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踢猫理论以及故事(精品20篇)

党的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你还知道哪些踢猫理论以及故事呢?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踢猫理论以及故事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5236

文章

344

篇1:股票知识技术分析趋势理论

全文共 272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趋势理论股票价格运动有三种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趋势,即股价广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股票知识技术分析趋势理论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股票技术分析:短期变动

它们是短暂的波动。很少超过三个星期,通常少于六天。它们本身尽管是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使得主要趋势的发展全过程富于了神秘多变的色彩。通常,不管是次级趋势或两个次级趋势所夹的主要趋势部分都是由一连串的三个或更多可区分的短期变动所组成。由这些短期变化所得出的推论很容易导至错误的方向。在一个无论成熟与否的股市中,短期变动都是唯一可以被“操纵”的。而主要趋势和次要趋势却是无法被操纵的。

上述股票市场波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股票市场里,主要趋势就像海潮的每一次涨(落)的整个过程。其中,多头市场好比涨潮,一个接一个的海浪不断地涌来拍打海岸,直到最后到达标示的最高点。而后逐渐退去。逐渐退去的落潮可以和空头市场相比较。在涨潮期间,每个接下来的波浪其水位都比前一波涨升的多而退的却比前一波要少,尽而使水位逐渐升高。在退潮期间,每个接下来的波浪比先前的更低,后一波者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涨潮(退潮)期的这些波浪就好比是次级趋势。同样,海水的表面被微波涟漪所覆盖,这和市场的短期变动相比较它们是不重要的日常变动。潮汐,波浪,涟漪代表着市场的主要趋势,次级趋势,短期变动。

看过“股票知识技术分析趋势理论“

股票技术分析:趋势理论

根据趋势理论,股票价格运动有三种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趋势,即股价广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这种变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价总升(降)的幅度超过20%。对投资者来说,基本趋势持续上升就形成了多头市场,持续下降就形成了空头市场。

股价运动的第二种趋势称为股价的次级趋势。因为次级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因而也称为股价的修正趋势。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从3周至数月不等,其股价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为股价基本趋势的1/3或2/3。股价运动的第三种趋势称为短期趋势,反映了股价在几天之内的变动情况。修正趋势通常由3个或3个以上的短期趋势所组成。

在三种趋势中,长期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股价的基本趋势,其目的是想尽可能地在多头市场上买入股票,而在空头市场形成前及时地卖出股票。投机者则对股价的修正趋势比较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想从中获取短期的利润。短期趋势的重要性较小,且易受人为操纵,因而不便作为趋势分析的对象。人们一般无法操纵股价的基本趋势和修正趋势,只有国家的财政部门才有可能进行有限的调节。

股票技术分析:次级趋势

它是主要趋势运动方向相反的一种逆动行情,干扰了主要趋势。在多头市场里,它是中级的下跌或“调整”行情;在空头市场里,它是中级的上升或反弹行情。通常,在多头市场里,它会跌落主要趋势涨升部分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属于调整行情可能是回落不少于10点,下多于20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原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只是机率的简单说明。大部分的次级趋势的涨落幅度在这个范围里。它们之中的大部分停在非常接近半途的位置。回落原先主要涨幅的50%:这种回落达不到三分之一者很少,同时也有一些是将前面的涨幅几乎都跌掉了。

因此,我们有两项判断一个次级趋势的标准,任何和主要趋势相反方向的行情,通常情况下至少持续三个星期左右;回落主要趋势涨升的1/3,然而,除了这个标准外,次级趋势通常是混淆不清的。它的确认,对它发展的正确评价及它的进行的全过程的断定,始终是理论描述中的一个难题。

股票技术分析:基本趋势

即从大的角度来看的上涨和下跌的变动。其中,只要下一个上涨的水准超过前一个高点。而每一个次级的下跌其波底都较前一个下跌的波底高,那么,主要趋势是上升的。这被称为多头市场。相反地,当每一个中级下跌将价位带至更低的水准,而接着的弹升不能将价位带至前面弹升的高点,主要趋势是下跌的,这称之为空头市场。通常(至少理论上以此作为讨论的对象)主要趋势是长期投资人在三种趋势中唯一考虑的目标,其做法是在多头市场中尽早买进股票,只要他可以确定多头市场已经开始发动了,一直持有到确定空头市场已经形成了。对于所有在整个大趋势中的次级下跌和短期变动,他们是不会去理会的。当然,对于那些作经常性交易的人来说,次级变动是非常重要的机会。

(1)多头市场,也称之为主要上升趋势。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货期。在这个阶段中,一些有远见的投资人觉察到虽然目前是处于不景气的阶段,但却即将会有所转变。因此,买进那些没有信心,不顾血本抛售的股票,然后,在卖出数量减少时逐渐地提高买进的价格。事实上,此时市场氛围通常是悲观的。一般的群众非常憎恨股票市场以至于完全离开了股票市场。此时,交易数量是适度的。但是在弹升时短期变动便开始增大了。

第二个阶段是十分稳定的上升和增多的交易量,此时企业景气的趋势上升和公司盈余的增加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在这个阶段,使用技术性分析的交易通常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

最后,第三个阶段出现了。此时,整个交易沸腾了。人们聚集在交易所,交易的结果经常出现在的报纸的“第一版”,增资迅速在进行中,在这个阶段,朋友间常谈论的是“你看买什么好?”大家忘记了市场景气已经持续了很久,股价已经上升了很长一段时间,而目前正达到更恰当地说“真是卖出的好机会”的时候了。在这个阶段的最后部分,随着投机气氛的高涨,成交量持续地上升。“冷门股”交易逐渐频繁,没有投资价值的低价股的股价急速地上升。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优良股票,投资人拒绝跟进。

(2)空头市场,也称为主要下跌趋势,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出货”期。它真正的形成是在前一个多头市场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远见的投资人觉察到企业的盈余到达了不正常的高点,而开始加快出货的步伐。此时成交量仍然很高。虽然在弹升时有逐渐减少的倾向,此时,大众仍热衷于交易,但是,开始感觉到预期的获利已逐渐地消逝。

第二个阶段是恐慌时期,想要买进的人开始退缩的,而想要卖出的人则急着要脱手。价格下跌的趋势突然加速到几乎是垂直的程度,此时成交量的比例差距达到最大。在恐慌时期结束以后,通常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次级反弹或者横向的变动。

接着,第三阶段来临了。它是由那些缺乏信心者的卖出所构成的。在第三阶段的进行时,下跌趋势并没有加速。“没有投资价值的低价股”可能在第一或第二阶段就跌掉了前面多头市场所涨升的部分。业绩较为优良的股票持续下跌,因为这种股票的持有者是最后推动信心的。在过程上,空头市场最后阶段的下跌是集中于这些业绩优良的股票。空头市场在坏消息频传的情况下结束。最坏的情况已经被预期了,在股价上已经实现了。通常,在坏消息完全出尽之前,空头市场已经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风险投资重要理论工具对赌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对赌是风险投资理念和投资工具,对企业价值和企业增长的预期认可,在确保风险投资成功当中,对赌条款不管叫什么名字,它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投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对赌

对赌是指交易商将客户的指令全部都不实际执行,客户赚多少公司就亏多少,客户亏多少公司就赚多少。对赌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货的一种形式。

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在中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也没有被经常采用。但在国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对赌协议已经被广泛采纳。在创业型企业投资、成熟型企业投资中,都有对赌协议成功应用的案例,最终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对赌案例分析】

对赌是风险投资对于企业估值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实际上是风险投资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投资理念引进到中国之前,我们三个人创业,一人出一百万,大伙一定会这样想,一百万肯定每人都赚1/3,不可能说我出一百万占10%,你们俩出一百万,你们占90%,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如果我们三个人创业,让其中一个人干活,另外两个人出钱,另外两个人会想他会不会把我们的钱乱用了,会对他进行控制。但是风险投资重来不是这样考虑的,投资给你一笔钱,比如投一个亿,可能整个公司的净资产才五千万,但是我们才有20%?因为它在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间的价值,考虑到企业家的核心价值,同时还考虑到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因此风险投资对企业的估值一直都是用PE的方式,就是用市盈率的方式,甚至考虑用未来的盈利乘以PE的方式,实际上它充分考虑到企业家在这里面贡献更大,出钱的人虽然他出了1/3,但是他在这个企业中间并没有参与治理,没有参与运营,企业家的贡献更大。因此我虽然出1/3的钱,但只能占1/10的股份。

基于这个认识,我认为风险投资对赌的这种模式,是应该充分受到尊重的。因为首先我们尊重了企业家,尊重了他的价值创造,尊重了它未来企业成长性,给它未来预期的估值,企业家也同时考虑到,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这样一种基金,这样一种投资人,他们已经非常的公正,它的投资,它投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企业家的价值。既然人尊重我,我也尊重人,因此这里面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在对赌中间的诚信问题,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所谓法院判决公正不公正的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涉及到企业家的诚信问题,既然说好,我们就愿赌服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翻译理论有哪些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理论,即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其中有的理论是可以直接描述并且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而有的理论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那翻译理论有哪些呢?

