃生。

7.当用手摸门已感到烫手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扑面而来。此时,首先要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8.被烟火围困时,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和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以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也可防止房屋塌落时不砸伤自己。

9.火场上如果发现自己身上着火了,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进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到水里或让人往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10.不可跳楼,以免产生堕楼伤亡。

(六)外出遇到火灾注意事项

1.乘坐火车或汽车遇火灾时,应待车停稳后迅速找安全出口或打破窗户逃生,车未停稳不可冒险跳车,以免导致重伤或伤亡。并及时利用车上所配灭火器将火扑灭。

2.投宿饭店、旅社时应先观察安全门、梯及各种防火设施位置与逃生方向。

(七)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初中消防安全教案2

一、教学活动目的:

1、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2、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加强日常生活安全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言: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可是如果利用不好,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火与火灾”。

2.教师讲述 “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5日凌晨3时30分许,福利院护理员在巡房时发现儿童部一楼2103房门有烟冒出,随即开门,见室内一床上棉被在阴燃,室内有4张床,每张床各睡2名儿童,门窗紧闭,充满烟雾,随即呼唤值班员、保安员将儿童抱出抢救,并自行用水把阴燃的被褥扑灭。市、区两级民政、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工作。由于受烟熏时间过长,8名儿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年均10亿元之多,年均死亡2000多人;2006年1至7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144217起,死亡963人,受伤883人,直接财产损失46359.4万元。

(二)提问

(1)一旦发生火灾,你知道怎样报警吗?模拟打电话。

(2)抢答:发生火灾时,是盲目开窗开门,还是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3)你能说出几种逃生方法吗?表演。(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

(4)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5)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6)如何使用电器?

(7)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8)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9)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三)宿舍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及其他危险品进入宿舍;

(2)不准乱搭接、拆改电线电路;

(3)不准在宿舍使用电炉、电饭煲、电褥子、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

(4)不准在宿舍楼道、寝室内焚烧废纸垃圾等;

(5)不准在宿舍内点蚊香、蜡烛、生火;

(6)不准开长明灯;

(7)不准在宿舍里抽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收获了很多防火常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火意识,珍爱生命,永葆健康、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3.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多样性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巩固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身体里具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如:鲫鱼、青蛙、蛇、鸽子、兔子等。

1、各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鱼类:水生,体表具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体外受精,变温。如:青鱼、海马和鲨鱼等。

(2)两栖类: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变温。如: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等。(两栖类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

(3)爬行类:体表具有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变温。如:壁虎和扬子鳄等。(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鸟类: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和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恒温,体内受精,卵生。如:麻雀、鸡和驼鸟等。

(5)哺乳类:体表被毛,牙齿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恒温,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如:鲸、蝙蝠、海豚等。(哺乳类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体液调节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就是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例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组织、细胞的糖与脂肪的新陈代谢,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内环境血糖浓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这种体液调节。

有些内分泌细胞可以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当血钙离子浓度降低时,甲状旁腺细胞能直接感受这种变化,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转而导致骨中的钙释放入血,使血钙离子的浓度回升,保持了内环境的稳态。也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例如,肾上腺髓质接受感神经的支配,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共同参与机体的调节。

激素与分泌系统间存在着反馈调节作用,反馈调节是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激素与激素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例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除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虽不能随血液到身体其他部位起调节作用,但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这种调节可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或称为旁分泌(paracrine)调节。

总结: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的主要类群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主要类群

1、自然界中已命名和记录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2、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在海洋中腰鞭毛虫和夜光虫大量繁殖时会引起“赤潮”。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节肢动物(主要是昆虫)在地球上约有100多万种。

3、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司法国际法考点之解决国际争端的具体方法

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争端在国家间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国际争端的存在往往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平安,解决不当就会武装冲突,甚至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解决国际争端的具体方法的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调查与和解

调查是指在涉及事实性问题的争端中,有关当事方同意将有关事实真相的调查交由第三方进行,以解决争端。调查需要争端当事方对采用调查方式订立专门协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并就委员会的调查内容、组成、期限、权限等方面作出约定。调查委员会的任务限于查明事实,向各当事国提交调查结果报告,不对争端的是非曲直作出判定。报告的拘束力性质由当事国所订的协议决定,一般地,各国不必然承担对报告承认的义务。

