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守护留守儿童的原因(19篇)

儿童大脑发育关乎到他们的一生,你知道守护留守儿童的原因呢?下面是有儿童大脑发育食疗,欢迎参阅。

浏览

808

文章

46

留守儿童打老师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在农村,很多年轻父母为了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双双外出打工,由于经济等原因,他们未满十六周岁的孩子就只能留守在家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我们把这样的孩子称为留守儿童。近年出现一些留守儿童打老师。那么留守儿童打老师原因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在农村,一些家长的素质不高,所以对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发展也没有很好地重视。当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引导,使得他们在品德发展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常常做出一些有悖于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举动。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尤其是部分父母因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这些孩子拥有足够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几乎在无管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要因素。由于留守未成年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实际监护责任往往落到家里老年人或亲友身上,而他们往往因农活多、精力不够,文化水平低等原因,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代沟”及情感隔阂等因素又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约束偏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较少,并且隔代监护人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担负对孙辈监护的重任。他们多对孙辈纵容溺爱,而疏于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情感上缺乏沟通,极易产生价值上的偏离和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农村留守儿童遭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今社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但以往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大多只局限于夫妻之间的暴力事件,对儿童的关注度很少,但随着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频繁出现,儿童家暴问题也演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那么农村留守儿童遭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下面会给您答案。

归根结底,导致年幼的孩子沦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主要原因,一是家暴发生的隐蔽性、施暴者身份的特殊性,二是传统家庭观念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在遭受家暴后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救济。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留守儿童该怎么样防暴力?

所有人都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并且重视它。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大多敏感冲动,如果长期处于暴力威胁的环境之中,会变得胆怯畏缩,不爱学习,甚至会学会以暴制暴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少数孩子自我放弃甚至走极端,这都是家长和学校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最惨痛的结果。

要搞清楚是什么造成校园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之前,让我们来说清楚什么是校园暴力:辱骂,打击,威胁,造谣,人身伤害,强迫,孤立都是校园暴力的行为,这些行为成年人也未必能受得了,何况是心智不成熟的学生们。

很多孩子受到了校园霸凌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是因为怕老师和家长制止之后遭到更严重的报复,所以家长和学校在得知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之后,一定要妥善处理,否则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也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有了冲突,首先不要激怒对方,遇到情形不对最好先避开,如果情形比较严重最好拔腿就跑,不要觉得害怕很难为情和丢人,这样最起码能避开直接的人身伤害,这是最基本的自我保护。

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遭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留守儿童欺凌同学的原因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应对校园欺凌,中国的意识远未系统化。“事实上,校园欺凌、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等问题,都是整个儿童保护系统的一部分,中国目前还没有从制度层面形成一个儿童保护体系。”那么留守儿童欺凌同学原因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留守儿童欺凌同学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是学校教育的片面性是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之一

1、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只重视成绩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出外务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较少,导致老师和监护人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不良心理动向和行为习惯,而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又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和方法,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所以,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

3、不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法制教育少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留守儿童受到不法侵害的机率就要大得多。

以上是留守儿童欺凌同学的原因。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

全文共 8703 字

+ 加入清单

造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造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简介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

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

1. 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 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 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超高比例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及社会保护现状,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委托郑州大学和兰州大学成立联合研究小组,自2014年9月至同年12月,对四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湖北六个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2015)。共有6112名农村女童被纳入实际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为49.346%。

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5]

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

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应有的沉思状态!

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为此我们根据以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其分析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培训“留守儿增设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另外,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关爱不足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下一页是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

#p#副标题#e#

教育问题

基本状况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现实情况

学习状况一般: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基本策略

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我们把 “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村都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有,“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我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我与村上的“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5]

隔代抚养

一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在中小学留守儿童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约占45%。由于隔代抚养他们无法享受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容易出现诸多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法律缺乏“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让他们不再留守,让他们跟父母在一起。”长期从事农村留守人口、农村社会问题和农村教育等方面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这样说道。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尚晓援则强调说——我们目前最为需要的是能让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的法律法规,帮助这些家庭在父母工作地点团聚。

