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理知识经线和纬线(精选20篇)

浏览

1790

文章

1000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环流形成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这就是"海流"。

不过,河流两岸是陆地,而海流两岸仍是海水。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几百公里宽、上千公里长、数百米深。大洋中的海流规模非常大。海流并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在北太平洋,表层有一个顺时针环流外;在南太平洋也有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它们由南赤道流、东澳大利亚流、西风漂流和秘鲁海流组成的反时针方向的环流。在大西洋的南部和北部也各有一个环流,模样大体与太平洋相仿。北大西洋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流和加那利海流组成;南大西洋环流由南赤道流、巴西海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海流组成。印度洋有点特殊,只在赤道以南有个环流,位于印度洋中部赤道以北,洋域太小,又受陆地影响,形不成长年稳定的环流。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北冰洋由于位置特殊,又受大西洋海流的支配,也只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环流。

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响,可以说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不仅能掀起浪,还能吹送海水成流。常年稳定的风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长盛不衰的海流。经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风带吹刮的偏东风而形成的。稳定的西风漂流,则要归功于强有力的西风带。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层流,称为"风海流"。但是,大洋环流形成的"环",却不能把功劳都记在风的账簿上,大陆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当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边缘时,被大陆挡住了去路,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原路返回东岸,二是转弯。但是,因为"后续部队"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跟进来,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只好分出一小股潜入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其余大部分只得拐弯另辟他途,继续前进。注哪里转弯呢?这时,地转偏向力帮助了它。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转,在南半球则使它向左转。加上大陆的阻挡,水到渠成,海流便大规模地向极地方向拐弯了。在海流向极地方向进军途中,地转力一刻也不放松,拉偏的劲头越来越足,到纬度40度左右时,强大的西风带与地转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为向东的西风漂流。

总结:同样的道理,西风漂流到大洋东岸附近,必然取道流向赤道,从而完成了一个大循环。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女子每天坚持吃维生素B12 4个症状或得到改善 看完涨知识了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月经不调、头晕和头痛、贫血、口腔溃疡。维生素B12,也被称为甲钴胺,是一种含有钴元素的维生素,广泛分布在动物性食物中,如肉、蛋类、动物肝脏等,而在植物性食物中几乎找不到维生素B12的踪迹。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B12,可能会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伤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为了保持健康,人们需要从食物或补充剂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B12。

1

一、维生素B12的益处和作用

1、预防和缓解贫血:维生素B12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贫血,特别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它在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3、提高叶酸利用率:维生素B12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4、活化氨基酸:它对氨基酸的活化有帮助,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维生素B12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6、缓解失眠症状: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B12的摄入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2

二、维生素B12的益处对女性的影响

1、月经不调:维生素B12有助于调节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助于调整月经周期,减轻痛经等症状。

2、头晕和头痛:维生素B12缺乏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头晕和头痛等症状。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12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健康,减轻这些不适症状。

3、贫血:维生素B12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提高叶酸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4、口腔溃疡:维生素B12有助于口腔黏膜的健康,缓解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

3

三、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的异常症状

1、心血管问题: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积聚,引发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疾病。

2、贫血:维生素B12不足会影响红细胞的形成,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寒战疲劳、四肢刺痛等症状。

3、精神状态不佳: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对大脑神经造成损害,引发情绪不稳定、易怒、精神失常等症状,甚至影响记忆力。

4、口腔炎症: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口腔问题,如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症等。

5、内分泌失调:维生素B12不足可能影响脂肪酸的代谢,导致内分泌失调。

6、皮肤问题:皮肤可能变得干燥、粗糙、脱皮,失去红润和光泽。

7、其他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还可能导致味觉减退、视觉问题、黄疸等异常症状。

4

四、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的人群

1、消化功能受损者:当消化功能受损时,人体无法充分吸收和利用维生素B12,容易导致缺乏。

2、孕妇:孕妇如摄入维生素B12不足,可能会导致婴幼儿缺乏这种重要的营养素。

3、素食主义者: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素食主义者容易缺乏这种维生素。

4、老年人:许多老年人伴随着胃肠道问题,导致难以吸收维生素B12。

5

五、如何有效补充维生素B12

1、食物补充:摄取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鱼肉、牛奶等,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B12。

