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汇总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75

文章

183

篇1:午汲胡家祠堂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午汲胡家祠堂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午汲胡家祠堂位于武安市午汲镇,年代为清。

午汲胡家祠堂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午汲镇:地处武安市西南,紧邻城区,总面积72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10500户,36000口人,耕地3600公顷。2003年人均纯收入4564元,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7亿元。午汲镇地理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309国道、邢都两条公路,邯长铁路穿境而过,镇域西部有丰富的铁矿石、煤炭、石灰石资源。近几年来,午汲镇积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积极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翟氏前份中份祠堂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翟氏前份中份祠堂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潭镇: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邓家祠堂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邓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邓家祠堂位于关渡乡天井村三社,由邓姓人自建。该房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房屋造型别致,堂、屋正房厢房形成三叠,高低错落有致,正堂屋上翘角飞檐,穿木斗拱,房梁彩绘、墨笔题款清晰可见,四根大柱撑起房檐檩子,壮观别致。“喜上眉梢”、“福禄双全”、“双龙捧寿”等绘画雕刻随处可见。其雕刻手法有镂、透、圆,或兼而用之,。中堂之中梁,多画有太极图或如意缠枝花卉等图案。

关渡的民居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房前的阶沿、院坝布局十分讲究,其宽窄不等,一般3-4米,可逢事设席。建筑的雕刻、绘画特别精美。不仅体现了匠师们有技术,更反映了匠师们懂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氏祠堂遗址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祠堂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名口镇戴村曾是古老的乐安县旧县址。历史悠久,古有“银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远峰,单埠翠屏,石痕仙迹,瑶渡禅祠,东楼琴调,西塾书声”等自然人文景观,凸显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顶楼分一楼、二楼、三楼,前堂与中堂之间的两旁长廊雕刻麒龙盘柱,各种精细古雕显得十分壮丽,中堂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无比,实为气派,香樟木大梁两人都无法合围。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细,条理清晰,各种图案微妙微肖。祠堂整体建设,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始建于道光年间,总共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其中祠堂1100平方米,与对面占地300平方米的戏台面对面所组成浑然一体的古建筑群。 中房祠堂,坐落在中下村,坐北朝南,又名炎公祠,始建至今已有两百年,于道光11年(即1830年)重修,青石砖木结构,造型独特,做工精细,雕梁画栋,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二十根巨型的青石柱,令人目不遐想,刮目相看。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价值非凡,后堂天井石栏上,雕有龙凤花鸟,纹理特别清晰。祠堂整体建筑的保留先朝历代祖先功勋和精工巧匠呕心历血的艺术,工程伟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是集“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古祠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上宝祠堂群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上宝祠堂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宝祠堂群位于县城东北面约四十公里的马安乡上宝村。为宝溪钟氏宗祠,由十八座紧密相连的大小宗祠组成,现保存好有钟氏宗祠、东岗公祠、北茂公祠、斗山公祠、北山公祠5处。始建于明朝末年,清康熙、乾隆、光绪、民国等历代均进行过维修和增建。祠堂群中以主宗祠“世德堂”规模最大,为三井五厅,其它分宗祠均为一井二厅,并以主祠为中心左右分布,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分“专祀型”祠堂和“居祀型”祠堂。祠堂群中除德宣公祠坐北朝南外,其余祠堂均座西朝东。祠堂均为砖木结,穿斗抬梁构架,硬山顶,马头墙,清水墙面。前厅大部分设有装饰富丽的藻井。有的大门为牌楼式上饰各种人物、花草纹砖雕和灰雕;有的大门为檐廊式。具有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宝村:上宝村位于于都县马安乡东北部、319国道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纵横,水源充足,山川相映,钟灵毓秀。上宝村在几百年的岁月里,钟氏聚族而居,依靠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村中宗族活动遗址随处可见,特别家族谱牒和遍布村巷的上保宗祠,更是难得一见的人文景观。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上宝村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上宝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秦溪连氏祠堂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秦溪连祠堂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秦溪连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城阳镇秦溪村,年代为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类别为古建筑。

祠堂位于城阳镇秦溪洋村中。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光绪5年乙卯年(1879)造建前座太子殿。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通面阔16.8米,通进深51.2米,占地面积666.25平方米。由木牌楼、戏楼、天井、主厅、天井、及后殿组成三进式穿斗减中柱梁架建筑。祖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内顶为圆形藻井并饰彩绘,次间通透,两侧梢间与正厅内侧均作为神龛,供奉神牌。为城阳镇秦溪洋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现祠内还保存有“是用孝享”碑一通。为大清雍正七年岁次乙酉林钟三月立,记载着宗祠地界及财产、认捐情况。该祠堂对研究福安历史人文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物,也对研究连氏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建筑物东西墙体外2米,前后地基向外延伸5米。

