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气旋

气旋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气旋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气旋问题。

分享

浏览

4362

文章

16

炸弹气旋的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日在美国发生的“炸弹气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那么炸弹气旋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操作方法

1

炸弹气旋指的是一个低气压系统--跟飓风类似--能快速吸收能量并带来寒冷的气温、降雪以及大风。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服务中心的说法,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跟暖气团相遇的时候形成

2

通俗的讲,就是由于持续的大气压的降低导致在这附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旋,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旋中的风暴系统获得更多的空气并持续增强,当气压在一天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急剧下降到了一个临界值,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个气旋在气象学中称为“炸弹气旋”。

3

不过一般来说,炸弹气旋并没有什么实际威力,只不过是看起来特别炫酷罢了。但是曾发生在美国东海岸的爆炸气旋却成为了真真正正的“炸弹”,它造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风寒,大量的公民因为无法适应突变的环境而生病甚至失去生命,下图所展示的是此次美国的受灾范围。

4

诚然美国的灾难让我们感到痛心,但是我们还是多了解气候环境,更要保护环境,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哪里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分布在赤道南北30纬度以内。其中约87%在南北纬20度以内。由于地转偏移力弱,南北纬10度以内形成热带气旋的几率较小,但并不少见。

包括南海,影响地区包括中国南岸和东岸、菲律宾、韩国、香港、朝鲜、日本、台湾、越南和太平洋岛屿。偶尔,你也可以通过中南半岛或马来半岛,影响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苏门答腊、婆罗洲北部、泰国、印度东岸和孟加拉国,或者通过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影响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西北太平洋每年产生的热带气旋约占世界1个3.中国沿岸是世界上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地方;每年也有6到7个热带气旋登陆菲律宾。

其次,热带气旋地区的生产受到影响,包括墨西哥、夏威夷和太平洋上岛国。在罕见的情况下,它会影响加州和中美北部。

包括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年产量差距很大,从很大,从一个到20个不等,平均每年生成10个左右。主要影响美国东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州、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可到达委内瑞拉和加拿大。

包括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主要产生在孟加拉湾。北印度洋的季节有两个高峰:一个在季风开始前的4月和5月,另一个在季风结束后的10月和11月。影响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有时更影响阿拉伯半岛。

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是水蒸气。较大的水蒸气在较大的温差条件下冷凝,会导致冷凝区域的低压和潜热的加热,从而加强区域上部的上升气流。区域低压与上升气流的协同作用会造成比冷凝区域大一倍或几倍的干扰。

这种干扰具有一定的涡旋特性,但受到普通侧向风的干扰,垂直温度梯度很小,平均0.6-0.65℃/hm,绝大多数干扰不能发展成热带气旋。也就是说,仅靠水蒸气运动和冷凝干扰产生热带气旋的比例非常低。

展开阅读全文

气旋形成过程是什么,有什么原理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有着很多的自然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相应的气候变化,生活中的降雨、台风以及气旋等都是自然变化形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开始了解到气象变化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可以进行更好的天气监测,那么气旋形成过程是什么呢?

气旋是大气中的水平气流经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形成的大型旋涡,气旋是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气旋的中心气压属于低压区,中心气压要小于四周的气压,气旋的形成大小也多有不同,气旋越大说明天气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而且气旋也是人们最早进行研究的天气系统,可以根据气旋监测出相关的天气变化,及时的做出应对策略,减少天气突变所带来的损失。

气旋形成过程是根据所处温带决定的,温带气旋是由于锋面波动形成的,锋面的波动会在温带产生低压气旋,而热带气旋则是由海洋旋涡形成的,热带气旋通常的会产生强烈的台风或者飓风,这也是台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所以人们可以进行气旋的监测来及时的预防台风的袭击。

展开阅读全文

寒潮到底是冷锋还是反气旋,一般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寒潮是由于反气旋引起的,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 大风和雨雪天气。

据了解,一般是把寒潮的过程称作是一种冷锋与反气旋的过程,当冬季到来的时候,冷空气南下必定是要与暖空气交汇的,而这样便会出现冷锋,冷锋形成便降水。而且当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

