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实用20篇

被子的尺寸可以根据个人的身高、喜好进行微调,如果是冬天用的被子,一般较夏天用的空调被长一些、宽一些,才能让脚部更暖和舒适。

浏览

6536

文章

219

篇1:虚竹拥有无崖子近百年内力,为什么最后是靠生死符击败丁春秋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虚竹在《天龙八部》中,也算是一位开挂角色,从一张白纸变成无崖子的接班人,萧峰看到虚竹的身手后,都敬佩二弟的功力。在少林寺,虚竹准备替师傅无崖子铲除叛徒丁春秋,但原著中虚竹和丁春秋斗的难分难解,双方竟然势均力敌,这就让人比较难以置信了。虚竹拥有无崖子近百年内力,还学成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却只能和丁春秋打个平手,最后还是靠生死击败丁春秋,这未免也太不和常理。要知道萧峰认真起来,丁春秋可能抵不过三招,所以就实战来看,虚竹应该距离大哥萧峰有更大的差距。但虚竹有多位贵人相助,无论是内力还是武功招式都属于江湖顶尖,为什么实际效果会有如此落差呢?丁春秋武功不输无崖子

虽然虚竹获得无崖子全部内力,但丁春秋内力也不输无崖子。很多人都觉得丁春秋不会北冥神功,但他的化功大法就是根据北冥神功改造得来,所以丁春秋早年可能有接触过北冥神功的秘籍,只是无崖子不知道。所以他才能在此基础上自创化功大法。而且当年丁春秋能偷袭无崖子得手,事后还威胁师兄苏星河,这么多年过去结果拿他一点办法没有,可见丁春秋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丁春秋虽然人品不佳,但就武学天赋来说,他也是一位奇才。天生喜欢研究毒物,最后成果还不浅,就是为人不太行,他创立的星宿派也不被武林人士认可。所以丁春秋本来就不弱,他也算是逍遥派中的高手,而且经验老到,自然不会被虚竹轻易击败。就是丁春秋应该没想到最后竟然输给了生死符,虚竹可能太过紧张,一开始忘了用,不然也不用消耗这么多体力了。虚竹首战过于紧张

其实对阵丁春秋,应该是虚竹练成一身神功后,第一次与他人正式交手,而且这场战斗事关逍遥派尊严,虚竹也必须拿下丁春秋,这样才对得起无崖子。所以首战难免紧张,可能发挥的不是很完美,如果让虚竹锻炼几年在出来,可能丁春秋根本撑不了几回合。虚竹无论是体力还是内力都在丁春秋之上,只不过当时磨炼的时间太短,没办法把所学全部顺利施展开来。

虚竹后面还学会了降龙十八掌,这也让他的实力更上一层楼。虚竹为人单纯低调,就算练就神功也没狂妄自大,最后和梦姑选择归隐,两人此后的生活肯定十分幸福。或许不少朋友都很羡慕虚竹的经历,真正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也只有虚竹有这个福分,连段誉和王语嫣这一对众望所归的情侣,最后还是分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多少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开始的770年算起,到2018年,就有2788年。春秋时期本身是东周前半期的一个历史阶段,是在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67年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技术

铁器开始被广泛的使用,有效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人们还会发明各种农业工具,比如铁犁、铁锄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注重于修建堤坝或者是水渠,可以有效的作用于日常的灌溉,还有防洪中。中医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出现很多著名的医学著作,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等。另外,还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里面包括按摩、手术以及针灸。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这一个阶段,无论是哲学还是文学,都已经进入到丰田绝后的阶段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文学作家,里面包括楚辞、诗经。另外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哲学家,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老子、庄子、孔子。在当时的这一个阶段,会出现许多非常优秀的雕塑家以及画家,还有许多不一样的著名建筑。在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早已拥有了腾达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

