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类生理学试题【精选20篇】

鱼肉作为瘦肉中一类说是不仅有营养,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而且还不增肥,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生理学试题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1931

文章

141

为什么鱼类睡觉是睁着眼睛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那么,为什么它们睡觉是睁着眼睛的?

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仔细端祥鱼的眼睛是颇有趣的。鱼的眼睛一般较大,这可能与水中的光线较弱有关,故所有鱼类都是近视眼。鱼类没有真正的眼睑,眼睛不能闭合,有人因此认为鱼总睁着眼睛不睡觉。其实不然,鱼也和其它脊椎动物一样,每天要睡眠的,只是它们都睁着眼睛睡觉。

有些鱼在白天睡,有些鱼在晚上睡。在夜间,人们打开水族馆的灯光,可看到鱼睡觉的姿势是不同的。鲻鱼的头朝着不同方向,停止游动,开始入睡。有些河豚鱼静伏水底一动不动地进入睡眠状态。平时爱动的绿鳍鱼、鲨鱼也爬伏在池底静止不动进入梦乡。比目鱼平时爱静伏水底,有趣的是当它们需要睡眠时反而漂浮在水面上。更为有趣的是在热带海洋的珊瑚礁上,有一种奇特的鹦嘴鱼,每天黄昏时,皮肤分泌出大量粘液,把整个身体包围起来,好似穿上一件薄的上衣。睡衣前后端有一个开口,可通过海水,供它呼吸,便可放心地睡上一夜,待黎明来临,立即脱下睡衣,进入活动状态。有的海鳗白天躲藏在海底的洞穴睡觉,夜间才钻出洞穴,四处游戈,捕食小鱼小虾。

鱼系介绍

软骨鱼系

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中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其主要特征是:

①终生无硬骨, 内骨骼由 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楯鳞。

③鳃间隔发达,无 鳃盖。

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 板鳃亚纲和 全头亚纲。

硬骨鱼系

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

其主要特征是:

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②体表被 硬鳞、 圆鳞或 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 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 鳔。

④ 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 歪尾。

⑤大多数 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 变态。

最早的鱼是4.5 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圆嘴无颌的鱼。鱼类很容易从外表上区分开来,它们组成了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在总数为5万种的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万2千余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鲨鱼属于鱼类吗,是为什么?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鲨鱼属于鱼类,属于软骨鱼类,因为鲨鱼是依靠鳃来进行呼吸的,大多数卵胎生,体表有盾鳞、尾鳍和背鳍,而且鱼鳍骨骼呈现为辐射型,而不是高等动物的五趾型,通过这几个特点可以判断出鲨鱼属于鱼类。

鲨鱼属于脊椎动物门软骨纲,板鳃亚纲,喜欢生活在海洋里面,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面,是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鱼类。鲨鱼的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无任何真骨头组织,外骨骼不很发达或退化,身体常被质鳞,牙齿多样化,具有硬肌,脑颅无缝。上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

鲨鱼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有六鳃鲨、皱鳃鲨、剑吻鲨、巨口鲨、沙虎鲨、大白鲨、宽纹虎鲨、双髻鲨、白斑角鲨、短吻角鲨、铠鲨等,不同种类的鲨鱼其自身特点都是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鲸鱼属于鱼类吗?为什么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鲸鱼不是鱼,它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类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它们的身体是流线型的,像鱼一样,所以它们通常被称为鲸鱼。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蓝鲸长33米,重160吨。

鲸鱼的形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异于任何哺乳类,故长期单列为一目。其祖先和演化史一度存有争议,但随着相关研究不断进展,现已充分证实鲸类由5000万年前的陆生偶蹄目入水后演化而成。DNA测序显示鲸类与河马互为姐妹群,二者构成的分支又与反刍亚目互为姐妹群。为避免偶蹄目成为并系群(即缺少部分演化支),现行分类将鲸目归入偶蹄目。

为适应水下环境,鲸鱼的前肢进化为鳍,后肢退化,并生出水平的尾鳍。鼻孔移生至头顶,须每隔一段时间将鼻孔露出水面置换氧气。无耳廓,但听力极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鱼类体型与水流的关系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半月鱼

当你站立在水族箱前时,欣赏鱼儿悠闲无虑游着的同时,你是否曾经对自己产生一个问号,为什麽有些鱼类长的圆圆胖胖的令人觉得可爱,有些却瘦瘦扁扁的呢?鱼类的体型可谓高矮胖瘦,样样俱全。再看看市面抽水马达及过滤器的水流大小,及和鱼类的体型有何种关系的存在。不同体型的鱼类,在大自然中水栖息於不同环境的水流,故在水族箱中,我们也应模仿大自然的环境去制造水流的大小,如纺锤型大多栖息在水流较湍急的地方,故可以用较大型的抽水帮浦,制造出强劲的水流,像一些圆型、侧扁型大多栖息於静水域,水流较微弱,我们可用外部筒状过滤器或上过滤器,来制造有潺潺的流水,而像一些圆型及纵扁型鱼类多栖於底部,故水流应小,可使海绵过滤器,但水族箱中与尺寸或水量少的缸子,应多加考虑流水的水小外,也别忘了要注意鱼类氧气的获得,因而才能养出一缸健康活泼的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古代日本不能吃肉,只能吃鱼类?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没有食物的话,人类是没有办法长久生存的,而肉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量来源,现代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在古代,吃肉也有很多禁忌,在中国是这样,古代的日本也是这样,古代日本人吃荤只能吃鱼肉,其他的肉类都不能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只能吃鱼?

