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八仙过海是历史人物故事吗合集20篇

有人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这句话说明了历史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学习历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浏览

5393

文章

1000

篇1:乳山历史上的大地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乳山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是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

威海地区的地震带有两条,一条是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蓬莱至威海地震带,延伸在半岛北部海域,半岛北部的海岸地形即受此断裂的影响。另一条地震带是牟平至乳山地震带,呈南北方向,沿牟平、乳山一线,南北两端向海域延伸。其较前一条地震带规模要小,在这个地震带上曾发生过1046年岠嵎山6级地震;1939年乳山下初5.5级地震,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近年来在这个地震带上曾发生过多次4级左右的强有感地震,对建筑物也曾造成轻微的损伤,给居民带来惊恐。最近一次发生的地震是2014年1月7日22时24分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北纬36.8度,东经121.7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青岛、烟台、潍坊、震感明显。

在乳山发生的最大地震是1939年1月18日,乳山下初5.5级地震。据记载地震的中心区在下初镇的巫山、河南村、马台石一带,有三分之二的房屋遭到破坏,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出现裂缝,死亡10人,重伤致残者13人,轻伤者众多。

今天小编对乳山历史上的大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朝的历史作用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秦朝历史作用知识点,我们做下面的总结学习。

秦朝的历史作用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上面的知识点,相信通过上面对秦朝的历史作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对此知识点能更好的巩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比特币区块大小和算力均创历史新高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网络的平均区块大小在本月达到峰值,算力在比特币区块奖励减半之前创下了新记录。

根据blockchain.com上的数据显示,比特币网络的平均区块大小在5月2日(本文日期均指UTC)达到峰值1.341 MB,在5月7日达到第二个较小的峰值1.312 MB,之前的历史最高值在2019年12月,为1.314 MB。

5月份,比特币网络的交易费大幅增加,可能是为了优先处理交易。比特币的平均交易费在5月8日达到峰值3.19美元,比4月26日的平均交易费0.62美元增长了300%以上。

比特币的算力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在比特币减半发生之前,比特币挖矿算力出现了大幅波动。根据Glassnode的数据显示,5月3日,算力达到了142 EH / s以上。Blockchain.com的数据也描绘了类似的情况,但表明哈希算力的峰值发生在5月2日,减半之间达到了最近的峰值。

5月11日,比特币的算力刚刚超过136 EH / s。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美苏争霸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冷战政策

1、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及本质

(1)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②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同时二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2、"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3、"冷战"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1949年苏联建立"经互会"组织。

(3)1949年,美国与加拿大、西欧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军事同盟。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

4、关于冷战的标志: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C、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二、美苏争霸

1、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的国际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美苏争霸涉及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1)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奋战,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2)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国大力援助越南人民战胜了美国。(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3、美苏争霸给世界的影响:

美苏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和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局中人沈林原型人物是谁 沈林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局中人》作为一部谍战剧,其背景也是放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民国时期。男主沈林和沈放是一对亲兄弟,主要剧情也是围绕他们来展开。不过从预告片可以得知,沈放的身份并不简单,哥哥沈林已经有所怀疑了,这对兄弟到底会引来一个怎样的结局呢?很多小伙伴好奇沈林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人物,今天就借此机会做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解决大家内心的疑问。沈林原型人物

《局中人》是刘誉执导的一部年代谍战片,以风云变幻,迷雾重重的1945年为背景,讲述了沈放和沈林兄弟俩在家与国之间不停做选择的故事,都很想了解这部剧是根据小说改编还是原创剧本,从演员阵容来看,剧情会非常精彩,相信不少人都很期待这部剧的播出。

据了解,该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原著作者刘誉担任编剧和导演,由他亲自操刀,改动应该不会太大。这几年很多当年爆红的小说都改编成了电视剧,大部分作品播出后遭到书粉的抵制,主要是改编的太烂,与原著不相符,从人物到剧情,全部被改得面目全非,所以很多人表示不要再改编小说了,真的是毁原著。

《局中人》应该是个例外,因为原著作者来执导,加上张一山和潘粤明这两位拥有精湛演技的演员担任主演,相信这部剧还原度会很高。

张一山饰演的沈放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他肩负艰巨的使命,潘粤明饰演的沈林是国民党中统局的人,他心思缜密,与弟弟沈放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原著里沈放在策反沈林后,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了,沈林带着沈放的那份信仰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不过沈放和沈林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所以并没有历史原型。沈林结局

沈林最后活了下来,但是沈林的弟弟沈放却在一次重要的任务中牺牲了,所以沈林接替了弟弟的使命继续着自己的革命事业。很多观众都希望沈放也能活下来,和沈林一起参加革命事业,但是他们二人之间总会有一个人要牺牲,沈林与弟弟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的化开,他们二人在共产党工作中不畏生死的精神,也是鼓舞了很多的人。

沈林这一角色也是非常难演绎的,尤其是得知弟弟死亡的消息,他那种眼神中的绝望演绎的很到位,也很佩服潘粤明的演技,总是很从容,也很淡定的,能将角色当时的神情表现出来。

《局中人》这部剧也是潘粤明和张一山的首次合作,他们作为新老两代实力派的演员,在剧中可以说是演绎的非常精彩,面对自己的信仰和亲情发生冲突时,他们两位是如何来权衡对方的关系,也是本剧中的一大看点,但是他们二人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非常精彩。

而更多的观众一开始是从《白夜追凶》这部网剧中重新认识到了潘粤明的演技,而在看到这部《局中人》时,又再次刷新了观众们对他以往的印象,他用高超的演技将角色发挥的非常好,可以说他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第九章时间——一部更简明的历史

全文共 10321 字

+ 加入清单

“迈克罗夫特兄长就要来啦。”

引自《布鲁斯一帕廷顿计划》①

关于时间的真正属性,存在着一个历时久远的难题。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许多不同文化的思想家们都面临着这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应该将时间想象为超越任何事物的亘古不变的背景舞台——种种事件都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抑或它本身就是那些事件,所以要是什么也没有发生的话,那么时间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之所以对这种差异感兴趣,那是因为第一种图景将迫使我们谈论物理宇宙在时间上的创生。另一种图景则设想时间与物理宇宙同时诞生。宇宙开端“之前”是不存在的,因为从前并不存在时间。

我们关于时间的日常经验,是用一系列自然事件来量度的:在地球引力场中摆的运动;太阳光在日暑上投下的影子随地球自转而移动,或者是铯原子的振动。除非说出我们是怎样测量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谈论时间“是”什么。时间经常是用事物变化的方式来定义的。如果这种想法的确接近于事情的真相,那么当我们遇到存在于大爆炸后最初时刻的那些非常条件时,我们就可以预期时间的本质会出现某些相当不寻常的情况。

17  世纪,牛顿的宇宙图景给时间以超越任何事物的地位。时间均匀而无情地流逝,完全不受宇宙中的事物和事件的影响。爱因斯坦的时间图景与此根本不同。空间的几何学和时间流逝的速率均为宇宙中的物质成分所决定。爱因斯坦的时间观还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任何人观测到的宇宙与他人相比都不占有特殊的优越地位。无论你在何处,无论你如何运动,你都应该从实验中演绎出相同的物理学定律。你看到的事件也许和别人不一样,但是你从它们之间推演出来的因果关系链却必须服从同样的自然定律。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不同的观测者,这意味着在宇宙中不存在优先的计时方式。谁都没有测量过被称为“时间”的那些东西。他们测量的是宇宙中某些物理变化的速率。它可以是蛋形计时器中沙子的下落,可以是钟面上指针的移动,或者是水龙头的滴水。存在着无数种可能的变化,皆可用以定义“时间”的流逝。例如,在宇宙的尺度上,散布于宇宙各处的观测者皆可用正在下降的背景辐射温度来计时。在测量变化的种种不同方法中,似乎哪一种也不比其他方法更具有根本性。

在考察一个完整的空间与时间(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这称为一个“时空”)的宇宙时,有一种富于启发性的方法,那就是将它看作一大摞空间的切片(为了直观起见,我们想象空间是 2 维、而不是 3 维的),这一握中的每一个切片各代表在不同时刻的整个空间。时间是识别这一摞中每一个“时间一切片”①的标签。但是,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这整块时空的话,我们就会看到,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切成一叠“时间一切片”。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将这块东西(时空)切成片。每种可能的切片方式都给出一种定义时间的不同方式。这块时空混合物不受所选择的时空切片方式影响,