在当时的这一个时间阶段,各个国家的制度早就已经慢慢的形成,而且会逐渐的完善,甚至出现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整个法律制度都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当时这一个时间阶段,已经出现许多的著名法典。《法经》、《秦律》这些在当时的事业中都是受到大家关注。只是这一个时代,很快进入到结束的状态,至于结束的原因,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秋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这些知识需要掌握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社会变化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当时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 鸟类为什么春秋迁徙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鸟类的迁移属于一种本能。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改变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就变成了鸟类迁移的一大原因。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延热的干旱季节以及寒冷的冬季容易出现食物短缺,导致许多的鸟类都只能够被迫的迁移。来到食物比较多的地区,而这种行为主要是大自然的原因,慢慢的就变成鸟类的一种本能。

鸟类迁移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鸟类长时间生活在比较舒适的气候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拥有丰富的食物,还可以给养育后代带来比较合适的条件。在北方就可以选择大量的养育后代,这里有丰富的昆虫,而且还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食物,同时这里的天敌比较少,孩子在生出来之后就能有效避免被伤害。鸟类选择迁移还能有效达到自动平衡的作用,可以使得鸟类有效缓解气候悬殊所造成的影响。

鸟类迁徙的时间

一般都是在1月份迁移。在一年中总是跟随着季节的变化,然后更换休息的地方。这类的鸟也会分成两种,一种是夏侯鸟,一种是冬候鸟。夏侯鸟主要是指在夏季的时候就会来到固定的地方生儿育女,等到小鸟逐渐长大之后,正好是深秋的时节,这群鸟就会选择来到南方相对比较温暖的地方,等到第2年的春季又重新的返回这里。

冬候鸟主要是指会在严寒的季节来到某一个地方过冬,等到第2年的时候又会选择来到北方。每年的春分时节大约是在3月份左右,许多的鸟就会从南方来到北方,主要的目的就是是为了能够有效促进繁殖。在进入到秋分时,估计是在每年的9月份中旬,这一群鸟就会选择往南飞。具体的还需要看纬度,长江北部和长江南部的不同地区,这些鸟的迁移时间会有所区别,会受到阳光以及温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春秋》、《论语》。

《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扩展资料: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3、《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谁?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齐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齐桓公。春秋五霸,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当时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齐桓公因此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齐桓公。春秋五霸,该词常与战国七雄并称。“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其说首见于《左传》。关于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缪公、楚庄王(可记为:齐宋晋秦楚);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可记为:齐晋楚吴越)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齐桓公是五霸之首的地位不可动摇。那么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尊王攘夷,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中原霸主!武王伐纣之后建立周朝,将姜子牙封在齐国。而齐桓公就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虽然当时周天子仍在,齐桓公却是实际上的真正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许昌腐竹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许昌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许昌腐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淳朴之美——许昌腐竹

腐竹是集环保、营养为一体的绿色食品,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腐竹因其油亮的色泽、细腻的质地和香醇的口感,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许昌县河街乡是腐竹的起源地。据考证,唐代《中岳颍川志》、元代《许州志》、明代《许州稗史》、清代《许昌县志》等许昌地区的史志中均有对腐竹原料选材、制作工艺等内容的详细记载。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昌市的腐竹产业在经营管理上由分散走向规范,并且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2012年3月,许昌腐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在品牌的推动下,许昌腐竹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产品远销北京、山东、陕西、上海等省市和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与此同时,全国最大的黄豆市场在许昌县河街乡应运而生,这里集中了全国各地200多家黄豆经销商,日销量平均在400吨以上。河街乡的豆制品生产形成了以腐竹为主,包括豆皮、豆丝、植物肉、豆腐在内的5大系列10多个品牌的产业链。

此外,腐竹产业还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和印刷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腐竹生产的下渣可以作为猪的饲料,因而当地很多农户既是腐竹生产专业户,也是养猪专业户,河街乡已发展养猪大户5000多户,年生猪存栏4.5万头,成为“许昌市生猪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秋穿衣打扮服饰搭配

