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叔侄关系的称谓合集20篇

浏览

7254

文章

56

篇1:古人称男子70岁为什么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男子70岁为古稀之年。“古稀之年”出自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感叹人生蹉跎,能活到70岁,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稀少的。

古人对年龄是不用数字表示的,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这些年龄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豆蔻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而立是指男子三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不惑是指男子四十岁,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花甲是指六十岁,出自《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是指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耄耋指八十岁,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数吕师孟叔侄为逆翻译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的意思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这句文言文的翻译是: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其中“数”的意思是列举罪责,加以谴责。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这篇序文运笔峻削,详略得宜而又变化多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人的称谓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4.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5.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古代人在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在各个年龄段称谓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明一下吧。

操作方法

1

襁褓:这个词语在古代指的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不满周岁的婴儿。孩提:孩子长大了,大概到2,3岁左右可以行走了,就叫做孩提。

2

豆蔻年华:这个词语,我们在高中的课本中还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这个是指13岁左右的女子。注意是指女生!

3

桃李年华:这个词语相对豆蔻年华就比较陌生了,这个词语是指20岁左右的女子了。这个岁数叫做桃李年华。

4

而立之年:这个词语我们应该不会陌生了,因为你肯定听过30而立这句话。这个词语指的就是男子的30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接待礼仪之称谓礼仪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称谓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间的称谓语。在接待礼仪中,选择正确、恰当的称谓,是对他人尊重、友好的表示。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接待礼仪中的称谓礼仪的常识吧!

接待礼仪之称谓礼仪:职称性称谓

对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称姓氏加职称。如:“冯教授”,“陈工程师”或简称“陈工”等。

行业性称谓: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以称姓氏加职业。如“魏老师”、“齐律师”、“韩会计”等。

性别性称谓:根据性别的不同,还可以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

接待礼仪之称谓礼仪: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表情达意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对方所处的场合的不同而恰当选择称谓语。

职务性称谓: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称谓。以职务相称,一般有三种情况:

(1)

只称职务。如:“董事长”、“经理”、“主任”等。

(2)

姓氏+职务。如:“赵经理”、“孙主任”等。

(3)

姓名+职务。如:“赵某某部长”、“孙某某主任”等,主要用于特别正式的场合。

在使用职务性称谓时,对带有“总”字的头衔可用简称。如“李总”、“周总”。

如果是副职,在称呼时一般可去掉“副”字,如“王副经理”,要称“王经理”。但是,在特别正式、隆重场合不能使用简称。

接待礼仪之称谓礼仪:礼仪规范

称谓是否恰当,既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也影响到人际交往活动的效果。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在称呼的使用上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领导、长辈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以在其姓氏后面加合适的尊称或职务。

(2)

对相交不深或初次见面的客人,表示敬意应用“您”,而不要用“你”。

(3)

在日常工作中,对一般交往对象,可分别称“同志”、“老师”、“先生”、“小姐”等。在非正式场合,对同事可根据年龄来称呼,如“老陈”、“小张”等。较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可直呼其名。在党内按规定一律称“同志”,而不要称职务。

(4)

多人交谈的场合,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顺序。

(5)

对一些特殊的人,如有生理残疾的人,要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蔑视的字眼。

(6)

在涉外场合,应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一些称谓。如“爱人”这个称谓,在英语里“爱人”是“情人”的意思。

接待礼仪之称谓礼仪:姓名性称谓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直呼姓名。

第二种,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等。如“小张”、“老王”等。

第三种,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拙荆对应的丈夫称谓是什么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男子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拙荆或者贱内”,而女子却称呼丈夫为“良人或者官人”。主要是因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

“拙荆”的出处,在《后汉书》中有记载。东汉梁鸿饱读诗书、品德高尚,后来主动求娶了一位黑胖年长嫁不出去的富家女。梁鸿嫌弃妻子整天穿绫罗绸缎不像过日子的人。妻子知道后,便身着粗布麻衣,安心过起了日子。于是便夫妻和睦“举案齐眉”了。

“荆钗布裙”是指妇女穿着的粗布麻衣类装束,文人们就以“拙荆”来谦称自己的妻子,有甘苦与共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学常识知识点:特殊称谓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爷爷的弟弟叫什么 爷爷的弟弟的称谓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弟弟叫叔公或者叔祖父,这是属于一种亲属称谓。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姓外族都称作亲属,通常指五代以内的任何血亲或姻亲。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家庭称谓的简介

