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灾过后会有地震吗合集20篇

浏览

7057

文章

1000

汶川属于哪个地震带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汶川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确切的说是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四川龙门山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在一亿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

1.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2.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

3.山前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公元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

今天小编对汶川属于哪个地震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夫妻缠绵过后别倒头大睡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男性一般在性爱过后经常会选择倒头大睡,那么实际上这样是很不负责的一种行为,如果想要改善这样的情况,两性双方彼此都应该下一番功夫了。男性应该学会体谅女性,并积极的去进行一些性后戏,女性则应该多一些甜言蜜语。

两性高潮过会,你的选择是什么?是继续留在床上温存,还是抽身而出工作,或者继续玩自己的电脑游戏,又或者倒头就呼呼大睡。一次完美的性爱是前戏,高潮,后戏这几个部分组成的,一般的人都会做性前戏,但是性后戏却很少有人会做,可是忽略性后戏会让女人不满,因此你需要做性后戏。

“干完活后,他倒头就呼呼大睡,可是我却还意犹未尽。他一点也不在乎我的感受。”很多没有做性后戏的男性经常会使另一半有诸如这样的抱怨。

一次完美的性生活是前戏、高潮和后戏的结合体,但忽略“后戏”则是全世界男人的通病。美国一项调查曾显示,性生活后,有32%的男人马上抽烟或者起来找吃的,17%的男人进入梦乡,14%的男人起身上厕所,9%的男人去淋浴。

综合起来,72%的男人忽略了性爱后的这段时间。在亚洲国家,情况也是如此,日本40%的男人在过完性生活后,对妻子都没有温存的表示。

“事实上,后戏不管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能起到一种补偿的作用。”专家说,从心理上说,适当的拥抱和抚摸会让女性减少“他只顾自己发泄,根本不管我”的想法;在生理上,很多女性在性生活中难以达到高潮,后戏可以通过手、口对敏感区的刺激,帮助她们迎接一个迟来的高潮。

因此可见性后戏对女性的重要,所以不管怎样,在两性生活过后,男性不妨在床上多陪陪女性,多和她们聊聊开心的话题。也可以继续用别的方法来继续帮女性达到性高潮。总之男性不可忽略性后戏。英该积极的付出行动。

由此我们便看出男性不应该在性爱过后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而是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多多的为它思考,同时,由于女性在性后戏后会更加满足,女性朋友也可以多多的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通过一些积极的沟通才能让性爱过程更欢愉。

充分的后戏令女人更加满足

两性朋友如果想要拥有稳定和谐的感情,那么就一定要掌握一些促进两性感情的性后戏技巧,虽然这些促进两性感情的性后戏技巧都是非常的常见的,但是很多朋友并没有过大的加以注意,那么我们不放到下面的文章中进行具体的学习一下。

1、拥抱。

专家认为,这种方式最利于男女感情的进一步加深。

2、交谈。

专家认为,性爱后是两性进行情爱沟通的最佳时机。不过性学专家提醒女性,谈话最好从称赞伴侣的性能力开始,这样会使男性感到极大满足,并且不容易让男性打瞌睡,利于将性感温馨的气氛继续下去。

3、按摩。

伴侣间相互按摩可以使两人继续保持身体接触,享受肌肤之亲带来的美妙感受。

4、淋浴。

在热气腾腾的浴室里,两人可以继续欣赏对方的身体,相互爱抚。热水还能刺激血液循环,缓解男性的疲劳感。

所以两性高潮过后,注意这些性后戏,能使你们感情更深,能使你们的性生活更和谐。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的夫妻性爱你都需要注重这些性后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震三要素及震级划分方法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危害极大,发生时可使大量房屋倒塌,道路损坏,更严重的是还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所以,平时我们有必要要了解一下地震知识,以防地震来临时,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将伤害降至最低,下面来看看地震三要素震级划分方法有哪些吧?

