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是悬挂在空中的吗(合集20篇)

浏览

4210

文章

1000

篇1:地球另一边的人是不是头朝下脚朝上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个球体,有些人的心中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半边的人是头朝上、脚朝下,那么地球那半边的人会不会脚朝上而头朝下呢?我们这边的人认为地球那边的人是头下脚上,那边的人也会认为咱们这边的人是倒立着的。平常我们说一个东西在上边,另一个东西在下边,所谓“上”、“下”是相对比较而言。那么,拿什么作比较的基准呢?在地球上我们说上、下都是指相对地心而言的,我们把地心作为比较标准,一个东西离地心近,我们就说它的位置低,它在下面;离地心越远,我们就说它的位置高,它在上面。在地面行走的人比住在高楼里的人离地心近,地面上的人在下边,高楼里的人在上边。和地心作比较,所有的东西都是在上面。整个地球上的人都是脚站在地面上,而头远离地面,就是说都是头朝上、脚朝下。所以,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都是头上脚下正立着,没有人倒立着。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太大了。大到你根本无法感觉到地球表面弧度的变化,同时强大的地心引力把人体牢牢的吸引在地面上,即便你身处地轴最下端的南极,同样使人感觉不到头向下的感觉。但在太空看南极的人,确实是头朝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磁场形成原因有很多种解释,目前由电生磁的解释站到主流位置。该解释认为通常物质所带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数量的,但由于地球核心物质受到的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约6000°C,内部有大量的铁磁质元素,物质变成带电量不等的离子体,即原子中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变成自由电子,加上由于地核中物质受着巨大的压力作用,自由电子趋于朝压力较低的地幔,使地核处于带正电状态,地幔附近处于带负电状态,情况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科学家相信,由于地核的体积极大,温度和压力又相对较高,使地层的导电率极高,使得电流就如同存在于没有电阻的线圈中,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动,这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磁场强度较稳定的南北磁极。

还有一种关于地球磁场成因的假说认为:地球磁场的形成原因和其它行星的磁场的形成原因是类似的,地球或其它行星由于某种原因而带上了电荷或者导致各个圈层间电荷分布不均匀。这些电荷由于随行星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由于运动的电荷就是电流,电流必然产生磁场。这个产生的磁场就是行星的磁场,地球的磁场也是类似的原因产生的。这个假说和各个行星磁场的有无和强弱现象符合。

今天小编就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科学家在39光年外,又找到颗“超级地球”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所谓的“超级地球”,距离地球约39光年,温度适宜,但质量略大于地球,它围绕一颗质量略小于太阳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倍,但它的质量是地球的7倍,这意味着它可能由岩石组成,并有一个大的金属核心。

这个超级地球编号LHS 1140b可能是天文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候选目的地之一。做出这一发现的国际研究小组成员切维尔·德尔福斯(Chervel Delfos)和泽维尔·邦菲尔斯(Xavier Bonfils)告诉媒体:“LHS 1140行星系统在未来可能会被证明比先前发现的比邻星附近的系外行星或最近宣布的TRAPPIST-1行星系统更重要。”他们说:“今年对于发现系外行星来说确实是伟大的一年。”

研究小组认为,LHS 1140b的形成过程和方式可能与地球相似。研究人员认为,这颗行星的轨道恒星质量相对较小,离地球也不太远,这意味着,如果地球上有望远镜的话,它将有很大的机会识别大气层的化学成分。

LHS 1140b围绕一颗名为LHS 1140的微弱红矮星运行,这颗红矮星正好位于红矮星周围的可居住区内。红矮星是一颗质量很小、亮度很低的小恒星。尽管外行星LHS 1140b离恒星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的10倍,但它只能接收地球一半的光强。

这颗旅行恒星的位置正好落在该恒星的可居住区内,这意味着它可能有合适的温度让液态水在其表面稳定存在,这给了科学家关于生命的无尽想象。

这一发现首先是由哈佛大学利用八架位于南美洲智利的名为米沃斯的自动望远镜发现的。米沃斯是一个自动望远镜系统,设计用来搜寻系外行星。它的主要方法是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观察低质量的M型红矮星。