2、口服补充剂:一些口服补充剂,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可以用于维生素B12的补充。

3、肌肉注射:对于无法通过食物或口服补充剂有效吸收维生素B12的人,可以考虑通过肌肉注射来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国际组织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组织亦称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常设性机构。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也可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欧盟,北非联盟,东盟,世贸组织等,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足联,乐施会,创行,国际奥委会,国际环保协会,国际红十字会等,各种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怎么养神仙鱼,这些养护知识需要了解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神仙鱼,主要是指七彩神仙鱼,因为其可爱的外形,漂亮的体表特征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神仙鱼怎么养呢?

1、水质温度: 神仙鱼喜软性水质,养殖是酸碱度要维持在6.5-6.8之间,幅度相差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引起鱼体不适。平时还要经常换水,它是比较娇气的。通常一天就要换水一次,一次换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就行。水温控制在28度左右

2、喂食:小鱼的话一天喂3次,一次喂量控制在3到5分钟之内,吃不完,就把鱼食捞出来,以免影响水质,早中晚各一次即可,小鱼期可以选择喂食红虫,丰年虾,赤虫等,也可以喂点饵料做辅助,成鱼后可以喂食牛心汉堡、冰冻水蚯蚓和饵料等。

3、鱼缸布景:鱼缸造景是根据我们的审美喜好去营造鱼缸的景观,可能会放入一些人工的添加装饰物,但是观赏鱼的鱼缸布置就不能太多的考虑我们人类的审美要求,而更多的应该站在观赏鱼的角度,去打造更加适合它们的鱼缸水下环境。

神仙鱼养殖的水质是要酸碱度要维持在6.5-6.8之间,并且要经常换水;根据鱼期大小喂食不同的饲料,最后神仙鱼喜欢群居,最好混养,能和神仙鱼混养的鱼非常多,可以选择红绿灯、孔雀、鼠鱼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区域地理知识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区域地理的分析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

命题趋势走向

⑴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⑵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分布

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⑷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⑸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命题时,往往将这部分知识与地形、气候、交通线、工农业生产、商业和旅游业等结合起来考查;同时还常作为时政热点的切入点,考查与政治、时事历史与今后规划发展的有关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命题趋势走向

⑴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势阶梯划分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⑵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地势阶梯界线、河流流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界线、温度带界线、一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等等

⑶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⑷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⑸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⑻主要灾害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⑼天气预报知识

(10)气温带规律

(11)中国的重点山脉分布和名称

看过“区域地理知识“

我国的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气旋消散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在风眼结构形成的初期向其丢下大量冰块以吸收热带气旋放出的潜热,阻止潜热转化为动能。以巨大的冰块降低热带气旋所经过海面的海水温度。

消散原因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热带风暴法兰克林。该风暴的强对流被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切离。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台风珊珊,该风暴在移入高纬度后转变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一般在以下情况减弱消散,或丧失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化为副热带气旋或者温带气旋。

移入陆地后,台风因为失去维持能量的温暖海水,而迅速减弱消散。绝大部分的强烈热带气旋登陆后一至两天即剧烈减弱,变成结构松散的热带低压区。但是若果能够重新移到温暖的洋面上,它们可能会重新发展。移经山区的热带气旋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减弱。

如果台风在同一海面上滞留过久,翻起海平面30米以下较凉海水,使表面水温下降,热带气旋也会减弱。

移入水温低于26℃的海洋,这会使热带气旋失去其特性(中心附近的雷暴和暖心结构),减弱为热带低压。这是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消散的主因。