地震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地震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

地震震级如何划分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什么是中源地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绝大多数中源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分布在岛弧的里侧和海岸山脉一带,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害。

中国的中源地震有三处:

1、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100-270千米;

2、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140-180千米;

3、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中源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有哪几种类型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九十条你需要知道的地震知识

全文共 9800 字

+ 加入清单

1.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是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地震是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2.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即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火山地震,即由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即由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3.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地球是一个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33千米,它与地幔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突然发生破裂、错动时,便会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震动,便形成了地震。

4.什么是断层,它与地震有关吗?

答: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5.全球每年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大多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有一二十次。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有一两次。

6.什么是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

7.什么是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的远近?

答: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对于观察点而言,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8.什么是震源深度?

答: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千米至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破坏越严重。

9.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站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常因仪器记录振幅“出格”而难以确定震级,此时就必须借助更远的台站来测定。所以,地震过后一段时间会对震级进行修订。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程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称为巨大地震。

11.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的烈度也会不同。

12.地震烈度是怎样评定的?

答:地震烈度是由人的感觉、器物和房屋被破坏的程度及地表被破坏的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的,反映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地震破坏程度的平均水平。

13.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答: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它将烈度划分为十二个等级。一度至五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为主。六度至十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十一度、十二度以房屋破坏和地表破坏现象为主。按照该评定标准,烈度为三度至五度时人们有感,六度以上有破坏,九度至十度破坏严重,十一度以上为毁灭性破坏。

14.什么是烈度分布图,什么是烈度异常区?

答:烈度分布图又叫等震线图。震后调查结束后,将各烈度评定点的结果标示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然后由高到低把烈度相同点的外包线(即等震线)勾画出来,便构成了地震烈度分布图。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一般而言,震中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降低。但是也存在局部地区的烈度高于或低于周边烈度的情况,如果这种烈度异常点连片出现,则可划分出一个局部的烈度异常区。

15.震源深度对震中烈度有影响吗?

答:震源深度对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很大。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严重。

据统计,当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少到10千米,或从10千米减少到5千米时,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级并不太高,但破坏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16.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答: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分布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7.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答: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据统计,全球有约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约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18.什么是板缘地震,什么是板内地震?

答: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叫板缘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叫板内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的地震多属此类。

19.什么是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答: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显示,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这就是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20.什么是地震序列?

答:一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

由于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会有较大的余震,甚至发生更强烈的地震,所以震后还须防备强余震的袭击。

21.什么是主震余震型地震?答:主震余震型地震的特点是: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震级相差0.7级至2.4级。

22.什么是震群型地震?

答: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震级相差0.7级以下。

23.什么是孤立型地震?

答: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震级相差2.4级以上。

我国的地震

24.为什么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影响,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

25.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至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26.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

27.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

答: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且绝大多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

地震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28.什么是地震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水体的振荡、地光烧伤人畜等。

29.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答: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的地震灾害,被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30.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往往酿成大灾。

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震后立即引燃大火。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31.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32.为什么震后容易流行疫病?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

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83万之众。实则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万人,其余70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荒。

33.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34.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吗?

答: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是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部法律,它是我国几十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这部法律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

35.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36.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37.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

答: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38.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指人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宏观前兆,指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39.地震微观前兆是怎样观测的?

答:观测小地震的活动要使用地震仪。观测其他地震微观前兆则须使用前兆观测仪器。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旋仪、地磁经纬仪等。观测地电、地应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40.你知道《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吗?

答:这个条例是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类地震观测仪器正常工作,以取得可靠数据,每个公民都应自觉贯彻这个条例。

41.震前地下水为何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

42.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水位和水量的反常变化、水质的变化、水温的变化、其他变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43.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44.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抑制型异常、生活习性变化。

45.动物行为异常必是地震前兆?

答:不一定。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及动物生病、怀孕等。因此,动物行为异常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46.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从地下深处传出,这就是地声。

地声与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有时像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有时像采石放连珠炮,有时像机器的轰鸣声,有时像狂风呼啸,有时像石头相互摩擦。

47.地光有什么特点?

