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兰溪纪念馆(汇编20篇)

雷锋同志敢于为集体为国家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深感佩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兰溪纪念馆,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浏览

3049

文章

782

篇1:凉州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凉州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凉州战役纪念馆原名凉州四十里堡战役纪念馆,位于凉州区永丰镇四十里堡村祖师宫院内。2008年7月成立,2011年11月13日更名为凉州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由缅怀广场、纪念建筑物、烈士纪念碑、展馆、红西路军战斗遗址等组成,展柜14组,展板52块,文物82件,图书106册。

1936年11月14日,红西路军先头部队进入武威县境。21日,红30军进占四十里堡。红88师263团固守土堡,265团置于外边准备反击进攻敌人。22日,敌步骑总指挥马元海指挥步骑6个团与青海的5个民团,向红30军88师防地发起进攻。

马元海命令敌骑5师祁明山步兵旅马如林团和100师刘呈德团为主力,正面进攻红88师占据的土堡,其他部队为侧翼围攻。战斗开始后,敌人以民团为先锋,以正规军和重火器为掩护,向红军发动进攻。当敌军拥至堡寨墙下时,堡寨内的红军用轻重火器一起射击,同时派部队由两翼迂回,将敌人打得进退无路,死伤惨重。此后,马家骑兵潮水般涌来,在红军的阻击下,退下去又涌上来,战斗异常激烈。

激战至午后,敌人攻破土堡,成百上千的敌人冲了进来。危急时刻,红88师政委郑维山带领100余人的通信队(手枪队)冲进敌群,同敌人展开拼杀,敌人顿时大乱阵脚,红263团、265团指战员也趁势-,歼灭了冲入土堡的敌人。

1936年11月23日,敌人连续发起攻势,红军与敌肉搏拼杀,打退进攻。24日,敌大量增兵,再度发起进攻,红军英勇坚守,奋力拼杀,将敌击溃。晚上11时左右,红军放弃了四十里堡及其附近各堡寨,向永昌方向靠拢,西移至永昌八坝一线。

红30军在四十里堡血战3天,毙伤敌2400余人,自身亦伤亡500余人。红30军政治部常务书记蔡仁年及连营干部牺牲10多人。

凉州战役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凉州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永丰镇:永丰镇位于凉州区西部,旧名四十里铺,因境内有古建筑“永润宫”,解放后人民寄寓“乐业永丰”之意而得名。乡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800亩。辖毛沟、永丰、沿沟、大路、四十里、四坝桥、朵浪、朵云8个村,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82人。乡政府驻在四十里铺集镇。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297万元,财政收入8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050万元,农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胡志明纪念馆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胡志明是越南共产主义革命家,曾担任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越南政府总理;他生于越南乂安省南檀县金莲村的一个学者家庭。幼年时名阮生恭(Nguyễn Sinh Cung),青年时名阮必成(Nguyễn Tất Thành)和阮爱国(Nguyễn Ái Quốc);在中国时曾用名李瑞(Lý Thụy);1943年方定名为胡志明。

胡志明15岁在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1911年初,他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师。1911年底,胡志明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的商轮“拉都舍•特莱维勒都督”号上当厨师助手。1912年以海员身份出国,遍历法国、英国、美国、德国、阿尔及利亚与刚果等。1945年领导八月革命成功,并于同年9月2日于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胡志明于1969年9月2日在河内逝世,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在巴亭广场西侧为他建造了胡志明纪念堂。纪念堂坐西朝东,庄严肃穆,陵内安放着胡志明的遗体,陵前大厅的红色花岗石壁上刻有“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了”的金色大字和胡志明的亲笔签名;纪念堂两侧的墙壁上也用越南语语标:“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胡志明主席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纪念堂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瞻仰。

Ho Chi Minh Museum

必去理由:河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越南[Vietnam]

景点所在省、州:河内 [Hanoi]