和解又称调解,是指争端当事国通过协议或其他商定的方式,将争端提交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对争端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与当事国间的不断讨论后,提出包括事实澄清解决建议在内的报告;并在此基础上促成争端当事国达成进一步的协议,最后解决其争端。

委员会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常设的。一般地,提交和解、接受和解报告及在委员会促成下达成最后解决协议,都是当事国自愿的行为,除非有特别规定或约定,对每个过程各国都没有必须进行的义务。

上述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法,实践中通常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不是截然独立地采取某种方式,各种方式之间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交叉重叠趋势。

谈判与协商

谈判是争端当事国就其争端直接进行交涉,交换意见以求解决的方式。谈判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基本方式。谈判形式多样,可以公开也可以秘密,可以口头也可以书面。协商曾被作为谈判的一个部分和步骤,但当代也常常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使用。谈判一般仅限于当事国之间,协商有时也可以邀请中立国参加。

实践中,谈判和协商往往是密切相连的,如在协商基础上开始或继续谈判、在谈判中不断进行协商、以协商一致的方式产生谈判结果等,它们往往很难严格区别开。谈判和协商可能达成协议,也可能破裂或无限期进行或延期。除非特别约定,一般地,谈判或协商的当事国没有达成有拘束力协议的义务。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解决国际争端的具体方法

斡旋与调停

斡旋是争端以外的第三方为促成当事国进行谈判或争端解决,采取和提供某些协助活动。第三国本身不参加谈判,也不提出任何解决争端的方案。调停是指第三方以调停人的身份,就争端的解决提出方案,并直接参加或主持谈判,以协助争端解决。调停国提出的方案本身没有拘束力,调停国对于进行调停或调停成败也不承担任何法律义务或后果。斡旋和调停一般是第三方出于善意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应当事国一方或各方邀请进行的。争端当事方或第三方可以对有关的行动加以拒绝,但不应将这种行为视为不友好。斡旋或调停者可以是国家、组织或个人。

国际组织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运用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是20世纪特别是联合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至于国际组织对争端的解决是否导致有拘束力或强制性的解决方案,要根据争端国家与该国际组织的关系、争端本身的性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章程或争端国家与国际组织达成的一般或特别协议来判定。

传统上运用国际组织所解决的国际争端一般被认为是政治性的,因而也有人将此方式列为政治解决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国际组织已渗透到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被运用来处理的也可能是政治性以外的争端;同时,根据其章程某些国际组织完全有可能具有某种类似法律方式解决特定国家或特定问题的权限,并可能导致对争端国有拘束力的决定或决议。

因此,将国际组织方法作为解决争端的一类方法集中讨论,是鉴于国际组织在当今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非常广泛、经常甚至制度化的趋势。实质上,从国际组织本身来说,它往往是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兼备。

或者说,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与传统上政治或法律解决方法是有交叉和重叠的。最重要的解决争端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和方式,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有关规定进行的。除联合国国际法院外,解决争端的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生活需要物质能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分子较大,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较小):水、无机盐、氧等

注意:图Ⅱ-7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2、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区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司法考点之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

全文共 2579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宪法规定民族自治的相关司考考点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有关问题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相应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机关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们是地方国家机关,在法律地位上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在产生方式、任期、机构设置和组织活动原则方面,与一般国家机关完全相同,并行使相应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另一方面,它们是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宪法和有关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国家机关。

学界对是否规定由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人大会主任的问题展开讨论。目前宪法学界对此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明确规定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若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则违反宪法第113条第2款的原因。宪法上规定“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并不排斥其他民族的公民。如果具体规定某一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就排斥了其他的公民,与宪法规定的精神不符;

另一种观点认为,具体规定某一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并不违背宪法。宪法是照顾到各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构成、民族关系和历史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才没有作硬性的规定。而根据“应当有”的含义来看,“有”不违法,“没有”就违法。因此,自治条例规定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并不违法。对此,有学者认为应就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规定,在自治民族占比例相当高的地方,宜作具体的规定,反之,则不宜作具体的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众所周知,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国家学说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纲领;是在多民族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民族平等联合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作为一项完整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它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第三,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采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宜的制度。其优越性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

