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是悬挂在空中的吗(实用20篇)

浏览

4213

文章

1000

地球能向外面释放热量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能向外界释放热量吗?

我们经常用深井来测量地下温度。每下降100米,地面温度就会上升3度。这叫做地热梯度。如果用℃/100米或℃/10米的公式表示,地球中心的核心温度应该接近20万度。但事实上,地核的温度只有3000-4500度。

地热能是由构成地球的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形成的,当岩浆上升时,地热能被带到地表。

从地球内部散发到地球表面的热量通常计算为每秒1/100万长单位,其热量约占整个地球平均热量的1.4%。然而,在有火山和温泉的地方或者在海洋山脉的底部,它大约占3%。

然而,由于太阳的热量被地球表面吸收,地球周围的温度由于释放到太空而得以保持。地球表面从太阳接收到的热量等于地球表面释放到空间的热量,用前面的单位表示,超过8000。也就是说,与来自太阳的热量相比,从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确实非常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球上的水是怎样产生的?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排除地球的水来自宇宙礼物的想法。即使宇宙中有水,它也会被紫外线分解成氢和氧,并且根本无法到达地球。

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大约46亿年前,那时地球刚刚诞生,这可以通过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中的岩石堆积得到证实。太阳系中唯一有水的行星是地球。关于地球上的水是如何产生的,有两种观点。

首先,在地球诞生的最初阶段,原始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与大气成分如氮一起形成了海洋。

第二,氙是地球上一种惰性重气体,比太阳系中的其他大气要少得多。也就是说,地球上太阳系的原始大气层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从地球内部喷射出来的气体,它构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可以说地球上的水是由这种水蒸气形成的。

总之,两种理论都可以排除地球的水来自宇宙礼物的想法。即使宇宙中有水,它也会被紫外线分解成氢和氧,并且根本无法到达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这是60年前的一部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静止的日子》是自1951年以来的一部经典科幻电影。这部原创的突破性电影吸引了当时无数人的追求和喜爱。它甚至在1995年被纳入国家电影保护局,显示了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原著改编自著名科幻杂志《惊天动地》的前编辑哈里·贝茨的短篇小说《永别了,主人》。

中文名字是“地球静止不动的日子”

Mbth

类型情节、科幻、悬疑、惊悚

20世纪福克斯导演

罗伯特·怀斯主演

发布日期:1951年9月18日

[故事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日益受到污染和威胁。一天,一个巨大的飞碟出现在地球上,引起了所有国家人民的恐慌。没有人知道这个不速之客会如何影响他们的命运。不明飞行物最终降落在美国华盛顿公园的中心,当地警察和军队全部出动。飞碟被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好奇的人包围着。经过两个小时的对峙,悬梯慢慢地从飞碟中出现。当舱门打开时,一个外星人、迈克尔·伦尼和一个金属机器人出现在每个人面前。这两个外星人似乎是为了地球的命运而来。他们表现出友谊,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美军重兵包围并打伤了奎托斯。机器人熔化了现场的所有军械,以报复辐射。奎托斯声称他来自一个外星星球,关心地球的生存。他要求会见国家元首。被拒绝后,他设法与当时最负盛名的科学家取得了联系,并向他们证明了他毁灭地球的能力。最后,军方发现并杀死了奎托斯,机器人救活了他。最后,世界顶尖科学家被召集到一起,听取奎托斯代表联邦发出的最后通牒。

[电影评论]

这部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外星科幻电影之一。阿瑟·克拉克在“历史上最好的九部科幻电影”中排名第七,甚至在他自己的“2001”之前。在这部电影留给未来几代科幻电影的遗产中,除了强大的机器人,穿着银色太空服的外星人和像倒置盘子一样的飞碟,它传达的和平概念,它对战后政治的直接演讲,它对人性黑暗面的洞察,以及它简洁的点对点和特殊效果的叙述,使它独立于那个时代的其他科幻电影。拯救地球的三字真言,克拉图·巴拉达·尼克托,已经成为西方流行文化中的禅宗语言,每个人在谈论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时都能理解。在《星球大战:绝地》中,贾巴的三名警卫分别以这三个字命名,在独立日,当外星人入侵时,“地球”也出现在电视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月亮围着太阳转还是地球转 月亮围着什么行星旋转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西向东的自转,而月球是绕着地球转动的。这是因为月球在形成之初,就处在地球引力场范围内,其距离太阳比较远。因此,月亮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它所受的太阳引力,月亮自然就围着地球转。

月亮围着太阳转还是地球转

月球是一个天体名称,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称为“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人类得以看到59%的月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臭氧层对于地球的作用是什么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臭氧(O₃)的含量极少,仅占空气的几百万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臭氧和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构体,呈淡蓝色,因有一种鱼腥臭味,故名臭氧。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第一是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