秦溪村:秦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詹岙詹氏祠堂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詹岙詹氏祠堂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

詹氏祠堂位于桥头镇詹岙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2003年,詹氏祠堂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镇:“环山抱水水抱山,宜人赏景景宜人。”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菇溪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邻桥下镇,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温溪镇,北接西溪乡。全镇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91亩,其中水田13627亩,旱地2964亩,下辖5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其中常住人口7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李纲祠堂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李纲祠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纲祠堂: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通泰街道五四社区居委会李纲路186号,原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始建,后几经迁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建于今址。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五年(1835)及1929年、1938年重修。1984年,并辟为“李纲纪念馆”,李纲祠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祠堂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中院中轴线由南向北为门楼、大殿、廊房。门楼面阔2.8米,进深4米歇山顶;大殿面阔五间18.83米,进深三间11.2米,穿斗式木构架;东院东偏殿依正殿东山墙而建,面阔12.83米,进深8.28米,穿斗式结构,半硬山半歇山顶;庭院后期增建假山一组。西院原建筑已全部毁完。李纲祠堂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四社区:五四社区位于邵武市中心繁华地段,辖区总面积0.9平方公里,东起五四路,南至八一路,北至县前街,社区现有户数1802户,人口5269人,辖区单位有邵武六中,邵武熙春小学,第一幼儿园,通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好问祠堂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元好问祠堂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好问祠堂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南北大街北部84号。坐西向东,东西长40米,南北宽17.8米。创建于清道光年间,20世纪50年代及2006年维修,现存为清代。中轴线上有西大厅,两侧南北各存有碑房11间。祠堂主人元好问(1190-1257),金元时期文坛领袖,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现存西大厅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式,为典型的清代厅堂建筑。大厅右侧檐下有“元遗山先生祠堂碑记”碑1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章家祠堂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章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章家祠堂】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章村,始建于明末,清中期进行过大修。该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446平方米,部分建筑饰有缕雕精美图案,整个建筑保存较完整。

万里村:孙村镇万里村位于孙村镇的西部,东与大冲村毗邻,南与义兴村、感定村隔河相望,西与汪洋村相连,北与顺风村接壤。孙村镇万里村于2004年由原万里、前村两村合并而成,辖5大片6个自然村共25个村民组,全村共640户,人口2180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515.71亩,旱地246亩,山场369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70余名,村“两委”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罗家祠堂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罗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家祠堂位于松子山街边,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四川解元,时任黔南太守、贵西巡道的罗文思,倡议扩建祠堂。他写信给时任甘肃泰州清水知县的罗奇英,得到大力支持。罗奇英为罗氏第十四代传人。在罗奇英的主持下,乾隆四十年开始在松溉松子山扩建祠堂,历时三年,于乾隆四十三年扩建完成。取名“世德堂”,距今已400多年了。

罗家祠堂建成后,时逢当朝皇帝派出的八府巡案溯江而上往泸州,行至松溉,见建祠人是他的老师,遂赠扁题词“罗府祠堂”。匾长2.8尺,宽1.2尺,“罗府祠堂”四字两边是金龙。这块匾至今尚存在。据知在罗家祠堂内,原来横挂着明皇赐的“家法匾”,用以管教族人。

现存的罗家祠堂全貌较好,是保存完好的一座祠堂。正殿八根大柱,柱脚石墩雕刻的花草、鸟兽、石龙、人物仍清晰显现,横梁木质串架完好,正殿两侧是古砖所砌的高风火墙,正殿房顶四角斗翘,每个翘角塑有一条龙,正殿两侧修有厢房各几间,石拱卷门,门坊横石梁上也雕有花草、人物,十分别致。正殿前面是长方形石坝子一块。前面有一座木质戏台,正殿后边的殿堂是供奉罗氏历代祖宗的神主牌位。这也类似明、清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修建。

解放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法》有关规定,罗府祠堂被征用,作为粮仓。为恢复罗府祠堂原貌,在当代企业家罗树林的倡导下,成立了罗氏会馆领导班子,募集资金。此举得到松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07年清明节前修复了祠堂正殿。并通知川、黔、渝等地罗姓后人来松溉祭奠扫墓,两天内聚集罗姓家族多达2000人,声势浩大地举行了对前辈崇敬的祭祀典礼,请剧团、秧歌、腰鼓队,为庆典增添了喜庆。