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杰森·迪特曼说:“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看到的最令人兴奋的外行星目标。”他说:“面对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几乎很难想象我们能找到一个更理想的目标。”

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尼古拉·阿斯图迪略-德夫鲁是该项目小组的成员之一,他说:“这颗红矮星的当前状态特别令人满意——与质量水平相近的其他恒星相比,LHS 1140旋转速度更慢,发射的高能辐射也更少。”如果外星生命想要生活在这样一个星球上,它不能离开液态水和大气。

当红矮星更年轻时,它们会释放出非常强的高能辐射,这会破坏它们周围的地球大气层。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的巨大质量意味着它上面有一个巨大的海洋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海洋可以稳定几百万年。

在这样一个星球上,活跃的火山爆发和其他机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水蒸气。在太阳变干并摧毁原本存在于其表面的海洋之前很久,它就能及时向表面补充水分,从而维持海洋的稳定存在。

这一发现首先由哈佛大学利用八架位于南美洲智利的名为米沃斯的自动望远镜完成。米沃斯是一个自动望远镜系统,设计用来搜寻系外行星。它的主要方法是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观察低质量的M型红矮星。当系外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它们会使恒星的光线稍微减弱,从而使科学家能够推断出行星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系外行星的轨道平面几乎与地球完全相反,行星大约每25天经过恒星前面,因此阻挡了一些恒星的光。世界各地的望远镜随后的观测将进一步帮助确认这颗行星的存在。

未来,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精确观测将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外行星LHS 1140b接收到的高能辐射量。就像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一样,来自恒星的高能辐射的强度将最终决定这个星球的表面是否适合生命在这里繁衍和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上会出现无重力空间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指南:非重力指的是一种完全没有重力或没有重力效应的状态。正如科幻小说告诉我们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一台能够阻挡重力的机器,那就太好了。然而,这超出了预期。

非重力状态是指完全没有重力或没有重力效应的状态。正如科幻小说告诉我们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一台能够阻挡重力的机器,那就太好了。然而,这超出了预期。

在太空旅行中,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形成失重状态,那就是不违反重力。向上驾驶飞机,然后获胜;地壳断裂是由上地幔热对流引起的。东非位于地幔对流上升流的强烈活动区。地幔上升流的抬升使东非变成了一个高原,沿着上升流方向向两侧扩散,并在张力作用下导致地壳破裂。首先,地壳出现了两条大致平行的大裂缝。然后,裂缝中间的地面逐渐下沉。与此同时,裂缝的两翼相对上升,形成裂谷的两面墙和一个深层宽带低地。那些低洼的地方积水成湖。当裂缝出现时,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东非大裂谷仍然是一个地壳非常不稳定的地区,有许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基伍湖附近的尼拉贡戈山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尼拉贡戈火山是一座海拔3470米的活火山。山顶终年被厚厚的火山烟雾覆盖。山顶上有一个300米长、100米宽的陨石坑。

火山口有一个热熔岩湖。红色的岩浆像钢水一样沸腾翻滚,从熔炉中释放出来,成为大自然中的壮观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增设诺贝尔地球奖的原因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孙克劳斯·诺贝尔先生决定于1991年利用家族遗产增设一个新的奖种--地球奖,用以唤起地球上全体成员的警觉,推动地球保护事业。诺贝尔地球奖每年为保护环境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颁发7种奖,其中有些为非固定奖项,唯一一项固定奖为"地球道德奖"。这项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的“联合国——地球是一体”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地球是一体”协会在联合国的赞助下首次颁发。

诺贝尔地球奖

增设诺贝尔地球奖的原因

面对臭氧层被破坏、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资源枯竭、人口剧增等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为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生存,诺贝尔奖于1992年增设了一个新奖项—地球奖。

