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实用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63

文章

183

鸿北王氏祠堂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鸿北王氏祠堂为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鸿北王氏祠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鸿北村,年代为清。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鸿北王氏祠堂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后殿西北角为基点,向东延伸260米,向南延伸480米,向西延伸140米,向北延伸100米。

鸿畅镇:禹州市辖镇。1968年建鸿畅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禹(州)神(垕)~公路从镇中穿过。兰河纵贯境内。辖孟大沟、李金寨、刘家沟、张湾、贾湾、朱西、朱东、许家沟、东高村、藏风沟、葛家沟、杜北、杜南、岗沟石、新杨楼、涧头河、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山底吴、张庄、岗刘、柏村、三管赵、冀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田家祠堂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田家祠堂为凤凰县文物保护单位。

田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墙外的沱江对岸,面临沱江,与古城隔河相望。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凤凰县规模最大的祠堂,主体建筑有大门、前殿、戏台、正殿、厢楼、厢房、连廊等。与一般祠堂建筑不同,田家祠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平面布局,大门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中轴线旁,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进入山门,穿过前殿,从侧面进入祠堂的主轴线。二是建筑形式,一般祠堂中戏台两侧的厢楼是上下两层的走廊形式,并往往有门窗,而田家祠堂的厢楼是两座全开敞的亭阁,周围有美人靠围栏。正殿前出宽阔的前廊,这种做法也是别处所罕见的。两侧厢楼和正殿前敞廊的特殊做法,显然是为了更多地给看戏的观众提供方便,可谓别具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程庄村程家祠堂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程庄村程家祠堂为东昌府区文物保护单位。

程庄村程家祠堂年代为清末,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程庄村村西。

2012年,程庄村程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水镇:梁水镇位于聊城西北部,历史上一直为为鲁西重镇,现为聊城市东昌府区辖中心镇,是聊、茌、临、冠四县(市)交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鲁西地区正在蓬勃兴起的一座新兴城镇。全镇共108个村,总人口6.7 万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万亩)。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800元。 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京九铁路、聊临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冠县革命烈士祠堂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为冠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年代为1972年,位于冠县清泉街道办事处。

2012年,冠县革命烈士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街道: 清泉街道地处冠县县城驻地,办事处于2010年10月由原冠城镇划分成立,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 心,下辖41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8.2万人,耕地面积4.7万亩。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原冠城镇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街道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街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龙子头黄氏祠堂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龙子头黄氏祠堂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子头黄氏祠堂年代为明末,位于全南县龙下乡山石村龙子头组。

2018年12月4日,龙子头黄氏祠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西外墙向外延伸3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体,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山石村:山石村地处龙下乡西北端。北邻社迳乡、信丰县崇仙乡,南接龙下乡河田村,距105国道18公里,社迳乡22公里。全村8村民小组,分别是:梨树下、大营、下营、菜仔山、碓湾仔、朱球坑、亚山、龙子头;全村共219户,人口6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59人。中共党员25人,其中女党员2名。村内人口较少,但是林地资源丰富,发展产业有油茶、香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孙家祠堂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孙家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祠堂位于宣州区朱桥乡,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孙家祠堂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桥乡:朱桥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东北部,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圩区,东依南漪湖,西邻水阳江,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3万。水阳江流经全乡,宣狸公路贯穿其中,318国道、皖赣铁路临江而过,交通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小成绩发展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以移民建镇为主的标准化集镇。 乡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一个农业大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已形成了特色水产养殖,畜牧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严家祠堂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严家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严家祠堂位于咸丰县城西北40公里的尖山乡大水坪村,总建筑面积736平方米。严家祠堂是由当地的严姓族人集资修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伐木兴工,光绪三年建成。

