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生儿肝炎吃什么药最好【实用20篇】

浏览

1720

文章

59

篇1:新生儿肝炎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比较困难。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所生婴儿,在生后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但多数无症状。那么,新生儿肝炎是怎么回事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发病原因:

1、感染因素

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多是由各类病毒(甲、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引起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细菌性的感染,比如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等。

2、胆汁排泄障碍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处于肝脏外面的胆管发育不健全,或者是胆汁过于黏稠造成的。此外肝脏或者是胆道中有肿物也可以引起新生儿肝炎。

3、代谢缺陷病

比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或者是半乳糖血症的等等。这些疾病大多是在妊娠期间,孕母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的。这些病毒不一定导致母体发病,但是会直接传给胎儿。此外,如果孕妇曾患过乙型肝炎或者是宫内感染,那么生下宝宝患新生儿肝炎的几率要比其他新生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生儿肝炎的食疗偏方有哪些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食疗偏方有哪些,你了解过吗?患儿常因食欲不振及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热卡和必需脂肪酸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信息,随我看一下吧!

患儿常因食欲不振及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热卡和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1)应注意营养平衡。

(2)保证禁食者每天的糖类供应,葡萄糖可按8~12mg/(kgmin)计算给予。

(3)供应一般量的蛋白,勿使超负荷。

应投予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在肝外组织进行代谢,促进蛋白合成。

(4)脂肪供应减少:肠内胆盐的减少影响对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还促使肝和小肠合成胆固醇增多

(5)肌内注射维生素A、K、D、E。

症状体征

新生儿肝炎的食疗偏方

一般表现特点

(1)黄疸:为新生儿肝炎最突出的表现,大部分患儿因黄疸就诊。新生儿肝炎起病常缓慢而隐匿,多数患儿出生后第1周即出现新生儿黄疸,并持续2周以上时间,或生理黄疸消退后而又再度出现黄疸。大部分患儿治疗1个月后黄疸消退。

(2)肝脾肿大:肝脾均可触及,肝脏一般为中度肿大。肝脏增大,触诊光滑,边缘稍钝,脾脏增大不显著。轻症经一般处理后,就逐步好转,大便首先变黄,皮肤及巩膜黄疸逐渐消退,肝脏缩小到正常范围,生长及发育亦良好,整个病程4~6周。

(3)大便:出生时大便颜色正常,以后渐转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大便,往往不是持续性,有时有少许淡黄色或绿色大便。

(4)尿: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便中排出,大部分患儿有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

(5)其他:常伴随少许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

上面是关于新生儿肝炎的食疗偏方的相关信息,看完后都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对新生儿每天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等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新生儿营养需求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预防新生儿肝炎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在已了解的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δ型和c型),只有乙型肝炎病毒被认识到是引起新生儿肝炎的一个重要病毒。其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新生儿发生慢性亚临床型肝炎。如何预防新生儿肝炎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育龄妇女怀孕后,应尽早进行乙型肝炎的感染标志筛查,对于孕妇HBsAg阳性以及HBsAg和e抗原双阳性的,从预产期前3个月起,每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每次剂量200-400IU,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200IU,并可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出生后2周再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200IU,新生儿满月和6个月时各接种1针乙肝疫苗,此后,尽快落实加强免疫,及时落实有关的预防措施,可以阻断85%以上的母婴传播,对于未发现感染标志的孕产妇,其所产新生儿应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母孕期避免各种疾病感染及患肝炎,同时对患儿应早诊断、治疗。

2、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

(1)用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HBIG)作被动免疫

对患有急性期或恢复期乙肝以及HBV携带的孕母

A、分娩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HBIG,每次200U。

B、对其所生的婴儿于,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各注射HBIG100U。

(2)应用乙肝疫苗做主动免疫

分为血源疫苗与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优点:用量小,安全性高,可避免受到血源携带的其他极微量或未知微生物感染。

方法:对HBsAg阳性和(或)HBeAg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婴儿按0、1、6程序(出生24h内、1个月、6个月)各在不同侧部位注射接种1此疫苗。12个月时随访,测保护性抗体(HBsAb)。3-5年进行加强接种1次。

