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悬浮在空中(通用20篇)

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浏览

2381

文章

1000

NASA:人类鬼使神差地为地球打造了一个保护层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将数十亿根极细的铜线发射到卫星轨道上,以构建人工保护层。当时,人们希望这些材料能够逐渐连接成一个环形保护层来保护地球的通讯系统,以免被太阳风暴摧毁这一关键的冷战武器。然而,这没有用。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悬而未决的计划很容易被宇宙本身的力量解决。

美国宇航局上个月宣布,他们的探测器在地球周围发现了一个人造保护层。这个保护层是由地面的无线电波和太空中的高能辐射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可以保护地球免受耀斑等太阳活动的影响。

地球本身受到磁层的保护,磁层位于大气电离层之外,充满等离子体。它受地磁场控制,被太阳风包围。然而,美国宇航局的这一发现有点出乎意料。与自然保护层不同,它是人类科技的成果。然而,实现这一巨大工程的关键却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术——超低频无线电波。

超低频无线电波最初是为与潜艇通信而设计的。它的发射基站位于地面,所以它必须有高能量才能到达目的地。出人意料的是,这种电磁波可以在五个海洋中捕捉海龟,并在九天内到达月球。它们扩散到大气之外,并与从该区域反射的电磁粒子相互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这种影响会形成一个可以被航天器观察到的屏障。

这一发现是由2012年发射的全自动探测器实现的。该任务本身旨在探测范艾伦辐射带。范艾伦辐射带是由地球磁场维持的内外电离层。它们像甜甜圈一样嵌套在地球上。

范艾伦辐射带的横截面图

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和空间物理实验室主任丹·丹·贝克曾经认为艾伦辐射带的边界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根据卫星观测数据,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范艾伦辐射带的内边缘离地球更远,当时人们没有大规模使用超低频无线通信。在最近发表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人造保护层的外边缘非常靠近范艾伦辐射带的内边缘,这似乎表明超低频无线电波可以有效地将辐射粒子推离地球。科学家们怀疑,如果我们不使用超低频无线通信技术,范艾伦辐射带可能会在地球上游荡。

与1962年的观测结果相比,2015年放射性粒子的高密度区明显远离地球。

这个人造保护层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的保护层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耀斑的巨大能量影响。日冕物质抛射发出的热等离子体也被有效阻挡。否则,辐射粒子很容易到达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磁波信号,导致电网过载。未来,超低频无线通信技术可能用于净化地球附近的辐射环境。

这层保护层也极大地扩大了人类的影响范围。我们改道河流,砍伐树木,定居边境,甚至影响气候。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在地球表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今天,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甚至可以改变近地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球自转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地球自转的影响

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颗不发光也不透明的行星,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朝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当自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进入了黑天。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造成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以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传而发生偏转。于是,真正保持不变方向的物体的水平运动,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来表示,倒是相对地发生了偏转。

3.天体的周日运动

天体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应。人们把天球上的日月星辰自东向西的系统性视运动叫做天体的周日运动。

今天小编就地球自转对地球有哪些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上最臭、最毒的气体竟是外星生命标志物?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氧气对许多生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人类和动物。在某种程度上,氧气代表了生命的迹象。那么,在外星星球上,会有这样一个标志“暗示”外星生命的存在吗?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磷化氢(PH3)可能是标记之一。他们发现磷化氢只能由极端的厌氧生物产生,如细菌和微生物,它们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大量繁殖。这一发现使磷化氢成为某种生命的象征。

磷化氢是地球上最臭最毒的气体之一。它存在于一些肮脏的地方,如粪堆、深沼泽,甚至一些獾和鱼的内脏中。这种腐烂的“沼泽气体”非常易燃,能与大气中的微粒发生反应。

研究人员说,如果来自外星的磷化氢的输出与地球上的甲烷相似,磷化氢将在地球的大气中产生一种象征性的光波,人们将会观察到这种光波。一旦磷化氢被证实存在于岩石行星上,它将是一个明确无误的外星生命迹象。

该结果最近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最臭的气体成分或外星生命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的原因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原因包括电离源的突变、非平衡态动力学过程、不稳定的磁流动力过程和某些人为因素等。这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激发的电离层扰动,都是外空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原因。