严家祠堂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主体分门厅、亭院、正堂三大部分。

门厅高6米,木柱木枋,四列二十柱无斗拱。三间穿堂,内外12扇镂空凋花大门,古朴典雅。过门厅是边长爲12.8米正方形天井,正中有由八块石闆构成长六棱形的放生池,外壁刻有王士晋编宗规十六条,四边精凋云纹。池的上方0.7米处斜置石凋艺术珍品——盘龙石,长2.6米,宽2.06米,石上镂空镌刻三龙抢宝、鲤鱼跳龙门图。

正厅长17米,宽12.2米,高8米,面积21.24平方米,四列三间二十四柱二十二骑,中间两列五柱六骑,两边两列七柱五骑,柱径0.55米。正厅中并排设三座供奉0牌位的木质神龛。正中一座神龛前两龛柱镂空各凋一条木龙,可上下活动绕柱而上,栩栩如生。

正厅外正中相连建有一飞檐翘角高耸的亭阁,阁高10.7米,长宽各7米。亭中有长梯可达亭顶登高远眺。亭下两柱基是上等青石凋刻公母二狮,左爲雄狮滚绣球,口中含一活动石球,伸手入狮口可任意拨动,但不论以任何角度都不能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许家祠堂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许家祠堂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祠堂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2014年10月,许家祠堂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堂邑镇: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里,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和省级改革开放""试点镇"".全镇辖59个行政村,8900户,3.5万人,总面积65平方公里,5万亩耕地.城区内辖六关四街13个行政村,1.5万人.堂邑镇原为堂邑县所在地,是一座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鲁西名镇.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晏殊故居祠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晏殊故居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港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和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故里,晏殊身居相位,他“开一代词风”,成为婉约词派的创始人,被推为开创临川文化的领头雁。晏几道将婉约词风推至顶峰。以“二晏父子”为北宋杰出的文化代表,将宋词小令推进一个新的艺术里程碑,加上后来晏殊门生: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一大批临川籍的政坛文豪,形成了江西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佳誉。

祠堂建于晚清,二进五间,220平方米,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的场所。唐代诗人戴叔伦“黄鸟数声催柳变,春溪一路踏花归”的诗篇,说的就是今天文港晏殊村的景致。

信息来源:进贤县人民政府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坑朱氏祠堂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元坑朱氏祠堂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坑朱氏祠堂位于顺昌县元坑镇九村,时代为清代。

元坑朱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村村:顺昌县元坑镇九村村地处元坑镇的东南面,辖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8人,九村村原名元坑村,解放后更名为九村村。全村总面积10455亩,其中山地面积8000余亩,耕地面积1107亩。九村村地处低丘温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年均气温18℃-18.9℃,霜期8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17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上海李鸿章祠堂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李鸿章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公祠(李鸿章祠堂)隐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中学内,穿过学校的操场便望见了李公祠--一栋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还有“万代公候”4个大字。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只见4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龙凤呈祥、刀马人物、喜鹊登梅、苍松雄鹰等画面栩栩如生,映衬得整个外廊金碧辉煌。建筑的南北两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净。室内地面铺着苏州出产的“金砖”,高大的柱子把人们的眼光自然引向穹顶。

这幢建于清末的珍贵建筑70%的结构已经严重受损。整幢祠堂明显倾斜,屋内的屋脊脱节,木柱腐烂,摇摇欲坠。复旦中学在市文管委、区教育局等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全面而谨慎的“大手术”,一砖一瓦、里里外外的雕花、梁柱等,无不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古朴风格,领略到近代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艺。据悉李公祠今后将作为学校历史陈列馆。经历了百年沧桑,李公祠终于得以重生。

李鸿章祠堂,长144、宽58米,占地面积812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4进,主房24间,厢房24间,大小照壁各1堵,御碑1块。花园、鱼池、亭台、楼榭、回廊一应俱全。现尚存大殿、门厅、照壁,其它建筑已被拆除改建楼房。大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05.9平方米,单檐硬山造,小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面阔5间23米,通进深13.3米。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上海李鸿章祠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626号