诺贝尔地球奖用以表彰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此奖每年颁发7个奖项,其中有些为非固定授奖领域,如人口增长问题裁军或缩减军备方面的成果、资源保护、粮食及淡水问题等,唯一的固定奖项为“地球道德奖”。为了解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人们增设了诺贝尔地球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最北的居民是什么人 居住在地球最北部的居民是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最北的居民是爱斯基摩人,又称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

地球最北的居民是什么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

爱斯基摩人这个生活在北极圈以北的民族,过去是靠在海上捕鱼和在雪地里打猎为生的,如今大多生活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地区,有6万8千人,生活已经与祖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震前地球磁场有变化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二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地震前磁场变化,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

1.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品,突然掉落在地。两小时后,发生了破坏性大地震,震撼了整个市区。地震过后,发现那块磁铁又恢复了往日的吸铁功能。

2.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7.8级大地震。震前,震中区有些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忽然发现收音机音量减小,声音嘈杂不清,特别是在震前几分钟,播音干脆中断。再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之前,县广播站的人发现,在震前5-30分钟,收音机杂音很大,无法调试,接着发生了大地震。

3.1872年12月15日印度发生地震前,巴西里亚至伦敦的电报线上出现了异常电流;1930年日本北伊豆地震时,电流计也记到了海底电线上的异常电流。

今天小编就地震前地球磁场有变化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在南极的冰层下,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区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媒体称,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火山区,该火山区位于南极洲西部巨大冰原表面下两公里处。

《卫报》网站8月12日报道称,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实施的项目揭示了近100座火山。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冰川专家罗伯特·宾汉姆说:“如果其中一座火山爆发,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南极洲西部冰盖的稳定。”。任何导致冰融化的东西——火山爆发肯定会导致冰融化——都会加速冰流入海洋。"

冰层下有多少座火山?最年轻的队员马克斯·德弗里斯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他在宾汉姆的帮助下开始了这个项目。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分析了从以前的研究中获得的测量数据。先前的研究已经使用飞机或车载冰探测雷达来调查南极洲西部的冰覆盖区域。

该小组将结果与卫星和数据库记录以及来自其他航空勘测的地质信息进行了比较。

该小组宣布发现了91座以前未知的火山。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该地区的勘探中发现了47座火山。

这些新发现的火山高度从100米到3850米不等。所有的火山都被冰覆盖着。这些火山集中在一个叫做“南极洲西部裂谷系统”的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会灭绝?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生物科学界一直有着一个颇为争论的话题,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数千万年前地球的环境再也不适合恐龙生存了。有团队则表示在6600万年前,一个超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在了如今墨西哥沿岸的地球,直接导致了除了鸟类之外其他所有的恐龙物种彻底灭绝。然而又有其他的研究团队表示,认为大型的火山喷发很可能才是导致地球上接近75%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自UCL、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完成了一项新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限制只有小行星的撞击才可能造成全球范围内对恐龙生存不利的环境。根据这项研究,犹豫存在全球变暖的潜力,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会帮助较小生命在小行星撞击中长期恢复。

该团队研究结果表面,小型的撞击导致了整个地球数十年之久的撞击寒冬,环境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恐龙彻底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再加上平凡而强大的火山喷发,能够彻底破坏掉地球原本的生态系统。团队的研究院表示,在他们首次研究的数量上表面,灭绝唯一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小行星的撞击是的全球气温极度下降,毁坏了全球范围内的恐龙栖息之地。

小行星的撞击会将气体和颗粒全部释放到高空,这些东西会阻碍阳光数十年,连续数十年地球大地接收不到阳光的照射,于是变成了永恒的冬季。同是火山的频繁喷发也会将大量颗粒和气体喷入高空,也能够阻挡太阳光。该团队将传统的气候地址标记与数学模型结合在了一起,这项组合给出了恐龙生存所需要的降水以及温度等一些环境数据。

然后团队在绘制模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和大规模火山活动之后的世界,然后在这样的世界里寻找符合恐龙生存的地方。结果就是没有一处符合条件的,很明显小型的撞击消灭了所有潜在的恐龙栖息地。而火山的喷发会在赤道附近留下极小面积适合小型生物继续生存的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环境形势严峻原因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几十年,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全球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改善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肩负的重任,然而造成地球环境形势严峻原因是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生态破坏小知识:

造成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由以下几点:一是唯GDP的政绩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二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日趋强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能力支撑不足和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

提醒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现在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灭绝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多了解一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等相关的预防知识,另外也可以学习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和最远 太阳与地球最近最远分别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地球太阳最近的时间是在一月初,这时候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为147100000公里,而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点叫做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时间是在七月,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为152100000公里,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点叫做近日点。

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和最远

地球绕太阳公转是一个椭圆的轨道(有点接近正圆),而太阳是在轨道的焦点,所以地球离太阳忽远忽近。科学上说的是近日点和远日点,近日点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远日点是地球一年中离太阳最远的时候。每年的1月3日前后地球运行到太阳的近日点,距离是14710万公里;而7月4日前后地球运行到太阳的远日点,距离为15210万公里。

而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与四季的变化并没有多大影响,让地球四季交替的真正原因是地球轴的倾斜角度。地球轴倾斜角度大约23.26度,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地球的地区在23.26度之间反复转化,这样便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在地球上能看到月食吗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是可以看到月食的,并且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记录。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古代中国与非洲民间认为月食是“天狗吞月”,必须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

月食的研究

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月食的形成原理。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份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今天小编对在地球上能看到月食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怎样观看日食最安全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金星也曾宜居,就像地球的双胞胎一样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这个地狱般的星球的大气层充满了有毒物质,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它曾经有宜人的气候,它的表面也可能有海洋。

照片:梭特斯托克

金星并不总是科学家为人类找到第二个家的首选。它有毒的大气比地球厚90倍,它的表面温度甚至高到足以熔化铅。

海洋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金星可能有稳定的温度,甚至有液态水。

1978年,先锋号抵达金星,发现了一些迹象,表明金星表面似乎有海洋。

戈达德太空科学研究所的迈克尔·威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五个计算机模型,列出了金星以前的水资源的可能性,从而推断出什么样的水和表面会慢慢使金星变成今天的样子。

五个模型中的三个假设金星是当年的当前地形,并添加了深海、浅水和土壤中的示踪水作为元素考虑。

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三维大气环流模型模拟金星的环境条件,观察太阳辐射的增加和太阳变暖引起的大气条件的变化。

金星至少可居住30亿年。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金星离太阳太近,无法保持液态水。然而,研究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如此。韦说,在所有模拟场景中,金星的表面温度总是能维持液态水。

每一个场景都显示,这颗45亿年前的行星至少有30亿年有液态水和温和的气候,这意味着金星在古代是一颗潜在的可居住行星。

但是大约7.5亿到7.5亿年前,一些东西触发了储存在岩石中的二氧化碳,金星的气候开始改变。

韦说:“我们假设金星的气候可能已经稳定了数十亿年。有可能是一个全球性事件导致它从类似地球的气候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炼狱。”

techtimes编译的蝌蚪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球上所有DNA分子加起来有多少?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估计地球所有dna分子起来有10亿个容器。如果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从细菌到鲸鱼——都乘以它们的细胞数量(包含一个或多个DNA分子),所有遗传物质的总重量将达到500亿吨。

科学家还认为,储存在所有现存动物和植物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足以达到一百万台巨型计算机的最大处理能力。

爱丁堡大学的专家计算出,要解码细胞蛋白质中的DNA,机器的速度必须是每秒10到24次方。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汉娜·拉登马克(Hanna Ladenmark)表示,通过将生命分解成无数储存基因编码的分子,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功能。

另一方面,通过加深这种理解,生物圈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该方法可用于量化因栖息地丧失而导致的物种数量变化。

专家认为,植物的总DNA比其他物种多,其次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有趣的是,科学家估计动物和病毒的总DNA量非常相似。

尽管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内,并且可以简化研究人员复杂的计算过程,但研究人员并没有将DNA包括在线粒体等细胞器中。

他们说:“我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圈变化的复杂性,并以新的方式预测未来生物圈的变化,包括人为和自然的变化。”