总而言之,寒潮其实就是一股强冷空气,它的主体是反气旋性质的冷高压,而冷高压与前方暖空气的交界处就是冷锋,即冷高压的前锋,所以说冷锋是冷高压南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寒潮实际是由反气旋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预防热风气旋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过去统称台风,是发生于热带和副热带洋上的空气涡旋,越向中心气压越低。他像小孩玩的陀螺一样,边走边转,是气象灾害中破坏力量最大的灾害之一。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二)热带气旋(台风)的防范措施

1、台风季节,要随时注意收听气象广播,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2、及时加固危房,防止屋塌伤人。

3、阳台、烟台上的花盆等物最好搬进室内。

4、室外天线、空调机架、晒衣架等都要检查或加固处理,防止坠落伤人。

5、清扫排水沟以防积水、花木事先用支架保护,并修剪枝干。

6、台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

(一)热带气旋的名称和等级标准

我国现采用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准,具体为:

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7级(风速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9级(风速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0~11级(风俗24.5~32.6米/秒)。

台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风速≥32.7米/秒)。

(三)台风来临时的应变措施

1、随时注意台风动向,紧急危险事故可打119电话请求协助。

2、住所位处低洼地区时,应暂迁至较高处。

3、准备手电筒、收音机、食物及饮水,检查电路注意炉火瓦斯,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各种悬吊物应取下。

4、不可贸然外出,使用火蚀要注意防范火灾。

5、段落的电线,勿自行处理,应通知专业人员修复。

6、台风来临时风势突然减弱,应注意此时可能处于台风眼经过时刻,不可贸然外出,以免受伤。

7、台风来临时车辆应避免停于低洼地带、桥梁、路肩及树下,以防淹水、塌方或压损。

展开阅读全文

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台风是什么气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气旋,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为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我国把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

展开阅读全文

沙尘暴是低压气旋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它在等高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压线所包围的低气压区,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低值区。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公里,大的可达三、四千公里,属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

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更多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反气旋为什么会造成伏旱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气旋的路径没有气旋路径清楚。由于南、北纬25°~30°空气下沉,在近地面扩散形成反气旋,因此在海洋上,全年都存在副热带反气旋。那么反气旋为什么会造成伏旱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反气旋为什么会造成伏旱

反气旋,它的中心气压最高,逐渐向外递减,也称高气压.气流做下沉运动。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为顺时针方向流动,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降雨,所以在夏季饭气旋地区不会形成降雨,故而为伏旱。

反气旋的强度

反气旋的强弱不一。它的强度可以用其最大风速来度量:最大风速大的表示强,最大风速小的表示弱。在强的反气旋中,地面最大风速为20一30米/秒。

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强度。地面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一般为1020一l030毫巴,冬季寒潮高压最强的曾达1078.9毫巴以上

反气旋的分类

反气旋的分类方法比较多,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反气旋可分为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和极地反气旋。

按照结构的不同,反气旋可分为冷性反气旋(或冷高压)和暖性反气旋(或暖高压)。

气旋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同类型的气旋和反气旋;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如锋面气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无锋面气旋(冷涡),无锋面气旋(热低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锋面气旋;冷性反气旋也可转化为暖性反气旋。气旋、反气旋都应看作是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热带气旋和台风有哪些本质区别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可以根据强度的不同分为很多种,其中,主要分为热带风暴和台风两种。热带气旋加强到一定程度就是热带风暴,而热带风暴再加强就会成为台风。那么热带气旋和台风有哪些本质区别呢?

一、热带气旋是台风吗

热带气旋有多个级别。强度较小的热带气旋还不是台风,要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形成台风。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是地球物理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造成严重的灾害。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世界气象组织及日本气象厅均以此为热带气旋的最高级别,但部分气象部门会按需要而设立更高级别,如中国中央气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强台风、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超级台风。

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在台湾、日本等地,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日本气象厅会对其编号及命名,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二、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区别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国际上依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同把热带气旋划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级,(10.8-17.1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级,(17.2~24.4m/s);

两者的区别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的指向不同:台风是一种单独的地理现象,而热带气旋则是这一系列现象的集合。

2、级别上的不同:这也是这两者的本质区别。一般风速小于80(单位为千米每小时)的风暴只能够称之为热带气旋。一旦超过80,达到了暴风级别则称之为热带风暴。当风暴中心附近的风力达到了十二级,即可称之为台风。

3、区域所指不同:一般台风多指代活跃于西太平洋附近的风暴。而美国西海岸和孟加拉地区则称之为飓风。

展开阅读全文

变速气旋式吸尘器怎么样 变速气旋式吸尘器特点介绍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吸尘器的使用敢为越来越广泛了,在如今无尘袋吸尘器的使用最为普遍,在无尘袋吸尘器中,灰尘分离效果的就是变速气旋式吸尘器了。可能有些伙伴对这种类型的吸尘器了解不多,今天小编要来介绍的就是变速气旋式吸尘器怎么样,一起围观吧!