家庭称谓是指一个家庭,亲戚之间,历史形成了传统的亲族传承关系,互相之间根据辈分沿袭而固定成各种称谓。口头的称谓与书面的称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对外人和互相之间的当面称谓也不尽相同。

称谓的书面、口头、对人、当面虽有不同,但其本质的辈份却是一致的,内涵是完全一样的。比如岳母也叫丈母娘,阿姥的母亲,古称姑,口称妈妈,有些地区还称“老姥”、“姥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皮草的称谓有哪些?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皮草?裘皮?毛皮?有神区别呢?知识叫的名字不一样吗?下边听安全网小编给大家说说吧。

1、裘皮

中国传统的制裘工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商朝末期就形成了,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熟皮制裘工艺,人们通过硝熟动物的毛皮来制作裘皮服装,并且"集腋成裘"制作成一件华丽的狐裘大衣,所以北方一直习惯称做"裘皮",比干也被后人奉为"中国裘皮的鼻祖"。

2、毛皮

在旧上海的殖民地,很多的意大利商人在上海开设了毛皮店,用英文标注"FUR",但是他们怕中国人看不懂,于是翻译过来就叫做"毛皮",这种称法也一直沿用到至今。所以一直就有这样一个说法:北方以北京为中心裘皮,南方以上海为中心毛皮。

3、皮草

出自粤方,现已渐渐取代了"裘皮"一词,成为主流用词。粤方言为什么用"草"这个语素组词呢?我们从成语"不毛之地"可以印证。粤方言词"皮草"中的"草",就是"不毛之地"中的"毛","草"和"毛"是同义语素。"不毛之地"指的是连草都不长的地方,反过来,"皮草"指的就是"皮毛"。

也有人考证说,在旧上海时期,有一些俄罗斯的犹太人在这里开设一些毛皮店,那时多以野生动物为主,毛皮非常昂贵。一件黄狼皮短衣就要花费五根金条。但是上海的气温不是特别冷,冬季短夏季时间较长,所以聪明的犹太人冬季卖毛皮,到了夏天就进了一些草席去卖,随后就将店名改成了"皮草店"。在解放后,很多的皮草公司都搬到了香港,给犹太皮草商打工的学徒,为了生存、生活,于是就仿照原来的犹太老板,尽管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也都叫做"皮草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商务礼仪之称谓礼仪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称谓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恰当的称谓,是对他人尊重、友好的表示。称谓礼仪商务礼仪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谓礼仪吧!

商务礼仪之称谓礼仪:称谓的礼仪规范

称谓是否恰当,既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也影响到人际交往活动的效果。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在称呼的使用上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领导、长辈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以在其姓氏后面加合适的尊称或职务。

(2)对相交不深或初次见面的客人,表示敬意应用“您”,而不要用“你”。

(3)在日常工作中,对一般交往对象,可分别称“同志”、“老师”、“先生”、“小姐”等。在非正式场合,对同事可根据年龄来称呼,如“老陈”、“小张”等。较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可直呼其名。在党内按规定一律称“同志”,而不要称职务。

(4)多人交谈的场合,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顺序。

(5)对一些特殊的人,如有生理残疾的人,要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蔑视的字眼。

(6)在涉外场合,应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一些称谓。如“爱人”这个称谓,在英语里“爱人”是“情人”的意思。

商务礼仪之称谓礼仪: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表情达意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对方所处的场合的不同而恰当选择称谓语。

职务性称谓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称谓。以职务相称,一般有三种情况:

(1)只称职务。如:“董事长”、“经理”、“主任”等。

(2)姓氏+职务。如:“赵经理”、“孙主任”等。

(3)姓名+职务。如:“赵某某部长”、“孙某某主任”等,主要用于特别正式的场合。在使用职务性称谓时,对带有“总”字的头衔可用简称。如“李总”、“周总”。如果是副职,在称呼时一般可去掉“副”字,如“王副经理”,要称“王经理”。但是,在特别正式、隆重场合不能使用简称。

职称性称谓

对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称姓氏加职称。如:“冯教授”,“陈工程师”或简称“陈工”等。

行业性称谓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以称姓氏加职业。如“魏老师”、“齐律师”、“韩会计”等。

性别性称谓

根据性别的不同,还可以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

姓名性称谓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直呼姓名。

第二种,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等。如“小张”、“老王”等。

第三种,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朝宫廷称谓请安礼仪有哪些

全文共 2026 字

+ 加入清单

请安又称“屈一膝”,在清朝,请安礼仪是很重要的,那么你们知道清朝的请安礼仪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请安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清朝跪拜礼仪