乘车线路:48路44路113路138路923路44区间路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在职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最终却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签署《越南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赵寺田氏祠堂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赵寺田氏祠堂为东营市文物保护单位。

赵寺田氏祠堂位于李鹊镇赵寺村西,为明代建筑。1988年,广饶县文物普查队下属的西营、小张、李鹊三级文物普查组对赵寺田氏宗祠堂进行了详细调查。2010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再次对该祠堂进行了复查。通过调查发现,祠堂为一个完整的院落,共有北屋、门楼组成,南北约33米,东西约15米,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北屋三间,坐北朝南,东西长9.1米,南北宽5.1米,房檐高3.5米,房脊高5.5米。门楼一间,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保存完好。该祠堂是目前广饶县现存的唯一一处明代建筑。该建筑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对于研究明代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鹊镇:李鹊镇位于广饶县南部,距县城8公里,南临淄博市临淄区,东与大王镇相接,西接淄博市、滨洲市,省一级公路-辛河路纵贯南北,即将兴建的地方铁路---兴广铁路东西穿越全境。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916亩。设57个村民委员会,共10806户、36768人。其中女17197人,非农业人口16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9‰,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杨家土司祠堂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土司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全县老场乡有一四合院名为杨家祠堂,历经100余年风霜,经历了繁华、衰落与寂寥。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芦山地震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当地文化部门结合杨家祠堂的历史底蕴,将祠堂打造成了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

天全县老场乡群山环绕的平坝内,河水静静在场镇边流淌,老场乡的老街上传来琅琅读书声。

循着读书声,走进河岸边,穿过一片竹林,跨过一座小桥,从一条窄长的老街前行,在老场乡中心小学旁边,就是杨家祠堂。

木柱石雕:

古建的精美工艺

崭新的大门,高大的院墙,在学校外格外显眼。

推开木门,眼前是一个石板院坝,屋檐下的牌匾上写着“杨氏宗祠”四个大字。

继续往前走,走过一段走廊,推开一道两扇门,一个四合院展现在眼前。

四合院的管理员高方芳正在院坝里打扫卫生,她仔细地清除着院墙角落里的杂草。

老场村1组79岁的杨明森走进祠堂里,对着祖先画像和牌位鞠躬。

一块牌匾高悬门框上,“慎宗追远”的黑底金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这里就是杨家祠堂。”杨明森指着正中的画像和几根木柱说。

“杨家祠堂,越来越气派了!”杨明森说,原来的杨家祠堂,除正中的大殿保存完好外,四周的厢房破败不堪。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杨家祠堂进行了大的整修。

如今的杨家祠堂,房新壁净,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恢宏,既保持了民族古风格,又洋溢着时代新气息。

最为显眼的是,祠堂大殿中有垫柱石的八根木柱。每根柱子高约5米,最大的柱子直径有70多公分,没有一丝虫蛀的痕迹。

正中的六根柱子最大,需要两个成年人合抱才能抱完。

这六根柱子下的垫柱石,均为八角菱形,雕刻有各种花纹,有描写劳动场景的、有戏曲故事的、有祈求福祉和祝愿长寿的,内堂对称的两个柱石上,还分别雕刻有两个狮头,雕工精美,栩栩如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杨明森说,现在大殿里最古老的物件,就是木柱和垫柱石了。

这些木柱和垫柱石上的精美石雕,让杨家祠堂散发出历史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乐山宋氏祠堂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宋氏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市宋氏祠堂位于乐山市中区罗汉镇龙窝村6组,占地面积约贰拾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位于乐山至沙湾之间、距乐(山)沙(湾)快速通道1.5公里,屹立于大渡河江畔,属罗汉镇辖区,山环水绕,风景雅秀,是个名胜之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是全省保存较完整的民间宗祠。