台风遇上强烈垂直风切变,对流组织也会受破坏。(如台风遇到冷锋时,将会迅速减弱)

与西风带的作用,例如与邻近的锋面融合,这使热带气旋转化为温带气旋,这个过程会持续一至三日。[33]但就算热带气旋完成转化,很多时候它们仍能维持热带风暴的风力和一定程度的降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热带气旋转化而成的温带气旋有时风力会达到飓风的水平,严重影响美国西岸或欧洲。2006年的台风伊欧凯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弱的热带气旋被另一低压区影响,受破坏而成为非气旋性雷暴,或被另一个较强的热带气旋吸收。

总结:因为发现眼壁置换会在较强的热带气旋自然发生,此计划最终被放弃。因为被过度冷却的水份比例太少,以碘化银人工减弱热带气旋的成效不是十分的大。

编辑推荐:台风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垃圾分类小知识,家里用的油是什么垃圾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即使是同样的作用也衍生出了不同的种类,仅仅是食用油就有猪油、牛油、鸡油等动物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等植物油,还有色拉油、调和油等等。多种多样的食用油让我们的味蕾得到极大的享受,但是使用过的食用油如何处理却让人头疼了!

人们习惯把使用过的油倒入下水道,但是油比水轻,从排水系统流入江河中会造成有机物的大量繁殖,出现水域蓝藻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势在必行。

家里用的食用油属于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也叫湿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生活废弃物。食用油投放到厨余垃圾桶中,包装的玻璃瓶或塑料桶需要投放到可回收物或干垃圾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厄尔尼诺对地理环境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太平洋大气和海洋正常状态的维持,依靠的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一旦这种相互作用出现异常,就必然会导致大气和海洋的状态发生异常,厄尔尼诺就是这些异常状态的一种表现。那么厄尔尼诺对地理环境影响有哪些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牧业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赤道附近气候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个不同的温度带。影响中国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洋流、地形及大气环流。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地气候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

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等

总结: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寒潮、台风、梅雨是中国重要的天气现象,他们的形成、变化构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征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结合高考训练要求进行复习整理。小编总结了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便于学生复习。

第四、在区域地理总结时,注意区域地理知识的类比和综合。

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有好几个区域都有三地形区,北美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南美和它相似。澳大利亚也有三大地形区,也是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只是山地在东面。其实,俄罗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又如,东亚的季风和南亚的季风成因也可以进行类比等。通过类比和对比,便于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等等。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高三地理备考的解题技巧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注意每个区域往往有一两个重点。如东亚日本气候及风性及海洋性特点。东南亚位置,特别是板块中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特点及其成因是重点。又如非洲的气候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及其成因等是重点。欧洲海洋性气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区域地理重点。完成这一点,应由教师主导操作。另外,在以主要国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概述复习为辅,国家地理知识重点。例如东亚概述部分:第一,对东亚每个国家做一两句介绍。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朝鲜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第二、季风气候显著。但日本是东亚地理复习的重点。

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冰洞在山西什么地方 山西冰洞的地理位置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冰洞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村境内。山西冰洞一般指万年冰洞,处于旅游专线旁,海拔约为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该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2011年3月,万年冰洞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冰洞在山西什么地方

中国科学院的杨少华和石耀霖将这个85米的洞穴全做成数值模型,研究其万年冰穴形成的原理,发现,洞口的形成让冬天的冷风进入洞穴,但是夏天的热风却进不去,所以造成了天然的冰库。如果将洞口封闭的话,这个万年冰穴只需要40年就会完全熔化。

距冰洞不远处,还有一处“火山”,做了邻居的“火山”与万年冰洞冰洞形成了一大自然奇观。有的资料介绍,“火山”距冰洞仅有二百米之遥,两者尚有一定距离,需要翻越一个小山丘,而且没有公路可通。该“火山”是埋藏于地下的煤层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历时千年的自燃现象,在山西境内并不算罕见。