①    参见第三章章首引文译注。此处引文系福尔摩斯接到其兄迈克罗夫特告知行将来访的电报后所语;此处

比喻极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译者

①    “时间一切片”,原立“timeslice”— — 译者所以这块时空乃是我们需要潜心考察的、比单独的空间或时间更为基本的实体。

在爱因斯坦对空间和时间的描述中,时空的形状是由寓居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决定的。这意味着“时间”可以用每块切片的某种几何属性(诸如曲率之类)内在地定义,因而又可以用每块切片上的物质密度和分布来确定,于是,我们开始看到,将时间(包括它的开端和结束)与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某种属性联系起来是有可能的。

尽管广义相对论对于时间的属性有这些精言要义,但它却未能取消具体说明宇宙初始状态的要求。我们的时空切片堆始终有一块第一片,它决定了摞于其上的其他切片看来是何情状。

在量子理论中,时间的状况就更神奇了。如果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宇宙的其他属性来定义时间的话,那就会间接地受到我们对于量子不确定性了解得如何的限制。因此,对整个宇宙作出某种量子描述的任何尝试,对于我们的时间观念都可能具有极不寻常的后果。人们已谈及的最不寻常之处是:可以将量子宇宙学解释为描述了一个从无创生的宇宙。

忽略实在世界之量子属性的简单宇宙学模型,可以从过去某一确定的时刻开始,而这一时刻又可以利用某种类型的钟来确定。决定那个宇宙的全部未来行为的起始条件必须在一开始就予以规定。为了描述当量子力学对于整个宇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时的宇宙状况,人们已经发展了这些模型。但是,如果我们打算在接近普朗克时期的条件下使用这些模型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计入量子效应后会对时间的描述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量子宇宙学中,时间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地出现的。时间乃是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及其位形的构成物。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的方程式:它们可以描述顺次观看一块块空间切片时物质的位形如何变化,所以在这里要是再有什么叫做“时间”的东西,那就是多余的了。这种情况和摆钟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钟面上指针的位置完全保留着钟摆晃动了多少次的记录;并不必要再提及被称为“时间”的任何东西——除非我们想这么做。与此相似,在宇宙学的舞台上,我们利用为“时空”堆中的每块切片“造型”的物质位形作标签,而将这些切片互相区分开来。量子理论只是从统计上告诉我们有关物质分布的这种信息。当我们进行测量时,我们将会发现它可以处于无穷多种可能的状态之中。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发现它处在每种状态下的概率有多大。这些概率包含在某种数学实体之中;这种数学上的东西现在已被大家称为宇宙波函数,我们在后文中将简称它为 W。

目前宇宙学家们相信,他们有了一条发现 W 的具体形式的可能途径。正如我们早先着重指出的那样,将来说不定会证明这是一条死胡同,或者是将真实情况简化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但比较乐观的想法是,我们希望它至少有可能是通往某种新的更好的近似的一块指路牌。这条拟议的途径用到了美国物理学家约翰·A. 惠勒(John A. Wheeler)和布赖斯·德威特(Bryce DeWiit)首先发现的一个方程。这个惠勒一德威特方程描述了 w 的演化。它是统辖普通量子力学波函数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在这一问题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纳入了广义相对论的弯曲空间特征。如果我们知道了目前 W 的形式,那么该方程就会告诉我们:人们发现所观测到的宇宙具有特定的大尺度特征的概率应该有多大。我们希望最终将查明,对于某些特定的状态,这种概率大得就象日常生活中的宏观事物那样,具有确定的特征而不必考虑其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如果最大概率值正好对应于在我们的宇宙中观测到的情况(例如,预言某种特定形式的星系成团性,或微波背景辐射的某种特定的温度变化),那么许多宇宙学家将会因我们的宇宙乃是所有可能的宇宙中最“可能的”之一而感到满意。然而,为了将惠勒—德威特方程用于求出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冷而低密的宇宙之 W,仍然要求我们知道当宇宙具有极大密度和温度时——也就是它“开始”时——W 是什么情况。

在处理和研究 W 时,所涉及的最有用的量是跃迁函数,它告诉我们宇宙的状态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特定变化。我们将跃迁函数记作 T,于是

T[X1 ,t1 ® X2 ,t2 ]

便给出“若宇宙在早先某时刻 t1 处于某状态 X1,则它在此后的某时刻 t2 处于某状态 X2 的概率,此处“时间”由宇宙的某种状态特征具体指明,例如由宇宙的平均密度来表示。

在非量子物理学中,自然定律预言过去某个特定的状态将导致未来某个确定的状态,而不必谈及什么概率。但是在量子物理学中,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告诉我们,未来状态是由历史在空间和时间中前进时,有可能走过的所有路径取某种平均而决定的(见图 9·3)。这些路径中可能会有一个得天独厚地受非量子的自然定律管辖。我们称它为经典路径。在某些情况下,量子描述具有一个主要由经典路径决定的跃迁函数,其他跃迁函数则互相结合,并像位相互相错开的波峰和波谷那样互相抵消。

有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对于一个密度极高的量子宇宙而言,是否所有可能的起始状态都会导致一个与我们自己这个宇宙相类似的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膨胀得相当大时,其中的量子不确定性就变得很小,因而人们在日常经验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会查明,这乃是一些非常苛刻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存在有生命的观测者所必须的。它们从所有可能的世界中,将我们的宇宙作为特例标示出来。如果这正确无误的话,那么它就意味着只有凭借研究其宇宙学后果,我们才能完整地理解量子力学。

实际上,W 取决于在这堆时空的某一特殊切片上宇宙中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位形,并取决于这一切片形状的某种内在特征(例如它的曲率)——后者有效而唯一地标记了它的“时间”。这就一一区分了这堆时空中的每块切片。于是,惠勒-特威特方程就告诉你:内在时间取某值时的波函数,与另一内在时刻的波函数形式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当我们在经典路径附近时,这样发展起来的波函数可直接解释为对通常的经典物理学的小小修正。但情况并非永远如此,当最可能的路途远离经典路径时,要在任何意义上将量子演化说成出现在时间之中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这就是说,惠勒- 德威特方程给予我们的空间切片集合并不堆垛得看上去像一个时空。尽管如此,仍然可以找到告诉我们宇宙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概率的跃迁函数。这样,寻找宇宙起源就可以类比为量子理论中的初态波函数问题了。

跃迁函数告诉我们宇宙从一种几何位形(物质因在其中具有某种特殊的布排而区别于其他位形)发生一次跃迁的概率。图 9·4 是从一种位形发展为另一种位形的图解。

我们可以设想从一个点而不是从某个初始空间切片开端的宇宙。它们看起来像圆锥而不像如图 9·4 所示的圆柱。图 9·5 展示了这种情况。

这并不算什么真正的进展,因为非量子宇宙学模型中的任何奇点都将表现为经典量子路径的某种奇异特征,我们似乎只是在挑选某种特殊的初始条件(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明为何要这样挑选),后者正好描述了从事先存在的某个初始点创生出了宇宙。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种重要的路径。应该强调指出,也许今后会查明它根本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它是由美学引导的某种信仰上的东西。注意某种初始条件 g1 是如何与“管子”或“圆锥”在 g2,处的空间状态相联系的。也许,我们可以用某种方式使 g1,和 g2 处位形的边界相结合,从而使它们描述某个单一的平滑空间(如图 9·6 所示),后者则不再包含令人难堪的奇点?

我们知道在 2 维情况下(例如球面)这是有可能的;球面是平滑的,不存在任何像圆锥顶点那样的奇点。因此我们可以设想 4 维时空的整个边界不是 g1 和 g2,而是一个平滑的 3 维表面。它好像寄寓于 4 维空间中的一个球面。这些表面具有大小有限却无边缘的有趣特征:球面具有有限的面积(只要用有限数量的油漆就可以漆遍它),但是当你在球面上移动时,你永远也不能走出“边界”、也不会遇到像圆锥顶点那样的尖点。对于球面上的居民来说,它是没有边界的;对于宇宙的初始状态而言,我们也可以想像可与之类比的情况。然而——现在我们到了关键的一步——我们用来作为简单实例的那个球占据着某个 3 维的空间,并具有一个 2 维的表面。对于我们的量子边界,我们需要 4 维空间——而不是 4 维时空——中的一个 3 维表面。因此,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和詹姆斯·哈特尔(James Hartle)提出:在这种量子宇宙学的格局中,我们通常的时间概念不再适用,它变成了又一维的空间。

其实,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神秘而不可思议,因为在通常的量子力学中,物理学家们也经常使用这种“将时间变为空间”的花招来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尽管他们并不想像时间当真就像空间一样。他们在结束计算时仍会回到通常的解释上来:存在着一维的时间,以及另外 3 个在质上不同的维度,后者就是我们所称的空间。这样做就好像暂时使用另一种语言讲话。

