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迁徙

迁徙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迁徙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迁徙问题。

分享

浏览

2690

文章

22

犹太人千年前迁徙到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前的一群犹太人

唐朝是我国实力最为强盛的一个王朝,在唐朝时期,与很多的外国国家较好,并且也有丝绸之路来增加与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那时候的唐朝之中,就有很多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来到唐朝之后,感到了唐朝的繁华,于是便没有离开。

后来一直到了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那时候的犹太人被太平天国运动当作是异类要被屠杀或者全部驱赶出境,所以很多的犹太人便是不敢承认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再加上在中国生活了多年,所以便是很多人都认不出犹太人的身份。

后来到了近代,国家对于一部分的人口进行了dna的测验,才发现了这一部分的犹太人的血统,不过因为长时间的生活我国,所以也早就汉化了,外貌上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在近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德国对于犹太人的屠杀,所以也有一部分的犹太人逃到了中国,之后也是在中国定居。

展开阅读全文

吕不韦为什么看到嬴政的迁徙令,就知道自己必须自杀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

那是因为吕不韦知道秦始皇已经动了杀心,君要杀臣,完全不需要说的很明白,只需要责罚几句,早就已经心知肚明。

吕不韦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很多的话并不需要说的如此明白,自然就能够知道秦始皇的心意,所以马上就选择自杀。也有一些人会觉得如果吕不韦没有选择自杀到底会怎么样呢?其实自杀就是一种非常体面的死法,如果选择违背君主的意思,没有选择自杀,那么下一步可能死法更加的激烈。有可能是连自己去选择,怎么死的余地都没有,而且还可能会连累到自己的族人。

比如说,我们也会看到秦国变法功臣商鞅在得知帝王要杀自己时并不愿意选择自杀,最终的结果就是遭遇车祸。汉文帝决定杀自己的舅舅,可是舅舅不愿意自尽,汉文帝马上就派大臣去逼死对方,总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吕不韦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人,所以马上就会选择一种比较体面的死法,可以说这就是对大家好能够有效保全族人。

为什么秦始皇要选择杀掉吕不韦,是因为秦始皇刚刚才亲政,不过是2~3年,那么在此时也会掌握大权。吕不韦手中握有大权,而且操纵有很多的官员全部都是吕布推荐,那么在此时,吕不韦虽然早就已经失去了相国之位,可是影响力依然还是非常大。对于秦始皇来说,在此时怎么可能会坐视不理呢,自然就会选择杀之而后快。

秦始皇嬴政此时不过二十四岁,虽然说吕不韦可能是无心,但是对于秦始皇来说,怎么可能会没有任何的仇恨呢?这是一个和自己母亲可能有私通的人,如果继续留在世上,那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才会选择斩尽杀绝。

展开阅读全文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候鸟为什么要迁徙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分别是:地质变化说、气候说、食物说。

地质变化说:有专家认为,南方是鸟类早的起源地。在很久很久以前,由于大陆板块是自南向北漂移,许多鸟类被带到了北方,因此它们为了返回老家南方做出很多尝试,而这慢慢形成了鸟类迁徙的习性。

气候说:也有专家认为,高纬度地区是鸟类起源地,第四纪冰川也就是地球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是自北向南的入侵,不得不使鸟儿们向南向北方迁徙,来避寒流以及各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直到夏季冰川退却后再返回老家,这样的循环往复,形成了鸟类的迁徙行为。

食物说:还有专家认为,南方的热带森林是鸟类起源地,随着种群的不断繁殖,鸟儿们多了,食物不够了,迫于对食物的需求,只好在夏季向开始转暖的北方迁徙,找吃的找住所,而当北方冰川来临的时候再回到南方越冬,时间久了便形成了定期迁徙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大象是不是迁徙动物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大象迁徙动物。由于大象受生活环境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会选择大规模地进行迁徙,迁徙到食物充足,气候环境都比较适宜的地方,从而可以使得自己的种族得到繁荣,因此大象属于迁徙动物。

大象是群居动物,以家族为单位,首领由雌象当,每天的活动时间、行动的路线、找食物的地点、栖息场所都听从雌象的指挥,成年的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

大象迁徙的原因主要包括:

1、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近年来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人类活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大象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或导致大象外出找寻新的栖息地;

2、气候的变化,在旱季、雨季以及气温变化的过程中,非洲的大象会有部分迁徙的情况;

3、大象本身就有远距离迁徙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大象都会迁徙,区别就在于迁徙距离的长与短,在不同的季节大象会迁徙到不同的地方;

4、大象受到惊吓:当大象受到陌生人的撞击或者闯入,很容易受到惊吓,并且还会漫无目的寻找栖息地,从而产生迁徙。

展开阅读全文

大雁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迁徙?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气温和日照是鸟类迁徙的外在因素,其实,真正决定鸟类何时开始迁徙的是鸟类身体内的生物钟,这台生物钟千百年来受食物、气温和日照的共同调节,已经非常灵敏。

候鸟,如大雁,为了生存的需要,每年都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而且它们的迁徙具有较强的时间节律。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候鸟迁徙与季节更迭之间的关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则预示着秋季到来。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迁徙的候鸟对于生产劳动有着指导作用。如横断山区的苗族居民,便通过金腰燕迁徙回来的时间来决定何时插秧。那么,候鸟是如何知道几时该开始迁徙的呢?