在记者对上述两位长期研究留守问题的专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团聚”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叶敬忠看来,留守将会给尚处于心灵成长期的孩子造成极大“窘境”。“由于繁忙的生产生活负担,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关注不足。研究表明,43.8%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叶敬忠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人员潘璐作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时间,在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等5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10个村进行问卷调查走访研究,她发现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而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在尚晓援话语中,她一直向记者强调要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团聚。“目前的户籍所带来的进城难、落户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分离父母和孩子的阻碍,这影响的不是少数,中国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儿童都是和父母分开的。给孩子在城里上学、就医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是给未来的人力资本做投资,使这些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高的素质,能够造福社会。”尚晓援说。

“但是,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途径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所以,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从 解决 思维转变为 应对 。”叶敬忠说。

对此,潘璐也认为,在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同样面临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合的困境。户籍制度的壁垒使得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教育(以及高考)制度的地区协调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城市生活的不稳定性、边缘性与社会排斥甚至会给农村儿童带来更大的成长风险。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注意到,“二次留守”正在成为一些孩子所面临的又一个尴尬境遇。“二次留守”的意思是,“小候鸟”满怀希望来到陌生城市与久别的父母相聚,人生地不熟、爸爸妈妈也没有时间相伴,“千里来相会”的他们面临再次空巢与亲情疏离的窘境。

更令人担心的是,“小候鸟”们在城市中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2012年7月22日,刚从老家湖南衡阳来到广东佛山三天的桦桦在从五楼跌落下来后,被钢管刺穿胯部,生命垂危。不仅如此,“小候鸟”被拐卖的事件也曾发生数起。

对此,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雪梅则分析认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还缺少针对性、综合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滞后,可操作性不强。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保障。建议加快对不适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修订、制定,如户籍法律制度、教育政策等。切实将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原则纳入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中,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益、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消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增强法规政策的适时性与可操作性,有效保障这些条款的实施。

在叶敬忠看来,实现不再留守,只有两种方式,除了让留守儿童随着父母一起到外出务工的地方生活外,就是真正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业,这样他们就不用再外出。

报告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留守女童在整体上呈现出五大特点并正面临着十大社会风险。特点方面,留守女童同比非留守女童具有整体劣势;在心理方面的劣势最大;面临的照顾风险高于资金风险;劣势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动消失;初中阶段留守因素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

面临的风险方面,留守女童的独自居住比例显著上升;生活照顾细致程度显著下降;课业辅导情况显著恶化;卫生习惯整体不佳,单亲留守女童尤为突出;营养保障状况显著下降;压力纾解效果明显不足;初中及以下留守女童的疾病看护水平显著下降;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弱化;初中及以上留守女童的日常侵害风险有所增长;家务负担显著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留守儿童抑郁症复发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抑郁症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一种习以为常的疾病了,随着抑郁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每年因为抑郁症发作而失去宝贵生命的人也越来越多,儿童抑郁症的发作也使得无数家长的心揪成一团。那么留守儿童抑郁症复发原因有哪些?下面和了解下吧。

1、抑郁症复发的原因之治疗单一:单纯的用西治疗抑郁症仅仅是能够去除症状,如果机体的自愈潜能没有被激活的话,在停后往往都会复发,这也是很多患者久治不愈的因素;因此,正确的治疗和物的选择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

2、季节因素:中医认为,天人合一,气候对于特定的疾病及体质有一定影响。一般在秋冬季节交换、季节交替时,抑郁症复发的原因是特别是天气异常变化或突然变化时容易出现抑郁症的反复,“秋愁”之说就是这个道理,也反映了中医理论关于秋金肃杀,抑郁症容易在秋冬之际发作的认识;春季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春季抑郁症复发的治疗也尤为重要。

3、情志刺激:外邪入侵,导致情绪异常情况发生,这是致病的基础条件;从中医角度来说,抑郁症复发的原因与情志密切相关,所以抑郁症治愈后不能因疾病已经痊愈就无所顾忌,必须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生活、环境的稳定,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如发生冲突一定要有个正确的对待,同时家人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有个整体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过重的压力和精神刺激。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有抑郁心理怎么办?