现在让我们说几句题外的话。关于这种重要的想法,最令人感兴趣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通俗”的水平上设法讲清楚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是多么地困难。斯蒂芬·霍金所著《时间简史》乃是对此所作的第一次尝试。科学普及曾经意味着用形象化的简单类比图象来解释复杂的数学抽象概念。科学作家们用小球之间的碰撞来描绘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用橡皮筋来描绘超弦,如此等等。事实上,在本世纪初,某些法国数学家对物理学家们作了相当严厉的批评,认为后者直到自己能用滚动的球、轮子、以及弦之类的可怜图景来想象事态如何发展之前,对于自己的理解总是不能感到快慰。科普作家总是利用这样一个事实:在宇宙所做的比较深奥的工作和我们经验中的其他简单事件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类比。但是,时间变成另一维空间看来却找不到什么贴切的通俗类比。人们可以读“时间变成另一维空间”这个句子,可以了解其中每一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对于这句话想说的究意是什么却无法真正理解。对于《时间简史》的读者而言,缺乏现成的类比可能是造成困难的原因之一。我们曾经以为,宇宙结构的最深刻的方面——在基本粒子的内部空间,或在黑洞和星系的外部空间将会具有局部性的简单类比,其实却可能不然。缺乏类比性也许是一种好的征兆,它可能表明我们正在触及真实宇宙的某些无法比喻的事实,而不只是在调整和简化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老概念。

对时间所作的这种量子处理的根本特征,是把时间当作在大爆炸的极端量于引力环境下当真像空间一样。当你刚刚从宇宙的开端出发时,情况可以想像为:量子效应将开始以某种毁灭性的方式起作用,随着波峰与波谷相遇,人们预期宇宙以越来越高的精度沿着经典路径发展。在普朗克时期之后的一刹那间,“时间乃是有别于空间的概念”这种常规观念开始成型。与此相反,当你朝宇宙的开端回溯时,这种传统的时间图景便消失了,时间与空间变得不复可分。

哈特尔和霍金之所以提出宇宙的原始量子状态无时间,乃是由于其输入假设显得如此之经济,并且避免了起始状态的奇点。正因为这样,所以它被说成了“没有边界条件”。更确切地说,“没有边界”这一点,要求宇宙的波函数由限于下述 4 维空间的那些跃迁取某种平均来确定:这种 4 维空间具有如前所述的球面那样的单一、平滑而有限的边界。

我们关心的是导致这样一个宇宙的跃迁概率:该宇宙的波函数由处于某种空间几何学中的物质所确定,上述“配方”①为存在这样一个宇宙所提供的跃迁概率具有这样的形式:其中全然不为任何先验的“初始”状态留下丝毫的余地。因此,这往往被说成给出了一幅“从无创生”的图景,其中 T 给出从无创生出某种特定类型的宇宙的概率。“时间变成空间”这一假设的效果在于,没有确定的创生时间或地点。

从这类量子开端得到的整体图景是,惠勒- 德威特方程给出描述波函数 W 如何变化的自然定律。空间的几何学可以用来作为时间的量度,当你远离大爆炸时,对此是颇为熟悉的。但是当你往回朝我们称之为零时刻的那一瞬间看去时,时间概念便渐渐淡化了,直至最终不复存在。这类量子宇宙并不是一直存在着的,它也像具有奇点的非量子宇宙学那样出现了,但是它并非始于一次物理量取无限值,并且需要进一步给出具体初始条件的大爆炸。无论是在有奇点的情况下,还是在量子创生的情况下,都不存在有关它们从何而来或者它们“为何”出现的任何信息。

我们应该再次强调,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方案。它有两个要素:第一是“时间变成空间”;第二是再加上“没有边界”,这对于宇宙的状态来说,乃是一帖起着双重作用的处方,它们既相应于传统图景中的初始方程,又相应于自然定律。即使你采纳了上述的第一个要素,即关于“时间变成空间”的想法,也还是有许多不同的选择可以用来代替“没有边界”这个条件,以具体确定一个从无到有的宇宙的状态。

图 9·7 给出在用到“没有边界”这个条件时,宇宙的波函数 W 随宇宙密度(它好比就是“钟”)的变化,也给出了使用阿历克斯·维伦金(Alex Vilenkin)提出的另一种可能的边界条件时的情形,它的行为与前者有相当大的差异。大的 w 值相应于高的概率。于是我们看到,“没有边界”这个条件意味着出现密度很高的宇宙乃是极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在维伦金条件下则非常可能出现密度很高的宇宙。某些批评者觉得,这样的话,“没有边界”这一条件就极不可能导致一个足够密和热、从而得以在后来经历暴胀的极早期宇宙了。

宇宙波函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完成这一理论之前,有关它的种

①    “上述‘配方’”,仍指哈特尔和霍金提出的“宇宙原始量子态无时间”——译者种想法无疑还会以种种方式发生改变。“没有边界”这一条件也还有不少缺点。它包含的信息也许太少,因而不能描述真实宇宙——它包含着诸如星系那样的不规则性——的全部观测特征。它必须补充有关宇宙中的物质场、以及它们如何分布的附加信息。它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半对半错的,还可能是错的。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尚早。悲观论者甚至可能会说我们将永远无法谈论它,因为宇宙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变革翻新,而不留下对于我们今天的观测,从而对检验我们的想法是否符合实际十分重要的量子起源的痕迹。

我们思考宇宙演化的传统方式,总是要谈到起始条件,而这些起始条件则受到变化定律的影响。我们从前述分析能够得到的重要教益是,考虑宇宙演化的这种传统方式有可能错误到了何等地步。它有可能是我们从一个量子引力效应小得微乎其微的自然王国获得的经验导致的假象。如果某种关于自然界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统一,那么我们也许可以预期,它会利用由宇宙的物质组成来计时这样一种可能性,这样,就可以将大自然的组成成分连同统辖其变化的那些定律,都与时间本身的性质结合到一起了。然而,我们还可以选择边界条件,它将对诸如宇宙波函数之类的东西施予制约性的影响。无论“没有边界”这一条件究竟有多“经济”,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它和各种与之竞争的方案因其简单性或便于计算而被挑选出来了。就我们所知,人们尚未追究它们是否有悖于量子宇宙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起始条件独立于自然定律的见解,在讨论整个宇宙的初始状态时,必须重新予以评估。如果宇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是逻辑上一致的唯一可能性——那么初始条件便是唯一的,从而它们本身就变成了一条自然定律。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相信存在着许多可能的宇宙——甚至可能确是许多实在的宇宙,那么初始条件就毋须具备特定的状态。它们可以是被理解为“某种状态”的一切东西。

传统的观点认为初始条件是神学家研究的事情,变化定律则是物理学家探索的内容。现在,这种观念似乎有了疑问——至少暂时如此。宇宙学家们如今正在潜心研究初始条件,以冀发现是否存在着某种初始条件的“定律”,在这些初始条件中,“没有边界”的假说应该只是一个可能的实例。这种思想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但它可能还不够彻底。人们正在担心,现代量子宇宙学图景中使用的诸多概念和想法——“从无创生”、“时间随宇宙同生” ——也许只是沿袭已久的人类直觉和中世纪神学家们喜闻乐道的种种思想的精制的翻版。自不待言,正是这些历时久远的观念,驱使人们寻找甚至发现了现代宇宙学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尽管如今披上了数学的外衣。“时间变成空间”的假说则是一个真正彻底的要素,我们在前人的哲学和神学遗产中全然找不到它的踪影。有人猜测,在真实的图景浮现出来以前,也许还有更多习以为常的概念尚须予以变革。

尽管现代宇宙学的旋风已席卷到宇宙本身的起源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甚至用上了“宇宙从无创生”之类的题目,我们却必须谨慎行事。所有这些理论为了能言之有物地说东道西,都必须在一开始就假设存在着远比人们关于“无”的日常概念更多的事物。必须存在自然定律(在我们的讨论中就是惠勒—德威特方程)、能量、质量、几何学,当然,还有支承所有这一切的东西——无所不在的数学与逻辑世界。对于宇宙所作的任何完整的解释,在能被建立与证实之前,都要有一个庞大的推理结构。大多数现代神学家被问及上帝在宇宙中的作用时,着重强调的都是这种基本的合理性,而不是简单地把上帝说成宇宙膨胀的伟大推动者。

试图将宇宙之存在解释成由绝对地无构成的某种先在状态之结果,这整个研究方案与我们对诸如“不存在免费午餐之类的东西”的直觉大相径庭。非科学家都明白,在生活中你不可能做出无米之炊。科学家们发现自然定律(它们描述什么变化是容许的)等价于如下的陈述:世界的某些特征永远保持不变,从而支持了上述的直觉和经验。自然定律在空间的每一个方向上、以及在任何的时刻都相同,这分别等价于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的总旋转量(即所谓的“角动量”)守恒和总能量守恒。人们已在所有的物理过程中观测到,这两个量以及总电荷量乃是绝对守恒了,它们作为守恒量已与整个物理学的上层建筑深深缠结在一起了。