第二,可以依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大小不同的情况,建立不同行政地位的民族自治地方,使少数民族能够分行使自治权;

第三,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司法考点之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宪法规定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授予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具有四个特性,即:广泛性与局限性的统一,从属性与自主性的统一,单享性与众享性的统一,地域性与全局性的统一。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可以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第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主权;

第四,安排和管理地方经济建设事业的自主权;

第五,管理本地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事业的自主权;

第六,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七,组织本地方公安部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自治思想,促进自治权的实现,是民族自治地方实施“九五”计划,向2010宏伟目标迈进的大事,学者们结合自治权的特点和目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就是享有立法权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殊性,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原则下,依据特定的法律程序规则创制、认可、解释、修改(变通、补充)或废止(不执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制度。 有学者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有:确认和保障民族平等权,充分体现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认和保障民族发展权,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坚持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强大凝聚力。

1、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法律、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体系。但这一法律体系远未完备,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第一,对民族立法认识不一。自治地方内部对一些问题缺乏共识,意见不一,难以规范;在省与自治州、自治县的一些明显的权益划分问题上,省直一些机关与有的自治州、自治县的认识差距较大,地方立法受阻。

第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中,真正关于自治的立法。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没有运用好单行条例这种形式,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自己实际情况变通执行的也不太多,特别是对一些部委的规章中不适合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没有依法给予必要的立法变通。

第三,对经济自治权缺乏应有的法律规定。

第四,自治机关缺乏自治权的权威性。

第五,自治机关的民族区域自治意识不强,这些缺陷制约了民族立法的进程,同时使得其难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2、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完善

民族立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立法观念。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民族立法观念还显得比较陈旧、不够成熟,如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应当更新民族法观念,做好如下几个转变:由注重政治功能的民族法观向注重经济功能的民族法观转变;由注重计划经济的民族法观向注重生产力标准的民族法观转变;由注重民族政策向注重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并重的观念转变;由单纯地追求自治权向“两手抓”的民族发展观转变。

民族区域自治法创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一是在坚持自治法规的变通权时如何保持法制的统一,二是如何处理自治法规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前者是单一制国家的必然要求,后者则是民族自治的应有之义。为此,应当保持自治法规同法律、地方法规的内在统一;加强法律解释上的统一;自治法规与变通权的内在协调统一。

相关阅读:

4.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5.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北师大版(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语考点:过去分词变化规则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分词变化规则搜索

1.规则变化:动词过去分词的规则变化与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相同。

①一般情况下,在词尾直接加“ed”。

work---worked---worked

visit---visited---visited

②以“e”结尾的动词,只在词尾加“d”。

live---lived---lived

③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动词,将"y"变为"i",再加“ed”。

study---studied---studied

cry---cried---cried

④重读闭音节结尾,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d”。

stop---stopped---stopped

drop---dropped--dropp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知识点目录:

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2、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变化最明显的是?

4、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

5、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测试题

1.1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

A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细胞分裂

1.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和分不开的。

2.1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③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2.2、下图①~④主要表示了变形虫细胞的哪个生理过程()

A.生长B.分化C.分裂D.癌变

2.3、对下图所示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示细胞生长B.该过程可以表示细胞分化

C.该过程受遗传物质控制D.d图细胞中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3.1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比较,其内含的()

A.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B.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C.染色体形态相同但数目不同D.遗传物质不一样

4.1细胞核分裂时,的变化最明显。

4.2、染色体是由和两种物质组成的。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

5.1、下图是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中。

(2)遗传物质载体染色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3)【3】呈_________状,在它上面有许多具有遗传效

应的片段叫________。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知识点答案:

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2.细胞的分裂过程?

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细胞质分成两份;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分裂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

4.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

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多个基因构成DNA,DNA和蛋白质构成了染色体。

测试题

1.1.C1.2.生长分裂

2.1.C2.2.C2.3.D

3.1.A4.1.染色体

4.2.DNA蛋白质DNA载体

5.1.(1)1细胞核(2)2蛋白质3DNA

(3)螺旋状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