太阳活动可以引起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太阳局部扰动除爆发出大量电磁辐射外,有时还辐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粒子流到达地球一般要1~2天左右,它们与磁层和高层大气相互作用,可使正常电离层,特别是F层,状态遭到破坏,这被称为称为F层骚扰。这种骚扰有负相(临界频率下降)、正相(临界频率上升)和双相(临界频率有升有降)骚扰之分。骚扰时,临界频率变化一般大于30%。太阳质子事件或磁层亚暴期间,极区电离层电离激增,会引起急始吸收、极光带吸收、极盖吸收和长波相位异常等现象。

此外,火山喷发、地震、台风和雷暴可激发中尺度大气重力波扰动;地面核试验激发的重力波可影响几千公里外的电离层;高空核实验的各种电离辐射,更能显著地破坏电离层;大功率短波雷达加热等人工手段和空间飞行的释放物,也能引起电离层扰动。

今天小编对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悬浮肚如何顺产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悬浮肚如何顺产?悬浮肚就是怀孕的时候肚子一直靠下,两侧不长只在前面长。孕妇的肚子各有各的样子。并不是说什么样的肚子就不能顺产,顺产怎样减少阵痛?一起和看看吧。

胎姿势是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的胎姿势是胎头俯屈,悬浮肚跟子宫的性状及位置有关,子宫位置前屈过度,怀孕后易造成悬浮肚,妊娠晚期,走路时可以用手托付着小腹部,可以缓解。

怎样顺产

仰卧时的用力方法

两脚充分张开,膝盖弯曲,后脚跟尽量靠近臀部。两手向后举,抓住床头的栏杆或两侧的把手。先充分吸气,从鼻子吐气的同时停止呼吸,几秒后再慢慢像是要排便或打开肛门似的逐渐用力。

此时要紧闭嘴唇,直到最后都不要让空气漏出来。从吸气、用力到吐气完毕,大约需要25秒。要确定用力的方法是否正确时,只要将手掌放在肛门附近,便可得知。方法正确时,手掌会被推向前。

侧卧时的用力方法

侧卧时,身体下方的手肘轻轻弯曲,手掌放在脸旁。双脚并拢,膝盖尽量弯曲,手抱住身体上方的大腿靠近臀部的地方。用双手抱也可,只是侧卧时,在身体下方的手容易疲劳。头部不可弯得太低,背脊也不可拱起至眼睛看得到肚脐的程度。

胸部先充分吸气,然后和仰卧的情形相同,暂停数秒后再用力。这时,背脊要挺直、不可拱起,臀部向后突出般地出力。头部弯得太低或不抱住臀部而抱住膝盖,都是错误的用力法。

总之,整个产程准妈妈在事先学习的前提下,尽量放松心情,配合医生和助产士,一定能顺利分娩,多学习基本的孕婴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为何不能挖通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人提出一个想法,从地球的地面上打洞,这个洞能不能贯穿到地球的另一端呢?

上世纪70年代时,俄罗斯的科学家们便着手开始挖穿地球的实验了。这一实验进行了20多年,在达到12000多米的深度后该实验被放弃。

因为随着挖洞工程的进行,离地心越来越近,温度将会突破3000多摄氏度,而且越往底下温度越高,凭借当前人类的技术根本无法有工具能够承受住这样的高温。

虽然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精神是可取的,但挖通地球,这样破坏地球环境及结构的行为却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地球两种运动形式是什么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分别是自转和公转。“自转”的意思是物体沿着它本身的自转轴自行旋转运动,这一轴穿越物体本身,是自转的中心。“公转”是指物体一依照物体二为中心,沿一定轨道作循环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旋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自转和公转的定义不同。与此同时,它们的周期、特点也各不相同。 自转是以大约24小时(23小时56分4秒)为一个周期,公转大约是以1年(365天6小时9分9秒)为一个周期。自转的特点是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什么星球撞击过地球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45亿年前,在地球还没有真正形成之前,就曾有一颗体积相当于火星大小的天体从地球的侧面撞过去,几乎削掉了地球体积的四分之一。大量的岩石残骸位于邻近轨道上,由于地球的巨大引力,不断绕着地球转,慢慢地“粉末”堆积起来,越堆越多,最终成了一个比地球小得多的星球--月球。不过星球撞击地球的概率几乎是零,至今为止,没有发生过星球撞击地球的事件。但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能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太阳系中以前共有9大行星,除了这些较大的行星之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较小的行星,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这些小行星由于受到各种原因,会从原本的轨道中脱离,朝向地球飞去。例如6500万年前一颗10公里直径的岩石小行星导致恐龙灭绝。6.35亿年前之后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逐渐升高,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加速,并进化形成许多动物,其中部分物种生存至今。3.5亿年前,地球覆盖着茂盛的绿色植物,之后这些绿色植物却促使恐龙家族的出现,恐龙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持续了1.6亿年之久。差不多每隔1亿年,地球便遭受较大小行星的碰撞,6500万年前一颗10公里直径的岩石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的灭绝。