答:地光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在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时间出现的情况。

地光的颜色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等。地光形状各异,分为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

房屋怎样建设

才能更好地避震

48.为何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

答:据统计,世界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至95%的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居民住房、单位办公楼、学校校舍、工厂厂房及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程度决定着震灾损失的大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防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施工。

49.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这是一种惯性力,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会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承受不住,轻则损坏,重则倒塌。

50.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地震越强,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房屋遭到破坏就越严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再其次是房屋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同时,局部地形也会对震时房屋破坏程度造成影响。

51.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答:选择建筑场地,须考虑房屋所在地段地下比较深的土层组成情况、地基土壤的软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浅等。抗震较差的场地主要有: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的台地。

52.怎样建房有利于抗御地震?

答:房屋平面布置要力求与主轴对称,并尽可能简单。房屋重心要低,屋顶用轻质材料,尽量不做或少做既笨重又不稳定的装饰性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房屋的高度和平面尺寸要有所限制,房屋之间应适当留建防震缝。房屋结构要力求匀称,构件要联成整体,要采取措施加大连接点的强度和韧性。墙体在交接处要咬合砌筑,承重墙上最好设置圈梁,并在横墙上拉通。横墙应密些,尽量少开洞,屋顶与墙体应连成整体,预制板在墙或梁上要有足够的支撑长度。建筑材料要力求比重轻、强度大并富有韧性。保证施工质量,土坯砖块要错缝咬砌,灰浆要饱满。

53.如何加固已建房屋?

答:加固墙体,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加固的方法有拆砖补缝、钢筋拉固、附墙加固等。加固楼房或房屋顶盖,一般采用水泥砂浆重新填实、配钢筋加厚的方法。加固建筑物突出部位,如对烟囱、女儿墙、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部位,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拆除不必要的附属物。

54.如何及时维修老旧房屋?

答:老旧房屋要注意经常维修保养。墙体如有裂缝或歪闪,要及时修理。易风化酥碱的土墙,要定期抹面。屋顶漏水应迅速修补。大雨后要马上排除房屋周围的积水。木梁和木柱要预防腐朽虫蛀,如有损坏应及时检修。

55.城镇哪些住房环境抗震较差?

答:处于高大建筑物或其他高悬物下,如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广告牌等。处于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震时容易短路起火。处于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震时容易引起危险品泄漏、爆炸。

56.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抗震较差?

答:陡峭的山崖下和不稳定的山坡上,震时易形成山崩、滑坡。不安全的冲沟口,如平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震时易发生岸坡崩塌。

57.为什么灾难来临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答:多次强烈地震的救灾过程表明,灾民自救互救能最大限度赢得时间、挽救生命。

58.什么是预警时间?

答:从地震发生到房屋被破坏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仍可分为三个阶段:地面颠动阶段,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出现预警现象。地面大幅度晃动阶段。房屋发生倒塌阶段。从地面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叫预警时间。

59.什么是避震空间?

答:避震空间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比如,房屋倒塌后室内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就属于避震空间。

室内易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主要有炕沿下或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内墙或承重墙的墙根和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60.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答:地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会千篇一律。

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要根据客观条件而定。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记住只有保全自己,才能救助别人。

家庭防震应该注意什么

61.家庭应怎样做好防震准备?

答: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地区的家庭,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的物品。

62.室内物品怎样摆放有利于避震?

答:室内家具物品的摆放要防止倾倒或坠落,要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避险。要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发生次生灾害。

63.怎样防止震时家具倾倒或坠落?

答: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放有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加插销。

64.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答:地震有可能发生在人们睡觉的时候。人在睡觉时的警觉性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往往较长。因此,卧室的防震措施至关重要。

65.怎样在室内设置避震场所?

答:可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66.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危险物品?

答:易燃物、易爆品、易腐蚀的化学制剂,用不着的应尽早清理掉。

67.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品?

答: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的药、治理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蜡烛等。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

上述物品应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手提箱里。

68.睡觉时哪些物品应放在床头?