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服务是中国封建礼仪的最大特点,因而礼仪中处处体现着尊卑差别。而足以显示这种尊卑的,恐怕要属跪拜之礼了。封建社会,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百姓见官员须先行跪拜;下级官员晋见级别相差较大的上级时要行跪拜礼;子孙晚辈拜见长辈要跪地磕头请安;祭祀祖先当然也要磕头。

1793年,一个闷热的午后,83高龄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小憩。此时,官员送来了英王的礼物,大多为西方的精巧机械,他观看之后,颇为高兴。早些时候,乾隆接到沿海商人代禀的英国使团信件,其中说到,皇帝83大寿时,未及来贺,今特遣使节前来进贡,因信中“情词极为恭顺恳挚”,他已经允准使节马嘎尔尼等来京觐见,并命令沿海官员妥善接待。

使节未到,礼物已先期到达,这让乾隆相当满意。因为有了皇帝的旨意,马嘎尔尼一行一路受到各级官员的礼貌接待,对中国人的“彬彬有礼”大加赞赏,并向中国官员表示:“敝使昧于贵国风俗,今后各事,请各大人就贵国习尚中所有者便宜行之,敝使决不稍持异议。”

然而,正是双方都小心翼翼遵守的“礼仪”,却差一点使英国使团觐见“中国大皇帝”的行动夭折——矛盾就发生在马嘎尔尼一行即将面见乾隆的前夕,双方就朝见礼节进行商讨时,中国官员要求马嘎尔尼等向乾隆行三拜九叩大礼,而英国使团坚持要行面见本国国王时的单膝跪拜吻手礼。争执激烈之时,马嘎尔尼甚至以不见皇帝相威胁。眼看原定觐见日期将至,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英国使团官员以单膝跪拜礼见皇帝。

尽管最后乾隆表示宽容,让马嘎尔尼行单腿屈膝礼,而其背后的意义则是,西方蛮夷,不知礼数。既然礼数不全,其他皆免谈。

当然,晚清社会中还有打拱作揖之礼,这多见于平级官员和平辈人之间。双方一见面,即双手打拱,弯腰低头,有时甚至要一揖到地。这已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礼数了,但比起鞠躬和握手来则又显得繁琐了。

晚清从跪拜之礼向鞠躬握手之礼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人格基本平等为主旨的西式的鞠躬和握手,作为正式礼仪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从清代开始,但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作为正式礼仪在中国流行。点击下页查看>>>清代宫廷称谓与礼仪

清朝请安礼仪

①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

②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③男子请安的姿势: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④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安

①“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

②召见的程序: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

有合在一起(如与军机大臣一起)的,太监们都退出。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应召官员来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太监退到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奏对完毕,皇帝说:“你下去吧。”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

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谢皇上圣恩。”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③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④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时右腿须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请安的要求一样。

⑤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年给老人钱该如何称谓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一般在过年期间,往往是要给红包或者是压岁钱。而对于众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在过年的时候,会给老年人压岁钱或者红包。毕竟现如今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迫切的希望老人能够健康长寿。

详细内容

1

在生活中,我们一直把长辈给晚辈的钱称之为压岁钱。那么晚辈给长辈钱的时候,不应该是压岁钱,而应该被称之为红包或者是过年的钱。

2

由于现如今过年的时候,晚辈可能会给长辈压岁钱是特别流行的一种方式。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也需要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内,否则长辈会舍不得买东西。

3

其实对于众多小伙伴来说,要是想要给长辈钱的话,如果给的特别的少,往往代表的是不尊重长辈。但是给的钱特别的多,自己又难以承受。

4

其实现如今的年轻人给长辈压岁钱也就意味着祝福和尊重,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往往会特别的开心,毕竟这也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叔侄是什么亲属关系 叔叔和侄子属于哪种关系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叔侄是旁系血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与自己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除直系血亲以外、与自己同出一源的血亲。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计算方法,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主要有伯、叔、姑、舅、姨、侄子(女)、外甥、外甥女、堂兄弟(姐妹)、姑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

叔侄是什么亲属关系

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可以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类。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伯、叔叔、姑母、舅、阿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旁系血亲是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包括在辈分上相当于或高于父母的旁系长辈血亲,在辈分上相当于或低于子女的旁系晚辈血亲以及在辈分上同自己相当的同辈旁系血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里老公的哥哥应该怎么称呼?该叫什么称谓?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人口众多的情况下,有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亲戚之间的关系,就比如自己老公哥哥,应该怎么称呼呢?

