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词语含义题的解答思路精彩20篇

进入六月,预示着芒种节气不远了。芒种是哪一天,你知道么?一般芒种在6月6日前后,到底芒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语文词语含义题的解答思路_2022年芒种是哪一天,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988

文章

1000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生活情趣篇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7.诗文默写(10分)

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诗句是“,

。“”

⑷《河中石兽》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

⑸当身处污浊的环境时,我们应当像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那样“,

“,始终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⑷“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每小题2分,其中错、漏、添、倒一字扣1分。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雨露均沾什么意思含义版本出处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一言不合就雨露均沾,鹿晗模仿宋小宝视频被网友玩坏!“雨露均沾什么意思?很多网络用语都会让一些小白们懵逼了,“雨露均沾”就是之一,下文介绍雨露均沾出处,一起和小乐哥来了解下吧!雨露均沾什么意思?

其实这个词最早是宋小宝在欢乐喜剧人里面的台词,后来宋小宝上了奔跑吧兄弟,然后经过网友的改编,于是就做成了表情包,传遍网络。

丨吐槽工作版

自打做设计以来啊,就独得老板恩宠~市场美工成群,可偏偏用我一人,我劝老板啊,要雨露均沾,美工和设计不一样哦…可老板啊,偏是不听呢…就用我就用我!

丨就是胖子版

自打从娘胎下来,就独得赘肉恩宠,于是我就劝赘肉一定要雨露均沾,可是赘肉非不听呢,就长我身上,就长我身上,就长我身上。

“雨露均沾”各种版本都有!

丨太阳的后裔·后传 版

自打入夏以来,就独得太阳恩宠,我劝太阳一定要雨露均沾……可太阳非是不听呢~就晒我,就晒我,就晒我!

雨露均沾改编版自打入夏以来,就独得太阳恩宠版本:

自打入夏以来,就独得太阳恩宠。我告诉太阳,一定要雨~露~均~沾~,可太阳非是不听呢~就晒我!就晒我!就晒我!都把我晒化了!

雨露均沾原版出处:

自打我进宫以来,就独得皇上恩宠。

这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就偏偏宠我一人,于是我就劝皇上一定要雨露均沾,可皇上非是不听呐。

皇上啊,就宠我,就宠我,你说这叫为奴的情何以堪呀!

这不嘛 昨夜晚 得皇上召见 批阅奏折

这一夜未眠 我这身体呀 甚是乏累呢

丨夏日蚊子版

自打我入夏以来,就独得蚊子恩宠。 这路上佳丽三千,蚊子就偏偏宠我一人, 于是我就劝蚊子一定要雨露均沾, 可蚊子非是不听呐。 蚊子啊,就宠我,就宠我, 你说这叫我情何以堪呀!

丨只爱学习版

自打我复习以来,就独得学习恩宠。这后宫佳丽三千,学习就偏偏宠我一人,于是我就劝学习一定要雨露均沾,可学习非是不听呐。学习啊,就宠我!就宠我!

丨靖王妃版

自打我嫁入王府里来,就独得靖王殿下的恩宠,后宫佳丽三千,可殿下就独宠我一人,我劝殿下要雨露均沾,殿下不听,就宠我,宠我,宠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名言名句:唐代名言

全文共 3789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名言

王勃

14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贺知章

14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14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陈子昂

14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王之涣

14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14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孟浩然

14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赠张丞相》14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14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王昌龄

15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15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15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别辛渐》高适15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15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王维

15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15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15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15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15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6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16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李白

16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16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16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16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16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6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16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16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17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17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17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7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7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7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17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17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崔颢

17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杜甫

17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8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8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8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18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8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18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1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18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18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189.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9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9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19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19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19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19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之一19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19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岑参

19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9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0.马上相逢无笔纸,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孟郊

20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20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韩愈

20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20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20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四•马说》20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20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刘禹锡

20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21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2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2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2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21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21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白居易

21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2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之三》21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21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22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2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22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2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22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22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2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李绅

22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22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柳宗元

22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元稹23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23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贾岛

232.鸟宿村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23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访隐者不遇》

李贺

23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杜牧

23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23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23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23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23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24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李商隐

24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其一》24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其二》24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24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245.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24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24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248.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

张九龄

24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杂家

25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251.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25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25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汉江》25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5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25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25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25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5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26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26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的诗中之句2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26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6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26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26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67.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268.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送别》

李煜

26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5.古诗文默写(6分)