今天小编对什么星球撞击过地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别的星球是否撞击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一事怀有深深的忧虑,直到现在,这种忧虑仍没有完全消除。

1968年初,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巴特拉教授预言,1968年6月15日伊卡鲁斯小行星稍许偏离轨道就会进入地球,它将会以每秒9公里的速度把大城市撞得粉碎。美国加州大学的理杰逊博士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其可能性是很大的。他们计算,如果伊卡鲁斯行星与地球相撞,它可以在陆地上造成直径为1000公里的大坑穴;如果掉在海中,造成的海浪将高达600米,数千个城市和村镇被淹没;即使它掠过地面,所造成的损失也不亚于一次大地震或龙卷风的灾害,甚至会引起火山爆发。这一预言震惊了全世界并引起了世人的极大恐慌。

但前苏联科学家指出,此计算有误,相撞的可能性为零。果然,1968年6月15日,伊卡鲁斯与地球“擦肩而过”。

1978年,一位天文学家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理小行星”于1995年将与地球相撞。但中国天文学家的计算表明,1995年“地理小行星”距地球有四五百万公里之遥,大可不必担心。后来证明果真如此。

科学研究表明,太阳系中,小行星有5200颗,多数在木星和火星间穿行,其中有200余颗可能会进入地球轨道。此外,还有一些彗星接近地球,这些天体称作近地类天体。计算表明,直径为1.5公里的小行星进入大气层的机会约30年一次,而直径为9米的小行星击中地球,破坏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而直径为1.5公里的小行星击中地球,破坏力相当于10万颗百万吨级炸弹的威力。

然而,迄今为止,人类还未曾目睹过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那么,小行星真的会撞击地球吗?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木星和地球存在相似之处:磁场会经历长期变化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图

美国宇航局的朱诺探测器发现了气态巨行星木星的一些惊人特征,但它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这颗行星如何运行的信息。我们现在知道,在木星表面流动的气流实际上深入木星内部,木星的闪电很像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

现在,朱诺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揭示了木星的另一面,它看起来非常像地球。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科学家们揭示了朱诺对木星磁场的解读不同于之前的任务。这表明行星的磁场实际上正在以一种微小但重要的方式变化,就像我们在地球磁场中看到的一样。

在这项研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将最新的木星磁场读数与多年前从航次和先锋号等任务中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朱诺在飞越木星时多次使用磁力计获取数据,提供了关于当今行星磁场的大量信息,研究人员很快发现了这些差异。

朱诺任务小组的科学家基米·摩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发现木星磁场中的这些微小变化是一项挑战。四十年的近距离观察基线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数据来证实木星的磁场确实随时间而变化。”

这些微小的变化表明木星经历了一种叫做长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地球上。在我们自己的星球上,长期变化归因于地球深处发生的变化。科学家认为,远低于云层的强风是木星磁场发生变化的原因。

对于仍在试图了解地球自身磁场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朱诺团队计划在未来继续跟踪木星磁场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是真是假:太阳“休眠”?地球进入小冰期?

全文共 3466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的头条是微博:

[科学家称太阳将在2030年进入休眠状态]科学家预测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温度很可能会进入“小冰期”。据报道,从1645年到1715年,地球进入了“小冰期”。那时,在冬天,英国的大部分河流都结冰了,人们甚至可以穿着旱冰鞋穿过泰晤士河。

读完这篇微博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泰晤士河被冻住了。为什么你想穿“旱冰鞋”而不是冰鞋?(严肃的面孔)

截屏时,微博已经转发了17000多次,不包括其他媒体。任何搜索都是:

本着良好的学习态度,我点击了所附的文章链接:“科学家警告太阳要在2030年“睡觉”。这篇文章的来源是《中国日报》。当其他媒体转向的时候,文章的标题变化很大。然而,文本是相似的。全文附后: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的报道,科学家最近警告说,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温度急剧下降,并导致地球进入“小冰期”。这一发现是在由皇家天文学会在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宣布的。