第二是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第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由此可见臭氧层对整个地球都是至关重要的。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表面首次发现彗星尘埃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保存在南极冰雪中的彗星尘埃。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地球表面发现这样的粒子。这项研究结果为发现这种物质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途径。一旦最古老的天文粒子彗星尘埃可以用于研究,它将为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线索。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地磁系的行星科学家拉里·尼特勒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对于那些研究外星物质的科学家来说,这真的非常令人兴奋,因为它为获取这种物质打开了一扇大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和稀有物质的新来源,”他说。

直到最近,除了飞向太空,科学家仅通过在平流层高度飞行研究飞机收集“球粒陨石多孔星际尘埃粒子”,或彗星尘埃。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几个小时的飞行通常只能找到一个尘埃粒子。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夏威夷大学和夏威夷地球物理和行星研究所的星际物理学家约翰·布莱德利说,如此小的样本极大地限制了科学家对物质的测试和分析。

布拉德利指出,研究人员现在在南极洲发现了更多的彗星尘埃粒子。“用这种方法收集2到4个数量级的尘埃粒子是可能的,”他说。"我相信以这种方式收集的粒子可能会导致范式的转变."

与此同时,从南极洲收集的灰尘更干净。目前,科学家在飞机上收集彗星尘埃时,通常使用涂有硅油的盘子来捕捉微粒,就像用飞纸片捕捉苍蝇一样。这使得灰尘颗粒被硅油和后来用来清洁它们的有机化合物所污染,让想研究其有机物质组成的科学家们不知所措。

Nittler指出,比较收集在南极和平流层的彗星尘埃粒子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出哪些成分是尘埃的天然化学成分,哪些来自污染物。

2010年,一个法国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在南极冰雪中发现了一些致密且富含碳的彗星粒子,但最新研究首次发现并证明了更典型的彗星尘埃。科学家们曾经认为,高度多孔和极其脆弱的粒子不可能存在于地球上。

为了找到它们,研究人员从2000年起在南极洲的两个不同地点收集了冰雪样本。通过融化冰雪和过滤融水,他们从太空中收集了3000多颗直径10微米或更大的小陨石。

五年来,通过在立体显微镜下逐一分析这些微小的陨石,研究人员发现了40多个具有彗星尘埃特征的粒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它们与从平流层收集的彗星尘埃几乎无法区分,而且它们也完全符合美国宇航局2006年星尘任务收集的彗发样本。

研究人员最近在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上报道了研究结果。

领导这项研究的日本福冈九州大学陨石研究员野口隆说:“我们的结果表明,这种易碎的粒子不仅可以保存在雪中,也可以保存在冰中。”

在南极洲发现彗星尘埃的法国陨石研究员塞西勒·克朗德说,接下来将对这些粒子的有机成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她说:“对这些彗星粒子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他们是那个时期最好的见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公转一周多少公里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为一个质点的话,那么地球轨道实际上是指地心的公转轨道。那么地球公转一周多少公里呢?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

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近的一端,称为近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近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一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47,100,000千米,通常称为日距。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远的一端,称为远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远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52,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远日距。近日距和远日距二者的平均值为149,600,000千米,这就是日地平均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今天小编对地球公转一周多少公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球磁北极移动太快,科学家提前更新磁场模型地图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声称地球的磁性北极移动非常快,地球物理学家必须更新地球磁场模型图。

追踪地球磁性北极运动的地球磁场模型地图于2015年更新。根据原计划,地图将在2020年更新。然而,由于目前磁性北极的快速移动,地图必须提前一年更新。研究人员称,磁性北极开始意外地从加拿大北极移动到西伯利亚,速度比预期的要快。

2018年1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的地球物理学家阿诺·丘利亚特说:“我们定期与最新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地图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我们发现数据误差迅速增加,尤其是在北极地区。在不到5年的地图发布期内,数据误差超过了标准值。”

诺阿的科学家们立即开始与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同行合作,更新地球磁场模型地图。科学家们收集了近年来的磁场记录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入到模型地图中,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推断出未来磁性北极的位置。

Joliet表示,最新的地球磁场模型地图将仅在2019年使用,最新的2020年至2025年地球磁场模型地图将在今年年底发布。

虽然这种地图更新只能在短时间内使用,但它对世界各地的航海家至关重要,对军事行动、潜艇行动、飞行导航、商业飞行、搜救任务和北极周围的勘探项目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美国航天局、联邦航空管理局、林业局和其他机构也根据模型地图进行测绘、卫星和天线跟踪以及空中交通管理。即使是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公司也需要一个精确的模型地图来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地图、指南针应用和全球定位系统服务。