(3)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江水碧绿清澈,我们同吴均共赏富春江“”(《与朱元思书》)的画卷;青山幽深秀丽,我们与欧阳修同享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的美景。

(4)“故人”即老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故人”离去,也让人留恋。迎来送往,“故人”一词蕴含的情谊出现在“,”的诗句里。

5.(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4)示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知识点名言警句:100句关于勤奋的名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100句关于勤奋的读书名言

81、百倍其功,终必有成。——康有为

82、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83、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84、大海中深邃难测,但精卫敢填海;陆地上群山起伏,但愚公可移山;天空里云谲波诡,但女娲能补天。

85、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海涅

8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87、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88、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8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90、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高级词语解释尔虞我诈等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尔虞我诈发音ěryúwǒzhà释义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示例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相互倾轧。

舍本逐末发音shěběnzhúmò释义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67.【2018辽宁省沈阳市】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

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

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递

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承

【答案2B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答案3.D

【解析】此题综合考察了语法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项考察词性和短语,【“青春”是形容词】分析错误,在文中,“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分析错误,“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主题—陈述”关系)。

B项考到复句,“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分析错误,应是:这个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1)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2)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3)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项考到句子成分,句中的“是”不是谓语成分,“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作为一个整体,做“知道”的宾语成分。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如本句: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宾语从句做宾语)。再如:名词性宾语。例如:我给你们俩十朵玫瑰花,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谓词性宾语。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D项,分析正确,语病是:缺宾语。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是正确的。

考点】词性、短语、复句、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城镇居民在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含义

全文共 5135 字

+ 加入清单

城镇居民现泛指在城镇居住、生活的人。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实行二元体制时,也专指拥有城镇户口、享有粮油肉等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即城镇定量户口的居民,也简称“市民”。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陈镇居民的相关法律知识。

城镇居民待遇同等对待农民工

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此次会议把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中新网10月19日电新华社今日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该文件提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文件提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该文件由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城镇居民在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含义

一、关于“城镇居民”的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所称 “城镇居民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援用了统计上的术语,是指城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这里的城镇居民在统计上称为调查户,是由统计部门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的。

统计部门是如何选取调查户?如何界定“城镇居民”?按照国家统计局[1999]114号文件《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进行划分,城镇人口是指在经国务院批准设市的市建制的城市和经批准的市镇建制的城镇区域内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城镇居民在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含义

不管是否有城镇户口,只要在城镇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就统计为城镇人口。这里的城镇人口是否就是“城镇居民”?统计上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的“城镇居民”标准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有关专家认为,“城镇居民”的概念已不能仅仅局限于非农业户口,本地农业户口但已经从事非农业经济的人口、农业户口的居民到大城市打工并已定居的家庭,以及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外出到其他城市打工或经商者,都可统称为“城镇新居民”。

这里专家对于长期在城镇中居住的“农业人口”的存在进行了肯定,但对“城镇居民”标准仍然未做出明确的定义。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城镇新居民”,以区别于“城镇居民”。

部分学者认为不能将居民和户口的概念混同: “城镇居民”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在城镇居住的相对稳定的,而且其经济收入和生活与居住地密切联系的人。因此,“城镇居民”不仅仅局限于“非农业人口”户口人员,其内涵比“非农业人口”户口人员要广泛的多。

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对“城镇居民”的定义是:在城镇居住、生活的人,也指有城镇户口,享有粮食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从词典的定义来分析,“城镇居民”基本上等同于“非农业人口”。因为字典是言词概念规范的工具,反映国家在某个时期对词语的文义认定和规范,所以词典的权威不容小视。

“城镇居民”的定义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各方面,其变化是一渐进的改良过程。就目前而言,对城镇居民的定义仍应严格适用汉语词典的定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淆。

众所周知,我国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是二元制户口管理结构的户籍制度下产物。根据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1955年9月5日粮食部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的命令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非农业人口”是居住、工作、生活均在城镇并且其户籍也落户在城镇的人,也被称为“市镇居民”。

因此“非农业人口”应当认定为“城镇居民”,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是没有争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多引入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概念,“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提法已逐渐被淘汰,所以在《人身损害解释》中没有采用“非农业人口”而用“城镇居民”。但“城镇居民”较原来的“非农业人口”,语义和范围没有新界定标准,从历史连续性和我国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实质平等”来看,实践中“城镇居民”就是“非农业人口”。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镇居民”是一相对开放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虽然词典将“城镇居民”的定义赋予某些具有政治性色彩的户籍内容,但从词语的本义来看,学者们的解释也是有道理的,也比较符合平常人对“城镇居民”定义的理解,即“城镇居民”就是在城镇中居住的人。