如果你建议对宇宙之诞生给出某种科学解释,那么立即就可能出现这样的异议:你是在企图从无中得到什么东西,因为你必须突然产生出一个具有能量、角动量和电荷的宇宙。这就违背了自然定律——后者将上述这些量的守恒奉为信条,因此宇宙从无创生不可能是那些定律的结果。

这话当然没错,它相当有说服力。然而当人们开始提出下述问题时情况就不同了,问题是:宇宙的能量、角动量和电荷大概会是什么样的。如果宇宙具有角动量,那么在最大的尺度上,膨胀就兼有旋转。最遥远的星系在直接退离我们的同时,还应该在天穹上移动。实际上,即使宇宙有显著的旋转,这后一种运动也将因为太慢而使我们无法探测到。然而,还有更灵敏的东西可以指示这种转动。如果我们考虑地球自转的效应,我们看到这导致了地球两极处稍稍变扁,所以地球在赤道处的半径大于两极处的半径。如果宇宙正在其最大的尺度上自转,那么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沿自转轴的方向上膨胀得比其他方向稍慢。结果,来自自转轴方向上的微波背景辐射就应该最热,在与其相交成直角的方向上则最冷。在十万分之一的测量精度上,在所有的方向上辐射温度都相同这一事实意味着:如果宇宙当真具有大尺度的自转,那么这种旋转也必定要比宇宙尺度的膨胀慢一万亿倍以上。这个数值是如此微小,以至于使人想到宇宙的净自转和角动量也许就等于零。与此类似,没有证据表明宇宙具有任何整体性的净电荷。如果任何宇宙结构由于其中的(比方说)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粒子具有正负相反的等量电荷)之间的不平衡而拥有了某种电荷,那么这种不平衡就会产生某种非常引人注目的效果,这是因为电的力量要比使这些结构维系为一体的引力强得多。事实上,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有一个很惊人的结果:如果一个宇宙是“闭”的,它最终将会收缩到某个未来奇点,那么它的总电荷就必须为零。它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携带的各别电荷——正的以及负的,统统累加起来得出的整体电荷一定等于零。最后,宇宙的能量又如何呢?这是人们不能“无中生有”的最直观的熟悉事例。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如果宇宙是“闭”的,那么它的总能量同样必定为零。其理由可循踪到爱国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它提醒我们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换的,因此我们应该统一考虑质(量)—能(量)守恒,而不是单单考虑能量守恒或质量守恒。重要的是,能量的形式与质量不一样,它有正的和负的两种。如果我们将一个闭宇宙中的全部质量相加,那么它们就会对总质-能作出很大的正贡献。但是,那些质量彼此间还施加引力影响。那些引力等价于负的能量——我们称它为“位能”。如果我们手中拿着一个球,那么它就拥有了这种位能;如果这个球掉到地上,那么位能就会变成正的动能。引力定律确保了宇宙中所有质量之间的(负的)引力位能,必定永远和与每个质量 m 相关联的(正的)能量 mc2 的总和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总的结果永远准确地等于零!

情况就是如此地令人惊异。看来,阻止我们从无得到什么东西的那 3 个守恒量也许全都等于零。关于这一点的全部含义目前尚不清楚。然而,妙不可言的是,守恒定律似乎并未为宇宙从无创生(或者复归于无)造成什么障碍。

为了结束对宇宙从无创生这一科学流派的讨论,我们还得回到早先的那种想法上来:宇宙始于时空的奇点。量子宇宙学的“没有边界”这一条件设法避免了诸如此类的灾变性开端,因而目前在宇宙学家中非常流行。然而,你应该留心这样一个事实:量子宇宙学的许多研究工作,动机是设法避免密度无限的初始奇点,因此这些研究往往专注于有可能避免奇点的各种量子宇宙学理论,而忽视了也许包含有一个奇点的那些量子宇宙学。值得注意的是,从奇点出现大爆炸宇宙这种传统图景,严格地说,乃是从绝对的无中创生宇宙。它既没有给出任何原因,也未对所出现的宇宙具有何种形式作出任何限制。没有先在的时间,没有先在的空间,也没有先在的物质。量子创生模型则希望从某种不可避免的量子状态出发,通过对某个极可能存在的宇宙所作的跟踪描述,而使我们获知宇宙何以会具有那么多不寻常的特征。遗憾的是,目前的那些特征中有许多似乎起源于某个暴胀的膨胀阶段,而暴胀则似乎是大量不同初始量子状态的结果。

这些研究仿佛侵入了传统的神学领地。在过去,正统的基督教神学家们一直对大爆炸图景给出的全部宇宙学感到满意。有些人已对该传统图景提供的奇点表观开端作了许多发挥。奇点定理指出宇宙需要某种开端,尽管它对为何会出现那个开端、或者该开端是像什么样子根本无可奉告。这诱使某些宗教思想家对此种状况采取了“天堑神司”的朴素信念,即相信宇宙之始乃是科学事业永远无法填平的一道鸿沟。与此适成对照的是,量子宇宙学事业对许多神学家来说似乎并不很有吸引力,因为它试图用科学定律来描述创生过程本身,或是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它乃是不可避免的。它威胁着就要填平这最后一道鸿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火锅的演变历史 三大火锅类别吃法原始自然

全文共 1760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围在一个暖和的炉子旁边,上面一口锅再放着牛肉、羊肉、菇类、青菜等等,这才是过冬的正确方式嘛!如今的商场上大多数火锅店的骨汤都被爆出全是化学添加剂,也是让人不仅心酸,火锅还是自己家吃得好。下面跟随本网一起了解火锅的历史和由来。

在众多的饮食词语中,“火锅”属于少于有的一词多义之类。它既是食品。又是炊具名称,还是传统饮食方法,可谓身兼数职。作为食品名称,古代的“拔霞供”、“暖锅”、“仆僧”指的是它;现在的毛肚火锅、清汤火锅、红汤火锅、鸳鸯火锅、四季火锅、葱花锅、涮肉火锅、涮羊肉、野意火锅、白肉火锅、什锦火锅等等,指的还是它。

作为一种炊具,火锅兼有炊餐二具的职能。食物原料在火锅中烫涮成熟,它是炊具;火锅可以直接上餐桌,它又早餐具,通常,火锅可以用铁、铜、陶、铝等材料制成。大小均有。有的有耳,有的锅与炉相连,式样繁多。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就是作锅使用。把以肉类为主的食物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将食物煮熟。成为一锅烩,当时叫做“羹”,这是最早的火锅。只是那时还没有现在所谓的盐,调味料,更没有酱,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体积庞大的鼎,不能移动,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

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从前的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

火锅的发展,如同餐饮一样,是渐进式的发展。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材料的发现,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比较健康),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成了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

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可以说是火锅的雏形。《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他谈到在游五夷山、访师道时,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

锅是人们冬天最喜爱的美食之一,但是吃火锅也有许多饮食禁忌,稍微不当,就很有可能出现肠胃不适甚至中毒事项。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单纯讲究肉“嫩”。很多人吃火锅认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来才有味,但是这样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

第二,吃炭火火锅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吃锅时往往是人多房间小,室内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室内缺氧,木炭燃烧不透,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火锅的配料多是肉类、海鲜和青菜等,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后所形成的浓汤汁中,含有一种浓度极高的叫“卟啉”的物质,经肝脏代谢生成尿酸,可使肾功能减退,排泄受阻,致使过多的尿酸沉积在血液和组织中,而引发痛风病。

三大火锅类别吃法原始自然

一般而言,火锅基本上只有三大类别,第一种汤为淡味,而以涮生片为主,沾料占重要角色,涮羊肉及广式打边炉最具代表,第二种是锅内的料已熟,如砂锅鱼头、羊肉炉等,炉火只是做为保温作用,并用来烫青菜。第三种是锅内的料全都熟透了,连青菜也无需再穿烫,炉火完全是用来保温的,和大锅菜无二样,如佛跳墙、复兴锅等大锅菜的方式。

又是火锅上市的季节,约三五好友或一家团聚,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少吃些肉,多备些蔬菜、鱼类,沾料不要调的太咸,一不小心盐份就过量了,对心脏不好。

吃火锅是最原始的做法,想吃什么就放什么,多自在,也最能保鲜,没有油腻,为现代的健康吃法,怎么样,来一锅吧!