事实上,自19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就知道地球的磁性北极不是静止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磁性北极的变化加速了,从每年15公里增加到每年55公里。2018年,磁性北极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出现在东半球。

有趣的是,磁性北极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向正北方移动。朱丽叶说:“如果磁性北极继续朝同一个方向变化,它将穿过并远离地理北极,向俄罗斯靠近。”

NCEI说,地核中不可预测的流动是异常磁性北极状态的来源。今年1月,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磁科学家菲尔·利弗莫尔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科学家们仍在试图理解这一运动,但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拿大地下高速液态铁的喷射将逐渐减弱。

利弗莫尔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表示,磁性北极的位置似乎由两个大磁场控制,一个位于加拿大的地下,另一个位于西伯利亚的地下,这两个地方目前处于有利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一小时创意盘点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一小时”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创意。围绕这一全球性的环保盛会,围绕这黑暗中的一小时,出现了许多优秀而精彩的创意方案。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地球一小时创意盘点,欢迎阅读!

2008年创意盘点

2008年3月29日晚上20点,从悉尼到南非、欧洲和北美,38个国家的数百座城市加入其中,参与人数达到5000多万。2008年12月15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正式启动。2009年3月28日的第三届“地球一小时”活动,WWF曾经的期望是能有10亿的人参加。开灯关灯本是很简单平常的动作,但是能够让10亿的人同时关灯,并培养出一种熄灯精神,这是很多标语口号都做不到的。一个好的活动策划,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集体游戏,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心的参与,那就成功了。

2007年创意盘点

“地球一小时”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创意。2007年,WWF澳大利亚区的负责人GregBourne在电视中向人们激动地描述这个振奋人心的创意——“人们需要通过行动来表明,他们期待改变,政府才会采取行动。”悉尼市率先响应号召,当地数万户商家和200多万居民3月31日21:30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湾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来让“地球休息一小时”。这就是第一届“地球一小时”活动。线偏夜的方向两个半时区的地方,在整整24个小时之内,都将会比往日黑暗许多。这是因为,一场全球接力的熄灯秀正在上演,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最早进入3月28日晚上8点半的斐济和惠灵顿开始,全球24个时区依次熄灯一个小时。

2009年创意盘点

2009年3月28日,如果有人这天站在地球外面看地球,他一定会看到一个壮观而奇妙的景象。大约在地球昏线偏夜的方向两个半时区的地方,在整整24个小时之内,都将会比往日黑暗许多。这是因为,一场全球接力的熄灯秀正在上演,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最早进入3月28日20:30的斐济和惠灵顿开始,全球24个时区依次熄灯一个小时。

地球一小时创意盘点

“地球一小时”是地球停电休息的一小时,是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一小时,是地球人反思的一小时,是能够医治创伤的一小时,同时也是需要创意的一小时。围绕这一全球性的环保盛会,围绕这黑暗中的一小时,出现了许多优秀而精彩的创意方案,下面几个策划堪称经典,让我们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4月22日是什么节日?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

全文共 758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什么节日?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

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世界地球日发展历程

最初地球日选择在春分节气,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昼夜时长均相等,阳光可以同时照耀在南极点和北极点上,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时也象征着人类要抛开彼此间的争议和不同,和谐共存。传统上在很多国家都有庆祝春分节气的传统。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在美国各大学举行演讲会,筹划在次年的4月22日组织以反对越战为主题的校园运动,但是在1969年西雅图召开的筹备会议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将运动定位在于全美国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草根运动。

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美国的1970年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的失败,在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露事故,当时的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他们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单词,却很少能够被人所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美国的名流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这次活动。

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世界地球日活动意义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已开发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世界地球日活动推广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地球日创始人建立网络

20世纪90年代,“地球日”的发起人创立了“地球日网络”组织,将全世界环保主义者联合起来推动“地球日”活动的开展。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倡导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向可持续模式转变。该计划呼吁公众维护三条核心原则:消除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无碳”的未来;承诺个人消费习惯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建立“绿色经济”,通过为贫困人群创造“绿色岗位”使其脱贫,并将全球教育体系转变为环保型。

世界地球日日期确认

2009年4月22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这份决议由玻利维亚起草,得到了50多个国家的联署支持。决议说,地球及其生态系统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今后和未来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需求之间实现平衡,必须与自然界和地球和谐共处。