这或许与另外一个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鸟类为什么要迁徙?对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有食物的因素,也有气温的因素。对于某些鸟类来说,一个地方通常不适合它们全年的栖息,它们需要在夏季到食物资源丰富的北方繁殖,以更好地养育后代;冬季到相对温暖的更有食物保障的南方越冬。但研究人员也发现,有些鸟类的迁徙时间似乎和食物、气温的变化无关,它们远在气温和食物资源变化之前就开始了迁徙。因此有研究认为,日照时间也是影响候鸟迁徙的重要因素。春季,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增长,鸟类体内的褪黑素水平会降低,性激素水平有所增加。繁殖的冲动,会促使候鸟北归。食物、气温和日照是鸟类迁徙的外在因素,其实,真正决定鸟类何时开始迁徙的是鸟类身体内的生物钟,这台生物钟千百年来受食物、气温和日照的共同调节,已经非常灵敏。

迁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研究表明,虽然雁类较早产卵的个体孵化成功率高,并能养活较多的后代,但过早迁徙对于成鸟无疑是一场冒险,在北方等待它们的可能是温和的春天,也可能还是冰天雪地。而迁徙过晚的话,雁类的雏鸟孵出时间也会较晚,则将会面临食物短缺的危险。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开始迁徙对于候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侯鸟迁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繁育后代,由于候鸟产卵及其孵化都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等,它们必须要迁徙;二是科学家认为外界环境刺激鸟体内分泌变化,鸟产生传宗接代要求,就迁到北方来繁殖。

候鸟,是随季节作定时迁徙的鸟类。它们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只是从山的南坡来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则要远涉重洋,例如金鸥,每年秋季从北冰洋迁往南半球的阿根廷越冬,第二年春天飞回原地繁殖后代,往返2万公里。

然而,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法则,鸟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摒弃“迁徙”这一行为呢?是什么力量迫使它们进行如此长途跋涉?它们又是怎样准确无误地往返两地?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些问题,但迄今为止,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一些科学家认为:候鸟的迁徙是由自身“能量消耗”驱动的,称之为“能量消耗论”。迁徙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如鸟从北方迁飞南方,昼夜所消耗的能量比在30℃定居条件下要多6倍。但到气候温和的南方能节约大量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所以,在越冬季节,“迁徙”所消耗的能量比“定居”的多得多。

此外,在北方“定居”的鸟类,它们与候鸟相比,还有一笔辅助性的开支——在夏末秋初还必须换上一身厚厚的羽毛,以抵御寒潮的袭击。而这一能量,就大致相当于候鸟每年迁飞所需的能量。可以说候鸟到南方去的往返票价,相当于在北方添置衣服和取暖材料所花的钱。但这仅仅指能量消耗而言的。实际上有远距离迁徙习惯的鸟类,是不可能在故乡(北方)越冬的。它们在冬天,身上没有稠密的羽毛,更缺少越冬的食物。因此,若让燕子在北方越冬是不可想像的——它们会必死无疑。

而一部分科学家则同意另一种观点:候鸟迁徙是遗传的结果,称之为遗传诱导论。候鸟的这种迁徙习性,可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的冰川时期。当北半球冰雪时节到来之时,部分水鸟曾飞离故乡(原栖息地)去寻找利于觅食的地方,当这些水鸟第一次进行这种迁徙时,其它水鸟则留在故乡。可是到翌年秋天,当寒潮又侵袭时,去年未迁徙的水鸟受到同伴的诱导,便加入了迁徙的队伍。年复一年,日久成习,迁徙的队伍逐渐扩大,终于形成了候鸟的每年大迁徙。

展开阅读全文

候鸟迁徙为什么不会走错路线?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学家认为,候鸟迁徙中能面向目的地作直线飞行和对路途的认识,同遗传的本能有关系。这种本能是候鸟经历几万年的飞行,祖祖辈辈从求生中积累下来的本领,并形成牢固的潜在意识,一代一代地传给它们的儿女们。

在我国,鸿雁捎书的故事,历代相传,家喻户晓。可见,古代人早就对候鸟的迁徙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企望借北雁南飞之机捎封书信,以表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候鸟是鸟类中的一种,它们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秋天,它们飞往南方气候适宜的地方,春天又成群结队飞回北方产卵繁殖后代。这种候鸟在世界各地都有。我国的大雁、仙鹤等,夏季在吉林、黑龙江省的一些湖泊和沼泽地生活,秋天便万里迢迢飞往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太湖一带越冬。燕子更为人们所常见,每年八九月间便飞往南方,次年春天又欢欢乐乐回北方筑巢。如果不是因为外界的干扰,它们的栖息地一般不改变。

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不管是作过长途迁徙的老鸟,还是当年出生的新一代,它们迁徙时都一定依循过去的路线,绝不会白花时间在空中盘旋另找新途径。同时,他们的迁徙飞行,如果不是因为遇上气流的冲击和其他的干扰,总是面向目的地作直线飞行的。它们是怎样认识飞行路线的呢?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候鸟是否和有些动物一样,有识别和记忆路途的能力?但有些现象是这个答案所不能解释的。比如,候鸟的迁徙多数是在夜间飞行,黑暗中怎样识别地形呢?有的候鸟还要飞越重洋,天空海洋更无特征可辨认。美洲有一种金黄的小鸟,春夏巢居于加拿大,夏末才迁徙于南美。它们越过大洋,作2000多公里的不着陆飞行,背负蓝天,面对茫茫大海,怎样识别途径?

生物学家认为,候鸟在迁徙中能面向目的地作直线飞行和对路途的认识,同遗传的本能有关系。这种本能是候鸟经历几万年的飞行,祖祖辈辈从求生中积累下来的本领,并形成牢固的潜在意识,一代一代地传给它们的儿女们。

为了进一步弄清候鸟只靠天赋的本领而迁徙的这个谜,近代科学家制出了一种新的仪器进行跟踪观察。他们将微型摄影机用树胶溶液黏在鸟的羽茎上,并装上微型胶卷。当鸟儿展翅高飞时,相机的快门便打开,做连续的拍摄;鸟儿歇息时,快门会自动关闭。这样,就会得出详尽的飞行记录了,候鸟迁徙的谜底也将被彻底揭开。

展开阅读全文

常见的迁徙动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种类?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迁徙动物可分为,鸟类迁徙比如麻雀、喜鹊、家燕、杜鹃等;鱼类迁徙比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大、小黄鱼、大马哈鱼等;哺乳动物类比如驯鹿等;昆虫比如彩蝶王等。

1、鸟类迁徙

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

2、鱼类迁徙

鱼类的迁徙活动有一个专有名称叫“洄游”。大多数的鱼类可以说都是洄游鱼类,只有少数鱼类不表现出规律性的洄游。鱼类洄游按目的分为三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大、小黄鱼、大马哈鱼都进行生殖洄游。