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开发近百米。已开发部分分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菩萨等,不一而足。洞内壁上皆冰,堪称一个冰的世界,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象。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非洲的地理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5120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地理也是十分的复杂。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非洲地理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非洲的水系

非洲的水系主要由尼罗河(赤道向北)和刚果河(中非)流域主宰,总计灌溉非洲近1/4的土地面积。在此两大河流之间的分界处之南是一些大的淡水湖。满布岛屿的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也是尼罗河主要的蓄水库。坦干伊喀湖和尼亚沙湖是在非洲大裂谷体系的深谷中形成的一串湖泊中最大者,西非的尼日尔河和南部的赞比西(Zambezi)河以及橘河连同它们的支流构成非洲其余外部水系的大部分。北部的乍得(Chad)湖和南部的奥卡万戈沼泽地(Okavango Swamp)均在非洲两大内陆盆地之中。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约长665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它从维多利亚湖流来,称作维多利亚尼罗河,流入艾伯特湖,由此又成为艾伯特尼罗河。再往北则为杰巴河(Al-Jabal)。由此在接纳了几条支流之后,它又成了白尼罗河,最后,尼罗河终于注入地中海。它的主要左岸支流为加札勒河(Al-Ghazal),最大的右岸支流为索巴特(Sobat)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由于尼罗河有许多湍滩、瀑布,因而从源头至河口水流极快,其右岸支流亦如此。这种情况尤以青尼罗河为最,它从海拔约18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Lake Tana)流出之后,一直流在陡峭的峡谷之中。沼泽地也夹杂在河道之中。其中最大者为苏德(As-Sudd)沼泽,是一个广阔的漂浮沼泽芦苇地,多数为纸莎草。

尼日尔河流域

非洲尼日尔河流域是西非最大的河流流域。尼日尔河源自几内亚山脉,通过尼日利亚南部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入海,约长4160公里。河道中有几处为湍流所截,虽然其中有些湍流(如马里的巴马科〔Bamako〕的下方)被水坝所围成的水库淹没。

尼日尔河在尼日利亚接纳从左岸流入的最大支流贝努埃河。来自陶莎(Taoussa)的尼日河下游河谷和贝努埃河谷均为断层盆状洼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早期白垩纪。原先,尼日尔河中游是同尼日尔河上游分离的,后者流入一个内陆湖,残余部分形成尼日尔内陆三角洲。尼日尔河中游往南流入海;其河谷向上游源头侵蚀,最后开辟内陆湖并将尼日尔河中游与上游连接起来。

刚果河流域

刚果河长约4669公里。其许多瀑布和急流如同尼罗河一般使河谷很快失去高度。其河道常被峡谷所阻隔。最著名者是在基桑加尼(Kisangani)的博约马瀑布(Boyoma〔Stanley〕Falls),这里河水腾越成一个弧形向西流去;事实上博约马瀑布最多不过是一连串不均匀地分隔开的湍流,亦无多大高度,沿河延伸97公里。在基桑加尼下游,刚果河首先与从右面来的乌班吉河(Ubangi)汇合,然后又有从左面汇入的开赛河(Kasai),该河在其灌溉的盆地规模上可与乌班吉相匹敌。在与开赛河汇流的下方,河的主流在一个深峡谷中穿过克里斯塔尔山(Cristal),峡谷的一处伸入至马莱博湖(Malebo〔Stanley〕Pool),这是一潭浅湖,长35公里,宽23公里。刚果河通过一个沼泽似的河口湾入海,湾口约有10公里宽。

赞比西河流域

赞比西河长约3500公里,流域面积约120万㎞²。有无数瀑布,最壮观的当数维多利亚大瀑布。这些瀑布之后,河流蜿蜒于由玄武岩劈成的一些深谷,在流往一片宽广的谷地后,进入约26公里长的卡里巴峡谷(Kariba Gorge)。两条主要支流卡富埃(Kafue)和卢安瓜(Luangwa)双双流经峡谷,在卡里巴下游处从左侧与赞比西河汇流。赞比西河主流入海口处是一个宽约60公里的三角洲。