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以上是留守儿童抑郁症复发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留守儿童辍学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是他们的根本任务,也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辍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留守儿童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会给您答案。

家长观念落后、错位,导致农村学生辍学。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有些家长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不到教育在发展生产、劳动致富中的作用。觉得送子女上学是“白花钱”,有的则认为与其让孩子在学校混,还不如早点出来挣钱。因而不支持子女上学,甚至迫使他们辍学。可见,观念落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教育发展的重重阻力。

学校的课程偏多、偏难,致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辍学。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目前农村教育的课程脱离实际、偏深、偏难,学校的教育者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

农村教育缺失,导致农村学生辍学。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由于升学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使得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上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心,忽视对留守学生人格、精神、情感、思想、道德的培养;再者,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受客观因素制约,家长与学校之间在沟通和配合上难以取得默契。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辍学蔓延扩大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讲,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劳而获等思想,也同样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些农村留守儿童以往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旦接触到网络世界,很快为之痴迷,难以自拔。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缺乏监护人的监督、管教,而校园周围的一些非法网吧及其他不适合未成年人出入的娱乐场所,对缺少监管的留守学生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容易使他们一步步迷失方向,走上辍学的道路。

以上是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辍学。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区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涌入到县城学校就读,这些留守儿童受到的诱惑更多,隔代教育中的长辈无法辅导帮助孩子们的学习,甚至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很多山区留守儿童厌学。那么山区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了解下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的动机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有直接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班级群体中,对于他们来说,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们所在的群体所接纳认可,从而得到一种归属感,由于他们的某种生理、外表、出身、行为方式、学习成绩等原因,受到班集体其他成员的排斥,甚至嘲讽,一些严重缺乏归属感的学生就会对在班集体中进行学习感到恐惧,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这些孩子相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缺少更多的亲情教育,由于父母都在异地工作,孩子与父母的相处和沟通的时间有限,很难建立深厚的感情,他们很多是寄养在亲戚家中或由祖父母的照料,虽然一般的生活需求能得到保证,却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和及时呵护,比较缺乏家庭的温暖,容易造成他们没有“依靠”,被忽视或者被遗弃的感觉,这给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带来影响。他们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也容易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家庭的教育和管理的缺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误导这些因素也会造成他们的厌学。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辍学?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学习成绩渐渐下滑,辍学率高,许多留守儿童逐渐堕落成为“问题儿童”。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导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正确的引导及教育,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留守儿童性犯罪的原因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农民走上了外出务工之路,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留在父母身边,独自留守在家中,近年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一直呈高发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那么留守儿童性犯罪原因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缺乏文化知识,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此类犯罪主体多为小学以下文化,缺乏必要的文化修养,没有遵纪守法观念,道德品质低下,自控能力差,易产生歹念,特别是偏远的农村更是老年人普法的盲区,以致有的老年犯罪嫌疑人最终都不懂得自己的行为是否犯了罪,更不懂得犯了何罪。受害者及监护人缺乏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认为遭到性侵犯“丑事”不能张扬,否则会坏了女孩的名声,因此不仅不配合办案人员调查取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导致案件易发多发。

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导致监护失控。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普遍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亲情缺“慰”。由于许多家庭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挣钱,或忙于生意,或因夫妻离异而无法顾及,把孩子托给老人照顾,留守儿童沟通方式单一,缺少亲情呵护,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等等,导致监护失控。

被害人自我防范意识差。一是受害人年龄较小,在遭到性侵害时,缺乏辨别和必要的反抗,客观上使得犯罪分子很容易得逞;二是受害者被奸淫后,不及时主动的告诉父母或学校;三是被害人平时缺少家庭的关爱,犯罪分子往往以熟人身份对受害人施以小恩小惠或者态度强硬地以暴力威胁使得被害人在遭受性侵害后还不敢泄露。很多留守女童在受到性侵害后没有及时向家长或社会求助,受害人年龄小,案件一般都是事隔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发现。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丑恶现象蔓延。在大多数农村,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需求还未得到满足,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导致一些精神空虚,道德败坏的人想入非非,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如部分农村男性老年人平时无所事事,整天打牌,没有健康的娱乐方式,加上独居多年,依然有性需求,部分老年人收到淫秽作品的不良影响,但是农村没有对性知识的教育,导致老年人犯罪。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电子游戏、书刊、光碟中渗入庸俗、暴力、色情等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相当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受其影响,实施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走上犯罪道路。同时,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讲江湖义气、哥们感情,拉帮结派,不讲法律,不守公德,动辄打架滋事,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以上是留守儿童性犯罪的原因。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关于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那么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原因有哪些?下面会给您答案。

