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实用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70

文章

183

篇1:连氏祠堂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连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连氏祠堂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南峰沟村北。坐北朝南,南北长16米,东西宽15.7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东西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梁架结构,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庙内存壁画4平方米。原有碑碣不存。

古韩镇:古韩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古有八景:宝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盛观、漳江春渡、市桥怀故、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嗽玉。历史人物主要有,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张良;东晋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法显;明洪武年间监察御史连楹;明嘉靖年间礼部和吏部尚书刘龙等。 古韩镇地处襄垣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是全县的人口大镇、经济重镇、发展强镇。全镇共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名口镇戴村曾是古老的乐安县旧县址。历史悠久,古有“银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远峰,单埠翠屏,石痕仙迹,瑶渡禅祠,东楼琴调,西塾书声”等自然人文景观,凸显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顶楼分一楼、二楼、三楼,前堂与中堂之间的两旁长廊雕刻麒龙盘柱,各种精细古雕显得十分壮丽,中堂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无比,实为气派,香樟木大梁两人都无法合围。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细,条理清晰,各种图案微妙微肖。祠堂整体建设,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始建于道光年间,总共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其中祠堂1100平方米,与对面占地300平方米的戏台面对面所组成浑然一体的古建筑群。 中房祠堂,坐落在中下村,坐北朝南,又名炎公祠,始建至今已有两百年,于道光11年(即1830年)重修,青石砖木结构,造型独特,做工精细,雕梁画栋,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二十根巨型的青石柱,令人目不遐想,刮目相看。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价值非凡,后堂天井石栏上,雕有龙凤花鸟,纹理特别清晰。祠堂整体建筑的保留先朝历代祖先功勋和精工巧匠呕心历血的艺术,工程伟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是集“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古祠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父子进士祠堂昂氏宗祠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父子进士祠堂(昂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进士祠堂肥东县西山驿镇东昂集行政村

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进五开间,原有屏门隔扇108扇。前院两棵天竹分为两边,至今完好无损。祠堂大门有1对石狮看守,门外两边是八字门。据史书记载:解放前从桥头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官人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

昂绍善:字元长;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进士,官居内阁中书,位列台辅高位。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进士,官居山东德州平原县知县。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连下二道诰封,赠昂氏父子皆为文林郎;封昂绍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阎终温为孺人。同时,准入祀乡贤祠,人称"父子进士祠"。不仅如此,皇帝还赠御书匾额四块:"父子进士"、"昂氏宗祠"、"承先启后"等,分别高悬于祠堂大门及堂屋门楣上。可惜的是,除"父子进士"匾额仍清晰可见外,其余三块均在文革中被毁。

保护范围:祠堂整体及四周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35米,东、北、西各1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沈荡钱家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沈荡钱家祠堂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沈荡钱家祠堂位于沈荡镇中钱村中钱桥东北20米处,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3年1月3日,沈荡钱家祠堂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钱村:中钱村位于沈荡镇中南部,南邻于城镇三联村,东与五圣村、北与新丰村相连,由原中钱村、黄泥坡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953亩,有承包组37个,农户1198户,总人口4491人。村民委驻地为沈荡大桥东瑰。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90名,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产业发展特色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严家祠堂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严家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严家祠堂位于咸丰县城西北40公里的尖山乡大水坪村,总建筑面积736平方米。严家祠堂是由当地的严姓族人集资修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伐木兴工,光绪三年建成。

严家祠堂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主体分门厅、亭院、正堂三大部分。

门厅高6米,木柱木枋,四列二十柱无斗拱。三间穿堂,内外12扇镂空凋花大门,古朴典雅。过门厅是边长爲12.8米正方形天井,正中有由八块石闆构成长六棱形的放生池,外壁刻有王士晋编宗规十六条,四边精凋云纹。池的上方0.7米处斜置石凋艺术珍品——盘龙石,长2.6米,宽2.06米,石上镂空镌刻三龙抢宝、鲤鱼跳龙门图。

正厅长17米,宽12.2米,高8米,面积21.24平方米,四列三间二十四柱二十二骑,中间两列五柱六骑,两边两列七柱五骑,柱径0.55米。正厅中并排设三座供奉0牌位的木质神龛。正中一座神龛前两龛柱镂空各凋一条木龙,可上下活动绕柱而上,栩栩如生。