全文共 2199 字

+ 加入清单

凉风习习,秋高气爽,面对已经来临的秋天,你的衣柜准备好了吗?下面小编收集了关于春秋穿衣打扮服饰搭配的内容,教你打造与众不同的自己。

春秋服饰搭配介绍

一、长配短短配长

这个法则排除夏天,盛夏的时候短配短短袖短裤短裙,当然也是阔以滴~

像是春秋天,上面如果是T恤下面就可以配牛仔裤,这个时候牛仔裤其实是关键,几条百搭的牛仔裤可以让你整季都潮到爆,又无需整天忧虑搭配的问题,因为好的牛仔裤上面怎么配都会很美~比如紧身小脚的牛仔裤,裤边可以卷上去一点,下面再随便搭个小皮鞋,就可以出门了,简单随性;而如果上面是长袖,下面就搭短裤短裙。

这样的原则是让整体的穿着比较有层次感,感觉春秋天比较垮的穿法就是长袖长裤,最可怕的就是难看的长袖T和难看的休闲裤。天冷了后当然上面下面都要是长的,不过以上的穿法就真的凹凸了!天冷了外套就可以闪亮登场了咩 ~~~ 这就是服装搭配的技巧哦~~

二、外套的妙穿

例如当下的秋季,天越来越冷了,时髦漂亮的小外套成了大家的新宠。毛线外套、针织外套、牛仔外套、冲锋衣式的外套……不同的外套的搭配肯定都是不同的有讲究的。

毛线和针织外套本来就给人比较随性休闲的感脚~ 如果有带荷叶边这种偏甜美设计的话,那里面配个T或者吊带,下面来条百搭的小哈伦裤或者牛仔裤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或者天气不是太冷的话里面穿长款的内搭T或简单的连衣裙,外面罩上毛衣小外套,会给人很乖很邻家妹妹的感觉。这种的外套最易穿出甜美休闲的范儿~

而如果是牛仔外套就一定要穿的冲一点!!有个小原则简单复杂复杂简单。比如你的牛仔衣本身已经很有设计感了,那么里面搭配的衣服从简就好,一般简单大方的百搭T就好~下面就请不要穿牛仔的裤子了亲!一套牛仔会好可怕!那已经是早几年的凹凸穿法了!下面来条带点哈伦感觉的休闲裤就好。

个子稍矮的女生下面记得配双高跟鞋,不要细高跟的,风格冲突了~坡跟鞋或者今年流行的韩范儿的粗高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的一身会感觉很欧美街头搭配好了会让人有种很大牌的感觉,让人觉得生人勿近,哈哈!

另外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整体搭配上亮点不要太多,或是外套或是裤子、鞋子、包……总之一两处就好,复杂的堆加会让人感觉夸张又做作!色彩上除了夏天不要有太多颜色出现一般三四种颜色是比较好的。

三、靴子的穿法

靴子也是扮潮扮靓的一个法宝,但是你会不会穿靴子呢?

靴子里面还穿所谓的靴裤吗?五分靴裤、七分靴裤 oh my god! 靴裤这种东西我认为已经被时代的洪流吹到天边去了~赶快跟他说拜拜吧!!!

冬季里上面穿个A字形的长款棉衣,下面就可以穿紧身打底裤,或者小脚牛仔裤,下面无论穿UGG的棉靴还是小皮靴都OK拉~要注意下的是,长度问题!上面长款的棉衣下面就别穿太长的靴子了低中筒靴才是好选择!否则尤其像我这种个子矮的姑娘简直像被包在里面的粽子!

春秋穿衣打扮衬衫服饰搭配

01 全棉面料衬衣,从舒适度来说无可厚非,撞色拼接的娃娃领洋溢着复古气息,又兼具显嫩减龄功效。小编自己上班的场所空调效果不错,褪去大衣后,可以像模特那样短裙+针织衫搭配着穿,清纯无比!若和朋友同事出去K歌之类的,便可以把针织衫都脱掉,整一秋季扮相,随意尽情嗨。

02 格子衬衣,最校园也最时尚。复古的颜色搭配,贴片口袋俏皮的旋转处理,将规整地横竖条纹活泼化。与毛呢短裤的搭配是百搭组合,套件针织衫则透露温柔气息。扎入修身牛仔裤腰,中性而帅气的感觉自然流露。当然,罩上军装风棉衣保暖之余,叛逆而个性的气质同样吸引眼球。