1、学习的自信心丧失。

根据调查,约25.9%外出民工因长年在外地工作(三年及以上),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相对要差一些,而学习和生活条件会直接对学习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一旦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就容易丧失自信心。一旦自卑心理在他们心中扎下根,他们就无法重拾自信,就会陷入上述恶性循环中,导致厌学。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对孩子性格、心理状况的影响极其重要。经调查统计发现,在厌学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环境造成厌学心理的占76%以上。

(1)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太少。有些父母受生活压力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对孩子缺乏耐心,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心理上的疏导。在回答“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一题时,有44.3%的孩子持否定态度。对“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一题的回答,有36.7%的孩子是从不或偶尔。在调查中,40.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观点,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课外生活的孩子有56.1%。当问及“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有没有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时,47.5%的孩子说没有。同意“我觉得和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的感觉”的仅占22.3%。

(2)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对孩子厌学心理的产生有相当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会使孩子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学习成绩的下降又反过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此也是形成恶性循环。如B学生的家长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交流时,谈到孩子学习后进时,他竟然说:“唉,我没办法,让他读到初中毕业就就出去打工。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辍学?

农村教育缺失,导致农村学生辍学。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由于升学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使得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上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心,忽视对留守学生人格、精神、情感、思想、道德的培养;再者,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受客观因素制约,家长与学校之间在沟通和配合上难以取得默契。

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是因为缺乏娱乐场所、缺乏亲情的陪伴、受同学影响,随着各种各样的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逐渐的沉迷在各种手机游戏和短视频里,逐渐的忽视了自身的学习,而这种现象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缺乏娱乐场所

很少有农村地区会为留守的儿童配备相关的娱乐场所和设施,留守儿童也缺乏童年的玩伴,只能在大街上看到闲聊天的老人,或者闲着没事儿打扑克的人,至于村子里的孩子,也没有任何可以游玩的地方,电视机里播放的也只是索然无味的动画片,本身同龄人就比较少,所以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

缺乏亲情的陪伴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的在外打工,和孩子之间缺少一定的交流,使得孩子缺乏了亲情的陪伴,有些在外打工的父母,甚至一年或者几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抚养,而老年人和孩子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代沟,也没有办法做到更好的沟通,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只好在手机里寻找感情方面的寄托。

受同学影响

几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和攀比心,留守儿童也不例外,假如其中一个留守儿童在手机游戏中找到了乐趣,那么其他的孩子也会争着模仿,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个版本的手机游戏,都设置了相应的升级机制,从而吸引到了更多的孩子,玩游戏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学习和生活中根本享受不到的,除此之外,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还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只能在手机游戏中打发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吧!

结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只是我国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留守儿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因此,留守儿童的成长、健康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不发达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而留守儿童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所以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就宁陕县来看,这些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监护人年龄偏大,对留守儿童照顾力不从心。虽然农民外出打工后家庭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由于没有父母对他们的生活进行照顾,造成留守儿童伙食标准下降,营养结构很不合理。年龄稍大一些的初中生还可以自己煮饭,但小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做饭吃,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餐的现象是经常会有的,身体健康因而受到很大损害。父母的离位、爷爷奶奶身体的不适,使留守儿童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那些寄居在他人家里的儿童,更是要通过多做家务来获取监护人满意,家务已经变成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中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2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留守儿童年龄相对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其学习还需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教,而爷爷奶奶或其它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低,致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况。从学校教育来看,农村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从本次对宁陕县部分中学教师的实际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太多,教师没有精力,对留守儿童心有余力不足,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留守儿童自杀原因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过春节再回家与家人团聚。由此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农村空心化”,即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极不合理,只剩下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相依为命。导致一部分儿童在生活中造成心理障碍自杀。那么留守儿童自杀原因是什么?下面会给您答案。