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社会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有关各方以适当的方式庆祝“世界地球日”,提高人类对保护地球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在《世界人权宣言》通过60年后,地球母亲的权利也终于得到了承认。他呼吁联合国会员国考虑制订《地球权利宣言》,以确保地球和所有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联大主席布罗克曼说,人类不拥有地球,而是属于地球。他说,通过设立“世界地球日”,联合国呼吁各国重视人类和地球的福祉,把爱护地球和保护日渐稀少的自然资源作为共同的责任。

世界地球日的重要人物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被称为“地球日之父”的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90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SierraClub、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和InterfaithCenterforCorporateResponsibility的最高荣誉奖项。丹尼斯·海斯还荣获了1978年度,35岁以下杰弗逊最佳社会服务奖,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Magazine)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

世界地球日活动影响

1990年4月22日这天,全世界有数亿人身穿蓝绿两色服装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他们为纪念“地球日”20周年,开展了捡拾废纸和塑料袋、严禁随地倒垃圾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重视保护地球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为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身穿蓝绿两色服装是表示为捍卫地球环境而行动的决心。

世界地球日活动效果

“地球日”这天,美国全国大约有1亿人把汽车放在家里不用,以防汽车排放出来的废气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发到空气中去。在中国,当时的李鹏总理在4月21日通过电视发表了环境问题讲话,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专题报道。从此,我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2000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国的邀请,来中国参加了“中国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启动仪式。

在20世纪90年代末,盖洛·尼尔森和布鲁司·安德森(太阳能建筑师、作家、新罕布什尔州“地球日”组织者)共同为把“地球日”办成一个年度性、高水准的活动,创办了“美国地球日”组织。“地球日”网页于1995年开通。1999年“美国地球日”组织更名为“地球日网络”,成为一个面向全世界、推动每年“地球日”国际活动的组织。2000年的“地球日”,又是由盖洛·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领导,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在1970年“地球日”的基础上,加入了全球性的公众运动,并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新兴的信息手段,把各国人民的智慧和热情都聚集在了一起。在盖洛·尼尔森、丹尼斯·海斯和其战友们的努力下,今天的“地球日”已真正成为全地球的节日,提醒着人类保护地球、善待地球。

世界地球日活动标识

地球之旗

地球之旗的主要图案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的阿波罗17号飞船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蓝色弹珠》,放置在深蓝色的背景上,它是由约翰·麦克尼尔于1969年为首届地球日活动设计的,这面旗帜是环境保护运动的象征。

活动标志

世界地球日的标志是白色背景上绿色的希腊字母Θ。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1月元旦节(1月1日)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国际海关日(1月26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2月世界湿地日(2月2日)国际气象节(2月10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国际母语日(2月21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3月国际海豹日(3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航海日(3月17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戏剧日(3月27日)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4月愚人节(4.1)国际儿童图书日(4.2)世界自闭症日(4.2)巴勒斯坦儿童日(4.5)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世界高血压日(4.7)世界卫生日(4.7)非洲环境保护日(4.10)世界帕金森病日(4.11)世界社会工作日(4.15)非洲自由日(4.15)世界血友病日(4.17)国际古迹遗址日(4.18)世界地球日(4.22)世界法律日(4.22)世界读书日(4.23)世界防治疟疾日(4.25)世界知识产权日(4.26)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4.28)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航天节(4.12)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5月五一国际劳动节(5.1)世界新闻自由日(5.3)五四青年节(5.4)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微笑日(5.8)世界红十字日(5.8)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国际护士节(5.12)玫瑰情人节(5.1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15)国际家庭日(5.15)世界电信日(5.17)国际博物馆日(5.18)世界计量日(5.20)网络情人节(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20)世界文化发展日(5.2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非洲解放日(5.25)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国际维和人员日(5.29)世界无烟日(5.31)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6月六一国际儿童节(6.1)世界牛奶日(6.1)世界环境日(6.5)全国爱眼日(6.6)世界海洋日(6.8)中国人口日(6.11)世界无童工日(6.12)世界献血日(6.1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世界难民日(6.20)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奥林匹克日(6.23)世界手球日(6.23)全国土地日(6.25)国际禁毒日(6.26)联合国宪章日(6.26)全国科普行动日(6.29)世界青年联欢节(6.30)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7月中国共产党诞辰(7.1)香港回归纪念日(7.1)国际建筑日(7.1)国际体育记者日(7.2)美国独立日(7.4)国际接吻日(7.6)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中国航海日(7.11)世界人口日(7.11)银色情人节(7.14)国际冰壶日(7.16)曼德拉国际日(7.18)人类月球日(7.20)世界语创立日(7.26)世界肝炎日(7.28)第一次世界大战(7.28)非洲妇女日(7.30)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8月八一建军节(8.1)国际电影节(8.6)爸爸节(8.8)全民健身日(8.8)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国际青年日(8.12)国际左撇子日(8.13)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世界人道主义日(8.19)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纳米比亚日(8.26)全国律师咨询日(8.26)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国际扫盲日(9.8)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中国教师节(9.10)世界预防自杀日(9.10)世界清洁地球日(9.14)相片情人节(9.14)国际民族日(9.1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全国爱牙日(9.20)国际和平日(9.21)世界老年痴呆日(9.21)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世界无车日(9.22)世界避孕日(9.26)世界旅游日(9.27)国际翻译日(9.30)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10月十一国庆节(10.1)国际音乐节(10.1)国际老年人日(10.1)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国际非暴力日(10.2)世界动物日(10.4)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教师日(10.5)全国高血压日(10.8)中国航天日(10.8)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世界邮政日(10.9)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世界镇痛日(10.11)世界60亿人口日(10.12)世界关节炎日(10.12)世界保健日(10.13)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世界标准日(10.14)葡萄酒情人节(10.14)全球洗手日(10.15)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世界粮食日(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厨师日(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世界统计日(10.20)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环卫工人节(10.26)世界男性健康日(10.28)世界卒中日(10.29)世界勤俭日(10.31)万圣节前夜(10.31)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11月中国记者节(11.8)全国消防日(11.9)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世界青年节(11.10)光棍节(11.11)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电影情人节(11.14)国际宽容日(11.16)国际大学生节(11.17)世界厕所日(11.19)非洲工业化日(11.20)世界电视日(11.21)世界问候日(11.21)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1)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2)国际残疾人日(12.3)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国际志愿人员日(12.5)国际民航日(12.7)世界足球日(12.9)国际反腐败日(12.9)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拥抱情人节(12.14)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国际移徙者日(12.18)南南合作日(12.1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国际篮球日(12.21)平安夜(12.24)圣诞节(12.25)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传统(农历)节日农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颗太阳系外距离地球约1200光年行星被发现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浩瀚无垠的宇宙拥有着众多行星,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太阳系外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19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这不,日前,一颗太阳系外距离地球约1200光年行星被发现。