正厅外正中相连建有一飞檐翘角高耸的亭阁,阁高10.7米,长宽各7米。亭中有长梯可达亭顶登高远眺。亭下两柱基是上等青石凋刻公母二狮,左爲雄狮滚绣球,口中含一活动石球,伸手入狮口可任意拨动,但不论以任何角度都不能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田家祠堂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田家祠堂为凤凰县文物保护单位。

田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墙外的沱江对岸,面临沱江,与古城隔河相望。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凤凰县规模最大的祠堂,主体建筑有大门、前殿、戏台、正殿、厢楼、厢房、连廊等。与一般祠堂建筑不同,田家祠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平面布局,大门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中轴线旁,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进入山门,穿过前殿,从侧面进入祠堂的主轴线。二是建筑形式,一般祠堂中戏台两侧的厢楼是上下两层的走廊形式,并往往有门窗,而田家祠堂的厢楼是两座全开敞的亭阁,周围有美人靠围栏。正殿前出宽阔的前廊,这种做法也是别处所罕见的。两侧厢楼和正殿前敞廊的特殊做法,显然是为了更多地给看戏的观众提供方便,可谓别具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龙子头黄氏祠堂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龙子头黄氏祠堂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子头黄氏祠堂年代为明末,位于全南县龙下乡山石村龙子头组。

2018年12月4日,龙子头黄氏祠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西外墙向外延伸3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体,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山石村:山石村地处龙下乡西北端。北邻社迳乡、信丰县崇仙乡,南接龙下乡河田村,距105国道18公里,社迳乡22公里。全村8村民小组,分别是:梨树下、大营、下营、菜仔山、碓湾仔、朱球坑、亚山、龙子头;全村共219户,人口6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59人。中共党员25人,其中女党员2名。村内人口较少,但是林地资源丰富,发展产业有油茶、香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马啸陈家祠堂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马啸陈家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嘉庆年间修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列门厅(戏台)、正厅、后楼三进,两侧分列看楼、厢房。总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门厅面宽五开间,通面宽15.10米,通进深8.30米,用材较为粗大,制作考究,月梁形制古朴,牛腿、雀替雕刻精美,硬山顶,施小青瓦,阴阳合铺,两侧封五花山墙。正厅面宽五开间,通面宽15.10米,通进深7米,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楼为二层楼房,建在一高台上,面宽五开间,通面宽15.10米,通进深7.90米,九檩五柱前后分心,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建筑后部设神龛供祖宗牌位。建筑四周封以高大封火山墙。

陈家祠堂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做工考究,用材较大,建筑木雕、石雕、砖雕颇精,构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秦溪连氏祠堂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秦溪连祠堂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秦溪连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城阳镇秦溪村,年代为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类别为古建筑。

祠堂位于城阳镇秦溪洋村中。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光绪5年乙卯年(1879)造建前座太子殿。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通面阔16.8米,通进深51.2米,占地面积666.25平方米。由木牌楼、戏楼、天井、主厅、天井、及后殿组成三进式穿斗减中柱梁架建筑。祖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内顶为圆形藻井并饰彩绘,次间通透,两侧梢间与正厅内侧均作为神龛,供奉神牌。为城阳镇秦溪洋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现祠内还保存有“是用孝享”碑一通。为大清雍正七年岁次乙酉林钟三月立,记载着宗祠地界及财产、认捐情况。该祠堂对研究福安历史人文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物,也对研究连氏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建筑物东西墙体外2米,前后地基向外延伸5米。

秦溪村:秦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桓台王氏祠堂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桓台王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桓台王氏祠堂(含四世宫保砖坊)位于桓台县新城镇新利村,年代为明、清。

1992年6月12日,桓台王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城镇:新城镇位于桓台县西南部,镇域面积44.55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3.6万人。滨博高速公路和省道高淄路、寿济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新城镇作为桓台县古县城所在地,有着722年的县治所历史,亦是清代诗坛领袖王渔洋(王士禛)的故乡,有史可考的进士30位,举人43位,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镇域内存有忠勤祠、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齐桓公戏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鸿北王氏祠堂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鸿北王氏祠堂为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鸿北王氏祠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鸿北村,年代为清。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鸿北王氏祠堂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后殿西北角为基点,向东延伸260米,向南延伸480米,向西延伸140米,向北延伸100米。