留守儿童的自杀并非一时冲动: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与家人缺少交流以及家庭贫困共同促使留守儿童心理逐步异样。

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识教育和升学率,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缺乏特定需求的关照。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双重缺乏,使得留守儿童一方面成为各类伤害事件的承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了各类犯罪事件的制造者。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家庭监护缺位,导致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是隔代监护,有五分之一是同辈监护,还有3.37%为自我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由于身体健康不佳或者精力不够等原因,难以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临时监护人监护能力的规定,导致履责不到位。

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成长引导。

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识教育和升学率,忽视了乡村社会和乡村儿童作为价值主体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特定需求的关照。

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不足或者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育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不符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他们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正确价值引导,形成完备的安全法制意识和知识等。

两方面教育的缺乏最终促使留守儿童一方面成为各类伤害事件的承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了各类犯罪事件的制造者。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留守儿童消极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的归因方式主要为消极归因,导致消极归因的原因主要源于留守儿童自身的不良人格特征,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不良的生活环境。而消极归因又加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不良人格特征的形成,形成了恶性循环。留守儿童普遍比较消极。那么留守儿童消极原因有哪些?下面会给您答案。

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

父母的爱无人能及,是旁人无法取代的。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对疏远,留守儿童短期或较长时间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在留守儿童人格发育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从人格特征上看,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于是我们认为,初中留守儿童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安全感

父母如果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处于不稳定的成长环境,生活失去依附的儿童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马斯洛等认为安全感是个体理健康的基础,是影响或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安全感的形成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身心发展成熟的必备条件。安全感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环境,建立积极地认知倾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在面对各种压力和不良刺激的时候,为儿童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持,然而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个性发展,还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歧视

有研究表明歧视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有直接影响。初中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还未完成自我建构所以更加敏感,正处于形成基本的价值观的阶段,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对于歧视的感知更容易产生情绪性问题行为。Lazarus等人(1984)认为,歧视是影响弱势群体成员的重要压力来源,当一个个体知觉到自己被歧视时,这种知觉到的危险信息会使得个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并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压力反应,如抑郁、焦虑、攻击行为等。

一些人问:怎样矫正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职能。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指导家长在外出务工期间和孩子进行联系。

以上是留守儿童消极原因有哪些。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留守儿童抑郁的原因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非常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农村的成年人就会到城市中打工,因为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就会导致“留守儿童”不断的增加,因此一些儿童患上抑郁。那么留守儿童抑郁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会给您答案。

1、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父母亲情的缺失。根据马斯洛需求定理看,生理需求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满足留守儿童生理需求的同时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远走他乡的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仅限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其思想和心灵关怀甚少,而通过电话沟通具有距离感,不能达到沟通的应有效果。“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情感的满足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所有情感之中,父母亲情是最基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爷爷奶奶或姑叔的照管下,留守儿童的身体或许能够健康成长,但其对父母亲情的渴望是他们远远不能满足的。父母习惯用物质来补偿孩子的精神需求,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和父母很难达到亲情的沟通,当留守儿童遇到烦心事时不能敞开心扉。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亲情与关爱,就难以获得自我的良好认识,缺乏归属感、安全感,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自卑与仇视。

2、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不全面

(1)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道德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有多年,但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为主,不看品行,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集体班会上,老师多以学习为主题,很少以感恩等道德性话题为主题,多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在与学生谈话时,主要是与学生交谈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没有进行感情交流,一旦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或不服从管教就会放弃学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很少进行家访,与家长缺乏相应的沟通与协作,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2)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多出现在农村,而农村是国家经济实力薄弱的地方,多数农村中小学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一方面是多数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不足,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没有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经费短缺,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资源,即使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其心理咨询教师也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水平,多由政教处、教导处的老师或思想品德教师担任,不能给予留守儿童有效的心理辅导,学校也很少开展心理讲座。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1)相关政策不完善。根据调查,75%的留守儿童都愿意随父母到城里生活。一部分是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让孩子在城里生活,但有47.2%的留守儿童家长表示是受到户籍制度和入学制度限制而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目前留守儿童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也为此做了相应工作,但这些工作大部分无关痛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出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和学习的有利政策,比如现有的户籍制度和入学制度、考试制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生活。