翻译理论有哪些

理论有:严复的信达雅、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m)、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克特福德语言学观、巴斯奈特文化转向说、傅雷的传神。

翻译理论简介

1.严复的信达雅

“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翻译要求和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

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护士急诊急救理论知识

全文共 2425 字

+ 加入清单

护士应该掌握的急救护理知识有哪些,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护士一定要重视,因为这关乎到关键时刻的急救,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士急诊急救方面的理论知识,供大家参考。

护士必须要掌握的临床急救知识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 氢化可的松200~400毫

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 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3、扩容;4、吸氧或高压给氧;5、给予钙剂

及抗组织胺药物;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措施:1、0.1%肾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静注;2、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静滴;3、地塞

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静滴);4、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5、氨茶碱0.25

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静滴。

护士必须要掌握的临床急救知识一、发现患者异常:

(一) 立即停药,保留静脉通道,使病员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生。

(二) 观察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可根据情况遵医嘱给药。

(三) 遵医嘱给予在塞米松10毫克肌注、静注。

(四) 如属药物过敏,立即该皮下注射或深部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

(五)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做气管切开。

(六) 根据医嘱立即给氢化可的松200毫克或地塞米松,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等。

(七) 如属输液反应,应按照输液反应的防治来护理,如发热反应,应减慢速度,通知医生。

(八) 循环负荷过重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有症状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加压给氧,使氧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九) 如发现静脉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敷。

(十) 如发现空气栓塞,应置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给予氧气吸入。

(十一)密切观察病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并做好记录。

护士必须要掌握的临床急救知识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

抢救:1、吸氧或高压给氧;2、选用血管扩张剂;3、选用强心、利尿剂;4、给激素药物;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1、吗啡10毫克,皮下注射;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护士必须要掌握的临床急救知识五、输液反应和防治

输液反应:(一)反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

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防治:(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治:(1)置病有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看过“护士急诊急救理论知识”

护士必须要掌握的临床急救知识二、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内感觉异常、不安、无力、虚脱感,头痛、恶寒、冷汗、突然失语

循环系统症状 脉快、心悸

神经系统症状 肢瑞及口唇发麻、痉挛、眩晕、耳鸣

呼吸系统症状 喉部发紧、喷嚏、反射性咳嗽发作、胸部压迫感、哮喘

输液反应:(一)发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防治:(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及毛地黄等强化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性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治:(1)置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消化系统症状 吞咽困难、味觉异常、腹痛、肠鸣、便意、恶心、呕吐

皮肤粘膜症状 潮红、皮疹、眼结膜充血、水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级理论是什么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二级理论即语言和信息交流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研究选举行为的基础上1948年提出。认为大众传播对人们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一个二级传播过程。来自大众媒体的影响首先到达舆论领袖那里,舆论领袖再把他们读到和听到的内容传达给受他们影响的人。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最初的研究以及后来E.卡茨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影响人们的决定方面,个人联系比大众媒体更频繁、更有效。一是舆论领袖存在于每一社会层次中,与他们所影响的人在很大程度上相似,并往往同属同一原级群体。在这之前,大众社会理论和魔术子弹理论都强调大众社会中个人的孤立,从未将社会因素视为重要因素。但是本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两级传播虽是本研究意外的发现,回顾起来,竟是该研究最伟大的贡献。

二级理论最大的贡献是否定了当时影响很大的枪弹论,为人们研究大众传播效果提供了理论武器。但该理论在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抽样技术和实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且片面的过分地夸大了人际关系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

全文共 4022 字

+ 加入清单

1996年奥波斯特菲尔德(Obstfeld)又系统提出了“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被称为“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理论”。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

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汇率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实施相配套的经济政策,已成为经济开放条件下,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增长的停滞已不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过高的汇率、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出口下降和经济活动放缓等都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先兆。就实际运行来看,货币危机通常由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呆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过于庞大、财政危机、对政府的不信任等引发。

汇率政策不当

众多经济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固定汇率制在国际资本大规模、快速流动的条件下是不可行的。固定汇率制名义上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常常发生在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曾经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比如巴西、哥伦比亚、韩国、俄罗斯、泰国和土耳其等。然而,这些国家大多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汇率的调整往往伴随着自信心的丧失、金融系统的恶化、经济增长的放慢以及政局的动荡。也有一些国家从固定汇率制成功转轨到浮动汇率制,如波兰、以色列、智利和新加坡等。

外汇储备不足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保持的理想外汇储备额是“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由于汇率政策不当,长期锁定某一主要货币将导致本币币值高估,竞争力降低。货币危机发生前夕,往往出现经常项目顺差持续减少,甚至出现巨额逆差。当国外投资者意识到投资国“资不抵债”(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所欠外债)时,清偿危机会随之出现。在其它众多不稳定因素诱导下,极易引发撤资行为,从而导致货币危机。拉美等地发生的货币危机主要是由于经常项目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而无法偿还对外债务造成的。如阿根廷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年底为54%,受阿比索贬值的影响,2002年年底已上升到 123%。2003年阿根廷需要偿还债务本息达296.14亿美元,相当于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的2.9倍。

银行系统脆弱

在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东欧国家,货币危机的一个可靠先兆是银行危机,银行业的弱点不是引起便是加剧货币危机的发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银行收入过分集中于债款收益,但又缺乏对风险的预测能力。资本不足而又没有受到严格监管的银行向国外大肆借取贷款,再贷给国内成问题的项目,由于币种不相配(银行借的往往是美元,贷出去的通常是本币)和期限不相配(银行借的通常是短期资金,贷出的往往是历时数年的建设项目),因此累积的呆坏帐越来越多。如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5年—10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信贷市场的年增长率均在20%—30%之间,远远超过了工商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储蓄的增长,从而迫使许多银行向国外举债。由此形成的经济泡沫越来越大,银行系统也就越发脆弱。

猜你喜欢: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

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危机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1996年奥波斯特菲尔德(Obstfeld)又系统提出了“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被称为“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进一步恶化, 由于市场预期的突然改变,使人们普遍形成贬值预期,也可能引发货币危机。也就是说,货币危机的发生可能是预期贬值自我实现的结果。

在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中,政府不再像第一代模型中那样是一个简单的信用扩张者,对于货币危机处于一种听之任之的被动地位,而是一个主动的市场主体,他将根据自身利益的分析对是否维持或放弃固定汇率做出策略选择。由于政府策略的不同,预期的实现方式也不相同。

在第二代模型中预期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冲击——政策放松分析”、“逃出条款分析”和“恶性循环分析”。下面,我们仅就第二代模型的基本原理作出说明。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在汇率政策决策中政府所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是否放弃固定汇率,即是否让本币贬值?那么这需要将放弃固定汇率的收益和成本作出比较。需要考虑的问题通常是:

1、放弃固定汇率、让本币贬值,可以扩大出口、增加总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

2、如果市场存在着贬值预期,说明本币被高估了,这在贬值尚未发生的条件下不仅会导致对外汇储备的冲击,还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抑制,并使失业率上升,从而使政府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在这样情况下,放弃固定汇率,让本币贬值,就能够减少这笔成本。

3、实行固定汇率的政府一直承诺要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一旦实行贬值就会损害政府的信誉。

4、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让本币贬值将付出这种稳定成本。

我们可以将以上分析用一个简单的政府损失函数表示如下:

H=[a(e-s)+bε]+R(s)式(1)

在式(1)中,e和s是以对数形式表示的汇率;e为如果没有过去承诺的约束政府希望选择的汇率,即影子汇率;s为政府承诺的固定汇率;ε为居民预期的贬值幅度,即s—s;a和b为常数;R(s)为政府因放弃固定汇率而发生的“信誉成本”和“稳定成本”,即上述第三项和第四项的内容;如果政府不允许汇率变动,R(s)为0,反之,如果政府改变了汇率,那么R(s)为一个固定的数值C。a(e-s)表示如果政府坚持维持它所承诺的汇率s,而放弃上述第一项收益所付出的一笔机会成本,bε为放弃上述第二项收益而形成的机会成本。

在式(1)中,政府放弃固定汇率的总成本为C;反之,如果政府坚持固定汇率s,其总成本为[a(e-s)+bε]。因此,政府在是否放弃固定汇率的决策中,必须将二者进行比较。

假设市场预期政府不会放弃固定汇率,即bε=0,那么只要[a(e-s)]

假设市场预期政府将放弃固定汇率,即bε>0 ,那么只要[a(e-s)+bε]>C,政府将放弃固定汇率,选择他所偏好的汇率e。

所以,如果公式中的常数C满足以下条件:

[a(e-s) ]

将ε= s —s取对数形式代式(2)得:

[a(e-s) ]

那么,在这个区间中,如果市场预期本币汇率将贬值,本币就会贬值;如果市场预期本币汇率不会贬值,那么本币实际上也就不会贬值。也就是说,在这个区间中存在着多重均衡,选择哪种均衡完全取决于市场预期。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特别强调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往往是政府与投机者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如果我们再假设,在汇率政策决策中政府所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是否维护固定汇率制度?政府维护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提高利率。

但运用利率政策来维护固定汇率制度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应使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外国,以吸引外资流入、补充外汇储备;

二是提高利率的成本应低于维持固定汇率的收益。提高利率的成本是:

第一,如果政府债务存量较大,提高利率将加重政府的利息负担;

第二,提高利率将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这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维护固定汇率的收益主要是“信誉”收益和“稳定”收益,即把式(2)中的C所反映的内容理解成收益。

在上图中,曲线AA表示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它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动;水平线BB表示维护固定汇率的收益,它为一个固定的数值;竖线CC表示外国利率,在这里假设外国利率水平不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选择利率的区间是ι与ι之间:当利率高于ι时,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将大于收益,政府将放弃固定汇率;利率水平低于ι时,国际利差将不利维护固定汇率。

不仅政府对是否维持固定汇率需要进行利益比较,投机者也会对是否冲击固定汇率做出利益比较。投机者冲击一国货币的方法通常是:在该国货币市场上借入该国货币,然后买入外币,持有外币资产,待该国货币贬值后再买回该国货币,归还借款。因此,在该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时,投资者的投机成本是两国利差加上交易费用,其收益取决于该国货币的贬值幅度。