03 细密的法兰绒让针织面料有了平整的“肌肤”,就如浮萍一般,即便涟漪荡起,也只察觉一片平坦静谧。在衣身前片大范围运用多色混纺毛制造如宝石般华丽的效果,赶走法兰绒单一色的空白感。短版的款式运用彼得潘小圆领,根据肤色明亮程度的不同,有两色选择,与毛绒短裤搭配,轻盈感自然呈现。

04 无论是复古还是小清新,同一件衬衣都能满足。与黑色蓬蓬短裙搭配,便有民国时期端庄又不失青春气息的扮相。别致的小圆领一改看腻了的尖领形状,柔和的线条更将脸部轮廓柔化,亲切度提高。

05 牛仔衬衫今年的确大热,在严寒冬日同样不失其不羁感。颈部最怕寒凉,乖乖地将扣子从头到尾各就各位,却全然无呆板之感。搭配长裙,随性而优雅;与针织+长裤组合,时尚却不另类,柔软的针织还能适当收敛牛仔过于外向的型格。

06 荷叶边、蕾丝、透视、雪白,各种梦幻关键词集结于一身,悄悄实现伴随女人长大的公主梦。铅笔窄裙+小香风外套,无论通勤还是约会穿着,都极尽优雅高贵。而扎入修身牛仔裤内,则娇滴滴的感觉骤然消失,即便戏剧性较浓郁,也在牛仔不拘细节的性格中变得贴近生活,诉说着享受生活的穿衣品质。

春秋单品百搭风衣服饰推荐

01 深炭灰色哑光面风衣简约时尚,极具空间存在感,搭配靛蓝色豹纹围巾闪亮又大气,超显女人味,利索的短发带出COOL造型。

02 同款不同色的长裤风衣,很有挺括立体的效果,硬朗设计十分经典,无论搭配裤装或是裙装效果都很赞呢,腰带和丝巾等饰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03 深藏青风衣内搭裸色长T和一条丝巾,多了几分靓丽感,前襟上部的荷叶飞边设计更凸显独特的甜美Feeling,搭配麂皮坡跟鞋时尚感倍增。

04 宽松版的风衣面料具有亮面光泽感看起来不会显得过时,肩部的荷叶边和收袖口设计,能够穿出春季的新鲜气息,却不显臃肿,腰间细带,将身型完美分割。

05 这款轻薄面料剪裁的Style有些与众不同,线条感十足悬垂感极佳,搭配的带有拼接设计时装修身裤和镂空细带高跟鞋都是超出彩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春分是每年的公历3月20或21日;秋分是每年的公历9月22日或23日;冬至是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左右;夏至是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都属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前后只差一两天。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天文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天,南半球和北半球是昼夜平分的,过了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会继续从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逐渐昼变长夜变短,而南半球逐渐夜变长昼变短,在我国,除了青藏高原、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北部地区之外,其他地区都已经进入了春天,此时气候温和,降水量充足,阳光明媚。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各地的昼夜都是相等的,秋分之后,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逐渐昼变短夜变长,而南半球却恰恰相反,此时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进入了秋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是北半球各个地区一年当中白昼最短暂、黑夜最长的一天,这天之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北开始移动,北半球逐渐昼变长,此时就开始进入了冬天,而且是比较寒冷的冬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是一年当中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之后,阳光的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会逐渐缩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渐降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和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上古先民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不仅指导农业生产,还影响古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秋五霸是哪几个人物?