橘河流域

橘河是南非最长的河流。几乎横贯该国东西领域,其全程始于东部高地,流经西部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洼地注入南大西洋。其主要支流瓦尔(Vaal)河是其北部的一个主要源头;两河共有2,093公里长。连同该洲的其他主要河流,橘河-瓦尔河体系其共有的特点是在其全程中要越过无数的斜面坡度。最大的落差发生在奥赫拉比斯瀑布(Augrabies Falls)。

乍得流域

乍得流域构成非洲最大的内陆水系区。乍得湖是一大潭淡水,平均水深约1.2米,位于盆地中央,但并非其最低部分。乍得湖由3条主要河流的水汇合而成,它们是科马杜古约贝(Komadugu Yobe)河、洛贡(Logone)河和沙里(Chari)河,但是由于水被各河流的排水系统所截,所以情况处于危急之中。湖的面积和深度根据气候条件每年都有所变化,平均面积约9840~25760㎞²。

此外还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非洲的地形

总述:非洲东部和南部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中部为刚果盆地。

整个非洲可说是从狭长沿海地带陡然升起的一片广阔高原,由上古结晶岩块构成。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后向东北方向下倾。总体而言,高原可分为东南部分和西北部分。西北部分有撒哈拉沙漠和众所周知的北非马格里布(Maghrib)地区,有两个山区: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人们认为这是伸入至南欧的山系一部分;撒哈拉的阿哈加尔(Ahaggar〔Hoggar〕)山脉。高原的东南部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东部的龙山山脉(Drakensberg),南非东部高原的边缘如陡坡般下倾。

本大陆最高点为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e)山,海拔5,895米;最低处为吉布提(Djibouti)的阿萨勒湖(Lake Assal),低于海平面157公尺(512尺)。以它的大小比例而言,非洲的高山和低地平原比任何其他洲都少。

南部和东部的较高地区与西部和北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强烈的对比。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不到3%。

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500千米。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大致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

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

最高的广阔高地在埃塞俄比亚境内,部分地区超过4600平方米。往南,东非高原在肯尼亚境内是最高处,海拔在2400米以上;偶尔有火山峰则更高,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海拔5200米;梅鲁火山(Meru),高4566米;埃尔贡山(Elgon),高4321米。鲁文佐里山脉(Ruwenzori〔Rwenzori〕)有时叫作月亮山脉,其最高点为玛格丽塔山(Margherita Peak),高5119米,在刚果(金沙萨)和乌干达交界处,原先并非火山。高原从东非起向南延伸,常常还带有虽非连续性却名为急斜面者,尤其显著的是在南非的龙山山脉,这里恩特嫩雅纳(Ntlenyana)或恩特斯洪雅纳(Ntshonyana)达3483米高,以及苏尔斯山(Mont-aux-Sources)为3299米高。

本大陆南部高原区的北面和西面的总趋势是向刚果、尼日和尼罗河等流域的低地倾斜。唯一有900米高度以上的大面积区是在重叠起伏的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中部,这里稳定的花岗岩形成阿哈加尔和提贝斯提(Tibesti)地块。西非和喀麦隆的内陆高地由上古结晶岩石块构成,也只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Fouta Djallon)高原和几内亚高原达到相当的高度,后者还延伸至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境外,在尼日利亚乔斯高原(Jos Plateau)、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阿达马瓦(Adamawa)区域以及喀麦隆高地等处也有一定的高度。靠近海滨和塞内加尔、冈比亚、伏塔以及尼日-贝努埃(Niger-Benue)河等处盆地均有广阔的低地区域。苏丹的达尔富尔(Darfur)高地区和喀麦隆山的高地原先均为火山活动所形成,也是造成东非的断裂和火山活动的同样张力的见证。