3、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迁徙规模浩大,例如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每年入冬,成千上万头的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从北向南,朝森林冻土带的边缘地带转移。次年春天,它们再向北方的北冰洋沿岸进发。四五月份,鹿群到达它们熟知的冻土带僻静处,在此养育儿女。

4、昆虫

昆虫的迁徙有时能创造奇迹,最著名的是产于美洲的彩蝶王,它们春天从中美洲飞到加拿大,秋天又飞回中美洲,行程4.5万公里,历时几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 鸟类为什么春秋迁徙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鸟类的迁移属于一种本能。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改变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就变成了鸟类迁移的一大原因。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延热的干旱季节以及寒冷的冬季容易出现食物短缺,导致许多的鸟类都只能够被迫的迁移。来到食物比较多的地区,而这种行为主要是大自然的原因,慢慢的就变成鸟类的一种本能。

鸟类迁移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鸟类长时间生活在比较舒适的气候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拥有丰富的食物,还可以给养育后代带来比较合适的条件。在北方就可以选择大量的养育后代,这里有丰富的昆虫,而且还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食物,同时这里的天敌比较少,孩子在生出来之后就能有效避免被伤害。鸟类选择迁移还能有效达到自动平衡的作用,可以使得鸟类有效缓解气候悬殊所造成的影响。

鸟类迁徙的时间

一般都是在1月份迁移。在一年中总是跟随着季节的变化,然后更换休息的地方。这类的鸟也会分成两种,一种是夏侯鸟,一种是冬候鸟。夏侯鸟主要是指在夏季的时候就会来到固定的地方生儿育女,等到小鸟逐渐长大之后,正好是深秋的时节,这群鸟就会选择来到南方相对比较温暖的地方,等到第2年的春季又重新的返回这里。

冬候鸟主要是指会在严寒的季节来到某一个地方过冬,等到第2年的时候又会选择来到北方。每年的春分时节大约是在3月份左右,许多的鸟就会从南方来到北方,主要的目的就是是为了能够有效促进繁殖。在进入到秋分时,估计是在每年的9月份中旬,这一群鸟就会选择往南飞。具体的还需要看纬度,长江北部和长江南部的不同地区,这些鸟的迁移时间会有所区别,会受到阳光以及温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磁铁装置让鸟类改变迁徙方向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人员捕捉到了春天在俄罗斯海岸迁徙的欧亚芦苇莺,并把它们放生在东方1000公里处。他们没有惊慌。他们只需要根据他们最初的目的地重新定位。几年前,在细胞出版社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展示了鸟类的导航技能。现在新的证据表明芦苇莺依赖地磁导航。

事实上,在10月5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当他们被捕并被带到兹维尼戈尔德时,他们会自动找到地磁场的匹配位置。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德米特里·基什基涅夫说,我们发现的最令人惊讶的事情是,当我们稍微打开电源上的电流控制旋钮时,波罗的海沿岸沙堆上的鸟原本会向东北方向移动,但现在它们已经转向了西北方向。

为了测试磁场的效果,基什基涅夫、尼基塔·切尔内佐夫和他们的同事在海滩上建造了一个特殊的磁线圈系统。该系统使它们能够在海滩上建立一个均匀的磁场区域,并在不影响鸟类使用其他线索的情况下操纵磁场,这些线索包括太阳、星星、地标和气味。

在捕捉到迁徙的芦苇莺后,这只鸟被放置在磁线圈系统中几天。改变磁场后,这些鸟实际上被移到了其他位置。为了不混淆它们,科学家们只改变了一次磁场。数据显示,磁性参数的这种变化导致鸟类重新定位它们的繁殖地。

鸟类究竟是如何通过地磁导航的?研究人员现在怀疑芦苇莺在它们第一次秋季迁徙期间跟踪地磁参数的变化,例如从波罗的海到西非,建立了一个“经验法则”这些规则将指导未来的迁移,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偏离了轨道,他们可能会重新定位自己。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至少一些鸟类依靠地磁进行长途航行,还有多刺的龙虾和海龟。研究人员说,虽然鸟类使用磁导航的想法是在19世纪首次提出的,但证明这是一个挑战。

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了解鸟类如何感应磁场,以及磁场的哪一部分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研究人员也很好奇,想知道芦苇莺是否仍像一些海鸟和鸽子一样依赖嗅觉导航。

展开阅读全文

跨洲迁徙不迷路 鸟类靠什么定位?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鸟类每年都迁徙?他们甚至煞费苦心地连续七天七夜飞越大陆。这么长的一条路线,他们在飞行中会不会迷路?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飞行方向和目的地?鸟类的迁徙相当于我们的人类旅行,但不像我们的人类或休闲,或知识;鸟类旅行是为了生存、寻找足够的食物、繁殖和延续种群。

迁徙的杓鹬在鸭绿江口

鸟类旅行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迁徙。每年成千上万的水鸟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来来去去。北极燕鸥从北极到南极,然后从南极到北极。这里有鹤、鹳、鹅和鸭,还有许多森林鸟类,虽然没有滨鸟那么远,但它们从南到北、从北到南迁徙,从而沿着它们自己生活的迁徙路线来来回回。正如“鸿雁”的歌词告诉我们的:“鸿雁飞过芦苇向南飞。在无垠的天空中,大雁正走向何方?我的心是我在北方的家乡。虹燕,回到北方,带着我的思念。歌声遥远,竖琴在颤抖,春天的草原是温暖的。”

从鸭绿江口迁徙的杓鹬

鸟类的迁徙是一个自然奇迹

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在两地之间移动的鸟被科学家称为候鸟。留在这里不迁徙的鸟被称为留鸟。事实上,世界上候鸟比留鸟少。

当候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时,它们开始集群,并逐渐从它们的过冬地长途跋涉到它们的繁殖地。在迁徙过程中,它们会选择合适的中继站(栖息地)停下来,补充食物和体力,然后继续飞往目的地。秋天结束时,已经完成繁殖任务的候鸟会带着它们的子女回到温暖且食物充足的南方过冬。