现在日本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文化传播做的也比较好,所以日本菜在世界上也比较流行,比如“神户牛肉”等还成了名品。但是,一直以来也有这么个说法:古代日本人是不吃肉类,只能吃鱼的。那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事还真有,古代日本的确是有肉食禁令,天武天皇统治期间(天武四年公布,675年),日本政府首次发布了食肉敕令,这个法令的基本内容是,在从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这段时间,在禁止食用牛、马、狗、猴子和鸡(“五兽”)的同时,也禁止使用铁笼子、陷阱、机械装置的枪、拦水捕鱼的鱼梁。

为什么颁布这个禁令呢?一直以来认为是佛教的影响,不过其实也有别的因素,因为狗可以用来狩猎和看门;猴子在民俗习惯中是占有特殊地位的动物,也有些地方把猴子看作神的使者;鸡在弥生时代传入日本,在神话中作为神的使者而占据重要地位;牛和马则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乱吃。

但这个禁令其实影响不大,因为猪肉什么的都能吃啊,但是日本人不吃啊,为啥?因为受到佛教影响,所以不吃肉的习俗越来越深入人心。

天平胜宝四年(752),在总国分寺的东大寺大佛完工之际,举行了国家级活动——大佛开光仪式。在为纪念这一盛事的孝谦天皇诏敕中,全国全年禁止杀生,承诺向失去生计的渔民发放维持生活的米。

到了10世纪,僧侣、贵族、市民之间形成了将食肉看作罪恶的风俗。

但是鱼类一般情况是不禁止的,岛国禁止食用鱼类那就太离谱了。

而后来又受到神道教影响,日本人认为兽肉是不吉的,所以吃的越来越少,在一段颇长的时间里,日本人是甚少食用兽肉的,仅在日本武士在外捕猎到野兽时才会食其肉,或者当做“药食”来食用。

日本人不是不能吃肉,而是不习惯吃。

但是不要高估古代禁令的影响,战乱时节有东西吃就不错了,所以战国时代日本人打个猎有肉吃,当然不会不吃;不过在安稳时节,日本人吃肉吃的还是比较少的,只能吃鱼类。

一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在风俗上和西方看齐,1872年1月24日,明治天皇宣布废除肉食禁令,并带头亲自公开食用牛肉,才终结了一般日本人不吃兽肉的历史,之前被视为污秽的牛肉,鸡蛋和牛奶甚至成了上等食品。

远古的弥生、古坟时代,日本人是原始的狩猎、打渔部落,当然什么肉都吃,比如古坟时代的出土遗迹里就有猪骨头。除了海里的鱼、贝壳类,野地里跑的野猪、鹿、熊、猴、狗、兔,日本人几乎无所不吃。

中国的佛教大约五世纪后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一下征服了日本贵族阶层。有学问的贵族和武士,纷纷成为僧侣,他们接受《涅槃经》等佛教教谕,认为杀生、吃肉是罪孽。

天武天皇统治期间(675年)发布了日本最初的禁止食肉敕令。禁食肉的对象主要为兽类,不包括鱼类和禽类,另外兔肉也被视为禽类,可以食用。禁止食用和狩猎的动物是牛、马、猿、犬、鸡,而鹿与猪则不在此列。

关于禁止肉食的原因,有一个许多人赞同的说法认为,这是为了遵从《涅槃经》的戒律。“①牛在农耕中承担了重要的耕田工作;②马在出行和货物运输中不可或缺;③狗在夜晚发出叫声使人警觉;④猴子和人相似;⑤鸡早上能报时”。不过,从禁止肉食令在此后反复多次发布的事实看来,食肉的习惯绝非是一朝一夕就改变过来的。

就这样,食肉行为在日本被长期禁止,除了在以取得毛皮为目的的狩猎中,作为副产品被一部分人食用的兽肉或鸟肉以外,纯粹为食用目的进行的狩猎,仅限于阿依努等部落的人群。

从天武天皇的最初敕令(675年),到明治天皇试吃牛肉(1872年),食肉在日本从禁止到公开允许,期间竟经过了1200年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适合新手饲养的鱼类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金鱼(详情介绍)

如果你从来没有养过金鱼,那么在你对金鱼有更多的了解前,不妨先养一些侧视类金鱼如鹤顶红,狮子头,琉金等。这些鱼都适合养在中大型玻璃水族箱里,而且与之配套的设备品种繁多,种类齐全。它们甚至可以忍受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操作,因为这些都属于是比较容易饲养的金鱼。而象美丽优雅的中国蝶尾,雄伟威武的日本兰寿,或者华丽得不可思议的日本土佐金,她们都对饲养者的技术和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尽管她们很诱人,但还是暂时不要买回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马是鱼类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鱼类