全文共 201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1.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4.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6.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7.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春秋五霸”并不是势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例如:

1.整个春秋时期基本都是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晋国在整个春秋历史上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尤其是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算是晋国霸业的最高巅峰。

2.郑、宋、秦、吴、越构建的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晋悼、楚庄相提并论。

3.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远远超过五霸的名额。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会盟多次,几乎独占五霸名额 [2] ;而夫差最终还被勾践灭国。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所以在各史籍当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庄王也得到了宽泛认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但问题是,勾践灭吴已然不能算是春秋争霸,而是战国兼并,再加上“五霸”的提法,早在这二人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故以上的各类观点中,除了《史记》和《辞通》,其余基本可以排除。很多人认为宋襄公不配五霸之名,其仁义乃是虚伪做作;这就要回到春秋时期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虽说宋襄公没有称霸的绝对实力,反而还败于泓水之役;但后人对宋襄公的评价并不低。事实上楚国也正是因为依仗蛮力欺负礼让的宋襄公也最终为中原诸侯所不齿,埋下了城濮之战被晋文公击败的伏笔。

现今的很多观点评价宋襄公总是说他多么愚蠢,多么迂腐,但却看不到他讲仁义绝不是“空谈仁义”,而是确确实实地将仁义的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因为在周朝,按照中原礼仪和道德要求,确实是很多地方都有讲究的,连贵族出去打猎都要依照礼法,比如:不杀幼兽、一箭射中没射死的伤兽也不能赶尽杀绝,还有诸多礼制的规定。这些都体现了周朝的文明礼仪,这些繁复的周礼正体现了古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诸侯之间的关系的道德准则。而在战斗中不杀老人之类虽说仁义得过分,但按照周礼的精神也是很符合的,要知道,春秋前期的诸侯战斗都是要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然后带军队双方列阵完毕,然后堂堂正正对决,类似于“决斗”这种形式。而绝对不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

宋襄公正是遵循周礼,等到楚军渡河后再展开决斗。这正是宋襄公的老贵族风度,胜之要武。而绝不能为了胜利使用卑鄙伎俩。否则宋襄公即便战胜楚国,也不会为中原诸侯所心服。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并不是要消灭别人,而是要让诸侯臣服、号令诸侯。而楚国属于半蛮族诸侯,不把中原的礼仪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按套路配合宋襄公的周礼仁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秋战国秦国君主依次有哪些?

全文共 2740 字

+ 加入清单

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按时间依次是: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恒公、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非子(?—前858年) 嬴姓,赵氏,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 (?-前845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其长子赢也继位。秦庄公(?―公元前778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秦宁公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宁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即位以后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秦康公赢英(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日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秦共公,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秦桓公 赢荣(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

秦景公,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中,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秦夷公,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公赢利。秦厉共公赢利(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继位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秦怀公之子。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即位时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赢悼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是为献公。秦献公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孝公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惠文王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嬴荡(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洛阳。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不能持,受伤而死。秦昭襄王 嬴稷(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孝文王嬴柱(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初封太子,号安国君。

秦庄襄王嬴异人,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秦始皇帝嬴政(前246年-前222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二世皇帝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秦末王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支付宝许昌银行储蓄卡快捷支付如何撤销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支付宝许昌银行储蓄卡快捷支付撤销流程同招商储蓄卡快捷支付一致。

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46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这些商家在享受支付宝服务的同时,更是拥有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及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赢得银行等合作伙伴的认同。目前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邮储、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和支付宝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推出创新产品,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信任的合作伙伴。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办。支付宝致力于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公司从2004年建立开始,始终以“信任”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不仅从产品上确保用户在线支付的安全,同时让用户通过支付宝在网络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为建立纯净的互联网环境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

支付宝提出的建立信任,化繁为简,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的理念,深得人心。在五年不到的时间内,用户覆盖了整个C2C、B2C、以及B2B领域。截止到2009年12月8日,支付宝注册用户达到2.5亿,日交易额超过12亿,日交易笔数达到500万笔。支付宝创新的产品技术、独特的理念及庞大的用户群吸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家主动选择支付宝作为其在线支付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屈原是春秋时代哪个国家的人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名平,字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

在政治上,屈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所以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顺序

春秋》是按时间顺序来记事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春秋》是按时间顺序来记事的。具体说是按鲁国国君年号顺序记事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事件等等。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针织衫适合多少度穿?春秋时节最适宜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针织衫是很多人的衣柜里面都会有的款式,在即将到来的春天是最适合穿的,一件休闲的针织衫能看上去非常舒服。下面本网小编给大家讲讲针织衫适合多少度穿?