宋氏祠堂是明末清初之际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周砖墙,古典式建修,占地面积约20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山环水绕,风景雅秀。祠宇修造考究,布局典雅,祠前左右两面大门,门前刻有人物故事,雕刻精湛,栩栩如生。两门前中央之上,书有“宋氏宗祠”四个大字,触目动人,气势轩昂。进门即是两边厢楼厢房,沿厢房往前至宗堂,左右均有石梯五步,靠前中央是万年台,其台有20根60至80公分木柱支撑,台侧右有化妆楼,左为鼓乐楼,可唱戏演出,台脊有二龙绕顶,厢房台面也有各色雕像,优美壮观。

正面是宗堂,宗堂内塑有历史文化人物。元代三品监察御史宋元泰祖先,形象威严敬仰。宗堂正面是炮台,炮台两侧有四步石梯。宗堂、炮台与万年台遥遥相对,炮台左右沿边是红石栏杆。栏杆上雕有各色石瓜、石果及各类形象石兽18个,状态逼真。宗堂内望板上彩绘富有深刻意义的图案,一方格一幅,美妙生动,真令人发出欣喜的遐想。宗堂左右除过厅,各有两大间至三大间的空房。

后面是花园,花园中有百年桂花古树两株,及各色奇异花草,花园左右各有一个小门,正前一大门,供人们出入,花园后是几大间正厅。全宇可容纳三千人,不受日晒雨淋,人们来此,自有一种新奇的特殊感受,似觉另有洞天之感,是一座稀罕的古祠宇。

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米。占地面积0.37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西、北外延95米,东至大渡河西岸。占地面积3.59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漕川佘氏祠堂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漕川佘氏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佘氏祠堂座东朝西,原为三进,一进在“文革”中被拆毁。现二、三进保存完好,尤以二进建筑考究,气势恢宏,其梁柱有镂雕、浮雕、彩绘人物、花草、禽兽、缠枝、祥云等图案,雕刻细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该祠堂是徽派建筑文化和江北建筑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为研究这一时期南北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堂主体外,四周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西至上大街,南至东大街,北、东两面各15米。

地址:含山县运漕漕川社区上大街43号

漕川社区:千年古镇漕川社区,又名“蓼花洲”,又称“中闸”,原辖东河、上大、西北三个居委会。2005年合二为一,取名“漕川社区”,设置0漕川社区党支部,运漕镇漕川社区居委会,辖区内党员人数148人,两委工作人员9名,环卫工人31人 ,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人。拥有12条主街道,其中人民街、五里街、东大街、下大街、西大街均为16米宽路面,全部架设路灯,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谢氏祠堂。

1931年1月,闽西红12军101团进入清流西南的长校、里田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期间,红军一部进驻下谢,宣传、发动群众,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因之成立。此后,福建军区独立第7师等部亦曾在此有过一个时期的驻防。下谢是清流分田分地运动的模范乡,1975年该村还曾发现《下谢村贫农团分配土地榜》等文物。下谢谢氏祠堂留存的红军标语即为当时驻军所书,标语主要在外墙右侧和后侧、正面共5幅,正面为识字歌:“放开喉咙唱山歌,唱熟歌儿能识字,认识文字真正好,能读会写也会算,唱歌要唱识字歌,□□□(以下还有3句无法辨别)。”右侧2幅内容是“深入土地革命!”“庆祝分田胜利!”及“男女平等,自由结婚”落款为“红军420独立团(宣)”;后墙一幅为“红军七师独立团”所书写,内容是“消灭豪绅地主武装!”