在鸭绿江口迁徙的斑点尾鹬正在觅食。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许多鸟类有自己固定的迁徙路线和中继站(中途停留)。例如,红腹鹬从澳大利亚到它在北极圈的繁殖地有超过10000米的旅程。在途中,它将在渤海湾停留4周,在泥泞的浅滩上捕食较小的蛤蜊以补充自身。另一方面,大量的鹬停在辽东半岛的鸭绿江口,用它们的长喙捕食泥滩深层的软体动物。一些研究证明它们可以连续飞行7天7夜。

迁徙途中的白鹤

白鹤在俄罗斯东北部的雅库特地区繁殖,经过中俄边境的阿穆尔河,在吉林的扎龙和白城湿地、辽宁的盘锦湿地和山东的黄河口湿地停留,然后到达江西的鄱阳湖过冬,飞行距离超过5000米。九月,在蒙古和俄罗斯广阔的草原上繁殖的最小的鹤——德米塞尔鹤聚集在中国北部的巴里昆湖。在返回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过冬的途中,它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飞越了7-8公里长的喜马拉雅山,飞行距离约为3000米。天鹅、鹅、鸭等不同种群会有不同的迁徙路线,一般的飞行路线也是2公里到5公里。

还有许多猛禽和鸣禽,它们也是鸟类迁徙大军中的重要分支。

展开阅读全文

鸟类的迁徙

全文共 1951 字

+ 加入清单

直到现在,鸟类学家提出的所有解释都只是假设。一些人认为鸟类迁徙起源于地球历史,并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起源于冰河时期。然而,冰川的周期性侵蚀和退缩使鸟类很容易形成适应它们并周期性返回的迁徙生物的遗传本能,从而代代相传并形成习惯。然而,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缺陷。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鸟类不迁徙,冰河时期只占鸟类生存历史的1%。如此短的时间对鸟类遗传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它也不能排除鸟类在冰河时代之前就开始迁徙的事实。

有些人认为移民是由生活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冬季向南迁移是由于北方冬季食物减少,夏季向北迁移。这是由于北方的高纬度和长日照,这对猎食和育雏有许多好处。对鸟类生理学的研究表明,鸟类生理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迁徙。在秋天迁徙之前,鸟类积累了一层厚厚的脂肪。春天,由于阳光越来越强,它可以通过视觉神经系统作用于鸟类的脑垂体,进而刺激性腺活动。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减少。然而,长时间的阳光刺激大脑下部的睡眠中枢,使鸟类处于兴奋状态,夜间不安,活动加剧,摄食率增加,脂肪容易积累,保证了鸟类迁徙时所需的物质储备,提高了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容易引起迁徙。

对于鸟类的导航和定向现象,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鸟类定向的机制,但是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迁徙事实。其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类,即视觉定向假说和非视觉定向假说。

视觉定向假说。鸟类可以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信息来确定自己的方位。视觉信息主要包括太阳、月亮、星星的位置和陆地标志。

在北半球,白天太阳从右向左“移动”。任何在这些地区旅行的人,如果想依靠太阳辨别方向,就必须准确掌握时间和必要的时差转换。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动物也有这种非凡的能力。生物学家瓦利亚姆·基托纳(Valliam Kitona)曾在他的书中写道:“鸽子可以在飞行中准确地确定它们的方向和路线,因为它们可以选择与太阳成一个固定的角度,并且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调整角度15次,也就是说,一天中太阳改变位置的次数。简而言之,鸟能最准确地感知时间。他们通过钟表般的感官计算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弗赖堡大学的鸟类学家萨维尔发现,一些鸟类具有遗传性——它们可以识别夜空中的星图。萨维尔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在一个圆顶大厅里模拟天空,人工装饰许多可移动的星星作为人工天体,然后放置一只欧洲夜莺。这只鸟每年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飞到非洲南部。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它们不会成群结队地跟着领头的鸟向南飞,但是这些鸟在前面,其他的鸟在后面。这种鸟第一次向南飞行时也能准确到达目的地。

这充分表明欧洲夜莺在迁徙过程中依靠它们独特的本性来辨别方向。在这个实验中,萨维尔把欧洲夜莺放入大厅,然后改变大厅里星星的位置,看看这只鸟是否抄近路向南飞。测试表明,这种鸟在不断变化的天体中不断改变方向,并采取最佳捷径向南飞行。萨维尔随后得出结论,欧洲夜莺因其自身的本性而迁徙,以观察天空中星星的位置。但是为什么这只鸟辨别方向和自然的能力如此强大呢?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天体中径直向南飞行来观察恒星的位置?它与天体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萨维尔,至今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路标定位假说。候鸟可以根据陆地的某些特征来定位。这些特征包括海岸线、河流、山脉、森林等。这些鲣鸟被运送到342公里外并被释放。这些鸟找到了它们熟悉的大西洋海岸线,并很快回到了它们原来的栖息地。

非视觉定向假说。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非视觉定向假设,如风定向、嗅觉定向、听觉定向和地磁定向。地磁定向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更合理的机制。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在鸟喙的皮层中有神经细胞可以区分磁场,被称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脊椎动物对光的感觉器官一样。对哺乳动物和鸽子的电生理测试表明,一些松果体细胞可以对磁场强度的微小变化做出反应。

当鸟移动时,飞行高度通常低于900米,而鸟通常在100米左右。迁徙速度一般为每小时40-80公里,夜间比白天快,春季比秋季快。短距离飞行的鸟一天的行程不会超过100公里。长途飞行的鸟的行程是150-200公里。如果他们遇到食物丰富的地方,他们应该停下来休息。大多数鸟类沿着海岸和内陆河流迁徙。例如,颜佳在冬天沿着东南亚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海岸向北飞行,然后在春天沿着河流向内陆流动。

在鸟类迁徙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圆环法,即将标有圆环机构编号和地址的铝合金圆环套在捕捉到的活鸟的脚上,经测量和登记后放鸟。当鸟儿被捕或再次被射杀时,捕鸟者被要求摘下戒指并送回。比较了两次捕捞的时间和地点。即使环回收率为5%,也能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数据。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候鸟的迁徙,如在鸟的羽毛上喷洒明亮的染料,在大鸟的身体上安装微型无线电发射器。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候鸟迁徙迷失不了方向?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秋两季,候鸟定期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世界上每年有超过1/3的鸟类参与迁徙。

许多观察表明,候鸟沿着特定的路线飞行。

这条路线不会逐年改变。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候鸟最终也能飞到它们原来的生活目的地,找到它们建造的巢。绝对不会有错误。燕子就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候鸟不能迷路?