(2)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过多关注经济发展,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所忽视,而农村社会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许多不良社会风气还依然存在,如上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等价值观,都很容易使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发生偏移。现代传媒具有超强的传染力和渗透力,一些低俗文化,如暴力、色情、帮派等文化通过网络散布于社会,留守儿童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其自身对是非的辨别力低,不能对文化进行筛选而将其全盘吸收,加上留守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性,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有抑郁心理怎么办?

通过心理咨询加以调节。向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老师求助,客观地反映自己的病情,切忌持被动、消极的态度。要正视自己的疾病,尽可能多休息、适度减轻学业负担,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快消除疾病。如果心中有什么不愉快或不开心的事,可向医生和老师痛痛快快地诉说,不要把烦恼、忧愁放在心上,不要太压抑自己。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留守儿童的犯罪原因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在缺少父母关爱、有效监护和教育等情况下,留守儿童犯罪和受到犯罪侵害的现象不断增多,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的犯罪原因是什么?下面会给您答案。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或失当

留守家庭是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社会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个人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巨大。留守儿童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特别是未成年女孩,缺乏对性知识最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往往成为性侵害犯罪的主要对象。7月3日,有媒体报道,山东东平多名女学生称遭性侵,事发的五名女生中,晴晴2012年由外地转入斑鸠店镇中学,其父亲常年在滨州打工,另外四名女生都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

同时,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友在照看留守儿童时往往采取宠溺、打骂等错误方式,造成留守儿童凡事以自我为最高价值取向,忽视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行为失控;加之年龄的限制,孩子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习,导致违法违纪案件增多。

(二)学校教育的缺席或不足

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是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是留守儿童普遍性格比较封闭,或者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老师无法通过同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从而使得学校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三是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法制教育较少,有也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无形中增加了违纪违法的机率。

(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

一方面,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方面开始关注,但这些关注多停留在形式上,事实上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些诸如生活贫乏、社会教育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电子游戏、书刊、光碟中渗入庸俗、暴力、色情等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相当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同时,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讲江湖义气、哥们感情,拉帮结派,不讲法律,不守公德,动辄打架滋事,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以上是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留守儿童主动辍学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留守儿童辍学普遍严重,那么留守儿童主动辍学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了解下吧。

一、家庭原因,有些是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有的只有一方在家,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得不到一些必要的引导,家庭教育工作不够完善。

二、制度因素: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后,很多人就没有继续追求学业的动力和要求,特别是在临近毕业之际,就早已不认真学习。

三、自身原因:处在青春期,容易叛逆,产生逆反心理,很可能因为和家人同学、老师等的关系不好而另辟他径。渴望独立,希望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管束。

四、学校教育:大多数辍学的是成绩较差的,学校没有给差生和优等生同样的待遇,有歧视现象,学校并没有根据她们的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

五、社会观念:农村地区的很多人认为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只要认识字就行,多了既浪费钱,也浪费青春。

六、环境因素:周围既有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还有来自外界的一些干扰和诱惑,没有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和抵制诱惑的控制力。

七、经济因素:也有些是成绩好的,当然也包括成绩差的情况,其实都有可能,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过早的承担挣钱的责任,起码是在减轻家庭负担,实际上虽然不尽是,但这样的空子也使得一些父母在开始的时候同意让孩子辍学。