接种后6个月测HBsAg阳性示接种失败。15个月仍阳性示慢性携病毒者。15个月时HBsAg阴性,抗HBs阳性示婴儿得到保护。

(3)乙肝疫苗和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是指1岁以内婴儿(包括新生儿)由不同病因引起,主要以黄疸、肝功能损害、肝或脾大的一组症状。近年研究认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是由某种病原使围生期感染造成之生理性胆汁淤滞的增强与延续,肝活检可见肝细胞多核巨细胞化和炎症改变。那么,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

(一)感染

以病毒感染最多见,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和EB病毒等。在我国,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者较多见,约占本综合征的40%-80%。

(二)遗传性代谢缺陷

1)糖代谢障碍如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症、糖原累积病Ⅳ型等。

2)氨基酸代谢障碍如酪氨酸血症等。

3)脂类代谢障碍如尼曼-匹克病、高雪病、二羟酸尿症等。

4)其他代谢障碍如胆酸代谢异常、遗传性血色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三)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

如肝内胆管缺加入胆管发育不良、胆管囊性扩张、肝纤维化等。

(四)其他

如朗汉(Langhans)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化学物和药物中毒等。国内外资料表明,至今仍有不少病人的病因不明,有待进一步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生儿肝炎的特点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肝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新生儿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对娇嫩的宝宝有很大的伤害,爸爸妈妈看着也很着急、担心。那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新生儿肝炎的特点是什么吧。

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成人,以甲型为多,其次为乙型,丙型和戊型则较少,丁型更少见,小儿的慢性肝炎大多为乙型肝炎。

婴儿肝炎患者发生重症肝炎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幼儿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发热多见,肝脾大较多且显著,肝功能损害较明显,易发生代谢紊乱。但预后较好,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较成人快。母婴传播所致的HBsAg阳性者,常为持续阳性。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均易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者可使生长发育受影响。

上述特点可能与小儿肝脏解剖生理及免疫系统的特点如血液供应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免疫系统不成熟等有关。

如何预防新生儿肝炎

如何避免乙肝的母婴传播

首先,在决定是否妊娠之前,应该到医院检查自己的肝功和病毒复制水平,听从医生指导,选择妊娠时机,如孕前检查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较高,则宫内感染可能极大,应先接受治疗,再妊娠。由于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对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故孕期使用禁忌较多,用量及疗程均受限制,不亦广泛使用,所以孕前的治疗至关重大。

其次,有文南献报导妊娠晚期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母体内乙肝病毒的滴度,从而减少母婴传播。目前此药已通过国家药检局质量检测,可用于临床使用,但要注意购药渠道,最好按医院处方使用,不要私自使用。

第三选择一家各方面条件优秀的医院作为孕期检查及分娩的医院,这样一方面可有效监测母婴平安,另一方面产时的处理极为关键,不要图一时方便,耽误宝宝的终生健康。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还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如果怀孕时母亲患有高传染性乙型肝炎病,那么孩子出生后的患病可能性达到90%,所以有必要让下一代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采用安全的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出生24小时后,为每一个新生儿常规接种。

接种时间:出生满24小时以后注射第一针,满月后第二针,满6个月时第三针。接种部位在大腿前外侧。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

禁忌:如果新生儿是先天畸形及严重内脏机能障碍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严重黄疸、昏迷等严重病情时,不可接种。早产儿在出生一个月后方可注射。

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接种后局部发生肿块、疼痛;少数伴有轻度发烧、不安、食欲减退,大都在2-3天内自动消失。

新生儿肝炎的症状

起病较缓。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呈灰白色,但有时浅、时深的动态变化。尿色深黄。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稍硬。少数脾脏亦大。中毒性肝炎常有感染病灶和全身中毒症状。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常伴有先天畸形或宫内生长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避免新生儿肝炎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的新生儿刚一出生可能就会患有一些疾病,父母们要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如果有不明症状一定要去医院诊治,如何避免新生儿肝炎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抵抗力体制都比较低下,很容易就会受到疾病的侵袭,所以新生儿的护理非常重要,父母要怎么做才能预防新生儿肝炎的发生呢?