谢氏祠堂为两进式的土木结构单层瓦房,中为天井,两边各有厢房一间,面积约160平方米。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长校镇:长校镇位于福建省清流县之南,地处闽西北交通要冲,东邻本县邓家、灵地,西与龙岩长汀接壤,南接古雕版印刷之乡连城四堡,北毗本县里田。行政区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2821人,是清流县的农业大镇,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集镇距清流县城46公里,距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连城冠豸山32公里,省道建文线穿越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碧江村心祠堂群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碧江村祠堂群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碧江村心大街祠堂群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包括楚珍苏公祠,峭岩苏公祠,黄家祠堂,源庵苏公祠。

南山苏公祠,市级保护文物建筑。南山苏公祠占地面积235.6平方米,建筑面积181.7平方米。面阔三间,三进深。

峭岩苏公祠清代早期建筑,原为苏氏北便房二十世祖苏弼的私伙祠,又称“绳武堂”。祠堂坐西向东,面积464.78平方米。三角硬山墙,龙舟脊,有瓦当和滴水,三进均为心间敞开。

峭岩祠除了一进后檐作歇山处理,二进有生起等特点外,选材优良(细纹铁木、磨光咸水石、水磨青砖等等),工艺精巧(材径小、雕刻流畅、繁简得宜等等),也是其特色所在。该祠已于2005年由镇政府出资修复。

怡堂,省级保护文物建筑。典型的宅第居室,大厅深四进,头门水麻青砖外墙,凹肚式门面,脚门、档栊、大门、仪门,仅门扉就有四重,南北两侧傍着四柱三间的券棚庑廊,方柱、雕梁、棂窗、挂落均用精挑的柚木大材打造。

慕堂苏公祠,省级保护文物建筑。慕堂苏公祠面阔三间,进深三巷,主体结构保存完整,原堂匾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手书,是典型祠堂型制,主体结构保存完整,雕饰精美。

源庵苏公祠清代中期建筑,苏氏北厅房二十世祖苏廷爵的私伙祠,2004年抢救重修。该祠坐西向东,面阔三间,一路两进一院落,总宽11米,深18.35米,面积201.85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有瓦当,无滴水。其中一进头门凹肚门式,白麻石勒脚水磨青砖外墙,后檐全开敞,白石方檐柱;庭院无侧廊,有侧门可通两旁小巷。二进全开敞,深三间,白石前檐柱,坤甸木内柱,瓜柱式梁架。

楚珍苏公祠紧贴源庵祠北侧,中隔一道青云巷,两祠可通过青云巷内侧门相连。楚珍祠始建于明代后期,其二进大殿仍保留着古老的铁力木大柱。清代中期建造源庵祠时,楚珍祠亦作了大规模的重新修建,所以两祠的规格,形制基本相同。楚珍祠的最大特色是完整地保留了一进前檐的浮雕戏曲人物封檐板,二进次间前檐的八角木格贝壳窗和心间金柱的木雕挂落,这些装修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黄家祠堂该祠面阔三间,深三进。其中一进头门凹门肚式,粗面岩勒脚,水磨青砖墙,带有明末清初的建筑特征。墙以的灰塑萱草,彩绘壁画和镬耳山墙应为清代中期重修时所作。头门门洞不知何年已砌墙封堵,只留下东厅巷内的小侧门出入。由于原住户已迁居,祠堂多年空置深锁,普查时未能进内深入了解,只从门隙中窥得祠内已十分颓废。在昔日苏姓祠堂林立的村心街上,独一无二的黄家祠居然能保留了数百年,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特色。