因为和丈夫是夫妻关系,为平辈,所以丈夫的哥哥也应称“哥哥”,书面上的称谓叫大伯(哥),或者叫“夫兄”,一般叫哥就行了。

大伯一般指大哥,指爸爸的兄弟姐妹家中年龄最大的亲哥哥(或者爸爸的兄弟姐妹家中唯一的亲哥哥),而大伯公(大伯爷)一般指爷爷的大哥哥。

下面是家族部分平辈称谓范例: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

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

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妇(丈夫的弟媳)——嫂

爱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

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

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

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

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

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称谓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黎庶、黎氓、黎首、黔首、白身。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总角之交: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年初二的民俗称谓怎么讲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二的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需要携丈夫、子女一起回娘家给父母拜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礼物一定要备足,一份给父亲,一份给母亲,现在通常是四份礼物,一定要双礼,起到好事成双。同时要准备好红包压岁钱,给娘家小孩,留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的民俗称谓怎么讲

大年初二,俗称“迎婿日”,也就是说结婚的成年人要带着礼物,夫妻结伴回娘家。有些地方大年初二是也是家中女人的拜祖日,这天穿着要整齐肃静,家中主事儿婆婆要讲解家族历史,延传儿媳持家守道的方法等。

最后午饭后再照张全家福,与亲人们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天,讲些开心的话,然后快快乐乐回自己家,千万别留在娘家过夜,不然对丈夫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叔侄关系算直系亲属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叔侄关系不算直系亲属,因为叔侄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直系亲属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而叔侄关系是指叔父、伯父、叔母、伯母与侄男、侄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属于旁系血亲关系。

直系亲属一般是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等。所以可以通过直接的血缘关系来判断,就可以知道叔侄不是直系亲属。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中的亲属是指法律意义上的亲属,是指具有婚姻、血缘或者法律拟制血亲关系,受法律调整的彼此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我国法律对于直系亲属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是指具有直接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包括直系血亲与直系姻亲,比如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女婿与老丈人是什么关系?还有哪些称谓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在法律上女婿老丈人属于姻亲关系,在家庭中属于翁婿关系,老丈人是岳父,姑爷是女婿。女婿的另一种叫法是姑爷,都是丈人和丈母娘用于称呼女儿的另一半的,而且一般这样的称呼说明已经得到了认可。

与翁婿关系相对应的是婆媳关系,主要是指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同样在法律上都是属于姻亲关系,并不是直系亲属。直系亲属, 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

在直系亲属中又包括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

直系血亲是指彼此之间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己身所从出和从己身所出的两部分血亲。直系姻亲即配偶的直系血亲,包括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岳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称谓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称谓是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有各种各样人为了更好的记住对方,或者让对方和自己的关系更显得不一般,会想一个合适称谓,那称谓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细密、描述精确。

2

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校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校、少将、中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编审等;学位:硕士、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律师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

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七种:

①百姓称谓

②职业称谓

③朋友称谓

④年龄称谓

⑤帝室称谓

⑥授官称谓

⑦满人称谓

4

区分称谓

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甲与乙,而设定的特定称谓。

例如:姬发建立的王朝叫周朝,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也叫周朝,史学家为区分二者,故而称后者为武周或南周。武周或南周,就是区分称谓。

再例如,历史上有多个汉朝政权,史学家便命名为西汉、东汉、北汉、南汉等,像"西汉、东汉、北汉、南汉"这些都是区分称谓。

5

直称姓名

大致有五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4)尊者对卑者称名,如"求,尔何如?"(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如"夫子何哂由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人的称谓你都了解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父系旁系亲属称谓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家庭内部关系称谓: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儿子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侄:哥哥或弟弟的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侄子、侄女

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外甥、外甥女

旁系亲属中较复杂的称谓:

叔叔、伯伯的孩子称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姑姑、姨姨、舅舅的孩子称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依次类推:

堂兄或堂弟(伯父、叔叔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堂侄。

姑表兄或姑表弟(姑姑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姑表侄。

姨表兄或姨表弟(姨妈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姨表侄。

舅表兄或舅表弟(舅舅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舅表侄。

母系旁系亲属称谓: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外孙:夫妻间女儿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外孙子、外孙女。

父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祖父、祖父、父亲;曾祖母、祖母、母亲

母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外祖父、外祖父、父亲;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