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海马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

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将身体固定,以使不被激流冲走。而大多数种类的海马生长在河口与海的交界处,因而,它们能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区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马和海马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觅食活饵,而不善于游水的它们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饵料的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度。对饵料的种类和鲜度有一定选择性。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米左右,所以饵料要投在经常群集处。自然海区海马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经常会说“宝宝吃鱼会聪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宝宝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那么如何安排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婴幼儿食品小知识。

从小到大,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饭桌上反复听到老人家说:“吃鱼好啊,吃鱼聪明,要多吃鱼。”确实,鱼肉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可以让宝贝聪明,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大有裨益。鱼肉这么好,当然要让孩子吃点了。大宝宝吃鱼一般没什么问题,而让鱼肉作为辅食给小宝宝食用则要注意了,相比于其他肉类,鱼肉属于海鲜,要让宝宝的味蕾和身体都接受。

给宝宝添加鱼肉辅食要看体质

相对于鸡肉、瘦肉,添加鱼肉辅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宝宝是否为过敏体质。如果宝宝不是过敏体质,那么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鱼肉辅食,但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那么妈妈们可以在1岁甚至更大些再让宝宝尝试鱼肉。在添加辅食之后,妈妈要留意宝宝是否出现不适、过敏等症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鱼辅食的添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鱼肉很有营养,而且有些宝宝还很喜欢这种独特的鲜味,但是也不可多食,一周吃两到三次就可以了,给宝宝添加辅食,仍然要根据均衡饮食原则。可以以鱼、肉、豆、蛋,轮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摄取来源,同时也可以分担风险并获取多样的营养和口味。

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需要给鱼去腥的话,可以先将鱼肉煮熟,然后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而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烹调鱼肉辅食的方式一样颇有讲究。一般以清蒸、水煮的烹调方式最好,而不宜使用油炸,另外由于鱼本身就有盐分,所以调味不要过重,以免给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

妈妈一开始可以给宝宝喂食鱼汤,等宝宝适应之后,再加入米粥一起煮,之后可以经鱼肉压成鱼泥,加在粥或者面食中,用汤匙喂食。

适合宝宝吃的鱼类推荐

带鱼、黄花鱼和三文鱼非常适合孩子,鲈鱼、鳗鱼等也不错。

带鱼: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含量高于淡水鱼,再加上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更具补脑功能。而且,带鱼味道鲜美,小刺少,可减少鱼刺卡喉咙的风险。

黄花鱼:黄花鱼是非常适合孩子夏季食用的鱼类。黄花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而且鱼肉组织柔软,更易于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黄花鱼肉呈蒜瓣状,没有碎刺,适合儿童咀嚼。

宝宝吃鱼类辅食注意事项:

选购新鲜的鱼类: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鲜红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鳞片无脱落、无腥臭味等。

去腥: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除鱼刺: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胎儿和儿童发育。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D、E,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口感爽滑,颜色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不适合宝宝吃的鱼类食物有哪些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辅食最好的食物之一就是各种鱼类,因为鱼类蕴含丰富的蛋白质、DHA、微量元素等等的营养,非常丰富,时候宝宝成长需求,但是宝宝吃也需要注意,下面来看看不适合宝宝吃的鱼类食物有哪些吧?

生鱼:鱼类,尤其是淡水鱼类中常有寄生虫寄生,如果宝宝吃了生鱼或者没有煮熟的鱼,那么宝宝就可能患寄生虫病,出现食欲不振、腹疼、肝肿大、黄胆以及浮肿等症,严重的会引起腹水。

深海大鱼:按照自然界食物链积累原则,这些大鱼的体内会累计大量的诸如汞这类的重金属,对宝宝的生长有害无益,所以深海类大鱼非常不适宝宝食用!

鱼松:鱼松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而且不用担心鱼刺问题,家长们也许会认为这是宝宝最好的吃鱼方式。但是有研究表明,鱼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较高,容易造成宝宝体内的氟化物过量,导致宝宝食物性氟化物中毒!

所以给宝宝吃鱼最好选: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鲜红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鳞片无脱落、无腥臭味的鱼,比如罗非鱼、银鱼、雪鱼、青鱼、鲶鱼、黄花鱼、比目鱼、马面鱼等非常适合宝宝,最好采用清蒸的做法,营养流失少!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适合宝宝吃的鱼类食物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豚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海豚属于鱼类,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极好的听力。鼻孔在头顶上,用于出水换气。

海豚体型从1米长、30千克重(侏海豚)到9.5米长、14吨重(虎鲸)不等,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它们的大脑沟回复杂,记忆力良好,能在人类的训练下学会许多动作,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家族之一,有着温和友善、活泼好动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爱。