1.避免乙肝的母婴传播

(1)在决定怀孕之前,最好做一个检查,检查自己的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情况,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最佳怀孕时间。若是检查发现病毒的复制水平偏高,那么最好做过治疗再怀孕,减少宫内感染几率。此外,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所以不建议孕期服用,主要还是以孕前治疗为主。

(2)有文献指出,怀孕晚期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极大降低母体内的乙肝病毒滴度,减少胎儿感染几率。不过根据国家规定,这种药物主要应用于临床,所以购买渠道要注意,最好根据医生的处方服用,不要私自使用。

(3)选择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很好的医院做孕期检查和生产,这样能有效监测母婴情况,而且医生更专业,能妥善处理生产时候的各种突发情况。

2.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如果怀孕的时候,孕妇有高传染性的乙型肝炎,那么在孩子出生以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1)接种时间:出生满24小时,接种第一针疫苗,满月后是第二针,等到孩子半岁接种第三针。

(2)接种部位:均为大腿前外侧的肌肉注射。

(3)禁忌:先天性畸形并且内脏有严重障碍的宝宝,在出现呼吸不畅、昏迷、窒息等问题的时候,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此外,早产儿接种时间需延后,满月后才可注射。

(4)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接种之后局部可能有疼痛感,会出现肿块。少部分宝宝有轻微发烧、食欲衰退等情况,不过一般持续2-3天即会自行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导致新生儿肝炎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若是身体素质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比如新生儿肝炎。那么,小编在这里就为大家说说导致新生儿肝炎的原因是什么吧。

什么是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会因为乙型肝炎、单纯疱疹、柯萨奇等病毒,或者是李司忒氏菌、弓形虫等其它细菌感染上肝炎。这种感染不仅仅是在胎儿出生以后,也会发生在孕期或者是分娩的时候,此外少部分病例和新生儿代谢功能有先天性缺陷有关。

新生儿肝炎发病原因

1.感染因素

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多是由各类病毒(甲、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引起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细菌性的感染,比如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等。

2.胆汁排泄障碍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处于肝脏外面的胆管发育不健全,或者是胆汁过于黏稠造成的。此外肝脏或者是胆道中有肿物也可以引起新生儿肝炎。

3.代谢缺陷病

比如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或者是半乳糖血症的等等。这些疾病大多是在妊娠期间,孕母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的。这些病毒不一定导致母体发病,但是会直接传给胎儿。此外,如果孕妇曾患过乙型肝炎或者是宫内感染,那么生下宝宝患新生儿肝炎的几率要比其他新生儿高。

新生儿肝炎有什么症状

一般来说新生儿肝炎症状会在宝宝出生1-3个礼拜的时候出现。主要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延迟,或者消退后再次出现,黄疸持续或加重。在发病的初期,其它的症状不明显,偶尔出现吃奶变少、呕吐或者体重不增长的情况。而且发病之后,宝宝小便颜色会加深变为深黄色,而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淡,最后可能会变成灰白色,此外他的肝脏也会变肿变大。

病情严重会加重新生儿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并引发核黄疸。此时大便颜色转白,肝脏肿大明显。同时可能伴有肝昏迷、大出血、腹水等情况。

如何预防新生儿肝炎

1.避免乙肝的母婴传播

(1)在决定怀孕之前,最好做一个检查,检查自己的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情况,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最佳怀孕时间。若是检查发现病毒的复制水平偏高,那么最好做过治疗再怀孕,减少宫内感染几率。此外,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所以不建议孕期服用,主要还是以孕前治疗为主。

(2)有文献指出,怀孕晚期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极大降低母体内的乙肝病毒滴度,减少胎儿感染几率。不过根据国家规定,这种药物主要应用于临床,所以购买渠道要注意,最好根据医生的处方服用,不要私自使用。

(3)选择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很好的医院做孕期检查和生产,这样能有效监测母婴情况,而且医生更专业,能妥善处理生产时候的各种突发情况。

2.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如果怀孕的时候,孕妇有高传染性的乙型肝炎,那么在孩子出生以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1)接种时间:出生满24小时,接种第一针疫苗,满月后是第二针,等到孩子半岁接种第三针。

(2)接种部位:均为大腿前外侧的肌肉注射。

(3)禁忌:先天性畸形并且内脏有严重障碍的宝宝,在出现呼吸不畅、昏迷、窒息等问题的时候,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此外,早产儿接种时间需延后,满月后才可注射。