东非的裂谷体系构成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与此形成相关联的是火山性活动,从而造成东非大多数的高峰,包括乞力马扎罗山,该山虽靠近赤道,山顶却终年积雪。大裂谷的西部仍时有地震和火山活动发生。在基武湖(Lake Kivu)东北面的维龙加山脉(Virunga)有周期性的喷发(约每10或12年)造成一系列的熔岩流。

大裂谷约延伸6437公里,其路线由东非许多湖和邻近的火山峰清楚地标志出来。朝南,在马拉维裂谷的边沿可清楚看见这里有一大硬断块沿着平行断层塌陷,构成尼亚沙湖(Lake Nyasa)陡升的斜坡。湖长584公里,宽却从未超过80公里,湖最深处达704米。裂谷沿着希雷河谷(Shire Valley)直达靠近莫桑比克贝拉(Beira)的印度洋。

裂谷的西部分支或裂谷从尼亚沙湖北端延伸成一大弧形纳入鲁夸湖(Lake Rukwa)、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次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的世界最深的湖)、基武湖、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该裂谷的亚分支有姆韦鲁湖(Mweru)和乌彭巴湖(Upemba)流域。

多数沿大裂谷路线出现的湖泊,这些断裂带湖泊是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的构造湖,比一般的高原高度要低很多。它们一般都非常深,与峡湾极为相似。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维多利亚湖,这是全非洲最大的湖泊,占据海拔1134米高原上的一个浅凹洼,该高原位于大裂谷主要分支之间。湖最深处仅82米,但面积却达69485㎞²,是次于里海和苏必利尔湖的世界第三大湖,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

非洲的土壤

总体而言,非洲大陆的土壤可分为5或6大类。其中有漠质土、沙漠边缘的栗钙土型棕钙土、黑钙土状的土壤(深黑色、富于腐殖质和碳酸盐的土壤),这种土壤可见于自苏丹西向至尼日河中段弯曲处的栗钙土型棕钙土紧南面,东非、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也可见这种土壤。此外,常归于黑钙土类的黑土可见于迦纳的阿克拉(Accra)平原,在热带时湿时干地带和赤道气候地带有热带红土和砖红壤(淋溶的红色含铁土壤)、在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和南非的开普区可见地中海土壤。

漠质土以缺乏有机物质为其特征,它的化学风化作用因缺水而受抑制,其表面或紧贴表面覆盖的一层可融盐也起了抑制作用。

非洲在临近沙漠的半干旱地区,雨量的增多使草类植被较为繁茂,结果岩石却比在沙漠中更易风化,从而产生了发育较好的栗钙土型棕钙土且含较高的腐殖质。正是由于含有腐殖质,根据它们的含量,使土壤呈浅褐色或深褐色的特征。栗钙土亦与漠质土有别,因为它们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以冲洗掉表面上或紧贴其下的淤积盐。

黑钙土的一个可靠的特征就是在地表层下存有碳酸钙,有时也伴有硫酸钙,在所有可溶化的盐分都被冲洗掉后,这种碳酸钙仍然遗留了下来。与它们归入同类的是黑土,尽管其黑色并不一定是因为腐殖质的高含量而可能要归因于某种矿物的存在,如在迦纳的阿克拉平原的黑土壤就是这种情况。

多数的热带土壤颜色从黄、棕至红色均有,红色反映有氧化铁的成分,是化学风化的结果。

地中海土壤一般缺乏腐殖质,与其说是因为土壤上缺乏植被覆盖所致,不如说是因为将植物质变成腐殖质的化学进程缓慢所造成的。温度最低时降雨量很少,拖延了化学风化。有这种土壤的区域因地面高低不平也使成熟土壤的发育趋于困难,除在峡谷底外,由于平坦之处不够宽阔,无法使成土(母体)的材料留存并就此充分风化。