鸿畅镇:禹州市辖镇。1968年建鸿畅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禹(州)神(垕)~公路从镇中穿过。兰河纵贯境内。辖孟大沟、李金寨、刘家沟、张湾、贾湾、朱西、朱东、许家沟、东高村、藏风沟、葛家沟、杜北、杜南、岗沟石、新杨楼、涧头河、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山底吴、张庄、岗刘、柏村、三管赵、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阳陈氏祠堂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南阳陈氏祠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陈氏祠堂

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士叶向高、刑部侍郎郑世威、近代徐世昌、萨镇冰等题写的匾额、楹联。

友爱村:友爱村地处长乐市东南部,系江田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仅20公里。东临江田村,西接漳流、石门村,南面群山环抱,北临东海之滨,省道福北线纵贯全境。此外九龙山庄景区也位于江田镇友爱村,依“省委旧址”南阳山脚,伴天池山旁,占地200亩。集游泳、水上游船、湖边垂钓、烧烤、骑马、农业生态园等多种景观及休闲娱乐项目为一体,是度假放松的好地方。全村面积l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钱钱家祠堂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中钱钱家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钱钱家祠堂位于海盐县沈荡镇,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沈荡镇:江南古镇——沈荡镇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紧挨国际大都市上海,省级风景区“南北湖”、天下奇观“海宁潮”近在咫尺。建镇史溯及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现为海盐县西北部经济重镇、政治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61.8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其中镇区面积3.02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 沈荡镇人文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潜山杨家祠堂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杨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东,呈明三暗五状,由前厅戏楼、中厅“四知堂”、后厅寝堂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原旧构面积约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现有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面阔27.30米、通进深42.63米、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体系。其中,单檐歇山式戏楼是祠堂里最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厅。戏楼为两层结构,二层明间为戏台,离地面高约2.8米,左右次间为伶工房。戏台面阔5.5米,进深6米,空间高度约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台顶有凹面藻井,并使用穿斗法在金柃上制趴梁,构成了三架梁结构,使戏台达到了视觉开阔的设计要求。“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主管的大四喜班曾在这楼台上演出过许多京戏剧目,有的剧目还被用化装颜料记录在伶工房的墙板上,至今其墨迹可辩。1998年5月杨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涧村:龙潭乡万涧村紧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北部,东与杜埠村接壤,南与天柱山相依,西与“天柱林场”为邻,北与龙潭村毗连。东西最大宽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5公里,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四周群众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50米,是典型的山区地貌。村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门,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一条起源于天柱山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董仲舒祠堂遗址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董仲舒祠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董仲舒祠堂遗址”位于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始于明代,对于我们研究和探讨董仲舒儒学文化和明代祠堂建筑风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董仲舒,枣强人,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春秋》领悟深透。在继承发展传统儒学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儒学为国家政治学说。从此开两千年封建社会奉儒学为正统思想之先河,历代封建帝王称他为“阐道醇儒”,世人称“董二圣”。

他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比》、《春秋决疑》、《举贤良对策》等。现董仲舒祠堂遗址上,保存有董仲舒保护室一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石像,置于内。保护室东西8米,南北6米,占地面积为48平方米。遗址,东西长151米,南北150米,占地面积为22600平方米。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韩安甫及妻姚氏施财重修祠宇,明三暗五。匾额“阐道醇儒”,门两侧木雕对联“才贯天人共仰廷陈三策,文兼敦化永传学富五车”,绿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雕梁画栋。木雕阁内奉董仲舒石像。院落幽深,苍松参天,东西廊庑各二间,石碑一通。昂首怒目。歇山大门,门楣董子祠,门内一影壁,四周高墙围绕,祠前有一角亭,内立三策碑,左右一古井一池塘,正前方有长方平台,寓意属笔对策。历经风雨沧桑,天灾兵祸,民贫无力修善而倾圮。