答:眼镜,如果你是近视眼,这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手机,这是与他人联系的重要工具。手电筒,黑暗中必须使用它。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怎样避震

69.震中区的人为何感到先颠后晃?

答: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是几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人们的感受而言,分为上下颠动和水平晃动两种形式。

70.怎样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答:地震时震中区的人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大,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增加,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71.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可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顶在头上。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7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答: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如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或有支撑物的房间、内承重墙的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73.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答:震时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74.在工作岗位怎样避震?

答:尽快躲在坚固的办公桌下或桌旁,震后迅速有序撤离。正在工作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躲在安全处。电厂、煤气厂、核电站等特殊工作场所应按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行动。

75.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答:在影剧院、体育场馆,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

正在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撤离。

76.在户外怎样避震?

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的悬挂物。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或危墙、雨棚、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77.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避开水坝、堤坝,以防发生垮坝或洪水。

避开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

78.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答:在室内遇到火灾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

遇到化工厂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

79.被困在室内应如何保护自己?

答:保持呼吸畅通,搬开可移动的杂物,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80.在废墟中如何设法逃生?

答: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

试着排除障碍,开辟通道。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

81.暂时不能脱险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寻找食物和水,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

震后救人的原则

82.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近处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青壮年。

83.怎样寻找被埋压人员?

答: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所处的位置。

84.扒挖时怎样保证被埋人员安全?

答:使用工具扒挖埋压物,当接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要特别注意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尽早打通封闭空间,以便注入新鲜空气。当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递给被埋压者。尽量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腹和身体其他部分露出。对于不能自行出来者,应使其尽量暴露全身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拽。

85.应给予被救者哪些特殊护理?

答:蒙上双眼,使其避免强光刺激。不可让其突然进食过多。避免被救者情绪过于激动。对伤员就地做紧急处理。

86.如何救治和护送伤员?

答:仔细观察和询问伤员的伤情。对颈、腰部疼痛的伤员要让其平卧在硬板上。搬运时保证其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昏迷的伤员要平卧并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的分泌物。给伤员喝水时,一定要先从少量开始。可用衣被、绳索、门板、木棍等组合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震后应该注意什么

87.震后露宿时应注意什么?

答:避开危楼、高压线等危险物。选择干燥、平坦的地方露宿,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注意保暖。

88.搭建防震棚要注意什么?

答:场地要开阔。在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在城市要避开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

89.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答:被污水浸泡过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90.灾后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答:首先要将洁净的饮用水尽早运往灾区。同时,要在灾区寻找水源,并对当地水质进行检验,确定能否饮用。对暂不适于饮用的水要进行净化处理,水质达标后才能让灾民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含羞草能预测地震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含羞草还能预兆天气晴雨变化,如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叶子很快闭合起来,而张开时很缓慢,这说明天气会转晴;如果触摸含羞草时,其叶子收缩得慢,下垂迟缓,甚至稍一闭合又重新张开,这说明天气将由晴转阴或者快要下雨了。叶子的闭合与张开,是因叶褥的膨压作用所引起的。而叶褥的膨压作用与空气中的湿度密切相关,在空气湿度很小时,叶褥的膨压作用明显,叶子的闭合与张开速度快;在空气湿度很大时,叶子的开合速度便慢。

另外,含羞草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可以在居室内摆一些盆栽含羞草植物,用以观察自然灾害的预测防范。

今天小编对含羞草能预测地震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日本地震预测手段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日本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为了避免地震灾害,日本也在积极的预测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震预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它们不是彼此无关,而是互有联系的。地质方法的着眼点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在比较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的变化。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若要明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为了取得可靠的地震前兆,必须开展长期、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1.地质方法是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点和强度的一个途径。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这种工作叫做地震区域划分。由于地质的时间尺度太大,地震的时间预测不能依靠这一方法。

2.统计方法是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中国历史悠久,在有些地区,地震资料丰富,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结果。