一队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了一颗巨大的太阳系外行星,正围绕着一颗名为CVSO30的年轻恒星运转。科学家们不仅探测到了这颗行星,他们还拍摄到了行星的图像。

CVSO30,又名2MASSJ05250755+0134243与PTFO8-8695,是一颗M光谱类型的金牛T星,位于猎户星座内,距离地球大约1200光年,属于25猎户座星群。CVSO30的质量约为0.39太阳质量,温度大约为3200℃。CVSO30非常年轻,大约只诞生了两百万至三百万年,是25猎户座星群中最年轻的一颗。

2012年,帕洛马瞬变工厂(PalomarTransientFactory,PTF)的天文学家们在CVSO30附近发现了一颗围绕其运转的“热木星”系外行星,CVSO3b。如今,由汉堡大学TobiasSchmidt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拍摄到了一颗很可能是其第二颗行星。CVSO30b的质量是木星的6倍,新发现的这颗行星,名为CVSO30c,质量大约是木星的4-5倍。CVSO30b的轨道非常靠近其主恒星,公转一周时间大约为10.76小时,轨道距离约为0.008AU。而CVSO30c的轨道则更远,距离约为660AU,完成一周公转需要27000年。

天文学家们还在研究这样的系外行星系统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形成,有可能这两颗系外行星在过去的某一时刻发生相互作用,相互排斥,使它们形成了如今的轨道。

Schmidt博士表示,CVSO30是首个同时具有相距极近的行星与相距极远的恒星围绕同一个恒星运转的系统。这两颗行星相去甚远,公转周期分别为10.76小时和27000年。轨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在过去它们之间发生了相互排斥作用而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月食时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地球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当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会出现日食或者月食的现象。月食时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地球吗?是的,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会形成月食;当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会形成日食。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似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今天小编对月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怎样观看日食最安全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真的很大吗?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17  世纪以前,如果有人提出这一问题,将被认为是非常愚蠢的。因为答案是明摆着的,地球的的确确很大。实际上对于古人来说,地球已经是宇宙中最大的星体了,因为人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其他星体在天空中都显得小得可怜。尤其是人们计算出月球的体积小于地球之后,更使地球体积大于天空中其他一切的星体这一观点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

当卡西尼在历史上首次计算出太阳系的范围时,人们对地球的迷信和顶礼膜拜也随之土崩瓦解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地球与太阳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和太阳系中其他星体相比,只有太阳才是真正的主宰,所有行星都在围绕它旋转。而问题在于,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呢?