碧江社区:碧江社区居委会位于北滘镇镇区东北5.8公里处,是顺德的“东大门”;辖区总面积为8.9平方公里,共有12个居民小组,社区常住人口28000人,其中户籍人口14827人。据县志记载:碧江源于宋代建村,古称“迫岗”,因村内土岗有二岩石相互挤迫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并沿用至今。碧江原属番禺紫泥司龙头堡,明景泰三年(1452年)划入顺德县治,民国期间属第三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家祠堂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高家祠堂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祠堂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烟雨社区南湖国际俱乐部内,系创办高公兴酱园的高氏家族清代所建的祠堂。祠堂面积1384平方米,通面阔19米,通进深72.85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有三进厅堂,另有回廊。第一进为五开间平房,穿斗式五架梁,朝南梁枋上雕有人物和花草纹,原应为轿厅。第二进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梁枋上雕有纹饰,地面铺设方砖。原为前厅,现放有健身器材。第三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房屋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单步,用四步,现为南湖国际俱乐部员工食堂。西侧房屋为三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高家祠堂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嘉兴市区现存此类建筑已极少见,对研究当地的祭祖习俗有一定的意义。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烟雨社区:南湖区南湖街道烟雨社区是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嘉兴市绿色社区。2002年成立,由皇冠花园、菱香坊、毛纺五村、烟雨苑、烟波苑、烟湖苑、名湖人家7个小区合并组成。社区占地面积2.64平方公里,总户数3016户,户籍人口5518人,暂住人口1900余人。整个社区农迁户占80%左右。社区内公共设施齐全,有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有幼儿园、银行及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梅洋祠堂战斗旧址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郊尾社区梅洋自然村。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和人民解放军入闽,仙德游击大队及仙游各区游击队开始主动出击,以公开武装斗争沉重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

1949年7月26日,仙游东南区游击队在梅洋祠堂打了一场漂亮仗,成功劫持了国民党郊尾镇伪镇长一行,缴获-枝16支,还有电话机及部分档案。在这次行动之前,东南区游击队还深入坝下、坑头、田头店、芹菜、郑坊、水沟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扩大革命影响。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的祠堂,分上、下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郊尾镇:仙游县辖镇。1958年建郊尾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7.9万。福厦公路、三郊公路交会于此。辖新窑、盖南、芹林、西山、后面、宝坑、湖宅、梅塘、东湖、后沈、长岭、古店、阮庄、后溪、三埔、埕边、长安、伍狮、新和、塘边、染厝、谷、沙溪23个村委会和郊尾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乡镇企业有鞋业、服装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吴嘉纪祠堂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吴嘉纪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吴嘉纪祠堂,坐落于东台市安丰镇南石大街8号,祠堂为砖木结构,前后两进平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进大门另有两间-房,建筑面积18平方米,前门临街,后门通海河边.

吴嘉纪,泰州安丰场 (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闻名的布衣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诗词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风格遒劲,语言朴素,运思深刻,著有《陋轩诗集》。吴嘉纪的妻子王睿是清初诗坛上一位富有才华、志趣高洁、能与丈夫唱和的女词人,一生留下了许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词作,她的词集取名为《陋轩词》,夫妇二人,一诗一词,珠联璧合,被传为文坛佳话.

纪念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吴嘉纪。现列为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成村于清朝中前期。村内现存15座均属陈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层楼式砖木结构太平楼(炮楼)。公祠分别有铉望陈公祠、承天书室、翘庄陈公祠、伯甫陈公祠、宁蕃书室、位素书室、秀枝陈公祠、端岩陈公祠、宜遐书室、仲甫陈公祠、端遐陈公祠、介夫陈公祠、衡望陈公祠、陈氏宗祠、儒锡陈公祠。各祠建筑结构、风格均有同异。有前中后三进或前后二进,均为三开间,各祠雕梁画栋,建筑结构严谨,气势不凡。

村内有清代、民国古民居约300座,全部建于前后落差约10米的平缓坡地上,为砖木结构,当地人称“镬耳屋”,纵巷较直,大小巷道用石头铺砌。具有岭南民居建筑特色。

古蓬村:古蓬村委会位于永丰镇东北部,下辖14村民小组,总人口2754人,传宋嘉定初年陈姓居民从顺德大良迁此置村,古蓬为状语,“古”指角落,“蓬”指烂泥,即村落搭建在河漫滩附近。 古蓬村委会距离圩镇约3.5公里,县级村道基本覆盖全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聚落呈块状分布。耕地面积3286亩,其中水田2725.9亩。主种水稻、柑橘、花生、大豆。林产有松脂、玉桂。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