瓦伦蒂诺·扎尔科夫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新的太阳周期模型。该模型侧重于太阳两个层面的发生器效应——一个接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对流区。它预测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前后减少60%,届时地球可能会进入“冰河时代”。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个周期(这个周期中的太阳活动将在2022年达到峰值),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被列为观察对象)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个周期(2030-2040)后,这两个层次的电磁波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急剧减少。“我们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值相同的效应,”扎尔科夫说。

从公元1645年到1715年是莫安德最小值,在此期间太阳活动下降非常多,持续了令人难以置信的70年。这时,也正好是地球的“小冰期”。然而,这两者是否相关仍不确定。那时,在寒冷的冬天,英格兰的大部分河流都结冰了,人们甚至可以穿着旱冰鞋穿过泰晤士河。】

本着努力学习的态度,我再次查看了英国《每日邮报》的《每日邮报》在线网站。我真的没有看错他们。我真的有这篇同名的文章!所谓的“中国日报特刊”实际上翻译了这篇英语报道。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由于文章提到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我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去了皇家天文学会网站再次查看。新闻与媒体确实有相关报道。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如果你想阅读原文,请点击上面的链接。如果你懒得看,请听我说(我尽量不介绍太专业的信息):

换句话说,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周期大约是10-12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循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过去,科学家倾向于认为这是由太阳深处的流体动力作用造成的。然而,扎尔科娃教授的团队发现,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因素,即太阳表面的作用。如果同时考虑内部和表面效应,结果会更准确。

他们用这个新想法建立了模型,并研究了1976年至2008年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的磁场活动和太阳黑子数。与实测结果相比,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7%。

然后他们用这个模型预测未来的太阳活动,发现第25个周期的峰值是2022年,而第26个周期的谷值是2030-2040年。在这个山谷里会发生什么?扎尔科娃教授说:这将导致“蒙德极小”,太阳活动将下降60%,接近1645年“小冰期”时的状态。

这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报告。读完之后,你可能会觉得:嘿,它似乎和《今日头条》和《中国日报》很相似。

好的,我想解释几点:

1.“太阳活动将下降60%”——请注意,[太阳活动下降60%并不意味着[太阳温度下降60%,更不用说[地球温度下降60%)。

在扎尔科娃教授的研究中,他们主要用两个量来测量太阳活动:一个是磁场,另一个是太阳黑子。

因此,媒体报道中大肆渲染的“太阳要睡觉了”完全被记者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忧心忡忡的“哦,我的上帝,气温下降60%会不会冻坏这个婴儿?”在被误导后的评论也是一种进一步的误解。

2.什么是“蒙德最小值”?

这是由一位德国天文学家在1843年提出的:从1645年到1715年,在这70年里几乎没有太阳黑子的记录,太阳活动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状态。

然而,天文学界普遍认为太阳黑子周期约为11年,“蒙德极小值”显然与这一主流认识相矛盾。如果它确实存在,这意味着太阳黑子周期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在某个阶段可能只有10-12年。当然,17和18世纪的观测数据非常有限,一些科学家试图用其他数据来证明太阳活动,如极光记录、中国古代肉眼观测记录、树木年轮中的放射性碳分析等。

简而言之,蒙德极小真的发生了吗?这仍有争议。

从扎尔科娃教授的演讲来看,他认识到了蒙德极小值的存在,并相信太阳将在2030-2040年再次进入蒙德极小值。

1645年的“小冰期”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明清小冰期”。我也写过关于以下方面的文章:

从公元1550年到1770年,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这一时期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到清朝甘龙三十五年,历时约220年。

在明清的小冰期,京杭大运河(吴江-嘉兴)的南段在某些年份的11月开始大面积结冰。冰层超过3英尺厚。船只需要“强壮的人来破冰”,才能一天航行4英里。江西的橙子经常被冻死,甚至贡品也不能保证。中国南方的广州也开始结冰。这些物候研究来源于朱克真先生生前的《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明清时期小冰期气温的全面下降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减少了产量,提高了价格。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饥荒、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连锁反应,这也促使北方游牧民族频繁入侵南方。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导致明朝灭亡和清军进入的外部原因。

……

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蒙德极小值”(如果存在的话)和“明清小冰期”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明清小冰期是由蒙德极小值引起的。换句话说,不确定太阳活动的减弱是否会导致地球温度的整体下降。

请注意扎尔科娃教授的话:“太阳活动将下降60%,接近1645年小冰期时的状态”——主题!请注意主题!这是太阳活动接近1645年小冰期的状态,而不是地球接近1645年小冰期的状态!如上所述,太阳回到1645年并不意味着地球回到1645年。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得到证实。还没有得到证实。哦,天哪,我累坏了!