假设当该国利率处于ι时,投机者预期该国货币的贬值幅度将大于投机成本,便会对该国货币发动冲击;政府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来抵御这种冲击,把利率水平提高到ι,使投机成本高于预期贬值幅度,投机者便停止攻击。但当这种高利率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政府收支和该国的基本经济有可能恶化,这会提高投机者的贬值预期,于是再次对该国货币发动冲击。

这种恶性循环会迫使政府把利率提高到ι的水平,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货币危机便发生了。当然,在政府与投机者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政府的态度是否坚决、国际协调和合作是否有效、投机者掌握的资金量、“羊群效应”是否发生以及突发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哪一方等都会对博弈的结果产生影响。

第二代货币危机的特点

第一,它较详细地分析了市场预期在货币危机中的作用,并探讨了预期借以实现的各种机制形式。但它过分夸大了投机商的作用。

第二,它注意到政府的政策目标不是单一的,其决策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并且强调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往往是政府与投机者以及其它市场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

第三,它指出了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存在着多重均衡,货币危机的发生实际上就是宏观经济从一种均衡过渡到另一种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股票基本理论知识

全文共 4710 字

+ 加入清单

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问题乃是当今金融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之一,那么你对股票理论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股票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阅读:证券名词解释

牛市

股票市场上买入者多于卖出者,股市行情看涨称为牛市。形成牛市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因素:股份企业盈利增多、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利率下降、新兴产业发展、温和的通货膨胀等都可能推动股市价格上涨。②政治因素:政府政策、法令颁行、或发生了突变的政治事件都可引起股票价格上涨。③股票市场本身的因素:如发行抢购风潮、投机者的卖空交易、大户大量购进股票都可引发牛市发生。

熊市

熊市与牛市相反。股票市场上卖出者多于买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引发熊市的因素与引发牛市的因素差不多,不过是向相反方向变动。

多头、多头市场

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势头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多头市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

空头、空头市场

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看坏,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采用这种先卖出后买进、从中赚取差价的交易方式称为空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股票市场称为空头市场,空头市场股价变化的特征是一连串的大跌小涨。

买空

投资者预测股价将会上涨,但自有资金有限不能购进大量股票于是先缴纳部分保证金,并通过经纪人向银行融资以买进股票,待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再卖,以获取差额收益。

卖空

卖空是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于是向经纪人交付抵押金,并借入股票抢先卖出。待股价下跌到某一价位时再买进股票,然后归还借入股票,并从中获取差额收益。

利多

利多是指刺激股价上涨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转、银行利率降低、社会资金充足、银行信贷资金放宽、市场繁荣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股价上涨有利的信息。

利空

利空是指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长空

长空是指长时间做空头的意思。投资者对股势长远前景看坏,预计股价会持续下跌,在借股卖出后,一直要等股价下跌很长一段时间后再买进,以期获取厚利。

长多

长多是指长时间做多头的意思。投资者对股势前景看好,现时买进股票后准备长期持有,以期股价长期上涨后获取高额差价。

死多

死多是指抱定主意做多头的意思。投资者对股势长远前景看好,买进股票准备长期持有,并抱定一个主意,不赚钱不卖,宁可放上若干年,一直到股票上涨到一个理想价位再卖出。

跳空

股价受利多或利空影响后,出现较大幅度上下跳动的现象。当股价受利多影响上涨时,交易所内当天的开盘价或最低价高于前一天收盘价两个申报单位以上。当股价下跌时,当天的开盘价或最高价低于前一天收盘价在两个申报单位以上。或在一天的交易中,上涨或下跌超过一个申报单位。以上这种股价大幅度跳动现象称之为跳空。#p#副标题#e#

吊空

股票投资者做空头,卖出股票后,但股票价格当天并未下跌,反而有所上涨,只得高价赔钱买回,这就是吊空。

实多

投资者对股价前景看涨,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做多头,即使以后股价出现下跌现象,也不急于将购入的股票出手。

开盘价

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收盘价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报价

报价是证券市场上交易者在某一时间内对某种证券报出的最高进价或最低出价,报价代表了买卖双方所愿意出的最高价格,进价为买者愿买进某种证券所出的价格,出价为卖者愿卖出的价格。报价的次序习惯上是报进价格在先,报出价格在后。在证券交易所中,报价有四种:一是口喊,二是手势表示,三是申报纪录表上填明,四是输入电子计算机显示屏。

最高价

最高价也称高值,是指某种证券当日交易中最高成交价格。

最低价

最低价也称为低值,是指某种证券当日交易中的最低成交价格。

跌停板价

为了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引起过分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时,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的限制。即当天的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了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种现象的专门术语即为停板。 当天市场价格的最高限度称涨停板,涨停板时的市价称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市价称跌停板价。

除息

股票发行企业在发放股息或红利时,需要事先进行核对股东名册、召开股东会议等多种准备工作,于是规定以某日在册股东名单为准,并公告在此日以后一段时期为停止股东过户期。停止过户期内,股息红利仍发入给登记在册的旧股东,新买进股票的持有者因没有过户就不能享有领取股息红利的权利,这就称为除息。同时股票买卖价格就应扣除这段时期内应发放股息红利数,这就是除息交易。

除权

除权与除息一样,也是停止过户期内的一种规定:即新的股票持有人在停止过户期内不能享有该种股票的增资配股权利。配股权是指股份公司为增加资本发行新股票时,原有股东有优先认购或认配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价值可分以下两种情况计算。

①无偿增资配股的权利价值=停止过户前一日收盘价-停止过户前一日收盘价÷(1+配股率)

②有偿增资机股权利价值=停止过户前前一日收盘价-(停止过户前一日收盘价+新股缴款额×配股率)÷(1+配股率)。

其中配股率是每股老股票配发多少新股的比率。

除权以后的股票买卖称除权交易。

本益比

本益比是某种股票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称为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

本益比

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是指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这个比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10-2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或应同时持有的该种股票。但从股市实际情况看,本益比大的股票多为热门股,本益比小的股票可能为冷门股,购入也未必一定有利。

抢帽子

抢帽子是股市上的一种投机性行为。在股市上,投机者当天先低价购进预计股价要上涨的股票,然后待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当天再卖出所买进的股票,以获取差额利润。或者在当天先卖出手中持有的预计要下跌的股票,然后待股价下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以低价买进所卖出的股票,从而获取差额利润。

坐轿子

坐轿子是股市上一种哄抬操纵股价的投机交易行为。投机者预计将有利多或利空的信息公布,股价会随之大涨大落,于是投机者立即买进或卖出股票。等到信息公布,人们大量抢买或抢卖,使股价呈大涨大落的局面,这时投机者再卖出或买进股票,以获取厚利。先买后卖为坐多头轿子,先卖后买称为坐空头轿子。

抬轿子

抬轿子是指利多或利空信息公布后,预计股价将会大起大落,立刻抢买或抢卖股票的行为。抢利多信息买进股票的行为称为抬多头轿子,抢利空信息卖出股票的行为称为抬空头轿子。

洗盘

投机者先把股价大幅度杀低,使大批小额股票投资者(散户)产生恐慌而抛售股票,然后再股价抬高,以便乘机渔利。

回档

在股市上,股价呈不断上涨趋势,终因股价上涨速度过快而反转回跌到某一价位,这一调整现象称为回档。一般来说,股票的回档幅度要比上涨幅度小,通常是反转回跌到前一次上涨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又恢复原来上涨趋势。

反弹

在股市上,股价呈不断下跌趋势,终因股价下跌速度过快而反转回升到某一价位的调整现象称为反弹。一般来说,股票的反弹幅度要比下跌幅度小,通常是反弹到前一次下跌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又恢复原来的下跌趋势。

拨档

投资者做多头时,若遇股价下跌,并预计股价还将继续下跌时,马上将其持有的股票卖出,等股票跌落一段差距后再买进,以减少做多头在股价下跌那段时间受到的损失,采用这种交易行为称为拨档。

整理

股市上的股价经过大幅度迅速上涨或下跌后,遇到阻力线或支撑线,原先上涨或下跌趋势明显放慢,开始出现幅度为15%左右的上下跳动,并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整理。整理现象的出现通常表示多头和空头激烈互斗而产生了跳动价位,也是下一次股价大变动的前奏。

套牢

是指进行股票交易时所遭遇的交易风险。例如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上涨,但在买进后股价却一直呈下跌趋势,这种现象称为多头套牢。相反,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下跌,将所借股票放空卖出,但股价却一直上涨,这种现象称为空头套牢。

多杀多

即多头杀多头。股市上的投资者普遍认为当天股价将会上涨是大家抢多头帽子买进股票,然而股市行情事与愿违,股价并没有大幅度上涨,无法高价卖出股票,等到股市结束前,持股票者竞相卖出,造成股市收盘价大幅度下跌的局面。

轧空

即空头倾轧空头。股市上的股票持有者一致认为当天股票将会大下跌,于是多数人却抢卖空头帽子卖出股票,然而当天股价并没有大幅度下跌,无法低价买进股票。股市结束前,做空头的只好竞相补进,从而出现收盘价大幅度上升的局面。

关卡

股市受利多信息的影响,股价上涨至某一价格时,做多头的认为有利可图,便大量卖出,使股价至此停止上升,甚至出现回跌。股市上一般将这种遇到阻力时的价位称为关卡,股价上升时的关卡称为阻力线。

支撑线

股市受利空信息的影响,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做空头的认为有利可图,大量买进股票,使股价不再下跌,甚至出现回升趋势。股价下跌时的关卡称为支撑线。

看过“股票基本理论知识“

股票基本理论知识

开盘:在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中,每天开市的首次交易为开盘,按开盘价的不同分为高开,低开和平开。

开盘价: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收盘价: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成交数量:指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