听觉是海豚最为灵敏的感官,捕食、游走和嬉戏,都是依靠听觉进行。各种水下作业工程设备和日夜来往不息的大小船只,不仅惊扰了海豚的生活,海豚与船只撞车时有发生,这些人类活动的噪音污染,也使得海豚不堪其扰,身心受损,行为失控、压力倍增、生活习性出现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鱼类真菌病害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市场水产养殖密度的逐渐提高,饲养过程中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鱼类常见的真菌疾病也频繁出现,很难治疗且易大量死亡,造成养殖损失,那么鱼类真菌病害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影响鱼类健康生长的真菌疾病主要是鳃霉病害。

鳃霉病害的主要症状

初期患病鱼常游上水面呼吸,独游塘边,食欲减退,在清晨、傍晚或闷热无风时常独自浮游于水面,聚集在增氧机周围。鳃丝黏液分泌增加,常呈浅土黄色或青灰色,苍白状、肿大,严重时患病鱼死亡。

鳃霉病害的病原

穿移鳃霉、血鳃霉等种类。穿移鳃霉的菌丝,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多,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血鳃霉的菌丝体比较粗直,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少,仅在鳃丝血管、软骨内生长,不向鳃外组织伸展。

鳃霉病害的流行条件

主要流行于每年4-10月份,水温超过20℃的季节。

鳃霉病害的易感品种

几乎所有淡水养殖鱼类都可感染,尤以苗种阶段最易感染。

鳃霉病害的预防方法

1、增强鱼体抗病力

(1)鱼苗运输过程减少应激,苗进塘前严格消毒;

(2)避免较长时间的拌饲内服抗生素,减少鱼体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损伤,提高鱼体因自身抗病力。

2、调好一塘水

(1)避免不明原因频繁泼药,维持好水体藻相和菌相失衡,以防水质恶化;

(2)适度肥水,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3)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超标要尽快降解,以免鱼体鳃组织丧失防御能力。

3、防止继发感染。鳃组织出现寄生虫感染的鱼群,治疗跟不上的情况下鳃丝正常组织结构持续受到虫体的破坏,而发生病理变化,难以抵御真菌的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围湖造田对鱼类的影响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围湖造田鱼类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围湖造田使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水生动植物的种类下降,数量减少。因为围湖造田建闸会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同时,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

大量的围湖造田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例如我国在解放以后,对长江中游进行大量的围湖造田,使得第一大淡水湖面,洞庭湖的面积迅速下降。同时,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98年的洪灾就跟这方面有关系。

今天小编就围湖造田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弊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炎热夏季养殖鱼类需谨慎

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养殖

夏季是养殖鱼类、虾类和蟹类的旺季,同时也是最热的季节,这个季节水温、气温是一年之中最高的时候,虽是养殖最好的旺季,但也是养殖管理最困难的时候,养殖者为了保证鱼类的产量和鱼类的健康需注意以下几点,以防止夏季高温对鱼类的危害。

一、淡水常规鱼类养殖

1、7-8月份是常规鱼类苗种培育和放养的重要时期。故7-8月应做好夏花和鱼种培育工作。苗种放养前应及时做好清塘消毒,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以免细菌感染。从外地购进苗种,必须进行病害检测检疫,以免带入病菌。

2、成鱼养殖管理:(1)7-8月份是鱼的生长旺季,应加强施肥投饲。以肥水鱼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水色及透明度及时施放追肥。以吃食鱼为主的池塘或网箱,应及时投喂饲料。并做到投饲 “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施肥“四看”(看鱼、看天、看水、看季节);(2)注意水质调控。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由于7-8月份鱼类生长快,摄食量大增,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易恶化而造成缺氧。因此,每天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如遇到闷热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同时,要经常加注新水,加高水位至1.5米以上,并适当换去部分底层水。提倡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高温期间,最好每隔15天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物剂;(3)做好疾病的预防。7-8月份气温较高,但水温相对较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易滋生繁殖,是鱼类易发病季节,若忽视预防极易诱发鱼病。7-8月份主要易暴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铁锚虫病、中华鳋病和指环虫病等。重点应做好细菌性出血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要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和灭虫精等渔药泼洒消毒。(4)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7-8月份天气多变,易出现雷阵雨及台风天气,要多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缺氧浮头,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加注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免鱼类泛塘。

二、甲壳类的养殖

1、罗氏沼虾养殖:苗种从5月份放养到7月份已有2个多月,其塘内存虾密度、投饲量、耗氧量都明显增加,养殖管理进入关键阶段。(1)在天气正常情况下,应尽可能投足饲料让虾吃饱。尤其要投足投好早晚时间的饲料,且投喂的饲料要求优质新鲜、不变质;(2)适时开机增氧。因7-8月份沼虾正处于生长旺季,水温和气温都较高,特别要注意虾塘的溶氧变化,防止缺氧。因此,应根据天气、水质情况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开增氧机的要诀:晴天中午开,阴天凌晨开,阵雨天半夜天;(3)调节水质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适当增加虾池冲水次数,不仅可以改善水体环境,而且还可以刺激沼虾的脱壳生长。一般7-8天冲水一次,每次增高水深10-15厘米,并且要求有水流;(4)合理施用生物制剂。在高温天气,最好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em原露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可有效地改善水质和促进沼虾的快速生长,并且能预防各种虾病的发生。