领导这项研究的查尔斯·科克尔教授补充道:“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生物圈及其变化的整体信息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从数量和物种的角度来关注生物多样性。”

相关链接:当人体被视为一团化合物时,如何表达分子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上为什么出现“伤疤”?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东非裂谷带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有“地球伤疤”之称。它大约50 ~ 80公里宽,底部是一个宽带低地,夹在两边的高原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干涸的河谷在群山之间延伸。裂谷的底部平均比两侧的高原表面低500-800米,深度区域相距约3000米。在悬崖的两边,高原上布满了火山。裂谷底部的湖?白点使东非的湖泊和山脉更加壮丽和多彩。

在非洲东部的高原上,有一个巨大的裂谷。裂谷带从赞比西河河口的南部开始向北,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到达红海,然后从红海到达约旦沟,长达6000多公里。

东非裂谷带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被称为“地球的伤疤”。它大约50 ~ 80公里宽,底部是一个宽带低地,夹在两边的高原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干涸的河谷在群山之间延伸。裂谷的底部平均比两侧的高原表面低500-800米,深度区域相距约3000米。台湾海峡两岸的悬崖耸立在墙上,高原上的火山高耸入云。裂谷底部的湖?白点使东非的湖泊和山脉更加壮丽和多彩。

为什么东非大裂谷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结果表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巨大的断层作用,形成了一个断陷带。地壳断裂是由上地幔热对流引起的。东非位于地幔对流上升流的强烈活动区。地幔上升流的抬升使东非变成了一个高原,沿着上升流方向向两侧扩散,并在张力作用下导致地壳破裂。首先,地壳出现了两条大致平行的大裂缝。然后,裂缝中间的地面逐渐下沉。与此同时,裂缝的两翼相对上升,形成裂谷的两面墙和一个深层宽带低地。那些低洼的地方积水成湖。当裂缝出现时,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东非大裂谷仍然是一个地壳非常不稳定的地区,有许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基伍湖附近的尼拉贡戈山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尼拉贡戈火山是一座海拔3470米的活火山。山顶终年被厚厚的火山烟雾覆盖。山顶上有一个300米长、100米宽的陨石坑。

火山口有一个热熔岩湖。红色的岩浆像钢水一样沸腾翻滚,从熔炉中释放出来,成为大自然中的壮观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再过几天,又有一颗小行星将和地球“擦肩而过”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一块直径4.4公里(2.7英里)的巨大岩石将穿过地球。这是美国航天局自1998年建立近地天体站以来发现的最大的近地天体。

但是人们不必担心跑去打开庇护所。小行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18倍。因此,这颗小行星不会对我们的星球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次访问仍然是一个研究这颗将要绕地球运行的小行星的好机会。

1981年,天文学家谢特·约翰·博比·布斯在澳大利亚的斯丁斯普林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并以19世纪著名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名字给它命名。

除了太大,我们根本不用害怕可爱的佛罗伦萨之星。

这颗小行星将离地球700万公里(440万英里),不会再靠近了。自1890年以来,这颗小行星从未如此靠近地球。再过2500年,我们才能再次如此接近地球。你想感觉它离地球有多远吗?请看下图。

地球和佛罗伦萨之间的距离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JPL-加州理工学院

今年早些时候,一颗名字不太好听的小行星2017AG13经过地球,我们侥幸逃脱。那时,它离地球的距离只有地球和月球距离的一半。

2017AG13非常小,只有15-34米(50-111英寸),接近2013年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爆炸的小行星的大小。如果它撞击地球,那么它的影响将和那颗小行星一样。

一颗名为2012TC4的类似大小的小行星将在十月离地球更近。它将悬挂在我们上方50,000公里(31,000英里)处,仅占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13%。

这颗恒星比上面提到的两颗有更多的能量,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核弹。

然而,比较所有靠近地球的小行星,佛罗伦萨是最大的一个。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地天体研究中心主任保罗·乔达斯说:“据估计,尽管有许多已知的小行星接近地球的例子,但与9月1日到达的佛罗伦萨相比,这些小行星相对较小。”