一、变速气旋式吸尘器怎么样——优点

1、完全分离灰尘与空气

变速气旋式吸尘器能完全分离灰尘与空气,灰尘直接被气流带入尘桶,中间不经过原纸质HEPA滤网。

2、长时间保持吸力

变速气旋式吸尘器不会发生灰尘附着滤网造成堵塞的情况,从而使变速气旋式吸尘器能长时间保持强劲吸力。

二、变速气旋式吸尘器怎么样——对比优势

1、普通吸尘器易堵塞

较早出现的尘盒式吸尘器依靠过滤网滤除灰尘,使用后灰尘会堵塞过滤器;“普通气旋”吸尘器由于无法完全分离灰尘和空气,残留在空气中的灰尘最终也会堵塞过滤器。

2、减弱吸力

过滤器一旦堵塞,就相当于堵塞了机体内部的空气通路,吸尘器吸力减弱,吸尘器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因此使用清洁效果的是变速气旋吸尘器。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气旋消散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在风眼结构形成的初期向其丢下大量冰块以吸收热带气旋放出的潜热,阻止潜热转化为动能。以巨大的冰块降低热带气旋所经过海面的海水温度。

消散原因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热带风暴法兰克林。该风暴的强对流被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切离。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台风珊珊,该风暴在移入高纬度后转变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一般在以下情况减弱消散,或丧失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化为副热带气旋或者温带气旋。

移入陆地后,台风因为失去维持能量的温暖海水,而迅速减弱消散。绝大部分的强烈热带气旋登陆后一至两天即剧烈减弱,变成结构松散的热带低压区。但是若果能够重新移到温暖的洋面上,它们可能会重新发展。移经山区的热带气旋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减弱。

如果台风在同一海面上滞留过久,翻起海平面30米以下较凉海水,使表面水温下降,热带气旋也会减弱。

移入水温低于26℃的海洋,这会使热带气旋失去其特性(中心附近的雷暴和暖心结构),减弱为热带低压。这是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消散的主因。

台风遇上强烈垂直风切变,对流组织也会受破坏。(如台风遇到冷锋时,将会迅速减弱)

与西风带的作用,例如与邻近的锋面融合,这使热带气旋转化为温带气旋,这个过程会持续一至三日。[33]但就算热带气旋完成转化,很多时候它们仍能维持热带风暴的风力和一定程度的降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热带气旋转化而成的温带气旋有时风力会达到飓风的水平,严重影响美国西岸或欧洲。2006年的台风伊欧凯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弱的热带气旋被另一低压区影响,受破坏而成为非气旋性雷暴,或被另一个较强的热带气旋吸收。

总结:因为发现眼壁置换会在较强的热带气旋自然发生,此计划最终被放弃。因为被过度冷却的水份比例太少,以碘化银人工减弱热带气旋的成效不是十分的大。

编辑推荐:台风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热带气旋结构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特点和热带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有关,所以热带气旋需要垂直风切变微弱的环境维持暖心结构,才能延续辐散。

▲地面低压

热带气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个低压区。地球海平面上所录得最低的气压(870hPa)是在有纪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ip)中心所录得的

▲暖心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著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

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

▲中心密集云层区

围绕热带气旋中心旋转的密集云层区,通常是由雷暴产生的卷云。

▲台风眼

强烈的热带气旋的环流中心是下沉气流,将形成一个风眼。眼内的天气通常都是平静无风,无云,甚至时有阳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涛汹涌)。风眼通常都是呈圆形,直径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风眼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层区遮蔽,甚至没有风眼结构。

▲风眼墙(或称眼壁)