天井起到将自然光和新风引入室内的作用,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营造共享空间的聚合氛围和室内小环境景观的优化作用。下雨时节,在这样的内堂里观雨不用淋湿的感觉又是怎样一番风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柱林氏祠堂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天柱林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水吼镇天柱村胜利组的林氏祠堂,始建于民国1924年,公元2005年至2007年由“十德堂”与“九牧堂”两支林氏后裔合资重新修葺。

林氏祠堂内的檐口、梁架、栏杆、柱础、龙井等构件,其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构思精巧,深受明清时期古建筑文化之影响,生动地反映出了成熟的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

祠堂一进设有亭阁式全木结构的戏楼,并在两侧置副台与厢楼;二进为“九牧堂”厅堂,为祭祀、祈福活动场所。在一进与二进之间配一口天井。西边耳房有3扇“哥特式”窗户,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此-议事时改建的。

整个建筑设计为二进,轴线取南偏西5度;通面阔25.6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达540平方米。在硬山墙面砌四列二级马头墙,穿斗式木构架,白墙灰瓦。

水吼镇:水吼镇 位于潜山西部,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中心镇距县城23公里,距安庆市84公里,距岳西县城30公里。由于水吼紧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区,境内地形复杂多变,海拔高差大,山峰景观独特,河流变化勘测,还有历史遗留下的寺、庙、亭、山寨等人文景观,镇区常住人口达3000人。 全镇现有山场111019.5亩,耕地7912.77亩。16个行政村1.53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东莞丁氏祠堂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丁氏祠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丁氏祠堂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左右青云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灵位。厅堂轩昂,雕梁画栋,庭院幽雅。檐梁之处,龙飞凤舞,造型维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艺之精湛,建筑规模之宏伟,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南方建筑的传统风格。

2002年,被列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列入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丁屋村:丁屋村原名琥珀坑,丁屋的始祖北宋初年南雄县由丁家洞迁居东莞文顺乡(即今茶山,石排一带)。15世祖丁麟再迁居周坑(即今丁屋村东门200米处)。至23世祖丁松确在洪武五年(1372)农历五月初五日午时立丁屋村。民国37年(1948)丁屋属横沥乡第16保,共lO甲,100户.421人,其中男284人,女217人。1961年属东坑公社,全大队88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孙老家祠堂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祠堂坐落于鄄城县孙老家村内,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10余亩,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于明崇祯年间遭兵火而毁。清道光年间重建家祠,祠堂3间,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古朴典雅,颇具民族传统风格。祠堂内设有神龛,正中供奉孙膑雕像,神龛两旁陈列孙膑后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孙氏分支概况。

孙老家村:孙老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沽塘村層公祠堂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沽塘村層公祠堂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沽塘村層公祠堂位于高安市伍桥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伍桥镇:伍桥镇位于高安市西北部,是前0中央总--的祖籍地。距高安城区仅21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21平方公里。 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有黄沙港等溪河4条,镇管小二型水库4座,另有市管中型水库1座,库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年蓄水量1600多万立方米。燕子岭、凤凰山等地下山泉富含人体必 需微量元素,适宜生产矿泉水。全镇地下矿品种较多,已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自贡陈家祠堂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自贡陈家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贡陈家祠堂位于自贡市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筑面积760m2。于2007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位于贡井老街顺岩碥33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正厅、厢房廊楼、戏楼构建而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其建筑精巧玲珑,木雕、石雕、泥塑美轮美奂,是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的典型代表。该祠堂曾作为清朝荣县贡井分县第82任县丞居所,是中国古代首批工业生产专设行政区划和自贡因盐设市的珍贵历史物证。

陈家祠堂是一颗建筑艺术明珠。祠堂整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雕刻雕塑艺术一应俱全,镂雕、阴刻、浮雕多种技法并用,山门、戏楼,大殿上的石雕、木雕均异常精美,尤以戏台眉板上的木雕为精华。雕刻物上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山门采用青绿色调为主,戏楼、大殿木雕则施青、绿、金色,空档处施红色,其图案有线纹、花卉、人物场景,及龙纹、楷体书法等。雕刻内容少见佛、道,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有关礼教的也较少,反映了生活在异乡的移民谋生的艰难和思想的自由。此外,还有不少现已失传的传统剧目及“剧照”。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1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20米,西、北分别至保护范围外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兰圃祠堂战斗旧址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

1949年初,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兰圃村有个大地主恶霸林柯锬,拥有田地千亩,家财万贯。他眼见农民斗争风暴日益高涨,为保护自己利益和安全,利用兰圃村农历2月14“迎神”节日之机,演戏闹节3天,特请驻扎沪屿乡的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家宅,备盛宴款待保安队长刘兆春及其随带兵丁队伍一行,妄图借保安武力恫吓民众。