事实证明,世界上的候鸟,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特殊的导航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观察和研究发现,大多数白天飞行的鸟类是根据太阳的方位和高度来定位的。夜间飞行的鸟依靠星星来辨别方向。当星星从东向西转动时,鸟的内部时钟会帮助它保持原来的飞行方向。

一些生物学家认为,有些生物(包括鸟类)会根据天空而有所偏差。此外,一些鸟类对超声波特别敏感。当在高空飞行时,他们可以听到远处的雷暴和1000公里外的海浪。也许,他们正依靠这种特殊的能力来识别方向和纠正迁移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候鸟为什么要远程迁徙?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带着随季节长途迁徙的鸟。。候鸟。例如。。燕子和杜鹃暴露在春天和秋天,鹅和鸭暴露在冬天和春天。

为什么候鸟会随着季节迁徙?一是历史形成的习惯。十万多年前,地球上多次出现冰川。北半球被冰雪覆盖。大多数昆虫和植物冻死了,使得鸟类无法生存。这家人搬到了南方。冰川化之后,他们搬回了自己的家乡,经过几次磨难后形成了一种习惯。其次,环境迫使鸟类迁徙。冬天来了,阳光变短,温度降低,食物减少,这对鸟类的生活非常不利。鸟儿一起飞往南方,那里有温暖和食物。然而,越冬区不适合筑巢。鸟儿在春天飞回来筑巢和孵卵。第三,科学家认为外部环境刺激了鸟类分泌的变化,当鸟类有繁殖的要求时,它们会迁移到北方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文化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产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客家文化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历史渊远了,在地区文化中岭南是客家的发源地也是形成客家文化的主要地方。早在先秦时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始皇平定之前那时候的岭南还是蛮夷之地,之后才开始了文明的进步,现如今客家人普遍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省份。那么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客家文化的形成进程吧。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由此可见,秦朝之前不存在中原人向岭南移居的问题,只有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融为一体,南北交往大门正式打开,才使北方人有条件迁入岭南。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岭南时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这批人来到岭南之后不久,中原地区即发生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当时的南海尉赵佗为防岭南地区出现动乱,拥兵关隘,封闭南北通道,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王。

南越国存在近百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能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到汉武帝时,南越国归并汉朝,这些人留下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鸟类的迁徙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直到目前为止,鸟类学家所提出的所有解释都还是一些假说而已。有的人从地球历史来考虑鸟类迁徙的起源问题,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起源于冰川时期。而冰川周期性的侵蚀和退却,使鸟类极易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定期性往返的迁徙生物遗传本能,于是便世代相传,形成习性。但此学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鸟类不迁徙,并且冰川期仅占鸟类生存历史的1%,如此短暂的时间,对鸟类遗传性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也排除不了在冰川期以前鸟类即已开始迁徙的事实。

有的人认为迁徙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南迁越冬,是由于北方冬日食物减少,夏日北迁,是由于北方纬度高,日照长,这对于寻食、育雏有许多好处。对鸟类生理学的研究表明,鸟类生理的变化对迁徙有一定的刺激。秋季迁移前,鸟类积累了厚厚的一层脂肪。春季,由于日照渐长,可通过视觉神经系统而作用于鸟类的脑下垂体,转而刺激性腺活动。由于环境温度增高,减少了身体对能量的需要。而日照长,刺激了脑下部的睡眠中枢,引起鸟类处于兴奋状态,夜晚不安,活动加强,取食率增加,容易积累脂肪,保证了鸟类迁飞时所需要的物质储备,而且提高了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容易引起迁徙。

对于鸟类导航定向的现象,科学家相继提出了许多解释鸟类定向机制的理论,但并没有单独的一个理论可以说明所有迁徙的事实。其理论大致可分成两大类,即视觉定向假说和非视觉定向假说。

视觉定向假说。鸟类可以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进行定向。视觉信息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位置和陆地标志。

在北半球,太阳白天是从右向左"运动"。在这些地区进行旅行的任何人要想依靠太阳辨明方向,都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时间,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时差换算。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动物也有这种非凡的本领。生物学家瓦利亚姆·基吐纳曾在书中写道:"鸽子在飞行中能够准确无误地确定自己的方向和路线,因为它能选择一个与太阳间的固定角度,同时能够在飞行中1小时调整15次角度,即太阳白天位置变化的次数。简而言之,鸟儿能够最准确地感觉到时间,它们是通过身体中像钟表似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位置的。"

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费赖堡大学鸟类学家萨维尔曾发现,部分鸟类有一种承袭的天性--能够辨别夜空中的星图。萨维尔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在一间圆顶型的大厅内仿制天空,用人工的方法布上了许多能活动的星星,作为人造天体,随后放入一只欧洲夜莺。这种鸟每年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部飞往非洲南部。与其他鸟不同的是,它们不是跟随着为首的鸟成群结队地南飞,而是小鸟在前,其他鸟在后。小鸟初次南飞也能够准确地飞抵目的地。

这充分表明,欧洲夜莺在迁徙中是依靠自己独特的天性分辨方向的。在这次试验中,萨维尔将欧洲夜莺放人大厅内,随后变化厅内星星的位置,以观察此鸟是否采取捷径南飞。试验表明,这种鸟在变化的天体中不断改变方向,采取了最佳捷径一直向南飞。于是萨维尔得出结论说,欧洲夜莺是凭借自己的天性以观察天空中星星的位置进行迁徙的。但是这种鸟分辨方向的能力或者说天性为什么这样强呢?为什么能在变化的天体中以观察星星的位置径直南飞呢?它与天体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仍然使萨维尔困惑不解,至今也未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路标定向假说。迁徙的鸟类可以根据陆地的某些特征来定向。这些特征包括海岸线、河流、山脉、森林等等。憨鲣鸟被人运到342公里以外地方放飞,这些鸟找到熟悉的大西洋海岸线,而后迅速飞回原栖息地。