鱼类养殖

2、南美白对虾养殖:7-8月份是南美白对虾生长的高峰期,此时水温高,对虾生长快,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易恶化,容易导致泛池,同时又是病害高发期。因此,为了保证南美白对虾健康安全生长,应切实加强饲养管理。(1)加强水质调控。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2-3小时。如遇到低压闷热天气应延长开机时间。同时,根据水质变化勤换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每7-8天换掉池水的1/3,然后适当提高水位,保持在1.8米以上。另外,因虾池内饲料投喂量大,池内排泄物多,水质污染加重,水色变浓,应不定期地施用沸石粉等来控制水色。换水困难的虾塘,可用em菌或芽孢杆菌及硝化细菌等来改善水质,每月泼洒二次,能有效地分解池内有机物,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2)严格控制投饲量。投饲应采取分散投饲、少量多餐的投饲方式。每天投喂3-4次,早晚占70-80%,白天占20-30%。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3)疾病的预防。7-8月份主要防病措施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15-20天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超碘季胺盐、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及em菌、硝化细菌等环保药品。同时,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素c、免疫多糖及病毒灵等药物添加剂,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此时白对虾的主要疾病有红体病(桃拉病)、白斑病、黑鳃病、红腿病及亚硝酸盐中毒症等。其中以红体病、白斑病、亚硝酸盐中毒症相对较为突出。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病症,正确诊断,及时控制,以防蔓延流行;(4)及时捕捞,轮捕疏养。此时对虾生长快,池内载虾量过高,在养殖过程中应采取虾茏及时捕大留小,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对虾捕捞上市,以保持池内合理的载虾密度,促进对虾生长。

3、河蟹养殖:7-8月份天气炎热,水温较高,是河蟹养殖的关键季节。此时,应加强管理,精心饲养,保证河蟹安全度夏,提高养殖成活率。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足量的水草供应。水面要放养些水花生、水芜萍等遮阴水草,或者预先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蟹池中要保持有大量的轮叶黑藻、苦草等幼嫩的水草,以便河蟹摄食和躲避敌害;(2)保证水质洁净。要经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时捞除残食和污物。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影响生长;(3)注意饵料的投喂。高温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比例。如小麦、南瓜、菜饼等都是河蟹爱吃的植物性饲料。投饵时将这些饲料制成颗粒或团块状,放置在食台让蟹摄食;(4)做好防病工作。该季节主要疾病有颤抖病、黑鳃综合症、固着类纤毛虫病等。要坚持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防病为辅。平时消毒以生石灰、溴氯海因等为主,或定期使用em原露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维持蟹池中的微生态平衡。

三、养殖注意事项

1、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要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行为,并做到投放饲料“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施肥“四看”(看鱼、看天、看水、看季节);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尤其要及时发现缺氧预兆,并及时注入新水、开启增氧机,避免泛池死鱼情况发生。

2、要加强水质调控。水质的优劣是鱼类饲养的关键,因此应该做好水质调节管理工作。(1)开启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机调节水质,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底层池水溶氧,散发有毒气体;天气闷热时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2)泼洒生物制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制剂,可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要求,调节好水质,能预防细菌性鱼病,提高鱼的摄食能力和免疫功能。(3)加注新水:注新水可增加溶氧和营养盐类,冲淡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一般每7至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15至20厘米。

3、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夏季是鱼类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出血病、烂鳃病和肠炎病等较为突出,因此要注意鱼塘的消毒和投喂饲料的质量,严禁霉烂变质的饲料及有毒物质进入池塘。同时在施药时要注意鱼塘平均水深不到80厘米,水温在30℃以上时,不能全池泼洒药物;水质较肥、温度较低时,药量要加大、反之降低;泼洒时间一般宜在下午或傍晚,中午不能施药,另外鱼在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也不宜全池泼洒;施药遇风时要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泼药时不能同时投料,一般是喂食后施药,但投喂内服药前应停食1至2天。泼药后的1至2天内不要拉网。

全年中6月至8月是最热的时候,鱼类、虾类和蟹类在这几个月中是高产的旺季,很多养殖者一年之中主要就靠这几个月赚利润,所以在保证高产量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了养殖技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炮弹鱼类热带鱼饲养方法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红海毕加索

炮弹鱼主要是指鲀形目中的鳞鲀科的观赏鱼,此外,单棘鲀科、前角鲀科和单角鲀科的一些品种也被这样称呼。炮弹鱼鱼体呈卵圆形,头大,嘴部黄色,头部呈圆锥状,像个枪炮的子弹头。它的一对眼睛长在背部的中间。使它的头部占全身的一小半;它的背部还有一条长长的脊骨,隆起与脊背成直角,很像枪上的扳机,因此又叫它为“扳机”。

炮弹鱼几乎没有领地意识,它们之间很少因为资源问题而互相攻击,但体长超过20厘米的炮弹鱼很喜欢攻击其他鱼类。在饥饿的时候,它们会追咬一些游泳速度慢的鱼,如神仙鱼、蝴蝶鱼等。饲养炮弹的最佳方案是将各色炮弹鱼饲养在一起,而不混合其他鱼。