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所有信息:

根据扎尔科瓦教授建立的太阳活动模型,太阳活动将从2030年到2040年进入衰减期,但这是太阳磁场和太阳黑子活动的衰减,不是“太阳休眠”,也不能证明地球即将进入小冰期!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马上爆炸吗?

我现在想说的是,也许我们应该一起讨论:非职业记者如何报道职业新闻?

首先,对于媒体记者来说,他们不知道上述复杂的专业知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不能要求记者成为百科全书。

其次,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而言,作为一个专业网站,其报道默认读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门槛。因此,它没有反复强调它的意义和对一些专业概念可能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组织和网站都有自己的立场。

那么,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吗?

在我看来,首先,记者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加到他们所知甚少的外国专业领域的原始信息上,比如“太阳会睡觉”和“地球将进入小冰期”。

第二,记者不应以“科学家警告”的虚假借口来解释他们的意思并向公众传播——这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科学家的不负责任。

第三,对于这类专业领域的新闻报道,在草案完成后,应召开相关组织或专业人士会议,看是否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果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写完了手稿,可以先给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人看,我肯定他们会说,“哦,你理解错了,那不是我们的意思...会有这样耸人听闻的媒体报道吗?”(当然,没有排除,这仍然是可能的)

换句话说,什么都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名记者,写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而不要求专业人士提供证据,并且发布一个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标题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我不得不吐出一点点。科学家真是不幸!

公众对科学家和专家的厌恶、误解和不信任有三个原因:

首先,一些科学家确实不可靠,这损害了科学界的信誉。

其次,有时公众无法理解正常的“科学争议”和“科学未知”。有些问题在科学探索阶段并不清楚,而公众倾向于用各种阴谋论来解释它们。

第三,科学家显然不是故意的,当他们被媒体报道时,他们是故意的,然后每个人都蜂拥而至去责骂科学家!

比如,这个扎尔科娃教授,我真的很同情他。2030年已经不远了。当太阳不睡觉,地球不进入小冰河时期,每个人都会再次称他为骗子!

好消息是公众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

蝌蚪王后记:这篇文章是从中国科学院气象博士后李婷那里转来的,李婷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小胸大脸”建议小伙伴多加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地球散粉和花西子散粉哪个好 红地球散粉敏感肌能用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散粉是一款可以打造磨皮级妆感的散粉,这款散粉里面还添加了很多草本精华成分,在化妆的同时还能养肤,那么,红地球散粉和花西子散粉哪个好用呢?

红地球散粉和花西子散粉哪个好

红地球散粉和花西子散粉的控油持妆效果都是很不错的,花西子散粉是一款非常受大家喜爱的散粉,而红地球散粉是养肤型的散粉,也是最近才出来的。这两款散粉的价格一样,大家可以根据它们的成分和特点来选择。敏感肌的朋友选择红地球散粉会更安心。

红地球散粉敏感肌能用吗

可以用,因为这是一款养肤散粉,里面有很多养肤成分,对敏感肌是很友好的。

REDEARTH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优选高纯度透亮抗油脂分子,清爽透气同时有效吸附多余油脂,带妆肌肤从此亦可畅快呼吸。特有的球状粉质颗粒,有利于光的漫反射,视觉上达到隐形毛孔,弱化瑕疵的作用,达到滤镜级遮瑕的柔焦妆效。

红地球散粉怎么样

自带磨皮的秘诀Get,就是这款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这可是养肤型的散粉呢。我的皮肤本来就不是很好,要是用的化妆品也能养肤,就再好不过啦,这款散粉有三个色号,分别是P00珍珠白、P40象牙白和P42自然白。我入的是P40象牙白,因为我的肤色就是属于黄二白的。我觉得虽然说是象牙白,其实也没有很白,像我这种肤色用刚刚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色进行选择,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我建议P40盲入也不会出错。

我用过别家的散粉质感是爽滑的,而红地球散粉的是婴儿般柔滑的,上脸之后hin舒服。而且他家的粉扑是很柔软的,抓粉力强,上脸是一秒磨皮的雾面哑光妆效。跟小姐妹去逛街、吃火锅,回到家发现就只有鼻翼的位置有轻微的斑驳,整体妆容还是很完整的,定妆也太棒了吧!