非视觉定向假说。目前已提出风定向、嗅觉定向、听觉定向和地磁定向等几个非视觉定向假说。其中地磁定向是目前公认的较合理的一种机制。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鸟嘴的皮层上有能够辨别磁场的神经细胞,被称之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就像脊椎动物对光的感觉器官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对哺乳动物和信鸽进行的多次电生理学试验表明,部分松果体细胞能对磁场强弱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鸟类迁行时飞行的高度,一般在900米以下,小鸟常在100米左右。迁徙的速度,一般每小时40-80公里,夜间比白天快,春季比秋季快。飞行距离较短的鸟类,一天的旅程不超过100公里,长距离飞行的鸟类日程为150-200公里,中途遇到食物丰富的地方,要停下来休息。多数鸟类都沿着海岸和内陆河流迁徙,如家燕冬天在南洋群岛,印度及澳大利亚等处,春季沿海岸北飞,再沿河流到内陆。

对鸟类迁徙的研究,最常用的是环志法,即用标有编号和套环机构地址的铝合金环,套在捕到活鸟的脚上,经测量登记后将鸟释放,当这些鸟再度被捕或射杀时,请获鸟者将该环取下寄回,比较两次捕捉的时间和地点,即使有5%的环志回收率,也能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此外,还可使用把鲜艳的染料喷在鸟羽上,把微型无线电发报机载在大型鸟类的体上等先进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候鸟的迁徙。

展开阅读全文

史海钩沉:故宫国宝辗转迁徙之路

全文共 2524 字

+ 加入清单

从建成到中国封建帝制结束,从森严的帝王宫殿到人民的博物馆,故宫目睹了江山易主、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直到人民当家做主,而故宫的珍贵文物也是命运不同,为了躲避战火辗转南北,最终有的回归,有的被送到台湾,有的则流落海外。这座艺术珍品的宝库的故事可谓数不胜数。

鹿钟麟妙计,请溥仪出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后,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民国政府为使清政府承认共和政体,双方达成了一个“清室优待条件”。根据这个条件,逊帝溥仪“暂居宫禁”,尊号不变,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族机构和官员照旧,宗庙陵寝由民国政府派兵保护,民国政府待以君主之礼,岁给400万两白银。

退位后的溥仪生活奢华依旧,400万两白银挥霍一空之后,便以宫内珍宝抵押或拍卖满足花销。同时他还与清朝遗老遗少勾结,以图复辟,这也造成了大量故宫文物外流。引起了社会各界及民国政府要员的不满。蔡元培等学者就主张学习西方的博物馆教育,将故宫的文物对公众展出,发挥实物的教育功能。1924年直奉战争,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将自己的军队改名为国民军,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同年11月5日,冯玉祥派爱将、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同著名学者李煜瀛一道,只带了20军警,前往故宫,向逊清皇室内务府大臣绍英、春龄宣读临时政府的决定及修改后的优待条件。溥仪以人多物多为由不愿搬出。鹿钟麟在与清室代表交涉不下之时,用了一计。他大声对随从说:告诉外边,事情还在商量,先不要开炮,延长20分钟。溥仪大惊,赶快收拾物品,交出印玺,离开了故宫。鹿钟麟不费一枪一弹将溥仪请出了宫,得到了全国人民和进步人士的赞扬。

其后,经历了各个政治派别的明争暗斗,清室善后委员会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故宫文物的清点工作,公布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总计117万余件文物。

1925年10月10日,乾清门前举行了盛大典礼,善后委员会通电全国,故宫博物院正式建立。

兵临城下,国宝南迁西避

故宫博物院成立不多久就遇到了困难,政权不断更迭,故宫领导也走马灯,然而有人管没人拨发经费,仅靠门票收入远远无法维系,职工拿不到工资人心不稳。清皇室的遗老旧臣一有机会也跟着制造混乱,故宫博物院风雨飘摇。1931年,日本人制造“9·18事变”,占领东北,华北告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把院藏精品南迁,这一提议得到了国民政府批准。自1933年2月起,故宫先后将13000余箱文物运到上海,紧接着运到南京。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8·13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刚刚运到南京的文物又不得不启运,8月14日第一批由南京装船到汉口,转火车到湖南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但是湖南不久也遭到空袭。送到贵州,贵阳很快也形势危急,最后几经周折送到了四川巴县。11月第二批文物到达宜昌,后到重庆。但是重庆湿度大,不利于文物保存,加上空袭的危险,行政院下令将文物运到四川乐山。用了近两年时间,这批文物在1939年9月运抵乐山。第三批于12月用火车运到宝鸡,后来潼关形势紧张,文物经潼关到汉中,经重庆到四川峨嵋。此外另有3000多箱因为没有工具而滞留南京。能保护的保护了,然而留在北平的文物古籍等却惨遭掠夺和毁坏,故宫的铜缸、铜器、铜灯等很多被拿去造了子弹。

解放前夕,精品文物运去台湾

抗战胜利后,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分散在四川境内三地的文物被集中到了重庆。从1947年5月到12月,分水陆两路运回南京。到了1948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党政府知道大势已去,准备逃跑,下令故宫博物院将精品装箱运往南京,与南京分院的文物一起运往台湾。当时的院长马衡思想进步,而且和北平的地下党组织已有联系,他公开布置装箱,另一方面以机场不安全为借口与国民党政府周旋,争取了时间,拖到战局发生变化,北平的文物得以保留。从南京运出的文物分3批,共2972箱,占南京箱数的1/6,但大部分为精品,主要为书画、瓷器、玉器、铜器、漆器、珐琅、雕刻、家具、文具、文献。