【结束语】冬天吃火锅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家家户户一般在家庭条件可以的情况下,都是经常自己在家中吃火锅的,火锅的盛行没有较长的时间,但距离起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知识点:红军长征的原因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1.红军长征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

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5.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答题规律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萧承煦原型人物是谁 萧承煦历史原型介绍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网友好奇,《长安诺》中萧承煦原型是谁。因为之前网上传出,《长安诺》是翻拍自经典剧《孝庄秘史》,如果属实的话,那萧承煦的原型很大概率是多尔衮。从他们的身份和经历来看,也能发现一些共同之处。不过《长安诺》是脱离正史框架外的,所以能发挥的空间会更多一些,相信萧承煦这个角色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那有关萧承煦的更多信息,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萧承煦原型人物是谁

《长安诺》虽然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古装剧,但剧中每位主要角色都有原型可依。而男主萧承煦的原型,正是清朝摄政王多尔衮。

《长安诺》的背景朝代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剧中角色名字都是虚构出来的,但就剧情设定来看,《长安诺》其实参考的是多尔衮和孝庄皇后之间的故事。萧承煦的一生俨然就是平行时空里的多尔衮。萧承煦是盛州九皇子,而多尔衮虽然在兄弟中排行十四,但是因为他是第九个封王的,所以大家都习惯叫他九王爷,这也是萧承煦和多尔衮很像的一点。

他们很像的另一点是都曾有过一段爱而不得,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情,当然多尔衮和孝庄的故事都是民间传闻。在《长安诺》中,萧承煦虽然跟贺兰茗玉真心相爱,但是贺兰茗玉最后却被迫嫁给了萧承煦的兄长萧承睿,这一点跟多尔衮、孝庄和皇太极的关系何其相似。

最后,萧承煦跟多尔衮最终的命运归宿也一样。他们都功高盖主,是开国功臣,但是他们都没有生过二心,而是心甘情愿为小皇帝守护疆土,都担任过摄政王,也都因为跟小皇帝生母的旧情而遭到看皇帝的猜忌。在《长安诺》中,萧承煦最终战死,死后被追封为开义仁皇帝,这大概是他唯一比多尔衮要幸运的一点。萧承煦历史原型介绍

剧中,萧承煦与贺兰茗玉的感情就像多尔衮和大玉儿一样,相爱的两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相守,最爱的女人变成了嫂嫂。所各方信息来看,《长安诺》改编自《孝庄秘史》,所以萧承煦的历史原型多半就是多尔衮。

而萧承煦结局比较凄惨,他是被自己的侄子忌惮,最终被设计死在了战场上。

成毅在《长安诺》中没有了金翅膀,化身成了九皇子萧承煦,最后成为了摄政王。萧承煦一出场就气宇轩昂,他是父亲最宠爱的儿子有大帝之姿,可惜命途多舛,结局也很凄凉。

皇位原本就是萧承煦的,却被哥哥萧承睿抢走了,爱人也被抢走了。好不容易哥哥死了,萧承煦有能力登上皇位,但他为了心爱的女人贺兰茗玉心甘情愿把皇位让出去,自己尽心尽力辅佐她的儿子成为摄政王。

可是小皇帝不理解叔叔和母亲的感情,反而设计萧承煦,害他死在了战场上。

根据官方曝出的片花来看,《长安诺》的虐心程度和《琉璃》不相上下,男主这次依然很惨,不仅爱而不得,最后也是含恨而终。《琉璃》的结局好歹是比较圆满的,但是《长安诺》的结局太虐心了。

萧承煦和贺兰茗玉的相遇大概是天意吧,萧承煦被人追查,但又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皇子身份,就躲进了贺兰茗玉的闺房,这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两人的性格都很直爽,贺兰茗玉生性开朗俏皮,很快就和萧承煦成为了好友,时间久了两人互生情愫。但是这样甜蜜的戏份很短暂,萧承煦被调走去了战场,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后面的剧情基本都是很虐心的,萧承煦不可能杀了萧启元自己当皇帝,因此只能当摄政王,最后的结局可想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和同为一家”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中医翁泉海历史原型人物是谁?老中医历史背景介绍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老中医》播出后收视率立马破1,可能之前也没想到,一部讲述民国时期中医故事的电视剧,竟然也会得到这么多的关注。不过从《老中医》的演员阵容来看,可能想不火都难,有陈宝国和冯远征两位老师坐镇,想必观众们对质量肯定放一百个心。很多年轻朋友或许还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虽然在近年来有过一些争议,但没道理被全盘否定。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老中医》的历史背景,还有翁泉海原型人物,一起来看看吧。

翁泉海历史原型

翁泉海是中医学派的代表人物,此人物没有具体的原型,但根据当时的背景来看,翁泉海的原型就是孟河医派传人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结合体。他们四个人是真实存在的,都为了孟河中医派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翁泉海家有一父,还有两个女儿,妻子去世后一直没再找,无非就是怕拖累别人。他已经年过半百,但却还有一个痴心的女人愿意等着他,这个人就是葆秀,葆秀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类型的女人,翁泉海看到了她的付出,却始终不愿意跟她结婚。

除了葆秀,赵闵堂在后来的过程中也成了翁泉海生命中很重要的人,赵闵堂学习的中西医,在中医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西医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两人亦敌亦友,结局成为了挚友。

《老中医》历史背景

《老中医》是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中医翁泉海在中央政府发布“中医废止案”后带领中医同仁共同抵抗中医废止案并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的故事。在剧中,西洋医术霸占了中国市场,而传统中医文化一直遭到打压,主人公翁泉海是孟河医派的传人,他在上海一直想要发扬传统中医文化,这也让不少网友都十分好奇,孟河医派有原型吗?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的原型人物又是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老中医》中翁泉海作为孟河医派的传人,他一心想要将传统的中医国粹发扬光大。所以当他从家乡辗转来到繁华的大上海滩闯荡的时候,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击倒。当时洋人开设的西医医院在上海滩声望很高,而中医在人们眼中,却不被信任,没有什么影响力。

为此,翁泉海为了振兴中医的口碑,他不断的精进自己的医术,面对着来势汹汹的额西医文化,翁泉海也没有呈现出任何的抵触心理,相反的,他想方设法的将自己擅长的医术,跟西医去融会贯通,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去研究并完善中医文化。

翁泉海的不懈努力,不仅让孟河医派名声打开了,同时也让中医得到了更多老百姓的信任。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这样国家危难之际,翁泉海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竭尽自己所能,去救死扶伤,帮助前线的战士们。

据悉,《老中医》中的孟河医派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有关于孟河医派的形成最早可以追寻到上千年以前。当时在孟河地区,涌现出了许多医术高明的医者。清朝到民国年间,以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名医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已经在中国小有名气,他们践行着将中医国粹发扬光大的责任,行医救人,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公共基础知识历史题库

全文共 247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因此公务员考核中经常会出现历史常识问题。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历史题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题库二、

1.1988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

A.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B.压缩社会总需求

C.抑制通货膨胀

D.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混乱现象

2.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公教育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中公教育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有重点

5.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提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实现祖国统一

C.加紧现代化建设

D.缩小贫富差距

6.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就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A.废除人民公社中公教育

B.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

C.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D.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7.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C.管理民主 D.广播电视“村村通”

8.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是()。

A.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

B.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开始

C.改革开放的前奏中公教育

D.党和国家确立对外开放方针的标志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A.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

B.确定了过渡时总路线

C.编制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0.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

A.教条主义B.主观主义

C.宗派主义D.官僚主义

参考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ABCD 3.正确答案:BCD 4.正确答案:ABC

5.正确答案:ABC 6.正确答案:ABC 7. 正确答案:ABC 8.正确答案:AC

9.正确答案:AD 10.正确答案:BCD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历史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题库一、

1.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最为彻底的是( )。

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邹忌变法

2. 唐末农民战争和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

A.宦官专权 B.外戚乱政 C.军阀割据混战 D.士族庶族地主争权

3.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生产者的利益 B.维护中小地主利益

C.维护大地主的利益 D.维护封建国家利益

4. 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的直接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充实和加强司法部门

C.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D.防范外戚宦官干预朝政

5. 清朝末年,全国规模最大、阵营最整齐、力量最雄厚的立宪派团体是( )。

A.宪政讲习会 B.预备立宪公会 C.政闻社 D.强学会

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同盟会章程》 D.《钦定宪法大纲》

7. 五四爱国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 )。

A.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B.中国无产阶级

C.革命青年学生

D.民族资产阶级

8.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在( )。

A.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延安会议 D.遵义会议

9.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10.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要求摆脱经济危机 B.国民党围剿红军