“佛罗伦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近地小行星探索以来,距离地球如此之近的最大的小行星。”

如果运气真的不好,小行星真的撞上了地球,它几乎肯定会引起气候变化,足以摧毁一个小国。

毕竟,这次访问不是威胁,而是利用雷达成像技术的机会。例如,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研究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可以显示出10米(30英尺)的细节。

如果我们能更多地了解佛罗伦萨的形状、大小和组成,我们就能更多地了解它的轨迹或结构的重要信息,这将有助于我们调整我们未来的战略发展,以避免灾难性的碰撞。

目前,大约有1825颗潜在危险的近地行星在美国宇航局的追踪之下。

这些外太空小行星的最小轨道相交距离为0.05天文单位,约750万公里(460万英里),大小超过140米(约500英尺),这使得佛罗伦萨看起来像一个小点。

我们感谢美国宇航局增加了小行星的名单并跟踪它们的运动。然而,目前,如果像这样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我们仍然不知道全面避免悲剧的方法。

白宫确实有处理类似事件的计划,但是目前还没有可行的技术来防止佛罗伦萨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

在一个伟人想出天才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最好关注天空,尽可能多地了解占据太阳系一角的小行星,并警惕悲剧。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晴空燕,转载必须得到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空垃圾对地球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说来,太空垃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已经退役的包括卫星、探测器等在内空间飞行器。其次是运载火箭的高级段。火箭的第一级段和第二级段在距离地球不高的地方分离,一般都能进入大气层而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高级级段,则长期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第三部分就是宇航员遗落在太空的物品。

太空中现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九千多个,大于1.2厘米的有数十万个,而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小颗粒可能数以万计。太空垃圾对地球有哪些危害呢?

太空垃圾对地球的危害

1.从天而降的太空垃圾,对地面上生存的人类产生威胁。自1973年以来,每年有数百块太空垃圾坠落地球。但由于其在经过大气层与空气产生的急剧摩擦,使得这些垃圾在未通过大气层时就自我燃烧殆尽,在大气层的保护下就自我毁灭了。万幸的是,迄今没有大型的太空垃圾坠向地球,因此也尚未伤人。

2.太空垃圾给地球带来的灾难还有核污染,核动力发动机脱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目前,美国和前苏联在空间的核反应堆中有1吨的铀—235及其他核分离物。前苏联共发射31颗核动力侦察卫星,其中已有两颗给地面带来污染:1978年,“宇宙954”号大量放射性残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今天小编就太空垃圾对地球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有几个色号 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的主要成分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的化妆品还是很好用的,红地球的粉底液、高光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那么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有几个色号呢,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有几个色号

红地球的流星雨高光焕醒光感彩液是液体的,价格比较亲民15ml/¥80,共有三个色号,红地球液体高光不是很稀,所以比较好掌握,用在脸上还是蛮顺滑的,和固态的高光液比会更加的细腻服帖,虽然他是液体的,但是涂在脸上不会破坏原有的底妆,而且他还可以叠加,如果你是刚开始尝试或者画淡妆的话,建议你少量多次的涂抹,这样出来的效果更自然。

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的主要成分

红丢球高光保湿的提亮液富含植物萃取的角鲨烯和抗氧化成分,打造健康光泽肌肤。它比一般高光的闪粉更细致,抹开后肉眼看不到明显闪片,避免满脸掉亮片的尴尬,只看到细腻微光流转于脸庞,它可同任何粉底产品混合自然地提亮了肤色,能够改善面部瑕疵、细纹,用起来遮盖毛孔。

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使用后的效果

红地球的焕醒光感彩液珍珠色真的好像一颗发光的珍珠,粉白偏光非常适合白皮,涂上之后整个人都是布灵布灵的发光体,虽然它是液体高光,但其实比粉状滴要更融合皮肤一些,把它挤在手臂上晕开之后再拍上脸,也不会破坏底妆。不仅仅是高光用,不但可以打亮修饰脸部轮廓还可以调和粉底加强粉底功效。