一、红海毕加索

如果把它放在水族箱中,一开始的几个月会很温和,但突然就会对缸中其他混养鱼变得非常凶猛。这种鱼会在你清理鱼缸或喂食时,会咬你的手,所以在用手进入鱼缸操作时,要首先把它们赶跑,让它们知道谁是老大,然后才能操作。炮弹鱼是很有趣的一种鱼,它们有时候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在5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与凶猛的鱼混养。不会骚扰活着的珊瑚,但会啃食活石,吃掉任何无脊椎动物及甲壳类动物,例如虾及贝类,也会吃掉小鱼。食物可以包括各种动物性饵料,像切碎的鱿鱼、虾、鱼等。

二、黄肚炮弹



黄肚炮弹

黄褐色,腹部为黄色。身上带有深色斑点。6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最好带石头及洞穴。它会把石头重新排列。会发出“咕咕“的声音。需要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帮助其磨磨不断成长的牙齿。

三、白线弹

身体上部是灰褐色,下部白色。黄色的曲线穿过眼睛,另一条在胸鳍旁边。身上布满了白色的线条。4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最好带石头及洞穴。它会把石头重新排列。需要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帮助其磨磨不断成长的牙齿。

四、蓝纹炮弹



蓝纹炮弹

也叫蓝金炮弹,蓝炮弹,龙纹炮弹,波纹炮弹或黄点炮弹。有一个鲜艳的蓝色带黄纹的身体,绿色的眼睛。8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带活石或洞穴供其居住。它会重新整理一下石头,以供其进出洞穴方便。也会发出"咕咕“的声音。需要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帮助其磨磨不断成长的牙齿。

五、泰坦炮弹

身体和头部有很厚的鳞,在眼睛前面有很深的凹槽。颜色比较鲜明,鳞片有深色中心点。鳃部及身体靠近尾部为白色带一些黄色。背鳍和臀鳍有黑色外边。应该说是最大的炮弹类鱼,能达到75厘米。当保护自己巢穴时异样凶猛,1997年Randall报道,有三个划船的人被这种鱼袭击过。不要放在珊瑚缸里,会把无脊椎动物及珊瑚全部消灭。可以饲喂各种动物性饵料,提供贝壳类、带壳虾供其磨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会走路的神奇鱼类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走路的鱼

什么?鱼也会走路,孤陋寡闻了吧?这可不是科学怪人搞出来的新奇发明,而是真实存在于自然界里的鱼哦,这些鱼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且让小编我来给你一一介绍吧。

一、臀斜杜父鱼 



臀斜杜父鱼

臀斜杜父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这里的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它们从一个潮池摇荡到另一潮池的能力。如果需要的话,这种鱼可以在离开水体的情况下存活24小时。很有可能的是,在大约40亿年前,某种鱼类在相似的潮间带逐步扩展它们的空气呼吸、鳍行能力,使得它们更适于在陆地生存。  

另外,这种不起眼的杜父鱼似乎对于它们在陆地与水体边界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满意。由此证明,一旦一个物种进入一个可行的生态位,只要在那里可以生存,它们就会倾向于留在那里。

二、步行鮎

步行鮎的发源地是泰国,在泰国,它们被称作“Pla Duk Dam”,意思是“深颜色的不断蠕动的鱼”。但是不好的地方是,它们作为长着丑陋的触须的外貌的生物,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侵略性物种。它们把自己的生活家园从泰国扩充到了澳大利亚、印度、中东和佛罗里达(在20世界60年代之后)。不过从好的方面来说,它们也会吃猛禽,短吻鳄以及长着两条腿的佛罗里达人。 

它们经常利用十分湿润的环境来扩张它们的领土,有时候会利用被淹的街道或者是公路,靠它们自己或者是司机们的粗心大意。

三、杜父鱼

全世界大约有300种杜父鱼,杜父鱼体长大约10厘米。大西洋中常见的杜父鱼有短角杜父鱼和长角杜父鱼。短角杜父鱼栖息在北美和北极的大西洋区域,色彩斑杂或呈褐色。长角杜父鱼有多种颜色。太平洋中比较常见的是若鲉杜父鱼,它的肉呈蓝色和绿色,但是可以食用。小杜父鱼是杜父鱼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已处濒危状态。

杜父鱼因为自己能够吧嗒吧嗒的从一个潮水坑里面“走”到另外一个水坑而著名。如果必须得话,它们有能力在脱离水的环境中生存24小时左右。这是它们在4亿年前左右进化出来的能力。 

四、狗鲦



狗鲦

狗鲦在需要的条件之下,比如寻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敌,会跳跃到陆地之上,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它们利用胸鳍来在陆地上蠕动,如果它们感觉到了威胁,它们会用肌肉发达的尾巴来迅速的“跳跃”,躲避危险。

五、岩跳鱼  

虽然外表与弹涂鱼很相似,但是岩跳鱼属鳚科而弹涂鱼属虾虎鱼科。跳跃的岩跳鱼为了寻找食物或者逃避捕食者,能爬到陆地呆上20分钟。当它们感受到威胁的存在时,岩跳鱼会使用它们的胸鳍爬动并且有时收缩它们肌肉发达的尾部从而迅速“跳跃”离去。