3.前兆方法是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

今天小编对日本地震预测手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日本位于哪个地震带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日本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余次。本世纪以来,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已超过50次。其中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摧毁了东京房屋的73%,横滨建筑物的96%,死亡人数达14万,使人们至今谈起仍为之色变。1993~1995年,日本先后发生6次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1993年1月15日北海道的钏路市发生7.5级地震;同年7月12日北海道奥尻岛发生7.8级地震;1994年10月4日和9日北海道的钏路市又先后发生7.9级和7.3级地震;同年12月28日本州岛北部青森县附近海域发生7.5级地震;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区的7.2级地震;2011年在东京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等。因而,日本当之无愧地享有"火山地震国"的称号。

今天小编对日本位于哪个地震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儿童地震躲避知识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孩子们一定不要惊慌乱跑,听从大人们的指挥,按照平时讲的避震措施做就可以将危险降低。

儿童地震躲避知识

1.地震来临时的危险振动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强烈的地震发生时,可暂躲较坚实的课桌、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小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不能从窗户跳楼。正在上课的小朋友应及时躲避。并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保护好头部。

3.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4.在户外活动的小朋友不要在狭窄的位置停留,不要躲进厕所、游艺室及教学楼等建筑物附近。

5.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跑到阳台,因为阳台下面是没有支撑物的,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在发生地震前是由一系列的异常现象的

动物反常常见的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人们把它编成了顺口溜: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今天小编对儿童地震躲避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幼儿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园是孩子聚集较多的场所,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措施十分重要。作为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在地震来临时,一定不能惊慌失措,要有序地组织孩子撤离、防震。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幼儿圆防地震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防震小常识

1、地震来临时的危险振动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暂躲较坚实的课桌、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小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不能从窗户跳楼。

2、正在上课的小朋友应及时躲避。并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保护好头部,教师不可让幼儿一齐拥向出口。

3、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4、在户外活动的小朋友不要在狭窄的位置停留,不要躲进厕所、游艺室及教学楼等建筑物附近,教师应领幼儿到开阔地避震、。

5、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跑到阳台,因为阳台下面是没有支撑物的,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看过“幼儿圆防地震安全知识“

幼儿圆防地震安全知识

1、如果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楼,应立即组织幼儿紧急撤离到空旷的室外,撤离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及大型玩具,如果来不及跑出去,应迅速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

2、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上,应立即组织幼儿躲到课桌下、讲台旁,并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避开玻璃门窗,或组织幼儿到有管道的卫生间等小空间,绝不可让幼儿乱跑或跳楼。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沉着地组织幼儿迅速撤离到楼下空旷地带。

3、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楼梯上,应立即组织幼儿快速下楼,不要停留,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逃出时,应尽量躲在楼梯间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操场和室外,则可让幼儿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并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

4、如地震时孩子们在睡觉,应立即叫醒幼儿起床,就地避险,躲到床下,也可叫幼儿用枕头护头蹲下,蜷缩身体,并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组织幼儿到室外空旷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科普知识问答

全文共 345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科普知识问答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科普知识问答

1.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2.全球每年发生多少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3.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的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常会因为仪器记录振幅“出格”而难以确定震级,此时就必须借助更远的台站来测定。所以,地震过后一段时间对震级进行修订是常有的事。

4.什么叫震源?什么叫震中?是怎样确定的?

答: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

5.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响,天津市区烈度为Ⅷ度,北京市多数地区烈度为Ⅵ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6.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级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 8级以上地震9次。

7.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8.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

答: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对它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地震越强,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灾害越重。

我国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而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至几十千米。其次,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惨重。第三,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镇,建筑物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能力低。

所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20世纪内,我国已有50多万人死于地震,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9.震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83万之众;实则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万人,其余70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荒。而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震后瘟疫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但却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人间奇迹,次年春季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比常年还低。