在各星体之间距离及它们在天空中各自表面的直径已知的条件下,可计算出它们的真正直径。在离太阳较近的行星中,地球倒是最大的,金星比地球小一点儿,而火星、水星及地球的卫星月亮则相比更小一些,其他行星的卫星以及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和彗星也都比地球小。

如果我们真想知道比地球更大的行星,那么我们应该把目光转向木星和土星。在地球与其距离已知的条件下,可计算出木星的直径为 14.32 万公里,约为地球的 11.2 倍,而土星的直径与木星差不多,也有 12 万公里。这些数值与地球直径相比,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天文数字了。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这一结论实在让人丧气,地球不但不是什么宇宙的中心,甚至连太阳系行星里的“老大”也说不上。当然,我们不能单凭一个词来衡量宇宙中的一个星体的大小,但是翻译成极其微小的并不是很容易办得到的。此外,我们也不能强词夺理地认为木星和土星只是一大团虚无飘渺的东西,因为它们都拥有按固定的半径和周期绕其旋转的卫星。在轨道半径已知的情况下,卫星绕行星旋转越快,所受行星的引力也就越大。自然,也就具有更大的质量。将木星的卫星绕其旋转时的运动状态与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运动状态相比较,可求出木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 317.9 倍,同理,可求出土星质量为地球的 95.2 倍。

即使如此,木星和土星的质量与其庞大的体积相比,仍显得不成比例。如果我们用其质量除以其体积,可求出木星密度为 1.33 克/立方厘米,比地球密度的 1/4 还要小,土星的密度更小,只有 0.71 克/立方厘米,只有地球密度的 1/8,甚至还不及水的密度大。这就意味着木星和土星的成分及构造与地球大不相同。这一点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加以详细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什么是伽马射线暴,它能在一秒中内推毁整个地球?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伽马射线爆发(GRB),也称为伽马射线爆发,是一种现象,其中来自天空中某个方向的伽马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然后迅速降低。

宇宙中最强大的伽马射线爆发在一秒钟内释放的能量超过了太阳11年来积累的能量,足以摧毁它附近的所有物质。

它发射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穿透宇宙,因此即使在经过数十亿光年的旅行后,伽马射线爆发在地球上仍然是明亮的。

今天观测到的辐射风暴都来自遥远的星系,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在靠近地球的地方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会毫无预警地消失。

众所周知,地球的大气层和臭氧层为地球阻挡了大量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然而,如果我们面对一个更强大的辐射源或一个更近的伽马射线爆发,人类文明将很可能难以继续。伽马射线是比可见光高得多的光速。当伽马射线携带的能量超过一百万个光子带来的能量总和时,就足以摧毁我们的DNA。

尽管地球的臭氧层能抵御大多数伽马射线,但如果是伽马射线风暴,它的威力肯定会更强。当距离地球数千光年的伽马射线爆发到达地球时,它的覆盖范围是数百万年,足以消灭太阳系中的所有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臭氧层将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能量。

此外,由于伽马射线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即使人类观察到它们也为时已晚。在大多数科学家看来,伽马射线爆发很可能是4.5亿年前地球海洋物种80%消失的原因。当然,这种观点没有确切的证据。

然而,科学家认为人们不应该过于小心,因为在我们的银河系中,伽马射线爆发每百万年才发生一次,只有当伽马射线爆发的方向准确地指向地球时,它们才能造成撞击,而且概率不高。

伽马射线爆发太强大了。虽然接近我们的概率不高,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意外地“意外地”伤害了我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适合干皮还是油皮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redearth地球粉底液适合干皮还是油皮?答案是干皮。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可以说是干皮救星,质地水润容易推开,延展性也不错,上妆后能打造奶油肌的质感,不容易拔干和卡粉,适合干皮或者混合肌使用。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本身不具有控油效果,因此,对于油皮来说并不适合。

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怎么选色号

在选择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的时候,色号的选择不需要太纠结,因为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只有两种色号,那就是F400色的象牙白和401的自然白。

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的两种色号就这样看上去颜色有点接近,F400是一种自然白皙的颜色,比较自然,不会有假面的感觉,适合黄一白的女生选择,而F401就适合肤色没有那么白的黄二白的女生选择,上妆后也会比较自然的。

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孕妇可以用吗

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是一款养肤的粉底液,其中含有灵芝、人参、东当归、核桃籽仁、川谷籽和芦荟,有提亮肤色,滋养和舒缓肌肤的功效,而且不具有其他的有害成分,因此,孕妇也是可以使用的,在使用之前应该使用隔离霜,避免粉底吸收到肌肤内。