地址: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

咨询电话:0318—2026053

王常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1公里。乡政府驻地后东王常村。前旧县村为枣强县最早县治所所在地,后旧县村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里。该乡交通便利,枣(强)景(县)路、石(石家庄)德(州)路从境内横穿而过。乡级公路通往县城。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皆为自然村。全乡共6810户,21110人。该乡地处清凉江及其东支流之间,地势低洼,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良教祠堂群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良教祠堂群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良教何氏家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良教外工村。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7),现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进40.9米。硬山顶,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头门前设三步廊,雕花梁架。两根麻石方前檐柱,四方出戟柱础,有人物挑头。虾公梁,石狮、异形花卉斗拱隔架。门枕石和石门框上雕有瑞兽。石门框上刻有“何氏家庙”大字。该家塾保存情况稍差,但结构基本保存,并且作为祠堂群的一部分,仍有其作为“家庙”功用的价值。

2006年10月25日,以良教祠堂群名义,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良教村:良教村位于乐从镇西北面,距镇面3公里,东与葛岸村为邻,南连禅城区南庄镇杏头村,西连禅城区南庄镇贺丰村,北与上华村隔河相望,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分良教、马滘、理教、良沙四个自然村,本村人口2830人,总户数790户,流动人口2900多人,村委会下设5个村民小组和1个股份社,支村“两委”成员3人,村民小组长5人,股份社理事12人, 53名村民代表,63名股东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宗祠与祠堂的区别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祠堂就是宗祠,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一般分布于较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地区,如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边村祠堂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边村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边村祠堂位于浙江诸暨市同山镇边村。据《重建大宗祠碑记》铭文记载,该祠始建于清丙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成。它是由门厅、戏台、看楼、正厅,后厅构成的一座完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祠堂雕梁画栋,制作讲究。祠内所有牛腿,都用透雕,浮雕相间工艺,雕刻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山水、花鸟图案。瓜柱上精雕花篮,花篮里盛插木雕花枝,色彩和谐。戏台与后厅观剧厅上各置半球形藻井。雕刻精细,富丽华美。戏台单檐歇山式,龙吻脊,飞檐,四周立八角形石柱,牛腿和梁枋透雕或浮雕戏曲人物,为绍兴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堂戏台。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边村祠堂不但雕刻精美,且建筑风格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为研究浙江一带晚清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同山镇:同山镇位于诸暨市西南部,属山区镇乡,南、西与浦江县相连,距市区中心35公里。2001年,镇域面积55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总户数8348户,人口23902人,其中非农人口628人,耕地面积9469亩,工农业总产值7819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8184万元,其中第一产值5059万元,第二产值10140万元,第三产值2985万元,财政收入591万元,农民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荣子墓及荣氏祠堂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荣子墓及荣氏祠堂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荣子墓及荣氏祠堂位于汶上县白石镇昙山、苑庄镇西演马村,年代为春秋,类别为古墓葬。

2008年6月12日,荣子墓及荣氏祠堂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镇:白石乡位于汶上县东北部,东与泰安市的宁阳接壤。全乡46个行政村,3.8万人,面积77.9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白石乡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极具开发潜力,具有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一、农业。白石属于低山丘陵,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地瓜、棉花。全乡拥有高价值农作物2万亩。林果生产有美国黑核桃、香玲核桃、油桃、凯特杏、日本金太阳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始建于公元1432年孟春,后于公元1721年重建,完工于公元1723年。谢家祠堂经历数百年风雨,2007年经枞阳县有关部门批准对其进行了修缮。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面积1251平方米,前后三进,由前厅、中进、后堂、钟楼、鼓楼、宝树堂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建筑构件,质高硕大,雕刻极其精美。

陈瑶湖镇党委政府2013年决定利用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的西院,建设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2014年6月26日,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隆重开馆。陈列馆分桐东抗日民主政府大事、桐枞抗战史略、桐东抗战群英谱、侵华日军投降、桐东抗战的历史意义等板块。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地址:陈瑶湖镇水圩村

水圩村:一、村情简介 水圩村位于陈瑶湖镇西边,东临花园村,西与官渡、苎镇二村交界,南与前河村接壤,北与青山村毗邻,总人口3645人,耕地面积3600亩,水面面积达500亩,村村通水泥路总长3.2公里,机耕路1.6公里,人均年纯收入2890元。 二、总支简介 水圩村党总支设立于2004年3月,下设两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