10.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11.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12.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13.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 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 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14.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15.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看过“地震科普知识问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震时不应躲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引起人体的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有建筑物的坍塌、煤气泄漏、触电、溺水和火灾。其中最多的致伤致死原因是建筑物坍塌。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是由于地震波在短时间内强烈冲击的结果。地震波的冲击使房间产生复杂的震动,当超出房屋的抗震能力时,房屋便会被破坏。

因此,当发生地震的时候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发生地震的时候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不应躲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云南鲁甸地震发生时间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范围108.84万人受灾;8.09万间房屋倒塌,中央财政下拨救灾资金22亿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近万兵力抗震救灾。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将第一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

云南鲁甸地震震中距离昭通市区约49公里,距离凉山州约134公里,距离六盘水市约161公里,距离攀枝花市约167公里。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乐山,重庆等多地有震感。

较大余震的情况

1)2014年8月3日19时07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6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2)2014年8月3日22时28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3)2014年8月4日03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4)2014年8月6日06时33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0度,东经103.5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今天小编对云南鲁甸地震发生时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怎样预防地震?地震带的分布

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地震带的分布-怎样预防地震?

地震的介绍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带的分布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

(2)华北平原地震带。

(3)汾渭地震带。

(4)银川-河套地震带。

青藏高原地震区

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四川龙门山地震带

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

地震时如何自救?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地震时一定要冷静对待,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当地时间20时32分(北京时间19时32分)许,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西南9公里处发生5.8级地震,包括首尔、釜山、京畿道地区在内的韩国多地均有震感。据悉,此前在19时44分许,庆州市附近已发生一次5.1级地震,下面来了解一下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吧?

韩国庆州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据韩联社援引韩国气象台报道,12日晚,韩国东南部庆州市以西9公里处接连发生5.1级和5.8级地震,震中相距1.4公里。韩国气象局在当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发生在庆州市西南9公里处的前震是韩国历史上第四大强震,而50多分钟过后发生的5.8级主震则创下朝鲜半岛震级之最。

针对此次地震的原因,韩国地震专家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表示,当晚5.8级地震是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的余波,在释放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应力的过程中发生,但近来地震频率如此之高,让人不安。但专家同时表示,由于断层并未彼此连接在一起,在朝鲜半岛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

另据了解,地震发生地韩国东南部设有两座大核电站,因此也有部分韩国民众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韩联社援引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报告说,韩国境内的核电站运行正常,未受地震影响。韩国总统朴槿惠已下令设法平息公众恐慌并确保核电站安全。国民安全处已启动中央灾害安全对策本部第一阶段预案,以迅速掌握灾情,采取应急措施。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3、迅速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地方。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4、被埋压时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中地震躲哪里最安全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离房屋的门较近,屋外又有大面积的空地,抓住这短暂的时间跑出屋外会很安全,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还是就近躲避,不要乱跑为好。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今天小编对家中地震躲哪里最安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意大利为什么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纵所周知,地震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灾害。而日前意大利又再次发生了地震。当地时间本月26日晚,意大利中部接连发生多次地震,多栋建筑物倒塌,目前该国当局正在评估灾情。据悉,此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与意大利今年8月造成将近300人丧生的地震属同一个地区,那么意大利为什么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呢?

意大利地震多吗

意大利近年来频受地震重创,可以说意大利发生地震频率还是相当高的。2016年10月26日,两次强烈地震袭击了意大利中部的广阔区域,使8月遭遇致命地震冲击的人们再次感到恐惧,但是现在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据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发布的信息,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6日19时11分(北京时间27日1时11分),震中位于马尔凯大区的马切拉塔。意大利首都罗马震感强烈,记者可以感到吊灯摇晃、门窗震动。媒体报道说震区一些建筑物倒塌,附近的佩鲁贾、安科纳都受到地震影响。意大利媒体援引意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专家的话报道说,此次地震可能与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发生的地震有关。8月24日,意大利中部拉齐奥大区列蒂省发生6.0级地震,该地震造成297人死亡。