红地球散粉使用方法

1、涂定妆粉要从最容易掉妆的位置开始,最好是先从眼部下方的三角区域开始,慢慢的向其他部位以及是T字区域进行扩散。对于混合型肤质,只需要在T字区打上极薄的一层就可以了。

2、用粉扑蘸取适量的定妆粉,采用轻轻拍打的方式让散粉渗入到肌肤当中,这样子能够提高彩妆在皮肤上的附着度。

3、尽可能用较大号的散粉刷蘸取定妆粉后,轻扫在下眼睑、下巴、鼻梁、额头位置。细小的位置就把粉扑对折起来,更加细致的涂抹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保护地球的基础知识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受到破坏,我们为了自己和其它人的将来幸福,可以做什么?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保护地球的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保护地球的知识——适当饮食多福多寿

1、 多在家里进餐,少上馆子,可减少浪费及污染

2、 多自制饮料食品,有益健康又省钱,更保护环境

3、 食物添加物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4、 多吃蔬果少吃肉,个人健康有助利,地球更减少破坏

5、 快速及空运来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环境

6、 高度加工的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兼污染

7、 速溶饮料及即食食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8、 吃燕窝、鱼翅、鲍鱼、穿山甲等野味,残害生灵又破坏自然生态

9、 尽量用散装茶叶,少泡茶包,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10、 尽可能买有机蔬果,减少化肥及农药,害人害地球

11、 试试自己种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满足收获

12、 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产品,减少运输能源及污染

13、 多光顾传统市场,可以减少过分包装及加工食品

14、 郊游及远足自备水壶,少买包装饮料

15、 高度浪费资源(例如用发泡胶盒)的餐饮店少光顾

16、 尽可能母乳,必要时才用婴儿奶粉及婴儿食品

看过“保护地球的知识“

保护地球的知识——善行由家里开始

1、 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2、 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

3、 餐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4、 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5、 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6、 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7、 非必需的电器(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8、 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9、 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10、 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11、 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12、 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13、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14、 储积整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15、 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16、 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17、 多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可节省燃料

18、 厨房里用餐布一样卫生,不必用大量的纸巾

19、 煮食时份量不必过多,以免浪费

20、 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洁膜

21、 采买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它包装

22、 不买象牙筷子或其它稀有动物的产品

23、 药物及残余食物不要冲入厕所,应包好放垃圾箱

24、 选购白色卫生纸,可以减少颜料污染,用草纸更好

25、 用电胡刀,不用刀片剃,减少浪费金属资源

26、 多用自然物料家具,少用塑胶及人造纤维

27、 必要时才换家具,选购耐用又款式不会过时的一类

28、 采用「二手」家具,减少不必要的购买

29、 采用乳胶漆少用磁漆,因为水溶性油漆污染较少

30、 不要取电话簿,减少消耗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骷髅头”状小行星转向,正朝着地球飞来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很快将再次看到三年前万圣节时掠过地球的神秘“骷髅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直径640米,命名为“2015 TB145”。2015年10月31日,它近距离穿过地球,近地点为48万公里。

2015年万圣节出现的神秘小行星非常“合适”。至少从某些角度来看,它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头骨。

这张照片展示了艺术家对“万圣节小行星”2015 TB145的描绘,从某些角度看,它非常像一个头骨。

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2015 TB145”每2.94小时旋转一次,可以反射5-6%的阳光。12月2日,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巴勃罗·桑多斯-桑斯宣布,观测结果意味着“2015 TB145”是一颗非常暗的小行星,其反射率略高于木炭。他合著的小行星研究报告发表在2017年2月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研究人员指出,这颗小行星实际上可能是一颗灭绝的彗星。围绕太阳转了几个星期后,它失去了大量的水和其他挥发性物质,这意味着“2015 TB145”将在2018年11月中旬再次近距离掠过地球。

地球的下一次飞越将不会像2015年那样引人注目。这颗小行星的近地点距离地球大约105个月。但是桑兹和他的同事仍然期待着这个发现。

冼博德说,尽管离地球很近“不受欢迎”,但我们将获得新的数据,这将有助于我们改善对类似质量物体的认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形式可能是何样的?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此之前,尽管“维京”、“先锋”、“航海”和“好奇号”宇宙飞船探索过其他行星上的生命存在并做出了新的发现,但它们无法解释这些行星上确实存在生命。“维京”号宇宙飞船在火星表层土壤上做了极其详细的化学性质标本实验,但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实验发现了一种化合物的存在。然而,如果没有生物过程,这种存在完全可以通过化学过程来证明。