台风中,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其云层的高度在热带气旋内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强度和风力的强度在热带气旋内也是最大的。强烈的热带气旋有眼壁置换周期,产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内壁。其成因为热带气旋眼壁外围的螺旋雨带重组,然后渐渐向内移动,窃取了眼壁的湿气与能量。在这阶段,热带气旋进入了一个减弱的过程。在外围新的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如果环境许可,热带气旋会重新增强。透过多频微波扫描和雷达可以清楚观测到眼墙更新周期中的热带气旋出现双重眼壁;如果热带气旋眼壁置换的过程较为明显,更可从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上观测到。

▲螺旋雨带

螺旋雨带是绕著热带气旋中心运动的强对流云和雷暴带。在北半球,螺旋雨带呈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运动。螺旋雨带,会带来狂风暴雨,而在两条雨带之间则会较为平静。在接近陆地的热带气旋,螺旋雨带中有时会形成龙卷风。拥有多条螺旋雨带的热带气旋一般较强及发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轮状飓风”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螺旋雨带。

总结:因为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热带气旋的高空呈反气旋式外散环流。地面或海面的风强力向内旋转,随著高度上升减弱,最终改变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热带气旋特点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锋面气旋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温带气旋是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的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空气涡旋,是影响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然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总结: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温带反气旋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温带反气旋是指生成和活动于中高纬、温带地区的高气压系统。从气压场看是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并有闭合等压线的高压系统。从风场看,在北半球高压区内,风绕高压中心作顺时针旋转。因此也称为反气旋。温带反气旋一般生成在高纬地区并由冷气团组成,在合适的大气环流引导下,向南或东南移动。影响中、低纬地区,成为一次冷空气活动。有时可达到寒潮强度。所以,也称冷性反气旋。

温带反气旋的水平范围一般达几千公里,有时可占据我国大部地区。其生命史大体分为:

初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消亡阶段。温带反气旋从高纬向东南移动时,其前部由于与暖气团相交,常常形成冷锋。所以,常有云系或风、雨天气。但当冷锋过境,受温带反气旋控制时,特别在反气旋中心附近,则主要是晴好天气。冬季常会形成霜冻。

总结:由于反气旋中的空气向四周辐散,形成下沉气流。因此,反气旋控制本市时,一般天气都比较好。冬季多晴冷天气,夏季多晴热高温天气,春秋两季多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热带气旋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也可由热带气旋变成,当热带气旋北移至温带一带,受西风槽影响而失去了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变成温带气旋。另一方面,视其位置及强度,大型的温带气旋的影响范围可能会超过温带地区,连带亚热带地区也可受到影响。

热带性的温带气旋绝大多数由热带系统转换而来,其中TC占了有85%以上,故以TC为例。众所周知,TC是暖心结构,由CISK机制提供主要能量的一种中尺度系统,而当其在前方遇到强大的西风槽后冷平流时,常常会出现CISK因干冷空气的卷入而出现CISK机制无法继续有效运转,同时系统内部逐渐出现斜压位能,其实这其中又要分为几个阶段:

(1)槽前辐散加强期:TC受到高空槽前西南急流的作用,出现了辐散的增强乃至爆发,这在西北太平洋几乎所有转向TC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系统的对流瞬间爆发,并且移动逐渐开始显示出向东北方向的分量。

(2)槽中冷流进入,类SubTC期:当TC进一步深入西风槽后,系统逐渐受到槽中的冷平流影响出现斜压能。此时底层的冷气团缓慢渗透,同时极大幅度的抬升TC中原本携带的富含热带水汽的对流云团,以至于快速凝结降水,并降低对流云顶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系统呈现下冷上暖的对流稳定状态,所以很少会有新的大片对流爆发,同时系统自西南侧开始出现一条地面冷锋,云图上在冷锋云系的气旋性曲率中心一般偏心于冷平流进入的一侧。TC在此状态一般达到最大的转换期降水强度,但整体风速减弱明显,同时中心气压上升,TC在此状态维持约12-36小时。

(3)斜压位能替代凝结潜热,系统完成转换:当系统内出现暖锋时,则可以认为凝结潜热的替代已经完成,由此系统已经完全转为温带气旋系统(一般机构在此时开始停编),出现一冷一暖两条典型的锋面,但同时高层依旧维持少量的暖心结构,此阶段的降水以小阵性降水为主。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