针织衫适合多少度穿

温度大概在十几二十度左右都可以呀,这就要看你怎么穿了,人家冬天都有穿丝袜的呢!

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的,春秋季节穿的比较多的,25多度穿既可以防晒,又提高美观度,在空调房穿还可以保暖呢。针织衫质地轻软,且十分透气,穿着舒适,适合秋冬季或在早春穿着。针织衫是用织针将毛线、棉线及各种化纤物料编织而成的产物。针织衫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

针织衫是毛衣吗

不少人容易把针织衫和毛衣的原料给弄混了,其实针织衫和毛衣是绝对不同的,无论原料和做工都有很大的区别。针织衫是什么面料,针织衫的面料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可以按照天然的原料和化学合成的原料来划分,比如人工合成的成分有尼龙成分的、腈纶成分的;而天然纤维为主的则又羊毛、棉麻、真丝、羊绒等。

根据以上的大体分类我们可以知道市面上的针织衫基本上都有哪些面料,大体上来说,天然纤维为制作面料成分的针织衫价格比较贵,则腈纶尼龙成分为主的针织衫价格相对便宜,可是也不能够一概而论,即使是羊毛成分的针织衫,其质量以及穿着舒适度也和羊毛的具体成分含量,以及做工方面有很大的关系。而腈纶也并非所有的都是质量差的,在选购的时候要认清具体的成分标签、含量以及详细检查针织衫的做工情况才知道质量如何。

针织衫常见搭配

套头针织衫+牛仔裤。这是很简单却很时尚大方的穿搭方式,如果早上着急出门没时间搭配,一条紧身牛仔裤,上面配一件短款套头针织衫,下面配运动鞋小白鞋都可以。可以完美的出门了。

短款开衫针织衫+短裙。这种穿搭很女人很淑女,裙子可以配小伞裙或者百褶裙,但是材质不要是纱的或者蛋糕裙,开衫针织里面可以是纯色体恤,青春美丽。

超长款针织衫。这种针织衫很长,像长裙一样直接到小腿处是不需要任何搭配的,下面配小白鞋或者帆布鞋都很好。简简单单的一件长款针织衫省去了搭配的烦恼,回头率100%。

长款开衫针织衫+休闲裤。这种就像是一件外套了,可以搭配休闲的千鸟格裤子,上面配紧身外穿秋衣,下面穿平底方口鞋、时装鞋或者是高跟鞋。干练时尚的感觉更适合职业女性。

针织衫品牌推荐

艾格Etam

第一间开业于1916年的德国,上市公司,跨国著名品牌,十大针织衫品牌,著名品牌,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

Only

成立于1975年,十大针织衫品牌,世界著名品牌,欧洲著名的国际时装公司,丹麦名牌,BESTSELLER集团旗下品牌

恒源祥

始于1927年.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球最大的绒线制造商之一,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

唐狮Tonlion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博洋集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雪中悍刀行春秋十三甲是什么?春秋十三甲介绍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十三甲,是小说《雪中悍刀行》中的一些设定,听上去像是对于一些武器的设定,但其实,春秋十三甲并非是十三种武器,而是使用这些武器的人,他们被称为春秋十三甲。那么,这些武器都是哪些武器?那些使用这些武器达到一定的境界,成为这一方面最厉害的人,又是哪些人呢?一起来看看。

春秋十三甲,是《雪中悍刀行》一书中在十三个领域中赫赫有名的存在,不可谓不精彩啊。

棋、书、算、琴、画、色、地、法、兵、道、释、刀、剑。十三甲。

琴甲,姓名不详。旧唐一位目盲琴师,于南唐被破,家国灭亡后抱琴沉江。不知道和苏酥那位南唐太子的心爱之人有没有关系。

画甲,周鱼凫,那位被徐家铁骑踏成肉泥的西蜀剑皇的臣民,临终前画了一幅蜀国山河的长卷,躺在长卷之上,大醉而亡。

色甲,被视为中原脊梁的大楚的皇后。徐骁灭了西楚后,赐她三尺白绫,自缢而死。也算是保住了清白。也是徐骁的儿媳妇哦,哈哈。

地甲,司徒神策。一位风水大师,精通堪舆望气寻脉点穴,离阳一统天下后就被暗中赐死。

法甲,荀平。齐阳龙不记名弟子之一,可是才华横溢,主持离阳变法,帝师元本溪的知己好友,却被这位好友借刀杀人,成了离阳皇朝的替罪羊,腰斩后被百姓烹而分食。这个就有点惨了。