飞船对金星、火星、木星和木星卫星的探索表明,这些恒星上的环境不适合生命的存在。先锋号访问了土星,但是没有为土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是否有生命的研究提供任何新的材料。然而,这些实验结果并不表明除了地球之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尽管地球的水、二氧化碳、氧气、阳光、温暖的气候和压力为生物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些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必要条件吗?如果我们探测太平洋下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答案——地球表面的条件并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必要条件。

新生命的发现

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新的生命形式。这些生物不把太阳作为它们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在这一发现之前,人们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依赖太阳能来维持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植物(真菌除外)通过光合作用直接吸收阳光。通过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合物转化为碳水化合物,阳光变成了化学能。动物不同于植物。所有的动物都以植物为食。一些动物吃植物。一些动物以吃植物为生。其他人以吃动物为生。但是因为植物靠吸收阳光生存,动物也靠阳光生存。

植物没有动物也能生存,动物没有植物也不能生存。然而,一些动物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寒冷的海底温度、巨大的压力和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在这种环境下,没有遮光,所以没有植物。这些动物以沉在海里的动物和植物为食。当找不到食物时,它们会互相吞食。这样,尽管阳光不能穿透到海底的这个深度,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水下居民”,阳光仍然是他们生存的基本能源,因为从海面下沉的食物依赖于阳光生长。

一支由俄勒冈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学院的海洋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厄瓜多尔西部2.5公里深的海底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这些绿洲位于海底板块交界处和加拉帕戈斯摩擦断层之间。各种各样的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沿着这个裂缝有许多裂缝。这些裂缝经常导致熔岩喷发。当海水冲进裂缝并喷出时,会产生高热,使周围海水温度达到1 7℃。同时,海水的排放也从地层下的熔岩中带出硫酸盐。在海底的高温高压下,这些硫酸盐会变成硫化氢。

有一种特殊的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长。通过纯化学反应,它们可以依靠硫化氢进行新陈代谢。这些细菌为食品生产创造了基本条件。有了食物,黑暗海洋绿洲中的动物可以生存。在每一次海底熔岩喷发中,都有不同的生命形式。海蚯蚓生长在一个叫做“伊甸园”的绿洲中。牡蛎生长在一个被称为“海浪之家”的绿洲中。生物学家认为,最先到达新的熔岩喷发点的海虫生活在喷发点周围的绿洲中。但是当熔岩口停止喷发时,这些生命就死去了,绿洲里剩下的只有一个空壳墓地。然而,当熔岩口处于喷发状态时,生命是非常繁荣的。盘子大小的蛤蜊和肥大的海虫比比皆是,为生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螃蟹和鱼等高级海洋生物也成群结队,数量众多。

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人类第一次发现了不依赖光合作用的生命之源。加拉帕戈斯绿洲的食物是由细菌开发的,细菌通过纯化学合成过程将硫化氢的化学能转化为代谢能。

更重要的是,这一发现暗示了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它证实了人们早期的推测,即其他生物和代谢能源是可能的。

细菌的进化

这种特殊细菌的发现并不能证明没有阳光也能产生生命,因为它们可能是由光合作用进化而来的细菌变种。然而,这种基于地球内部能量而非太阳能的生命系统的发展显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如果生物体能在黑暗的海底靠硫化氢生存,那么生命存在的环境不一定局限于地球表面。

在加拉帕戈斯的发现非常吸引人,这些研究结果使科学家在探索太阳系外的生命时有更大的成功机会。特别是,它对探索火星、土卫六和木星的木卫一上的生命有很大的启发。例如,在木卫一(俄罗斯)也有火山。火山释放的气体使环境温度达到25℃。这与加拉帕戈斯海底火山爆发附近的环境非常相似。既然生命可以存在于那里,那么它也有可能存在于欧罗巴。

即使在金星的高温下,由于大量的硫酸和硫化物,生命仍然是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动物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动物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

要准确说出地球上的动物有多少种,恐怕连专家也不敢保证,因为对动物的了解,也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现,随着对自然的不断认识,而不断积累的。

古希腊的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描述过450种动物;第一个动植物分类学家林内,曾在18世纪上半叶描述过大约4000种动物;19世纪上半叶,人们知道的动物共有48000种;19世纪末,有记载的动物已达50万种;而目前,资料中的动物已超过100万种了,据分类学家的意见,这个数字仍没有达到实际的种数。