C.中国政局混乱 D.张学良不投靠日本

1. 【解析】 答案B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最为彻底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值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这些措施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解析】 答案A 唐末农民战争和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相同原因是宦官专权,唐朝是高力士为首的宦官专权,明末则是魏忠贤。

3. 【解析】 答案D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利益,在这同时,它也维护了生产者的利益、维护了大、中、小地主利益。

4. 【解析】 答案C 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的直接目的是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5. 【解析】 答案B 预备立宪公会是清末立宪运动期间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立宪团体。他们通过出版宪政刊物、书籍,举办法政讲习所,从事调查并编辑法律等形式,大力宣传宪政知识,培养司法和地方自治人才,为宪政出谋划策。

6. 【解析】 答案D 1908年8月27日,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预备立宪期限为9年。《钦定宪法大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7. 【解析】 答案C 五四爱国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革命青年学生。

8. 【解析】 答案A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的具体政策。

9. 【解析】 答案A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资产阶级领导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10. 【解析】 答案A 日本国内经济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日本统治者为缓和国内矛盾,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骤,而当时欧美帝国主义也正陷在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之中,自救不遑,无暇东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阴兵借道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记载的阴兵借道真的存在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有着很多的传说,而“阴兵借道”就是其中一种。不过阴兵借道在书中有记载的,在《五行志》中有写到:“临潢府闻空中有车马声,仰视见风云杳霭,神鬼兵甲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语促行者”。意思就是在临潢府上空,忽然传来车马轰隆之声。人们抬眼望去。风云暗涌,有一队鬼兵若隐若现。所以在历史上很多人也是相信有阴兵借道一说的。

在古代很多人都相信鬼神说,连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家族对阴兵之说也是很有信仰的,他的儿子王凝之还因相信自己借到了阴兵而丧命的。根据《晋书·王羲之》记载:“吾已请到大阴兵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当时的孙恩起兵造反都已经到了王凝之的地盘了,可他相信自己已经借到了阴兵,消极迎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也使王凝之因此丧了命。

最著名的“阴兵借道”现象莫过于故宫了,据说有时五点之后的故宫就会经常闪过一些宫女提着灯笼在里面行走,还会有哭叫声,让人见了毛骨悚然。后来有专家解释到,那是因为朱红色的宫墙富含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磁性物质,这种物质也被用来制作电子通讯工具和录音录像,所以故宫的红墙就犹如一个巨大的摄像机,当电闪雷鸣之时,墙壁上就会播放之前路过这个地方的人影。因此故宫里面的“阴兵借道”是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的。

在宋人李肪所编的《太平广记》一书中也有记载“洛阳鬼兵”一条。记载了在唐代开元年间,“鬼兵”从洛水南岸经过,行至洛水北岸,城中百姓看到天空中有成千上万的兵马,这让百姓们吓的有些都出现了神经错乱严重的还导致了互相残杀。后来又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咋洛阳河上方湿气比较大,水蒸气又有折射左右,在空中看到的现象其实就是海市蜃楼,因为洛阳城内人流动比较大,折射的是洛阳城内的景象。

关于鬼神传说一直都有,有些能够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有些至今还是个迷。无论是否存在,我们都应存敬畏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狗啃式刘海适合圆脸吗 狗啃式刘海代表人物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脸小就行,狗啃式刘海是一种眉上刘海,只要你是小脸就很适合,所以除了长脸和大饼脸都能剪这种二次元的刘海,这么看来这种刘海蛮挑脸型的,最后要注意狗啃刘海扎头发不太好,短发或者披头发是最好选择。

狗啃式刘海适合圆脸

脸小就行,要说到二次元刘海适合什么脸型,小脸绝对是最适合的脸型之一,与精致的瓜子脸搭配在一起,真的是完美!不仅让妹子看起来萌萌哒,而且减龄十分。同时这个发型脸长的小仙女不要轻易尝试,你会后悔的,并且这个刘海只有头发放下来的时候还可以,扎上去的那一刻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狗啃式刘海代表人物

1、易烊千玺。四字弟弟这个刘海,看到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不做造型怎么上学啊!

2、奥黛丽赫本。赫本最经典的造型了,复古而优雅,不同于今日狗啃式刘海的凌乱美,还是比较“有条理有逻辑”的!

3、奥黛丽塔曼《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打造了一个梦幻甜蜜的电影世界,每一帧画面都似乎是带着浓郁法国气息的浪漫明信片。

4、娜塔莉波特曼《这个杀手不太冷》。倔强任性、独立自主的12岁小女孩,这个刘海真的展现除了她的少许叛逆与稚嫩。

5、王祖贤。事实证明,人好看是可以尝试任何发型的,因为脸美。

6、樱桃小丸子。哈哈哈哈最经典的狗啃式刘海造型,小丸子有谁不服的,这大概不是狗啃式,而是鲨鱼啃式刘海!

狗啃式刘海适合什么发型

1、扎丸子头

扎丸子头会显得整个人更俏皮,刘海有种QQ的感觉。

2、直发

直头发就是懒人必备,放下来也会比较酷酷的。

3、蛋卷头

蛋卷头就是自己用卷发棒卷的,卷发会感觉更日系,更温柔。

4、爆炸小卷

这个是最近比较火的,雪莉就是这个发型,其实我一直挺想去烫的,这样就不用自己每天卷啦。

狗啃式刘海是什么意思

“狗啃式刘海”学名叫做choppybangs,长度短到额头以上,讲究的就是参差不齐的错落感。有点奇葩又有点魔性,但是追赶潮流的人也不少,狗啃式刘海真的是超级减龄啊,而且长发短发都可以噢,但是也要适合自己才好。“狗啃式刘海”搭配短发,利落干净,很有小精灵的俏皮感,搭配长发,又有一种安静细腻的森女气质。反正,剪好了怎样都好,自己也要注意打理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瓦良格一词对于俄国有什么意义 为何俄国海军历史上那么多叫瓦良格号

全文共 2513 字

+ 加入清单

瓦良格(Варяг),这个词语对于俄国人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个词语最初源于东斯拉夫人来对付来自瑞典的北欧维京海盗——瓦里亚基人(Varangian)的称呼。这些海盗在公园8世纪的时候长期出没于东欧平原地区,以彪悍、能征善战、争权掠地而闻名。公元862年,他们在征服了东斯拉夫人后,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留里克王朝。

经过时间的推移,瓦里亚基人后为斯拉夫人所同化,并最终融入了俄罗斯民族。而“瓦良格”这个名字也成为了搏击风浪、开拓进取的象征,被俄罗斯帝国、苏联海军和俄罗斯联邦海军用作战舰的名字历代传承。

复原的瓦里亚基人肖像

苏/俄海军历史上先后有5艘舰只被以“瓦良格”来命名。第一代“瓦良格”号是1862年在俄国造船工程师Н.А.阿尔采乌洛夫的监督下在芬兰的奥卢建造的一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三桅轻巡航战船,1862年建成。该舰排水量2156吨,全长68.3米,宽12米,吃水5.6米,发动机功率662马力,航速11节,舰员编制340人。舰上起初安装了17门196毫米炮,1870年后换为5门152毫米炮和4门87毫米炮。

第一代“瓦良格”号是一艘三桅轻巡航战船

1863年7月19日,“瓦良格”号首次从雷瓦尔出航,在波罗的海分舰队的С.С.列索夫斯基海军少将(Лесовский)指挥下随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佩列斯维特”号、“奥斯利亚比亚”号巡航舰以及“勇士”号轻巡航战船通过丹麦的大贝尔特海峡,随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国,9月12日抵达纽约。

1866年,“瓦良格”号被编入太平洋分舰队,后来的俄国著名海军将领和海军战术专家、С.О.马卡罗夫也曾作为航海员学校的毕业生搭乘该舰出过海。在远东短暂停留了一年后,“瓦良格”号在1867年又回到喀琅施塔得,1870年又前去巴伦支海和白海,后来成为海军学校的训练舰,1886年除籍。

第二代“瓦良格”号是一艘一等防护巡洋舰,1898年10月在美国费城的“威廉·克朗普父子”船厂铺设龙骨。该舰在1899年10月31日下水,1901年1月2日交付给帝俄海军。“瓦良格”号巡洋舰排水量6604吨,全长129.65米,宽15.9米,吃水5.94米,舰员570人(其中军官20人)。主机为2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功率20000马力,设计航速24.59节。舰上的火炮包括12门152毫米主炮,12门75毫米副炮,8门47毫米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此外还载有2门巴拉诺夫斯基式63毫米炮。水鱼雷武器有6具381毫米鱼雷发射管(备有12枚鱼雷)和24枚锚雷。