意大利地震为何频发

长久以来,生活在亚平宁山脉一带的的意大利人一直处于地震的危险之中。几个世纪以来,无数人在大大小小的地震中丧命。

简单来说,是非洲和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了地中海区域的地震活动。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并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根据公开资料,意大利每隔5~10年就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

另外,地中海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当地众多的老建筑是造成人员和财产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院地震怎么逃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院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

电影院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当发生地震了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在电影院发生地震,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乱跑;

2.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例如椅子旁边、椅子下边、墙根;

3.如果离着安全出口非常近,可以冲到室外的安全地带;

4.地震停止后,在现场工作人的引领下,有序逃出,逃生时应该保护好头部。

发生地震自救的两个最佳原则是:

1.迅速寻找承重墙。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滕吉文院士说:“一柱抵千斤,如果有高大柱子,那它就是最好的掩护。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该找一堵牢固的承重墙,在墙边蹲下。”

2.立即蹲下蜷缩身体。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今天小编对电影院地震怎么逃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世界上地震级别最高的是多少级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32×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今天小编对世界上地震级别最高的是多少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地震的传说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

例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海神普舍顿就是地震的神。南美还流传着支撑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动,引起地震的说法。古代日本认为,日本岛下面住着大鲶鱼,一旦鲶鱼不高兴了,只要将尾巴一扫,于是日本就要发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关于地下住着动物在作怪的传说。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谁也不会相信这类迷信的说法了。

其实,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过后现离职潮 上班族跳槽还需知道这些

全文共 2656 字

+ 加入清单

节后离职潮,指春节后离职数量增多的现象。年会开过了,年终奖到手了,春节过完了此刻不跳槽,更待何时,特别是在房地产、基金、互联网、证券公司等行业节后离职现象比较普遍。春节过后现离职潮的现象每年都一样。其实说到职场,如果上班族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的话,很多人会选择跳槽,但是,女性生活中,在惊险的跳槽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上班族要知道哪些注意事项呢?让小编来告诉你上班族跳槽需要注意的7点注意事项吧。

跳槽的原因很多,有人因为在原单位发展遭遇天花板而另谋高就;有人因为与上司、同事闹矛盾,工作出差错,而不得不跳槽;有人为了追求自己新的职业发展目标而跳槽;有人为了积累工作经验而跳槽;有人为了高薪水而跳槽;有人为了调整工作状态而跳槽;有人为了照顾家庭而跳槽;有人甚至觉得在一个公司呆久了就腻了,想换换环境而跳槽……跳槽原因各种各样。不管何种原因,跳槽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跳槽之后会达到一种什么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我想要的。下面简单谈几条关于跳槽的七个建议,除了一些事情在跳槽的时候要慎重考虑,一般不做之外,同时有些事却是跳槽的关键所在,务必遵循,此乃奇正相依,方可游刃于职场跳槽。

慎重异地跳

异地跳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人原因,换城市工作,一种是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的互跳,为了实现梦想,或者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异地跳无可厚非,但是和盲跳不了解新公司情况一样,对于新的城市,新的工作岗位,我们在异地跳之前需要做更多的了解。如果自己没办法做到身临其境地体验新环境,那么通过同学、朋友要把自己对工作的诉求准确地传递出去,利用人脉关系更好地帮助自己定位。还有可能就是根据自己现工作找到上下游或者合作伙伴的企业,不仅有更多的了解,而且通过人脉关系更容易进入。

不要裸跳

在大城市,跳槽是家常便饭,于是就有了“激情跳”、“冲动跳”,在公司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工作出现差错,冲动之下,不管有没有新东家,直接就先辞了再说,这是裸辞,以为自己会有更好的新工作,这就是裸跳了。如前所说,职场就是交换,而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人之前有没有稳定的,甚至是还不错的工作其实就是这个人的筹码,而一旦裸辞,对于个人来说,这个筹码就没有了。接下来要价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即便能够进入企业,相应的待遇和受重视程度也比不上从一个现职跳槽过来的人。道理很简单,对于个人来讲,裸辞就意味着一份新工作从希望变得更好转化为了必需品了,而企业却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所以,在准备离开一家公司之前,最好先找好下家,裸辞不理智。