这种理解也同国际私法中的惯例如吻合。作为法律解释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应将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解和词语,或者要将此类词语在司法解释的后面进行释义。

总而言之,基于目前汉语词典对“城镇居民”解释,“城镇居民”在法律应视同为“非农业人口”。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和《户籍法》的出台,“城镇居民”的定义将会更明确,更为合理,更为符合国际惯例。#p#副标题#e#

二、人身损害案件中存在的城镇居民认定的问题和争议

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立太于二OO四年十二月三日在向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建议对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违宪规定进行审查的申请》中,恳请全国人大对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的违宪规定进行审查并予以纠正。周律师说道:“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虽然是农村户口,但常年生活在城市。他们过着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菜、米、油、盐等生活开支靠工资收入,而购买生活品的价格和城市人一样,不会比城市人低;小孩上学、购买商品等和城镇居民一个价,不会比城镇居民低。但是,当发生人身伤害获得的赔偿,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却有4倍的差距,这不得不让人疑惑?难道农村人一生下来就低城市人一等吗?难道农村人和城市人天生就不平等吗?”

周律师认为《人身损害解释》实行差别对待,将人身损害赔偿区分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造成公民在法律面前事实上的不平等,违反了《宪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与WTO背景之下的国际做法不相符。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认为“坚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城乡差别,是没有道理的,是对这种改革的阻碍,是对人权平等的阻碍,是应当坚决反对的”,主张在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上应当消灭城乡差别。

为什么社会各界对“城镇居民”、“农民居民”有如此大的兴趣和争议?

这是因为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身损害解释》在确定人身损害赔偿金额上,区分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种不同的标准。按照这两种标准计算,二者数额差距十分明显。比如死亡赔偿金一项,“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以福建省为例,据《福建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1175.37元和4089.38元。

据此,2005年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死亡赔偿金分别为 223507.4元和81787.6元,相差近二倍,为141719.8元,。同样是一个生命,在同一个事故中死亡,就因为户籍的不同而得到赔偿的数额差距竟是如此之大,公平何在?《人身损害解释》中的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标准也是如此。

于是在司法实践上,部分地方法院对《人身损害解释》的标准相应地进行变通处理,将“城镇居民”的概念泛化。例如江西吴友金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主审法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院的判决采用了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其依据:

一是前面提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二是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年(2005年)3月 29日印发的《二○○四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这是一份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该《纪要》要求:“农村居民到城镇、城市务工、生活、学习,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居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的规定,可以按经常居住地更高的标准确定赔偿。”

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和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性意见,针对本案原告吴友金2004年2月起便从农村来到南昌市居住和务工,至其2005年9月起诉时, 已连续居住了一年以上,故其残疾赔偿金按照经常其居住地的标准计算,即以2004年度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为7559.64元/年。又因为吴友金伤残评定为二处伤残,胸部和肢体损伤均为十级伤残,残疾赔偿金赔偿年限为2年,因此,判决被告给付原告吴友金残疾赔偿金15119.28元。

针对这种情况,也有不少法律人士提出质疑:法律是有权机关制定的,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能进行修改。作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指导性文件有权对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的司法解释进行修改吗?法律的权威何在?

三、“城镇居民”认定的思考

就目前人身损害案件中关于“城镇居民”认定的争议,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二个倾向:一种意见认为人民法院应严格依照《人身损害解释》的条文进行审理案件。这部分人认为在中国,人权平等是实质的平等。农村和城镇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法律所追求的也是一种实质意义的平等。

另一种意见认为要将“城镇居民”扩大解释,“城镇居民”不仅包括原来的“非农业人口”,也包括在城镇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农业人口。他们认为依据《人身损害解释》“ 第三十条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相关规定,这种理解是合理合法的。

依照第一种意见合法,但于理欠妥;而第二种意见于理可情,但于法无据。

首先,《人身损害解释》第三十条所提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标准是关于此地(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和彼地关于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收入标准的适用问题。

例如,一个经常居住在福建的城镇里的江西农民工,如果受到人身损害,那其标准可以参照福建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进行计算,而不是用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关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也是如此。其次,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关于经常居住地是“公民离开居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便于诉讼,在《人身损害解释》中不能直接适用。