土壤问题

要使漠质土能种植作物,就必须予以灌溉,如同在北非的沙漠边缘上那样,它们过多的含盐量或碱性也必须予以减少。与漠质土相比,栗钙土型棕钙土则较易处理,在灌溉之下也较有生产力。黑土多有显明的团块结构,有时很难犁耕。雨季时,阿克拉平原的黑土壤膨胀起来,变得很滑溜,而在旱季时它们又皱缩起来并碎裂得使人们说它们似乎在自犁。热带红土则需予以谨慎处理。尽管它们上面有极繁茂的植被,但是高温加上湿气使有机物质迅速腐烂并使腐殖质保持低含量。如果土壤长久地受风吹雨打,侵蚀作用是个恒久的威胁;只有倍半氧化物保持在表面下,土壤才能维持可耕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锋面特征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可以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球偏转力作用的结果。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由于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公里、高为10公里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由于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度递减的。然而锋区附近,由于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所以,锋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总结: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倾斜面。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日本九州岛经济产业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九州岛目前是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主要集散地。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半岛;东部日向滩沿岸为隆起海岸,岸线平直。

九州岛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1%(1982)。各县产业结构不同。福冈县工业较发达,其余各县农、林、水产业所占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九州北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产量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制造业以钢铁、化学、造船等为主,其核心地区为北九州工业地带。70年代以来,电子工业发展迅速,有“硅岛”之称。农、林、渔业比较发达。北部的筑紫平原为全国著名水稻产区。

主要农作物除水稻外,果树、蔬菜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以佐贺县为中心的柑橘生产亦甚重要。南部蔬菜、果树园艺业发达,并产甘薯、烟草、宫城为各大城市的蔬菜基地。肉牛、猪饲养头数居全国前列。渔获量占全国的17.4%(1982)。铁路与公路干线借关门海底隧道及关门大桥与本州相连。海上运输以北九州港口较重要,为全国特定重要港湾之一。福冈与北九州市均为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主要的农产品有米、茶、烟草、甘薯和大豆;丝也被广泛生产。另外九州以种类繁多的日本瓷器闻名。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北九州和大分一带,主要是化学和金属加工。

九州最大的城市为福冈,是一个港口和主要的重工业中心。北九州市也是一个工业中心。长崎是主要的港口。

南部以农业为主,畜牧业、蔬菜、水果和渔业发达。煤炭资源较丰富,产量居全国前列。

制造业以钢铁、化学、造船工业等为主,其核心地区为北九州工业地带。70年代以来,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有“硅岛”之称。

总结:九州岛是日本最早和中国有接触的地方。徐福上陆地就发生在九州岛上,汉光武帝赐的“汉委奴国王”印就在九州岛上出土,而著名的日本女王—卑弥呼则是出自九州岛。

编辑推荐:日本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绿洲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沙漠中的沃土,出现於终年淡水源不断之处。绿洲大小不一,从小泉水周围1公顷(2.5亩)左右到大面积有天然水或灌溉的土地。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地下;泉和井(有些是自流井)由砂岩含水层补给,其受水区可能远在800多公里(500多哩)以外,例如利比亚荒漠的哈尔加(al-Kharijah)绿洲和达赫拉(al-Dakhilah)绿洲。撒哈拉2/3的人口在绿洲定居并依赖其灌溉,这些地区有适於植物迅速生长的温度。在撒哈拉所有的绿洲,枣椰树是主要的树木和食物的来源,在其荫影下生长著柠檬果、无花果、桃、杏、蔬菜和小麦、大麦、粟等谷物。

沙漠地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这些绿洲地区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农作物都能生长良好。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有不少绿洲分布。

绿洲是浩瀚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它就像是沙漠瀚海上美丽的珍珠,镶嵌在沙漠里,闪烁着神奇的色彩。