(4)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接种之后局部可能有疼痛感,会出现肿块。少部分宝宝有轻微发烧、食欲衰退等情况,不过一般持续2-3天即会自行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生儿肝炎怎么治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能够引起新生儿肝炎的病因是非常多的,主要的病因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特异性多核巨细胞的形成而导致的,发病之后新生儿会有全身的黄疸,但是此病预后良好,多数是发生在产后或者是生产当中的一些感染过后,新生儿肝炎怎么治疗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对于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的治疗可以考虑使用甲型肝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进行保肝的处理。使用护肝退黄茵桅黄加入到葡萄糖当中,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或者是通过泡服的方法进行服用治疗就可以去除皮肤黄疸症状。

新生儿肝炎西医治疗

(1)隔离乙型肝炎及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的婴儿。

(2)对诊断未完全明确的病儿,应严密观察大便色泽,定期随防,避免不应作的手术,如为新生儿肝炎而误诊为胆道闭锁,手术可促使肝硬化提早发生。

(3)注意营养,补充的维生素A、D、K、E都应肌内注射。营养过分丰盛与不足均对肝脏不利,酌加糖类但勿宜过多,减少脂肪摄入量。蛋白质供应一般量即可。

(4)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每日2mg/kg,在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步减量,一般共用4—8周,无明显副作用,但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亦可选用地塞米松等。

新生儿肝炎中医治疗

中草药可采用茵陈、山栀、黄芩、黄柏、龙胆草、荷包草、生甘草、垂盆草、广郁金。可选用一种,亦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识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大便呈白陶土色,伴肝、脾大,以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下面来看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识有哪些吧?

主要病因

(1)各种病毒:巨细胞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

(2)胆汁淤积或肝内、外胆道闭锁;

(3)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梅缺乏症等。本病多由母亲妊娠时宫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皰疹病毒、弓形体等引起,由母亲直接传播给胎儿,母亲可不发病。母亲患乙型肝炎及有宫内感染史者,新生儿发病率高。本病预防关键是母孕期避免各种疾病感染及患肝炎,可使本病发病率下降。本病治疗疗效未令人满意,部分病人有向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的趋向,故及应早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退后又现,或一直持续不退。

2.起病缓慢、吐奶、厌食、体重不增、腹胀,大便色泽变淡黄,重者可变灰白色,尿色深黄。

3.肝脾肿大,呈中度肿大,以肝大为主。

4.常并发维生素A、D缺乏症。

诊断依据:

1.可有家族肝病史,遗传疾病史及母孕期感染史。

2.起病慢,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又现,持续性加深。

3.可有吐奶、厌食、腹胀、体重不增,大便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小便深黄。

4.肝脾肿大,以肝大为主。多为中等度大。

5.肝功能检查血清穀丙转氨梅、碱性磷酸梅升高。

6.血清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γ-穀山转氨梅可增高。

7.尿胆元、尿胆红素阳性。

8.HBsAg可为阳性。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加强营养:供给高维生素、高糖饮食。

3.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

4.激素:强的松短期应用,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停药。

5.护肝:应用护肝药物及避免使用有害肝脏药物和食物。

6.利胆。

7.中医疗法。

用药原则:

1.普通病例以补充多种维生素,护肝利胆为主,短期应用激素。

2.重型病例除上述治疗外可静脉使用护肝药,静滴肌甘、肝太乐、辅梅A等支援疗法,静脉输液,黄疸严重者加用中药利胆。

辅助检查:

1.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因不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3.要与胆道闭锁、肝糖元累积病等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

1.治愈(1)一般情况、食欲及精神良好,黄疸完全消退,体重增加。(2)肝、脾增大者,回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3)肝功能检查全部恢复正常。

2.好转(1)一般情况好转,食欲增进,黄疸未完全消退,肝脾较前缩小,但未恢复到正常范围。(2)肝功能检查有好转,部分恢复正常。

3.未愈(1)一般情况未好转,黄疸未消退,肝脾无缩小。(2)肝功能检查无好转或有进展趋势。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生儿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大一部分肝炎患者由于黄疸而来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新生儿肝炎的,新生儿在出现的时候大便的颜色色是正常的,然后就会成为灰白色或者是淡黄色的大便。那么,新生儿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有什么症状