而且用居住一年时间的标准来确定一个人的是否是城镇居民,过于简单,实际难以操作。另外,许多与江西吴友金人身损害赔偿案相似的案件,是政府行政干预或媒体舆论介入的结果,是法律的泛政治化和泛社会化,影响法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符合法律的精神。#p#副标题#e#

综上,在人身损害案件中,严格将人分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并照此标准进行赔偿,的确是对“农业人口”不公,尤其是那些长期工作生活在城镇中的 “农业人口”。这些人是城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部分人实际年均收入已同于甚至高于城镇居民年均收入。

如果无视这一客观事实,仅仅因为受害人为农村户籍就一律按农村居民标准进行赔偿,有违公平。因此在确认赔偿权利人的身份时应以户籍登记主义为原则,以经常居住地为例外。对于赔偿权利人虽为农村居民,但如有证据证实发生交通事故时其已在城镇居住三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不低于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在诉讼时能提供其居住证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法院在计算赔偿数额时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实行“同城待遇”,这样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对农村居民的公平保护。

《人身损害解释》开篇就定义了“赔偿权利人”、“赔偿义务人”。“修辞立其诚”,贵在名正言顺。与其相对,和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关系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没有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征询国家统计部门,就“城镇居民”提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是因为政治经济因素而不好界定词语,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可以就司法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省依法进行相关规定,以便于法官的裁量,实现社会的公平。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部编版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词语注音与解释:第5课《孔乙己》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1.荤菜hūncài: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2.侍候shìhòu:伺候;服侍。

3.绰号chuòhào:根据某人身上的此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称谓。

4.伤疤shāngbā:1.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2.比喻过去的错误、隐私、耻辱等:揭~。

5.哄笑hōngxiào:许多人同时大笑(带嘲讽的):他的话引得大家~起来。

6.笔砚bǐyàn: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室中的两样。

7.品行pǐnxíng:有关道德的品质和行为:~端正。

8.拖欠tuōqiàn:超过期限,长期欠着不归还或不支付:~房租。~工资。

9.附和fùhè:不加辨别地跟着别人说或做:随声~。和(hè)。

10.恳切kěnqiè: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言辞~。情意~。~地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11.惋惜wǎnxī: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大家对他英年早逝深感~。

12.门槛ménkǎn: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

13.夹袄jiáǎo:双层的上衣。

14.乱蓬蓬luànpéngpéng:形容散乱不齐:衣冠不整,头发也~的。~的茅草。

15.唠唠叨叨láolaodāodāo: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16.不屑置辩bùxièzhìbiàn:认为不值得分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明节要吃馓子吗?清明吃馓子习俗和含义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馓子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很多人吃的时候,会在汤水里面泡一下,味道会更加劲道好吃。有人困惑了,清明节要吃馓子吗?关于,清明节要吃馓子吗?清明吃馓子习俗含义。本网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

清明节要吃馓子吗

清明节要吃馓子,是一种传统习俗。老北京人过清明,则喜欢吃炸馓子。炸馓子是一种油炸类的面食,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搓成细条,油煎而成。形状各异,或为麻花,或栅状,香脆精美,起于寒食节禁火,用以代餐,因此在古代又被称为“寒具”。记得小时候,福州也有不少卖炸馓子的地方,不过近年来,几近绝迹。

清明吃馓子习俗和含义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然而,千百年来,麻油馓子更是以它的价廉物美营养便利,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喜爱。以前,街头巷尾卖麻油馓子的小店摊位不少,它也是以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四大金刚”为代表的大众化食品大家族中的一员。30多年前,妻坐月子,邻居徐阿姨特意送来麻油馓子和红糖,根据她老家的习俗,用开水加红糖冲泡麻油馓子,对产妇有滋补和催乳的功能。而在那个还要用粮票和糖票的年代,这包麻油馓子和红糖又平添了一份浓浓的情谊。

清明节的养生饮食细则

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这时候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发生,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饮菊花茶散冬季寒邪。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肝郁化火可服安宫牛黄。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代人工作都很紧张,经常熬夜,导致肝火旺的人很多。工作特别累的人容易形成肝郁化火的体质,很多人单纯靠饮食来调节力量不够,这时就需要服用一些力量大的苦寒药。比如我们中医比较有名的安宫牛黄丸,如果确定属于这种体质,这个时候吃是最好的。

心脑血管药物需减量。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好发季节,在冬天的时候血压容易升高,从这个季节开始由于天气变热,血管舒张,血压慢慢就趋于正常了,所以这时所服用的降压药物用量就要做适当的调整,包括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看看是不是需要减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语知识点之过去完成时的标志性词语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标志性词语