但是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保持素颜是最佳的选择,因此不建议经常使用。

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多少钱一瓶

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是来自于澳洲的一个小众品牌,产品采用的都是天然的原料,粉质细腻,推开的时候也有明显的水润感,并不想一般的平价粉底液,但是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的价格却是走平民化路线的,一瓶red earth红地球粉底液仅需要138元,而一瓶有30g的容量,是性价比较高的一款粉底液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上每年至少有几次日食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日食,又叫做日蚀,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此时就发生日食现象。

理论上每年最多发生4次日食,最少2次。但事实上,一年当中有可能发生5次日食。例如:1935年是很罕见的,出现了5次日食,据推测,在将来的2160年也是如此,1917年和1982年就曾发生过四次日食。这是由于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黄道和白道的交点会不断地沿着黄道从东向西移动,每年约移动20度,这个方向与太阳沿黄道运行的方向相反,因此太阳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交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叫“食年”)比一年(365。2422天)要短,只有346。62天,要约少19天。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年365。2422天之内,包含了两个完整的食季和一个不完整的食季。比方说第一个食季开始1月初,那么经过346。62天一个食年之后,第三个食季就会在同一年的12月中旬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发生五次日食;另一种情况是一年365。2422天之内,包含了两个不完整的食季,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以及一个完整的食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四次日食。

今天小编对地球上每年至少有几次日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怎样观看日食最安全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地球日能做什么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认为节约很复杂,地球日的节约,可以从节约用电开始起步,就是一点一滴的累积,比如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常用的电器可以拔下电源插头,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能做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活动推广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

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世界地球日,人们能做什么

节水为荣——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不用电脑的时候也关机让它休息一下吧

做“公交族”和“步行党”——健康又环保

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少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制品——节约地球资源,别让森林变木屑

旧物巧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还可以从闲置平台上小赚一笔

植树护林——与雾霾、荒漠化抗争到底

世界地球日能做什么

关闭计算机,一起去郊游

有时候,我们的电脑可能一直开启着,但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是又不想关掉,重新启动太麻烦,但是这样会耗费更多的电力,因此我们上网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在关闭计算机后,请记住:拔掉电源插头。待机同样是耗费电力的,点滴汇聚成的能量是巨大的,请从细节做起。

绿色出行,首选自行车

自行车无疑是当下最流行,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了,如果你准备出行且路程不远的话,就请不要乘坐私家车了和公汽了,我们来一个环保一些的,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还可以锻炼身体。如果路程很远的话,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就可以了。私家车污染环境,浪费空间,还需要不小的开支。

限制塑料制品和纸质制品的使用

检查一下家中的餐具,购物袋等生活用品是不是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的,塑料材质不易分解,纸质产品则是一次性的,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现在比较流行陶瓷杯,我们买几个放在家中使用,肯定是非常别致的。

购买和更换节能电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同一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20%。而这仅仅是电灯泡,如果我们我们将家中的耗能高的电器换成节能电器,不仅可以节约电费的开支,还减少了电力的耗费。

放飞心情,贴近自然

让我们在这个春光无限好的日子里去亲近自然吧!可以制定一个郊游计划,例如我们可以去郊区,乡村,田野等地方游玩,带着食物和水,亲近绿色,将会使我们放松疲惫的身体,减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参加

别忘了自己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等身边的人们也一起行动,传递环保力量,共同撑起这份蔚蓝的天空,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用更改自己的各种社交网站头像和签名,发表日志的形式来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的活动中来。

地球所面临的现状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类向地球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就成为了最典型的表现。而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极地冰川融化,可能会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反常的天气也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因此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2、生物多样性锐减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加上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据有关人士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这些数字直观的让人感受到生活多样性正在慢慢消失。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2008年,中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一样,即“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加强全社会对地学的认识和有效利用,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的磁场有多少微斯特拉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磁场是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它的磁南极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地球磁场由基本磁场、外源磁场和磁异常三部分组成:

1.基本磁场也叫正常场。占地球磁场的99%以上。基本磁场主要由地核内电流的对流形成.它是一种内源磁场。

2.外源磁场足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各种短期磁变化。主要有: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一致的磁变化;日变化,日变化与太阳辐射对高空电离层的影响有关;磁暴。

3.磁异常是地下岩矿石或地质构造受地磁场磁化后,在其周围空间形成并叠加在地磁场上的次生磁场。

地球磁场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赤道处磁场最弱,两极最强。地球的磁场强度在30000~70000微特斯拉(μT)之间,赤道处最弱,30000微特斯拉,两极处最强,在70000微特斯拉。

虽说地磁场的强度很弱,但是其微小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很大的。

1.地磁场的变化可导致人体淋巴染色体的畸变,使畸变的频率提高两倍;

2.磁场变化的速度而不是磁场的绝对量影响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和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的交换,在一定范围内,地磁场的变化甚至影响DNA的合成;