景点所在城市:河内 [Hanoi]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越南劳动党第一任主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90年5月19日生于越南义安省,他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1920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学习,1924年参加共产国际五大,同年底至1927年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2月,他领导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1941年发起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万里旧居东平县工委纪念馆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万里旧居东平县工委纪念馆)位于山东东平县,总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70平方米。主要展示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展现万里同志光辉的革命历程,是重要的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东平县工委纪念馆和万里旧居总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70平方米。县工委纪念馆坐北朝南,出入口处设牌坊,东部设照壁,南侧为广场,东南角设休息室,以游廊连接休息室和纪念馆,游廊内主要布置万里同志的相关事迹资料。万里旧居位于纪念馆南侧,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院,依照万里同志早年居住生活的宅院原貌进行设计建设,已向游人开放。县工委纪念馆和万里旧居主要展示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展现万里同志光辉的革命历程,将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鱼子山抗日纪念馆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鱼子抗日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鱼子山村原为抗战时期冀东军区18分军区军械修理所所在地。在解放前有一处兵工厂,据《平谷县文史》和冀东-史料记载,此兵工厂南通平谷三河蓟县,北通承德、兴隆、密云是抗战期间的秘密通道。兵工厂负责修理-和军需物资的转运,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纪念在这里英雄牺牲的烈士和这一历史,修建了位于京东大峡谷景区入口处的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2000年10月,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7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鱼子山抗战遗址(1938年)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陈列面积400平方米,内容以冀东地区抗日战争史实为背景,以平谷及周边地区人民抗日战争史实为线索,展出革命文物近百件,珍贵历史照片200多幅。馆内还展示当年抗战边区领导焦若愚同志的题词,还有原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曾为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捐献过抗战时期的衬衣、围巾和照片等9件珍贵历史文物。

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大量实物、照片及文字说明,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中国0领导下,抗日军民反压迫、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历程。纪念馆的右侧壁上,刻有平谷555名抗日战争革命烈士英名录。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各界群众15万人次。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为淮南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中共小甸集特支于1923年冬在寿县小甸集小甸小学成立,是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新建的特支纪念馆建筑风格为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541.2㎡。纪念馆内采用文物、历史照片、声像资料、蜡像、雕塑、绘画、油画等反映历史情节,展示历史人物,展现特支成立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中共淮南市委党史教育研究基地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基地、中共寿县县委党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7周年而设立的历史专题纪念馆。该纪念馆由原湖里区政府大楼改建而成,当年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就是在这座大楼题词,如今辟为纪念馆,陈列一千多张图片和上百件实物,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进程,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二十七年发生的历史巨变。

这里是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是特区初创时期特区建设者的奋斗热土。一九八四年,邓小平视察厦门时,在这里亲笔为厦门经济特区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今天站在这里,让人心潮澎湃,充满敬意。

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五千平方米,以特区初创、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先后视察厦门经济特区为标志,反映了厦门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特区建设二十七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景点位置

厦门湖里区兴隆路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河西解放纪念馆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河西解放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西解放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共设计展板43组115块,约620平方米,使用照片800多张。主体展览内容包括十部分:1949年前的河西;西路军在民乐;进军大西北;解放河西;进军新疆;剿匪;英雄谱;缅怀;今日河西;党的关怀。纪念馆展览通过集中展示,着重反映1949年解放河西走廊的历史全貌。

解放河西走廊进军示意图1949年8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出向河西走廊进军的命令。1兵团附62军为左路军,自青海西宁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向河西进击;2兵团6军为右路军,绕乌鞘岭沿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3军、4军附野司炮团、战车营为中路,沿甘新公路直取酒泉。河西战役自9月2日开始,到28日结束,历时近1个月,共歼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河西警备总部、91军、120军、第八补给区等,共4万余人,解放县城16座。此役的胜利,不仅使河西广大地区得到解放,更重要的是为解放军进军新疆打开了通道。

解放河西,是解放战争中西线的最后一战。其中解放民乐是人民解放军继兰州战役和西宁和平解放后在河西走廊打响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唯一的一次攻坚战,战斗非常激烈。1949年9月15日,1兵团2军5师前卫团14团从黑石头进发,开始翻越祁连山,在空气稀薄,严寒逼人的祁连山地区,指战员们互相鼓励,搀扶向前,先后有150多名指战员被冻死在山上,为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15日深夜14团到达俄博,歼敌兵站18支队一个排。

16日,14团翻过祁连山,进入民乐县境内的扁都口,扁都口是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易守难攻,非常险要。但是,敌人根本没有想到人民解放军会翻过飞鸟也难越的祁连山,没有派兵防守,全部撤回民乐县城之中,仅有一些小部队在外巡逻。2军5师于16日下午0左右顺利走出扁都口,宿营于炒面庄一带。