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馆,为台湾的故宫文物保护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两岸故宫博物院相比较而言,各有所长,比如书画,台北故宫博物院宋元时期书画多一些,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的多一些。随着90年代两岸关系破冰,人物互访,以后年年有交流,1993年曾合出一本书叫《国宝荟萃》(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0年,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曾访问北京故宫博物院,两处文物曾在美国共同展览,推动了两岸合作。数字技术,传统故宫焕发现代魅力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故宫3月重新开放,院长马衡留任,全体职工留用。但是当时,故宫城内72万平方米杂草丛生,房屋漏雨,地面坑凹,墙体破裂,垃圾成山,河道淤积,古树中空枯死。

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的56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故宫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更加大了对故宫的财政支持。1998年,国家投资6亿元整治故宫筒子河及周边环境,1999年完工,恢复了皇城外昔日的风貌。1987年和1994年,国家两次共投资一亿八千七百万,在故宫内修建了自动防虫、防霉、防盗、防火的三层现代化地下库房。国外对我国的了解大多限于四大发明,一些不客观的报道也丑化了我们的文化。

故宫的文物是我国五千年没有断层的历史的最好见证,五大洲的故宫文物展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本色。

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游客来到故宫参观的数字更是像膨胀一样。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开通了院内的光纤网络,建立了各类数据库。地球各处的人们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欣赏故宫雄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近百年来,我国大量国宝流失海外,其中有不少是原藏于故宫内的稀世珍宝,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尽力收回国宝,90年代,高价拍回北宋画家张先的《十咏图》。

目前,故宫博物院还建立了崭新的数字演播厅,可容纳40人左右,在银幕上展示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成的数字化作品,可以人机互动,参观者就好像坐在游览车上一层层进入故宫的大门,随着镜头的变化,你不仅能与文物“零距离接触”,还能够升上屋脊,从特殊角度俯瞰故宫建筑。目前完成了从天安门到太和殿的数字化制作,10月将完成从中和殿到保和殿的制作,后者甚至可以显示宫殿的大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失业保险关系的迁徙有哪些情况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失业保险在大家工作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家知道失业保险关系的迁徙有哪些情况吗?想了解相关职业保险小知识的朋友,不如来和一起来了解下吧,我们一起来看看社会保险有哪些及其作用是什么。

小编看来,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看:

1、是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失业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企业事业单位应参加单位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统筹。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是指这一单位及其职工转移到其他统筹地区,单位注册登记地也随之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原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由经办机构审核后开具转移证明,注明职工人数、参加失业保险有关情况等,由迁入地经办机构负责接续其失业保险关系。

2、是个人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分为两种情况:

(a)职工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职工在职期间,个人跨统筹地区调动工作的,由转出地经办机构出具转迁证明,转入地经办机构负责接受,并为其办理继续参保的手续。在转出地工作期间的累计缴费年限应当与转入地工作期间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已在转出地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划转。

(b)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迁的,迁出地经办机构应为其开具转迁证明,将所需费用随失业保险关系一并划转至迁入地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到迁入地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划转的费用包括: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其中医疗补助金、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按失业人员应享受失业保险金总额的一半计算。在省、自治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转迁的,失业保险费用的处理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好了,关于今天的问题,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相关职业保险小知识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哦。

展开阅读全文

棱皮龟的跨洋迁徙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棱皮龟

被称作“龟王”的棱皮龟因能穿越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洋——大西洋而著称,但是,直至今日并没有人真正意识到这种海龟有多擅长航海。英国科学家通过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巨大的雌性棱皮龟能沿接近直线的路线游数千英里,往返于觅食地和繁殖地。

棱皮龟从中非出生地游往大西洋彼岸的南美洲时,它所走的路线几乎是两地间最短的,与之相比,即使最先进的巡航艇也自愧不如。海龟是如何做到沿一条几乎笔直的路线游数千英里的呢?对生物学家来说,这一直是个谜。不过科学家认为,它们是依靠视觉(通过恒星和太阳的位置进行判断)和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在浩瀚无边的海洋里航行的。这些研究成果是埃克塞特大学生态和环保中心通过一项研究获得的。

新生棱皮龟在孵化地周围水域游逛几周后,开始踏上征途,寻找水母和其他凝胶状食物丰富的觅食地,这一过程需要它们游数千英里。几年后,长得很强壮的雌性棱皮龟会重新游回它们出生的海滩,用前肢在沙滩上掘个坑后,一次产下150枚卵,然后用沙子掩埋。每个繁殖季它们能产卵多达1000枚。繁殖季过后,它们会头也不回地爬向大海,开始返回觅食地,再用几年时间积聚养分,为下次重返筑巢地产卵做准备。

过去30年,太平洋里的棱皮龟数量一直在迅速下降。返回墨西哥一个筑巢点产卵的棱皮龟,已经从1982年的7万只下降到1999年的250只。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减少的原因。不过收集卵和捕猎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棱皮龟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水母,不过它们也吃鱿鱼和海胆。它们会把购物袋误当成水母吞下肚,超过一半的死海龟肚子里都有塑料。

展开阅读全文

飞禽迁徙知识

全文共 2931 字

+ 加入清单

飞禽以植物种子、昆虫、田鼠或蛇等为食,多数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益鸟。 那么你对飞禽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飞禽迁徙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鸟类迁徙及其起因

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许多鸟类都进行季节性迁徙。在古北区陆地繁殖的589种鸟类中有40%的种类,总共大约50亿只鸟,每年要飞到南方去赵冬,这还不包括在本区类迁徙的鸟类。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鸟类有160种,其中120种进行迁徙,占75%。

鸟类的迁徙往往是结成一定的队形,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迁徙的距离有近的,也有远的,从几公里到几万公里。最长的旅程可要数北极燕鸥,远到1.8万公里。此鸟在北极地区繁殖,却要飞到南极海岸会越冬。在迁徙时,鸟类一般飞得不太高,只有几百米左右,仅有少数鸟类可飞越珠穆朗玛峰。迁行时飞行速度从40~50公里/小时,连续飞行的时间可达40~70小时。