道甲,齐玄帧。吕祖的第二世身,龙虎山上代掌教,五十年前一己之力屠戮殆尽魔门六位护法,自言十二岁开窍,明白自己为吕祖转世在此只为等候红衣,只因这一世自知等不到了才投胎转世,来世再等。至于到底是飞升是转世,未有定论;不过有一点江湖中人引为憾,便是这位真人直到飞升转世,都不曾跟王仙芝一较高低,否则天下第一就不会空悬了。内力高绝,能文能武。坐下一头黑虎瑞兽,灵气盎然。后来便是武当的洪洗象了,终于等到了!仙人骑鹤下江南,才入江湖,便出江湖。

释甲,龙树僧人。两禅寺主持,佛门圣人,白衣僧人李当心的师傅,一生只读金刚经,读出了一个金刚不破。因北莽灭佛,孤身入北莽,在北莽道德宗被五位道门真人围攻,不能破其金刚境。后来圆寂,曾言:佛心不灭,佛门即不会灭。圆寂之时,有诵读金刚经之声自九天而下,数千虔诚道徒转而信佛。哎,可惜了一位老和尚,

刀甲,齐练华。在一个人人向往剑道的江湖,一个刀甲就不怎么令人惊奇了。但是,身为柿子的外公,吴素的亲爹,北凉王徐骁的岳父,就不得不提了。在书中惊鸿一现便已魂归黄泉,大楚的刀笔吏,让天下人知道了,徐凤年还是有长辈护着的,刀败顾剑棠,杀元本溪,最后杀入钦天监!啧啧啧,可以了,身为一个老人,一个外公,他真的可以了。

剑甲,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甲子前人间最潇洒,天下第一剑,一人一剑行天下。十六岁入金刚,十九岁入指玄,二十四岁入天象,三十岁便是江湖四大宗师之首。

三十岁之前,江湖是他一个人的江湖,他的剑道,天下无双。天下不管多少人学剑,一概绕不开躲不掉这座山峰,只要有李淳罡在,便无人敢称剑法超群。

广陵江畔,一剑破甲两千六。至此,江湖再无剑神李淳罡。再现时,已是英雄末年,一个人老去,似乎让整个江湖都老了。

平生两愿:愿世间心诚剑士人人会两袖青蛇,愿天下惊艳剑士人人可剑开天门。

棋、书、算三甲,同一个人,黄龙士,又名黄三甲。江湖隐士。被公认十九道第一,草书和阴阳谶纬第一,享誉天下,曾是上阴学宫最为得意的门生,齐阳龙的不记名徒弟之一,九国大战,游说其中,一张嘴挑起许多战火。呵呵姑娘的义父。布局天下。棋在棋盘外。帮助徐凤年击杀王仙芝。最后一位春秋大魔头也在徐凤年斩龙后不久逝去。

不得不说,太生猛了,一张嘴,挑起了春秋大战,将国家气运转入江湖,造就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不过说到底,这位老人家也是一位读书人,春秋大战,只为让读书人捡起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秋祠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祠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县城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陕西盐商集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主要供奉关羽,因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

春秋祠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庭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耳房、飨殿、关羽殿、三官殿、内设台、曲桥、水池、门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绘,最典型的有九龙枋、九凤枋、永宁八景、百鸟梅花窗、百凤朝阳、百寿图、渔樵耕读、仿米南宫绘画等,精美绝伦,堪称晚清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闻名于国内外。春秋祠联匾,独具风格,内涵丰富,脍炙人口。

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为省级文物护单位。1998年建为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

保护范围:春秋祠围墙为界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起名那么奇怪?那些姓是失传了吗?