17日凌晨两点,2军5师奉命向民乐县城挺进,拂晓赶到民乐城下,发起进攻。5师14团3营用重机枪-城墙上敌人的枪眼,迫击炮向城内猛轰,打得敌人措手不及。7连、8连迂回到东关一带。7-士刘海林等扛着两箱0,机警的安放在城门口,躲进门洞里的敌人惊慌的叫喊:“解放军来了!”城门当即被炸开,战士们冒着浓烟冲进城内,占领制高点东城楼。在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歼敌骑15旅旅部及骑32团全部,俘虏了敌32团上校团长黄耀中以下官兵400余人,毙敌副旅长董毅为等100余人。

国民党民乐县县长张汝伟率领县府留守人员和自卫队员150余人向解放军投诚。17日晨6时,民乐县宣告解放。解放民乐既打开了河西走廊的门户,迅速瓦解了国民党河西守敌负隅顽抗的心理防线,使国民党河西守敌向新疆逃窜的企图成为泡影,又促使大部分河西守敌下定了起义投诚的决心,奠定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基础。

2013年7月,河西解放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兰溪棹歌拼音 兰溪棹歌古诗鉴赏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兰溪棹歌(lán xī zhào gē)

liáng yuè rú méi guà liǔ wān ,

凉月如眉挂柳湾,

yuè zhōng shān sè jìng zhōng kàn 。

越中山色镜中看。

lán xī sān rì táo huā yǔ ,

兰溪三日桃花雨,

bàn yè lǐ yú lái shàng tān 。

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

兰溪在接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后,溪水猛涨,鱼群竟在半夜中涌上了溪头浅滩。

赏析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太原孙中山纪念馆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太原孙中山纪念馆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纪念馆是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儿童公园北端。原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的劝工陈列所,亦称劝业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硬山式楼房,上下层均出檐有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326平方米。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到太原视察,19日下午在文瀛公园劝业楼二层向太原各界群众凭栏发表演说,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山西武装起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莅晋这一大事,1986年5月,将劝业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太原文瀛湖畔。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晚清和民国期间是专门用于陈列山西土特产和手工业品的场所,故名“劝工陈列所”。

1912年因孙中山先生在此发表振兴实业的演讲,遂更名为“劝业楼”。1986年改为孙中山纪念馆。纪念馆为一幢坐北向南、红柱青瓦的二层小楼房,为硬山式双层砖木结构,六根红柱支撑,构成上下回廊。馆内有“天下为公”匾额、“孙中山先生凭栏演讲处”标志牌、孙中山半身铜像、孙中山生平和辛亥革命山西历史活动图片和实物等。该馆是山西省唯一反映孙中山和山西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场所,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海子边东街28号(文瀛公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宜城鄂豫边临时省委、省政府苏维埃遗址)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鄂北创建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与当时的鄂豫皖、湘鄂西同属湖北三大重点苏区。当时,鄂豫边临时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选址宜城市板桥店镇新街村。此后由于战火等原因,旧址被破坏殆尽,后来宜城市于2011年将其修复。

地址:板桥店镇新街村

自驾路线:市区-内环线-南环路-S218-新街村-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新街村:新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父纪念馆旅游攻略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国立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父纪念馆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国父纪念馆景点简介

台湾省的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信义区仁爱路四段,是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的,该馆于1972年落成,是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王大闳的作品。 王大闳是二十世纪台湾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父亲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的外交总长。王大闳早年在瑞士接受中等教育,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建筑。194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受教于现代建筑大师葛罗皮斯(Waiter Gropius),并与著名华裔建筑师贝律铭同窗。在国共内战时,王大闳同家人来到台湾,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建筑师之路。国父纪念馆便是他在台湾设计的优秀作品之一。 国父纪念馆的平面是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高度30.4米,平面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为中山雕像纪念堂,后为表演厅。正面入口处的屋檐向上翻起,据考察,这种奇特的屋顶造型可追溯至唐宋。王大闳在借鉴传统建筑的同时,也赋予了不同的新意:他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屋脊,巧妙的将屋顶形成三度曲面,从造型上看,整个建筑接近完美。他以线条取代块面,注重柱子、门窗、屋檐的线条美感,色调朴实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宁静致远的气质,整个建筑散发着一种东方古典的含蓄美。