兰圃村地下党支部获此信息后,立即向闽中游击队密报这一动态。闽中游击队领导当即研究决定:“趁保安队在兰圃祠堂看戏之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敌人。但战斗必须神速,歼敌要稳,一鼓作气,不得误伤群众,确保万无一失。”当即派出陈振标、沈祖夏、郑书程、黄建国等12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成看戏群众,依靠兰圃地下党同志内线,里应外合,打击歼灭敌人。12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离兰圃村2里路的泮洋自然村地下党接头户郑孝铨家。为稳准地歼灭敌人,大家进一步商讨作战方案。一致认为:根据敌人在兰圃过节的行踪,每晚必在林柯锬家吃晚宴,应选择敌人到祠堂看戏之机,严密布阵,趁敌不备,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幕降临,“迎神”通宵演戏开始,在林柯锬家的兵丁,个个喝得飘飘然,嘴上叼着“哈德门”香烟,肩扛腰挂长短武器,三摇两摆、趾高气扬、前呼后拥着林柯锬进入兰圃林氏宗祠,集中坐在祠堂东西两侧楼上观戏。见到敌人看戏兴头正浓、戒备松懈,12名游击队员混在看戏的群众中,严密监视着敌人的动静。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分成两组,每组5人,陈振标、沈祖夏负责指挥,两组战斗人员在戏楼背后埋伏。当戏演到高潮时,观众爆出阵阵喝彩之际,突然“砰!”一声指挥信号-响,站在敌人身后的10名游击队员同时举-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击毙保安对长刘兆春和敌机-手数人,敌副队长薛某负伤跳楼与部分敌兵混在看戏人群中仓惶逃窜,林柯锬也惊恐万分地逃脱,来不及逃脱的纷纷跪地求饶,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共击毙敌人5名,伤敌3名,缴获捷克式轻机-1挺、长-10多支、-几百发。没有误伤一个群众,游击队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游击队领导对俘虏进行告诫教育后,予以释放。并在台上作了简短的安民报告,随后,游击队连夜撤离兰圃村,带着战利品胜利返回驻地。

兰圃祠堂战斗拔掉了闽侯七里地区一个-武装据点,震慑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人民对敌斗争的士气和信心。

兰圃林氏宗祠始建于1919年,由乡人传瑨、芳清等集资建成。20世纪50年代曾被征用为粮库,后又改建为村文化活动场所,历经沧桑。2000年7月由村民出资重建,200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保存状况良好。

兰圃村:兰圃村位于324国道两侧,北上距福州23公里,东面背靠长乐营前镇,南与福建省小城镇试点镇--青口镇接壤。全村2049户,6893人,土地面积10195亩,共有农田耕地1381亩,森林面积5827亩,全村3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5人,党员156人。村中有卫生所2处、市场1处、小学1所、幼儿园1所、老人会4处、夕阳红队伍1支、龙舟队2支、中型超市4个,有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汤氏祠堂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汤氏祠堂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汤氏祠堂位于黟县碧阳镇马道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祠堂。

汤氏祠堂被公布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道村:马道村位于县城漳河之滨,东邻深冲村、南邻横岗村、西与县城交合、北邻碧山村,总面积4.3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人口2590人,858户,耕地面积2832亩,水田2332亩。其中蔬菜面积600余亩,平均年产量200万斤,产值600万元,是一个典型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年来的农村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人均收入9074元。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福安黄氏祠堂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福安黄氏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祠堂位于阳头,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重建。清顺治十三年焚于火,仅留后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仿明建筑重建,乾隆十六年淹于水,乾隆三十三年再度重修,现为清仿明代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来。从东至西,依次为石牌坊(今已不存),仪门(仅存北端门),北宋古井、半月池、照壁、宗祠正门、戏台、大厅堂、祖宗堂、后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单檐、双坡顶、以马头墙和廊屋组成封闭式建筑,别具一格。

祠堂分三进,深57.3米,宽18米。戏台屋顶建有牌楼式太子亭,飞瓦重檐气势磅礴。祠内14根大柱分两列挺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厅堂祖宗堂之间天井雨亭别具一格,是明清建筑中上乘之作。祖宗堂正中设太祖龛,两侧廊室设各设支派祖龛。堂后有院,南则有祀房。

宗祠建筑工艺精巧,大量采用木雕、彩绘,花鸟人物楚楚动人、活灵活现。楹联、匾额琳琅满目,无不展现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牌匾等文物曾送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家族谱展,享有盛誉。

2019年10月7日,福安黄氏祠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