在世界各种科学杂志中,每年都报道发现千百个昆虫新种,这就说明,我们对昆虫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1931年时,人们一共知道有80000种蝶蛾类动物,而到1942年,人们又发现了1万种新的。有些动物学家推测,自然界中可能还有200万种昆虫不为人所知。

在脊椎动物中,对鱼类的研究也很不够。1938年在南非沿岸,偶然捕捉到了一条奇怪的大鱼,鱼身上发出美丽的蓝色光焰,渔夫们把这条鱼送到了一个地方博物馆,在没有进行详细研究的情况下,把这条鱼的外皮制成了标本,后来当专家们研究了它的标本和头骨以后,才发现这条鱼非同寻常,它不但独立地属于一个新科,而且属于一个新的种属,这一目中的鱼类早被认定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经绝迹了。这种鱼极其稀少,从发现到1954年的6年间,总共才捕到8条。

另外,在我们认为已研究得很清楚了的哺乳动物中,也不断有新种发现,如小啮齿类动物塞氏鼠的发现就是证明。因此,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种动物,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执行任务不忘自拍 NASA公布宇航员与地球合影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宇航局的两名女宇航员于18日完成了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任务,创造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新记录。当地时间22日,美国宇航局发布了女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在太空拍摄的一些照片,包括几张“太空自拍”,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据报道,10月18日东部时间上午7点38分,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和杰西卡·梅尔(Jessica Meir)走出国际空间站,飞入黑暗空间,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任务。

这是科赫的第四次太空行走,也是梅尔的第一次。这项任务主要是更换空间站外的电池电源控制器。两名宇航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自拍。来源:美国航天局网站。

在任务期间,科赫和梅尔从繁忙的日程中休息了一会儿,玩了“太空自拍”。从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科赫通过他的宇航服和头盔向我们微笑,还可以看到他们因失重漂浮在太空中。在其中一张照片中,科赫还与地球拍了一张自拍。这幅图清楚地显示了地球和白云的蓝色曲线。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与地球“自拍”。来源:美国航天局网站。

报道称科赫以每秒17000英里(每秒27359公里)的速度拍摄这张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遭殃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遭殃

1989 年一次超级耀斑爆发, 地球上连连作出反应。除了高纬

度地区绚丽的极光让人赏心悦目以外, 其余都具破坏性。许多地

方电讯突然中断,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波是靠大气中的

电离层对它们的反射而传向远方的。耀斑的 X 射线会使电离层

剧变, 从而导致无线电通讯衰退甚至中断, 给通讯部门和军事部门

带来不少麻烦。地磁站记录到强烈磁暴。我们知道地球是个大磁

体 , 自由支悬的指南针静止时总是呈南北方向的, 耀斑的爆发使地磁场受到干扰, 这时的指南针失灵, 称为磁爆, 甚至连输电网都遭到破坏。如果没有地球大气和地球磁场的双重保护, 地球创伤还会更重。

4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谁能充当地球天然的“温度计”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9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化石能够充当地球天然温度计”,使用氧同位素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过去和将来的气候。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地质学教授艾森·格罗斯曼教授说,腕足动物化石能充当地球的温度计。如果其硬壳中的氧18含量较高,说明当时的温度较低。当一段时间内硬壳中的氧18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则说明地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腕足类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一大类有壳的无脊椎动物,从几亿年前的寒武纪到1万年前的第四纪都有化石记录。

研究小组用质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年代的腕足动物化石中的氧18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地球气候总的发展曲线上,这一研究与此前的计算机模型研究的结论相同,即地球已从过去非常寒冷的气候环境进入到相对温暖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地球上“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臭氧具有强烈吸收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导致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变薄,严重地危害了人类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度地区、南极度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

原来包围在地球周围厚厚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臭氧层就位于平流层当中。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它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到该层当中。它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因而其高度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相对于北极更冷一些,因而其对流层就更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

正是由于“三极”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也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正是因为“三地”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实际的观测结果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度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北极度地区又轻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球一年内有几次日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日食的发生是由于月球、太阳、地球三点一线造成的。在阳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当月亮的阴影扫过地面,就产生了日食。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发生日食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最多出现5次日食,如果出现5次,那么一定都是偏食。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约1年半发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时从某一点开始,然后沿着日食带在日没时结束。从开始点到结束点大约绕地球半圈。

日食可以分为日偏食、日环食和全环食。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近的点上。发生日环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今天小编对地球一年内有几次日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怎样观看日食最安全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