台北国父纪念馆介于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路之间,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国父纪念馆于“民国”53年【1964年】筹建,落成于“民国”61年【1972年】5月,原隶属于台北市政府,“民国”73年【1984年】7月改隶台湾当局“教育部”,并合并阳明山中山楼,机关名称从国父纪念馆管理处易为“国立”国父纪念馆。该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每边由14支灰色大柱,以黄色屋顶采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形状,全部面积共35000坪,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雄伟。台北国父纪念馆馆内规划有可容纳观众2500多人的大会堂,总面积2,844平方公尺,为岛内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表演厅灯光、设备一流是重要文艺活动的表演场地,演讲厅常有学术性、生活性的讲座;国家级的艺廊中山国家画廊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史迹展东室、西室,东室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介绍台湾的历史等等区域。

国父纪念馆旅游信息

交通

搭联营公车212、232、235、254、259、261、266、281、282、288、299路等,在国父纪念馆或观光局六下车即达。捷运南港昆阳线往南港昆阳方向到国父纪念馆站下车。

开放日期:09:00——17:00

票价:免费

地址:国立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赵尚志纪念馆

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赵尚志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赵尚志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中山大街2段,纪念馆建设工程于2007年9月23日开工,到2008年10月25日落成开馆。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建造。赵尚志纪念馆是集纪念、馆藏、研究保护、展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整个建筑平面为方正的矩形,俯视整个建筑可以看到平面为一个方正的“尚”字。纪念馆高11米,正面长34米。

馆区展示

赵尚志纪念馆以弘扬尚志精神为主题,以赵尚志的革命战斗经历为主线,通过实物、绘画、图片、场景及现代化科技手段,向人们讲述了赵尚志将军悲壮而又传奇的一生。

序厅浮雕

序厅是组名为“民族魂”的大型浮雕,呈现的是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这14年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壮丽史篇。

序厅陈列

展厅分为上下两层,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忠义之家 刚烈少年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英雄的家乡,以及赵尚志一家“满门忠烈”的情况。

第二部分 寻求真理 投身革命

这一部分讲述的是赵尚志在哈尔滨市许公中学读书,1925年底,赵尚志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以及在投入革命洪流不久,赵尚志就先后两次被捕入狱,度过了将近四年的铁窗生涯等情况。

第三部分 武装抗日 威震北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抗日救国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赵尚志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为抗日民族英雄,创造了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辉煌。接下来的第四、第五两部分讲述的就是作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家的赵尚志的主要战斗经历。

第四部分:白山黑水 铁血三军

第五部分:治军治校 文韬武略

第六部分:面对挫折 忠贞不渝

赵尚志的一生是极其曲折坎坷的,他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抓捕和围剿,还要承受来自党内的压力和委屈。赵尚志的一生中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党籍。一直到1982年,赵尚志牺牲40年以后,中共黑龙江省委才再一次恢复了他的党籍。

第七部分:将军蒙难 血染梧桐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一个大型的幻影成像系统讲述了赵尚志将军牺牲的整个经过。

第八部分:中华英魂 浩气长存

赵尚志牺牲后,他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始终被人们传颂,这一部分展示了人们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以及人们怎样历尽波折,用了62年时间,终于找寻到了将军的头骨。

整个布展通过图片、实物、绘画、场景及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交互式、体验式、还原式等手法,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观赏习惯,增加了观众的现场感。纪念馆展陈中利用幻灯、声响、幻影成像等手段,重点对颠覆日军军列、木炮打宾州、冰趟子战斗和最后的战斗等重要战役进行了详细解读,再现赵尚志誓死抗日、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按展线参观整个纪念馆大约需要90分钟。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革命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杜八联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地址: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泰山顶

2、简介:“杜八联”位于济源市西南的黄河北岸,东起留庄,西至桐树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18华里,辖蓼坞、桥沟、泰山、祖师庙、毛岭、连地、马住、留庄8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共计万余人口。这里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河清口、蓼坞两个著名的黄河古渡,是南下中原、北上晋陕的重要通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杜八联”先后涌现出杨廷桃、齐鸿斌、薛平山等141位革命烈士和杨伯笙、史向生、杨力勇等一大批高级干部。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原馆建于1998年,2001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纪念馆在原址上重建。新纪念馆分为黄河怒吼、众志成城、浴血苦斗、河防堡垒、战旗高扬、浩气长存等6个展区,以图文资料记录了杜八联人民的辉煌业绩,全面展示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生动再现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杜八联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九五”惨案纪念馆