一般来说新生儿肝炎症状会在宝宝出生1-3个礼拜的时候出现。主要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延迟,或者消退后再次出现,黄疸持续或加重。在发病的初期,其它的症状不明显,偶尔出现吃奶变少、呕吐或者体重不增长的情况。而且发病之后,宝宝小便颜色会加深变为深黄色,而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淡,最后可能会变成灰白色,此外他的肝脏也会变肿变大。

病情严重会加重新生儿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并引发核黄疸。此时大便颜色转白,肝脏肿大明显。同时可能伴有肝昏迷、大出血、腹水等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生儿肝炎会传染吗?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是起病于新生儿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由于病因较多,对每一病例的确切原因难以确定,所以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

新生儿肝炎的症状

新生儿肝炎起病较缓。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相关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起病缓慢、吐奶、厌食、体重不增、腹胀,大便色泽变淡黄,重者可变灰白色,尿色深黄。

2.生理性黄疸退后又现,或一直持续不退。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

3.可有家族肝病史,遗传疾病史及母孕期感染史。

4.尿胆元、尿胆红素阳性。

5.肝脾肿大,呈中度肿大,以肝大为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6.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

7.常并发维生素A、D缺乏症。

新生儿肝炎会传染吗?

母亲听到新生儿患了肝炎很紧张。以为是吃了不干净奶水传染而来,还以为还会传染给大人,所以护理他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做好隔离防卫工作。其实除了乙型肝炎以外都是不传染的。

新生儿肝炎是生后一个月以内就起病了,有许多病毒引起的,但是究竟是那一种病毒引起的要用特殊检测方法方能知晓。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渗到胎儿的血液中,使胎儿也易患病,亦为“血清性传染”,如果验血其结果为澳抗阳性,这种肝炎是有传染性的,食具、衣物均要隔离,因此,孕妇有乙型肝炎时应该及时发现新生的小孩是否亦存在乙型肝炎,以便做好隔离。

从未发现新生儿有甲型肝炎,此种肝炎于大孩子比较常见,但甲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所以,即使母亲患了甲型肝炎也不能在体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此外,甲型肝炎潜伏期为40天,故在新生儿期尚不能发病。

其他类型的病毒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其他病毒侵入体内时亦可产生肝炎,但是均无传染性。

除乙型肝炎外其他病毒虽然能引起肝炎,并且无传染性,但其症状和肝脏情况相同的。一般在生后2-4周时皮肤巩膜发黄,尿为桔黄色有时染尿布,大便浅白色,吃奶差,呕吐,肝脏肿大,有时甚至体重不增加,精神弱,乏力,爱睡觉。新生儿生后一般情况好,但不明原因出现黄疸,肝脏大时也可诊为此病,临床上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最好到医院去验血,需要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或是败血症。得了这种病,属于慢性病,消炎药又不管用故可在家里护理和治疗。勤喂一些葡萄糖水,维生素C,每次5毫克日服三次,强的松激素一次2毫克日服二次,服中药利胆汤。争取喂哺母奶,注意维持体温,免着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经过耐心喂养和护理,约需4-6周就会痊愈。

如果你对婴幼儿肝炎如何才能早发现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肝炎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生儿肝炎吃什么药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新生儿肝炎的症状,那么,新生儿肝炎吃什么药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如何治疗:

用药

治疗主要以保肝为主,注意提供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选择对肝脏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果黄疸比较严重,可以选择松抗炎(剂量为2mg/kg/天),用于疏通胆管,一般要用药4-8个礼拜,同时还要预防其它的感染问题。如果病情轻微,可以选择一些清热清热、利湿的中药,比如比如茵陈蒿汤等等。病因明确的宝宝,可以直接做针对性的治疗。

饮食

患儿会有食欲差、脂肪吸收不良的情况,所以身体所需的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热卡会比较缺乏,所以宝宝日常饮食要多注意。蛋白质和脂肪的供应要适量,以免身体超负荷。如果宝宝无法进食,就要注意打点滴补充营养,葡萄糖按8~12mg/kg/min量供给,必要时需肌肉注射一些维生素A、K、D、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危害大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新生儿晚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为特征,多为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引起。常于生后1个月左右发病。那么,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危害大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由于婴儿综合征病因复杂,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有人提出婴幼儿黄疸见于下述情况时,更应多考虑病毒性肝炎以外的诊断:

1)新生儿及婴幼儿的黄疸;

2)热程较长、热度过高、血象过高或过低时;

3)黄疸长期持续不退;

4)伴明显贫血;

5)伴多系统损害征象。

一般使用护肝药物5-10ml/次,出血倾向防治可先用维生素K、新鲜血静注,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治疗。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是黄疸,有的是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完全消退后,又再发生黄疸,也有的是生理性黄疸一直延续不消,黄疸逐渐加重。

新生儿出生后有生理性黄疸加重或时间延长,均要到医院诊治。发现脐炎、肺炎、腹泻等疾病,应及时彻底治疗。生后大便应由胎便的深绿转黄,如果变为灰黄渐至白色,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指的是婴儿在新生儿时期,出现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常见的症状分为肝炎性和淤胆型两种。类型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相似。那么,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虫、李司忒氏菌或各种细菌所致。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病因虽多,但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的多核巨细胞形成。胆汁淤积、肝间质和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肝小叶结构正常,重者可紊乱失常,肝细胞点状或片状坏死,柯氏细胞和小胆管增生,久病者门脉周围可有纤维化。巨细胞包涵体病的受累细胞呈现猫头鹰眼状的核内包涵体为其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生儿肝炎的常识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新生儿也可能会出现肝炎的疾病,那么新生儿的肝炎是如何引发的呢?新生儿的肝炎会不会发生传染呢?下面就请儿科专家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新生儿肝炎的常识,希望给家长朋友带来帮助。

新生儿肝炎为起病于新生儿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由于病因较多,对每一病例的确切原因难以确定,所以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等。弓形体原虫、李司忒菌、梅毒等,亦是新生儿肝炎的病因之一。

新生儿肝炎的症状

新生儿肝炎起病较缓。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相关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起病缓慢、吐奶、厌食、体重不增、腹胀,大便色泽变淡黄,重者可变灰白色,尿色深黄。

2.生理性黄疸退后又现,或一直持续不退。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

3.肝脾肿大,呈中度肿大,以肝大为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4.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

5.常并发维生素A、D缺乏症。

6.可有家族肝病史,遗传疾病史及母孕期感染史。

7.尿胆元、尿胆红素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生儿肝炎有什么危害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是宝宝生后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新生儿肝炎的病毒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肝炎有什么危害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如果本病引起的黄疸较重而长时间未予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为胆道闭锁引起不能早期手术,可致肝硬化、肝昏迷。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和肝昏迷都可致脑损伤,从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在怀孕时,小儿出生时或出生后都应预防感染,实行新法接生,接生器械及接生员的手应严格消毒,患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特别是有肝脏疾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有甲肝、乙肝等肝病的母亲不要喂奶,仔细观察小儿情况,发现小儿黄疸异常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生儿肝炎如何护理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为起病于新生儿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由于病因较多,对每一病例的确切原因难以确定,所以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那么,新生儿肝炎如何护理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护理方法

1、做好消毒措施

患同一种疾病的宝宝可以在一个病房,但是二者需要有床边隔离;每天要开窗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同时注意预防蚊虫飞入;给宝宝护理之后,要尽快做手部消毒,此外病房地板、橱柜以及宝宝的日常用品也要每天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休息和体位

平常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哭闹,这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最好选择平卧,确保肝、肾血血液供给。做事情要轻柔,减少噪声,避免打扰宝宝休息。

3、饮食注意

注意宝宝营养供给,要选择容易消化并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物。比如豆制品、牛奶、鸡蛋、西红柿、苹果等等。如果宝宝不能进食或者是拒乳、呕吐,那么就要通过打点滴来补充营养,比如高渗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治疗方法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大便呈白陶土色,伴肝、脾大,以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病因有

(1)各种病毒:巨细胞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

(2)胆汁淤积或肝内、外胆道闭锁;