第二代“瓦良格”号为1901年在美国建成的一等防护巡洋舰

由于朝鲜半岛的形势危急,隶属于驻旅顺口的第1太平洋分舰队的“瓦良格”号巡洋舰与“高丽人”号炮艇在1904年1月18日抵达仁川港,保护俄国驻汉城使馆及当地侨民,当时港内还有英国、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列强的海军舰艇。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锁仁川港并向俄国军舰发起攻击,“瓦良格”舰英勇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耗尽炮弹且受到重创,为防止爆炸损伤中立国舰艇而自沉。战后,“瓦良格”号被日本打捞,作为训练舰,命名为“宗谷”号。由于一战期间日俄同属协约国阵营,1916年“宗谷”号又被沙俄赎回,重新命名为“瓦良格”号。十月革命后,正在英国接受改装的原沙俄海军“瓦良格”号巡洋舰被拘留,1920年出售,1925年被解体。

被英国政府扣留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在1920年被解除武装出售

第三代“瓦良格”号就是58型肯达级导弹巡洋舰4号舰。该舰最初是驱逐舰名“灵敏”号列编海军舰艇名录的,而这个舰名继承是自1941年建成的一艘7У型火炮驱逐舰,隶属于黑海舰队的该舰在1943年3月1日获得近卫称号。58型导弹巡洋舰4号舰在从“灵敏”号改名为“瓦良格”号后也继承了原来“灵敏”号的近卫称号,“灵敏”这个舰名则用来命名另外一艘61型大型反潜舰。于是自4条58型导弹巡洋舰经历了改名一事之后,“灵敏”号的近卫称号就分为两条路线来继承,一条线是7У型“灵敏”号驱逐舰——61型“灵敏”号大型反潜舰——20380型“灵敏”号轻型护卫舰;另外一条线则是从58型“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开始的三代“瓦良格”号。

采用艉靠泊法的苏联太平洋舰队水面舰群,注意“瓦良格”号舰艉镌有圣乔治丝带的苏联海军旗

58型“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在1990年4月19日退役后,其舰名在同年6月19日被用于命名正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建造的11436型重型载机巡洋舰(建造编号№106),从“灵敏”号那里获得的近卫称号也一并由后者继承。11436型“瓦良格”号近卫重型载机巡洋舰是11435型“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姊妹舰,但配置上略有简化。该舰1985年12月6日开工时被命名为“里加”号(Рига),1988年11月25日下水,原本计划1993年交付苏联海军,但伟大国家的解体和俄乌两国在建造费用上分歧使“瓦良格”号的技术准备程度(即完工度)最终停留在了67.7%这个数字上,1995年被除名。

之后的故事,想必各位读者都耳熟能详。1998年,澳门创律公司以改造为“海上赌场”的名义用两千万美元购得“瓦良格”号,经辗转多年被拖往中国大连造船厂进行续建工作,2012年9月25日正式定名为“辽宁”舰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她承载着“瓦良格”号的荣耀,为中国海军开拓了一条起点颇高的航母发展道路。

停泊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南布格河边无人看管的“瓦良格”号,照片摄于1997年

第五代“瓦良格”号原名为“红色乌克兰”号,是在尼古拉耶夫61个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的1164型导弹巡洋舰的3号舰(建造编号№2010),1979年7月31日开工,1983年8月28日下水,1989年12月25日交付,1990年2月28日服役于太平洋舰队。在带着充满苏维埃色彩的舰名航行了3年后,“红色乌克兰”号从退役的1143型“明斯克”号重型载机巡洋舰手中接过了太平洋舰队旗舰的位置。1995年12月21日,也就是前一代“瓦良格”号被宣布放弃的那年,“红色乌克兰”号更名为“瓦良格”号,并继承了光荣的近卫称号成为1164型“瓦良格”号近卫导弹巡洋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上薛家将名兴几代 薛家将人物关系简介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将》、《呼家将》和《薛家将》被称为三大家将小说。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其实都能看到有关这三大家将的故事,曾在民间非常流行。那这次是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薛家将》的故事,小说虽然不能当正史看,但《薛家将》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有原型存在的,他们也的确是非常出众的将领,那薛仁贵的名字各位肯定都不陌生。这次刚好来简单介绍下薛家的人物关系,看看历史上他们都有怎样的经历。

1、薛仁贵

咱们先说薛家将的第一代人物薛仁贵,他出身河东薛氏,祖上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薛仁都。644年,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薛仁贵参加了这次战斗。在安市城之战中,薛仁贵身披白袍,手握长戟,纵马杀入敌阵,杀得敌军望风披靡,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从而一战成名。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之后,薛仁贵就在京城的禁卫军中任职。唐高宗在位期间,薛仁贵为唐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先是参与平定高句丽的战争,接着又平定九姓铁勒,留下“三箭定天下山”的美谈。除了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外,薛仁贵几乎没打过败仗。683年,薛仁贵病死,终年七十岁。

2、薛讷

再说薛家的第二代主要有两位人物,第一个是薛丁山的原型,也就是薛仁贵的长子薛讷。武则天在位时期,薛讷成为将领,之后征战沙场,堪称是一员名将。714年8月,薛讷戴罪立功,领兵抵抗吐蕃的进犯,他在武阶驿、长城堡大破吐蕃军队,“前后杀获数万人”。720年,薛讷病死,终年72岁。

另一位就是薛仁贵的小儿子,此人名叫薛楚玉!薛楚玉同样勇猛过人,在唐玄宗在位初年,他担任过幽州长史、范阳节度使等要职。因在任期间推行军事改革,薛楚玉遭到排挤,最终被免去职务。薛家第三代中,薛讷的儿子官职都不算太高,只做到刺史这个级别,而薛楚玉的儿子中却出现了一位王爷!

此人名叫薛嵩,也就是薛刚的原型。据史料记载,薛嵩武艺高强,“有膂力,善骑射”,可是他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在这种情况下,薛嵩于755年参加了安史之乱,投靠了安禄山。在史思明被杀,薛嵩意识到叛军大势已去,于是与其他叛军一起向唐朝投降。这些安史叛将受到了唐朝的优待,薛嵩被封为昭义军节度使、平阳郡王。772年,薛嵩病死,终年61岁。

3、薛平

薛家第四代的代表人物就是薛嵩的儿子薛平!在薛嵩死后,手下的将领打算仿效河北的藩镇那样割据一方,于是胁迫薛平为留后。薛平假意答应,却将职务让给叔父,自己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家。换言之,薛平忠于唐朝朝廷,不愿意做藩镇军阀。服丧期满后,薛平在唐朝禁军中任职三十余年,深受宰相的称赞。

之后,薛平又被朝廷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在任六年,深得百姓的爱戴。离任回朝时,当地百姓拦道挽留,几天后薛平才得以离开。831年,薛平以司徒的身份致仕,第二年病死,终年80岁。薛家五代人物就是薛平的儿子薛从,他担任过左领军卫上将军的职务,是禁军的高级将领。薛家从薛仁贵到薛平,祖孙五代都是名将,整个家族显赫了二百多年,从初唐直到晚唐,见证了唐朝的兴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云冈石窟是哪个朝代的 云冈石窟简介历史

全文共 392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云冈石窟,这是位于我国陕西省大同市的一座庞大的石窟,有着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的是我国历史上公元5世纪到6世纪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这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对其作出的评价。

1、云冈石窟概况

1.1、塔庙窟(1、2号窟)

东汉分三国,东西晋后为南北朝,一直烽火连天战乱不断。北魏是南北朝时期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名为鲜卑的民族不仅全盘接纳了汉文化,还大力发扬着传自西域的佛教信仰,这令那个饱受战争的动乱时代的人民有了肉体外的寄托,于是,高僧昙曜奏请北魏文成帝在当时京城西郊武周山开凿五所石窟,窟内大像以北魏五位皇祖为原型,正式拉开了这座延存至今的云冈石窟的舞台帷幕,也将佛教信仰与政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2、佛阁(5号窟)

直到站在云冈石窟前的那刻,你才真正感受到北魏人对佛教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与膜拜。这东西绵延一公里的几万尊大大小小的石佛,无不经历了岁月的洗染,且依然散发出神秘的微笑。云冈石窟大部分作品完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特别有代表性的当属早期的“昙曜五窟”,五窟气势磅礴,保留了后世少有的浑厚雄伟、纯朴大气的西域风格。中期石窟多为已渐成熟的北魏艺术风格,华丽复杂,精致多彩,以精雕细琢的风格旗帜鲜明地出现在山崖间。西部诸窟为云冈晚期石窟,为北魏迁都后的民间开凿,但却标志着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全面进入中国化与世俗化时代。