全文共 252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很多人应该都发现了,在秦朝建立之后的历朝历代,人们取名字的时候,他们的名字都是比较简单的姓加名的形式,除此之外还会有字,但是大名的格式还是很一致的,但是在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取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奇怪,比如夫差、庆忌、叔梁纥等等,这些称呼听起来总是让人感觉很奇特,难道是有很多姓后来都失传了吗?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取名字到底是怎样的方式呢?1.夫差、勾践、叔梁纥的名字为什么奇怪

“夫差”、“勾践”之类的名字其实是音译。感觉春秋时期的人名字很奇怪,这其实是正常的。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华夏各国的人,比如孔子他老爹叫“叔梁纥”,这名字怪不?还有姓叔的人?再比如老夫子去见过的那位著名的风流女南子,这名字也够奇怪的,难道是姓南名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春秋(及其以前)人的名字形式和现在不同。一方面是姓氏分流,男子称氏不称姓,但氏又不稳定,经常随着其人的封地、官职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晋国元帅先轸,他又叫原轸,轸是名,而先、原是氏。他先封于“原”这个地方,故此称原轸,后来又改封于“先”这个地方,故称先轸。对于女子来说,就是称姓不称氏,姓虽然是长期固定的,但女子的名称结构和现在却不同,是姓放在最后的。所以上面提到的“南子”,其实是姓“子”。子这个姓是殷商的国姓,孔子也姓子。

另一方面,春秋时人的名字结构和现在不同,如前面说的孔子他老爹叔梁纥。这老先生当然不姓叔,前面说了,他姓子。叔也不是他的氏,他的氏是孔。那叔梁纥是毛意思呢?其实,“叔梁”是他的字,纥才是名,这是把名和字连称的。

与之类似的,比如孔子的祖先——孔父嘉,这老先生字孔父,名嘉。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为氏,就称孔氏了,孔子的孔就是这么来的。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孔父嘉、叔梁纥这些名字都好奇怪啊。另一种情况,就是周围蛮夷各国的人,比如“夫差”、“要离”这些人。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吴、越都属于百越,是越人,他们的语言是和华夏不同的。举个很著名的例子:楚王的弟弟鄂君子析在河中游玩,船上钟鼓齐鸣,荡舟者是一个越人,于是他就唱了一首歌,是什么样的歌呢?他唱道:“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子析说这是什么鸟语?来人啦快给偶翻译一下,于是就有个翻译过来,说,他唱得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这就是著名的《越人歌》,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诗歌。从这个例子我们就知道,吴越的语言是和华夏不同的,所以,象勾践、夫差、阖闾之类的名字,自然是音译的,确实没什么实际意义。2.春秋战国名字为什么很奇怪

其实,每个朝代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也有自己流行的名字。古代用“伯仲叔季”来算排行,与现代的张三李四王五差不多意思。晋朝时期,人们普遍信佛,因此当时人们的名字大多叫某某之、某僧某;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并存,宗教意味很浓,人们大多喜欢起这样的名字,某玄某、某道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父亲一辈人,因为爱国热情正浓,大多数人爱叫建国、卫东之类的名字;到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们一辈人,因为父母的希望,大多数人的名字叫某强、某博、某洋;到九零后和零零后,因为父母爱看琼瑶剧的原因,就起了一堆子涵、子轩、子豪这样的名字。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自己流行的名字,只是因为时间太久远,许多文化或者消失,或者变味了。比如臼、婴、轲、鞅等字都是名词,臼是一种农具,现在看到的人很少;轲是一种车,已经淘汰了两千多年,没人见过;婴指项链,现在没有这种含义了;至于鞅,指的是套马的皮带,虽然意思相差不大,但是很少有人接触。

当然,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些常见的名字,比如嬴政、孙武、李信等等,好像不论哪个时代,这种常见的名字都会有人取。3.姓和氏的区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学者认为,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关于图腾,学界有3种观点: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 姚 、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动荡的春秋时期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诗经论语春秋先后顺序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顺序

《诗经》最早,《春秋》次之,《论语》最晚。《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