红地球焕醒光感彩液适合什么肤色

它还可以涂在锁骨上,或者肩膀外侧的地方,拍照很加分哒,拍出来的照片很有质感,用它第一个感受就是,液体高光上脸自然通透,真的是适合所有肤色!像我这样的黄皮也相当的友好、乳白色质地的液体,几乎和粉底液的颜色贴近,通透感十足。不仅如此高光让脸部显得更加立体,苹果肌也是饱满有光泽呀!红地球的液体高光不会显毛孔!,它的珠光很细小,上脸细腻自然又轻薄,不像粉状高光会卡粉,瓶口又是按压设计,完全不用担心掌握不好力度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里面是什么?除了地球表面,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地球的深度。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分析钻井和采矿获得的数据以及火山爆发产生的物质,逐渐发现了地球内部的温度、密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理条件,最终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秘密。

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几个同心圆。粗略地说,它可以大致分为地壳、地幔(也称为“中间层”)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外部的坚硬外壳。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除表层覆盖有一薄层沉积岩、风化土和海水外,上部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下部主要由玄武岩或辉长岩组成。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公里,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一般来说,大陆比海洋厚,山比平原厚。大陆地区的地壳厚度一般为35公里,而海洋地区的地壳厚度只有5-10公里。西藏的地壳厚60-80公里,而在东部平原厚30多公里。地壳密度在2.6 ~ 3之间;压力从上至下从1个大气压增加到1300个大气压;底部温度上升到1000摄氏度左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可以分为两层。上层(即上地幔)离地面33-900公里。除了硅和氧,铁和镁的含量显著增加,而铝则退居二线。压力为500,000个大气压,温度为1200 ~ 1500℃,材料状态为固态结晶,但具有很大的塑性。下层(即下地幔)离地面900-2900公里。除了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尤其是铁和镍,显著增加。平均密度为5.6,压力为150万个大气压,温度为1500-2000 ℃,材料状态为非晶态。地幔占地球总体积的83%,占地球质量的66%。由于高温高压,地幔物质往往处于熔融状态,成为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是指地幔下面到地核的部分。地球中心的压力可达350万个大气压,温度约为3000-5000摄氏度。在如此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地球中心的物质不再能用人们熟悉的词“固体”或“液体”来表达。这可能是人们还不熟悉的一种状态。这种物质状态的特点是在高温和高压的长期作用下具有像树脂和蜡一样的可塑性。但对于短期力量来说,它比钢铁更硬。然而,科学界对地核的物质组成仍有不同的争论,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为什么《星际穿越》巨浪星上1小时≈地球上7年?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诺兰的新书《星际穿越》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经过两年的冬眠,库珀和他的团队到达了土星附近的虫洞。众所周知,虫洞是连接时间和空间的捷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请参考“为什么虫洞是《星际穿越》中的捷径?”文章)。最初,相隔数亿光年的两个时空点被虫洞连接在一起,并立即到达。离开虫洞后,库珀和他的家人决定去巨浪星球看看发生了什么。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巨浪上一个小时大约是地球时间的7年。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可以用地球上的经度来解释。

地球上的所有经线在球体上彼此平行。它们都是球体上南极和北极之间最短的连线。因为这条“最短”的路线,从北京飞往美国的飞机都要飞越北极,因为这条路线节省了最多的燃料。然而,经线和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在北极附近,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很小。在到达赤道之前,越往南,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就越大,这就是“大地偏差现象”。

类似的现象也可能发生在弯曲的时间和空间中。在电影中,从巨大的波星发出的两束光的发光时间间隔超过3小时。这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它们就像从北极开始的两条经线,在传播的过程中,距离会越来越远。当光到达地球时,两束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将长达24年。

这种现象是由时间和空间的弯曲造成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知道黑洞附近的时空是弯曲的。因为在巨波星附近有一个大黑洞,而且空间非常弯曲,所以巨波星上的时间比地球上的时间慢得多。

对于那些对“大地偏差现象”和其他问题感兴趣的人,请参考视频:星际中的长波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