八、其他因素:缺乏性教育,一部分人出于对异性的“吸引”,没有意识到可能会有的后果,走入歧途,不得不辍学等。

以上是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辍学。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师猥琐留守儿童的原因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年,留守儿童是大家都关注着的。前几天在新闻上看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教师猥琐留守儿童。那么教师猥琐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教师猥琐留守儿童的原因是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这种“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父母外出打工,与留守儿童沟通少,心理身理等各方面都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是爷爷奶奶不容易察觉的,毕竟老人年世已高,只能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何况留守儿童都是地处比较偏僻的,交通教育都不发达,爷爷奶奶心有力而力不足。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门户自然很弱,很容易被欺负。父母不在家,心理已经很胆怯了,受了委屈也不敢告诉大人,以致欺负人的更加狂傲,发生悲剧。多少留守儿童遭到父辈的性侵以后不敢吭声,教师的猥琐不敢告诉人。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被猥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侵害人多单身:猥亵儿童案,有偶然性的,也有长期的。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多数未婚、离婚、丧偶或与配偶异地分居,精神生活匮乏,为了满足性欲和性刺激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长监管不力:调查显示,受害儿童父母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因忙于生计,无力照看儿童,疏于照料,儿童独自在家或在父母工地附近玩耍,容易被人侵害。

结语: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从小就要告诉孩子,除了妈妈以外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亲,都不可以触摸自己衣服和裤子下面的任何部位,倘若有人这么做了,一定要大声拒绝,可以哭闹,可以踢打对方,同时要马上挣脱逃跑,并立即告诉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留守儿童易怒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他们的孩子被迫留在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大量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易怒。那么留守儿童易怒原因有哪些?下面会给您答案。

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

父母的爱无人能及,是旁人无法取代的。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对疏远,留守儿童短期或较长时间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在留守儿童人格发育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从人格特征上看,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于是我们认为,初中留守儿童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最常见有四种类型:祖辈监护、上代监护、单亲监护、自我监护。留守儿童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亲子长期的分离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对待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然而留守儿童监护人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亲生父母,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安全感

父母如果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处于不稳定的成长环境,生活失去依附的儿童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马斯洛等认为安全感是个体理健康的基础,是影响或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安全感的形成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身心发展成熟的必备条件。安全感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环境,建立积极地认知倾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在面对各种压力和不良刺激的时候,为儿童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持,然而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个性发展,还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以上是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易怒。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留守儿童自卑的原因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改善生活,越来越多农村孩子家长去城市打工。导致很多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人生活。也让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最常见就是自卑心理。那么留守儿童自卑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首先,最为明显的原因就是亲情的缺失。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渺茫,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爸爸妈妈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合容消逝殆尽,留守孩于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这些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其次,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原因。留守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在照顾孩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疼爱有加,但教育不足,亲戚朋友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朋友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许多留守孩子在同学、伙伴面前自然会觉得低人一等,毫无自信可言。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如何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一名健康心理的留守儿童,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配合,也需要教师多与家长多沟通,做到家校结合,才能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对自己负责,克服自卑心理,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

克服自卑心理,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学生没有负担地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学生,多以朋友的方式与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问题,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同时也是学生心理的美化师,我们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用阳光进取的心态去学习的美好少年。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留守儿童被校园欺凌的原因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参与人群低龄化,女生和留守、流动儿童屡成“主角”,严重暴力倾向,借助互联网炫耀等新特点,亟待引起关注。那么留守儿童被校园欺凌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缺少关爱、身心俱创的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要么欺凌别人,要么被别人欺凌。被欺凌时,他们无法获得家庭支持;欺凌别人时,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管教约束。这或许是中学校园里欺凌事件愈演愈烈的大背景。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1、当第一次遇到校园欺凌时,害怕是没用的,要积极的心理暗示,表现淡定,有惊无恐,”坏人“是遇强则弱的,所以气势上要压倒对方。

2、若被很多学生围着,要明白逃为上策,这个时候就要斗智斗勇,尽量周旋拖延时间,逮到机会撒腿就跑;如果遇到对方先未动手,而是”谈判“,先尝试谈判,见机不妙撒腿就逃。

3、要明白人身安全是首位的,面对围困时要”做个小人,“避免使用挑衅性语言激怒到对方,防止暴力发生或升级。

4、当看到有同学被同学欺负时,应尽快报告老师,如果是看到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介入驱散,防止暴力持续或升级。

5、练就强壮的身体,如果遭到校园欺负,衡量下自己的实力,如果能抗衡,可以自我防卫。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