最高价:指当天股票成交的各种不同价格是最高的成交价格。

最低价:指当天成交的不同价格中最低成交价格。

升高盘:是指开盘价比前一天收盘价高出许多。

开低盘:是指开盘价比前一天收盘价低出许多。

盘档:是指投资者不积极买卖,多采取观望态度,使当天股价的变动幅度很小,这种情况称为盘档。

整理:是指股价经过一段急剧上涨或下跌后,开始小幅度波动,进入稳定变动阶段,这种现象称为整理,整理是下一次大变动的准备阶段。

盘坚:股价缓慢上涨,称为盘坚。

盘软:股价缓慢下跌,称为盘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蔚榛:国内外渗流理论大家

全文共 5444 字

+ 加入清单

张伟珍德才兼备,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所以他领导的地下水科研组织是一个封闭的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工作,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在中国农田水利和渗流理论领域创造辉煌的成就。

他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冯润县玄奘镇张思村(现唐山市丰南区),194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55年8月,新中国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研究生获得了苏联科学院技术部水利经济研究所的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的教育家,国内外著名的农田水利和渗流理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田水利实验室,领导了中国农田水利教学体系的建立,在地下水和农田排灌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引领了20世纪50-90年代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良好的教育背景

由于家境贫寒,张伟珍的父亲无法接受教育,但凭借他的数学天赋和努力工作,他掌握了“一种独特的算术计算方法,学会了算盘计算、水准测量、绘制房屋建筑图纸、一些工厂和桥梁”,并赚了很多钱。除了养家糊口,他的父亲逐渐买下了一些土地,最多200亩,由张伟珍的祖父管理。他的父亲仍然在外面工作赚钱,家庭的财务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扭转。父亲的经历表明,知识改变命运,张伟珍的四个兄弟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张伟珍是四兄弟中学历最高的,也是唯一一个留在学校的。然而,父亲更喜欢男孩而不是女孩,张伟珍的三个姐妹“没有去上学,只是在家自学了一些文化”。

张伟珍去了地主的私立学校,道地镇小学,唐山的栾峰中学(现在的唐山第一中学),北京大学和苏联科学院,首先从农村到小城镇,到中等城市,然后到大城市。虽然他在原来的学校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但当他到达新学校时,他的成绩比他在城里的同学差很多。他必须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赶上城里的同学。他曾经总结说,他一生都在努力追赶,最早的追赶是从地主的私立学校到米地镇的小学。在苏联留学期间,张伟珍从苏联科学院院士、土壤改良之父科斯加科夫那里学习土壤改良(即灌溉和水利)。他的研究生不提供数学课程。虽然他有很好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渗流理论研究需要数学基础,如保角变换和运算微积。他“只靠自己学会克服困难”。经过努力追赶,张伟珍的副博士论文“灌区地下水动力学”得到了前苏联工业界的高度认可,特别是他的导师科斯加科夫院士和数学家科钦纳院士。当时,苏联在渗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建立中国第一个农田水利实验室

1955年8月,张伟珍从苏联回国,在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武汉水利学院(现合并为武汉大学工程系)任教。根据计划,武汉水利学院必须建立农田水利实验室。报到后,张伟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农田水利实验室。

同月,武汉水利学院成立了由卡尔波夫、张伟珍、沈荣凯和卢庆浩组成的四人小组,成立了水利实验室。当时,只有前苏联水利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卡波夫和张伟珍参观过农田水利实验室,并进行了室内测试。然而,卡尔波夫的繁忙事务,加上中苏关系的恶化,于1956年7月回到苏联,农田水利实验室基本上是在张伟珍的主持下建立的。他亲自设计、指导和监督实验设备的建造。其中,张伟珍亲自到水利部索要重要稀有设备的指标和资金。该实验室成立于1956年底,并于1957年开始教学实验。它于1958年完全建成,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室内农田水利实验室的正式诞生。

农田水利实验室建成后,很快成为农田水利、水文地质和石油领域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蓝图。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实验室参观和研究。第一批参观学习的是张伟珍在苏联留学的学生和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曲兴业的团队。曲兴业在这个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经过参观学习,一些单位在张伟珍提供设计图纸或其他帮助的情况下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此外,张伟珍还帮助越南河内水利研究所设计灌溉和水利实验设备图纸。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张伟珍拓展了他的研究领域。为了满足新研究领域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张伟珍设计并指导建造了土柱、二维4m水盐运移实验池等实验设备。从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该实验室一直处于国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地位。

20世纪80年代,张伟珍带领同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相关专业的室内实验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和水文地质实验技术人员。正如叶子彤教授(张伟珍以前的学生和同事)所说:“那时候,我们的实验室非常有名...它在国内同学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我们学校。”该实验室现已成为水资源和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张伟珍当年设计的大量设备,如4m沟管渗水池、8m沟管渗水池、土柱等,至今仍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作用。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学和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张伟珍担任农田水利教研室主任期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研室被取消),教学和研究是互利的,为农田水利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学院未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提供毕业设计课程。1956年,国内的同事还没有听说过“毕业设计”这个词。张伟珍和他1955年12月从苏联回来的弟弟徐志芳一起,从1956年挑选了八名本科生来提供毕业设计课程。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工程设计,撰写学术论文,便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魏永耀有幸成为八名学生之一。他说:“虽然只有8个学生,但这件事的意义不可低估。在我们学校和全国同行业中,它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一个里程碑,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从那以后,毕业设计就成了水利系本科生的必修课。

二是主持编写《农田水利》教材。20世纪50年代,我国没有自己的《农田水利》教科书,而是采用了张伟珍的副博士导师科斯加科夫的《土壤改良原理》。实际案例均来自前苏联,不符合我国农田水利的实际情况。张伟珍和徐志芳组织同事编写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教材。国内同行业的专家对其进行了讨论、试验和修订。1961年7月,由中国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建立了《农田水利》的理论框架和范式,成为上一版《农田水利》的蓝本。

第三,教学和研究部分分为四个研究小组,以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20世纪70年代,张伟珍提出与其他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将教研室划分为地下水、喷灌、优化设计和水利计算四个研究组,全面整合师资力量,明确各组的研究方向。每个老师必须在每月的科学研究报告上交换他的研究成果。每个研究小组和所有科研人员都努力加强自己的研究,在各个研究小组和个人之间形成了健康的竞争局面。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各研究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每个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他应该对某一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研究结果能迅速反映在教材中,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来自张玉芳:“张伟珍”)”魏永耀回忆道:“任何科研小组的任何老师只要出去就能被别人认出来。”多年来,本科生只有一门“农田水利”课程。截至1999年,农田水利工程系已开设了20多门专业课,为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摘自张玉芳:《张伟珍》)“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张伟珍的领导下,农田水利工程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地下水动力学、土壤水动力学、溶质运移理论等。(摘自刘国伟:《张伟珍院士纪念馆》)。

第四,亲自培训教师。“文化大革命”前,渗流理论是当时国内外的一门前沿学科。为了提高农田水利教研室的教师水平,张伟珍曾经为他的同事们开设了渗流理论和数学的专业课。

经过张伟珍和全体教师的努力,1956年,武汉水利学院成为同行业第一所招收研究生的大学,张伟珍成为第一位全国农田水利专业研究生导师。1960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教研室被评为全国文教协会先进集体。张伟珍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来自张玉芳:“张伟珍”);1981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系成为中国第一个农田水利博士项目。张伟珍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并招募和培养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博士项目。

农田水利开创性定量研究

张伟珍一生都在从事渗流理论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先设定边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最后求解它们。也就是说,他推导出了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简单的非稳定地下水流计算公式。同时,为了便于生产单位的使用,他经常把他的理论计算结果制成图表。然而,人为设定的边界条件往往与自然界的复杂情况不一致,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一旦这些参数相差几分之一英里,所推导出的理论计算公式将远远不正确。为此,一些同事开玩笑说,根据张伟珍的理论计算公式,“从北京到武汉,只需开一条排水沟”(雷·雷龙的采访)。

“文化大革命”前,地下水动力学学派开展的渗流理论研究是国内外的前沿学科。它既深奥又晦涩,没有被业界所理解,尤其没有被占主导地位的实证学派所认可。张伟珍因脱离现实而受到批评,并被迫站在实验室16米的风洞沟渠渗漏池旁边接受审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伟珍当年实施这种定量研究方法不仅需要克服极其复杂的自然条件,还必须克服人类的抵抗。我们可以想象这有多难。

为了克服渗流理论研究的缺陷,张伟珍非常重视室内实验的验证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说,他总是坚持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必须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来检验。这也是他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实验室建设和长期野外观测实验的原因。沈荣凯教授说:“当他提出一个理论时,我会做室内实验来帮助他验证。”我们的室内实验只是张先生理论研究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实验是在野外进行的(沈荣凯访谈)

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坚持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观测实验进行理论验证外,张伟珍对边界条件和影响地下水非稳定流因素的考虑也越来越接近自然。从地下水动力学理论到地下水非稳定流的计算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到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到溶质运动规律的研究,即从饱和水分运动规律的简单研究到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从对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规律的简单研究到对水盐等运动规律的研究,从对蒸发条件的考虑到对蒸发条件的考虑,最后到对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的研究,他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研究思路越来越宽泛,越来越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张伟珍通过宏观描述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经验灌溉和水利变成了一门真正的定量学科。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土壤湿度预测,这使得农业灌溉和排水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可控的。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传感器和氧气呼吸器嵌入在田野里。通过这些传感装置,可以知道田间湿度的干燥和潮湿情况,并且可以自动打开和关闭洒水装置,或者可以进行田间洒水,或者在正确的时间关闭洒水装置。总之,张伟珍开创了中国农田水利定量研究的先河,“开创了中国农田水利科学发展与研究的新时代”,这是他“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引自叶子彤安排的同事和学生)