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九五”惨案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万县“九五”惨案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立,是重庆万州唯一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建筑物,国务院前副总理、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创建人刘书金。

“九五”惨案震惊中外,列世界第一案。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在未同中国公开宣战的前提下,悍然动用三艘军舰炮轰万县城,两个小时的野蛮炮轰,一共炸死5000中国人,即平均每1.44秒-一人,惨绝人寰,创世界之最。

纪念馆:一本永远的教科书。创新建馆始于1995年,即“九五”惨案发生69周年之际进行可行性调研,同年12月10日决定申报筹建。在党和政府及宣传部领导与热心“九五”公益之朋友的支持下,抢抓“九五”惨案发生70周年历史机遇,乘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春风,于1996年3月20日获政府批准。坚持创新矢志不渝,饱历克难攻艰,距案发时隔70周年,从无到有,以崭新的体制创建了“九五”惨案纪念馆。1996年9月5日高规格隆重开馆,南京、重庆的来宾和当地干部群众10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万县市、龙宝区两级党、政、军所有在家领导全部出席开馆典礼。就纪念馆深蕴的“落后要挨打”、“贫穷受人欺”、“弱国无外交”之教科书般的寓意,于开馆第二天,即9月6日《万县日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盛赞为:“纪念馆:一本永远的教科书”,同日同版全文刊发了中共万县市(地级)市委书记陈光国在开馆典礼上所作的《不忘国耻自强不息兴我万州》的重要讲话。

纪念馆内涵厚重,价值连城,影响世界。纪念馆建设坚持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社会环境及自身实际,走“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弱到强,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开馆以来,不惜代价,抢救征集了藏品(括珍贵文物)3万余件。所有陈列展示以珍贵文物为主,是一个以纪念世界第一案“九五”惨案为主,纪念抗战、江姐为辅,配套国防、军事、消防文物景点陈列展示的门类特点鲜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内涵丰富、价值连城、影响世界的大型博物馆。纪念馆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道路,以“为了富强,收藏“九五”;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智慧,研究案例;为了未来,记忆历史”为主题,现景点已发展为十处:即“九五”惨案陈列馆、“九五”惨案纪念门、“九五”惨案纪念碑、“九五”惨案《真元堂》(文物到位、复建中)、“九五”惨案警报台、抗战陈列馆、江姐陈列馆、米格---19战斗机、军事陈列馆、民国《備而不用》(文物到位,复建中)。纪念馆:极具核心竞争力、知名海内外,影响世界。其连城的价值越来越深深吸引着广大国际国内游客,使其流连忘返,获益匪浅。

纪念馆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前区,前区以“九五”惨案纪念门为中心,其正前方是前大门,由山湾公路拾级而入,左侧是停车场与南大门,直通公路,右侧是客服中心(筹);二是中区,即核心景区,内设七个参观景点,施行收费参观,内设“九五”陈列馆、抗战陈列馆、江姐陈列馆、国防教育(米格---19战斗机)陈列场、军博陈列馆、民国《備而不用》、“九五”《真原堂》等;三是后区,后区以“九五”惨案纪念碑为中心,设纪念广场,松柏葱郁,肃穆宁静,其西侧设客服中心、多功能厅、售票处,其东侧是后门,出后门是公路,左拐沿石梯而下进入主城白岩路,出后门右拐是山湾公路,直通主城白岩路,交通十分便利。

纪念馆获党、政、社高度评价、鼓励。纪念馆被评定为国家级旅游景区、被重庆市、万州区两级政府列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重庆“红色记忆”九大主要纪念场馆之一。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行文赞扬:“为子孙后代,为万州的发展做了一件好事。”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九五”纪念馆为全国作用“明显”的博物馆;2015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九五”纪念馆为全国“信得过”景区。

纪念馆座落于重庆二大城市万州主城中心高笋塘西南侧,距主城中心高笋塘直线距离350余米,公路距离1000余米,处太白岩自然风景区,右邻山湾公园,左邻烈士陵园,国家规划红线内用地面积11.5亩。