(3)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1-抗胰蛋白梅缺乏症等。本病多由母亲妊娠时宫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皰疹病毒、弓形体等引起,由母亲直接传播给胎儿,母亲可不发病。母亲患乙型肝炎及有宫内感染史者,新生儿发病率高。本病预防关键是母孕期避免各种疾病感染及患肝炎,可使本病发病率下降。本病治疗疗效未令人满意,部分病人有向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的趋向,故及应早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退后又现,或一直持续不退。

2.起病缓慢、吐奶、厌食、体重不增、腹胀,大便色泽变淡黄,重者可变灰白色,尿色深黄。

3.肝脾肿大,呈中度肿大,以肝大为主。

4.常并发维生素A、D缺乏症。

诊断依据:

1.可有家族肝病史,遗传疾病史及母孕期感染史。

2.起病慢,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又现,持续性加深。

3.可有吐奶、厌食、腹胀、体重不增,大便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小便深黄。

4.肝脾肿大,以肝大为主。多为中等度大。

5.肝功能检查血清穀丙转氨梅、碱性磷酸梅升高。

6.血清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穀山转氨梅可增高。

7.尿胆元、尿胆红素阳性。

8.HBsAg可为阳性。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加强营养:供给高维生素、高糖饮食。

3.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

4.激素:强的松短期应用,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停药。

5.护肝:应用护肝药物及避免使用有害肝脏药物和食物。

6.利胆。

7.中医疗法。

用药原则:

1.普通病例以补充多种维生素,护肝利胆为主,短期应用激素。

2.重型病例除上述治疗外可静脉使用护肝药,静滴肌甘、肝太乐、辅梅A等支援疗法,静脉输液,黄疸严重者加用中药利胆。

辅助检查:

1.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因不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3.要与胆道闭锁、肝糖元累积病等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

1.治愈

(1)一般情况、食欲及精神良好,黄疸完全消退,体重增加。

(2)肝、脾增大者,回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3)肝功能检查全部恢复正常。

2.好转

(1)一般情况好转,食欲增进,黄疸未完全消退,肝脾较前缩小,但未恢复到正常范围。

(2)肝功能检查有好转,部分恢复正常。

3.未愈

(1)一般情况未好转,黄疸未消退,肝脾无缩小。

(2)肝功能检查无好转或有进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原因有哪些?新生儿肝炎综合征(hepatitissyndromeofnewbor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它是新生儿晚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为特征,多数病例为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引起。常于生后1个月左右发病。广义地说,它包括肝细胞源性的肝内胆汁郁积,如感染、代谢性疾病、家族性胆汁郁积、染色体异常及特发性新生儿肝炎;狭义地说,它仅局限于感染引起的肝细胞炎症。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原因:

一、发病原因

新生儿肝炎起病于满月之内,故感染可能发生于胎内,多数由病毒引起,常见的病原有:肝炎病毒(包括HAV、HBV、HCV、HDV、HE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腺病毒和EB病毒,以及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及鼠弓形虫、细菌等各类病原体感染等。细菌感染中B组链球菌、李斯特菌、金葡菌、大肠埃希杆菌等可引起肝脏病变。目前为止尚有许多新生儿肝炎病因未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亚洲相当普遍且经常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但并不引发新生儿胆汁郁积,他们大多数无症状而且在1岁以内肝脏功能正常,尽管在婴儿期可发生严重的急性或暴发性乙型肝炎,这些患儿在出生后2个月之内并不出现肝脏功能异常或黄疸。CMV是新生儿肝炎病原中最常见的一种,常早期出现症状。

病因虽多,但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的多核巨细胞形成。胆汁淤积、肝间质和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肝小叶结构正常,重者可紊乱失常,肝细胞点状或片状坏死,柯氏细胞和小胆管增生,久病者门脉周围可有纤维化。巨细胞包涵体病的受累细胞呈现猫头鹰眼状的核内包涵体为其特征。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肝炎

大多指胎内感染的肝炎,围生期感染的意义特别重要,特别是TORCH感染(TORCHinfections),即T∶toxoplasma,弓形虫;R∶rubellavirus,风疹病毒;C∶cytomegalicvirus,CMV,巨细胞病毒;H∶herpessimplexvirus,HSV,单纯疱疹病毒;O∶other,其他感染。我国学者经过大量深入的研究证明,CMV在本综合征的病原中占首位,并发现CMV感染可能发展为胆管闭锁,而且与胆总管囊肿有密切关系。