张伟珍渗流理论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华北平原盐碱地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地下苦咸水开发利用)、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黄淮海平原水盐监测预报、长江中下游涝渍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减少农业化肥特别是氮肥对环境的污染等生产实践中。它为中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增长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了国家教委、水利部、国务院等机构颁发的多项奖项。1997年11月,张伟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功的秘诀

张伟珍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赋,善于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这为他的渗流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伟珍在语言方面也很有天赋。他有一套独特的语言学习方法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精通英语、俄语和日语。这为他获取国际渗流理论研究的信息,站在国际渗流理论学术研究的前沿,引领国内渗流理论研究的新方向,被世界银行聘为中国专家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与勤奋结合,才能绽放出美丽的人生。张伟珍非常勤奋。无论是学生还是专家,他总是努力工作,并给他的家人、同学、同事和业内朋友留下深刻印象。

张伟珍性格温和,很冷静。当他被打成一个反动的学术权威,被迫站在16米的风洞排水管渗槽旁边接受审查时,他突然被通知在北京的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但他并不高兴。他谦虚低调,从不公开,更不用说冒充专家或院士,而且总是平易近人。

他不知疲倦地教导人们,并回答每个问题。他对学生、同事和同事一视同仁,从不把重要的学术资料当成自己的。他诚实无私,从不送礼或接受礼物。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及之前的同事仍然保留着张伟珍的遗产。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的饮食极其简单,他的衣服很简单,他的家居装饰和陈设也很普通。然而,他对有困难的同事和学生非常慷慨,给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甚至为有困难的同事提供帮助。他的学术研究严谨,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从不随波逐流。他宁愿得罪合作单位和合作伙伴,也不愿违背事实,发表国际或国际先进、国内或国内先进的评论,或者干脆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学术评价活动。他对名利无动于衷,从不拿学生的研究成果做文章。左强说,与他的博士生左强合作发表的唯一一篇英文论文只是他的一点实验数据。

张伟珍获得的大多数奖项都是由他的同事或单位申请的。2006年10月,美国排水协会向在全球排水调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颁发了排水优秀奖。导演拉里·c·布朗认为张伟珍的条件足以获奖。然而,张伟珍在网上搜索了获得该奖项的世界级专家和学者后,说他不合格,拒绝申请。拉里·c·布朗对此深表遗憾!总之,张伟珍德才兼备,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使他领导下的地下水科学研究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组织。全体成员兢兢业业,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在中国农田水利和渗流理论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什么是K线理论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K线理论?K线理论是什么

K线图最早是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大阪的米商用来记录当时一天、一周或一月中米价涨跌行情的图示法,后被引入股市。K线图有直观、立体感强、携带信息量大的特点,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能充分显示股价趋势的强弱、买卖双方力量平衡的变化,预测后市走向较准确,是各类传播媒介、电脑实时分析系统应用较多的技术分析手段。

其记录方法如下:(如图所示)

1、日K线是根据股价(指数)一天的走势中形成的四个价位即: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绘制而成的。

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则开盘价在下收盘价在上,二者之间的长方柱用红色或空心绘出,称之为阳线;其上影线的最高点为最高价,下影线的最低点为最低价。

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时,则开盘价在上收盘价在下,二者之间的长方柱用黑色或实心绘出,称之为阴线,其上影线的最高点为最高价,下影线的最低点为最低价。

2、根据K线的计算周期可将其分为日K线,周K线,月K线,年K线。

周K线是指以周一的开盘价,周五的收盘价,全周最高价和全周最低价来画的K线图。月K线则以一个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和全月最高价与全月最低价来画的K线图,同理可以推得年K线定义。周K线,月K线常用于研判中期行情。对于短线操作者来说,众多分析软件提供的5分钟K线、15分钟K线、30分钟K线和60分钟K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根据开盘价与收盘价的波动范围,可将K线分为极阴、极阳,小阴、小阳,中阴中阳和大阴、大阳等线型。它们一般的波动范围(如图所示)。

极阴线和极阳线的波动范围在0.5%左右;

小阴线和小阳线的波动范围一般在0.6--1.5%;

中阴线和中阳线的波动范围一般在1.6-3.5%;

大阴线和大阳线的波动范围在3.6%以上。

4、下面以带有成交量的分时走势图,分别说明数种典型的单个日K线图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含义。分时走势图记录了股价的全天走势,不同的走势形成了不同种类的K线,而同一种K线却因股价走势不同而各具不同的含义。

A.小阳星:

全日中股价波动很小,开盘价与收盘价极其接近,收盘价略高于开盘价。小阳星的出现,表明行情正处于混乱不明的阶段,后市的涨跌无法预测,此时要根据其前期K线组合的形状以及当时所处的价位区域综合判断(见"博士"班K线组合部分的介绍)。

B.小阴星:

小阴星的分时走势图与小阳星相似,只是收盘价格略低于开盘价格。表明行情疲软,发展方向不明。

C.小阳线:

其波动范围较小阳星增大,多头稍占上风,但上攻乏力,表明行情发展扑朔迷离。

如果在低价位区域出现上吊阳线,如图所示,股价表现出探底过程中成交量萎缩,随着股价的逐步攀高,成交量呈均匀放大事态,并最终以阳线报收,预示后市股价看涨。

如果在高价位区域出现上吊阳线,股价走出如图所示的形态,则有可能是主力在拉高出货,需要留心。

E.下影阳线:

它的出现,表明多空交战中多方的攻击沉稳有力,股价先跌后涨,行情有进一步上涨的潜力。

F.上影阳线:

显示多方攻击时上方抛压沉重。这种图形常见于主力的试盘动作,说明此时浮动筹码较多,涨势不强。

G.穿头破脚阳线:

股价走出如图所示的图形说明多方已占据优势,并出现逐波上攻行情,股价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稳步升高,预示后市看涨。

同样为穿头破脚阳线,股价走势若表现出在全日多数时间内横盘或者盘跌而尾市突然拉高时,预示次日可能跳空高开后低走。

还有一种情况,股价走势若表现为全日宽幅振荡尾市放量拉升收阳时,可能是当日主力通过振荡洗盘驱赶坐轿客,然后轻松拉高,后市可能继续看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

全文共 4911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翻译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 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张培基等)

社会的需要首先决定了翻译的可能性;其次,尽管人类处理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具体方式因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不完全相同,但各民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一致,人类的语言生成和转换能力也毫无二致,因此,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完全可能的。

2、翻译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3、翻译的性质

什么是翻译?回答这个问题由于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有人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也有人视翻译为一门艺术,因为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上;还有人将翻译认作是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一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一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由此可见,视角的不同可以导致对翻译性质认识的差异。下面是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在翻译性质认识上的差别: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r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Catford)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parole of one language is

transferred into the parole of another with the content i.e. meaningunchanged. (Barhudarov)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郭沫若) ...translation is first a science, which entails the knowledge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facts and the language that describes them-here, what is wrong, mistakes of truth, can be identified; secondly, it is a skill, which calls for appropriate language and acceptable usage;

thirdly, an art, which distinguishes good from undistinguished writing and is the creative, the intuitive, sometimes the inspired, level of the translation; lastly, a matter of taste, where argument ceases,

preferences are expressed, and the variety of meritorious transla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Newmark)

4、对译者的要求

要做好翻译工作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二是要具备好良好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包括译者对待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正确了解和贯彻执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业务素质指的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出色的写作技能、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过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翻译技巧的能力。具体说来,这些业务素质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译者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原文,熟练运用本族语。试举1例如下:

This large body of men had met on the previous night, despite the elements which were opposed to them, a heavy rain falling the whole of the night and drenching them to the skin.这一大群人头天晚上还是聚到了一起,尽管老天与他们作对,整夜下着倾盆大雨,大家被淋得浑身透湿。(原文中的despite the elements which were opposed to them译作"尽管老天与他们作对",读起来未免平板滞重、佶屈聱牙,如译作"尽管天公不作美"不仅传神达意,而且文字简练、十分得体。)

2) 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熟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诸如历史、宗教、政治、地理、军事、外交、经济、文艺、科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社会文化。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原文,完美地表达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例如:

It is a way, he says, of paying tribute to the rocknroll era that had a huge impact on him as a child. So why did the idea come off the

backburner and on to paper and then celluloid? Celebrity burn-out is the answer. Hollywoods man with the golden touch had had a stringof box-office success, from Sleepless in Seattle to Toy Story and Apollo 13, and had won Oscars two years in succession, for

Philadelphia and then Forrest Gump.他说这是颂扬那个给童年的他带来巨大影响的摇滚乐时代的一种方式。那么这个想法怎么会由一个不起眼的念头变成了文字,然后又变成了电影呢?答案是名人精疲力尽了。这位点石成金的好莱坞宠儿由《西雅图夜未眠》到《玩具故事》和《阿波罗13号》,获得了一连串的票房成功,并因《费城的故事》和随后的《阿甘正传》连续两年问鼎奥斯卡奖。(rocknroll [=rock and roll]一词于1951年因著名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首次使用而流传开来。backburner是"次要地位;一时不重要的地位"。golden touch是"点金术"。Sleepless in Seattle, Toy Story, Apollo 13, Philadelphia和Forrest Gump是电影片名。Oscar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奖。译者如不了解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就很难译好它们。)

3) 熟悉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例如:

They were sons of the men who had left their homes and taken to the mountains with their broad swords by their side.他们都是那些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深山的好汉们的后代。(本例翻译时如不采取颠倒词序的方法,而译作"他们是好汉们的后代,那些好汉们曾经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入深山",文气就弱多了。