联系电话:58203104

邮编:404000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兰池沟1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志航纪念馆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高志航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类型:纪念馆

隶属关系:通化市文广新局

创建时间:2002年

所在位置: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龙泉路40号

面积: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历史沿革:建馆前,馆舍一楼为龙泉卫生院,二楼有八户居民居住。2002年,经市委协调将一楼龙泉卫生院迁出,并利用一楼现有面积进行装修布展,2002年8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通化市文化局,直属通化市文物办公室。2010年,通化市政府在将二楼居民迁出,整座楼房作为高志航纪念馆使用,并恢复部分故居原貌。2016年,移交通化市博物馆管理。

参观指南

纪念馆处在龙泉路东侧,临街,其东侧与通化市委隔二道河相望。南为转盘街,这里地处市中心转盘街偏北侧,交通十分便利。途经公交车有:22路、18路。

邮编:134001

电话:0435-3379090(办公室)

电子邮箱:thsbwg@163.com

开放时间:冬季:9:00-

信息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 ,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人。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是30年代中国空军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

是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江西省县城南门广场左侧。沿县城解放街南路或外资路可直达。是展示人民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涌现的革命英烈生平事迹、图片资料和珍贵文物的专题型纪念馆。该馆系江西省民政厅于1956年拨款始建,原名为“革命烈士纪念堂”,1967年县人民政府按旧貌进行修建。1983年重修且改题为“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景区面积7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主建筑占地面积556.25平方米,呈宫殿楼阁式,砖木结构,重檐翘角,雄伟壮观。馆内修建为一厅两室,中设灵堂,左右两厢房为陈列室。两展厅分别陈列着部分烈士的生平事迹资料、遗物和部分著名烈士的照片,地方武装使用过的刀、枪以及重要史册,供人们瞻仰。右厢房还陈列着湘赣苏区赤色邮局于1931年绣制的第一面局牌。纪念馆左前方矗立着一座16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兴建于1956年,塔正面书“革命烈士纪念”,背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四周是上百年的松柏、红头杉等树木,苍郁吐翠,庄严肃穆,环境清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广西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广西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西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78年,1988年进行了扩建,2003年完成第一次装修改造,2011年12月,完成了第二次装修改造。改造后广西革命纪念馆面积约5600平米,整个展览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两个板块,涵盖了序厅、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国家领导人关爱广西七大组群,展线长约 800米,共展出文物 151件、照片 746幅。在布展内容上,以历史时期的突出事件为线索;在布展主题上,突出表现了邓小平、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同时加大了对广西各个历史时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和著名英烈的表现分量;在布展手段上,充分利用声、光、电多媒体,以及雕塑、壁画、油画、场景复原等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革命斗争历程和广西著名英烈的事迹。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六霍起义纪念馆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六霍起义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六霍起义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于2009年4月竣工并布展,5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18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80平方米,布展面积为800平方米。陈展分为《山雨欲来》、《独山暴-动》、《苏区春秋》、《-》和《丰碑长存》五个部分,再现了独山暴-动、六霍起义和苏区春秋的壮丽画卷,展现了无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体现了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战斗、不怕牺牲、追求光明的崇高革命精神。

六霍起义纪念塔以独山暴-动为主体,总体构成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塔碑。碑体由黑色花岗岩贴砌而成,塔碑正面为邓小平1982年为“六霍起义纪念塔”亲笔题词,字体刚毅、遒劲有力;塔碑反面记录了独山暴-动经过及伟大意义,同时记载了无数先烈为中国革命捐躯献身和解放后授衔将军的数目,以慰籍先烈,激励后人。

第二部分为纪念塔主体。主体造型是两把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剑,气势汹涌,锐不可挡,直刺苍穹。双剑合壁又代表着六安、霍山农民武装力量,同时也喻示着今天独山的干群在党的领导下,穿云破雾、直冲云霄的改革开放精神。塔体中间部分是农民圆雕头像,点明了独山暴-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暴-动。塔高从贴汉白玉的宝剑部分是19.29米,象征独山暴-动发生在1929年,塔体座高为1.71米,总高度为21米,这有两种含义:一是此塔落成于21世纪;二是喻示英勇光荣的独山人民顺利跨入21世纪。