过去完成时常见的标志性时间状语主要有:

1、bytheendof+过去时间

Bytheendoflastyear,wehadsolvedmorethan100problems.(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解决了100多个问题。)

2、bythetime+从句(动作发生在过去)

Bythetimesheleftthecity,shehadusedupallhersavings.(到她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她的存款已全部用完。)

3、by(thetimeof)+过去时间

HehadtaughtmathsforfouryearsbylastJuly.(到上个七月为止,他已经教了四年数学了。)

4、before+过去时间

Hehadneverriddenahorsebeforelastmonth.(到上个月以前他从来没有骑过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字音字形练习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汉字。

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____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____。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____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她把智慧勇气赐予我们,让我们从狭(ài)____的山谷走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答案】铭藉迄隘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铭""藉""迄""隘"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所填词语的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B.阳光家具城是全市最大的家具市场,市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家具,但是家具质量却良莠不齐,令人难以分辨。

C.惊闻喜欢的明星癌症复发离世的消息,歌迷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D.他们原是两小无猜,自搬家分离以后,十多年未见,今日再聚首,两人怀古伤今,重逢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A

【解析】B.“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家具质量”;C.“歇斯底里”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举止失常,与语境不符合;D.“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不符合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断壁残垣等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34、断壁残垣:壁,围墙。垣,墙。形容建筑物倒塌残废的现象。

35、风调雨顺:调,调和。顺,适合、需要。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

36、峰回路转:回,曲折环绕。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37、赴汤蹈火:赴,走向。汤,沸水。蹈,踩。即便是滚烫的水、炙热的火,也敢投入踩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38、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39、高瞻远瞩:站在高的地方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解析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含有括号的句子,标点符号应如何使用?

1、一般图书馆与资料室都备有各种卡片箱,里面盛着目录卡片,(分类卡片、书名卡片、著作者卡片)供人查找。

句中括号内的"分类卡片、书名卡片、著作者卡片"是针对"目录卡片"所作的解说,那么"目录卡片"后面的逗号应该放在括号后面,即"供人查找"前。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句中括号里的内容是为了说明这句话的出处的,也就是说,括号内容是针对整个句子而作的说明,那么就应该把出处的说明内容放到句号外面,即将句号放在"显出努力的样子"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考点梳理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

三.考点梳理

初中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需具有相应的交际表达能力,为此本文为您提供初中语文知识点:口语交际,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相应的交际表达能力:"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对牛弹琴等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对牛弹琴:对着牛弹琴,[1]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鸟语花香:鸟鸣叫,花喷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虎背熊腰:虎一样的背,熊一样的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杀鸡儆猴shājījǐnghóu: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年初中语文名句默写练习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按要求填空。(14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朱自淸《春》)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子曰: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深记》)

(5)《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6)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报国之志。

(7)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对朋友的依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早春之行的喜悦;韦应物《滁州西涧》“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传达了清幽意境中的悠闲。

(8)请写出表达乐观精神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载不动许多愁

(3)逝者如斯夫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7)落日故人情浅草才能没马蹄春潮带雨晚来急

(8)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真题训练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训练

2.口语。(1)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2)根据情境说话。

王平同学到商场买考试用的签字笔,商场售货员是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王平问道:“?”事后,发现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回到商场要求更换,他对那个售货员说:“?”

(3)班级开展“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份发言稿。不少于80字。

(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语文有效学习方法

全文共 254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学习应该怎样学才学的有效果,学得有成绩?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有效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有效学习方法1

总结中提高

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最后要使学生的认识达到统一或基本一致。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共识。这个过程,既是对自读课文的总结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读中找问题

自读课文,首先自己阅读,在阅读时既读课文,还要读“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和“单元知识和训练”。读“自读揭示”和“课后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难点、特点,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意在把自读课文放在单元中审视,阅读时细心体味,研究自读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及其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章法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

练习中求深化

学在于用,自读的目的,是要把讲读课中掌握的知识运用于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读课的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语体、语言、修辞等知识向应用上转化、迁移。只要完成了转化,便能达到新的高度,这便是对学习的深化。

4问中受启发

在课堂上,学生首先谈对课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广泛地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小学语文有效学习方法2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了小学语文有效学习方法的人还看:

小学语文有效学习方法3

一、小学语文怎么学习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小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怎么学习之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小学语文怎么学习之语文的学习能力

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 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 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

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 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 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

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我们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样,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