4) 熟悉各种工具书。译者的记忆力和知识面终归是有限的,因此遇到问题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查找正确的答案,从哪本书中去寻找。这就要求他应该知道怎样使用各种工具书。常见的工具书有各种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百科全书、史书等。译者应该熟悉这些工具书各自的特点和用法,在翻译时如遇到难题就可求助它们。

看过“翻译理论知识“

5、翻译的类别

既然翻译的性质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那么同样翻译的种类也可从不同的视角来分类。一般说来,翻译可从5种不同的角度来分类(见教材pp.2-3):

1) 从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角度来分类,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

2) 从涉及到的语言符号来分类,翻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3) 从翻译的手段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口译(oral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笔译(writte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4) 从翻译的题材来分类,翻译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一般性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

5) 从翻译的处理方式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全译(full translation)、摘译(partial translation)和编译(translation plus edit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宇宙学家提出疾病起源新理论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乍一看,戴维斯不像是“癌症战争”中的士兵。他生于物理学,而不是生物医学。然而,大约七年前,他被邀请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12个机构之一——来联合物理学家和肿瘤学家,以发现疾病的新观点。"我们被要求从上到下重新思考癌症."戴维斯说。

随后,戴维斯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家查理·林内韦弗和伦敦健康科学中心肿瘤学家马克·文森特合作,提出了一个“返祖现象”模型,将癌症定位为古代“预编程”特征的再现。在上个月发表在《生物学学报》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指出,由于癌症发生在许多动物、植物和人类身上,它必须从数亿年前进化而来,当时生物体共享一个单细胞祖先。

那时,细胞受益于于永生,或者像癌症一样无限增殖。但是当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开始出现时,“永生”被分包给卵子和精子。戴维斯说,不参与生殖的体细胞不再需要这种功能。

研究小组提出的假设是,当健康细胞面临环境威胁,如辐射或生命因素时,细胞可以返回到“预先编程的安全模式”。通过这种方式,细胞将放弃其更高的功能,为了生存,将它们的休眠能力转变为它们的增殖能力。“癌症是一种自动屏障预防功能,”戴维斯说。"一旦这个子程序被触发,它将会冷血地运行."

9月11日,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举行的医学工程会议上,戴维斯描述了基于这种返祖现象的一系列癌症疗法。戴维斯指出,与简单地攻击癌症的复制能力不同,该模型揭示了“癌症的致命弱点”。例如,如果理论是正确的,在癌症进化的早期阶段,地球环境的酸性更强,氧气更稀薄。因此,研究人员预测,在饮食中使用高水平的氧气和添加还原糖来降低酸度可以抑制肿瘤和引起肿瘤收缩。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生理学家科斯坦蒂诺·巴莱斯特拉说,癌症的氧气疗法已经独立研究了很多年,似乎支持了戴维斯的观点。在一篇提交给同行评议的未发表论文中,巴莱斯特拉和他的同事证实,氧气水平的轻微增加可以开始诱导白血病细胞死亡,而不会损害健康细胞。

“这看起来太简单了。”巴莱斯特拉说,“我们的初步结果似乎表明,患者将受益于每天提供2小时的额外氧气,并结合其他传统的癌症治疗,而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然而,巴莱斯特拉强调,这项研究没有检验戴维斯的假设,也不能被视为返祖模型的正确基础。

此外,戴维斯和他的同事也支持免疫疗法,特别是对有病毒或细菌的病人进行选择性感染。研究人员已经调查了这种疗法的预期效果,这种疗法人工增强了病人的免疫系统。例如,免疫疗法已被很好地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其对其他癌症的影响也正在研究中。

然而,戴维斯还提到,根据返祖现象模型,除了刺激免疫系统,癌细胞可能比健康细胞更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并被杀死,因为当它们重新启动“安全模式”时,它们失去了更高的保护功能。

然而,包括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肿瘤外科医生大卫·格尔斯基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返祖现象的预测毫无意义,科学家们也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得出它。"他说。

戴维斯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开始更直接地测试他们的理论来解决这些疑问。戴维斯解释道,“我们理论的关键是考虑癌症基因的年龄。”返祖模型表明,在癌症的初始阶段,细胞可以恢复到更原始的模型,新进化的功能将被关闭。因此,研究小组预测,在癌症发展过程中,新进化的基因将失去功能,而旧基因将被激活。

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戴维斯研究小组交叉参考了当前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和各种分类基因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生物学家追踪基因的年龄。基因年龄和癌症之间的任何关联都会支持返祖现象模型。“以前从未收集过这些数据,但数据挖掘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戴维斯说。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肿瘤外科医生和免疫治疗师布兰登·考文垂看到了物理学家和肿瘤学家的研究价值,他们将现有的医学证据拼凑在一起,试图了解癌症的起源。“在生物学和医学上投入的巨额资金和智力资源未能在正常的抗癌战争中取得重大突破。或许是时候换一个新的视角了。”考文垂说,“宇宙学家可以将细胞视为‘内部宇宙’,并用新方法探索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称为精英阶级理论。

帕累托于1916年出版《普通社会学总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精英阶级理论,成为开创西方社会分层研究的另一位先驱。

维弗雷多·帕累托运用立体几何研究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发展了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的代数体系;提出在收入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最大的社会福利,生产资料的配置所必须达到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在社会学上他属于“机械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育管理理论知识

全文共 6102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从事各项社会活动,都必然需要某种意义上的指挥与协调,即需要一定的管理。那么你对教育管理理论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勒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出生于美国费拉德尔菲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泰勒爱好科学研究和实验,具有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才能,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早在米德维尔钢铁厂,他就置疑钢铁厂的管理效率。为了改进管理,从1880年开始,他在钢铁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工人的操作方法与劳动时间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基于泰勒对科学管理所做的杰出贡献,他被后人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专注于工人及其工作的研究。泰勒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合理的人员选择、建立管理合作、实施有效监督等措施。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有序展开的。泰勒在《科学管理》一书中强调了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劳动生产率,因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一样,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个单位的产量。泰勒进行了著名的工人搬运生铁的实验。在实验中,每个工人每天搬运的生铁数量几乎都由12.5吨增加到47.5吨,增加了3.8倍之多。泰勒对实验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雇主并不知道工人每天应该有多少工作量,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作为依据,剥削是雇主关心的唯一问题。而工人普遍采用“磨洋工”的方式来逃避工作,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为了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泰勒进行了工时和动作的科学研究,即工作定额原理:选择一流的工人,对其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做详细的时间记录,将这些时间累加,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它延误时间,得出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总时间,即“合理日工作量”。

2、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只有第一流的工人才能创造第一流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为相应的工作挑选相应的第一流的工人尤为重要。泰勒认为: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为一流的工人,每一类相应的工作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就是自己愿意努力工作,并且工作与之相适应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不是天然产出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3、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械和材料,使用标准化的操作环境。

第一流的工人只是保证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因素,只有第一流的工人掌握了第一流的理论和技术,在第一流的工作环境中,运用第一流的生产工具、机械、材料,才能创造真正的较高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是与生产的标准化相适应的,即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勒所进行的金属切割实验、生铁搬运实验、工具的改造实验等都是对生产标准化的改进和完善,极大刺激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4、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泰勒提出的记件工资原则极大刺激了工人的积极性。其主要内容有:①通过工时研究与分析,制定相关的定额与标准。②采用差别记件制的报酬制度。即如果工人完成了工作或者超额完成了工作,就按照高工资支付劳动报酬,不仅是超额部分支付高工资,而且全部的工作量都以高工资支付;如果没有完成工作定额,就按照低工资支付。高工资为正常工资的125%,低工资为正常工资的80%。并应根据工人的表现,适时调整他们的工作岗位,强化他们的工作技能,以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最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潜能。③尽管不同职位和类别的工人工资应有所差异,但应按照工人的工作量来支付工资而不是工人的职位与类别。

5、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和雇主都要达成一致或妥协。

要解决工人获得高工资、雇主获得高利润的矛盾,雇主和工人都应该达成一致或妥协。为了满足双方的愿望,工人和管理部门各要注意5点。对于工人,不要围绕工资和利润的分配而作无休止的争斗;同意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工资提高30%~100%;放弃一切怠工的想法转而帮助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生产方法;接受管理部门对工人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的安排;接受管理部门所规定的各种新的培训方法。对于管理部门,为相应的作业制定科学的方法,以替代主观和经验的方法;科学而精确的确定从事每项作业的正确的时间和方法;选择和培训工人,合理安排工人的职位;建立一个适当的组织,接受工人实际工作以外的全部责任;同意自己也接受每项作业的科学和事实的控制,消除对工人的专断。

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智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科学的工作方法与经验的工作方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很大的。经验的工作方法取决于先前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认为合理与有效的操作程序、工具使用等等,工人的熟练程度与努力程度决定了其效率。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有效的操作程序、工具的使用等有标准化的验证与规定。鉴于分工的需求,工人与管理部门、技术部门、配给部门应各司其职,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要分开进行,工人只能服从计划部门的安排,使用科学的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度。