第三部分为浮雕墙。两块浮雕墙以四面变形的旗帜为背景,生动构画出当年独山暴-动的战斗场面。浮雕内容为:A、数字1929点明暴-动年代;党旗象征着独山农民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拳头喻为农民对革命的坚强信念;光芒四射的五角星寓意着为人民谋求幸福的革命武装力量。一组组表情刚毅、质朴的农民形象,象征着起义胜利后的农民兄弟正迈步走向新的时代。B、画面上顶天立地、举旗冲锋的农民和一只召唤的大手,象征着永往直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翻开的书本,一行行的文字,记述着六霍起义的历史和意义,也寓意着六霍起义的胜利,为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谱写了新的篇章。整座纪念塔也象是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冲出大别山,奔赴新战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8:00—11:30,下午1:30—17:00(16:30停止取票)免费开放,周一休馆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位于康乐县滨河广场南面附城镇新集村博物馆大楼二楼,现有馆藏文物53件,展厅面积866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180平方米,办公区域面积80平方米。纪念馆展览分两个部分八个单元,全面展示了红军和党的组织在康乐地区的革命活动。

1936年8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南部,红12师驻扎在康乐县莲麓乡,师部驻扎在地寺坪小学,村上设立了兵站。24日,红军抵达景古城,5000多名红军指战员驻扎在莲麓乡山扎坡到五户乡丁家滩的村庄里。

红军所到之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公布纪律,宣传政治主张。红军以铁的纪律和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彻底揭穿了国民党地方当局散布的-宣传。8月25日,临夏州最早的红色政权——景古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王朝佐当选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鸿儒为副主席,常成文、杜增璧、杨宝林、张有礼、汪从蜃、瓦得功、闻多仕、乔存娃、郭附城、王文惠为委员,王文镜为秘书。同日,在地寺坪、斜角滩、线家滩、景古城、丁家滩5个乡分别成立苏维埃政府,由丁绍周、刘效祖、翟守仁、祁如泰、杜作梅担任各乡主席。苏维埃政府设有经济、粮秣等委员若干人,并在宽一寸多、长二寸多的红布条上,书写“正”字,挂在胸前作为工作证。

景古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发动积极分子,采取打土豪、开义仓、动员群众捐献等办法,先后为红军征集军粮46万多斤,经费4970多元,食油2000多斤,衣服、被子1000多件,布40多匹,牲畜100多头,羊350多只,还有麝香、蜂蜜等,有力地支援了红军。

在区、乡苏维埃政府协助下,在景古、莲麓建立两个抗日义勇军独立营,人数达280多人。

9月底,驻宁定(广河)县的国民党军阀马步芳部侦探连40多人,突袭景古城。敌军中午到达景古城,抢先占领景古城东山脚麻墩制高点,猛攻红军据点,红军与其展开激战,击毙敌连长和士兵各一名。敌人阴谋未逞,遂即溃退。

1936年9月30日红军全部离开景古地区。红军在景古期间得到休整,通过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收集物资改善了部队供应,扩大了队伍,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虽然驻在景古时间不长,但纪律严明,打富济贫,帮助群众生产办好事,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2011年12月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

漈头村是福清市重点老区基点村,是中共福清县委的诞生地。20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苏州、福州读书的福清籍学生共产党员回乡开展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1930年秋,福清党团混合支部成立,谢廷清任书记。1932年秋,成立中共福清特支,何文成任书记。1934年1月,中共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何文成任书记。从此,漈头村成为福清革命重要据点。1941年4月,福(州)平(潭)沿海抗日游击队第8中队在漈头村组建。漈头村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牺牲了10位革命烈士。

为记录从上世纪20年代至1949年福清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开始筹建该纪念馆,2005年建成,是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外貌美观大方,庄严肃穆。馆前的小公园花草绿树丰茂,并有凉亭、小湖和停车场地。纪念馆后山建有陈炳奎烈士陵园。馆内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展览的内容丰富多彩,陈列物品共213件,其中,实物68件,烈士及革命先辈照片49幅,文字图片74幅,书籍及烈士遗墨21件,大型沙盘1个。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放映“福清革命史”电视专题片,展示福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遗迹的分布场景。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5年4月被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漈头村:漈头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辖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6户,总人口1237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获“福建省卫生村”、“福清市党风廉政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漈头村是福清最早的革命基点村,1934年1月0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1941年4月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在漈头村组建并驻扎,在三个不同的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