岩跳鱼脱离了标准的鱼类身体构成,有的看上去更像微小的海鬣蜥(详情介绍)。它们用鼓起来的眼睛凝视着水面,在跃上海滩前仔细检查海岸是否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江豚是不是鱼类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江豚不是鱼类。而是一种小型鲸类。

江豚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背鳍,其背部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全身被淡蓝灰色覆盖。江豚是江豚属中唯一的淡水亚种,只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由于数量的锐减,被列为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为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江豚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地带,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的淡水中生活。江豚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会结成两至三只的小群。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科学家在水下发现鱼类建造的神秘“建筑”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西塞罗斯·布雷姆生活在东非的马拉维湖。他们在水下建造了一个名为“凉亭”的沙堡结构,每年在这里与雌鱼交配两次。大约有200种慈鲷会建造沙堡,每种慈鲷都会建造不同形状的沙堡来吸引异性并抵抗男性竞争者。来自赫尔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沙堡的精确结构可以决定慈鲷雄性和邻近的竞争对手打了多少仗。该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期刊《同行杂志》上,将有助于解释不同的慈鲷物种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

赫尔大学生物进化系的高级讲师多米诺·乔伊斯博士说,研究小组花了26.5个小时在水下观察99只慈鲷。为了研究沙堡结构的重要性,我们仔细地改变了一些慈鲷的沙堡结构。在那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沙堡的主人与其他雄鱼的争斗减少了。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表明慈鲷雄鱼如何逐渐改变沙堡,这是不同于其他单独的沙堡,他们将有一定的优势,将很少受到攻击。

研究小组记录了在改变沙堡结构前后,慈鲷成功交配和攻击的次数。他们发现,当攻击次数减少时,改变沙堡的形状不会影响与雌鱼的交配。这项研究的结果非常重要,表明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群体中共存。具有独特沙堡结构的雄鸟优先交配,很少被其他雄鸟攻击,并能成功地与雌鸟交配。

诺丁汉大学的研究员埃文斯博士认为,如果慈鲷雌鱼逐渐喜欢新的沙堡结构,那么一个新物种慈鲷可能会出现,它们会建造一个新类型的沙堡。这将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物种如何进化成其他物种分支,尤其是在相同的环境中,这将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鱼类的性别比例是怎样的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我们会辨别鱼类的雌雄,但是否了解鱼类的性别比例呢?这和基因遗传是否有关呢?通常情况下鱼类的性比大体上接近1:1。有些鱼类的性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如鲫鱼群雌雄比可达10:1,河鲈和食蚊鱼也有这种现象。在生殖时,产卵鱼的性比有不同的情况。湖北梁子湖的蒙古红鲐产卵鱼群中雌雄比是6—15:1;黄尾密鲴是3—15:1团头鲂是8—9:1。这种情况说明雄鱼可以多次排精。许多筑巢产卵的鱼类,如乌鳢、斗鱼产卵时,都是一雌一雄。产粘性卵的鲤、鲫、麦穗鱼等在产卵时也是成对地追逐。在产卵场上鳇鱼的性比也是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鱼类的时代之泥盆纪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泥盆纪(德文安期)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4.1亿年前,持续了大约5500万年。早古生代泥盆世古地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陆地面积的扩大、陆地地层的发展和生物世界的巨大变化。陆生植物和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泥盆纪腕足动物发展迅速,始于志留纪的燕尾石成为泥盆纪的重要化石。此外,穿孔贝类、扭曲贝类、无孔贝类和小口贝类在泥盆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中也非常重要。

泡沫珊瑚和双带珊瑚相当繁荣。泥盆纪以泡沫型为主,双带珊瑚开始上升。中、晚泥盆世以双带珊瑚为主。

鹦鹉螺数量大大减少,菊石如棱形菊石和波塞冬菊石中的菊石大量繁殖。

大部分的正长石已经灭绝,少数单斜族的代表仍然生活在泥盆纪。

竹石始于奥陶纪,在泥盆纪达到顶峰,在泥盆纪末期消失。其中,薄壳型的滑石最为繁荣,而光滑壳型也非常重要。

牙形刺演化到泥盆纪,进入另一个发展高峰,其特征是有大量的平台分子。

昆虫化石也是在泥盆纪首次发现的。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并发展的时期。鱼非常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鱼。因此,泥盆纪被称为“鱼的时代”。泥盆纪有许多无牙种,中、晚泥盆世的盾形鱼相当繁盛。它们有原始的下颚,侧鳍发育成弯曲的尾巴。

裸蕨类植物在泥盆纪相对繁荣,有少量番茄红素植物,多为草本类型,形态简单,个体小。中泥盆世裸子植物仍占优势,但原始石松属植物更发达,有原始楔形叶植物和最原始的真蕨类植物。当晚泥盆世到来时,裸蕨类植物濒临灭绝,石松继续繁盛。节肢动物蕨类和原始楔形叶植物被开发,新的真正的蕨类和种子蕨类开始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的原因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 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大马哈鱼等。

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原因

鱼类是生存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以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后则在陆上用肺呼吸,属于水陆两栖动物〕经研究发现,色类和两栖类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科学工作者在对从地层下挖掘出来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占代一种总鳍鱼头骨的膜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成骨十分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总鳍鱼的胸鳍和腹鳍,基部肉质十分厚实、鳍内骨骼的排列和古两栖动物的肢骨也很接近,而且古总鳍鱼已具有内鼻孔,可以利用肺进行呼吸。那么,鱼类是怎样进化到两栖类的呢?