泰勒认为,一个工长要顺利完成其职责,他必须具备智能、教养、专门的或技术性的知识、敏捷而有力量、才能、精力、坚韧刚毅、正直、判断力或常识、健康九种素养。由于一般人很难都具备九种素养,因此泰勒将工长的职责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使用了八个工长替代一个工长,每一工长承担一项管理职责。泰勒认为职能工长制有三个优点:职能工长只承担一项职责,需要的培训时间少;职责明确,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职能工长的职能仅限于现场的指挥操作,监督管理,低工资工人也能胜任繁杂工资,节省了企业开支。然而,由于职能工长制存在一个工人同时有多个职能工长的指挥的混乱局面,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崇。但是职能工长制思想为后来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借鉴。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把一般的管理事务授权于下级的管理人员来执行,而自己只保留对重要事务的决策权与监督权(如人事任免等),即保持对例外事务的处理。泰勒认为,在例外的原则下,高级管理人员只接受超出常规和标准的所有例外的情况,特别好的或者特别坏的情况。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泰勒一人的成就。在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泰勒早期的助手卡尔·巴思(Carl G. Barth)、科学管理运功的先驱之一亨利·甘特(Henry Gantt)、动作研究领域的专家吉尔布雷思夫妇(Frank Gilbreth、Lillian M.Gilbreth)、大力宣扬和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的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D.Brandeis)以及倡导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等人对其作了重要的贡献。

2、韦伯的科层组织管理理论

(一)韦伯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的一个富裕家庭。韦伯不仅对管理思想很有贡献,而且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上有所成就。他一生有《经济和社会》、《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多部著作。他对管理思想的最大贡献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并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科层组织管理理论

科层组织管理理论,也做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它是韦伯建立的一种规范的、理想的理论研究范式。这种理论研究范式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一定的权力为基础的,以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组织的基础权力可以分为三类:理性-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在这三种权力中,传统的权力效率最低,管理只是维系既有的传统,领导也非正式途径选出。而超凡权力是依据个人的情感色彩而赋予的权力,带有强烈的个人崇拜主义色彩。韦伯认为,除了理性-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超凡的权力都不能成为理想行政组织的基础。

韦伯认为具备以下特点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并且它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都比其它组织优越。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实用所有管理工作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1)明确的职权分工,即对组织内部的每个职能位置的权力作了具体的规定。

(2)组织有明确的等级系列,并对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减少了权力之间的碰撞,提高了职员权力的行驶效率。

(3)职业的管理职员有固定的薪金报酬,并且多数享有养老金,管理作为职业具有明确的升迁制度。

(4)对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人员的及其职位应根据具体的需求按照相关的考核与培训来任用。

(5)遵守规律和纪律。规则和纪律是任何组织进行正常运转的制度保证,因此组织的任何成员都必须遵守。

(6)组织中人员的关系应该以理性为原则而不应该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这不仅使用与组织内部,也实用于组织外部。

在今天的教育管理领域,无论是理论的延伸,还是实践的指导,古典管理理论思想仍然随处可见:进行劳动分工,对学科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勤务人员进行详细的职能分工;建立权力等级序列,形成自上而下的层级式的领导方式、沟通渠道;建立标准化程序,对教学操作过程、评估过程、教育技术等作了规范;选拔先进的人才,对教师进行优胜劣汰;建立纪律,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建立民主监督,教师和校长负责制度等等。总的看来,古典管理理论对于我们管理学校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管理理论知识

古典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初,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它主要包含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两种思潮。科学管理侧重于对工作和工人的管理,行政管理侧重于整个组织如何构建。最早产生的管理理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管理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出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家庭。他是一名工程师和工业家,是法国最杰出的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也是欧洲当时最为杰出的管理运动的代表人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管理组织和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有重要的影响,并深刻影响后来的各种管理理论。法约尔是伟大的管理教育家,被誉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是经过普遍的经验检验的和得到证实的有关管理的原则、标准、方法与程序的一个体系。法约尔对经营和管理做了区分,强调管理教育,提出了著名了14条管理原则。

1、经营与管理

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于一个目标。它可以分成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与管理六种活动。而“管理”只是这六种活动之一,并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卢瑟· 古利克(Luther Gulick)等人将法约尔的五项基本管理职能进一步拓展为七项职能,基本涵盖了现代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和预算(Budgeting),即“POSDCORB理论”。

2、管理教育

法约尔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就像技术一样,可以首先在学校中获得,然后再在车间中获得,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他还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理论来改善管理教育状况,并推动管理的发展与运用。

3、管理原则

法约尔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这14条管理经验主要强调指挥链、权力分配、纪律、公平、效率、稳定等方面。

(1)劳动分工。技术、管理等职能都要进行专业化分工。

(2)权力与责任。法约尔将权力分为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正式权力依赖于管理着的职务与地位,个人权力依赖与个人的管理素质。个人权力和正式权力总是可以相互补充。

(3)纪律。纪律是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规则的协定,是企业顺利发展的保证。纪律的以尊重而非恐惧为基础,纪律的状况取决于员工的道德水平。

(4)统一指挥。为了避免秩序紊乱,一个下属职能接受一个领导的指挥,这是永久的、普遍的法则。

(5)统一领导。组织中只能有一个领导和一项计划,这样才能保证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执行。

(6)服从集体利益。个别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或组织利益,并要正确处理利益冲突产生的情感问题。

(7)人员报酬。人员报酬以尽量满足双方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8)集中。集中是相对于劳动分工而言,并且是一种必然的规律。集中的目的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9)等级系列。从企业的最高层到最基层建立起来的一种上下级关系,反映科权力执行线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为了保持等级系列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法约尔设计了称为“法约尔桥”的“跳板”。

(10)秩序。法约尔认为秩序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事先很好选择其恰当的位置。即为企业的顺利发展安排合适的职位及为职位选定合适的人。

(11)公平。公平产生于公道和善意。只有关注工人的公平愿望,满足他们的公平需求,才能发挥工人最大能力,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12)人员稳定。企业人员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机制来调整。

(13)首创精神。应该尽可能的发展和激励员工的首创精神,这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14)集体精神。不可忽视企业内部建立健康和谐的团结关系对企业的推动作用。

4、管理要素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主要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要素组成,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这五项基本的职能。

(1)计划。良好的计划应该具备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等特点,他决定着组织未来的行动和发展方向。而良好的计划制定者也必须具备对人进行管理的艺术、经济性、勇气、领导人员的稳定、专业能力、处理事物的一般能力等才能。包括列出必须要完成事物所要采用的方法。

(2)组织。组织是建立正规的权力结构,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活动、相互关系的规章制度、员工的招募、评价与训练。组织部门必须具有统一的领导、指挥和行动,其责任在于寻求组织目标与组织活动所需各种资源的统一。

(3)指挥。指挥是为了使组织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与领导紧密相连。为此,指挥人员必须做到:做出决策、和工人沟通、淘汰无工作能力的人、拟定并认真执行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合同、树立榜样、定期检查、召集主要助手开会以统一精神、避免琐碎事物、调动和团结员工积极性、正确评估下级等等。

(4)协调。协调能保证企业中的一切事务有条不紊的朝向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目标进行。

各个职能之间的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5)控制。控制是检查一切事务是否正在顺利的进行。并随时调整和修改相关的计划、指令等,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事项。包括向上级通报、调查、记录、分析、研究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是市场营销策略的新4P理论?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意义

首先,新4P理论中的第一个是意义,属于营销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算是对传统营销中价格的升级,做任何营销都需要知道其中的意义,才能做好。

2

参与

新4P理论中的第二个是参与,参与算是对渠道的一个升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参与到一些活动中去,才能更好的发挥去营销策略。

3

接近

新4P理论中的第三个是接近,接近主要是通过与客户更好的沟通,尽可能的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客户合理的处理,从而解决问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4

合作

新4P理论中的第四个是合作,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社会上的媒体进行合作,从而更好的进行营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财产保险的理论分类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财产保险是一种保险学,财产保险学是研究各种财产及有关物质利益遭受意外损失、进行社会互助补偿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科。属于保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述一下财产保险的理论分类

财产保险学的内容与其研究对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一方面,财产保险学的内容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一方面,财产保险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其内容得到具体的表现。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一方面,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某一现象领域中的某种特殊事物的运动规律,所以,一门科学只能有一个研究对象,即财产保险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关于物质财产和经济利益在保险领域的运动规律;一方面,具体科学所涉及到的内容则是多方面的,研究对象关于事物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研究内容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具体剖析。

由于财产保险学的内容是财产保险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化,所以,财产保险学的内容由如下两个方面组成:

1、产保险的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市场学的基础理论,法学的基础理论,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有关的自然科学、工程和机械等技术科学的原理。

2、财产保险的基本实务。包括财产保险业务的设计与分析,火灾保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等项内容。

这期的讲座就介绍到这,希望能够帮到您,我们的小编建议您多掌握有些财产损失安全小知识,多多关注,我们下期为您介绍财产损失险的险种分类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暗能量会随时间演化,爱因斯坦暗能量理论错了?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由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领导的国际合作小组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时间演变的证据。这一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性质可能不是爱因斯坦100年前提出的“宇宙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在8月底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天文学特刊上。9月5日,在该杂志的“新闻与观点”专栏中,一篇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口译文章也在网上发表。

揭示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是现代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暗能量的物理性质体现在其“状态方程”中,即暗能量的压力与能量密度之比。在传统的真空能量——冷暗物质宇宙学标准模型中,暗能量是爱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宇宙常数”。在这个模型中,暗能量没有任何动态特性。

2016年,赵公博带领国际大星系测量SDSS三号(BOSS)合作团队,利用最新观测数据和新方法,在宇宙演化的多个时期获得了高精度的重子声振荡(BAO)信号。

基于这一测量,由赵公博领导的国际小组使用了由赵公博开发的暗能量重建方法,以3.5标准偏差的水平找到暗能量状态方程随时间演变的证据。这意味着暗能量的本质可能不是真空能量,而是某种动态场。

据报道,暗能量的动态性质仍然需要下一代大规模天空调查来验证。在接下来的5-10年里,科学家们期待着世界上最大的银河测量电子观测系统项目(赵公博是项目负责人之一)、DESI项目(国家天文台是合作单位)、PFS项目(国家天文台是合作单位)等。帮助人类揭开暗能量的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股票的基础理论知识