总结: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上的系统性;其小气候效应则保证了绿洲能够具有人类和其它生物种群活动的适宜气候环境,有利于形成景观生态健康成长的生物链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远离“敢死队”式领队:徒步 登山者要有考察领队的知识储备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户外探险,是一门需要谨慎和技巧的艺术。想要在这条漫漫长路上闯出名堂、闯出风格,就不能像莽撞的敢死队一样盲目前行。

1

一、了解领队和安全员的角色与重要性

领队是整个团队的指引,需要具备野外生存基本常识、地图判读、指南针使用等基础技能,还要有应急能力和急救救险能力。而安全员则是“沉默的哨兵”,需要协助领队工作,观察队员情况,发出预警并具备丰富的生存技能和急救经验。

2

二、敢死队领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们只顾自己走路,不顾体弱者是否能跟得上,不关心队员做过什么,不懂基本生存常识,甚至对指北针一无所知。这样的领队只会让队员带着情绪上路,导致事故的发生。领队要保证队员的安全,并在必要时管束队员,对犯错行为进行劝告和警告。

3

三、领队与安全员需要密切协作,沉着果断地处理关键时刻的决策。

他们要时刻保持掌握队伍,而安全员在困境和未知情况下需要有忍受力。在活动前,开一个行前会是必要的,确保装备和队员状况良好,不要忽视任何细节。活动结束后最好总结经验教训。

领队要具备探险行为和意识,良好的技能储备,沟通能力和判断力,在困境中有忍受力,有自知之明,并有愿景和行动力。领队与队员的比例要保持在1:5或1:10,超过这个比例会增加潜在风险。选择优秀的领队和安全员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技能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户外探险需要有技巧,不能轻率冒进。领队和安全员是整个团队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技能和经验,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保障队员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队员也需要听从领队和安全员的指挥,配合团队合作,共同创造一次安全、愉快的户外探险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垃圾分类小知识,作业本是什么垃圾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业可谓是每个学生的噩梦,每一科的老师都会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来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所以一般的文具店中卖的最快的就是作业本和中性笔了。没几天一本作业本就写完了,但是作业本不像书本一样可以重复利用,那么使用过的作业本应该如何处理呢?

作业本不用像书本一样需要保持完整,使用过的作业本其实还有很多空白的地方,可以裁剪下来装订或者用背面,当做草稿纸使用,尤其是数学这门课需要大量的演算过程,用废纸是比较节约环保的。

实在没有利用价值的作业本就需要丢弃了,废弃的作业本属于可回收垃圾,需要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内,不像纸箱一样清理干净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作业本需要浸泡在水中,脱墨,捣碎成纸浆后再按照废纸的类别进行分类,以便生产出各种级别的纸制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聚乙烯薄膜制成,该薄膜无毒,因此可以用来盛装食品。还有一种薄膜为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本身也无毒性,但根据薄膜的用途所加入的添加剂不同,因此有些不能用来装食品。

通常所用的塑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称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为了改进塑料的性能,还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种辅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加之塑料袋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日常需要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在去买东西的时候随身携带菜篮子或者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汨罗江在哪 汨罗江的地理位置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一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投入汨罗江而死,汨罗江因此而出名。那你知道汨罗江在哪吗?

汨罗江位于湖南岳阳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在龙门桥流到湖南省境内,最终汇入洞庭湖。汨罗江是洞庭湖滨湖区的主要河流之一,它的主要支流有昌江河、纸马河、木瓜河等。

汨罗江全长254.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江的两侧花香鸟语不断,枝叶茂盛,青草葱郁,时不时还有渔夫的悠远吟唱。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高法发布知识产权法保护案例 释放了什么信号?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体现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也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提醒大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种业知识产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司法保护不力等问题,给种业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此次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提高司法机关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种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为种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创新和竞争的重要保障。中国一直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这个信号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增强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表明了中国对于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重视,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种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种业的发展水平,增强中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个信号对于中国的种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种业是中国农业的基础。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中国种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种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提醒了大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