1.3、中期开端的双窟(7、8号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直接吸取了印度键陀罗艺术的精华,却又不可避免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原秦汉传统雕刻艺术,此外还明显流露出中亚波斯艺术的色彩。总之,云冈石窟展现出中国的造像艺术逐渐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由此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2、真容巨壮 世法所稀

谈起云冈石窟,即使没有去过云冈的人,也会马上联想到那尊被视为云冈石窟象征的露天大佛。但是这尊高13.7米的露天大佛在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昙曜五窟”的五尊巨佛中仅能排到第四位。

“昙曜五窟”是由第16窟至第20窟组成,位于窟群的中部,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洞窟。这组洞窟的开凿还有一段故事:文成帝复佛法后,有位高僧昙曜来到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路遇文成帝车队,不料昙曜的袈裟被皇帝的马咬住不放,由于有“马识善人”的说法,文成帝认为这是天赐高僧,对昙曜以师礼相待。昙曜建议在“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魏书·释老志》),文成帝同意了,并请他负责主持工程。从460年到465年,昙曜役使万名工匠在武周山下开凿出五所石窟,后来人们就把这五所石窟称为“昙曜五窟”。

这五个由普通石门石窗护卫着的洞窟里,居住着五尊顶天立地的巨佛,简直就是五座石雕高峰。五尊巨佛神态各异:第16窟的释迦立像,高13.5米,面目清秀,立于莲花座上;第17窟为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由于窟小像大,显出咄咄逼人之势;第18窟身披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安详沉静地站立着;第19窟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的第二大佛雕,气势雄伟;第20窟就是那尊被誉为云冈石窟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在经历了一千多年前辽代的坍塌之后,这尊大佛就幸运地摆脱了佛国森严的束缚,来到人间。如今他容光焕发地端坐在光明之中,虽历尽千年沧桑,却仍保持着丰腴的容颜,深邃的双眼永远是那样安详善良,宽厚的双肩托起下垂的双耳,造型雄伟,气概不凡。作为五万多尊佛像的代表,他不辞辛苦地接待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

据说,昙曜深知佛教若不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支持是很难兴盛起来的,所以在塑造主像时,打破常规,按照北魏太祖以下五位皇帝的形象雕刻了这五尊巨像。第16窟的年青主佛像就是模拟了当时在位的、只有二十多岁的文成帝的样子。更有意思的是,石佛身上某些部位嵌有黑石头,传说那是皇帝身上长的黑痣。为了让这些佛像永远保存,昙曜采用了这种巨石雕凿,真是用心良苦。

然而,最大的一尊佛像还要数第五窟的释迦牟尼坐像。这尊巨佛高17米,宽15.8米,一只脚就长4.6米,中指长2.3米,他交叉在胸前的双手上面可以同时坐下6个人。面对这石峰一般的巨佛,你不能不惊叹古代那些身怀鬼斧神工之技的工匠们的创造力。“雕饰奇伟,冠于一世”(《魏书·释老志》),这是古人对云冈石窟的赞美。

3、影中群像动 空里众灵飞

云冈石窟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气魄,而且也使人们从中透视到一千多年前的社会风貌。那51000余尊造像不论是十六七米高的巨刻,还是拇指盖大的微雕,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组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图景,是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位于窟群中部的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是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那尊最大的佛雕就座落在第5窟内,在他两旁排列的佛像按照个头大小顺序就位;此外,壁顶上的飞天轻盈飘舞,四壁散立着身材矮小的供养人。这种组合,似乎象征着皇帝、群臣、百姓三者之间的那种统治、服从、奴役的等级关系,从而也显示出北魏统治者把自己的地位加以神化的本意。

开凿云冈石窟进入尾声的时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汉化改革”,这一变革从石窟的神像塑造上也可以反映出来。最早雕凿的那尊露天大佛还保留着鲜卑人右袒左衽的服饰痕迹,而最后一个出世的那尊最大的佛雕,已经换上了褒衣博带的南朝士大夫的装束。这一变化是魏孝文帝改革中服饰汉化的一个形象记录。

被称为云冈“第一伟窟”的第6窟,窟顶刻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其余壁面上雕满了佛、菩萨、罗汉、飞天。窟内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特别是东、西、南三面刻有33幅内容连续的佛经故事,它把释迦牟尼从“腋下诞生”、“逾城出家”到“成佛升天”的过程十分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如“逾城出家”图的画面上,太子隐藏在伞盖下,惟恐别人发现,四个天神小心地捧着马蹄,生怕夜间行走引起惊动。这些雕刻技法精练、生动传神、富丽典雅,被认为是云冈造像艺术的精华。

“五华洞”是指第9到13窟的五个洞窟,因在清代被涂施彩绘而得名。这组洞窟可谓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那一间间形制各异的仿木构建筑的佛龛和窟檐,显示了工匠们的机智与巧妙;那绮丽华贵、构图严谨、富于变化的图案花纹,使人看到古代宗教艺术那独特的风格;还有那手持排箫、琵琶、箜篌、鼓、笛的伎乐天们,婀娜优美地演奏着古老的乐曲,迎来送往。今天的建筑学家们从仿木构建筑中找到研究古建筑的重要材料,声乐研究者们从伎乐天与器乐的浮雕中,断定出中国古代乐舞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具有极高的水平。

在这座热闹拥挤的佛国里,还有骠悍勇猛的力士,纯真无邪的化生童子,端庄忠实的胁侍菩萨,能言善辩的维摩居士,娴雅美丽的供养天人,轻柔飘动的飞天,以及那变幻无穷的祥云琼花、千姿百态的瑞鸟神兽……难怪唐代诗人宋昱游览了石窟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题石窟寺》)。

4、中西融合 艺术奇葩

云冈石窟在雕造技艺上明显的呈现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取和融合了犍陀罗(古印度国名)佛教艺术的精华成份,因此成为中西艺术结合的珍宝。

在雕刻艺术上,它既保留了秦汉时的形体质朴浑厚、线条劲健有力、画面伸出石面形成浮雕的传统石刻手法,又有新的发展,主佛采用通体的圆雕来塑造,以突出其的雄姿;四壁的佛群或装饰以浮雕和线刻来处理,并利用浮雕吸收光线稳定的特点,烘托主体,产生了使主佛突出的效果。至于那神秘的佛光,工匠们将焰火纹样用浮雕或平面彩绘表现出来,于是火焰的浮动与画面的平稳产生了动静交替、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整个洞窟看上去繁而不冗,从容舒展,表现出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卓绝功力,在中国雕刻史上还起了承前(秦汉)启后(隋唐)的重要作用。

在石窟群中,处处可以见到中西两科艺术风格结合的精品佳作。最早建造的“昙曜五窟”就可明显看到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那尊露天大佛,鼻梁与前额平直,眼大而唇薄,具有古希腊艺术的痕迹;衣着为典型的犍陀罗服饰,袈裟斜披,右肩裸露。还有第8窟门拱两侧的造像,西侧是骑着神鸟、长有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东侧是骑着神牛、长有三头八臂的摩醯首罗天,奇特的造型来自丰富的想象力,为云石窟中罕见的特例。特别是鸠摩罗天乘坐的那只神鸟,在佛经中叫做“那罗延夫”,是古印度人想象中的灵异。你看它口衔小珠、爪趾雄健,特别是长长卷起的尾部,颇似孔雀。然而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再创造,它便成为中国雕刻艺术中的形象。有人称这一组雕像为东西方艺术的巧妙结合,可与古希腊雕刻相媲美。

此外还有,屋顶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而石柱上却布满了中亚卷草纹;中国的朱雀、白虎和蟠龙与波斯的金翅鸟和睦相处;而印度佛教艺术中的莲花在异国陀乡开放得更加娇娆……参观完云冈石窟,你不仅能够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壮景,而且可以领略到西方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这样描述了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境,缀目新眺。”如今那烟笼云遮的山堂水殿早已面目全非,但这些真容巨壮的石雕却永远放射着不朽的生命之光。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损毁甚为严重,但比自然破坏更为厉害的是人为破坏,特别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1400多个,一些掠夺时留下的斧凿遗痕至今犹在,成为历史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修茸,绿化环境、整理资料,使这古老的艺术宝库受到了妥善保护。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扩大:苏德战场的开始。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第二日,美国对日宣战。(影响: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2)时间:1942年1月1日;地点: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宣言内容: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作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作用。

(5)启示:说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面临人类共同的问题时可以"求同存异"联合起来。

5、雅尔塔会议:

(1)原因: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2)参与首脑(三巨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3)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说明(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

(5)会议影响:①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②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6、重大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最终苏军取胜,德军损失惨重,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根据德黑兰会议的决定,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7、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1)时间:1945年5月8日。(2)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8、日本投降:

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⑵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⑶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1945年9月9日(意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⑷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10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