2.先天性胆管闭锁或胆汁淤积

包括先天性肝内和肝外胆管闭锁,不同原因引起的胆汁淤积(主要有溶血后胆汁黏稠症等)。

3.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肝脏损害

糖(主要是半乳糖和果糖)、氨基酸和胆红素的代谢异常均可是本综合征的病因基础。在以代谢异常为病因者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陷是引起婴幼儿原发性慢性肝内胆汁淤滞的重要原因。其他如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UGUT)缺乏引起的半乳糖血症,磷酸果糖醛缩酶(FPA)缺陷导致果糖不耐受症,葡萄糖-6-磷酸激酶缺陷导致糖原贮积症等,氨基酸代谢异常的代表性疾病是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基于胆酸代谢异常的疾病有特发性梗阻性胆管病和家族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滞综合征(Bylerdisease)等。

往往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感染、先天性肝胆异常与先天性代谢性异常混淆于本综合征之中。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

1.一般表现特点

(1)黄疸:为新生儿肝炎最突出的表现,大部分患儿因黄疸就诊。新生儿肝炎起病常缓慢而隐匿,多数患儿出生后第1周即出现新生儿黄疸,并持续2周以上时间,或生理黄疸消退后而又再度出现黄疸。大部分患儿治疗1个月后黄疸消退。

(2)肝脾肿大:肝脾均可触及,肝脏一般为中度肿大。肝脏增大,触诊光滑,边缘稍钝,脾脏增大不显着。轻症经一般处理后,就逐步好转,大便首先变黄,皮肤及巩膜黄疸逐渐消退,肝脏缩小到正常范围,生长及发育亦良好,整个病程4~6周。

(3)大便:出生时大便颜色正常,以后渐转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大便,往往不是持续性,有时有少许淡黄色或绿色大便。

(4)尿: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便中排出,大部分患儿有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

(5)其他:常伴随少许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

部分病儿因疾病发展缓慢,一般又无发热、厌食、呕吐等,且黄疸及大便色泽变淡亦未引起家长注意,直到满月或更晚才被发觉,以后逐渐发展为重型,也有一开始就表现严重症状者,重症者黄疸日趋严重,大便呈陶土色,肝脏增大(可达肋下5~7cm),质偏硬,脾脏亦增大(可达肋下6~7cm),腹壁静脉怒张,腹水征,会阴及下肢水肿,可发展到肝性脑病等;或发生大出血、脓毒症等并发症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宝宝得了肝炎综合症怎么办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这种病很多人都了解,那么,你知道新生儿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我们如何检查新生儿肝炎这类型的疾病呢?新生儿肝炎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在平时很少发生,对于此类疾病最好做好预防工作,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吗?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发病于新生儿期的以阻塞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凡足月儿在日龄满2周后,早产儿在日龄满4周后,其皮肤黄染仍不退,甚至剧增,或黄疸见退又复现者,同时伴有粪便颜色发白,尿色深黄,肝脾大,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损害,均属于本病范围。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

本病的病因

①感染因素: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②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粘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③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

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如果本病引起的黄疸较重而长时间未予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为胆道闭锁引起不能早期手术,可致肝硬化、肝昏迷。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和肝昏迷都可致脑损伤,从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在怀孕时,小儿出生时或出生后都应预防感染,实行新法接生,接生器械及接生员的手应严格消毒,患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特别是有肝脏疾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有甲肝、乙肝等肝病的母亲不要喂奶,仔细观察小儿情况,发现小儿黄疸异常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新生儿肝炎的检查

一、体检

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胆红素

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较多。

早期絮状浊度试验变化不明显。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

2.甲胎球蛋白测定

有些患婴甲胎蛋白生后1个月左右虽然转阴,但用定量法,仍在正常值以上。

患婴满月时甲胎蛋白仍阳性,且可持续达5~6个月,用定量法动态观察,可见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临床症状缓解而甲胎蛋白不下降,可能为肝脏严重损害到不能再生的程度。

3.酶学改变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多数临床好转后下降,部分则反比原来升高,然后再下降。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了吗?新生儿肝炎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这主要是预防工作做的好,那么一但得了新生儿肝炎,那么我们要在平时的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以上介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