全文共 3526 字

+ 加入清单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每一股同类型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即同股同权。那么你对股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股票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股票的基础理论知识

开盘:在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中,每天开市的首次交易为开盘,按开盘价的不同分为高开,低开和平开。

开盘价: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收盘价: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成交数量:指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

最高价:指当天股票成交的各种不同价格是最高的成交价格。

最低价:指当天成交的不同价格中最低成交价格。

升高盘:是指开盘价比前一天收盘价高出许多。

开低盘:是指开盘价比前一天收盘价低出许多。

盘档:是指投资者不积极买卖,多采取观望态度,使当天股价的变动幅度很小,这种情况称为盘档。

整理:是指股价经过一段急剧上涨或下跌后,开始小幅度波动,进入稳定变动阶段,这种现象称为整理,整理是下一次大变动的准备阶段。

盘坚:股价缓慢上涨,称为盘坚。

盘软:股价缓慢下跌,称为盘软。

证券名词解释

牛市

股票市场上买入者多于卖出者,股市行情看涨称为牛市。形成牛市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因素:股份企业盈利增多、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利率下降、新兴产业发展、温和的通货膨胀等都可能推动股市价格上涨。②政治因素:政府政策、法令颁行、或发生了突变的政治事件都可引起股票价格上涨。③股票市场本身的因素:如发行抢购风潮、投机者的卖空交易、大户大量购进股票都可引发牛市发生。

熊市

熊市与牛市相反。股票市场上卖出者多于买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引发熊市的因素与引发牛市的因素差不多,不过是向相反方向变动。

多头、多头市场

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势头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多头市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

空头、空头市场

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看坏,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采用这种先卖出后买进、从中赚取差价的交易方式称为空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股票市场称为空头市场,空头市场股价变化的特征是一连串的大跌小涨。

买空

投资者预测股价将会上涨,但自有资金有限不能购进大量股票于是先缴纳部分保证金,并通过经纪人向银行融资以买进股票,待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再卖,以获取差额收益。

卖空

卖空是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于是向经纪人交付抵押金,并借入股票抢先卖出。待股价下跌到某一价位时再买进股票,然后归还借入股票,并从中获取差额收益。

利多

利多是指刺激股价上涨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转、银行利率降低、社会资金充足、银行信贷资金放宽、市场繁荣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股价上涨有利的信息。

利空

利空是指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长空

长空是指长时间做空头的意思。投资者对股势长远前景看坏,预计股价会持续下跌,在借股卖出后,一直要等股价下跌很长一段时间后再买进,以期获取厚利。

长多

长多是指长时间做多头的意思。投资者对股势前景看好,现时买进股票后准备长期持有,以期股价长期上涨后获取高额差价。

死多

死多是指抱定主意做多头的意思。投资者对股势长远前景看好,买进股票准备长期持有,并抱定一个主意,不赚钱不卖,宁可放上若干年,一直到股票上涨到一个理想价位再卖出。

跳空

股价受利多或利空影响后,出现较大幅度上下跳动的现象。当股价受利多影响上涨时,交易所内当天的开盘价或最低价高于前一天收盘价两个申报单位以上。当股价下跌时,当天的开盘价或最高价低于前一天收盘价在两个申报单位以上。或在一天的交易中,上涨或下跌超过一个申报单位。以上这种股价大幅度跳动现象称之为跳空。

吊空

股票投资者做空头,卖出股票后,但股票价格当天并未下跌,反而有所上涨,只得高价赔钱买回,这就是吊空。

实多

投资者对股价前景看涨,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做多头,即使以后股价出现下跌现象,也不急于将购入的股票出手。

开盘价

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收盘价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报价

报价是证券市场上交易者在某一时间内对某种证券报出的最高进价或最低出价,报价代表了买卖双方所愿意出的最高价格,进价为买者愿买进某种证券所出的价格,出价为卖者愿卖出的价格。报价的次序习惯上是报进价格在先,报出价格在后。在证券交易所中,报价有四种:一是口喊,二是手势表示,三是申报纪录表上填明,四是输入电子计算机显示屏。

最高价

最高价也称高值,是指某种证券当日交易中最高成交价格。

最低价

最低价也称为低值,是指某种证券当日交易中的最低成交价格。

跌停板价

为了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引起过分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时,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的限制。即当天的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了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种现象的专门术语即为停板。当天市场价格的最高限度称涨停板,涨停板时的市价称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市价称跌停板价。

除息

股票发行企业在发放股息或红利时,需要事先进行核对股东名册、召开股东会议等多种准备工作,于是规定以某日在册股东名单为准,并公告在此日以后一段时期为停止股东过户期。停止过户期内,股息红利仍发入给登记在册的旧股东,新买进股票的持有者因没有过户就不能享有领取股息红利的权利,这就称为除息。同时股票买卖价格就应扣除这段时期内应发放股息红利数,这就是除息交易。

除权

除权与除息一样,也是停止过户期内的一种规定:即新的股票持有人在停止过户期内不能享有该种股票的增资配股权利。配股权是指股份公司为增加资本发行新股票时,原有股东有优先认购或认配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价值可分以下两种情况计算。

①无偿增资配股的权利价值=停止过户前一日收盘价-停止过户前一日收盘价÷(1+配股率)

②有偿增资机股权利价值=停止过户前前一日收盘价-(停止过户前一日收盘价+新股缴款额×配股率)÷(1+配股率)。

其中配股率是每股老股票配发多少新股的比率。

除权以后的股票买卖称除权交易。

本益比

本益比是某种股票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称为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

本益比=--

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是指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这个比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10-2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或应同时持有的该种股票。但从股市实际情况看,本益比大的股票多为热门股,本益比小的股票可能为冷门股,购入也未必一定有利。

抢帽子

抢帽子是股市上的一种投机性行为。在股市上,投机者当天先低价购进预计股价要上涨的股票,然后待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当天再卖出所买进的股票,以获取差额利润。或者在当天先卖出手中持有的预计要下跌的股票,然后待股价下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以低价买进所卖出的股票,从而获取差额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冰山理论知识管理

全文共 2629 字

+ 加入清单

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那么你对冰山理论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冰山理论知识管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冰山理论的应用 ——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

对员工来说,外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浮在水面上的1/8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7/8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

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

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是隐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下,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员工被人所忽视。然而,如果员工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那么对员工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大部分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诸如职业技能培训等等,好像这些培训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很多企业往往忽视员工隐性素质的培训,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将被培训者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协同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视员工隐性素质的培训,才能够更大地提高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的效果。

企业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具备职业化素质,那么你就拥有了相当的职业竞争力,也就迈出了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看过“冰山理论知识管理“

冰山理论的应用 ——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是指当人们读财务报表时,只注意到企业公布的财务统计数据中的物流费用,而这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

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这种现象只有大力削减库存,才能将问题暴露并使之得到解决。这就是物流成本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知识管理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他指出开始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传统的省略方法很类似于删节号的作用,它省略的是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现代文阅读理论知识点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阅读

(一)阅读理论知识点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1.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做铺垫、埋伏笔……

2.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3.议论文

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比喻论证3.对比论证4.引用论证5.道理论证

(二)阅读重点题型

1.记叙文阅读中的含义题、赏析题、情节梳理题、开放题

2.议论文阅读中的论证思路题、作用题、开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人际关系是相对统一的关系,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思想是讲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沟通是管理艺术

管理是讲究艺术的,对人的管理更是如此。新一代的管理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那种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适用了。早在霍桑访谈试验中,梅奥已注意到亲善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更可以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员工更加自愿地努力工作。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他要善于帮助和启发他人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是使员工增强对管理者的信任感,还可以使管理者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有效地组织工作。适时地赞誉别人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在公开的场合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恰当的称赞,会使员工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创造更佳的业绩。采用“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人才是动力之源

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对于人的有效管理不仅是高效利用现有物质资源的前提,而且是一切创新的最基本条件。尤其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而创新是人才的专利,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谁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人的创造性是有条件的,是以其能动性为前提的。硬性而机械式的管理,只能抹煞其才能。“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富有生产力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既要做到令股东满意、顾客满意,更要做到令员工满意。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别对待。要悉心分析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不仅要有必要的物质需求满足,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社会需求的满足,即受到尊重,受到重视,能够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例如,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可以加强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关注,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将他们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中国国有企业来说,尊重人才尤为重要。要想盘活存量资产,首先要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因为只有有“活”的人才能激活“死”的资产,这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员工不是企业的包袱,是企业自救的中坚。只有尊重他们,才能使他们发挥创造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渡过难关。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

第一,与工人谈话有助于他们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调整自己对于个人问题的态度及情绪,从而使他们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二,访谈有助于工人们与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容易,更和谐。

第三,访谈还会提高工人与经理人员更好地合作的愿望和能力,这就有助于形成工人对工作群体和对工厂的双重归属感。

第四,与职工交谈是培养训练管理人员的重要方法。这有助于上情下达。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善于帮助和启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只是高谈阔论、教训别人、以自己为中心。这种经验是当前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管理者倾听别人的意见比展露自己的知识要重要得多,这是成熟、判断力和智慧的标志。

第五,与职工交谈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源泉,对于经理来说具有巨大的客观价值。经理人员有三重任务:将科学和技术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使生产经营活动系统化;组织协作。有些经理人员认为与职工交谈所听到的是一些人的琐事和主观意见,没有什么价值,这说明他们心目中的管理指的是上述前两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忽视了第三方面的任务,他们对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毫无疑问,这种疏忽和由此造成的盲目行动,必然会影响到组织的效率。

在这里,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经理人员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他指出经理人员应该将他的下属看为一个社会群体中的社会人,而不应该看成一个群氓的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