下一页:不要频繁跳槽

不要频繁跳槽

频繁跳槽会使自己的简历黯然无光,你的积累不能延续,你对企业的忠诚度会受到严重质疑,如果不是为了了解不同的职业情况,将来去做猎头、职业顾问的话,如果不是为了学习不同的企业文化以图自己创业的话,频繁跳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大家都知道频繁跳槽不好,单是频繁地折腾,谁也受不了,但大多不是愿意这么跳来跳去的,而多是情势所逼,其实,频繁跳槽的境况是在入职前就决定了的。如果想降低跳槽风险的话,就要注意下面的建议了。

不要盲跳

有些人的跳槽,是因为被迫跳的,特别是频繁跳槽那种。这些人往往在跳槽前没有做好跳槽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自己提升能力以满足新雇主、新职位的要求,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准备是,充分了解新职位的信息。只有了解所跳为何方,彼处在哪里,是否有陷阱,前途怎么样,是否符合我之后,才能想到我该如何做。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使跳槽不盲目。值得注意的是,这虽然是很多人都知道,并会主动运用的策略,但仍然有跳过之后大喊失误的跳槽者,这是因为这一策略在运用时要注意了解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和一个人聊聊肯定不行,3个人以上的一致观点才可以采信,同时不要欺骗自己主动相信一些听上去很好的条件,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职业的缺点自己能否接受。

不要跨行跨职业跳

中国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多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缺乏职业规划的观念,于是自己的专业是父母、老师给定的,然后学了四年大学出来,甚至学得不错继续读研究生,最后一工作才发现,原来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甚至很不喜欢,整天郁闷的不行,就想着终有一天找到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情况下,会幻想出一些兴趣,会受媒体和别人的对职业的评论影响,看了《杜拉拉升职记》就想做HR,看了《圈子圈套》就想做销售,看了《培训师》就想做培训。再一看自己现在做的工作,似乎职业不对,行业也不对,于是趁着年轻就要跨行跨职业地“飞跳”。且不说目标是否正确,这种跳槽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换行不换职,换职不换行,在一般情况下才能更有把握实现职业发展的顺利转换,才不会使自己总处于“危险境地”。

不要为了钱而跳槽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因为生计所迫,并且有一个薪水远高于目前工作的职位等着你,千万不要为钱而跳槽。虽然我们在谋职的时候最容易看到的是职业提供的薪资水平,但是职业的发展、自己的提升、生活状态等却是更加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有钱做一些事情。其实在职场上有一条最重要的规则,那就是交换,你所获得往往是你向雇主所提供的能力所决定的。在能力没有大幅提升,资源没有更多利用的情况下,只是通过跳槽就能获得更多的薪水,在这背后往往有隐情。要么你处于职业不稳定期,本身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值”,要么高薪水背后有着更多的付出。如果这种付出只是辛苦一些倒也罢了,但是如果以错过职业发展时机为代价,那就太不值了。

跳槽,但是不要归零

不管是转行、转职,或者在不同公司做同一职位,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定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但跳槽并不是隔断,不是自己的职业发展历史重新归零,而是希望获得更大的平台,更好的职业发展。如何使自己的跳槽变成跳高?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得到充分整合。面对有些陌生的工作,以往的经验要发挥作用,关键在迁移能力上,很难有工作是完全相同的,也很难有不起作用的过往经历。所谓迁移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本身,而是在这份工作中用到了,在另外一份工作中仍然可以用到的能力。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运用迁移能力,可能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出彩。在注重自己的可迁移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以往资源的整合。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人脉资源。特别是在异地跳的时候,有很多人脉不能带走,势必造成一种损失。在通信便利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网络等手段整合资源,甚至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小编温馨提醒:如果在职场中感觉不行的话,可以考虑跳槽,但是,在跳槽的时候,上班族们一定要注意以上7点注意事项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