许多鸟类在迁徙前必须储备足够的能量。这是对长距离的飞行的适应。能量的储备方式主要是沉积脂肪。脂肪不仅为候鸟提供能量,而且脂肪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也能为身体所利用。许多鸟类因储存脂肪而使体重大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例如北美的黑顶白颊林莺和欧洲的水蒲苇莺的体重一般为11克左右,但在迁徙前可达22克左右,所沉积的脂肪可供其飞行100小时左右。

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现在一般认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和热带的旱季,经常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他食物丰盛的地区。这种行为最终被自然界选择的力量所固定下来,成为鸟类的一种本能。

迁徙给鸟类带来许多好处,主要表现在:

①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持它们强烈的代谢;

②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因为养育后代需要大量的食物;

③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节昼长,有丰富的昆虫,亲鸟能有机会充分收集食物;

④在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乌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

⑤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

⑥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关避免气候悬殊;

⑦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因而在进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鸟类的迁徙是先天的和可学习的。哈里斯的换亲试验可证明这点。他将银鸥和小黑背鸥的卵进行了互换,并由此而得到了900只义亲所抚育的幼鸟。对这些幼鸟的环志结果表明;银鸥随其义亲迁飞到法国和西班牙,而小黑背鸥虽然其义亲留在英国越冬,他们仍然象其亲生父母那样迁飞到了其在欧洲大陆上的越冬地。

鸟类的迁徙行为也是在进行过程中产生的。由于环境不断变化,自然也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即使到了今天,迁徙的行为仍在这些鸟类中形成和消失。例如野生的金丝雀从前是地中海地区的一种留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分布区已扩展到欧洲大陆波罗的海地区,现在在地中海地区这种鸟仍为留鸟,但在新的分布区内变成了一种候鸟。

鸟类的迁徙、定向和导航

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种群在其夏天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大规模的、有规律的、广泛的和季节性的运动。这种运动的基本特点是定期和定向并且常常集成大群进行。对此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是:①鸟类是如何迁徙的和迁徙的原因是什么?②鸟类迁徙是怎样起源的?③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定向的?近几年来,由于许多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对鸟类迁徙行为以及定向导航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3、鸟类迁徙的起源

至于鸟类迁徙的起源问题,目前有3种不同的观点:

①鸟类起源于南方,由于大陆板块自南向北漂移,许多鸟类被带到了北方,于是由它们返回南方老家的种种尝试便形成了鸟类迁徙的习性;

②鸟类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第四纪冰川自北向南的入侵,迫使鸟类向南方迁徙,待到夏季冰川退却,使鸟类能定期地往复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从而形成了迁徙的行为;

③鸟类起源于南方的热带森林,种群的大量繁殖造成了对食物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生态压力使得某些鸟类在夏季向北方冰川退却的地扩散,而当冰川来临时再回到南方越冬,久久之,便形成了定期迁徙的行为。相比较而言,第一种观点有些疑点。因为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明显的大陆板块移动早在鸟类出现以前就已完成。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都有一些证据。但第三种观点比较符合现代生态学思想,似乎更为合理一些。

4、鸟类的定向导航机制

迁徙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一物种均有其固定的繁殖区和越冬区。为此,迁徙的鸟类必须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所要飞往的地区和它们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和方向,也就是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必须具有定向导航的能力。鸟类不仅具有定向导航的能力,并且是相当发达的。实验证明,许多鸟类(例如家燕、企鹅)次年春天可返回原巢繁殖。即使用飞机将迁徙鸟类运至远离迁徙路线的地区内,释放数天后,仍可返回原栖地。因而人们对于鸟类定向导航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然而对于导航定向机制的研究,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开始。通过实验,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解释鸟类定向机制的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看法:

1.训练和记忆

认为鸟类具有一种固有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方向感。这种方向感,随着幼鸟跟随亲鸟迁徙,不断地加强对迁徙路线的记忆。

2.视觉定向

依靠居留和迁徙途径的地形和景观如山脉、海岸、河流、森林和荒漠等作为标记,并不断地从老鸟学会传统的迁徙络线。例如将憨坚鸟人为地运往300余公里以外的地方放飞。这些鸟首先要经过努力找到其所熟悉的大西洋海岸线,而后迅速地飞回其原栖息地。虽然陆地特征对子夜间迁徙的鸟类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但仍有一些鸟类能根据陆地标志来确定位置和调整飞行的方向。

3.天体导航

鸟类能利用太阳和星辰的位置定向。星辰对子夜间迁徙的鸟类尤为重要。关于太阳定位的实验,克莱默对紫翅掠鸟的研究为这一看法提供了证据。他把具有迁徙习性的椋鸟,放在四面有窗的笼内,用激素处理使其进入迁徙状态,则可见掠鸟朝着一定方向(即其迁徙方向)扇翼,而且扇翼的行为在阴天不出现。当用一面镜子代换太阳的方位时,其扇翼方向可按人所预定的方向变更。因此,他认为掠鸟迁徙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的。对于企鹅、伯劳的研究工作也都说明太阳定向机制是存在的。关于星辰定向,由索尔首次在圆形笼内对欧洲苇莺进行实验得出的。证明这些鸟能根据夜空中的星辰的位置定向。此后又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而且用改变人造星辰位置的方法,也可以象上述实验一样,使鸟类按预定的方向改变其迁飞方向。现在已知能够利用星辰定向的鸟类还有白喉雀等。

4.磁定向

是鸟类通过感应地球磁场极性的方法进行定向的一种方式。很早以前,人们就推测在鸟类迁徙过程中的导航定向可能与磁场有着某种联系。近年来的实验已证实了地磁场定向机制的存在。当给信鸽的头上加上一块具有特定极性的人工磁铁后,它的飞行不能进行正确的定向,不加磁场的即使在阴天也能正常返巢。此外,鸟类迁徙还可以借助于风定向、嗅定向等。

总之,鸟类的迁徙是一种十分壮观而奇妙的行为。迁徙过程中的定向导航机制或许是整个鸟类学中最复杂的一个问题。对于迁徙行为和定向机制的研究尽管巳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要解开候鸟迁徙的谜,还需作许多更为深入的研究工作。

看过“飞禽迁徙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