3.如果人体长期顺着地磁的南北方向可使人体器官细胞有序化,产生生物磁化效应,使生物电得到加强,器官机能得到调整和增进,从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今天小编就地球的磁场有多少微斯特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几十亿年后地球可能会被太阳吞噬,就像这颗恒星一样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CNET报道,科学家们之前已经说过,地球可能会在数十亿年后被太阳吞噬。这是一个令人不安但又不可避免的现实,但人类是否能持续到那时仍是未知的。但是天文学家最近已经瞥见了这个黑暗的未来。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观测到了一颗罕见的恒星——大熊星座(T Ursae Minoris),它的质量与太阳相当,但年龄更大,处于生命末期的红巨星阶段。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天文学家梅里蒂斯·乔伊斯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类时间尺度上的恒星老化迹象。”乔伊斯和匈牙利的天文学家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乔伊斯解释说,预计T UMi和我们的太阳将在一场不断扩大的“打嗝”中结束它们的生命,而不是超新星爆炸。几十亿年后,太阳将变成像T UMi一样的红巨星。然后它会膨胀成一个发光的气体壳,留下一个小的暗淡的恒星作为它的“恒星尸体”

“当它接近死亡时,它会变得更大——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会吞噬金星、水星和地球——最终它会收缩成一个白矮星,”她说。

T UMi距离我们3000光年,在过去几百万年里,它经历了一系列的脉冲,这是从红巨星到白矮星转变的一部分。

乔伊斯解释说:“这些脉冲导致恒星的大小和亮度发生剧烈而迅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持续几个世纪。”他补充说,在过去的30年里,恒星变得更小、更暗、更冷。“我们相信这颗恒星正在接近它最后剩下的脉冲之一,我们预计它会在我们有生之年再次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球会不会变成下一个火星?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美国航天局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了火星大气和挥发性进化探测器(MAVEN)的最新发现。他们指出,火星形成后不久就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然而,由于缺乏磁场的保护,强大的太阳风摧毁了火星大气,导致几乎所有的火星大气逃逸到太空。

这个过程发生在5亿年前。37亿到42亿年前,火星从大气中逃逸,导致这个非常有潜力的太阳系物体变成了一个贫瘠的星球。值得注意的是,37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出现并进入快速进化阶段,所以火星是否也有微生物是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调查的一个问题。

火星附近的微型飞行器探测器

MAVEN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专用于火星的轨道飞行器,造价超过6亿美元。它于2013年11月发射,并于2014年进入火星轨道。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运行了近一年,收集了大量的火星大气数据。微型飞行器探测器的任务是寻找火星大气消失的秘密。目前,这项调查任务的大部分已经完成,但美国宇航局也给了探测器一个延长的任务,以发现火星上液态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消失的秘密。可以认为,火星大气的消失与火星的液态水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火星能够维持它的大气层,那么生命就有望在火星上出现并进化。

美国宇航局的新闻发布会指出,火星在形成后不久就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由于缺乏磁场保护,强大的太阳风摧毁了火星大气,导致几乎所有的火星大气逃逸到太空。

太阳风摧毁了火星大气?

经过数亿年的剧烈变化,火星的大气已经完全改变了这颗红色星球。MAVEN的探索数据发现,火星上曾经存在的大气可以维持一定的大气压力。地表温度可维持在20至30摄氏度,这相当于地球上目前的适当温度,并满足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但是大约42亿年前,火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罪魁祸首来自太阳。探测器上的机载仪器发现太阳风仍然影响着火星。尽管火星大气非常稀薄,毁灭的过程仍在继续。2015年3月,美国航天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记录了一次强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导致地球高纬度地区出现大面积极光,并对火星大气层造成严重打击。

探测器上的机载仪器发现太阳风仍在影响火星。尽管火星大气非常稀薄,毁灭的过程仍在继续。

在太阳风的侵蚀下,火星大气的损失率为每秒100克,这是过去一年中微型飞行器探测器的监测结果。当日冕物质抛射进一步发生时,这一过程将会加强,达到3000克。虽然火星的外壳中仍然有一点磁场,但这种保护能力不能完全抵抗太阳风的破坏。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还注意到,42亿年前,当太阳处于婴儿期时,恒星风比现在更强。大量高能粒子撞击了火星本已脆弱的磁场,大气层一点一点地逃逸。大约5亿年前,火星大气基本上被破坏了。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火星全球磁场的消失。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火星磁场消失了。

大量高能粒子流撞击火星已经很弱的磁场,大气层一点一点地逃逸。大约5亿年后,火星的大气层基本上被摧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球上有几大地震带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下列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3.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今天小编对地球上有几大地震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