大约4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时期,在自然界的淡水湖泊、沼泽地里生活着一种数量繁多的总鳍鱼。这种鱼,体长1米多,呈纺锤形,在水中游动迅速,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到泥盆纪末期,地球上开始出现高大的木贼、石松和乔木形的藏类等真正的陆生植物。又过了几千万年,到了石炭纪地质期,因为当时陆地上气候温暖潮湿,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得到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大量植物的枯叶凋落到河中,再加上有些沿岸或水中生长的树木,根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使水质遭到败坏,水中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类,部分由于水中氧气的不足而死亡,但也有些总鳍鱼,却利用胸鳍和腹鳍,将身体支撑起来,或攀附在水中的腐叶上,或爬上河边树根上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因为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使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因气候发生季节性的变化,使一些生活在浅水中的总鳍鱼,在旱季时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持着身体,从一个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处有水的河中。这样,使其基部肉质变得十分发达,鳍内骨骼也慢慢起了变化,而变为与陆生动物五指型附肢相类似的排列型式。于是就逐渐演变成古两栖动物,成为陆上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非洲南部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条活的总鳍鱼,并命名为“拉蒂迈鱼”,现通常称作“矛尾鱼”。这一轰动性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两栖动物是由古总鳍鱼演变而成理论的正确,同时也打破了旧有的关于总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说法。自1938-1975年间,人们在科摩罗群岛一带,捕获了80多条现代总鳍鱼。它们大约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洋中,体长1.28-1.80米之间,体重30-8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蜂蛹可以钓鱼吗 鱼类爱吃的饵料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蜂蛹不仅可以吃,据说还可以用来钓鱼,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下面介绍蜂蛹可以钓鱼吗鱼类爱吃的饵料

蜂蛹可以钓鱼吗

蜂蛹可以钓鱼。

蜂蛹是蜂虫成熟尚未羽化成蜂的茧蛹,一般长5厘米以内,蛋白质的含量很高,是多种鱼类爱吃的饵料,钓鳜鱼上钩率很高。

蜂蛹钓鱼的几个优势:

1.是蜂蛹做成的诱饵有着独特的气味,起到了良好的聚鱼作用。

2.是蜂蛹蛋白质含量高和香甜的味道,符合鱼类的胃口。

3.是黄蜂蛹虫色白醒目且常蠕动,诱鱼效果好,有利于鱼类及早发现,快上钩。

人工取蛹的方法

蜂房采回后用尼龙纱网将其围裹,然后在烟雾中熏2分钟~5分钟,以驱除躲藏在蜂房内的个别蜇人成蜂。熏后解开纱网除去蜂房表面上的泥土、残渣、树皮等杂质。人工取蛹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用小夹子撤去蛹口壁膜、将蛹及幼虫从蜂房内逐个取出;另一种是将蜂房口朝下在明火中烧1分钟~3分钟,使蛹口壁膜烧光并露出蛹头,再用手轻轻振拍盖使蛹及幼虫从房中脱落出来,个别不能剥脱的再用小夹子夹取。蜂蛹取出后置于干净的竹箕或盆中。

蜂蛹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在吃蜂蛹的时候,有些人是会产生过敏现象的,那么过敏都会有那些症状呢?首先如果是吃蜂蛹过敏的,那么你会觉得身体会非常的痒,慢慢地皮肤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红点,特别是在脸部,越来越多,你也会越来越痒,然后你是非常想用手抓的,但是你越用手抓,它长得越多,如果得不到控制,那么你的身体会全身变痒,那感觉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马上服用药物治疗或是去医院治疗了。

在过敏的期间,患者就要注意一下饮食的习惯了,不易吃容易产生过敏的食物,例如海鲜蘑菇等等食物,因为身体健康重要,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按时服药哦,不可以耽误时间,慢慢地你过敏的症状就会消失的,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就要好好注意一下了,如果对于蜂蛹过敏的朋友,那以后就不要吃了,以免造成身材的不适,自己找苦头来吃。

松子炒蜂蛹的做法

材料:蜂蛹、松子、洋葱、青红椒、食盐、味精、鸡精、食用油。

做法:

1、将洋葱以及青红椒切小块备用,锅中加入食用油,七成热之后加入蜂蛹;

2、炸一分钟也就是蜂蛹变成金黄色之后取出来;

3、锅中留下少量的食用油,六成熟之后加入青红椒以及洋葱,爆香之后再加入蜂蛹以及各种调味品;

4、爆炒半个分钟之后撒上松子,然后就可以关火起锅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